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三国演义》感悟曹操
读《三国演义》感悟曹操
以前读书时看过《三国演义》原著,后来也看过电视剧。最近再看,又有了更多的认识和感受,尤其是曹操这个颇具争议的人物。三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段极为**纷争的年代,而对这一时期历史事件的描写最为成功的当所小说《三国演义》。在小说中粉墨登场的众多人物中,我最欣赏的还是曹操。《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在创作这部小说时,受当时“尊刘反曹”思想的深刻影响,曹操被描写成一个反面人物。而随着《三国演义》的不断深入人心,曹操的坏蛋形象在人们心目中是根深蒂固。但《三国演义》毕竟是小说,允许进行艺术加工,无论曹操是英雄也好,是奸臣也罢,抛开这些不论,单就历史上曹操的军事和政治思想,我想对现今的社会,也是有一些积极的影响的。
我认为,曹操之所以能够从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中脱颖而出,统一北方,最重要的就是是“唯才是举”和“赏罚分明”这两点。
一、“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
曹操一贯实行“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注重从能力方面去考察和提拔有才能的人。提出“举贤勿拘品行”、“取士勿废偏短”,即使是“不仁不孝”,但是有“治国用兵之术”的人,都可以大胆起用。他说:“夫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陈平岂笃行,苏秦岂守信邪?而陈平定汉业,苏秦济弱燕,由此言之,士有偏短,庸可废乎?”意思是说,品行高尚的人,不一定就有才能,而有才能的人,不一定就有高尚的品行。曹操举例说:陈平并不是一个纯厚的人,苏秦也并不守信用,然而陈平辅佐汉高祖奠定了西汉的帝业,苏秦救助了弱小的燕国。因此曹操认为:有才能的人即使有某些短处和缺点,又怎能废置他们不用呢?这段话较好地体现了曹操“唯才是举”、“勿拘品行”的主要精神。公元196 年,曹操迎汉献帝到许昌后,决心刷新政治,曾给献帝上了一份表章,提出十四条改革建议。他在前言中强调了要富国强兵,必须推行“用贤任能”的政策,体现了他注重从能力这个角度考虑人才选拔的思想,直接激励了将士谋臣们的能力发展。此外,曹操还继承了韩非子“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将必发于卒伍”的用人思想,“拨于禁、乐进于行列之间,取张辽于亡虏之内”,且上表汉献帝,均封三人为将军。这对当时“任人唯亲”的用人路线是一个有力的冲击,同时使将士们都认识到,凡有某方面的能力者,都可受到重用。既满足了将士们的个性心理需要,又考虑到了这种作法在社会上的影响,从而获得了部下的信任和忠诚,因此在他身边聚集了一大批文武人才,并吸引了不少敌人营垒里的名将谋士弃主来投。这说明“唯才是举”的用人路线,在当时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也是曹操势力由小到大,最终取统治权的一个重要原因。
现代管理心理学认为: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得以顺利完成的心理特征的总和。”要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使组织发挥较大的群体效能,就必须重视个体的能力。曹操在东汉末期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二、“赏罚分明”的管理原则 曹操“赏罚分明”的管理原则与现代西方管理心理学提出的“公平理论”不谋而合。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在研究分析人的积极性与分配方法的关系时指出:工资、报酬的合理性和公平性对人们工作的积极性有较大的影响。曹操在其《孙子注》中也明确提出:“军无财,士不来;军无赏,士不往。”公元207 年,曹操消灭了北方最大的割据势力袁绍集团后,为了激励将士继续为统一战争贡献力量,下令封赏功臣。他说:“吾起义兵,诛**,于今十九年,所征必克,岂吾功哉? 乃贤士大夫之力也。天下虽未悉定,吾当要与贤士大夫共定之;而专飨其劳,吾何以安焉!其促定功行封。”意思是说,我(曹操)起义兵平叛十九年来,每战必胜,这并不是个人的功劳,都是与将士谋臣的奋勇作战和出谋划策分不开的。现在天下并没有安定统一,我应当同大家一起去为之努力,又怎么能安心地独自享受这些功劳和荣誉呢? 现在要尽快定功行赏,安抚将士。不难看出,曹操在另一方面,曹操为了更好地贯彻执行他“赏罚分明”的管理原则,加强部队的组织纪律性,颁布了《败军抵罪令》。他说:“自命将征行,但赏功而不罚罪,非国典也。其令诸将出征,败军者抵罪,失利者免官爵。”