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针灸学的感悟

时间:2019-05-12 13:12: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习针灸学的感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习针灸学的感悟》。

第一篇:学习针灸学的感悟

学习针灸学的感悟

在本学期,我选修了实用针灸学这门课程,转眼五周过去,这门课程也即将结束。回顾这段学习生活,我学到了很多,也感受了很多。

在第一节课开始前,蔡老师交给了大家一套实用性很强,而且饶有趣味的手部保健操,这套保健操总共有10节,通过手部不同部位相互的击打,刺激手部不同的腧穴,打击各种经络,预防不同部位的疾病。这就让我们近距离了解了中医里面的经络学说。在第一节课上,蔡老师为我们介绍了整个中医的基本观点和基本理论。作为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中医学只是我们熟悉和了解的内容,同时我们已经在大二上学期修习了中医学这门课,但蔡老师仍然强调了中医学中“人与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的观点。作为中医治疗的一种特殊疗法,针灸疗法也遵从中医的基本理论。蔡老师的这节课,让我了解到了中医的思考方式,以及对疾病的不同看法。在今后的学习以及工作中,这种思维方式是值得我们去思考和借鉴的。中医在预防疾病和治疗慢性疾病方面有独到之处,虽然我今后的学医生活主要是朝着西医的方向前进,但多了解中医的治疗思想和治疗方法对以后的学习是有非常大的帮助的。我想,正是因为中医思想和理论在中医中的指导作用,老师才会在讲解针灸学之前,着重强调它的重要性。

接下来的几节课上,蔡老师先后为我们介绍了经络学说,腧穴,十四经脉,针灸法,针灸治疗,耳针治疗,拔罐治疗等。从这几节课上,我们从真正意义上了解了针灸学。针灸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经络、腧穴及刺灸方法,探讨运用针灸防治疾病规律的一门学科。它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包括经络、腧穴、针灸技术及临床治疗等部分。因其具有适应证广、疗效明显、操作方便、经济安全、副作用少等优点,几千年来深受广大人民的欢迎,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重大的贡献。针灸的历史悠久。据考证,它起源于我国原始社会的氏族公社制度时期。针灸疗法大约诞生于新石器时代。针刺疗法起源于新石器时代,还可以从原始的针刺工具加以论证。距今2千多年以前的古书中,经常提到原始的针刺工具是石器,称为砭石。砭石治病,最初主要是用于刺破脓疡,进而作为刺络泻血之用。砭石实物的发现,为针刺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提供了有力的证据。灸法也是起源于原始社会氏族公社制度时期。灸法的发现同寒冷环境的生活习惯关系密切。原始社会栖息在北方的人们离不开烤火取暖,加上他们野居乳食的生活习惯,容易患腹部寒痛、胀满等症,非常适于热疗。因而经过长期的积累经验,发明了灸法和熨热疗法。此后,经过历朝历代医家的不懈研究,针灸学有了今日的风貌。

由于是选修课,蔡老师并没有让我们死记硬背各个腧穴,而是着重强调了一些对我们身体健康重要的穴位,例如健康按摩三大穴位:风池、百会、合谷。通过学习,我知道了风池穴是治疗感冒风邪的特效穴位,是治头项强痛時的常用穴;百会穴在头顶上,是手足三阳、督脉及足厥阴众多经脉交会处,是重要穴位之一,可治百病;合谷穴则是治牙痛、肠胃病、面部五官疾病的常用穴,应用范围广泛。同时老师还介绍了针灸的原理,即利用调节虚实和平阴阳的作用,使经络运行血气顺畅,刺激脑部,使其产生脑内吗啡,达到抑制缓解疼痛的目的,不但可以抗御病毒,还可以传导感应等生理功能的正常。针灸治病,要善于处理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因为机体某一部分出现的局部病证,往往又是整体疾病的一部分。此外,针刺和艾灸虽然同属于外治,但对机体产生的作用和效果不尽相同。补泻手法不同,治疗效果也不相同。临床实践表明,针灸对内、外、妇、儿等科300多种病症的治疗有不同程度的效果,对其中100种左右的病症有较好或很好的疗效。各种痛证、感觉障碍、运动障碍、各种功能失调的病症尤其适合针灸治疗。除了这些,老师还通过视频的形式为我们介绍了针灸疗法中的特色疗法:耳针疗法和拔罐疗法。尤其是耳针疗法,用针刺或其他方法刺激耳穴就可以预防和治疗疾病,真的是很神奇。

实用针灸学这门课程要结束了,在蔡老师的仔细讲解下,我对针灸学有了一个系统而全面的认识。针灸是中国千年文化过程的产物,涵纳着大量的实践知识和技术,凝聚着中华民族强大的生命力与创造力,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应该受到更好的保护与利用,而且将它们发扬光大。虽然我不是中医专业的学生,但是中医的理论和思想,针灸疗法的优点都值得我们去借鉴和学习。

第二篇:针灸学学习感悟

针灸学学习感悟

对于大学知识的学习,和高中确乎颇有不同。在以前,虽说每学期都有新的课程,但科目总还是不变的。而如今,每一学期都是新的几门课程,这就时常让自己陷入了探索新的学习方法的困境。于是,我们便往往有这样的困惑——到了期末了,这门课也才开始入门了。

其实,细细想来,这也是很正常的。就医学来说,从课堂上学到的东西毕竟有限,终身学习才是一个医者智慧的源泉。因而,一个医学生,在学校中获得的最重要的东西便是学习的能力。“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这句古语便道出了杏林之法门。

