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曹操的性格分析(推荐5篇)

时间:2019-05-12 21:01: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三国演义》中曹操的性格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三国演义》中曹操的性格分析》。

第一篇:《三国演义》中曹操的性格分析

《三国演义》中曹操的性格分析

曹操(155-220):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本姓夏侯,字孟德,沛国谯郡人。曹操身长七尺,细眼长须。自幼放任荡不羁,但很有才华,又足智多谋,善于随机应变。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逝,享年六十六岁。

既定的历史对曹操的评价如下:曹操,三国时的政治家,军事家,在镇压黄军巾起义中逐步扩充了自己的军事力量,官渡之战.大败袁绍,后逐渐统一中国北部,建安十三年(208)进位为丞相,率军二十余万南下,展开了历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战,被孙权和刘备联军击败。建安二十一年(216)封魏帝。曹操先前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的作用。用人唯才,打破世俗门第观念,罗列地主阶级中下人物。抑制豪强,加强集权。在所统治的地区内.社会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他精通兵法,著《孙子略解》.《兵法接要》等书。他不仅在政治.经济.军事上表现出杰出的才能,在文学上也有很高的成就。从上面这段对曹操的生平史料的简单介绍中,我们可以看出历史上真实的曹操是作为一个正面人物存在的。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在历史上的目面发生了改变,这种改变有作者个人写作的艺术倾向,是按照艺术的典型化手法塑造出来的一个奸雄的典型形象,不但他的语言行为已经偏离了历史的真实,而且侵透着作家的审美情感。作者在艺术加工的同时.无意之间把曹操的人格复杂化了。在曹操的身上,.我们能看到三国那个动荡的特殊历史环境在这个人物身上的折射,我们不着重讨论这个问题,.主要来欣赏一下经过艺术加工后的人物形象所具有的人格特征。

一.超凡的领袖才能

《三国演义》的第一回里这样写到:汝南许邵,有知人之名,操往见之,问曰:“我如何人?,邵曰:“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操闻大喜,许邵概括了曹操的最大优点,那就是领导才能。这也为曹操日后成为真正的帝王之身埋下伏笔。更是对他的人格的一种肯定。他的领导气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行事果段②豁达自信③知人善任。初入仕途,没有纨绔子弟的享乐之气,一心革除弊政,厉行法治。

二.任人唯贤

在曹操的用人政策里,才能是大于德的,他颁布的用人政策能最大程度的说明他对人才的渴求,但惊世骇俗的举动,莫过于他以丞相的身份颁布的求贤令,唯才是举成为优先于其他原则之上的首选原则.。周泽雄的《青梅煮酒》里这样记载:即使你有“污辱之名,见笑之耻,杀妻取信,母死不归”的大恶行径,只要有能力,仍能重用。.他在《短歌行》里写到:“呦呦鹿鸣,食野之萍.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抒发诗人优礼贤才的决心,并以周公自比,以天下为己任,渴望得到更多的贤才,建功立业。思贤之心,可见一斑。

三.狡猾奸诈

曹操的性格虽是多面的,但最突出的还是他的狡猾奸诈。《三国演义》中,曹操无论做事还是为人,无时无刻不体现他的这一个性。

赤壁之战后,从华容道败归,在南郡安歇时,对着众谋士,曹操说:“吾哭郭奉孝。如他在,决不使吾有此大失也!从一方面看这是曹操的爱才惜将,另一

方面看,这又是曹操的诈术,因为他大哭的结果是,“众谋士黯然自惭”,这才是他哭的真正目的。

四.超凡的观察力和敏锐的洞察力

曹操的形象既有奸诈的一面,又有雄才大略的一面,然而两方面不是机械的相加而是有机的融合,有时很难分辩这是他的英雄本色,还是奸雄的本性使然。《三国演义》中他那超凡的观察力和敏锐的洞察力表现的尤为突出,他识人之准,用心之深,令人惊叹。表面上,他可以和你握手言欢,可以嘻嘻哈哈,但他无时无刻不在观察你,而且入骨三分。大家知道,刘备最会装吧,在诸葛亮面前装弱智,在百性面前装厚道.装仁慈,在曹操面前装什么呢?装熊.装窝囊。当年吕布攻下小沛之后,刘备无奈跑到许昌投奔曹操,刘备在他的手下一再的韬光养晦,装聋作哑,一天到晚,足不出户,只在后园种菜,亲自浇灌。连关羽张飞都说:“大哥,为什么不留心天下大事,却做这等小事”。刘备!只说:“我自有道理。”一天,曹操引刘备登上一座小亭。侍者把酒给他们斟上,两人就对喝起来,正喝着,突然外面乌云密布,大雨将至,云层里好像有龙在翻腾。曹操就和刘备到栏杆边观望,他们从龙的变化谈到当世英雄。曹操说:“你去的地方很多,遇到的人也不少,谈谈看,谁是当世英雄?”刘备说:“我才识浅薄,如何识得英雄?说说听嘛,.刘备犹豫道“:淮南袁术,兵多粮足,可谓英雄”曹操听了,哈哈大笑:“袁术,坟墓里的枯骨,我早晚要除掉他”。刘备说:“河北袁绍,虎踞冀州,部下多谋士勇将,一定是英雄了”。曹操摇头:“袁绍,好谋无断,干大事惜身,见小利而忘命。不能算英雄”。刘备又提了几个,曹操听了不住摇头大笑,说那些人都称不上英雄,刘备说: “除了这些,我简直想不出来了”。曹操回到桌边坐下,满满的喝了一杯,笑道:“一个英雄人物,应胸怀大志,腹有良谋,对于天下事,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刘备忙问:“这样的英雄,谁能称得?”曹操用手指指刘备,又指指自己,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刘备一听,暗吃一惊,手上的筷子啪的一声当场就掉在了地上。也许曹操不该把这话当着刘备的面说出来,但这可以理解成他的坦诚,也可以理解为火力侦察,敲山震虎,意思是说:“你别再跟我装孙子,咱谁都不比谁差。果然刘备再也装不下去了,找了个机会就逃之夭夭了。岂不知当时的袁术气焰是多么的嚣张,袁绍又是多么的不可一世。而眼前的这个人,先前只不过是个卖草鞋的,而此刻又寄人篱下。可见,曹操的洞察力是多么的敏锐。不过,由于一时的坦诚相告,放走刘备,使曹操犯下了一生都无法原谅自己的错误。