•意思是说,自从我(曹操)派遣将士出征以来,只赏有功的而不惩办有罪的,是不符合国家大法的。众将带兵出征,打了败仗要按法律治罪,造成损失的要免去官职和封爵。这样,使将士们存在着一定的心理紧张,强化了将士们的责任感。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曹操“赏罚分明”的管理原则具有一定的心理依据,而且贯彻执行过程中十分严格。曹操这种“赏罚分明”的管理原则对于我们现代的管理心理研究也是有一定参考价值的。“赏罚分明”使人口服心服,就会让下属有较强的进取心,对顺利完成组织目标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曹操是封建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军事家,其思维虽有时代的局限性,但蕴涵着丰富的人本管理思想。如果能取其精华运用到我国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对发挥当今企业最重要资源——人力资源的作用,具有十分丰富的实践意义。
第二篇:说曹操 ——读《三国演义》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这句话说的正是曹操。
在文学史上,曹操是大诗人,做出了重大贡献,故有“三曹”之说,其诗也至今传诵,流芳千古。
而在军事、政治上,曹操却是失败者,故后人称之为“奸雄”。如果除了官渡之战外,都以败局收场。曹操的失败,之所以在历史上留下骂名,也正因为他心胸狭窄、疑伸疑鬼、一意孤行。
“治风疾神医身死,传遗命奸雄数终”中曹操疑伸疑鬼、贪身怕死,使一代神医华佗冤死在狱中,《青囊书》也从此失传。
曹操骄傲自大,心胸狭窄,心理容不下别人,杀杨修、祢衡就是实例。杨修聪明过人,口才又好,但他骄傲自大,看不起别人,对于曹操也毫无顾忌。因而曹操十分讨厌杨修,心生杀念,把杨修赶尽杀绝。
而祢衡学富五车,记忆力惊人,思维敏捷,而且为人正直,有胆有识,嫉恶如仇,伶牙力齿。在曹操面前毫不客气地数落曹操手下的虾兵蟹将,令曹操恼怒不已,祢衡面不改色,尖嘴薄舌地说曹操不分贤愚,是眼睛脏;诗书不读,是嘴脏;不听劝告,是耳朵脏;不懂历史,是身体脏;不容诸侯,是独自脏;想篡权,是心脏!“奸雄”曹操也容不下祢衡,挟走了祢衡。
曹操的品质、野心、肮脏也被暴露无遗!
一读到“治风疾神医身死,传遗命奸雄数终”。曹操的文学贡献也被历史尘埃所淹没,这尘埃好比是人们对历史中曹操的评价,“奸雄”也成了曹操。千古留下的骂名也不由得令人摇头叹息,感到悲哀!
第三篇:对话曹操——读《三国演义》有感
对话曹操
——读《三国演义》有感
翻开这本厚厚的名著,眼前似乎出现了一片“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的景象,战场上兵戈铁戟,马蹄声隆隆作响。战士的勇猛,军师的机智,统治者的野心勃勃,所有的一切都在作者生动的文字中穿梭。
书中所描绘的战争场面浩浩荡荡,使人身临其境。尤其是对一些决定三国兴亡的重大战役的描绘更是令人读来惊心动魄。同时,作者也非常擅长描写人物,对故事核心人物的刻画可谓是栩栩如生:机智过人的孔明,重情重义的关云长,一心复国的刘备都是书中脍炙人口的人物。然而,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莫过于一代奸雄——曹操。
由于作者是以汉室为正统作书,所以书中的曹操被刻画成了一个谋权篡位的奸诈小人。在《煮酒论英雄》一回中,曹操谈到“望梅止渴”一事时洋洋自得,看出他是一个非常自大的人。在赤壁之战中,曹操更是自信于自己的军队,落入了孔明的圈套,最后一败涂地,狼狈逃走。曹操为人谨慎,也心狠手辣。曹操患有头痛,请来神医华佗医治,华佗建议做开颅手术,听闻后曹操认为华佗这是借口谋害自己,便下令斩杀华佗。由此曹操的“杀人不眨眼”也可见一斑。
但是,如果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曹操这个人物,我们会发现曹操这个人有两面性。历史上流传下来的曹操的诗赋作品不多,但是单单《步出夏门行》和《观沧海》两部就可以看出曹操的文学功底非常深厚,并且具有一统中华的雄心壮志。东汉末年,朝廷腐败无能,更朝换代也是必经之路,如此一想,曹操也就成了推进民族发展的大英雄了。
对于曹操,褒贬不一,这只能留给历史去做评判了。但是,曹操还留给我们很多。他挟天子以令诸侯,平定了军阀混战的局面,奠定了三国中最强大的魏国,这一切都是因为曹操拥有远大的志向和超人的远见。古人云:“有志者事竟成。”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一旦我们立下了志向,无论大小,就已经是一半的成功。曹操的成功告诉我们: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们不需要曹操那样的文采和雄心,只需放眼下一步,那么,成功也就离我们不远了。
不要在迷茫中毫无头绪地前进了,确定一个目标,成功之路将会更加平坦!
