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感受茶文化说课稿
《感受茶文化》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感受茶文化》,它是浙江省基础教育地方课程教材《话说温州》四年级第三单元的第四课。下面,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说这节课:
一、说教学理念:
1、开放性:教学不局限于课堂的活动,而是体现课内外结合的连续的、完整的活动过程。比如,课前我们需要学生去搜集资料或者亲身考察、体验,课堂中进行讨论、交流、展示,甚至是课后还要进行拓展活动。
2、活动性:我在课堂上力求体现学生的主体参与,突出“体验式”的学习特点,通过设计多种形式的活动,为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实践活动创设了平台,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充分体验。
二、教材解读
温州气候温和,山高雾多,十分适宜茶树的生长,是浙江著名绿茶产区,本单元主题便是“茶叶之乡”。《感受茶文化》是本单元的第四课,前面三课分别是
1、《走进茶园》、2、《四大早茶》、3、《高山云雾茶》。学完前面三课之后,孩子们对温州的茶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一课注重的是茶文化的熏陶,在认知的基础上更注重体验,注重情感目标的达成。教材主要内容有四大块:一是故事会---茶叶传说,二是露一手---茶艺表演,三是讨论吧---茶与生活,四是实践台---茶叶包装设计大赛,另外在课末有一点内容是关于饮茶常识的补充。
三、教材处理:
由于教材内容选取比较简约,这也给了我们创造性地拓展和使用教材的空间。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根据自己设定的目标和教学的需要,对教材内容的先后顺序作了调整和取舍,并且作了一些小小的补充:我将茶艺表演环节提前,茶与生活环节顺延,茶叶传说放到后面,而最后的实践台-----茶叶包装设计大赛,由于操作起来比较费时间,课堂容量又有限,所以此环节作为课外延伸部分。
四、学情分析:
现在的孩子们最喜欢喝的是饮料,茶在孩子们心中可能抵不过饮料的诱惑大。孩子们虽然学了本单元的前三课,对温州的茶叶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总的来说他们对茶还是知之甚少的,生活中也非常缺乏体验。所以,课前非常有必要让孩子们去查找资料,为上课作铺垫;课堂上也必须尽量让孩子们充分体验,与茶亲近,填补他们生活中的空白。
五、教学目标
通过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定了教学目标如下:
1、学生初步欣赏茶艺,小组合作学会泡茶的基本方法,通过品味家乡的茶来亲近家乡的茶,不知不觉中产生热爱之情。
2、学生通过收集资料和相互交流,从中了解喝茶的好处,从而更加喜爱喝家乡的茶。
3、了解家乡一些茶叶的由来,并能在课外拓展活动中用所学的知识为家乡的一种茶叶设计包装,激发为家乡茶叶打响品牌走向世界的美好愿望。
教学重、难点是,通过学茶艺,品茶香,了解喝茶的好处,从而对家乡的茶产生热爱之情。
六、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查找资料,了解喝茶的好处并作记录;
2、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组收集一种温州的名茶,带到课堂上来;
3、学生课前查找资料,了解家乡一种茶叶的由来(或者传说故事)。
这些课前的准备活动,与我之前所提到的一点理念“开放性”是相吻合的,教学绝不仅仅局限于课堂的活动,而是体现课内外的有机结合。
七、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过程主要分为五大板块:
