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感受民俗传承文化——魅力中国传统节综合实践方案
感受民俗传承文化——《魅力中国节》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一、活动主题:
时下,洋节火爆,而传统节日渐行渐远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挽救和保护传统节日已刻不容缓。为此,我把“魅力中国节”系列主题教育作为学校德育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大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通过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教育活动,使民族文化在我校得到了普及、延续和发展。
我国有许多传统节日,它们承载着中华民族的血脉,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情感。每个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渊源。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的历史,感受中国几千年文化的底蕴,从学生熟悉的“节日”入手,引领学生重新认识、探索身边的传统节日,走进历史,以全身的视角,审视今天的生活,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二、活动目标:
1、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和创造力,培养学生多渠道获取信息、处理和加工信息的能力,2、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调查等各种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写作形式来表现传统节日这一主题。
3、了解生活中常见的传统节日的由来,认识各种传统节日习俗的演变过程及各地丰富的民俗活动,从中体会我国丰富的传统文化及深厚的文化底蕴。.三、活动步骤:
开题——访问/上网查资料/调查活动——班级汇报交流——写心得”的顺序。
四、活动时间安排:
开题一课时,访问、上网查资料在课下完成,班级汇报交流一课时。
五、活动要求:
1、根据兴趣,学生自由选择,让学生说出自己想要了解的传统节日,老师进行分类设立子课题。
2、围绕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和重阳节成立六个研究小组,各小组在老师指导下制订活动计划。
3、各小组积极主动地去活动,并做记录。
4、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然后每小组选出代表进行班级交流。
5、以作文的方式写出活动心得体会。
第二篇:感受民俗传承文化
感受民俗 传承文化——《中国传统节日》教案
夏李乡实验学校
王荣霞
一、活动主题:
我国有许多传统节日,它们承载着中华民族的血脉,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情感。每个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渊源。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的历史,感受中国几千年文化的底蕴,从学生熟悉的“节日”入手,引领学生重新认识、探索身边的传统节日,走进历史,以全身的视角,审视今天的生活,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二、活动目标:
1、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和创造力,培养学生多渠道获取信息、处理和加工信息的能力,2、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调查等各种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写作形式来表现传统节日这一主题
3、了解生活中常见的传统节日的由来,认识各种传统节日习俗的演变过程及各地丰富的民俗活动,从中体会我国丰富的传统文化及深厚的文化底蕴。.三、活动要求:
根据兴趣,学生自由选择,围绕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和重阳节成立六个研究小组。各小组在老师指导下制订活动计划。
1、按着老师的指导的方法去访问、收集资料,并由各种传统节日习俗的演变过程想一想我们是怎样过节的。
2、让学生说出自己是怎样过这些传统节日的,老师进行分类。
3、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四、活动过程:
(一)、交流汇报
1、春节来历和习俗: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我们了解各地的活动内容异常丰富多彩、像春联、贴年画、贴“福”字、剪窗花、蒸年糕、包饺子、燃爆除夕守夜、拜年等习俗很盛行。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吃过年夜饭,围炉闲聊,辞旧迎新,这是我国普遍存在的除夕守岁习俗。据史料记载这种习俗最早始于南北朝,直到今天,我国人民还习惯在除夕守岁,屋外时鸣鞭炮,室内围炉团坐,笑语连连。奶奶告诉我--拜年是中国国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笑容满面的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四季如意”,“新年快乐”等吉祥话语。中国还有过年吃饺子的习俗呢。饺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点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时吃,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现在过年我们还是吃饺子、全家围坐在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初一早晨起来,穿上新衣服去给长辈拜年。
