第一篇:北师大学习总结
北师大学习总结
流涧小学:马红生
2013年11月17日至23日,我们小店区中小学基地校校长有幸在教育局局长李宝贵,科长王宏娟,进修校刘秀娥科长的带领下,一行四十八人,在北师大进行了为期四天半的学习,(理论学习两天,实地考察两天,与专家面对面交流半天),时间虽然非常短暂,然而效率却很高,让我受益匪浅,无论是在理论的构建方面,以及实施层面还是成果展示方面,均收获颇丰!
为了提升自身的素养,为了以后更好的开展工作,现就感触很深的几点内容加以总结:
一、特色校方案的制定。
1.方案的制定要立足现在展望未来
特色既要标新立异,也要有利于学校的发展,更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的素养提高。特色方案的制定一定要以学校基本情况(学校现状,学校规模,学校的性质)为基础,不能成为纸上谈兵,空中楼阁;方案的制定也要结合校史,让流涧文化传承发展,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嘛;方案的制定更应该看到现在的不足,想到未来的挑战,不妄自菲薄,不盲目乐观,脚踏实地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流涧小学有着悠久的建校历史,但遗憾的是目前为止没有一部完整的校史,为此我将会收集各种资料,并且聘请退休教师,撰写一部完整的校史,为创建特色校打下坚定的基础。
2.一训三风的形成。
应从学校历史的积淀中,并结合学校功能特点,区位优势等等来总结提炼,应表述一训三风的形成过程即原来的一训三风是什么现在的是什么。并说明一训三风变化的原因,最后一训三风还应该体现原生态。
3.特色学校建设。
① 取向,包括理念性和项目性。
A理念型是建构独特的理念来寻找特色的生长点。例如成功教育很难复制有创新的空间因为在理念下可以设计各类各种的制度或者项目,方法,机制,管理,策略的创新。
B项目型是依托独创的项目为突破口进行特色建设。例如生命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绿色教育这些很容易复制也容易被超越。② 前提:应从了解自己的学校开始,讲求以下原则
A学校学习成就与综合发展。
B教师队伍建设与专业发展。
C办学条件与学校环境。
D学校领导与管理。
E学校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二、学校管理制度
规章制度是很重要的。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也就是规章制度,是我们应该遵守的,用来规范我们行为的规则、条文,它保证了良好的秩序,是学校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如何让管理制度落实而有效呢?1,打铁需要自身硬,改变作风自先行;外树形象强内功,身为标杆旗自红。领导班子要廉洁自律,塑好形象,树好威信,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孔子云: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学校领导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既是制度的坚强执行者,又是制度的忠实遵守者,这样才能凝心聚力,形成强有力的领导管理核心,激发广大教师自觉遵章守制的积极性。第2,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不任人唯亲,不搞小圈子。敢于坚持原则,主持正义,明察秋毫,伸张正气,铁面无私,一视同仁。教育广大教师自我管理,做到既有严肃的工作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又能够自我约束,举止有素,言行一致,表里如一。3,防止计划多,落实少;制度多,执行少;布置多,督查少;制度上墙装门面,材料入档走过
场。常规检查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集中检查与分散检查相结合,每次检查有评估,有记录,有总结,真正使检查成为促进制度落实的催化剂。4,坚持制度创新。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制度建设要在管理中不断修改完善,创新,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常规管理制度的创新是教育管理与持续发展的灵魂和不竭动力。逐步建立一种功能齐全,结构合理,运转协调,灵活高效的科学管理体制,并真正使各项制度落到实处。
重点是制度不仅是要求教师与学生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而更应该是作为校长的我们应该做好表率与示范,去影响和引导教师和学生往好的方向去努力,最终形成良好的氛围,好的习惯!