五.猜忌多疑,心胸狭窄

当年,曹操谋杀董卓未遂,反被追杀,逃至中牟县,被守关士兵抓获,半夜里县令陈宫提审曹操,他如实说出了自己的愿望,陈宫被曹操的壮举感动,放了曹操,自己也弃了官,收拾盘缠,与曹操一同逃跑。两人走了三日,到了成皋。成皋吕伯奢是曹操父亲的好友,两人便到吕家投宿,吕伯奢问过情形,便骑驴到西村打酒去了。两人坐了好久,忽然听见有磨刀的声音。曹操说:“吕伯奢不是我的至亲,他这样出去很可疑,我到庄后去听听他们想干什么。”两人偷偷来到草堂后面,只听见有人道:“绑起来杀了吧?”曹操道:“原来如此,如不先下手,定被捉去领赏!”于是两人拔剑直入,见人就杀,一连杀了8个,搜到厨房,却看到一头猪绑在那。才知道误杀了好人。两人赶紧骑马出庄,走不到二里,吕伯奢骑驴带着酒菜迎面而来,问:“贤至与使君为何要走?我已让家人杀猪款待”。曹操不答,只顾前行,没走几步突然拔剑回头,砍死吕伯奢。陈宫责怪曹操乱杀好人。曹操道:“他回到家,看到死了那么多人,岂能善罢甘休?一不做,二不休。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陈宫便不作声。晚上投宿旅店,曹操先睡,陈宫寻思:“我原以为曹操是个好人,所以弃官跟他,哪知他竟是这般狼心狗肺的东西。本想杀他,后来又想,不如另投他人,于是,不等天明上马而去。后来投靠吕布,死心塌地的帮吕布打曹操。等到吕布战败被缢,陈宫成了俘虏,曹操对陈宫有留恋之情。可能此时的曹操也意识到了 “宰相肚里能撑船”的重要,宽宏忍让才是真正的王者风范。哪知陈宫不但不买帐,还对他破口大骂:“老贼曹操,我与你势不两立”。曹操大哭:“宫台啊宫台,你死了你的母亲怎么办呢?”陈宫说:“我听说,以孝治天下的人,不会伤害他人的父母,我母亲怎么样你就看着办!”曹操说:“好,宫台啊宫台,你死了你的老婆孩子怎么办?”陈宫又说:“我听说,以仁治天下的人,不会伤害他们的子女,我的老婆孩子如何,也请你看着办吧”!曹操说:“那好吧”。陈宫死后,曹操把陈宫的老小都接到家中,对待他们比陈宫与他翻脸前还好。猜忌多疑,心胸狭窄。如果说吕伯奢是他这种性格的牺牲品,那么完全可能成为他谋士的陈宫的背叛,才是对他这种个性的极好惩罚。

六.疾贤妒能

曹操一方面思贤若渴,另一方面他又疾贤妒能。容不得他人强于自己。主簿杨修,聪明过人,才华出众。每每曹操的心思和旨意,他都是第一个知晓和领会。一次,曹操叫人新建一个园门,修好后请曹操过目,曹操只在上面写了一个“活”字,二话没说,转身就走了。杨修见了,就让工匠拆门,工匠不解,杨修说:“这门内一个‘活’字,分明是‘阔’嘛,主公是嫌门宽了,快拆吧!”还有一次,曹操与众谋士闲聊,侍者呈上一礼盒,只见曹操在上面写了三个字:“一盒酥”,然后放在那,杨修二话不说,拿起就吃,众人不解,大惊。杨修说:“这上面不是写着‘一人一口酥’吗?”

随着类似的情形增多,他那张扬的个性让曹操过早的意识到:此人才智不在他之下。渐渐的,一丝不易被他人察觉的忌意在心中慢慢升腾.弥漫。待到曹操与刘备两军交战,定军山失守,追至阳平关,方收兵扎于斜谷界口,曹操正进退犹豫不定,侍从送上鸡汤,碗中有鸡肋,正在此时,夏侯敦来问夜间口令。曹操随口道:“鸡肋”!主簿杨修听到后就叫军士收拾行装,夏侯敦惊问何故。杨修道:“鸡肋者,食之无肉,弃之有味,今进不能胜,退恐人笑话,在此无益,不如早归,来日魏王必班师矣”。此时,曹操心神不宁,无法入睡,独自提刀夜行,看到军士收拾行囊,问夏侯敦,夏侯敦就把杨修的话说了一遍。曹操早就有杀他之心,借此以惑乱军心之罪杀了杨修。杨修之死,与他平日里的恃才放旷分不开,但主要原因还是曹操的疾贤妒能。

综上所述,曹操这个人是很复杂的。他狡猾奸诈,又坦诚老实;他聪明绝顶,又愚不可及;他猜忌多疑,心胸狭窄,又宽宏大度;他思贤若渴又疾贤妒能,坦诚中带着几分虚诈,大度中常含几层小气,然而正是由于这些,才能让曹操的形象具有了极其鲜明的不可替代的艺术独立性,形成了他活生生的复杂的组合基调:奸而能,真而伪,宽而狭。性格的两个侧面互相渗透,各有特征,使我们不禁被他的这种复杂的模糊的人性特征所吸引。

第二篇:三国演义-曹操人物形象分析(精辟)

《三国演义》曹操人物形象分析

作者从“拥刘反曹”的历史倾向和以“忠义”为核心的道德伦理观念出发,进行了对曹刘政权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1、曹操:

首先,作为一代霸主,他雄才大略、见识高超。这一方面在与同为奸雄的袁绍的外宽内忌、多谋少决的对比中突出得更为鲜明。如曹操入冀州后,有须发皆白的父老数人跪于地,说袁绍“重敛于民,民皆生怨”,歌颂曹操“官渡一战,破袁绍百万之众”,使百姓“可望太平矣”。

其次,虽然曹操奸诈巧伪,但同时也具有仁德之心,争取民心,爱惜百姓。他虽然知道刘备胸怀大志,久为必患,但是他认为“方今用英雄之时,杀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不可为也。”在关羽挂印封金离去时,曹操又认为“彼各为其主,勿追也。”裴松之赞扬曹操有王霸之度,休美之心。

再次,曹操礼贤下士,知人善任,唯才是举。他领州牧之后,就急忙“招纳贤才”,荀彧来投奔,他认为是“吾之子房”;郭嘉应聘,曹操以为是“使吾成大事者,必此人也。”荀彧与郭嘉后来果然成为曹操智囊团的核心人物。典韦、张辽、庞德等人,或是自来投奔,或是被俘的降将,曹操都十分信任,委以重任,后来均成为曹操手下冲锋陷阵的猛将。

但另一方面,曹操信封的人生原则又是:“宁叫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当争取民心与自己的切身利益相抵触时,她就会视民命如草芥。如杀吕伯奢、血洗徐州。同时,对待部下,他是阴险和残酷的,如借仓官的头来稳定军心,割发代首、梦中杀人等。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这种假名借势之举,确实是一种明智的表现,是他成就霸业的一个重要策略和手段。但从道德的角度来看,这又是一种“欺君罔上”的行为,因之小说一再骂他“名为汉相,实为汉贼”。

2、刘备:

刘备是作者极力推崇的仁德爱民、宽厚诚信、知人善任的明君典型,作者对刘备的描写塑造寄托着儒家的仁政爱民思想。

首先,《三国演义》浓墨重彩地渲染刘备的仁德爱民形象,大力凸显了刘备的仁君形象。他与关羽、张飞桃园结义时,就以“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作为自己的政治抱负;他当安喜县尉,“与民秋毫无犯”;

第三篇:对《三国演义》中人物曹操的分析1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在罗贯中所著《三国演义》中,刘备、曹操、孙权、诸葛亮、周瑜、司马懿、关羽、赵云、姜维……等等,都可以称得上是英雄。纵观这些英雄人物,性格最为复杂,并且能够集政治家、军事家于一身者,唯有曹操一人而已。

