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学》课程梳理

2021-05-31 15:20: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针灸学》课程梳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针灸学》课程梳理》。

2015—2016—2学期《针灸学》形成性考核评价表

班级: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授课教师:_____________

课程梳理及感悟

__________分

针灸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经络腧穴及刺灸方法,探讨运用针灸防治疾病规律的一门科学。它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包括经络、腧穴、针灸技术与临床治疗等部分。初次接触这门课程的时候我满怀期待,然而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发现《针灸学》的内容很丰富,很全面,但是需要掌握的知识也很繁多。

本学期的针灸课程主要包括六个模块.:针灸学的发展简史、经络总论、腧穴总论、经络腧穴各论、针灸技术、治疗总论。

一、针灸学的发展简史:

1、最早的针灸学文献:《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

2、标志着针灸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内经》

3、又称《针经》的是:《灵枢》

4、针灸第一次总结:《内经》;第二次总结:《针灸甲乙经》;第三次总结:《针灸大成》

5、起承前启后作用的是:《针灸甲乙经》

6、最早的彩色经络腧穴图:唐代孙思邈绘制的“明堂三人图”

7、首次把任、督二脉和十二静脉并称十四经:元代滑寿编撰的《十四经发挥》

二、经络总论

1、十二经脉在四肢的分布规律:手足三阳经:阳少太。手三阴经:太厥少。足三阴经:厥太少(内踝上8寸以下);太厥少(内踝上8寸以上)

2、十二经脉循行走向: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

3、十二经脉交接规律:相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手足末端交接;同名的阳经与阳经在头面部交接;相互衔接的阴经与阴经在胸部交接。肺大胃脾心小肠,膀肾包焦胆肝还

⑴表里的阴阳经在四肢末端交接:

①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交接于食指端(商阳)

②足阳明胃经与足太阴脾经交接于足大趾内端(隐白)

③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交接于小指端(少冲、少泽)

④足太阳膀胱经与足少阴肾经交接于小趾端(至阴)

⑤手厥阴心包经与手少阳三焦经交接于无名指端(关冲)

⑥足少阳胆经与足厥阴肝经交接于大趾外端(大敦)

⑵同名阳经在头面部交接:

2015—2016—2学期《针灸学》形成性考核评价表

班级: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授课教师:_____________

①手足阳明经交接于鼻旁(迎香)

②手足太阳经交接于目内眦(睛明)

③手足少阳经交接于目外眦(瞳子髎)

⑶相互衔接的阴经在胸中交接:

①足太阴脾经与手少阴心经交接于心中

②足少阴肾经与手厥阴心包经交接于胸中

③足厥阴肝经与手太阴肺经交接于肺中

4、奇经八脉:

督脉:阳脉之海

任脉:阴脉之海

冲脉:十二经之海;血海

带脉:约束纵行躯干的诸条经脉

阴维脉:调节六阴经经气

阳维脉:调节六阳经经气

5、十五络脉:十二经脉、任督二脉、脾之大络。加强表里两经的外部联系,补充十二经脉循行之不足。

任脉的别络名鸠尾,从鸠尾分出后散布于腹部。(沟通腹部经气)

督脉的别络名长强,从长强分出,经背部向上散布于头部,左右别走足太阳经。(沟通背部经气)

脾之大络名大包,从大包分出后散布于胸胁部。(沟通全身经气)

6、十二经别:十二经别从肘膝关节附近的正经别出(离);经过躯干深入体腔,与相关的脏腑联系(入);再浅出于体表上行头项部(出);在头项部,阳经经别合于本经的经脉,阴经经别合于其体表的阳经经脉(合)。

7、十二经筋:起始于四肢末端,结聚于关节、骨骼部,走向躯干头面。行于体表,不入内脏。

主要作用:约束骨骼、屈伸关节、维持人体正常运动功能。

8、经络的作用:联系脏腑,沟通气血;

运行气血,营养全身;