2、元宵节的习俗:元宵节也称灯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正月十五这天夜晚,皓月高悬,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观灯、放焰火、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现在,元宵节这天我们也吃元宵、看灯展。
3、清明节的来历和习俗:丰富有趣,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植树、放风筝等,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4、端午节来历和习俗:吃粽子,赛龙舟。
5、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一家人围在一起,吃月饼、赏明月
6、重阳节的习俗: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
二、写作指导:
1、复习导入:上一节课,我们对我国的传统节日的来历和习俗进行了汇报,归纳起来我们地传统节日就是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在汇报的过程中,同学们不但了解了各个节日的来历,习俗,而且还联想到现在我们是怎样过这些节日的。在这些节日中你一定有一个自己最喜欢的,把这个节日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活动写出来。
2、先说一说你最喜欢的节日,为怎么喜欢?说出喜欢的原因。其中你最喜欢怎么?把你最拿手的说出来。(1)所说的活动一定突出这个节日的特色文化,当然要写到特色食物和民俗活动。如:春节贴春联、放鞭炮、除夕守岁、吃饺子、拜年等。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2)要把活动的过程说得具体、生动。节日里的活动很多,着重抓住能突出节日意义和气氛的一两种活动写出来,其它的一带而过。(3)还要说一说自己在这个节日里懂得了什么,学到了什么知识。(4)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3、进行写作:
把自己刚才交流的内容写下来,写完后,自己先读一读,然后读给同桌听,让同桌提出修改意见,并进行修改。最后把它抄在作文本上。
第三篇:魅力中国传统节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
《魅力中国节》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春节、端午节、中秋节是我国主要的传统民族节日。
2、知道我国少数民族也有许多传统的民族节日。
3、知道三个主要传统的民族节日的来历,这些节日体现了我国悠久的历史。
4、知道元宵节、重阳节、清明节等传统节日的日期几习俗。情感:
1、感受过传统民族节日的快乐和喜庆。
2、对我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感到自豪。
行为:
1、能说出春节、端午节、中秋节三个主要传统节日的日期、习俗和来历。
2、能分辨公历和农历。
3、尊重少数民族的节日。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我国主要的传统民族节日,以及它们的日期、来历和主要习俗。
难点:知道公历和农历的不同,了解传统民族节日的习俗与来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看日历,引进课题
1、出示十月份日历
师:同学们你们今年的十月份,你们过得开心吗?
(国庆放假7天、还有重阳节和中秋节)
看一下年历,你能说出十月份的节日吗?
(师出示国庆节、中秋节、重阳节)
2、这一个月里有三个节日,那么一年12个月中还有哪些节日,你知道吗?
(出示节日卡片)
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讨论以下有关节日的话题好吗?
(出示课题:……节日)
3、这个日历,大家会不会看?请小组讨论一下日历有几种看法?(日历有两种看法:一种是阳历,也称公历,是世界上通用的一种历法;另一种是阴历,也称农历,是我国古人根据月亮的阴晴圆缺发明的一种历法,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历法。)
4、看你面前的日历,再看看黑板上这么多的节日,你能区分公历的节日和农历的节日吗?
5、在这么多公历的节日中,老师还可以把他们分分类,你看得出吗?
(引导观察6月1日国际儿童节、5月1日国际劳动节等)
6、(大黑板上的节日)这里的节日就是一些传统的民族节日,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我国的传统的民族节日。
(出示课题:魅力中国节)
这些传统的民族节日是从我们的祖先世代相传下来的,代表了我们祖先当时特有的民俗风情。
二、讨论中国节,了解相关知识
1、在这些传统节日中,春节是我国最热闹、也是最隆重的一个节日。我们中国人民是以怎样的方式来欢庆春节的呢?请在小组中交流一下,你们家是怎样过春节的。
2、老师刚才听到同学们过春节的方式可真不少,有开PARTY的、有放爆竹的、还有做家庭游戏的,可真开心,其实我也很喜欢过年。那你们知道过年这个习俗是怎么来的吗?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个小品,在看过小品之后要请你讲一讲春节的日期、来历以及有哪些习俗?有哪些同学知道?说一说。
3、谁能告诉我春节的日期?它的来历?有哪些主要的习俗?
4、我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你是怎么过的?就让我们研究一下。先请同学们讲一下,你们想要研究这哪个传统节日的哪些内容呢?学生汇报。
5、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定出六个子课题。
6、全班分组,撰写研究计划。
三、各小组进行活动并做相应的记录。
第二课时交流汇报
一、谈话导入