从整体上讲,中医虽有理论指导,但由于今人与古人在认知上的差异,对于初学者,中医还是比较抽象的,缺乏一定的直观性和系统性。在基础课程中,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诊断学等课程,由于是编者从浩如烟海的中医典籍中摘录整理出来的信息,其系统性还是比较强的,有一个大体的知识框架,比较容易让学生从整体把握。但是,对于中药学、方剂学和针灸学等,这些课程的脉络精髓就隐含在看似枯燥的药物、汤头和经络腧穴之中。但这些精髓又是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若是硬是将其用文字表述出来,往往会使读者茫然不知其解。唯有通读方剂,才可知晓配伍之精妙,唯有概览针灸,方能领会金针之奥义。因此,在不同的课程中,确乎需要自己变通方法,以便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单就针灸学来说,其知识是比较零散的。而且刚才也提到,只有先把这些看似杂乱的经络腧穴做了大概了解之后,才能发现其中的规律所在,进而才能成系统,成理论。若是起初就妄图在其中找寻脉络框架,无异于缘木求鱼,必然毫无所获,且易误入歧途。

针灸学需要背诵记忆的东西还是比较多的,而重复是记忆之母。大量的重复无疑是记忆的最佳手段。虽说如此,但机械式的重复难免会索然无味,让人失去耐心。所以,在记忆时,还是需要有一定的技巧来辅助记忆的。

对于经脉的循行,我们不妨将其整理成卡片,或是准备记忆手册,以充分利用零散时间,时时重复,强化记忆。同时还要理解文意,在身体上找到经络大致循行路线,如此亦可协助加深理解。经过大量的重复之后,能够所背所记,不假思索,信手拈来的程度,这便达到了可以永久记忆的条件了。

对于腧穴,首先要解决的是它的归经和定位。掌握好这两项后,才能更好的掌握其主治特点。对于定位来讲,最有效的方法莫如点取,若是能够点取准确,其基本定位也就掌握了,而且不至于枯燥,在此基础上再对其定位的描述稍加温习,便没有什么问题了。再来说归经,任督二脉的穴位归经自是简单,不必细说。十二正经在四肢的分布也都是比较有规律的,在定位大致清楚地条件下,再对归经稍加记忆,掌握也不是难事。对于背胸部的经脉分布,也是颇有规律可循的。例如,在腹部正中旁开2寸,胸部正中旁开4寸,基本都属胃经;腹部正中旁开4寸,基本都属脾经;腹部正中旁开0.5寸,胸部正中旁开2寸,则属肾经;在背部,就是正中旁开1.5寸和3寸两条膀胱经侧线了。

接下来是对腧穴主治的记忆。腧穴主治不外三条——近治作用、远治作用和特殊作用。腧穴所在,主治所及,掌握好了腧穴定位,其近治作用也就不在话下了。经脉所过,主治所及,对于归经明了后,腧穴的远治作用也便有了大致的方向。而对于腧穴的特殊治疗作用,就需要单独记忆了。

在对经脉的循行,腧穴的定位、归经和主治大致了解之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不断重复,以加强记忆了。在这个过程中,我认为需要变换各种方式,以调动大脑的兴奋性,保持较高的记忆水平,达到最佳的记忆效果。为此,我们可以对腧穴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比较。

细说来,在纵向比较上,可以经脉循行为依据,纵向总结比较每一经的腧穴,在这个过程中以加深理解,强化记忆。在掌握十四经脉循行的基础上,以十四经脉循行体表部位为主要依据,在腧穴分经主治规律的指导下,纵向学习总结每一条经脉的腧穴。如此,以经统穴可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能对每一经腧穴的大体分布位置及主治病症有更系统更全面地认识。如同将食材烹饪为佳肴一般,将先前杂乱的知识点系统化、灵活化、生动化。

在横向比较中,我们可以在腧穴主治规律的指导下,横向归纳腧穴的主治作用。

凡是腧穴都有近治作用,这是一切腧穴主治的普遍规律。根据腧穴的近治作用,将人体全身各部的腧穴进行归纳:头面部腧穴主治头面病症,躯干部穴位主治脏腑病症等。如,胃脘部的中脘、上脘、建里、梁门等,主治胃腑疾病;眼周围的精明、承泣、四白等,主治目疾。

十四经脉腧穴具有远治作用,尤以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穴位更为显著。横向归纳总结这些穴位的远治作用,能更好的掌握其临床应用的特点。例如太冲、行间可清泄肝胆火热,故可治疗头痛、眩晕、胁痛和目疾等,公孙、足三里可补益脾胃,故可治疗腹胀、腹痛、呕吐等。

腧穴的特殊治疗作用是指某些腧穴具有双向的良性调节作用或是相对特异性的治疗作用,这是小部分腧穴主治的特殊规律。例如,天枢穴对肠道蠕动有双向的良性调节作用,既能通便又能止泻;内关可以双向调节心率;至阴可以调整胎位,大椎可以泻热,隐白善治崩漏等。把这一类具有特殊治疗作用的腧穴归纳在一起集中学习,可以起到强化记忆的目的。

在横向比较上,也应该注意位置相近、取穴标志相关的穴位之间的比较。把这些穴位进行对比和总结,可以有效避免部位相近的穴位之间的混淆。如位于腕横纹上的阳溪、阳池、神门、太渊等,位于肘横纹的尺泽、曲泽、曲池等,以及平脐的天枢、大横等。

另外,在横向比较上,还应该注意相似穴位名称的穴位比较。这些穴位因名称相类似,所以极易混淆,应单独总结,强化记忆。例如:与风有关的穴位,风池、风府、风市、风门等;与气有关的学位,气海、气冲、气户、气舍等。