1、听茶曲-----引入主题,2、学茶艺-----品味茶香,3、知功用-----健康助手,4、故事会---茶叶传说,5、实践台---课外拓展。其中第2个板块“学茶艺-----品味茶香”所花笔墨最多,是本节课体验活动的重头戏。
下面我来详细说说各个环节的安排:
(一)听茶曲-----引入主题
课首,我先给孩子们欣赏《采茶舞曲》。选取这首歌的用意有二:一是茶曲本就是一种茶文化,与主题契合;二是这首曲子是创作于温州本土的,所以具有浓浓的地方特色。
听着优美欢快的曲调,孩子们的兴致就马上提起来了。在欣赏完这首歌曲之后,我马上提问:你对这首歌了解多少?请几个孩子们书说,我再对它作补充介绍,告诉孩子们这首歌曲创作于我们温州泰顺,它表现的正是我们温州泰顺东溪茶区的种茶、采茶情景。
在此,我以茶曲文化为切入点,引入本课主题---感受茶文化。
(二)学茶艺-----品味茶香
这一板块,我首先这样过度:同学们,说到茶文化,不得不提的就是-----茶艺。接着,第一步,孩子们先通过看视频了解茶艺概况,视频内容主要包括茶艺的由来、用具与基本程序等,视频配以解说,非常生动形象,这样一来,茶艺的概念在孩子们心中便有了一个雏形。
第二步,我一边示范泡茶的过程,一边介绍基本步骤,给孩子更直观的感受,同时也给了他们方法的指导,这样循序渐进,为下一步孩子们自己动手泡茶作好铺垫。
第三步,孩子们终于可以亲自来体验一下泡茶的乐趣了,我打算让他们四人小组合作,把自己带来的温州名茶泡在一个大玻璃杯里,之所以选用大玻璃杯,是因为它是透明的,非常适合用来观察,而且它容量大,等一下可以分出好既个小杯给小组成员品尝。当然,此时此刻,教师一定要在教室里巡视指导一下,同时也要提醒孩子们,使用开水一定要注意安全。
第四步就是品茶了,孩子们可以品尝一下自己亲手泡出来的茶了,此时他们一定是跃跃欲试的。不过,品茶可不能像平时那样狼吞虎咽,所以,我必须先提醒孩子们,品茶要得法,得先观茶姿态,再闻茶香,最后品茶味,一步步慢慢来,我再播放优雅的古典音乐渲染气氛。在品尝的过程中,请小组长组织交流品茶的感受,请组员说说,泡好的茶叶姿态怎样、茶香闻起来如何、茶的味道又是怎样的。在这个基础上再全班集体来交流,但是请交流的孩子首先要介绍一下自己所泡的茶叶名称,这其实是对前几课所学知识的一种再现。
交流之后我再总结:刚才同学们带来的基本上是绿茶,它泡起来“清汤绿叶”,醇香怡人,真是令人回味无穷啊。
在这一板块的最后,我再补充介绍茶艺中的礼仪,如姿势要优雅、主客要鞠躬等,因为礼仪是茶艺中不可缺少的元素,虽然教材中没有这一内容,但是我觉得有必要在此稍作渗透,所以对教材作了一点点拓展。
本板块是“体验式”学习的充分体现,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点,孩子们在欣赏茶艺时获得一种美的享受,在泡茶与品茶的过程中又能够充分参与,动手实践,获得的是最直观的体验。也许他原来对茶有点陌生,也许他平时不怎么喝茶,但是我想,在这样和谐的氛围中,他一定会不知不觉对家乡的茶产生一种亲切感,那么我们的情感目标就成了,而且润物细无声。
(三)知功用-----健康助手
我先过度:今天我们学会了茶艺,收获可真不小,以后回家可以泡茶给家人喝。你知道吗,经常喝茶还很有好处呢,你知道喝茶有什么好处吗?
孩子们将自己课前收集的资料拿出来与大家交流、分享,我再对这些喝茶的好处进行梳理,归纳出九大好处。
此时再让孩子们一起读一读课本中的谚语:原来喝茶的好处那么多啊,难怪民间流传这这样一句谚语-----晨起一杯茶,振精神开思路。饭后一杯茶,清口腔助消化。忙中一杯茶,止干渴去烦躁。工余一杯茶,舒筋骨消疲劳。读这个谚语有一种承上启下的作用,我的目的就是引出下面的内容-----茶在民间的影响力。读完谚语后,我便提问:如果你家里来了客人,一般是怎么招待的呀?学生可能会说:泡茶给客人喝。这时我再接过孩子的话:温州人爱喝茶,茶在我们生活中是多么普遍。这让我想起一句话:客从远方来,多以茶相待。
最后,我将教材最后一块内容:关于科学饮茶的内容整合到这个板块,城之为喝茶小贴士,除了教材上讲到的,我又补充了几点:如饭后不宜立即饮茶,孕妇和儿童不宜喝浓茶等。
这个板块,主要通过孩子们课前收集资料,在课堂上交流、分享,从中了解到喝茶的种种好处,从而更加喜爱喝家乡的茶。
(四)故事会---茶叶传说
再这一板块,我先这样过度:领略了茶艺的魅力,知道了喝茶的好处,接下来让我们去听听茶叶的传说故事吧!