第四篇:《三国演义》曹操形象评析
高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课教学案例
——《三国演义》人物形象评析
景德镇市第七中学余秋凤
案例背景: 语文教学有着与其他学科的不同特点,它不能局限于课堂教学,应该加大课外阅读量,教师指导学生有计划地尽可能多读一些古典名著,将能有效地拓宽学生知识面,丰富文化积累,增强学习兴趣,提高语文素养。当前,存在的问题是,学生课外阅读量少,知识面狭窄,学习兴趣不高。因此,尤其需要教师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在指导阅读方法、提高学习兴趣上下功夫。
案例描述:这是一次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课,在学生课外阅读名著《三国演义》之后,教师针对小说特点,组织学生开展的一次三国人物形象分析活动课,采取了以下教学步骤和方法:
一、课前【多媒体显示:课题】
二、导入【多媒体显示《滚滚长江东逝水》画面,小声播放此段音乐】
教师讲述: 《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适合中学生课外阅读、鉴赏。上学期,我们布置课外阅读《三国演义》,同学们作了大量笔记,写了多篇读后感。这节课,我们一起讨论“三国”中的人物,同时也检验同学们课外阅读的效果。《三国演义》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细致刻画了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这节课,我们对其中一个重要人物展开讨论。
这个人物,有的说他是英雄,有的他是奸雄,他是谁?(曹操)
【多媒体显示:曹操画像。是英雄?是奸雄?】
下面,我们用辩论的形式来讨论。
三、辩论会
讲述:在我左边四位是正方,辩题是;曹操是英雄?在我右边四位是反方,辩题是,曹操是奸雄?在我对面第一行中间五位是评委辩论现在开始。
攻辨
1、正反方一辩各自亮出自己的论题。
2、正反方二、三辩互相驳斥对方的论点、论据。
3、正反方一辩辩论情况作小结
(二)自由辩
1、正反方辩论
下面同学有什么看法?
2、观众参与辩论。
3、正反方四辩各自总结陈词。
下面由评委代表点评。
四、总结归纳
1、讲述:谢谢辩手们的精彩辩论,谢谢评委的准确评价。曹操是英雄?是奸雄?这是个千百年来褒贬不一的话题。刚才,同学们进行了激烈的争辩。现在,我们一起来轻松一下,请欣赏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两个片段。
【多媒体显示:“横槊赋诗”和“梦中杀人”片段】
2、从同学们的辩论和电视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曹操是个性格复杂,形象多样的人。
3、请同学们根据辩论、小说、电视剧对曹操作一下总的评价。注意大屏幕的提示。
【多媒体显示: 如下#######################################
奸雄
政治:玩弄权术挟天子以令诸侯
道德:不忠不义田猎事件错杀吕伯奢
性格:奸诈残暴割发代罪梦中杀人
英雄
政治:施行屯田迎接献帝
军事:统一北方三分天下(《兵书接要》)
文学:建安文学新乐府诗(《观沧海》)
#######################################
4、讲述:《观沧海》不仅体现曹操文学才华,还能体现他英雄气概。请一位同学朗诵。#######################################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