制度的制定更应该以爱为基础,作为一个好的校长,需要把自己的思想在学校里加以贯彻实施,校长素质(品德修养,业务知识能力,仪表作风)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校的优劣,这一点是我从做报告的几位专家或校长身上感受到的,为了自己能得到教师与学生的认可与尊重,也为了让教师能够精诚团结,共建学校,为了让我们的学生走的更长远,更为了我们的学校有个美好的明天,在此赋诗一首:
一生聚焦仁和爱,相宏图;
二娟承婧瑞与丽,逢知己。
五福临门话涛李,是荣耀;
八方慕名客晴天,缘美梦。
这首诗根据全校教职员关爱与期望,希望大家团结起来共建美好校园。
三、学校环境建设方面
学校的环境应该处处围绕学生的身心特点去营造,此次去北师大我们参观了北京一师附小,良乡四小,北京小学翡翠城分校等几所著名小学,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对校园环境布置可以说是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直观的空间,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创设了良好的环境,比如
学校创办了读书台,书法台,动物世界,科技馆,花卉展览室,心里诊所等许多令学生感兴趣的也易于接受的平台,试想一下,有这么好的环境,哪个孩子会不喜欢?哪个孩子不愿意学习?由此我联想到我们的学校环境,是不是可以针对性的做出些调整,充分利用现有条件,为孩子创建他们喜欢的外部环境,让他们喜欢学校胜过喜欢游乐场。
四、社团的建立
在实地参观的过程中,我为北京小学有这么多的活动组织而惊奇,我注意到了每个学校都建有各种各样的社团组织,如合唱团,舞蹈社团,瑜伽社团,篮球社团......每天放学之后,学生便会投入到各式各样的社团去学习课外的东西,这样既能让学生有了活动的场所,有使他们能够学校一技之长,岂不是两全其美?
反观我们,这里的学生我能感觉到不是快乐的学习,而是被逼迫工的姓名特点所作,表达了我对的,甚至有些痛苦的在学习,究其原因不外乎学生的学习方法单一,学习形式单调而造成,我想改变这一现状,我想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创建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社团,以便激发学生的兴趣,或者就像其中一位校长讲的,即使某些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学到什么,也应该让孩子在课外学会些什么。是的,每个孩子都有各自的特点,也许某些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上不得要领,为何非让他做一些实在做不出的事情呢?还不如让他学一些他能学会的东西。也许这就叫做各有所长吧!为此,我计划结合我校的实际创设健美操社团,科技馆,学生合唱队,乒乓球社团,文学社团,书法社,校园广播站,葫芦丝社团,威风锣鼓队,绘画兴趣小组等。这些社团的成立必将带给学生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必将让学生全面发展,必将给学校带来前所未有的阳光与活力。
五、家校联系
不少家长认为,把孩子送进学校,自己就万事大吉了,而不管孩子道德品质如何,不管他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这种想法是大错特错的。俗话说:“养不教,父之过。”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学校,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因此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需要相辅相成,加强它们之间的沟通互动也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要做到:。
1,成立家长委员会。
以学校为单位组成家长委员会,其中大部分是学生家长,也可聘请一些社会知名人士参加。它参与学校大型的教育活动和重要的“第二渠道”活动;也常到学校听课,检查教师、学生的教与学情况,指导课外活动,重视学生在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包括家长咨询委员会,为家庭教育提供咨询。
2,利用家长会,调动家长参与的积极性。
通过家长会,向家长宣传现代教育的动向、理论,提出家校合作的重要性,列举古今中外家长重视教育孩子的事例;向家长宣传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和自学自理能力的重要性以及具体的培养目标,使家校双方取得共识,使家长认识到只有家校结合才能保证教育活动的顺利进行,只有家校结合才能促进孩子身心和谐发展。
3,家访
班主任是学校与家庭联系的纽带,家访是班主任密切与学生家长联系的一种最常用的方式,勤于家访,善于家访是班主任带好班的诀窃之一。当接到班主任工作的任务以后,就应该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生的家庭进行普访。通过普访,对全班学生的家庭情况有大概的了解,如遇特殊问题,要进行速访,对个别学生,根据需要,还要常访。实践证明,高度重视家访工作,注重家访技巧,是搞好班集体建设的重要保证。
总之这次的学习,对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充电机遇。社会发展
局和教育管理中心的领导给我们提供了这个再学习、再提高的平台,使我们不仅收获了丰盛的知识还提高了业务素质。让我开阔了眼见,丰富了知识,在看到自己不足的同时也看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建立终身学习的观点,通过不断获取新的知识,增长自身的才干,适应当今教育改革的新形势。我将学以致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大胆尝试,努力实践,辛勤工作,争创佳绩。