《三国演义》极力宣扬了刘、关、张的忠义,表现出强烈的‚拥刘反曹‛倾向,将曹操刻画成为一个残暴不仁、玩弄权术、奸诈狡猾的‚乱世之奸雄‛。作者罗贯中通过汝南许劭、南阳何颙之口,对曹操的一生作了总的定性。尽管如此,他们也不能不承认曹操是‚治世之能臣‛,‚安天下者,必此人也‛。用聂绀弩先生的话说,‚曹操是实干家‛、‚大军事家‛、‚杰出的诗人、文学家‛,‚于所谓‘炎刘’实有大功‛;‚曹操站的地位高,形象大,方面广,脑子复杂,非封建史家、世俗说话人及一般听众所能理解‛。

近年来,随着《三国演义》、《曹操与杨修》、《曹操与蔡文姬》等影视剧的播出,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较大的‚三国热‛。这些影视作品和随之产生的影评、剧评,对曹操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分析研究,多受罗贯中所著《三国演义》中强烈的‚拥刘反曹‛倾向的影响,重在突出其欺君罔上、窃国谋逆、玩弄权术、残暴不仁、虚假伪善、奸诈狡猾的‚乱世奸雄‛这一负面,而忽略了他作为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这一正面。

为此,笔者在反复阅读《三国演义》原著,并结合晋代陈寿所撰的《三国志》和部分学者对《三国演义》中曹操的评述后认为:‚乱世奸雄‛曹操,性格最为复杂;前雄后奸、前智后愚、前可爱后可恨,一生功大于过;他仍不失为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下面,笔者就从曹操性格的多元化、前后两期曹操的对比和一生的是非功过、政治家和军事家曹操三个方面,对罗贯中所著《三国演义》中的曹操这一人物形象进行分析研究,以抛砖引玉、求教于名家指点。

一.曹操性格的多元化。

在《三国演义》众多的人物中,曹操的性格是最为复杂的,很难用一句话两句话给他作结论。‚奸诈‛,可以说是曹操比较突出的性格特征,但正如‚多愁善感‛说明不了林黛玉一样,‚奸诈‛也远远不能把曹操这一形象的丰厚意蕴囊括无余。

曹操形象复杂性格的出现,是罗贯中有意识的艺术追求。法国文学家雨果说,一个优秀的作家应该有‚从正反两个方面去观察一切事物的那种至高无上的才能‛。罗贯中正是这样一位作家。他在保持曹操形象的‚定性‛的同时,写出了其情感的丰富性和性格内在的复杂性,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从而使该形象获得了真实性、审美性和永久的艺术魅力。

1、鲜明独特、反差巨大的性格。

在《三国演义》众多的人物中,曹操的性格最具有典型性,不仅鲜明独特、而且反差巨大。作品一开始,作者便借用汝南许劭之口规定了这一人物的‚主导情感‛:‚乱世之奸雄‛。可贵的是,作者并没有停留在概念的抽象描述,而是用大量生动的具体描写赋予这一概念以丰满可感的血肉。曹操替父复仇进攻徐州时,传令三军‚但得城池,将城中百姓,尽行杀戮‛,‚大军所到之处,杀戮人民,发掘坟墓‛,失去了理智的曹操近乎疯狂,滥杀无辜,显得特别残暴不仁,但当他在行军途中目睹田园荒芜、百姓流离失所时,却又动了真情实感;‚青梅煮酒论英雄‛,曹操对淮南袁术、河北袁绍、荆州刘表、江东孙策、益州刘璋等群雄的评价入木三分,表现出敏锐的目光和过人的胆识,但却对刘备后园种菜、闻雷失箸的韬光养晦之计毫无察觉,又显得十分愚顿;曹操一方面极力搜罗人才,对人才求贤若渴,另一方面却又嫉妒人才,斩杀聪明过人的杨修;在曹氏集团成长壮大的过程中,曹操屡败屡战、百折不挠,充分展示了自己乐观向上的精神,但‚梦中杀近侍‛又显露出内心的狐疑和空虚;曹操有时广开言路,从谏如流,甚至打了胜仗还要奖赏事前劝阻之人,有时则刚愎自用、无比骄横,故有濮阳之狼狈,赤壁之败绩;‚焚书不问‛、‚赦免张辽‛、‚义释关羽‛,曹操的宽宏大度令人叹为观止,而荀彧、荀攸这些为他立下汗马功劳的智谋之士稍有冒犯,便翻脸不认人,其气量之狭窄简直令人不可思议……人物就是这样在时空的变迁中,展现着自己的丰富侧面。这些乍看起来互不见容的侧面融为一体,形成了曹操多姿多彩的性格世界。

作者在写出曹操诸多性格鲜明而巨大的反差的同时,还提供了形成这些反差的真实可信的内在依据。曹操生逢乱世,臵身于你死我活的政治舞台上,较之常人其社会关系更加特殊;曹操有强烈的进取心和权势欲,有志于‚削平天下‛,其生存意志比常人更加强烈;曹操的文韬武略,不仅芸芸众生难望项背,而且当时的群雄即使是刘备、孙权也无法相提并论,不得不曲居其下让他三分。凡此种种,决定了曹操这个人物既可以建树重大的德行,也可以制造重大的罪恶,他的性格内部的冲突更加尖锐而多样,诸多性格之间的辩证内容更加丰富而突出。罗贯中对曹操性格诸元素相反相成的表现,符合生活与人物性格的逻辑,体现着艺术的辩证法。

2、复杂多变、正反交叉的性格。

在《三国演义》众多的人物中,曹操的性格是最为复杂多变的。以‚赦免张辽‛这一情节为例,曹操初欲手刃张辽,暴露出易于冲动和气量狭窄。但听了刘备、关羽的劝谏,又马上一改前态,掷剑而笑,并‚亲释其缚,解衣衣之,延之上坐‛,显现出惊人的反应控制能力和过人的度量。他爱惜张辽之才是真诚的,但说什么‚我亦知文远忠义,故戏之耳‛就显得十分虚伪了。这一方面是为了掩饰自己有失风范的丑态,另一方面则是为了抵消刘备、关羽救保张辽的影响。曹操从拔剑到掷剑、从恼羞成怒到笑脸相迎,张辽由阶下囚到座上客,是在转瞬之间完成的,反映了即使是在一件小事上,曹操的性格元素也是表现得异常活跃和丰富的。

曹操的性格之中,反中有正,正中有反,是正反交叉的。曹操攻破下邳,首先想到的是先差人进城安民,稳定民心;击败袁绍之后,深感河北百姓之苦,尽免其当年赋税。这些举措,不能全以‚虚伪‛视之,作为一个有着雄才大略的政治家,他与一味杀伐的董卓不同,深知以民为本的道理。但攻冀州时,号令三军不得骚扰百姓,如有杀人鸡犬者,如杀人之罪,‚于是军民震服,曹操亦心中暗喜‛,则又见出他爱民的伪善。曹操性格中的‚豁达乐观‛,大多表现为胸襟开阔、积极进取、不计前嫌,但赤壁之战中几十万军队顷刻间‚灰飞烟灭‛,不得不率领残兵败将落荒而逃,此刻他反而三次大笑,这时的乐观就是一种强打精神、可笑可怜的自我解嘲了。