我给孩子们讲述关于乐清雁荡山“雁茗”茶的传说故事,传说是老龙梦里赐茶树,后来才有了“雁茗”茶。充满神奇色彩的故事,一定能够吸引孩子们的注意。下面的时间就交给孩子们自己,请他们讲述课前收集的,关于温州名茶的传说故事,比如乌牛早茶、刘基贡茶等,很多茶都有他自己的由来和传说故事。大约请3个孩子讲。
这个板块的目的是通过挖掘温州名茶的传说故事,来挖掘本土茶叶的文化内涵,从而让孩子们对家乡的茶叶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
(五)实践台---课外拓展
这是本课的最后一个板块,我把这个活动放在课堂上动员,课外实践。比赛的主要要求是:
(1)选择一种你了解的茶叶,根据它的特点来设计一个外包装,可以画,也可以剪剪贴贴,比谁的创意最新颖别致;
(2)可以自己独立设计,也可以找合作者一起做,作品交上来后评出一二三等奖若干名。
因为这一环节比较费时间,茶叶的外包装要精心设计、制作,还要评比、展示,放在课堂上恐怕时间来不及,所以延伸到课外。这也正是地方课程开放性的一种体现。
当然,比赛的后续肯定要做到位,不能虚设,评比之后还要进行展示。
八、板书设计:
第二篇:《茶文化》说课稿
《茶文化》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我说课的教学内容是《茶文化》,根据学生具体学习情况和课时要求,我把茶文化知识活动内容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为课前内容布置,本节课为第二课时学生汇报展示。
二、教学对象
本次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
三、教学目标
(一)在《茶文化》教学方案中我将致力于达到以下目标:
知识目标:能让学生系统地掌握关于茶的起源、茶叶分类、茶的制作过程、茶的功效、茶具茶道与茶艺的基本知识。
能力目标:传授给学生极具实用价值茶叶知识,使学生成为茶叶文化传播者!
情感目标:通过对茶叶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弘扬中国茶文化的使命感。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茶的起源
2)茶的分类、茶的制作过程、知名茶产地、茶功效
3)茶具、茶道与茶艺
五、教学方法
主要是以“行动导向”体验教学法为主,结合启发式、讲授法、情景演示和小组学习法。通过多媒体课件提出任务进入课堂的主题,学生分小组讨论,对茶叶分类品评对比,进行新知的探究,教师启发、讲授,并对学生的探究进行点评、精讲和知识的提升;学生现场观摩教师优雅、娴熟的茶艺表演,从而感染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追求美的欲望。最后通过体验和操作两个层次的训练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
六、学法指导
如何让学生学会学习,是教学活动中非常重要的课题,因此在本堂课的教学活动中,我主要采用了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法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在教学中我将这三种学习方法作为指导,注入了预习准备环节、分组讨论环节、体验活动环节和能力训练环节,特别是在分组讨论体验活动环节中让学生观茶、品茶、评茶、说茶,对学生的听觉、视觉、味觉和触觉的全方位刺激,让学生自由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小组成员互相协作,共同探究,分享感受;使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都得到提高。
七、教学过程
<一>、《茶文化》教学设计流程图
(一)[导]导入(2')
(二)[动] 1.茶的起源(4')
[总] 2.茶叶的分类茶的制作过程、知名茶产地、茶功效(19')
3.茶具、茶道(8')
4.茶艺表演(10')
(三)[落] 小结(2')
1、回顾总结; <二>、具体教学实施过程:
(一)导入(2')
1、提问学生。
2、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每一页都渗透着茶的芬芳,在课件里我设计了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图片,由此带领学生走进中国茶文化,导入新课---茶的起源。