经过一个月的研究,我们对魅力中国节了解了多少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汇报一下。
二、各组进行汇报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在交流汇报中,用各种不同的形式,对所收集的资料、图片、信息等在班级进行汇报。
(各组进行汇报)
附汇报内容(仅供参考):具体以学生的记录为准。
1、春节来历和习俗: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我们了解各地的活动内容异常丰富多彩、像春联、贴年画、贴“福”字、剪窗花、蒸年糕、包饺子、燃爆除夕守夜、拜年等习俗很盛行。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吃过年夜饭,围炉闲聊,辞旧迎新,这是我国普遍存在的除夕守岁习俗。据史料记载这种习俗最早始于南北朝,直到今天,我国人民还习惯在除夕守岁,屋外时鸣鞭炮,室内围炉团坐,笑语连连。奶奶告诉我--拜年是中国国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笑容满面的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四季如意”,“新年快乐”等吉祥话语。中国还有过年吃饺子的习俗呢。饺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点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时吃,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
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现在过年我们还是吃饺子、全家围坐在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初一早晨起来,穿上新衣服去给长辈拜年。
2、元宵节的习俗:元宵节也称灯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正月十五这天夜晚,皓月高悬,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观灯、放焰火、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现在,元宵节这天我们也吃元宵、看灯展。
3、清明节的来历和习俗:丰富有趣,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植树、放风筝等,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5、端午节来历和习俗:吃粽子,赛龙舟。
6、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一家人围在一起,吃月饼、赏明月
7、重阳节的习俗: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
三、汇报一下在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高兴的事和困难,并说明是怎么解决的。
四、写作指导:
1、复习导入:上一节课,我们对我国的传统节日的来历和习俗进行了汇报,归纳起来我们地传统节日就是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在汇报的过程中,同学们不但了解了各个节日的来历,习俗,而且还联想到现在我们是怎样过这些节日的。在这些节日中你一定有一个自己最喜欢的,把这个节日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活动写出来。
2、先说一说你最喜欢的节日,为什么喜欢?说出喜欢的原因。其中你最喜欢什么?把你最拿手的说出来。(1)所说的活动一定突出这个节日的特色文化,当然要写到特色食物和民俗活动。如:春节贴春联、放鞭炮、除夕守岁、吃饺子、拜年等。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
(2)要把活动的过程说得具体、生动。节日里的活动很多,着重抓住能突出节日意义和气氛的一两种活动写出来,其它的一带而过。(3)还要说一说自己在这个节日里懂得了什么,学到了什么知识。(4)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五、进行材料的整理与活动心得的书写:
把自己刚才交流的内容和活动中的心得体会写下来,写完后,自己先读一读,然后读给同桌听,让同桌提出修改意见,并进行修改。最后把它抄在稿纸上。
六、小结
我们中华民族还有许许多多传统的民族节日,这些节日不仅体现出了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伟大民族,同时也体现出了中国大家庭的凝聚力。我们要按照中华民族的风情过好自己的传统节日,同时也要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今天我们知道了这么多的传统节日,我们就利用这个机会一起来祝愿中华大家庭更加美满幸福、更加繁荣富强,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能过上好日子。
七、在音乐《好日子》中结束这个活动。
第四篇:走进自然_感受乡土文化的魅力---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走进自然,感受家乡文化的魅力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一、活动背景:
栖霞区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化积淀丰厚,文化遗存众多,向为旅游胜地。这里,山川形胜,栖霞山氤氲缭绕,燕子矶惊涛拍岸,南京长江第二大桥长虹卧波;这里,经济和社会事业蒸蒸日上,国家级开发区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强势发展,南京市仙林大学城悄然崛起;这里,俊杰满目,从秦始皇到清乾隆皇帝,从处士明僧绍到诗仙李白,从过海大师鉴真到无尽意翁赵朴初,从北洋政府总理颜惠庆到民族实业家姚锡舟,从意大利航海家马可•波罗到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从新中国缔造者毛泽东到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人邓小平及第三代领导人江泽民,古往今来无数风流人物均曾在此驻足流连,指点江山,吟诗抒怀,建功立业。