第二篇:北师大学习心得体会
北师大学习心得体会
碾子山区第三小学
白 兴 宝
北师大学习心得体会
2015年12月15日至12月25日齐齐哈尔教育局、教育学院组织全市近百名小学教师赴北京师范大学习。作为一名骨干教师参加这次培训我非常荣幸,也十分珍惜这个机会!同时也圆了我“上大学”这一梦想。
此次培训的内容大致可分为三部分:一是北师大教授讲座,二是特级教师示范课及培训,三是深入北京各小学跟岗、听课。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当属教授们的讲座。他们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以及不断学习的态度使我肃然起敬。
伍新春教授在讲座《谈“学”论“教”》中提出这样的观念:追根溯源话学习,熔古铸今做教育。从中我懂得了作为教师就要研究学生所思所想,了解谁在学,了解个体差异,家庭差异及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研究学习方式、学习材料和学习场所。要接纳孩子,欣赏孩子,每个孩子都会有自己的闪光点。回想在自己的教学中以及教育自己的孩子时确实做的不是很好。经常忽略孩子的个体差异,要求学生达到一定的水平,可这已经超出了一部分学生的能力范围,给他们造成了心理压力,丧失的学习兴趣。是这次培训提醒了,使我明确了方向。要懂得尊重每一名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不同优点,在学生需要帮助的时候全力帮助他,不要再留遗憾。
近几年全国各地都在倡导创建高效课堂,各个地方也研究出了很多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我也一直在学习、探索,可还是不知道哪种模式高效,应该用什么样的模式。钱志亮教授的《高效课堂哪来》讲座
及时而强有力的出现了。他的方法有实践经验更有强大的理论体系支撑。首先让我对“什么是有效课堂”有了是明确的认识。钱志亮教授讲:是大多数学生能在规定时间内参与教学,掌握规定教学内容的教学叫有效教学。是教学内容与掌握人数的博弈。应强调效率,注重内容,兼顾公平。有了这些理论支撑我想每个学校或是每个教师都会有适合自己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而不是盲目追求,或是推出模式而不适用。在如何做好有效教学上钱教授也给予了指导,他指出:有效教学课堂的适切性;教学模式的科学性;有效教学组织的有序性;教学过程的主体性;教学方法的恰当性;教学氛围的贴切性。这些理论是给正在研究有效教学的老师极大的帮助。作为一线的老师才能安下心来研究教学,让课堂高效。
赵希斌教授的讲座《高校与有趣的教学》中提出:引、问、比、动、趣五字教学法。既:引生入胜;好问题驱动教学;打比方,作比较;心动,身动;兴趣,乐趣,情趣。这些细节能让我在备课时准备的更加科学,更加详细;能让我在上课时不在板着脸,而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能让学生在课堂上体验到快乐,在快乐中学习知识。
本次培训中,五位特级教师介绍了先进经验,其中四位做了示范课。他们的讲座开阔了我的眼界,同时也看到了他们的努力和艰辛,使我受益匪浅。无论是徐长清老师的幽默洒脱,柏继明老师的缜密思维,还是吉春亚、刘燕君老师的温柔慈爱,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他们的身上我看到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要有幽默感;优秀教师必须善于调动;优秀教师必须懂得适时表扬;优秀教师必须善于举例;
最重要的是优秀教师必须胸有成竹。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做好这几点,让孩子们得到应该属于他们的快乐。
在深入学校跟岗、听课的这几天中,我们也体验了北京同行的工作和生活,感知到了他们的快乐,也体验到了他们的辛苦。在相处的几天里相互交流教学经验、方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收获。有的跟实践校里的老师共同吃、住;有的早出晚归,感受北京的特色拥堵,和快节奏的生活。无论是那种生活,我们都应该懂得珍惜,并努力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本次学习我发现无论是师大的教授还是这些特级教师,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热爱教学。也许只有热爱才能成为生命中的一部分,无法割舍的那部分。作为青年教师的我也许永远无法达到他们那样的高度,但我会在我的这条路上继续前进,让这条路更宽、更长、更光明。
白 兴 宝
2015-12-31
第三篇:北师大学习心得体会
北师大培训心得体会
西乡凤岗小学 张丽娟
3月10日,感谢西乡街道办和北京师范大学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学习的平台,我很荣幸地参加了西乡街道小学语文老师赴北师大研修班的培训学习。总的来说,这次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七天的培训,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教学技艺的增长。专家的教育教学理念、人格魅力和治学精神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中。