接下来还有对特殊穴要有了解,如五输穴、八会穴、八脉交会穴等,因为这些穴位对腧穴的治疗作用有着总结和指导意义,而且在临床上有着重要的应用,所以了解了这些腧穴的主治和应用规律,对腧穴的记忆大有裨益。例如,筋会阳陵泉,血会膈腧,如此便对阳陵泉和膈腧的治疗特点有了认识;再如,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掌握了这些,对于五输穴的治疗特点会有较为全面认识。

此外,还要加强实践,多多进行针刺练习,并在此基础上利用针灸治疗身边同学的一些常见疾病,在实践中去感悟针灸。

最后,扩展课外阅读,也不容忽视,课外的涉猎可以加强对针灸学的兴趣,拓展知识面,加深对课堂学习的理解,如此便可事半功倍。

以上便是自己一个学期以来在针灸学学习方面的一些感悟。

有关至阳穴的梳理

至阳穴位于第7胸椎棘突下凹陷中。有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有第7肋间后动、静脉背侧支及棘突间静脉丛;布有7胸神经后支的内侧支。主治胸胁胀痛,黄疸;脊背强痛;咳嗽,气喘。

以下是有关至阳穴穴义的一些解释:

(1)至阳。至,极也。阳,阳气也。该穴名意指督脉气血在此吸热后化为天部阳气。本穴物质为筋缩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因受督脉络脉所传之热而化为天部阳气,穴内气血为纯阳之性,故名。

(2)金阳。金,肺金之气也。阳,阳气也。金阳名意指穴内气血为肺金之性的纯阳之气。理同至阳名解。〖别名〗金阳穴。

〖穴义〗督脉气血在此吸热后化为天部阳气。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纯阳之气。

〖运行规律〗循督脉上传灵台穴及外散于脊背各部。

〖功能作用〗壮阳益气。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至阳穴治疗带状疱疹有独特的疗效。

带状疱疹,俗称“蛇盘疮”,皮疹以水疱、疼痛为主要特点,属于西医学的病毒类皮肤病范畴,青年人发病,因其体质强壮,疼痛尚可以忍受,对于老年人来讲,体质虚弱,正气不足,气虚不能推动血液运行,导致血液瘀滞于局部,不通则痛,疼痛可呈烧灼样、刀割样、针刺样,常持续存在,剧烈难忍,甚至彻夜难眠,一般的止痛药没有效果,因此,止痛成为治疗的首要。

至阳穴为督脉经阳气隆盛之处,该穴有振奋宣发全身阳气,疏通经血、利湿热、宽胸膈、安和五脏、补泻兼施之功,经过多年临床研究证明,至阳穴埋元利针法可以起到疏通局部经络气血、祛邪扶正、缓解疼痛的作用,该方法起效快、疗程短、无副作用,已通过临床试验证明其确切疗效。

现代医学认为,当诱因使潜伏于神经元中的病毒被激活时,受侵的神经节发放异常电冲动,产生神经痛,至阳穴埋元利针治疗带状疱疹疼痛研究表明,至阳穴埋针使脊髓节段有关神经及内脏产生一种独特的剌激感后,加强了中枢神经内痛觉调节系统与痛觉冲动相互作用,对痛觉信号加以抑制,从而产生了更好的镇痛效应,同时还有提高机体免疫力、抗病毒及消炎作用,从而使疾病得以康复。

第三篇:学习针灸学感悟

2013-2014-1学期天津中医药大学《针灸学》

形成性考核评价表

课程学习梳理感悟: 分

随着时针滴答摆动,我们的针灸课程也逐渐接近尾声。经过一学期的接触,我已与这门课程解下了不解之缘,从最初的畏惧到后来的接受再到现如今的喜爱,不得不说感悟颇丰,现将我的感悟分享给大家。一.学前认识 一提起中医,大家脑海里首先想到的不外乎是扎针和开方子。我们大一上学期学习的医古文、医学史和中基,它们都从理论层面把我们这些初探中医奥秘的孩子领进了门,但对于中医究竟是如何用来治病的,我们却知之甚少。随着课程的日益增多,我们对中医的认识也逐渐从书本上转变到了日常生活中,学会了学以致用。针灸无疑就是这样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我们可能还要经历好几年临床的摸爬滚打才能开出自己的方子,因为药物之间的配伍、比例等并不是简简单单靠模仿前人就能行得通的,而且病人的症状很难达到教科书上那么“标准”,由此看来成方的加减也 是需要我们耐心琢磨的。而针灸是一门入门很快的学科,掌握了进针方法,熟知了腧穴方位,我们就可以自己上手扎针,给自己扎也给同学扎,小小的体验一把“成就感”。正如古人所说的“学医不知经络,开口动手便错”,深知了这门课程的趣味及重要性,在本学期的开始,我就坚定了把针灸学好的信心。在老师指导学习的过程中,谈及针灸的广泛应用性和个体针对性,我更是坚持这个“学好针灸学,治愈患病人”的信念。既然这样,针灸学的目的更是需要我们深入理解,这才有助于以后的学习与运用。其实在接触针灸前,我是个“谈针色变”的人,从小就比较怕疼,想都不敢想自己能把那亮亮的银针扎到自己肉 里。要命的是自己还怕火,拔罐这一类的也不敢尝试。心想这可不行,本来自己领悟能力就不强,接收新知识的速度也比较慢,等大家都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了我可能还在起跑线挣扎,这样只会越落越远。于是我屁颠屁颠跑去保康针灸科跟诊,初来乍到时学姐只让我行针、起针,起初就连干这个我都畏手畏脚,生怕自己用劲一不对给病人造成痛觉。我就观察病人的表情,一咧嘴就知道起针弄疼人家了,结合课本和学姐传授的经验,经过一次次尝试,我发现病人再无痛感的表情,心中不禁窃喜。随着上手次数的增多,我也从最初的畏惧转变为了后来的“胆大、心细”,我不禁对这门课程接下来的学习充满了期待。二.学习中的感悟 这门课程的学习是循序渐进的,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逐渐构建起了自己的知识框架。现如今老师对针灸课程的讲解已经接近尾声,通过对新编教材的学习,我从中获益匪浅,感受到了针灸从古代乃至现今的巨大魅力。纵观全书,在上篇针灸理论中,介绍了经络总论、腧穴总论和经络腧穴各论;在中篇的针灸技术中,刺灸法总论为我们讲述了针法、灸法的起源和概要,在刺灸法各论中,涵盖了针具、灸具的分类、构造、规格、样式、检查、保养等,要求我们掌握针灸的操作手法、体位的选择注意事项及操作技能和注意事项等;在下篇针灸应用中,介绍了针灸治疗原则、处方,特定穴的运用及各科常见病的针灸治疗方法。在学期末,我对这本针灸学内容安排进行了详细的归 纳,摘录了课程的重点,总结了重点。以下为按学习过程的顺序简要介绍本学期所学内容及归纳总结:

(一)绪言部分——

1、针灸学的发展简史

2、针灸学的对外交流。

3、针灸学的特点和学习方法。

(二)经络总论:重点介绍了经络的组成、十二经脉的 循行走向与交接规律、奇经八脉、十五络脉的功能及分布,简要了解了十二经别、十二经筋、的作用。然后了解了经络的相互作用关系。

(三)腧穴总论:重点讲解了腧穴的分布、分经和分部 主治特点和规律,特定穴的定义、作用、具体穴位和其应用,熟练背诵了特定穴的歌诀,熟练掌握骨度分寸定位法和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

(四)刺灸法总论——

1、针具与刺法的源流。

2、灸法 的起源与发展。

3、刺法及灸法操作的量学要素。

(五)刺灸法各论——

1、毫针刺法:毫针的构造、规格、检查和保养。

2、毫针刺法的练习:a、指力练习b、手法练习c、自身练习。

3、毫针的选择和消毒。

4、体位的选择,以 仰卧位和俯卧位为主。

5、毫针刺法:a、进针法,有单 手、双手进针法和针管进针法,双手又分指切进针法、夹持进针法、舒张进针法。b、进针的角度和深度。

6、行针手法:行针包括提插、捻转、循法、弹法、刮法、摇法、飞法、震颤法,其中以提插、捻转为主要行针方法。

7、得气:此步骤 很关键,它关系到针法疗效好坏;医者得气则其刺手可体会到针下沉紧、涩滞或针体颤动等反应;患者得气会有酸麻重胀之感,亦有“雷霆乍惊”“如鱼吞钩而浮沉”的反应。

8、毫针补泻手法,主要以捻转补泻和提插补泻为主,兼以徐疾补泻、迎随补泻、呼吸补泻、开阖补泻、平补平泻等操作手法;复式手法可见于烧山火、透天凉。

9、留针与进针,留针实 践 根据病人情况而定,虚者宜补,时间可稍长些,实者宜泻,时间稍短些;临床上留针通常不超过30min。出针补者为快 出,用干棉球按针孔直至无出血现象,泻者出针为摇大针孔,无须铵压针孔。

10、异常情况的处理和预防:临床上若出现晕针、滞针、弯针、断针、血肿情况,医者不能慌张,应按照有关处理方法进行应对。

11、针刺注意事项。

(六)灸法。灸法有温经散寒、扶阳固脱、消瘀散结、防病保健的作用。其种类分为艾灸和其他灸法。艾灸分为艾炷灸、艾条灸、温针灸、温针器灸,其他灸法有灯火灸和天灸等。

(七)拔罐法。现代常用玻璃罐和抽气罐。其吸附方法 分为火气法(闪火、投火、滴酒、贴棉法)、水吸法、抽气吸 法。要使拔罐得到疗效,还可以施用几种行罐方法,如走罐法、闪罐法、刺血拔罐法、留针拔罐法等。

(八)其他针法。如三棱针法、皮肤针法、皮内针法、电针法、穴位注射法等。

(九)经络腧穴各论——我们要掌握每条经中重点穴涉及到的解剖标志,重点穴定位,每条经的循行路线、主治要点及刺灸的注意事项等。

1、手太阴肺经:本经腧穴主治咳、喘、咯血、咽喉痛等肺 系疾病,及经脉 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2、手阳明大肠经:本经腧穴主治头面五官疾患、热病、皮 肤病、肠胃病、神志病等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3、足阳明胃经:本经腧穴主治肠胃病、头面五官疾患、神 志病、皮肤病、热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4、足太阴脾经:本经腧穴主治脾胃病、妇科病、前阴病及 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5、手少阴心经:本经腧穴主治心、胸、神志及经脉循行部 位的其他病证。

6、手太阳小肠经:本经腧穴主治头面五官病、热病、神志 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7、足太阳膀胱经:本经腧穴主治头面五官病,项、背、腰、下肢病证及神志病;位于背部两条侧线的背俞穴及其他腧穴主治相应的脏腑病 证和有关的组织器官病证。