“一座栖霞山,半部金陵史”,成为南京史学界一种定见和共识。栖霞区在南京市的历史发展变迁和实施沿江开发战略过程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令世人瞩目。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应用的领域”。使学生“初步获得现代化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学好语文就要重视实践的功能,而实践,就是带领学生投入到社会生活当中去,走进自然,感受乡土文化的魅力,在生活中寻找语文的素材。因此我设计了本次语文课内外活动,让学生走进社会,再回到课堂。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大力倡导的学习方式,作为一名新课程的实践者,我尽力在实际教学中落实这一课程理念。
二、活动目标:
1.正确认识语文与生活的源与流的关系,树立大语文思想观。
2、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精神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参与意识和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活动组织能力。
三、活动时间与方式.活动时间 活动时间分为课内与课外两个部分。课外部分可根据活动内容、目的及相关情况定期或不定期进行,通常在双休周进行。课内部分一般定为活动课进行。具体活动情况及时间安排视活动进程而定,可灵活掌握。
2.活动方式 分组采集——交流探讨——赏析品味——写作交流——总结
归纳。
四、活动原则
1.参与性原则 生活采风应具有一个明确的采访目的,一个宽松和谐的采访氛围和一个广阔的自由空间。指导老师应根据活动目的制定详细的采风计划及实施方案,鼓励广大学生深入到生活的海洋中去,用眼睛捕捉生活的精彩,用心灵感悟生命的内涵,用文字展现生活中瞬间的美丽,寻找历史的足迹。
2.探究性原则 在采集材料的基础上,因时制宜地举行一些活动,对乡土文化、时尚文化、校园文化等进行探究,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探讨、多品味,鼓励学生在交流中开拓眼界,在讨论中提高文学素养,在研思中提升文学品位。指导老师可根据具体情况举行一些文学赏析讲座,邀请本地的文学名流、社会贤达进行座谈授课。
3.集中性原则 不论是活动的初始阶段,还是活动的发展阶段;不论是活动的展示阶段,还是活动的总结阶段,都应秉持集中性原则。要发挥集体力量,集中群众智慧,群策群力,使采风活动长期化、制度化、规范化。要努力创造民主的、自由的、轻松的文学氛围,为文学新人的发展创造有利的外围条件。
五、活动流程
内容:1.在人民群众中口耳相传的事件。2.情节完整,有神异色彩,有教育意义,有趣味性,以古代居多。3.有的是生活故事,有的是历史故事,有的是神话鬼怪故事,有的是智慧故事,有的是笑话故事。有的是关于某人的,有的是关于某事的,有的是关于某地的。
方法: 1.乡村采风: 乡村生活是语文学习的一个无限广阔、无限丰富的激情天地,它为文学爱好者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在乡村采风,可赏自然美景,察风俗人情,听民间故事,感受那种淳朴厚重的人文精神。在活动中,可根据不同的采风需要自由活动,每一个小组设置一个文学组长,成员八九人左右,提议大家放大周假回家后询问家长,采访附近擅长“讲古”的老人。把搜集到的故事整理出来,写到作文本上。
2、胜景采风: 栖霞环境优美,风光秀丽。国家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21处,其中栖霞寺、舍利塔、燕子矶、六朝石刻最具代表性。南京市市徽神兽辟邪,就座落在区内。由幕府山、太平山、栖霞山等景区构成的沿江风光带,人 1
文景观众多。清代金陵四十八景中,观音阁、头台洞、二台洞、三台洞等沿江史迹占了六景。龙王山、白龙山、乌龙山、龙潭„„鼓励学生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去与家乡的优美风光进行一次亲密接触。
3、网上采风: 爱我栖霞,爱我家乡,爱我校园。紧密联系实际,鼓励学生浏览家乡频道,搜索网站,登陆栖霞旅游资源网收集家乡的名人逸事、诗词歌赋等,还可在课外利用科学技术进行整合,制成电子相册、电子展板、电子网页等。
六、佳作展示。
1.小组内展示:把自己整理的故事念出来,每小组推选写得好的民间故事1-3则,修改,用方格稿纸誊写。
2.班上展示:从各组推选上送的稿件中挑6-10篇,在班上念出来,并请大家评点。
3、辑录成册:。佳作辑录:
七、活动反思
乡土人文资源是一种低成本,社会关注度较高,学生较熟悉的可持续利用的再生资源,它充分挖掘本乡土内在的,不意被人发现的人文精华所在,这样有利于学校文化建设,有利于学生了解社会,适应社会,服务社会,更有利于缩短城乡之间资源建设与开放等的差距。但我们无不清醒地认识到,农村学校展综合性活动,特别社会实践活动存在很多问题与困难,它将制约着新课标的实施、发展与完善,如教师角色转换与生源素质问题,社会、家长局限思维与新课程开放性之间的矛盾,活动组织形式、内容与目的、效益之间的矛盾,活动时空问题与未成年人安全责任之间的矛盾,可利用资源的开放,包括网络信息资源、社会资源等,与诸多资源欠缺与未完善之间的矛盾。
总之,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而在活动中,关注本乡土人文资源的建设与使用,必将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可引导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开拓了学生学习良好的氛围,同时对地方、校本资源的开发与建设都是相当有利的。因此,是否可以这样说,那种对自己家乡或国家人文一无所知的人,怎指望他们对自己家乡或国家产生深厚感情,并为之服 2
务、建设、改变呢?