(二)新知
1、茶的起源(4')
唐代的茶圣陆羽,曾在自己所著的茶叶专著《茶经》中谈到:茶之饮,发乎神农。向学生讲述这段关于神农的传说,帮助学生了解茶的起源。
通过图表,展示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作用和功效,使复杂难记的历史发展一目了然,学生也通过在教材中寻找答案、回答问题而加深记忆。
2、茶叶的分类(12')
这是本节课的难点部分,我充分利用“行动为导向”体验教学法,让学生自主学习。我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发放给每个小组一碟茶叶,例如:发红茶茶叶给学生自己开汤审评,进行小组讨论。通过看 干茶、观汤色、品茶味,并看课件中的图片与录像,结合实物展示和生活常识辨别茶叶,由学生自己总结不同茶的特点,结合教材讲解茶的制作和名品,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学生通过看茶、品茶、说茶,培养了观察、思维、归纳能力。
3、茶的制作、知名茶和产地及茶功效(7')
通过举例、提问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茶的制作、知名茶和产地及茶功效,各组总结,并派代表发言。
4、茶具、茶道及茶艺(18')
(1)说到茶,还不得不提及“盛茶的器”。在这个部分主要是由老师讲授,学生展示自家的茶具为主。
(2)总结学生对茶道的理解。
(3)茶艺表演
采用情景演示教学法,由我现场进行茶艺表演,学生观看教师优雅、娴熟的茶艺表演,同时课件中运用图片的特效和叠加,及播放古筝曲《高山流水》,展示优美茶艺,同步播放手部局部图片便于学生观察细节动作,让学生充分感受茶香幽幽、琴声绕绕、茶琴合一的美境,体会融传统茶艺和现代风韵为一体的沏茶艺术,获得美的感受,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追求美的欲望。
(三)小结(2')
1、回顾总结;
八、板书设计
《茶文化》
一、茶的起源和发展
二、茶叶的分类,茶的制作名茶的产地及茶的功效
三、茶具、茶道及茶艺
九、教学反思
1、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展示中国古老的茶文化。
2、强调文化氛围的渲染,增强环境育人的效果。如:加入音效鸟鸣、古筝曲为课堂背景音乐,柔合着空谷幽兰般的茶香,和老师娓娓动听的讲课、学生亲手实践等都会使学生身心放松,不知不觉的融入充满浓郁茶文化气息的课堂教学。
我的整个教学设计从学生的学习兴趣、认知水平出发,倡导实践和交流的学习方式,强调以行动为导向的体验教学法实施,注重训练学生学习能力,使茶艺学习成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途径。授课内容既重视知识的形成,也注重了学生的情感熏陶,同时强调学生技能水平的拓展,从而使我成功驾御整个教学过程,获得了最佳教学效果。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第三篇:中国茶文化学习感受
中国茶文化学习感受
这个学期选了中国茶文化这门选修课,使我对我国的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又多了一份了解,对中华文化多了一份热爱,对我们中华民族多了一份敬仰与骄傲。在品味中国茶文化中,我进一步体会到了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进深与源远流长。作为开门七件事之一的茶,饮茶在古代中国是非常普遍的。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但包含物质文化层面,还包含深厚的精神文化层面。茶有健身、治疾之药物疗效,又富欣赏情趣,可陶冶情操。品茶、待客是中国人高雅的娱乐和社交活动,坐茶馆、茶话会则是中国人社会性群体茶艺活动,中国茶艺在世界享有盛誉。
茶叶是劳动生产物,是一种饮料。而茶文化指的是茶的人文科学,是茶与文化的有机融合,这包含和体现一定时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我国既是茶树发源地,也是发现和利用茶叶最早的国家。历史悠久,茶文化源远流长。中国饮茶之久,茶区之广,茶艺之精,名茶之多,品质之好,堪称世界之最。中国茶文化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内容广泛,包括自然科学,人文科学,茶文化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结合,代表高雅朴实的民族风尚。