5、讲述:曹操奸雄也好,英雄也罢,千百年来褒贬不一,终难盖棺定论。他功可盖世,而又胁迫天子;他托名汉相,而又实为汉贼;他大兴文学,而又残暴好杀。他就是一个如此相成又相悖的人。古人的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就像一片挥之不去的阴霾,笼罩在他的身上;作者“拥刘反曹”的思想也深深影响着后人。所以,曹操多般被人们定位为反面形象。让我们拨开历史的迷雾,作出一个中肯的评价。百家讲坛易中天先生说,曹操是一个对历史有贡献的两重人物,时人的“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可为确评。要问我对曹操怎样的态度,六个字“不赞扬,很欣赏”。至此,这节课就告一段落。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希望能帮助同学们品读《三国演义》,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增加课外阅读的兴趣。
五、课堂作业:齐声朗诵《三国演义》开篇词。
#######################################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
六、课外作业:1写篇关于这节课的心得。
2阅读古典名著《水浒传》。
案例诠释:这堂课注重引导学生根据小说文学作品体裁通过刻画人物表现主题的特点,重点分析作品人物形象,从而掌握阅读小说的方法。在教学方法上,采取讨论、辩论的方式,遵循了组织学生在学习中“自主、合作、探究”的要求。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保持平等的关系,起到平等参与、适时点拨指导的作用。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采用多媒体(文字、图像、声音、乐曲等结合)的教学手段,增强了学生兴趣,力求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案例反思:这堂课是课外阅读指导课,它的成功之处:一是注重对课外阅读的指导,使学生明确小说通过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主题的特点;二是注重教学模式的创新,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的方式,学生畅所欲言,尽情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课堂气氛活跃;三是老师注意角色的转换,以平等的参与者身份,与学生一起讨论、交流,并适时给予点拨指导;四是运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营造了很好的教学氛围,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五是给学生课外阅读以有计划的安排和指导,增强了学生课外阅读的自觉性,提高了课外阅读的兴趣。我们也应该明确,课外阅读是扩大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项重要工作,教师一定要注重引导,认真安排,周密计划,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五篇:曹操三国演义读书笔记
曹操
沽源县第五小学 冯国英
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州)人氏。小说中第一回出场。姓曹,名操,字孟德,小名阿瞒。父亲曹嵩,本姓夏侯氏,因是中常侍曹腾之养子,故姓曹。为黄巾倡乱,拜为骑都尉,引五千军,前来颖川助战。杀败张宝、张梁所率黄巾军。曹操正妻丁夫人无出;妾刘氏生子曹昂,因征张绣时死于宛城;小妾卞氏生四子:长子曹丕,次子曹彰,三子曹植,四子曹熊。东汉丞相,军事家、政治家、诗人。公元220年3月15日,曹操于洛阳逝世,享年66岁,谥号‚武王‛,死后葬于高陵。曹丕继位后不久称帝,追谥曹操为‚武皇帝‛,庙号‚太祖‛,史称魏武帝。