再如曹操的‚奸诈‛,并不是那种鸡鸣狗盗式的小聪明、小伎俩,而是包含着很高的智慧,所以有时并不觉得可憎可鄙,而是显得很机智、巧妙,让人虽不能心悦但却能诚服。就连鲁迅也说,罗贯中‚要写曹操的奸,结果倒好象是豪爽多智‛。以‚望梅止渴‛为例,说他奸诈、愚弄将士也可,因为梅林毕竟是虚造的幻影;说他机智、爱护将士也可,因为在行军途中将士缺水口渴的情况下,他巧妙地利用条件反射的原理,达到了将士‚不渴‛的目的,奸诈中有机智,愚弄中有爱护。其余事例,如‚装病谗叔‛、‚刺卓献刀‛、‚借头稳军心‛、‚割发权代首‛、‚跣足迎许攸‛等,也是如此。既有奸诈狡猾、虚假伪善的一面,也有机智勇敢、以身作则、求贤若渴的一面。

二.前后两期曹操的对比和一生的是非功过。

出于正统的需要,在罗贯中的笔下,在后世许多学者的文里,在文学艺术之中,在舞台艺术之中,曹操总是得不到半点‚好处‛,人们对他总是贬多于褒,将他塑造成为花脸式的‚大奸臣‛。只有现当代大文豪郭沫若等少数学者,敢于站出来为他‚叫屈‛,替他‚平反‛。

纵观《三国演义》中曹操的活动,以赤壁之战为界,大致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的曹操与后期的曹操比较,前雄后奸、前智后愚、前可爱后可恨。曹操的一生是不平凡的一生,总的说来,功是大于过的。

1、前雄后奸、前智后愚、前可爱后可恨。

前期的曹操虽已开始‚挟天子‛,但目的却在‚令诸侯‛。他此时面临的主要是与中原各个军阀的矛盾,所致力的是壮大实力、削平群雄、统一北方。作者在表现曹氏集团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创业过程中,重在表现曹操的‚雄‛、‚智‛和‚可爱‛。后期的曹操主要处理的是与蜀、吴的矛盾,尤其与以恢复汉室相号召的刘备集团的矛盾更为突出,其最终目的是‚扫清四海‛,统一天下,取刘汉而代之。此时作者重在表现曹操的‚奸‛、‚愚‛和‚可恨‛。曹操的形象是流动变化的,大致说来,前雄后奸、前智后愚、前可爱后可恨。

作者罗贯中在表现曹操的奸与雄、智与愚、可爱与可恨时,并不是截然分明、纯粹平行的,而是交叉混杂、互相包容的。奸是雄者之奸,雄是奸者之雄;愚是智者之愚,智是愚者之智;恨是爱者之恨,爱是恨者之爱。例如曹操大宴铜雀台时,臣下有劝进之意,他当即宣称:‚身为宰相,人臣之贵已极,又复何望哉?如国家无孤一人,正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或见孤权重,妄相忖度,疑孤有异心,此大谬也。孤常念孔子称文王之至德,此言耿耿在心。‛这些话,当然不无自我开脱、自我粉饰的成分,但他毕竟没有称帝,却是不争的事实。宋贤评曹操诗云:‚虽秉权衡欺幼主,尚存礼义效周文‛,对曹操的评价比较恰如其分。这也是曹操‚藏奸‛的地方。

2、曹操之功。

(1)削平群雄,统一北方。

曹操的发绩,是从镇压黄巾起义开始的。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通过招兵买马、诱降义军、招降敌将、招降敌兵等手段,网罗了许多人才,扩充了军事实力。先是高举‚忠义‛大旗,矫诏聚集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然后奉迎献帝迁都许昌,‚挟天子而令诸侯‛,逐步削平了袁术、吕布、张绣、袁绍、刘表等割据势力,统一了北方,结束了北方军阀割据的混乱局面。

(2)为三国鼎立、三国归晋奠定了基础。

曹操统一北方以后,为了解决军粮缺乏的问题,在北方分兵屯田,兴修水利,对北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的作用。他用人唯贤,重视人才,敢于打破世族门第的观念,罗致了许多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他还对那些称霸一方的地方豪强加以抑制,不至使他们尾大不掉,并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和军阀权力。这些举措,不但巩固了摇摇欲坠的汉末中央政权,而且使北方的社会经济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进一步发展。北方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期内,处于和平环境之中,人民得到了休养生息,国力得到了不断加强,为曹操死后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和最终三国归晋天下一统奠定了基础。

(3)对建安文学的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曹操是东汉末年杰出的诗人和文学家,对建安风骨的形成和建安文学的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围绕在曹操的身边,不仅有王朗、钟繇、王粲、陈琳等一班文人,更有曹丕、曹植两个独具文学天赋的儿子。在他的积极倡导和大力支持下,汉末朝堂文学氛围十分浓厚,涌现出了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三曹七子‛。他的诗歌,气魄雄伟,慷慨悲凉;他的散文,清峻整洁。在第四十八回‚宴长江曹操赋诗‛中,他触景生情,吟出了‚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等美妙的诗句。就凭曹操能诗能文这一点,也是其他三国群雄所难于相比的。

3、曹操之过。

(1)镇压起义,充当屠夫。

历史上许多著名的开国皇帝和英雄人物,都曾镇压过农民起义,他们的双手都粘满了人民的鲜血。无论是历史上的曹操还是《三国演义》中的曹操,也不例外。‚颍川之战‛,曹操对义军不分青红皂白,‚大杀一阵,斩首万余级‛,充当了一个朝廷刽子手的角色。此后,他又跟随皇甫嵩讨张梁,‚斩张梁于曲阳‛,‚发张角之棺,戮尸枭首‛,残酷得连死人也不放过。董卓、王允死后,青州黄巾军再次起义,曹操与济北相鲍信负责镇压义军,鲍信战死,曹操却‚招安到降兵三十余万、男女百余万口‛,并‚择其精锐者,号为‘青州兵’‛。曹操不仅靠着义军的鲜血染红了自己的顶戴,先是除‚济南相‛、任‚典军校尉‛,后是封‚镇东将军‛,而且逐步扩大了军事力量,有了逐鹿中原削平群雄的资本。

(2)欺君罔上,窃国谋逆。

曹操在奉迎献帝迁都许昌、‚挟天子而令诸侯‛之后,个人野心和权势欲望不断膨胀,最终完全把持了朝堂,控制了汉末中央政权。所有的朝廷大事,从军事征伐到人事任免,从内政事务到外交联系,曹操根本不听献帝和朝臣的意见,都是个人说了算。献帝在曹操的眼里,不过是一个傀儡、一个‚儿皇帝‛;朝臣在曹操的眼里,不过是一个装饰‚门面‛的可供自己利用的工具。

曹操在擒杀吕布之后,‚威名日盛‛,脑海深处便产生了窃国谋逆的念头,如果不是顾虑‚朝廷肱股尚多‛,只怕早就‚行王霸之事‛了。为了观察动静,曹操特地邀请天子‚许田围猎‛,群臣将校向献帝齐呼万岁,他竟‚纵马直出,遮于天子之前以迎受之‛,并借天子弓箭不还,自行悬带。当献帝深感曹操欺君罔上、有窃国谋逆之心后,随即密赐衣带诏,令董承、刘备、马腾等人合力讨贼。事后衣带诏泄露,曹操诛杀了董承、吉平、王子服等人仍不解恨,连已有五个月身孕的董贵妃也不放过,尽管献帝和伏后一再哀求,还是将董贵妃勒杀于宫门之外。如果不是程昱即时劝谏,恐怕就连献帝本人也要被废黜了。此后,曹操权势更盛,作威作福,不可一世。只要是曾经反对过他的人,都被他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必欲拔除而后快,马腾父子三人被诱杀,伏后、伏完‚为国捐生‛,耿纪、韦晃等‚五臣死节‛。曹操‚名为汉相,实为汉贼‛。