中国茶文化的 文化内涵
茶文化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其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科技教育、文化艺术、医学保健、历史考古、经济贸易、餐饮旅游和新闻出版等学科与行业,包含茶叶专著、茶叶期刊、茶与诗词、茶与歌舞、茶与小说、茶与美术、茶与婚礼、茶与祭祀、茶与禅教、茶与楹联、茶与谚语、茶事掌故、茶与故事、饮茶习俗、茶艺表演、陶瓷茶具、茶馆茶楼、冲泡技艺、茶食茶疗、茶事博览和茶事旅游等二十一个方面。中国茶道
喝茶能静心、静神,有陶冶情操、去除杂念、修身养性之功效,“茶道”是一种以茶为主题的生活礼仪,也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品茶,来修炼身心。
中国的茶道有悠远的历史渊源,茶道最早起源于中国。在唐宋年间,人们对饮茶的环境、礼节、操作方式等饮茶仪程都很讲究,有了一些约定俗称的规矩和仪式,茶宴已有宫庭茶宴、寺院茶宴、文人茶宴之分。茶道是把茶视为珍贵、高尚的饮料,因茶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是一种艺术,或是一种修身养手段。中国茶道的基本精神为:廉、美、和、敬”,中国茶道包含茶艺、茶德、茶礼、茶理、茶情、茶学说、茶道引导七种义理,中国茶道精神的核心是和。
中国茶文化的作用
茶文化既是高雅文化也是大众文化,民众广为参与。茶文化复盖全民,影响到整个社会。茶文化对现代社会的作用主要有五个方面:
1.茶文化以德为中心,重视人的群体价值,倡导无私奉献。主张义重于利,注重协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倡对人尊敬,重视修生养德,有利于人的心态平衡,解决现代人的精神困惑,提高人的文化素质;
2.茶文化是应付人生挑战的益友。在激烈的社会竞争,市场竞争下。参与茶文化,可以使精神和身心放松一番,以应付人生的挑战,很多茶楼的这个作用十分显著;3.有利于社区文明建设。经济上去了,但文化不能落后,社会风气不能污浊,道德不能沦丧和丑恶。改革开放后茶文化的传播表明,茶文化是有改变社会不正当消费活动、创建精神文明、促进社会进步的作用; 4.对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丰富文化生活的作用明显。茶文化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和康乐性,品尝名茶、茶具、茶点,观看茶俗茶艺,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5.促进开放,推进国际文化交流。国际茶文化的频繁交流,使茶文化跨越国界,广交天下成为人类文明的共同精神财富。
中国茶文化的社会功能
茶文化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发扬传统美德、展示文化艺术、修身养性、陶冶情操、促进民族团结、表现社会进步和发展经济贸易等。
传统美德是经过几千年积淀下来的被历代人们所推崇的美好道德,是民族精神和社会风尚的体现。茶文化具有的传统主要有热爱祖国、无私奉献、坚韧不拔、谦虚礼貌、勤奋节俭和相敬互让等。陆羽《茶经》,是古代茶人勤奋读书、刻苦学习、潜心求索、百折不挠精神的结晶。“清茶一杯也醉人”就是中华民族珍惜劳动成果、勤奋节险的真实反映。茶是中国的骄傲、民族的自尊、自信和自豪。唐代《陆羽茶经》是世界第一部茶书。中国茶文化对世界影响功能显著。以茶会友是茶文化最广泛的社会功能之一。今天通过茶楼、茶艺馆品茗或茶艺,朋友聚在一起,互通信息,交流感情,增进了解,沟通友谊。朋友相聚在旧式茶馆里,随意说笑,回忆人生,重新享受到生命的乐趣。
以茶育人是新时期茶文化孕育出来的新的社会功能。通过学习茶科学,弘扬传统优秀文化,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在敬茶中,展现出对老人、长辈的尊敬,对父母的孝敬,对同学的敬意。
中国茶文化的特点