(1)曹操疑心
曹操刺杀董卓未成,逃出城外,飞奔谯郡。路经中牟县,县令陈宫闻知曹操为杀董卓而逃,觉他忠肝义胆,便弃官随曹操一处出逃。行了三日,至成皋地方,天色以晚。此间有一人吕伯奢,是曹操父亲的结义兄弟。见了曹操热情款待,安排家人杀猪,自己骑驴去外村打酒。曹操与陈宫正坐,忽听庄后有磨刀声,曹操心疑,于是拔剑直入,不问男女,尽皆杀之,一连杀了八口。赶紧出逃,正路遇吕伯奢打酒回来,又把伯奢杀了。陈宫怪他,曹操便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2)统一北方
曹操在官渡(今河南中牟县东北)以少胜多挫败河北袁绍。公元201年在仓亭(今河南管县东北)再次击破袁绍大军。公元207年12月北伐三郡乌桓,彻底铲除了袁氏残余势力,基本统一了中原地区。公元208年,曹操就任东汉帝国丞相。7月,曹操南征荆州刘表,12月,曹操率领八十三万大军南征东吴,结果在赤壁被周瑜所率五万星星之军一火烧败。公元211年7月,曹操领军西征击败了以马超为首的关中诸军,构筑了整个魏国基础。公元213年,汉献帝派御史大夫郗虑册封曹操为魏王,以冀州、并州等十郡为魏国封地。于邺城(今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建立魏王宫铜雀台,享有天子之制,获得‚参拜不名、剑履上殿‛的至高权力。公元215年攻占阳平关,击败、降服了汉中张鲁,至此,三国鼎立之势基本成型。⑶曹操败走华容道(湖北省潜江县西南)话说曹操赤壁一战,被周瑜一把火烧得几乎全军覆没。一路逃亡,吴兵一路追杀。多亏有众将保护甩脱追兵。纵马加鞭,走至五更,回望火光渐远,曹操心才方定。问左右这里是何处?手下人告诉:‚此是乌林之西,宜都之北。‛曹操见树木丛杂,山川险峻,于是在马上仰面大笑不止。诸将问:‚丞相何故大笑?‛曹操说:‚我不笑别人,只笑周瑜无谋,诸葛亮少智。要是我用兵时,预先在这里埋伏一军。‛话还没说完,一声炮响,火光冲天,惊得曹操几乎落马。从斜刺里杀出一彪人马,大叫:‚我乃赵子龙是也,奉军事之命,在此等候多时了!‛徐晃、张郃急忙双双迎敌,曹操乘机突火而去。子龙也不追赶,曹操得脱。
又逃出一段路,到北彝陵葫芦口,人困马乏,多有倒于路者。曹操叫就山边埋锅造饭,割马肉烧吃。他坐在大树之下,仰面大笑。众官急问:‚刚才丞相笑周瑜、诸葛亮,引出赵子龙来,折了许多人马。现在又为何大笑?‛曹操说:‚我笑诸葛亮、周瑜毕竟智谋不足。要是我用兵时,就在这个地方,也埋伏一军,以逸待劳;我等纵然脱得性命,也不免重伤。我是以此而笑。‛正说间,前军后军一齐发喊。曹操大惊,见山口一军摆开,为首乃燕人张翼德也。张辽、徐晃二将急来夹攻,曹操乘机逃脱。
又逃了一段路程,军士来报,前面有两条路,请问丞相走那条路?曹操问:‚那条路近?‛军士回报:‚大路稍平却远五十余里;小路投华容道,近五十余里,只是地窄路险,坎坷难行,而且山边有数处烟起,大路并无动静。‛曹操说诸葛亮多谋,故意在山僻处放烟,使我军不敢从这条路走,他却在大路埋伏等着。我已料定,偏不中他计!于是传令,沿华容道前行,叫军士伐木填塞山路。此时人困马乏,昏倒地者无数,曹操喝令人马践踏而行,死者不可胜数。三停人马:一停落后,一停填了沟壑,一停跟随曹操。又行不到数里,曹操在马上扬鞭大笑。众将忙问:‚丞相为何又大笑?‛曹操说:‚人都说周瑜、诸葛亮足智多谋,以我看来,到底是无能之辈。如果在此处埋伏一旅之师,我等皆束手受缚矣。‛ 言未毕,一声炮响,两边五百军校持刀摆开,为首大将关云长是也。曹军见了,亡魂丧胆,面面相觑。曹操纵马向前欠身对云长说:‚将军别来无恙!‛云长也欠身答道:‚关某奉军事之命,在此等候丞相多时。‛曹操说:‚我今兵败,到此无路,望将军以昔日之情为重,放我一马。‛云长说:‚我已斩颜良、诛文丑,解白马之围,报答了丞相。今日之事,岂敢以私废公?‛曹操说:‚五关斩将之时,将军还记得否?大丈夫以信义为重。‛云长是个义重如山的人,想起当年曹操许多恩义,如何不动心。又见曹军惶恐,都在垂泪,一发心中不忍。于是调转马头,让众军士散开。曹操见云长示意放他,急忙与众将冲过去。云长大喝一声,众军皆下马,哭拜于地。云长更加不忍。正犹豫间,张辽纵马而至。云长见了,又动旧情,长叹一声,都放了过去。后人有诗曰:
曹操兵败走华容,正与关公狭路逢。只为当初恩义重,放开金锁走蛟龙。
曹操脱华容之难,行至谷口,回顾所随军兵,止有二十七骑。出征时率领八十三万大军,这也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例。⑷曹操割须弃袍
曹操欲远征东吴,报赤壁之仇。恐后方西凉太守马腾来袭许都。荀攸献计:封马腾为征南将军,诱入京师,先除此人,南征无患矣。侍郎黄奎与马腾密谋杀操。不幸被黄奎的妻弟苗泽告密曹操,因苗泽与他姐夫的小妾李春香私通。所以事泄。马腾与其次子马休、马铁被曹操杀害。同时苗泽和李春香也被曹操满门抄斩,因曹操恨他为一女人害死姐夫全家。同往的马腾的侄儿马岱扮作商客逃回西凉,详告马腾长子马超。马超率兵去替父报仇。两军对阵,马超大骂曹操:‚操贼!欺君罔上,罪不容诛!害我父弟,不共戴天之仇!吾当活捉生啖汝肉!‛说罢,挺枪直杀过来。曹操背后于禁出迎。两马相交,斗得八九合,于禁败走。张郃出迎,战二十余合也败走。李通出迎,数合之中,被马超一枪刺于马下。马超把枪一招,西凉兵一齐冲杀来。操兵大败。马超、庞德、马岱引百余骑,直入中军来捉曹操。曹操在乱军中,只听得西凉军大喊:‚穿红袍的是曹操!‛曹操在马上赶紧脱下红袍。又听得大叫:‚长髯者是曹操!‛曹操惊慌,拿出佩刀断其髯。军中有人将曹操割须之事告诉马超。马超于是令人叫拿:‚短须者是曹操!‛曹操听后,急忙扯旗角包住脖颈而逃。后人有诗曰:
潼关战败望风逃,孟德仓惶脱锦袍。剑割髭髯应丧胆,马超身价盖天高。
曹操正走间,背后一骑赶来,乃马超也。曹操大惊。左右将校见马超赶来,各自逃命,只撇下曹操。看看赶上,马超从后一枪刺来,曹操躲在树后,正刺在树上,急拔下时,曹操已走远。马超又赶来,被曹洪拦住,曹操乘机走脱。⑸曹孟德焚书
话说刘璋手下谋臣张松献计刘璋,凭自己三寸不烂之舌去许都劝说曹操兴兵取汉中,以图东川张鲁。张松暗画西川地理图本藏之,带从人,取路赴许都。主簿杨修接见,并取出《孟德新书》与张松看。张松从头至尾看了一遍,共有一十三篇,皆是用兵之要法。张松看完问杨修:‚你认为这是好书吗?‛杨修说:‚这是丞相仿《孙子十三篇》而作,你欺丞相无才,以此书传后世?‛张松大笑说:‚这书我蜀中三尺小童也能背诵,何为‘新书’?这是战国时无名氏所作,曹丞相盗窃为己有,只好瞒你等!‛杨修说:‚这书丞相秘藏,从未传世。你说蜀中小儿能诵?‛张松说:‚你不信,我来试诵一遍。‛于是张松把《孟德新书》从头至尾,朗诵了一遍,并无一字差错。其实张松是奇才,能过目不忘,故气之。杨修把这事详告曹操,曹操一气之下,把书扯碎烧之。可惜重要兵书就这样失传。把张松轰走。⑹曹操之死
却说曹操在洛阳,自葬关公后,每夜合眼便见关公。众官建议造新殿居住。贾诩举荐洛阳良工苏越绘图给曹操看,操很满意,但恐无栋梁之材。苏越说:‚离洛阳城三十里,有一跃龙潭,前有一跃龙祠,祠旁有一棵大梨树,高十余丈,可作建殿之梁。‛曹操令人去砍伐。人回报此树锯解不开,斧砍不入。曹操不信,亲自去砍伐。乡人劝说这是百年老树,常有神人居上,不可砍伐。曹操大怒,拔剑亲自砍之,铮铮有声,血溅满身。操大惊,扔剑上马回宫。这夜二更,睡卧不安。忽见一人披发仗剑,身穿皂衣,直至面前,指着曹操骂道:‚我是梨树之神。你盖宫殿意欲篡逆,却来伐我神木!我知你数尽,特来杀你!‛曹操大叫一声,忽然惊醒,头脑疼痛不可忍。急传旨遍求名医。华歆入奏叫请华佗。华佗到来,给曹操诊脉毕说:‚大王头痛,因风寒而起。要医治,须先饮下麻醉汤,然后用利斧砍开脑袋,取出风涎(脑瘤),方可根除。‛曹操大怒,你要杀孤王。于是叫人把华佗押入狱中,不几日便杀死华佗。其病日渐加重。急召曹洪、陈群、贾诩、司马懿等,同至卧榻前,托众卿辅佐长子曹丕。又遗命在彰德府(今河北南部地区)讲武城外,设立疑冢七十二。勿令后人知我葬处,恐为他人发掘坟墓。嘱咐完,长叹一声,泪如雨下。不一会儿,气绝而死。寿六十六岁。时建安二十五年春正月。这正是:生前欺天灭汉统,死后欺人设疑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