(3)玩弄权术,残暴不仁。

历史上的阴谋家、野心家都喜欢玩弄权术,曹操更是得心应手,将权术玩弄于股掌之间。寿春伐袁术时,曹军与袁军相持月余,粮食‚不敷支散‛,曹操便让管粮官王垕以‚小斛散之,权且救一时之急‛。管粮官王垕遵令而行,激起了各寨大小将士的愤怒,纷纷传言丞相欺众。他暗中派人探得消息,不惜借用毫无过错的王垕之头来稳住军心,平息众怒。多年来,曹操杀人不眨眼,结下了不少仇家,常害怕被人谋杀死于非命。为了掩饰自己怕死的丑态,便编造谎言,说自己‚梦中好杀人‛,要左右亲信在他睡着后‚切勿近前‛。当一个大白天忠于职守的近侍替他覆盖落被时,他便‚跃起拔剑斩之,复上床睡;半晌而起‛,假装吃惊地问‚何人敢杀吾近侍?‛,还假惺惺地痛哭,命人后葬。曹操的这些举动,一来是为了证实自己‚梦中好杀人‛,二来也是为了收买人心替他卖命。当耍弄权术的手段被杨修识破后,为了掩盖自己的罪行,曹操便借故斩杀了杨修,让这个秘密永远石沉大海,不为人知。

曹操的残暴不仁,更是让人触目惊心。‚颍川之战‛,曹操对义军不分青红皂白,‚大杀一阵,斩首万余级‛。‚报父仇攻徐州‛,曹操传令三军‚但得城池,将城中百姓,尽行杀戮‛,‚大军所到之处,杀戮人民,发掘坟墓‛。‚刺卓逃难‛,曹操明知自己错杀了吕伯奢全家,还要一错再错,耍弄阴谋手段将沽酒归来的吕伯奢挥剑砍死。‚杀吉平‛,曹操更加显得无比残暴,先是将吉平打得体无完肤,然后截去吉平的九个手指,割掉吉平的舌头,吉平撞阶而死后,曹操仍不解恨,还要‚分其肢体号令‛。‚顺我者倡,逆我者亡‛,成了曹操最大的人生信条。

(4)虚假伪善,奸诈狡猾。

曹操的伪善和奸诈,并不是那种鸡鸣狗盗式的小聪明、小伎俩,而是包含着很多的智慧,所以有时并不觉得可憎可鄙,让人虽不能心悦但却能诚服。青少年时代的曹操,‚好游猎,喜歌舞,有权谋,多机变‛,为了达到我行我素、游荡闲逛、逃避责难的目的,他曾‚装病谗叔‛,故意挑拨离间父与叔的兄弟关系。董卓进京后独霸朝纲,废少帝立献帝,擅杀朝臣,激起了王允等人的义愤。曹操自告奋勇去刺杀董卓,不料被董卓从衣镜中窥见拔刀动作,他随即跪下献刀,掩盖刺杀的失败,‚操有宝刀一口,献上恩相‛。董卓虽然见疑,但仍被他瞒过,任他逃脱。其余典型事例,如‚望梅止渴‛、‚割发权代首‛、‚跣足迎许攸‛等,也都可以证明曹操的虚假伪善和奸诈狡猾。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5)骄奢淫逸,嫉贤妒能。

历朝历代的许多皇帝和英雄人物,一旦他们的根基逐步稳固、事业蓬勃发展到处于欣欣向荣的上升时期,他们便开始骄傲自满、追求起声色犬马和个人享乐来,即使是有着强烈进取心和权势欲的曹操也不例外。曹操进宛城,见张济妻美,不惜用甜言蜜语来打动她,‚吾为夫人故,特纳张绣之降;不然灭族也‛,并许以还都后扶为正室,每日与之取乐,不思归期。其实张绣之降在此事之前,全与张济妻无涉;曹操本以‚妓女‛视之,岂有扶为正室之理?以曹操当时的地位,对阶下一个弱女子尚且如此,他的贪恋美色和狡诈本色可见一斑。当曹操削平群雄、统一北方、志得意满时,个人的骄横无比和刚愎自用便显露无余,‚宴长江赤壁赋诗‛,刘馥只不过指出‚丞相何故说出不吉之言‛,便惹来杀身之祸,曹操大怒说,‚汝安敢败吾兴‛,‚手起一槊,刺死刘馥‛。曹操还在漳河之上修建壮丽无比的铜雀台,并‚广选天下美女以实其中‛,供自己晚年享乐。

曹操嫉贤妒能的典型事例,莫过于‚斩杀杨修‛。杨修具有过人的聪明才智,‚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曹操筑园在门上书一‚活‛字、塞北送酥在盒盖上写‚一合酥‛三字、梦中杀近侍、曹丕曹植兄弟争宠斗智等,都被杨修一一识破,让杨修所助的一方占据了上风。曹操虽然在表面上对杨修‚称美‛、‚喜笑‛,但在内心深处却‚甚忌之‛,‚心恶之‛,‚愈恶之‛,最后在与刘备争夺汉中的战斗中,寻了个‚乱我军心‛的借口,将杨修斩杀了事。可叹杨修‚聪明反被聪明误‛,糊里糊涂地成了曹操嫉贤妒能的牺牲品。

曹操所犯下的过错,是一个政治家、军事家在结束军阀割据、追求国家统一当中所犯下的过错。曹操的一生,功是大于过的。

三.曹操仍不失为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在东汉末年群雄纷争的社会**中,曹操本来‚名微而众寡‛,凭着他的强烈的进取心和权势欲,凭着他的雄才伟略,一跃成为那个时代的佼佼者,确立了‚乱世奸雄‛的地位。尽管曹操有这样或那样的许多错误,但他仍不失为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1、政治家曹操

(1)目光远大,胆识过人;

作为一个政治家,要在群雄林立的**社会中求得生存,占有一席之地,没有远大的目光和过人的胆识是不行的。曹操之所以能够削平群雄、统一北方,就是因为他具有这样的目光和胆识。当汉末中央政权处于风雨飘摇之际,曹操大胆采纳了谋士荀彧的建议,奉迎献帝迁都许昌,‚挟天子而令诸侯‛。此后,他不仅可以名正言顺地利用朝廷的名义行事,而且可以逐步扩大自己的地盘,壮大自己的军事实力。‚青梅煮酒论英雄‛,曹操通过对当时的群雄逐一进行分析后认为,淮南袁术是‚冢中枯骨‛、河北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荆州刘表‚虚名无实‛、江东孙策‚藉父之名‛、益州刘璋‚乃守户之犬耳‛,他们都不是真正的英雄;只有曹操本人和刘皇叔具备‚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的气质,才称得上是真正的英雄。这些评价都十分中肯,入木三分。

(2)求贤若渴,重视人才;