一、中国茶文化具有历史性 中国 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其历史非常悠久。茶的发现大约在公元前2697年,其历史可推到三皇五帝。武王伐纣,茶叶已作为贡品。原始公社后期,茶叶成为货物交换的物品。战国,茶叶已有一定规模。先秦《诗经》总集有茶的记载。汉朝,茶叶成为佛教“坐禅” 的专用滋补品。魏晋南北朝,已有饮茶之风。隋朝,全民普遍饮茶。唐代,茶业昌盛,茶叶成为“人家不可一日无”,出现茶馆、茶宴、茶会,提倡客来敬茶。780年陆羽著《茶经》,是唐代茶文化形成的标志。宋朝、流行斗茶,贡茶和赐茶。在明朝时期,茶文化得到了普及。此时已出现蒸青、炒青、烘青等各茶类,明代不少文人雅士留有传世之作,如唐伯虎的《烹茶画卷》,文微明的《品茶图》等。清朝曲艺进入茶馆,茶叶出口贸易已成为一种正式行业,茶书、茶事、茶诗不计其数。1959全国名茶评比会中评选出了‘中国十大名茶’,包括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庐山云雾茶,六安瓜片,君山银针,信阳毛尖,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祁门红茶。
二,中国茶文化具有时代性: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给茶文化注入了新的内涵和活力,新时期茶文化溶进现代科学技术、现代新闻媒体和市场经济精髓,使茶文化价值功能更加显著、对现代化社会的作用进一步增强。国际交往日益频繁。新时期茶文化传播方式形式,呈大型化、现代化、社会化和国际化趋势。其内涵迅速膨胀,影响扩大,为世人瞩目。
三、中国茶文化具有民族性
各民族酷爱饮茶,茶与民族文化生活相结合,形成各自民族特色的茶礼、茶艺、饮茶习俗及喜庆婚礼,以民族茶饮方式为基础,经艺术加工和锤炼而形成的各民族茶艺,更富有生活性和文化性,表现出饮茶的多样性和丰富多采的生活情趣。
四、中国茶文化具有地区性
名茶、名山、名水、名人、名胜、孕育出各具特色的地区茶文化。我国地区广阔,茶类花色繁多,饮茶习俗各异,加之各地历史、文化、生活及经济差异,形成各具地方特色的茶文化。在经济、文化中心的大城市,以其独特的自身优势和丰富的内涵,也形成独具特色的都市茶文化。
五、中国茶文化具有国际性
古老的中国传统茶文化同各国的历史、文化、经济及人文相结合,演变成英国茶文化、日本茶文化、韩国茶文化,俄罗斯茶 文化等。在英国,饮茶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是英国人表现绅士风格的一种礼仪,也是英国女王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程序和重大社会活动中必需的仪程。日本茶道源于中国。日本茶道具有浓郁的日本民族风情,并形成独特的茶道体系、流派和礼仪。韩国人认为茶是韩国民族文化的根,每年5月24日为全国茶日。中国茶文化是各国茶文化的摇篮。茶人不分国界、种族和信仰,茶文化可以把全世界茶人联合起来,切磋茶艺,学术交流和经贸洽谈。
中国茶的历史及其发展,不仅仅是形成简单的一种饮食文化的过程,而同样映射出一个具有上下五千年历史的民族的精神特质。
中国茶文化具有的历史性、民族性、地区性、国际性,中国茶文化的社会功能和对现代社会的作用无不体现着中国茶文化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如今,茶已发展成为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饮茶嗜好遍及全球。茶文化已成为社会不可缺少的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中国茶文化这颗璀璨明珠将更加绚丽多彩。
第四篇:感受中国茶文化[小编推荐]
感受中国茶文化
——游中国茶叶博物馆
中国茶叶博物馆坐落于杭州著名的“西湖十景”中的“双峰插云”景区,四周环绕着一大片一大片绿油油的茶园。中国茶叶博物馆是中国茶文化专题博物馆,在那里我们可以感知中国的茶文化!
这次我们一共参观了茶史厅、茶萃厅、茶俗厅、这三个展厅,还观看了茶艺表演。刚进大门,一幅宽阔的水帘就浮现在我的眼前,水帘后面一个巨大而苍劲有力的行书“茶”字镶嵌在灰色墙砖上面,十分引人注目。这样的一幅景象,不禁让人联想到唐代诗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首先我们来到了茶史厅,一进去,映入眼帘的就是中国茶叶的介绍,我知道了原来我们中国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叶的,再往里走,看到的是一件件能展示茶文化的文物,我看得目不暇接,恨不得有几双眼睛一起看呢!在这儿我看到了中国的茶文化!