第五篇:综合实践活动方案——魅力太仓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魅力太仓
一、活动背景 金秋十月,“欢乐中国行“在太仓举办了“魅力太仓”专场活动。在此大背景下,为了顺应“深化素质教育,丰富校园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三项规定”,为了让孩子们对太仓有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我们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了解、体验、参与。在活动中让他们学会沟通与分享,合作与创新,并激发他们对家乡的热爱、赞美之情。
二、活动背景
1.利用地方、社区、学校、网络等资源,丰富学生对太仓的历史、文化、经济的积累,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良好的态度和情感奠定基础。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调查分析能力、收集相关信息(包括上网),并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简单加工处理和应用的能力。
3.坚持多元化、自主化的原则。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考察、调查、访问、参观、讨论、参加劳动等不同的活动方式,让学生学会相互合作。
三、活动的时间
本活动共分5个阶段,从各个角度让学生认识太仓、赞美太仓、从而发自内心的爱太仓。本活动历时五个月:9月至1月 九月份:太仓名人 10月份:太仓名品 11月份:太仓名景 12月份:太仓民俗 1月份:太仓民乐
活动的实施年级:四年级
四、活动的过程
第一阶段:太仓名人(九月份)
一、设计思路与说明:
太仓人杰地灵、名人辈出。本阶段活动旨在让学生们循着名人的足迹,激发他们学习名人、励志为家乡作贡献。
二、活动过程设计:
(一)活动准备
1.通过上网、到图书馆、向家人询问等途径,了解太仓的名人。(或来太驻足过的名人。)2.搜集整理太仓近代、现当代的名人资料。
(二)活动开始 1.历史上的名人
介绍名人的主要事迹或传说。
历史名人:张傅、王锡爵、王原祁、郑和、宋文治、朱屺瞻等 2.现当代太仓名人
让学生分类从艺术、文学、体育、政治、科技、企业等方面来介绍太仓名人。现当代名人:吴健雄、朱棣文、吴晓邦 3.制作宣传小报
(1)指导学生为这些家乡名人制作宣传小报。(2)学生制作并展评 4.参观名人故居 张溥故居 王锡爵故居 宋文治艺术馆 吴健雄墓园 梅花草堂
三、活动材料设计建议
名人小报制作内容包括:名人照片、故居图片、作品图片、新闻报导、主要事迹等 第二阶段:太仓名品(十月份)
一、设计思路与说明:
太仓物产丰富,名品辈出。通过让学生了解、欣赏、品尝家乡的一些名品来增进对家乡的了解。
二、活动过程与设计
(一)活动准备
1.了解家乡有哪些土特产,以及与这些特产有关的传说。,并准备带一些学校来。2.了解家乡现有的一些名牌企业和名牌产品。3.搜集一些商标。(如果没有的,可自己制作。)4.观看一些产品广告,并学一学。
(二)活动开始 1.家乡的特产
介绍自己了解到的特产,介绍清楚产地、特点、以及相关的传说。2. 家乡的名企
汇报自己了解到的名企,并介绍一些相关的产品。3. 模拟展销会
(1)看一看,尝一尝家乡的小吃:肉松、糟油、春凤鸡(2)赏一赏,品一品工艺品:香塘拖鞋、麦秆画(3)说一说,唱一唱自己为产品创作的广告。
三、活动材料设计建议 如: 品牌 特点 获得荣誉 商标 广告语
联系地址或邮箱
第三阶段:太仓魅力(11月份)
一、设计思路与说明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太仓的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本阶段活动旨在让学生走出课堂,用镜头捕捉太仓的美景,感受太仓的秀美与活力,抒发对太仓的赞美之情。
二、活动设计与过程
(一)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宣传太仓的广告片。
2.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学会使用相机。
(二)活动开始 1.户外采风
(1)学生在家乡的带领下,利用休息日走出家门,捕捉最能代表家乡形象和反映家乡变化的的镜头,拍摄下来。(特别要拍摄一些新农村的照片。)(2)了解太仓的旅游资源 搜集或拍摄有关的照片。(3)搜集一些老照片。
从旧报纸、旧画报、或老照片中寻觅旧时太仓踪迹。1. 汇报展览
(1)学生出示自己拍摄的照片,并作介绍讲解。
(2)老师把旧时的太仓与现在的太仓作对比,让学生谈感受。(3)请同学介绍太仓的旅游资源。畅想可开发的旅游资源。2.我当“太仓形象大使”
(1)老师播放宣传太仓的广告片。让学生配上宣传语,(2)学生整理自己拍摄的照片或搜集来的图片,配上宣传语,制作成宣传幻灯片。(3)评选最佳宣传片。获选的同学授予“太仓形象大使”称号。
三、活动材料设计建议
参考太仓的宣传片,让学生整理自己拍摄的照片或搜集来的图片,在教师和电脑老师帮助下制作成幻灯片,并配上宣传语。在班队课上展放。第四阶段:太仓民俗(12月份)
一、设计思路与说明
太仓历史悠久,有“中国民间文化之乡”的美誉,又是“牛朗织女降生地”。本阶段旨在让学生了解、认识、体验太仓的民俗,弘扬太仓民俗文化。
二、活动设计与过程
(一)活动准备
1.了解太仓民俗,以及有关的传说。制作成幻灯片。2.向家人学会包粽子、做元宵、写春联、写灯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