曹操非常重视人才,对人才求贤若渴,极力搜罗,加以重用。在他的麾下,‚荀彧、荀攸、郭嘉、程昱,机智深远,虽萧何、陈平不及也。张辽、许褚、李典、乐进,勇不可当,虽岑彭、马武不及也。吕虔、满宠为从事,于禁、徐晃为先锋;夏侯敦天下奇才,曹子孝世间福将‛,正是这些文臣武将的运筹谋划和拼死战斗,才使得曹操的势力逐步扩大,最终削平了群雄、统一了北方。曹操宛城征张绣时,见张绣的使者贾诩才思敏捷,‚应对如流,甚爱之,欲用为谋士‛,贾诩以不弃张绣婉言相拒,他亦不为过,反待之甚厚。官渡之战期间,袁绍的谋士许攸来投,曹操‚方解衣歇息,闻说许攸私奔到寨,大喜,不及穿履,跣足出迎‛,‚遥见许攸,抚掌欢笑,携手共入‛,‚先拜于地‛。以曹操当时贵为丞相的地位,对投诚自己的布衣谋士尚且如此,这种识才、爱才、重才之心,可见一斑。

(3)胸襟开阔,豁达乐观。

在《三国演义》众多的人物中,若论胸襟开阔、豁达乐观,曹操当首屈一指。‛白门楼吕布殒命‛一回中,曹操擒住张辽,本打算亲手杀了他,但听了刘、关的劝谏,马上一改前态,掷剑而笑,并‚亲释其缚,解衣衣之,延之上坐‛。张绣降而复反,曹操幸亏典韦死拒寨门,才得以保全性命,其长子曹昂、爱侄曹安民也死于乱军之中。脱险后,曹操设祭祭奠典韦,‚哭而奠之‛,并对诸军将士说,‚吾折长子、爱侄,俱无深痛;独号泣典韦也‛,结果,‚众皆感叹主公之爱士,过于亲子‛。关羽降汉不降曹后,曹操待之甚厚,不但赐与府第给关羽和刘备两位夫人居住,还赠与关羽异锦战袍、赤兔宝马、美女金帛。关羽得知刘备确切消息,封金挂印护嫂寻兄,曹操‚叱退蔡阳,不令追赶‛,并亲自为关羽送行,赠与路资锦袍。关羽‚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曹操也不深究。官渡之战后,发现了大量‚许都及军中诸人与绍暗通之书‛,曹操‚命尽焚之,更不再问‛,足见其开阔的胸怀和豁达的气度。

2、军事家曹操

(1)军纪严明、爱护百姓。

曹操治军素以‚军法甚严‛著称,对百姓也颇为爱护。宛城征张绣时,正值麦熟之期,曹操下令‚大小将校,凡过麦田,但有践踏者,并皆斩首‛,于是‚官军经过麦田,皆下马以手扶麦,递相传送而过,并不敢践踏‛。夏侯敦所领青州之兵‚劫掠民家‛,于禁领兵‚于路剿杀,安抚百姓‛,青州之兵诬告于禁谋反。曹操查明真相,不仅惩责了夏侯敦治兵不严之过,而且对于禁大加褒奖,‚赐以金器一副,封益寿亭侯‛。攻冀州时,曹操曾号令三军不得骚扰百姓,‚如有杀人鸡犬者,如杀人之罪‛;平定冀州后,又下令尽免河北百姓当年租赋。这其中虽有伪善的一面,但更多的却是爱民之举,毕竟老百姓得到了实惠。

(2)豪爽多智,指挥若定。

曹操的机智,在《三国演义》中可以与诸葛亮相提并论。就连鲁迅也说,罗贯中‚要写曹操的奸,结果倒好象是豪爽多智‛。曹操‚濮阳诈死破吕布‛、‚安众设伏破张刘‛、‚抹书间韩遂‛、‚望梅止渴‛、‚割须弃袍‛等,无不体现了他过人的智慧。

曹操的指挥才能,在《三国演义》中也是屈指可数的。在削平群雄的大小战斗中,曹操总是指挥若定,胜不骄,败不馁,屡出奇计,或转败为胜,或化险为夷。

(3)身先士卒,以身作则。

曹操多年征战,不避箭矢,不避斧钺,常常亲自领兵上阵,与群雄厮杀,曾被兵卒所擒,被徐荣射中肩膊,被马超追杀得‚割须弃袍‛。他的身先士卒的表率作用,激励了全军将士莫不死战,最终削平了群雄,统一了北方。

曹操的以身作则,要数‚割发权代首‛这一事例最为典型。宛城征张绣时,曹操惊马践坏了大块麦田。他‚随呼行军主簿,拟议自己践麦之罪‛,‚即掣所佩之剑欲自刎‛。最后还是郭嘉以《春秋》之义劝阻,免死‚割发权代首‛,并‚以发传示三军‛。

(4)善于总结,著述颇丰。

在长年的军事生涯之中,曹操积累了丰富的军事经验,形成了系列的军事理论。《三国演义》中的曹操著有《孟德新书》,历史上的曹操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

综上所述,‚乱世奸雄‛曹操,性格最为复杂。前雄后奸、前智后愚、前可爱后可恨,一生功大于过。他仍不失为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第四篇:对曹操多重性格的分析

对曹操多重性格的分析

学院:师范学院 班级:2010级应用心理专业行政1班 学号:2010501106 姓名:刘志超

【摘要】:用易中天先生的话说,“曹操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性格最复杂、形象最多样的一个人。他这个人聪明透顶,又愚不可及;狡猾奸诈,又坦率真诚;豁达大度,又疑神疑鬼;宽宏大量,又心胸狭窄。可以说是大家风范,小人嘴脸;英雄气概,儿女情怀;阎王脾气,菩萨心肠。”的确,曹操复杂的性格,使得他被称为“古今来奸雄中第一奇人”,可以作为一部“性格大全”教科书。【关键词】:曹操;政治家;多重;性格

《三国演义》是我国历史小说中出类拔萃的长篇巨著.作者罗贯中在这部作品中塑造了众多真实的历史人物形象,曹操便是其中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也是塑造得最成功的艺术典型。罗贯中把曹操塑造成为一个典型的封建统治者形象。曹操既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军事家同时也是一位奸邪诡诈、善于玩弄权术的奸诈之徒,又是一个“奸邪、诈伪、阴险、凶残”的绝代奸雄。还写了他的其他性格特点,他有着无穷贪欲和权势欲,但又把“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自私残忍的灵魂掩藏起来,用假仁假义,小恩小惠去笼络,收罗人才,为他所用.本文就曹操形象的主要方面:既具有雄才大略和才智,又有无穷的贪欲和权势欲,多疑,自私残忍,收罗人才等方面的性格特征,,使曹操成为中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少见的富有独创性的艺术形象。1行事果断

曹操遇事能够当机立断,是由其性格直接决定的,这一点是领袖必备的素质。曹操初入仕途时,完全没有纨绔子弟的享乐习气,一心革除弊政,厉行法治。当时宦官弄权,朝政混乱,而他能不畏权贵,表现出了大政治家的风度。从早期曹操与袁绍等人举兵讨伐董卓的事件中,就可以了解曹操是一个具有宏图大志及使命感的领袖人物,想整治当时极度混乱的社会现状,重新恢复安定秩序,解决百姓切身痛苦,这是他性格形成的社会因素。而宦官家世对曹操来说,不仅没有丝毫可以炫耀的地方,而且可以说在他略懂人事的童年心灵中,便遭到受辱的痛创,幼小的曹操心灵深处已经萌发了立志冲破不足恃的地主贵族家庭,以及受辱家世的缠绕,立志创建自己的事业,这种思想极大影响着曹操日后成长的道路,成了他始终开拓进取的精神动力,这也是他性格形成的家庭因素。《三国演义》中,曹操为谋董卓献刀失败后,逃至吕伯奢家中,因闻庄后有磨刀之声,而误杀了其一家八口.此事虽过残忍,却足以反应曹操性格中行事果断的特征。2豁达能容