简短而隆重的开班仪式后,首先给我们做讲座的是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刘勇博士。他给学员作了题为《五四新文学的跨文化思考》的讲座。他从现代文化的价值与特殊意义谈起,重点阐述了五四新文学、五四新文学的跨文化品格、五四新文学的背景与文化发展等三个问题,还讲述了五四新文学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各国文化的影响。课堂上,刘博士结合现、当代文学发展情况,旁征博引,字字珠玑,不时抛出问题引发学员思考。学员们认真聆听,踊跃发言,争取每一个与教授现场互动的机会,而刘博士的博学与睿智,更是让现场笑声不断、掌声不断!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心理学博士宋振韶教授的题为《如何做一名高效能教师》的专题报告上,重点讲了高效能教师的七个习惯,特别是在积极主动这个习惯方面阐述得尤其详细,在如何让孩子们由消极被动变为积极主动方面,给学员们打开了一扇明亮的心窗。
郑日昌教授《压力与情绪管理》的专题讲座特别有趣。他那抛砖引玉式、风趣幽默、生动形象、深入浅出的讲课风格让人受益非浅,回味无穷!在笑声中,我懂得从平常的工作中去体验工作的幸福和快乐。我们老师面临着来自自身、学校、家庭、家长等各方面的压力,面对如此重大的压力,我们必须先学会爱自己,要学会调节自己的心态。因为一个人的心理因素不仅影响到人的健康和寿命,还关系到人的成败。作为教师要学会调试自己的心理,同时还要学会与学生沟通,用阳光般的心态积极面对学生,才能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此次培训活动,给大家留下最深印象的莫过于北京师范大学钱志亮教授的《有效课堂从哪儿来》的专题讲座。钱教授从有效课堂的概念出发,综合了心理学、教育学各方面的知识,依次从有效课堂的前提、条件、实施、评价四个方面进行细致的讲解。他指出只有一个专业化的教师,经过教材、学生、方法等十个角度的精心备课,并根据学生的感知觉特点来组织课堂,最终才能取得有效的教学效果。演讲中,钱教授亲切幽默的语言、出神入化的演示,恰到好处的互动等已然成为有效教学最生动的示范。听了他的报告,我的体会到了:教师首先应用自己的激情感染学生。高效的课堂需要激情。我们要上好一堂课,必须有激情,没有激情的教学,如同没有灵魂的躯壳,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再好的教学手段也没有感染力,再好的内容也难传授给学生。教师的讲课缺乏激情,又不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造成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注意力分散,无精打采,比较之下,学生的学习不投入使得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也较为浅显。这就是教师不同的情感态度决定着不同的教学效果。一个富有激情,满腔热血;一个平平实实,热情一般。同一堂课效果会截然不同。目前学生的课业负担越来越重,厌学情绪也越来越严重,这更需要教师用激情去影响学生。因此,教师只有将备课时体验到的情感熔铸于教学之中,用热情、激情、真情去撞击学生的心灵,才能掀动学生情感的涟漪,使他们置身于充满浓烈气氛的情境中,受到感染。课堂上只有教师有了激情,学生才会有活力,这样才能“激活”课堂教学。所以老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以一腔的热情投入教学,投入到师生交往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热情来确保我们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其次,创设科学的教学情境激起学生的兴趣。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创设教学情境是教师的一项常规教学工作,也是确保有效课堂的一大途径。再次,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实现教与学的共振。教学过程并非是教师讲学生听,以前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已不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这种课的课堂结构很不合理,学生处于被动,消极,受压抑的境地,课堂气氛变得死气沉沉,学生的智能得不到充分的发展。如果我们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案,把自己定位在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及组织者,而不是灌输知识的机器,把课堂交给学生,以学生作为创造活动的主体,那么,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就能形成能力。如果我们上课时能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所有的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那么,学生在这合理的课堂结构中也会变得生气勃勃,学生的智能也在“活”的教学环境中得到发展。
在设计教学活动中我们的教学方法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状况灵活选择,诸如听录音、做游戏、演讲、表演、讨论等,采用哪些方式方法,应予以精心安排。师生互动可以用对话形式,问答形式。实践证明了,教学过程中只有重视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选择好正确适当的教学方法,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要尽量通过以上途径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我们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及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只有通过教师的激情感染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始终,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切身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喜悦,他们的情绪才会高昂,课堂才会有不息的激情之火,学生也才会在激情的驱动下去掌握知识。只有设计好师生互动的教学活动,通过游戏帮助识记,通过情景帮助理解,通过竞技强化巩固知识,我们才能真正激活课堂。只有通过我们教师对课堂的有效调控,我们才会真的有高效的课堂教学。我们所期待的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效果才不会是一句空话。