8、足少阴肾经:本经腧穴主治妇科病、前阴病、肾脏病,以及与肾有关的肺、心、肝、脑病及咽喉、舌等经脉循行经过部位的其他病证。

9、手厥阴心包经:本经腧穴主治心、心包、胸、胃、神志 病,以及经脉循行经过部位的其他病证。

10、手少阳三焦经:本经腧穴主治头、目耳、颊、咽喉、胸胁病和热病,以及经脉循行经过部位的其他病证。

11、足少阳胆经:本经腧穴主治肝胆病,侧头、目、耳、咽喉、胸胁病,以及经脉循行经过部位的其他病证。

12、足厥阴肝经:本经腧穴主治肝、胆、脾、胃病,妇科病,少腹、前阴病,以及经脉循行经过部位的其他病证。

13、督脉:本经腧穴主治神志病,热病,腰骶、背、头项等局部病证及相应的内脏病证。

14、任脉:本经腧穴主治少腹、脐腹、胃脘、胸、颈、咽喉、头面等局部病证和相应的内脏病证,部分腧穴有强壮作用或可治疗神志病。

(十)针灸治疗:包括针灸治疗头面躯体、内外妇儿、五官及急慢性病证等。

三、学以致用 随着知识的慢慢积累,我们现在已经能将老师传授的 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来。这几天宿舍有扎“脐周八穴”来减肥的,“患者”的食欲得到了有效控制;我自己最近消化功能不太好,嘴里总感觉有异味,我就给自己选了九个穴:内关,大陵,足三里,上、下巨虚,三阴交,公孙,阴、阳陵泉。效果还不错。现在家里的朋友也都在等我寒假回家给他们 “扎两针”,我想,这也正是我学习针灸的乐趣所在。小小的一根针也能发挥无穷的效应。针灸入门快,但想要学精也不是那么容易的,路虽漫漫但我愿携着信念与毅力踏上旅程。手起针入,针到病除。希望我能到达理想的彼岸。

第四篇:学习针灸学感悟

2013-2014-1学期天津中医药大学《针灸学》形成性考核评价表

课程学习梳理感悟: 分

针灸在我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为现存最在的针灸文献。《黄帝内经·灵枢》中有大量篇幅专门论述针灸学理论和临床治疗,故又称《针经》,标志针灸学理论基本形成。后来针灸学的发展有起有落,不过一直都被传承着。

在这一学期的针灸学习过程中,从一开始对针灸的好奇,到现在遇到不适可以自己进行针刺,真的是学到了很多东西,有了很大的改变。

其实我的针灸学习应该是从上个学期开始的。

我自己本身对针灸很感兴趣,上个学期一直在跟一位针灸老师的诊,刚开始的时候什么都不懂,看到老师扎针手法很利落就很崇拜,病人身上扎了很多针视觉上感觉有点害怕,第一次给病人起针都感觉很兴奋,总之看到什么都觉得很新奇。

有时候老师行针过程中会问病人:“有么?”我就很奇怪,不知道是怎么个意思,请教老师,老师说:“就是针感,酸麻胀痛。”后来骑车时摔了一跤,腿不太舒服,老师帮我扎了几针,那是我第一次体验针灸,也第一次真正体会到了针感。

后来在诊室呆的时间长了,看到了很多病人在针灸治疗下情况愈来愈好。

记忆最深的是一位脂肪瘤的病人,在她的第七颈椎处有一个很 2013-2014-1学期天津中医药大学《针灸学》形成性考核评价表

大的鼓包,手腕桡侧也有一个比较大的,病人不愿意做手术,经过半年多的围刺治疗,脂肪瘤缩小了一半儿左右。诸如此类的病案很多,看到了针灸的疗效。

上个学期的跟诊收获确实很多,从一个什么也不懂得小菜鸟到对针灸有了一个大概的印象,但脑海里确实没有一个具体的知识网络,这一学期的学习确实让我们很受益。

首先是背诵,王老师对我们的背诵抓的很严,说实话,也正是这份严厉在督促我们坚持背诵经络循行原文、特定穴歌诀、腧穴定位等等。

还有就是指力练习,最初我连外面买的针包都扎不进,经过一个多月的练习,我已经可以很快的扎进自己缝的比较硬的针包了,在实际针刺过程中,的确感到不同。首先是破皮比较快,患者不会感到疼痛,其次是我可以自如地掌握好下针的深浅。

在取穴治疗方面,我们也有了一些进步。我们知道腧穴的主治特点有近治、远治和特殊作用,主治规律有循经主治和分部主治规律。依靠这些基本知识和对各条经络的了解,我们可以解决一些晓得不适症状。

有一次,我的一个好朋友跟我说他头很疼,肚子也疼,吃什么吐什么,问我怎么办,我其实觉得自己挺半吊子的,但人家都问了,就选了胃经的头维穴,我就说你在头的正中线旁4.5寸,距前发际0.5寸的那两个点试试。过了不大一会儿,他就跟我说头不疼了,我还不太相信,结果他说是真的。那个时候一方面觉得很惊讶,一方面 2013-2014-1学期天津中医药大学《针灸学》形成性考核评价表

又觉得很满足。渐渐地,周围人一说自己哪里不舒服,我会立刻思考哪个穴位比较有用。

最开始扎的时候不是不害怕的,不好意思拿同学练,自己又不敢扎自己,还记得自己右手拿着针,针尖抵着左手曲池穴时纠结的心理,刺破表皮的疼痛被无限放大,不停的安慰自己,终于进针了,看着针扎在肉里还有一点心慌,赶紧又起了,自己扎自己都会晕针,现在想想还是挺好笑的。

下面是我对课程的一些整理:

一、针灸发展简史

1、最早的针灸学文献:《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

2、标志着针灸学理论体系的形成:《黄帝内经》。

3、又称《针经》的是:《灵枢》。

4、针灸第一次总结:《内经》;第二次总结:《针灸甲乙经》;第三次总结:《针灸大成》。

5、起承前启后作用的是:《针灸甲乙经》。

6、最早的彩色经络腧穴图:唐代孙思邈绘制的“明堂三人图”。

7、首次把任、督二脉和十二静脉并称十四经:元代滑寿编撰的《十四经发挥》。

二、经络系统的组成

1、十二经脉在四肢的分布规律:手足三阳经:阳少太。手三阴经:太厥少。足三阴经:厥太少(内踝上8寸以下);太厥少(内踝上8寸以上)2013-2014-1学期天津中医药大学《针灸学》形成性考核评价表

2、十二经脉循行走向: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

3、十二经脉交接规律:相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手足末端交接;同名的阳经与阳经在头面部交接;相互衔接的阴经与阴经在胸部交接。⑴表里的阴阳经在四肢末端交接:

①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交接于食指端(商阳)②足阳明胃经与足太阴脾经交接于足大趾内端(隐白)③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交接于小指端(少冲、少泽)④足太阳膀胱经与足少阴肾经交接于小趾端(至阴)⑤手厥阴心包经与手少阳三焦经交接于无名指端(关冲)⑥足少阳胆经与足厥阴肝经交接于大趾外端(大敦)⑵同名阳经在头面部交接: ①手足阳明经交接于鼻旁(迎香)②手足太阳经交接于目内眦(睛明)③手足少阳经交接于目外眦(瞳子髎)⑶相互衔接的阴经在胸中交接: ①足太阴脾经与手少阴心经交接于心中 ②足少阴肾经与手厥阴心包经交接于胸中 ③足厥阴肝经与手太阴肺经交接于肺中

4、奇经八脉: 督脉:阳脉之海 任脉:阴脉之海

2013-2014-1学期天津中医药大学《针灸学》形成性考核评价表

冲脉:十二经之海;血海 带脉:约束纵行躯干的诸条经脉 阴维脉:调节六阴经经气 阳维脉:调节六阳经经气

阴阳涩脉:调节肢体运动;司眼睑开合

5、十五络脉:十二经脉、任督二脉、脾之大络。加强表里两经的外部联系,补充十二经脉循行之不足。

任脉的别络名鸠尾,从鸠尾分出后散布于腹部。沟通腹部经气。督脉的别络名长强,从长强分出,经背部向上散布于头部,左右别走足太阳经。沟通背部经气。

脾之大络名大包,从大包分出后散布于胸胁部。沟通全身经气。

6、十二经别:十二经别从肘膝关节附近的正经别出(离);经过躯干深入体腔,与相关的脏腑联系(入);再浅出于体表上行头项部(出);在头项部,阳经经别合于本经的经脉,阴经经别合于其体表的阳经经脉(合)。

7、十二经筋:起始于四肢末端,结聚于关节、骨骼部,走向躯干头面。行于体表,不入内脏。

主要作用:约束骨骼、屈伸关节、维持人体正常运动功能。足三阳经筋走于足趾,循股外上行结于贲(面);足三阴经筋起于足趾,循股内上行结于阴器(腹);手三阳经筋起于手指,循臑外上行结于角(头);手三阴经筋起于手指,循臑内上行结于贲(胸)。2013-2014-1学期天津中医药大学《针灸学》形成性考核评价表

三、经络的作用 联系脏腑、沟通内外 运行气血、营养全身 抗御病邪、保卫机体

四、腧穴分类: 十四经穴、奇穴、阿是穴

手太阴肺经11穴、手厥阴心包经9穴、手少阴心经9穴、手阳明大肠经20穴、手少阳三焦经23穴、手太阳小肠经19穴、足太阴脾经21穴、足厥阴肝经14穴、足少阴肾经27穴、足阳明胃经45穴、足少阳胆经44穴、足太阳膀胱67穴。

头部:手足阳明循行于面额、手足少阳循行于头侧、手足太阳循行于面颊、头顶及头后。

躯干:手三阳循行于肩胛部、手三阴从腋下走出、足三阴循行于腹面部、足三阳行于中、阳明行走于前胸腹、太阳行走于后背、少阳行走于侧面。

六、毫针刺法

1、提插捻转的补泻:

①捻转:补,角度小、用力轻、频率慢、时间短、大指向前、食指向后;泻,角度大、用力重、频率快、时间长、大指向后、食指向 2013-2014-1学期天津中医药大学《针灸学》形成性考核评价表

前。

②提插:补,先浅后深、重插轻提、幅度小、频率慢、时间短、以下插为主;泻,先深后浅、轻插重提、幅度大、频率快、时间长、以上提为主。

2、双手进针的种类:

指切进针法,挟持进针法,提捏进针法,舒张进针法。

3、晕针表现及定义:

是指在针刺过程中患者发生的晕厥现象;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慌气短、恶心欲吐、精神萎倦、四肢厥冷。

6、行针:

又名运针,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为使之得气,调节针感和进行补泻而施行的各种针刺手法。

7、得气:

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所产生的经气感应,又名针感。

8、侯气:

将针留置于所刺腧穴之内,安静地较长时间的留针,也可间歇的运针,施以提插、捻转等催气手法,直待气之所至之谓。

9、基本手法: 提插法、捻转法;