从《三国演义》中曹操与周瑜对待刘备不同的态度中,可以发现曹操豁达自信的领袖气质。周瑜发现刘备“非池中物”时,就要把刘备杀了。而曹操说自己与刘备是并世英雄,说的刘备听都不敢听,但是他没有杀刘备,虽然其时刘备正是曹操的瓮中之鳖。既然同是英雄,就当惺惺惜惺惺,让其存在,相与驰骋沙场,决胜千里,一显雌雄,若以阴谋诡计或一时机缘毁坏英雄,这事本身就不是英雄之所为。还有,曹操曾覆荫过刘备,关羽。虽地位使然,然识英雄于未遇时,或成人之美,亦非易事;他不杀陈琳,说陈琳的檄文可愈头风。曹操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他选择了统一大业,就必须具备豁达能容,自信自强的领袖气质。1.3任人为贤 3唯才是举

这是曹操领导才能的一个显著特点。在曹操的用人政策里是才大于德的。在论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不去截取《三国演义》中的某些章节来说明问题,而是看曹操所颁布的用人政策,他的政策能最大程度的说明他对人才的渴求。

曹操最惊世骇俗的举动,莫过于他在建安六年,以丞相的身份颁布的三道求贤令。这三方面是有可能一举颠覆中华传统儒教信念的文化反旗,曹操不仅郑重推出“唯才是举”的主张,还大步流星地将这一主张贯彻到无条件的程度,遂使“唯才是举”成为优先于其他所有原则之上的首选原则。唐突圣贤、藐视礼法的雄心魄力,则在曹操不厌其烦举出的大量例子中,得到裸露性显示。曹操明白告诉世人:无论你是否有过“汙辱之名”、“见笑之耻”,或即使你有过如“贪将吴起”那种“杀妻取信”、“母死不归”的大恶行径,只要你确有能力,仍会得到我的重用。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曹操是要承受巨大的压力的。陈寅恪先生在《书世说新语文学类钟会撰四本论始毕条后》中写道:“孟德三令„„则是明白宣示士大夫自来所遵奉之金科玉律,已完全破产也。由此推之,则东汉士大夫儒家体用一致及周孔道德之堡垒无从坚守,而其所以安身立命者,亦全失其根据矣。故孟德三令,非仅一时求才之旨意,实标明其政策之所在,而为一政治社会道德思想之大变革„„”。

我们从《三国演义》中可以看出, 曹操任将,的确是坚持了上述方针。被他重用的将帅,出身颇杂,亲疏都有:(1)曹操自己的族人、亲属甚至儿子,如夏侯惇、曹仁、曹彰等。(2)出身细微,与己非亲非故者,如许褚、典韦、胡质等。(3)拔于行伍战阵之间者,如于禁、乐进、李典等。(4)取于败军亡虏之内者,如张辽、徐景、张郃等。这些,都是当时被列为名将写入史传者,至于那些中才以下不为史传所录者,当不知凡几。从镇压黄巾起义“发家”的曹操,擒吕布,灭袁术,收袁绍,深入塞北,直抵辽东,纵横天下,一统北方,成一世霸业,他所凭借的便是不看出身门第,唯才是举的人本思想。4求贤若渴

《三国演义》中反映曹操渴望人才、珍惜人才、大胆使用人才的事迹很多。关羽挂印封金,过关斩将,千里寻兄而去,曹操苦留不住,不但不怪,反而更为钦敬,为其忠义所感,赠之锦袍、盘缠,又派遣张辽持公文赶去,为之解围。而最能反映曹操渴求贤才,以建功立业心情的,莫过于他的四言诗歌《短歌行》:“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诗中写渴求贤才的忧思,写求贤不得的忧虑,写既得贤才的欢乐,流露出诗人唯恐贤才不来归附的深深焦虑,表明自己要虚心待贤,使天下贤士都来归附自己。5狠毒

但是你要认为曹操多么温柔,那就错了。曹操是很狠毒的,可以说是翻脸就不认识人。比方说许攸,许攸来投奔曹操是起到了关键作用的,所以许攸也很得意,许攸经常跟曹操说,哎,阿瞒,他不叫他什么曹公啊、什么明公啊、或者什么丞相这些,他叫他小名。曹操有两个小名,一个叫吉利,一个叫阿瞒,叫他小名:阿瞒啊,要是没有我许某人,你可是没有今天啊!曹操只好赔着笑脸说,啊是是是,许先生说得对,没有你的帮忙我确实是没有今天。但是许攸不停地说,这个就很讨厌了,对不对,这好比说你送了我这件衣服,我穿上很漂亮我当然很高兴,但是我每穿这件衣服你就要站出来对着大家说,哎大家伙看看啊,他这件衣服是我送给他的,我要不送给他这件衣服他可是没衣服穿啊。我能高兴吗?那何况是曹操呢?有一次曹操打下邺城,许攸又在那儿对大家说,大家看,如果没有我的话,他们曹家人就进不了这个门了。曹操实在是忍无可忍,杀了,把许攸杀了,这就是曹操的狠毒。6性格矛盾,海纳百川。

曹操这个人是个很复杂的人,他既狡诈又老实,既温情又狠毒,既宽容又报复。如果你只看曹操的一个故事,只看曹操的一面,你得出的结论就是盲人摸象,是不全面的。那么在我们看来,曹操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性格最复杂、形象最多样的一个人。他这个人聪明透顶,又愚不可及;狡猾奸诈,又坦率真诚;豁达大度,又疑神疑鬼;宽宏大量,又心胸狭窄。可以说是大家风范,小人嘴脸;英雄气概,儿女情怀;阎王脾气,菩萨心肠。他是这样的一个人,他身上好像长了很多的脸,一会儿出现的是这张脸,一会儿展示给我们的是另一张脸。但是大家注意一条,不管哪张脸,都是曹操的,不会认做是别人的。能够把这样一个复杂的性格统一于一个人,这本身就是了不起的事情。体现的是什么呢?体现的是曹操的大气。什么叫大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曹操恰恰是一个能够容的,一个容量非常大的人,什么样的矛盾的东西到他这儿都统一了。

综上所述,《三国演义》中的曹操,他是一位有作为的封建统治者.他既是一位有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又是一个阴谋家和野心家.作者把曹操奸诈阴险而富有人情味的性格特征描述得丰满而又深刻,令人信服。至于历史上的曹操,历来众说纷纭。