学习能使我们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断加强自己的修养,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也只有通过学习才能认清形势,用发展的眼光、超前的意识去思考,研究自己的工作。在培训中,我深感自己的差距与不足。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给自己“充电”。我深感只有不断的充实自己,博览群书,授课时才能做到游刃有余,而不是照本宣科、索然无味。教学需要教师不断刷新,而不是复制。特别是现在的新教材新理念,为我们教师提供了更宽广的舞台,同时也对我们每位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更需要有创新的思想创新的理论。因此,以后要坚持读书,以丰富自己的内涵,让自己获得更好的发展。
第四篇:北师大学习心得体会
今年暑假,我有幸参加了晋城市城区“乡村教师培训计划”—北京师范大学高级研修班的培训。聆听了鲍传友、赵希斌、成刚等专家、教授的讲座,感到受益匪浅。做一名专业教师的最高境界,就是成为名师。那么名师成长有没有捷径可寻?研修过程中,有幸与这些专家、教授现场互动和交流,聆听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领略他们的智慧与风采。敬佩之余,梳理这些名家的成长经历,发现他们的成功不无相似之处。在他们的成功之路上,掌声与泪水同行,鲜花与荆棘相伴,不断的学习和刻苦的修炼成就了他们的现在。他们的成长经历给了我深深的启示。我深刻地认识到当前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也看到了教育发展的辉煌前景,所以机会难得,我特别珍惜,在课堂上认真学习领会,作好培训笔记,以便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用这些新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模式指导自己。
在这次培训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汪志广专家讲的《名师成长之路》,他用生动幽默的语言、独到的教育理念、精湛的科学理论,深深的感染着我、启发着我、激励着我。让我明白了名师就是明白之师、明辨之师、明天之师,让我们成为与时俱进有新意,扬长避短有个性,表达精彩有味道的新时代的好教师,体会到尽职的快乐,追求无愧的快乐,提升育人的快乐,克服职业怠倦的负影响。
王立军教授的讲座《真正走进常态的教育科研》更是独树一帜,把教育科研常态化,细节化,易操作,她还和学员互动,举例说明,告诉我们怎样在平时的教学中搞教育科研,让我们明白了原来教育科研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困难,在日常教学中就可以实现„„ 这次研修高密度,快节奏,多信息的讲座方式,满足了我对新知的渴求。下面我用一句话概括本次培训的收获:专家引领促成效,同伴互助促共进,自我反思促成长。今后我会学以致用,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将坚持学习与实际相结合,实践与反思相结合,在反思中总结,在总结中提升,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努力向更高水平的名师方向发展。
2、积极阅读名师工作室推荐的有关书籍,学习特级教师系列丛书,从中提炼出他们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智慧,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4、以名师、特级教师为榜样,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学识魅力,促进专业自主发展,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争取成为本学科的佼佼者。
总之,此次赴京研修活动,收获颇多,感悟至深,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专业技能上,对我而言,都是一个很大的提高和有益的补充。我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学习,做好后续研修,在实践、反思中不断进步,并将学习的理念运用到我的课堂教学中。
第五篇:北师大学习感悟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北师大学习所悟
2012年7月,非常有幸参加了李沧区教体局和教师进修学校组织的“小学副校级干部北师大全国中小学骨干校长高级研修培训班”的学习,首先要感谢教体局的领导和学校的领导为我提供的这样一次学习、提高的机会,能聆听北师大的一流专家、教师的教诲,近距离地亲近专家、教授,聆听报告,领略专家的风采,不仅开阔了我的眼界,更新了教育理念,也提升了自己的教育理论与实践素养,这是我一直期盼的。