辅助手法:循法、弹柄法、刮柄法、摇柄法、挫柄法、震颤法。

第五篇:针灸学课程学习梳理及感悟

针灸学课程学习梳理及感悟

本学期我对针灸课程的学习已经完成。通过对新编教材的学习,我从中获益匪浅,感受到了针灸从古代乃至现今的巨大魅力。在对诊法和灸法的简介一课中,我体会到她们的重要性,所以在本学期的开始,我就坚定了把针灸学好的信心。在老师指导学习的过程中,谈及针灸的广泛应用性和个体针对性,我更是坚持这个“学好针灸学,治愈患病人”的信念。既然这样,针灸学的目的更是需要我们深入理解,这才有助于以后的学习与运用。首先,上篇针灸理论中,熟记经络总论、腧穴总论和经络腧穴各论中的该概念、循行路线及规律,熟练掌握腧穴的定位、临床主要穴位的主治特点和操作注意事项,了解非重点穴的主治及操作。其次,在中篇的针灸技术中,了解针法、灸法的起源和概要;在刺灸法各论中,了解针具灸具分类、构造、规格、样式、检查、保养等,熟练掌握针灸的操作手法、体位的选择注意事项及操作技能和注意事项。再次,在针灸应用中,掌握针灸治疗原则、处方,熟记特定穴的运用,了解掌握各科常见病的针灸治疗方法。最后,以参考资料辅助自学,丰富知识,提高能力。

在学期末,我对这本针灸学内容安排进行了详细的归纳,摘录了课程的重点,总结了重点。以下为按学习过程的顺序简要介绍本学期所学内容及归纳总结:

(一)一、绪言部分。

1、针灸学的发展简史。

2、针灸学的对外交流。

3、针灸学的特点和学习方法。

二、刺灸法总论。

1、针具与刺法的源流。

2、灸法的起源与发展。

3、刺法及灸法操作的量学要素。

三、刺灸法各论。

1、毫针刺法。毫针的构造、规格、检查和保养。

2、毫针刺法的练习。a、指力练习b、手法练习c、自身练习

3、毫针的选择和消毒。

4、体位的选择,以仰卧位和俯卧位为主。

5、毫针刺法a、进针法,有单手、双手进针法和针管进针法,双手又分指切进针法、夹持进针法、舒张进针法。b、进针的角度和深度。

6、行针手法。行针包括提插、捻转、循法、弹法、刮法、摇法、飞法、震颤法,其中以提插捻转为主要行针方法。

7、得气。此步骤很关键,它关系到针法疗效好坏;医者得气则其刺手可体会到针下沉紧、涩滞或针体颤动等反应;患者得气会有酸麻重胀之感,亦有“雷霆乍惊”“如鱼吞钩而浮沉”之反应。

8、毫针补泻手法,主要以捻转补泻合提插补泻为主,兼以徐疾补泻、迎随补泻、呼吸补泻、开阖补泻、平补平泻等操作手法;复式手法可见于烧山火、透天凉。

9、留针与进针,留针实践根据病人情况而定,虚者宜补,时间可稍长些,实者宜泻,时间稍短些;临床上留针通常不超过30min。出针补者为快出,用干棉球按针孔直至无出血现象,泻者出针为摇大针孔,无须铵压针孔。

10、异常情况的处理和预防,临床上若出现晕针、滞针、弯针、断针、血肿情况,医者不能慌张,应按照有关处理方法进行应对。

11、针刺注意事项。

四、灸法。灸法有温经散寒、扶阳固脱、消瘀散结、防病保健的作用。其种类分为艾灸和其他灸法。艾灸分为艾炷灸、艾条灸、温针灸、温针器灸,其他灸法有灯火灸和天灸等。其临床应用和注意事项书中以详细介绍。

五、拔罐法。现代常用玻璃罐和抽气罐。其吸附方法分为火气法(闪火、投火、滴酒、贴棉法)、水吸法、抽气吸法。要使拔罐得到疗效,还可以施用几种行罐方法,如走罐法闪罐法、刺血拔罐法、留针拔罐法等。

六、其他针法。如三棱针法、皮肤针法、皮内针法、电针法、穴位注射法等。

(二)一、经络总论。重点介绍了经络的组成、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与交接规律、奇经八脉、十五络脉的功能及分布,简要了解了十二经别、十二经筋、的作用。然后了解了经络的相互作用关系。

二、腧穴总论。重点讲解了腧穴的分布、分经和分部主治特点和规律,特定穴的定义、作用、具体穴位和其应用,熟练背诵了特定穴的歌诀,熟练掌握骨度分寸定位法和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

三、经络腧穴各论。在学习十四经的穴位时,我们掌握了每个穴的定位,选取了每条经的临床重点穴的主治特点和操作手法进行详细讲解,对于重点穴在治疗时的一些特别方法也做了简要说明。我们首先学习了任、督二脉,其次为手三阳、手三阴、足三阴、足三阳,我们在针灸的实验课中对这些经上的重点穴进行了点穴实验及部分穴的针刺操作。督脉的重点穴有长强、腰阳关、命门、至阳、灵台、身柱、大椎、哑门、风府、百会、上星、神庭、水沟。任脉的重点穴有会阴、中极、关元、气海、神阙、中脘、巨阙、鸠尾、天突、廉泉。手阳明大肠经的重点穴:商阳、二间、合谷、阳溪、偏历、温溜、手三里、曲池、臂臑、肩髃、天鼎、扶突、迎香。手太阳小肠经主要穴位:少泽、前谷、后溪、腕骨、阳谷、养老、支正、小海、肩贞、臑俞、天宗、秉风、曲垣、肩外俞、肩中俞、天窗、天荣、颧髎、听宫。手少阳三焦经的主要穴位:关冲、液门、阳池、外关、支沟、天井、肩髎、天牖、翳风、角孙、耳门、耳和髎、丝竹空。手太阴肺经的重要穴:中府、尺泽、孔最、太渊、鱼际、少商。手厥阴心包经的重要穴:天池、曲泽、郗门、间使、内关、大陵、劳宫。手少阴心经的重点穴:极泉、少海、通里、阴郗、神门、少冲。足太阴脾经的主要穴位为隐白、大都、太白、公孙、商丘、三阴交、地机、阴陵泉、血海、大横、大包。足厥阴肝经的主要穴:大墩、行间、太冲、中封、膝关、曲泉、章门、期门。足少阴肾经:涌泉、然谷、太溪、照海、复溜、阴谷、大赫。足阳明胃的重点穴:承泣、四白、地仓、大迎、颊车、下关、头维、人迎、乳根、梁门、天枢、水道、归来、髀关、伏兔、梁丘、犊鼻、足三里、上巨虚、条口、下巨虚、丰隆、解溪、内庭、厉兑。足少阳胆经:瞳子髎、听会、上关、率谷、完骨、阳白、头临泣、风池、肩井、日月、带脉、居髎、环跳、风市、膝阳关、阳陵泉、光明、悬钟、足临泣、侠溪、足窍阴。足太阳膀胱经的重点穴:睛明、攒竹、络却、玉枕、天柱、大杼、风门、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肾俞、大肠俞、次髎、承扶、殷门、膏肓、志室、秩边、承山、飞扬、跗阳、昆仑、申脉、至阴。