[参考文献] [1]《三国演义》 罗贯中著 北京燕山出版社2010年7月 [2]《三国启示录》刘天锡著 天地出版社2000年

[3]《三国演义与人才学》葛楚英著 远流文化出版社1990年 [4]《书世说新语文学类钟会撰四本论始毕条后》 陈寅恪著

第五篇:《三国演义》曹操形象评析

高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课教学案例

——《三国演义》人物形象评析

景德镇市第七中学余秋凤

案例背景: 语文教学有着与其他学科的不同特点,它不能局限于课堂教学,应该加大课外阅读量,教师指导学生有计划地尽可能多读一些古典名著,将能有效地拓宽学生知识面,丰富文化积累,增强学习兴趣,提高语文素养。当前,存在的问题是,学生课外阅读量少,知识面狭窄,学习兴趣不高。因此,尤其需要教师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在指导阅读方法、提高学习兴趣上下功夫。

案例描述:这是一次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课,在学生课外阅读名著《三国演义》之后,教师针对小说特点,组织学生开展的一次三国人物形象分析活动课,采取了以下教学步骤和方法:

一、课前【多媒体显示:课题】

二、导入【多媒体显示《滚滚长江东逝水》画面,小声播放此段音乐】

教师讲述: 《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适合中学生课外阅读、鉴赏。上学期,我们布置课外阅读《三国演义》,同学们作了大量笔记,写了多篇读后感。这节课,我们一起讨论“三国”中的人物,同时也检验同学们课外阅读的效果。《三国演义》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细致刻画了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这节课,我们对其中一个重要人物展开讨论。

这个人物,有的说他是英雄,有的他是奸雄,他是谁?(曹操)

【多媒体显示:曹操画像。是英雄?是奸雄?】

下面,我们用辩论的形式来讨论。

三、辩论会

讲述:在我左边四位是正方,辩题是;曹操是英雄?在我右边四位是反方,辩题是,曹操是奸雄?在我对面第一行中间五位是评委辩论现在开始。

 攻辨

1、正反方一辩各自亮出自己的论题。

2、正反方二、三辩互相驳斥对方的论点、论据。

3、正反方一辩辩论情况作小结

(二)自由辩

1、正反方辩论

下面同学有什么看法?

2、观众参与辩论。

3、正反方四辩各自总结陈词。

下面由评委代表点评。

四、总结归纳

1、讲述:谢谢辩手们的精彩辩论,谢谢评委的准确评价。曹操是英雄?是奸雄?这是个千百年来褒贬不一的话题。刚才,同学们进行了激烈的争辩。现在,我们一起来轻松一下,请欣赏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两个片段。

【多媒体显示:“横槊赋诗”和“梦中杀人”片段】

2、从同学们的辩论和电视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曹操是个性格复杂,形象多样的人。

3、请同学们根据辩论、小说、电视剧对曹操作一下总的评价。注意大屏幕的提示。

【多媒体显示: 如下#######################################

奸雄

政治:玩弄权术挟天子以令诸侯

道德:不忠不义田猎事件错杀吕伯奢

性格:奸诈残暴割发代罪梦中杀人

英雄

政治:施行屯田迎接献帝

军事:统一北方三分天下(《兵书接要》)

文学:建安文学新乐府诗(《观沧海》)

#######################################

4、讲述:《观沧海》不仅体现曹操文学才华,还能体现他英雄气概。请一位同学朗诵。#######################################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

5、讲述:曹操奸雄也好,英雄也罢,千百年来褒贬不一,终难盖棺定论。他功可盖世,而又胁迫天子;他托名汉相,而又实为汉贼;他大兴文学,而又残暴好杀。他就是一个如此相成又相悖的人。古人的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就像一片挥之不去的阴霾,笼罩在他的身上;作者“拥刘反曹”的思想也深深影响着后人。所以,曹操多般被人们定位为反面形象。让我们拨开历史的迷雾,作出一个中肯的评价。百家讲坛易中天先生说,曹操是一个对历史有贡献的两重人物,时人的“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可为确评。要问我对曹操怎样的态度,六个字“不赞扬,很欣赏”。至此,这节课就告一段落。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希望能帮助同学们品读《三国演义》,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增加课外阅读的兴趣。

五、课堂作业:齐声朗诵《三国演义》开篇词。

#######################################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

六、课外作业:1写篇关于这节课的心得。

2阅读古典名著《水浒传》。

案例诠释:这堂课注重引导学生根据小说文学作品体裁通过刻画人物表现主题的特点,重点分析作品人物形象,从而掌握阅读小说的方法。在教学方法上,采取讨论、辩论的方式,遵循了组织学生在学习中“自主、合作、探究”的要求。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保持平等的关系,起到平等参与、适时点拨指导的作用。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采用多媒体(文字、图像、声音、乐曲等结合)的教学手段,增强了学生兴趣,力求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案例反思:这堂课是课外阅读指导课,它的成功之处:一是注重对课外阅读的指导,使学生明确小说通过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主题的特点;二是注重教学模式的创新,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的方式,学生畅所欲言,尽情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课堂气氛活跃;三是老师注意角色的转换,以平等的参与者身份,与学生一起讨论、交流,并适时给予点拨指导;四是运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营造了很好的教学氛围,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五是给学生课外阅读以有计划的安排和指导,增强了学生课外阅读的自觉性,提高了课外阅读的兴趣。我们也应该明确,课外阅读是扩大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项重要工作,教师一定要注重引导,认真安排,周密计划,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下载《三国演义》中曹操的性格分析(推荐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三国演义》中曹操的性格分析(推荐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曹操三国演义读书笔记

    曹操 沽源县第五小学 冯国英 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州)人氏。小说中第一回出场。姓曹,名操,字孟德,小名阿瞒。父亲曹嵩,本姓夏侯氏,因是中常侍曹腾之养子,故姓曹。为黄巾倡乱,拜为骑都......

    《三国演义》人物形象分析之曹操(大全5篇)

    《三国演义》人物曹操之形象分析 [内容摘要] 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意图将曹操树立为反面人物的典型——“奸雄”,集奸诈多疑、凶暴残忍、假仁假义于一身的封建统治者。作者之......

    说曹操 ——读《三国演义》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这句话说的正是曹操。在文学史上,曹操是大诗人,做出了重大贡献,故有“三曹”之说,其诗也至今传诵,流芳千古。而在军事、政治上,曹操却是失败者,故后人称......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与历史上曹操的区别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与历史上曹操的区别 曹操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一提起曹操,人们脑海里会浮现出一个白脸奸臣的形象,把他当作奸臣的代表。但艺术的形象与历史的真实并不是一回......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与历史上曹操的区别及原因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与历史上曹操的区别及原因 (人文学院09文秘2徐栋梁20091004241) 摘要:中国古代小说与历史的密切关来,使虚实问题在小说观念中占有特珠地位。由于受到史学观......

    《三国演义》读后感——论曹操(精选五篇)

    《三国演义》读后感——论曹操 对于《三国演义》,印象最深的就是它的卷首语:“话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精辟的总结了历史的发展趋势。书中所描绘的战争场面浩浩荡荡,使......

    《三国演义》读后感之2 曹操

    《三国演义》读后感——说曹操 在《三国演义》中,一说到曹操,就是个狡诈、多疑而又阴险的形象。但如果不带着有色眼镜去看曹操,就会发现他也有心胸宽阔、待人真诚的一面。在军......

    《三国演义》曹操刘备(共5篇)

    《三国演义》读后感 —淡淡我对曹操、刘备人物矛盾冲突的看法《三国演义》作为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在我国有着很深的群众基础,大家都喜欢看,可谓是“老少皆宜”。长者们常感叹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