通过一个周的学习,让我感触不少,收获颇多。专家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所思、所悟确有独到之处,在分享其成功经验的同时我自觉不自觉得就会进行自我反思和对比,结合工作的实际,辩证的去思考、学习和借鉴,相信经过此行的理论学习回校后联系工作实际,一定会提升的自己的管理、执教水平。学习的意犹未尽中,可以说我是带着满满的收获踏上归途的,而这就像潺潺的“源源活水”,充实自己的心灵,也必将指引我不断的汲取、反思、实践和提高,现在让我怀揣着感恩回顾这段幸福的成长之旅,现将学习归来几点所思、所悟汇报如下。
一、心存向往,学入身心
作为研究教育的高等学府,北京师范大学一直是我心目中的圣地。而能聆听北师大的专家学者的讲学是我特别期盼的,几天里我确实品赏了几道精神大餐。
为期5天的集中培训学习,有幸聆听了9位专家教授的精彩报告,在北师大给我们授课的老师,之所以受到我们这批学员的欢迎,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这些老师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他们都有精深的专业知识,这些老师讲起课来,引经据典,滔滔不绝,专业知识特别精深,他们或精辟独到、或睿智深邃,让学习的我更加如饥似渴,在认真的聆听中心灵得到滋润,视野不断开阔,自我发展的意识更是不断的增强。我在赞叹专家们“洞察力之敏锐、逻辑之严密、积淀之深厚”之余,更觉得可贵之处在于,他们不仅在理论的道路上走得很远,而且与现实教育行为联系紧密、分析深刻。每位教授不仅仅是无私的分享了宝贵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智慧,结合实际与老师们共通,切实有效的提高了本次培训研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正因为如此,我在敬仰与折服中认真学习、用心反思,相信,这也是我此行学习收获大的基本。
二、不断学习,联系实际中反思、成长
由于本次学习,我是带着问题前往,对于专家的讲课提前有所预设,结合自己学校的发展和参与学校管理、文化建设、团队打造的过程中有所思,本次学习我就着重就几个方面谈一下自己的部分收获。
在听了廖文胜校长的《学校团队管理与校园文化建设》后,结合在参与东川路小学“绿蕴东川”品牌建设过程中的实际我也进行了思考,文化引领是建设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学校必经之路。
学校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文化管理,学校文化是学校建设的一个基础要素,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作为一名教育者、管理者,我总在问自己,应该追求怎样的教育,带着这样的疑问,我认真聆听了廖校长的分享。办学有方、精明能干的廖校长沉稳务实、阅历丰富,他从一线教师踏踏实实干起,凭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凭着对教育教学的细致研究,凭着永无止境的学习,以自己优秀的才干逐步走上领导岗位的,透过他们,我看到了一位优秀教师、出色教育领导者对学校教育的那份执着,我感受到,他对自己职业深深的热爱,只有对教育怀有强烈职业追求的人,才会缔造出不平凡的教育事业。
廖校长以自己的亲身经历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教育体验课:要在追求怎样的教育,创建怎样的学校,现在结合东川路小学的学校文化建设和专家教授们的观点,浅谈一下自己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一)学校文化,引领可持续发展
学校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它既有人文特征,又有教育特征,它是一个学校长期传承下来的思想观念、学术精神、价值观、人文传统、制度建设等精神素质和校园各项物质建设素质的总和。所以学校的教风、学风和工作环境,无不是学校文化的体现。我们要进一步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让学校成为富有文化气息的场所,真正做到“以德化人、以情感人、以体健人”。努力建设学校的校园文化,形成积极、进取、团结、协作、宽容、诚信、明礼、健康的文化氛围,应该成为学校管理者的不懈追求。要让正确的、先进的文化感染师生,引领师生。
学校文化是学校个性和特色的温床,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首先要找出学校的办学特色,提出学校的教育理念,最主要的是提炼出特色的核心价值观。很庆幸我们学校在管理层的带领下、在全校教师的共同参与中已经建立了一系列的学校文化,这些鲜明的学校文化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凝聚和激励全校师生积极进取,是学校持续发展的力量源泉。我们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无不在激励师生追求生命、个性、和谐的全发面发展,这一宗旨也体现在东川的校园文化建设和班级文化建设等方方面面。
(二)以人为本,引领学校和谐发展
以人为本,和谐发展。注重学校的德育建设,把道德能力的培养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追求,把习惯养成当作道德教育的重点。
孩子的心灵是一块奇妙的土地,看你播下什么样的种子。“以人为本”的教育,首先就要培养学生的德,廖校长说:“我们要把道德、真诚、善良和美好习惯的种子种在学生的心上。”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是我校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我们的教育,以智慧启迪学生的智慧,以教育激活学生的潜能,养成良好的习惯,促进学生终身全面发展,最后开花结果。
良好习惯的养成,对学生将终生受益,而且裨益于社会。我校将学生要养成的良好习惯细致化,设计并开展实施“好习惯月月行”活动,从文明礼仪到学习习惯的培养的细微入手,使学生形成的文明习惯