(三)内科病证。在这节中,我们针对每种病证的病因病机进行了详细的剖析,对区别了它们的辨证,做到了辨证论治。最后将它们在针灸中治疗的原则及临床的取穴做了具体补充。

以上为我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内容梳理。与其他课程不同的是,老师不是完全按照课本的顺序教授的,而是很人性化的改变了教学方案。我们是按照了解针灸的起源、发展、操作事宜、经络介绍、穴位讲解来进行学习的,这种课程安排我很喜欢也很适应。因为针法灸法的操作理论课和实验课是安排在本学期的开始,所以我们有更多的时间来实践练习,如果像课本的顺序学,恐怕我们的实验考试会很难应付。老师不仅是教学顺序为我们做了这样很好的改变,在授课时也非常的结合临床经验和针灸实践研究,这让我们在学习的同时,又可以进一步了解每个穴位的具体特点及应用,让我们少走了不少的弯路同时获得了新知,让我学习针灸的热情有了很大提升。

在学习过程中,我及我的同学们都遇到了很多问题,但在老师的耐心解答下都一一化解了。例如,我们在学习十二经脉循行走向与交接规律时,并不能理解同名阴经或阳经互相交接时是否是连在一起的,阳经在头部交接到底是在解剖学的哪个部位?老师通过讲解十二经脉与脏腑器官联络表和气血循环流注表,为我们一一区分每条经的交接具体部位,让我们得到了从抽象到具体的记忆,提高了我们对经脉的认知能力。

当然,不是所有问题老师都要教给我们,有一部分是需要我们今后的自我训练和实践经验的积累,比如针法中复式行针手法的“烧山火”和“透天凉”,不是我们几天或几个月能够掌握的,这还需要我们今后的探索与求教。

如果能重学此门课,我想我一定会吸取老师改变顺序的方法,先看看目录,寻找新的切入点,有针对性的安排自学顺序。其次,不但要弄懂书本上的内容,也要多到临床,增加针灸的使用性,多多练习操作手法,对于穴位和内科病证的学习一定要多寻找这方面的课外书,补充课本所没有的知识,不能只局限于本教材。遇到问题时多做对比,必要时寻求老师帮助。如果我是老师,我会开展PBL教学方法,让同学们在预习时发现问题,通过自学解决后,在讨论中相互提出各自的简介,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最后让老师总结再结合实际临床,评判哪种观点是对的,哪种仍存争议。这也为我们今后写论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下载学习针灸学的感悟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习针灸学的感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针灸学》课程梳理与感悟

    《针灸学》课程梳理与感悟本学期,我们学习了《针灸学》这一课程。针灸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经络、腧穴及针灸方法,讨论运用针灸疾病规律的一门学科。它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

    针灸学名词解释

    1.一源三歧:任、督、冲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于会阴,又有各自的循行路线(分别循行于人体的前后正中线和腹部两侧)。 2.交会穴:两经或数经相交会的腧穴,称为交会穴。 3.耳针:是在耳廓穴位......

    针灸学感想

    《针灸学》之我见 针灸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经络、腧穴及刺灸方法,探讨运用针灸防治疾病的规律的一门学科。它主要包括经络、腧穴、刺法、灸法及针灸治疗。针灸学历史悠......

    针灸学考卷

    一.名词解释1.五输穴 2.骨度分寸定位法 3.原络配穴法 4.迎随补泻 5.菀陈则除之 填空题 1.灸法的作用有(1) (2) (3) (4) 。 2.耳鸣、耳聋的辩证分型为(1) (2) (3) (4) 。 3.丰隆穴的定位是......

    针灸学习题集

    针灸学习题集(第1部分) 总论部分 一、名词解释 1.针灸2.针灸学 3.砭石4.针经 二、填空 1.针灸疗法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优点。 2.针灸起源于我国_____时代。 3.《山海经......

    针灸学试题

    针灸推拿考试试题姓名:得分:一、单项选择题:( 80 分 )1、足三阴经从开始部位至内踝上8寸段的分布是()A.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B.厥阴在前,少阴在中,太阴在后C.少阴在前,太阴在中,厥阴在......

    《针灸学》课程梳理

    2015—2016—2学期《针灸学》形成性考核评价表班级: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授课教师:_____________课程梳理及感悟__________分针灸学是以中医理论......

    《针灸学》重点笔记

    针灸学重点笔记经络:经脉和络脉的统称,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串上下的通路。经络系统:经络的主要内容有:十二经脉、十二经别、奇经八脉、十五络脉、十二经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