接着我们参观了茶萃厅,茶萃厅里名茶荟萃,茶叶根据外观色泽,大致可以分为红茶、绿茶、黑茶、白茶和黄茶五大种类,而不同的茶有其特有的加工方法,如绿茶的加工工序主要有杀青、摊放、做青等步骤。在我眼前的是数不胜数、各式各样的茶叶标本,拿起听筒,摁一个数字,就可以听到相应的茶叶介绍,我在这儿听到了中国的茶文化。更让我长知识是,原来不同的茶叶对泡茶的水温也有不同的要求,古人没有温度计,全凭肉眼根据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形状特点,把泡茶叶用的水分为“一沸”、“二沸”和“三沸”水。杭州著名的狮峰龙井就得用75至85摄氏度的“一沸”水煮泡才最佳——“滋味浓郁而鲜爽,香气外露而高扬”是龙井的最高境界。
第三个展厅是茶俗厅,我们刚一进入,讲解员阿姨就对我们说,这是西藏人民喝的酥油茶,这酥油茶很甜,茶里面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呢!我们跟着讲解员阿姨还参观了哀牢山的茶树,据说这棵茶树已经有2700多年的历史了,我还知道茶有一个传说:有一天,神农正打算喝点开水,正在这个时候,一些树叶从他头上飘落下来掉进了煮水的锅里,好奇的神农决定品尝一下这不可思议的酿造,他惊奇的发现,这样的酿造竟然既美味又提神。
在参观中国茶叶博物馆的最后一刻,我们品尝到了中国的茶文化,看着导游阿姨的讲解与示范,我知道了如何去泡一杯真正的龙井茶,我们静静地坐在那儿,眼睛一直盯着阿姨,可认真了,看完茶艺表演,当然要尝一尝西湖龙井了,我们细细的品味着茶的香味与滋味,是那么美妙!
中国茶叶博物馆——我用心感知到了中国的茶文化!
第五篇:感受责任说课稿
感受责任说课稿
各位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感受责任。责任感是我们精神素质的一个重要指标。责任这个词语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我们的视线当中。负责任的国家、负责任的政府、负责任的企业„„人人都在谈责任,都在标榜自己是由责任的。可是毒奶粉、硫磺熏过的腐竹、福尔马林泡过的海鲜、刚盖好就塌下的大楼„„让我们更加认识到,对责任的大声呼吁,也正是因为责任的缺失。
刚才我们说到的事社会上关于责任的事件,在我们学校,体现在学生身上又是一个怎样的状况呢?我们高年级的学生,对责任在主观上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缺乏系统的准确感知。另一方面,即时有一定的认识,在实际的行为中,在琐碎的生活中,仍然不能正确地对待自己所应负的责任。
在湘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编者就用一个单元将责任编入了中学教材中。分为三节进行讲述,分别是“感受责任”“学会负责”“对社会负责”。以培养年轻一代的责任意识。让他们从小就感受到责任,并勇于承担责任。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正是其中的第一节“感受责任”,学好这一节,让学生切实的感受的责任的存在,在生活小事中处处可见责任的所在。对于接下来学习第二节、第三节的内容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有重要的意义。
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责任的含义;知道责任是一个人的内在需要,每个人都承担着一定的责任;懂得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能力目标:能够随着角色的变换,调节角色行为,承担不同的责任;用实际行动面对生活学习中实实在在的责任。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对自己的责任有明确的认识,增强个人责任意识。
在教学重难点的处理上,本节课的三点内容同等重要,都是本文的重点。结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难点的突破应该是怎样将责任的感知,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在学生感知到责任的同时,引导学生具体的适用到学习生活中去。从生活小事中体现责任。
教法方面通过情境教学法、讨论法、亲身体验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民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以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广泛参与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实现三维目标的内化。以上方法会在实际教学情境中根据学生的即时反馈有所取舍。
教学过程设计方面。通国情境导入(课前在教室走廊或教室门口显眼之处扔下垃圾,上课铃响学生进入教室,看学生面对垃圾的反应和行为,从学生捡与不捡的行为,)引出责任话题。快速将学生带入本节课的学习情境。
新课教学由五点内容构成:责任的含义、责任的来源、人人有责、人各有责、多重角色,多种责任。各部分内容紧密联系,各自独立,又组成完整的一体。每部分的内容设置不同的活动,有情境有讨论有游戏有练习。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并注意巩固强化、拓展延伸。我这样设计,是让学生通过自我反思,懂得要从我做起,从身边的事情做起,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突出思品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特点。同时也有效地利用身边资源,动静结合,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及认知规律。
课堂小结上,一方面总结本堂课所学知识,另一方面启发下堂课所要探讨的问题,要求学生作好预习工作。
作业布置方面针对本节内容,完成教材写一写,并预习下节课内容。这样做的好处是巩固课堂知识,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我采用提纲式板书设计,线索清晰,重点突出,便于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对自己认知结构的梳理。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