“以德育人”“和谐课堂”都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认识学生、研究学生,研究每一个教育现象,积极探索出适应学生心理年龄和具有实践性、自主性、开放性的德育新路子。事物总是在变化发展的,我们要不断研究新时期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活动,回归教育的本质,让我们的教育行为朝着更加贴近学生发展的方向发展。让每一个学生在文化环境的熏陶中,在“生命、个性、和谐”的教育中健康成长,让学生的道德素质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三)精细化管理,引领学校有序稳定发展
学校精细化管理首先落实在规范化管理,它要求我们在日常工作中抓好常规,抓严细节,抓实过程,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它要求工作的每一个步骤都要精心,每一个环节都要精细,每一项工作都是精品。我校在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从始至终贯穿的是对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贯穿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以“PDCA”管理模式经营一切管理细节,“过程好结果一定好”、“人是对的,背后的世界就一定是对的”等教育思想已渗透在教师的一言一行和每节课中,更落实到学校的各项工作和活动之中。
在科学细致的管理下,领导沉心办教育,老师潜心忙教学,学生们静心把书念,学校各项活动有序完成,顺利实现办学目标,促进学校管理绩效的提高,保证学校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稳步发展。
(四)打造优秀团队,集团队合力,提高管理执行力
21世纪,是一个团队至上的时代,建设具有创造精神和研究能力的高效教师团队是创建和谐学校文化的必经之路,也是学校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在廖校长的讲座中我震撼于他阐述团队的智慧与创造力的巨大能量,也深深的意识到了每个人的潜能也必将在团队合作中、在集体智慧的碰撞中一次次得到释放。
东川路小学的团队建设也在经历这样一个创建中不断的提高管理的实效的过程,首先便是创设一个目标,一个大家共同研定并不断位置努力的目标。目标是一面旗帜、一盏明灯,它可以带领大家朝着共同的方向去努力、去拼搏,直至达到预期的结果。而目标的制定必须要让团队成员统一思想、达成共识,明确努力的方向,这样才能形成符合团队发展要求的正确的目标。
当然,任何一个团队如果没有一个统一的领导,那必将是一盘散沙。在每个团队中,首领是精神、是灵魂,是整个团队的关键和希望,起着总揽全局的决定性作用。
总而言之,团队是教师职业成长、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基础,也是创建文明和谐园的保障支柱。几年来,我校注重建设教师团队,创设“学科首席教师”团队,“小荷初长成”的年轻教师团队„„各团队的教师目标明确、各负其责,在不断的丰实的活动中提高师德修养专业素养,依靠共同的目标,人文化的管理,有效的沟通,我校教师团队建设工作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极大地促进了我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五)不断读书学习,提高自身修养
短短五天的培训学习,十几位专家学者深厚的文化底蕴、渊博的学识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深切地认识到了与他们的差距,意识到加强自身学习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廖校长提到要“读好书”,“交高人”,从书中去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正如他所说的“半部论语治天下”,只有多读书,才能提高一个人的素养,才能获得内心真正的平静,才能真正用心去工作。远离性格偏激的人,真正把善良、真诚种在学生的心里。廖文胜校长还特别强调“一个人假如没有书的滋养,不会走太远”,深厚的文化底蕴对一个人的影响,对一个学校的影响乃至对一个国家的影响。反观自己,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多读书学习,多练笔反思,激活自己的智慧,提高自身修养,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从学生生活中去发现、认识,激活他们的智慧,让他们每个人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
专家们的理论与实践的引导都让我在不断的思考自己的工作不足和努力的方向,也许我们距离专家们提及的要求相差甚远,但反思和践行一定会让我们缩短差距,让本次学习的精髓惠及我工作中的点点滴滴,而这,便像丝丝活水,润及心灵且孜孜不断。
北师大学习之旅虽然非常的短暂,但对我的影响却是永久的,不仅收获多,而且启发大,感受深。深感自己水平不足,对中外教育认识的肤浅和孤陋,加强学习,充实自我势在必行,通过不断的学习,使自我真正在“知”的基础上,达到“行”的效果。
在这里我要再一次感谢提供给我本次培训学习机会的区教体局、进修学校和学校的领导,这次培训的经历将会成为我成长道路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之后,我将反复地思索本次的培训,将培训所学运用到工作之中,不仅要善于汲取,更要智慧践行,实现自己从“他主型”到“自主型”,从“教书匠”到“教育家型教师”的转变,为提高本校各方面工作上一个新台阶做出自己的贡献,也为李沧区教育科学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