抗御病邪,保卫机体。

三、腧穴总论

1、腧穴的分类:十四经穴、阿是穴、奇穴

2、主治特点:远治作用、近治作用及特殊作用

3、主治规律

2015—2016—2学期《针灸学》形成性考核评价表

手三阴经

手三阳经

足三阴经

足三阳经

任、督二脉

4、五输穴

2015—2016—2学期《针灸学》形成性考核评价表

班级: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授课教师:_____________

5、八会穴:筋会→阳陵泉;脉会→太渊;骨会→大杼;髓会→悬钟;脏会→章门;腑会→中脘;气会→膻中;血会→膈俞。

6、四海:髓海→脑;气海→膻中;水谷之海→胃;十二经之海→冲脉

7、原络配穴法:先病经脉的原穴和后病的相表里的经脉的络穴相配合。

8、俞募配穴法:脏病多选募,腑病多选俞,俞募相配效果更好。

9、郄穴:急性和脏腑病证。阴经郄穴:急性出血证;阳经郄穴:急性痛证。

10、下合穴:六腑病证。

11、腧穴定位:骨度分寸法、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手指同分寸法、简便取穴法

五、经络腧穴各论

1、我们要掌握每条经中重点穴涉及到的解剖标志,重点穴定位,每条经的主治要点及刺灸的注意事项等。

手太阴肺经(11)主要治疗咳、喘、咯血、咽喉痛等与肺脏有关的病证。

手阳明大肠经(20)主要治疗头面疾病、胃肠疾病、神志病、皮肤病及发热等疾病。

足阳明胃经(45)主要用于、胃肠病、血病、神志病、头面、皮肤、热病及本经循行路线上的疾病。

足太阴脾经(21)主要用于脾脏及与脾脏有密切关系的胃、心、肺、肝、肾以及脾不统血等疾病。

手少阴心经(9)主要治疗神志病、血证、肢痛痒疮等与心脏有关的疾病。

手太阳小肠经(19)主要用于神志病、液病、疮疡痈肿、头面诸疾、发热等与小肠有关的疾病。

足太阳膀胱经(67)主要用于脏腑病、头面病、筋病等疾患。

足少阴肾经(27)主要用于肾脏疾病及与肾脏有密切关系的膀胱、肺、脾、肝等脏腑疾病。

手厥阴心包经(9)主要用于治疗神志病、诸痛痒疮、胃病等疾患。

手少阳三焦经(23)主要用于头面疾病、神志病、发热等疾病。

足少阳胆经(44)主要用于头面疾患、神志疾患和妇科疾病。

足厥阴肝经(14)主要用于肝脏及与肝脏有密切关系的胆、肾、心、脾、肺等脏之疾病。

督脉(28)主要用于急救、热病、神志病、以及肛肠等疾患。

任脉(24)主要治疗肝肾、脾胃、心肺、咽喉以及有关脏腑的疾病。

2、胸部:距正中线:旁开2寸→足少阴肾经;旁开4寸→足阳明胃经;旁开6寸→足太阴脾经。

3、腹部:距正中线:旁开0.5寸→足少阴肾经;旁开2寸→足阳明胃经;旁开4寸→足太阴2015—2016—2学期《针灸学》形成性考核评价表

班级: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授课教师:_____________

脾经。

4、背部:距正中线:1.5寸→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3寸→足太阳膀胱经第二侧线

5、附近穴位:

⑴脐相平的腧穴:肓俞,天枢,大横,腰阳关,大肠俞,腰眼,第16椎的华佗、夹脊穴。

⑵膻中相平的腧穴:神封,天池,乳中。

⑶瞳孔之下的腧穴:承泣,四白,巨廖(骨),地仓。

⑷肘横纹附近6穴:①小海②天井③曲池④尺泽⑤曲泽⑥少海。

⑸腕横纹附近6穴:①阳谷②阳池③阳溪④太渊⑤大陵⑥神门

⑹与脑连:督脉,膀胱

⑺耳前穴位3个:听宫,听会,耳门

6、肩三针:肩中,肩髃,肩髎

7、四关穴:合谷,太冲

8、七星台:肩贞,臑俞,天宗,秉风,曲垣,肩外俞,肩中俞

9、四天穴:天窗,天容,天牖,天鼎

10、四弯穴:曲泽,委中

11、三小胆:耳门,听宫,听会

12、治疗中风后遗症:天柱,完骨,风池

13、治疗面神经麻痹:翳风,完骨,风池

14、孕妇禁穴:除小腹部诸穴还有三阴交,合谷,次髎,中极,昆仑、至阴。

15、三合穴: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

16、前发迹上0.5寸6穴:神庭,眉冲,头临泣,曲差,本神,头维

四、针灸技术

1、提插捻转的补泻:

①捻转:补,角度小、用力轻、频率慢、时间短、大指向前、食指向后;泻,角度大、用力重、频率快、时间长、大指向后、食指向前。

②提插:补,先浅后深、重插轻提、幅度小、频率慢、时间短、以下插为主;泻,先深后浅、轻插重提、幅度大、频率快、时间长、以上提为主。

2、双手进针的种类:指切进针法,挟持进针法,提捏进针法,舒张进针法。

3、晕针表现及定义:是指在针刺过程中患者发生的晕厥现象;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慌气短、恶心欲吐、精神萎倦、四肢厥冷。

4、行针:又名运针,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为使之得气,调节针感和进行补泻而施行的各种2015—2016—2学期《针灸学》形成性考核评价表

班级: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授课教师:_____________

针刺手法。

5、得气: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所产生的经气感应,又名针感。

6、基本手法:提插法、捻转法;辅助手法:循法、弹柄法、刮柄法、摇柄法、挫柄法、震颤法。

7、拔罐方法:火罐法(闪火法、投火法、贴棉法、架火法、滴酒法),水罐法,抽气罐法

8、常用灸法:

(1)

艾炷灸→直接灸→①瘢痕灸;②无瘢痕灸

→间接灸→①隔姜灸;②隔蒜灸;③隔盐灸;④隔附子饼灸

艾灸

艾条灸:悬起灸→①温和灸;②雀啄灸;③回旋灸

实按灸→①太乙针灸;②雷火针灸

温针灸:针和灸并用,不属于艾条灸

温灸器灸

(2)

灯火灸

其他灸法

天灸→①白芥子灸;②蒜泥灸;③斑螯灸

隔蒜灸(不治呕):治疗肺结核、腹中积块及未溃疮疡等

五、治疗总论

1、针灸治疗原则:

(1)补虚泻实:虚则补之,陷下则灸之;实则泻之,菀陈则除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2)清热温寒:热则疾之;寒则留之。

(3)治病求本: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标本同治。

(4)三因治宜:因时、因地、因人。

2、针灸的治疗: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

3、针灸处方包括两大要素,即穴位和刺灸法。其中选穴原则有:近部选穴、远部选穴和辩证对症选穴;配穴方法又可分为两类:按经脉配穴法(包括本经配穴法、表里经配穴法和同名经配穴法)和按部位配穴法(包括上下配穴法、前后配穴法和左右配穴法)。另外,刺灸法包括疗法的选择、操作方法和治疗时机的选择。

我在学习这门课程以前对针灸的认识大都来自于电视、网络和图书,对我来讲,针灸很神秘。它和中医其他学科息息相关,在临床应用也很广泛,古人云“学医不知经络,开口动手便错”,所以针灸是学习中医者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作为一名医学生,我希望自己可以将针灸传承下来,将其发扬光大!哪怕在学习针灸的过程中遇到再多困难,也要努力克服。

END

下载《针灸学》课程梳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针灸学》课程梳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针灸学》课程梳理与感悟

    《针灸学》课程梳理与感悟本学期,我们学习了《针灸学》这一课程。针灸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经络、腧穴及针灸方法,讨论运用针灸疾病规律的一门学科。它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

    针灸学课程学习梳理及感悟

    针灸学课程学习梳理及感悟本学期我对针灸课程的学习已经完成。通过对新编教材的学习,我从中获益匪浅,感受到了针灸从古代乃至现今的巨大魅力。在对诊法和灸法的简介一课中,我体......

    针灸学课程梳理与感受(精选)

    针灸学课程学习梳理与感受 经过近一学期对于针灸学的学习,我发现针灸学的内容很丰富,很全面,我已经对针灸有了比较详细的了解,我从中获益匪浅,感受到了针灸从古代乃至现今的巨大......

    针灸学考卷

    一.名词解释1.五输穴 2.骨度分寸定位法 3.原络配穴法 4.迎随补泻 5.菀陈则除之 填空题 1.灸法的作用有(1) (2) (3) (4) 。 2.耳鸣、耳聋的辩证分型为(1) (2) (3) (4) 。 3.丰隆穴的定位是......

    针灸学习题集

    针灸学习题集(第1部分) 总论部分 一、名词解释 1.针灸2.针灸学 3.砭石4.针经 二、填空 1.针灸疗法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优点。 2.针灸起源于我国_____时代。 3.《山海经......

    针灸学感想

    《针灸学》之我见 针灸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经络、腧穴及刺灸方法,探讨运用针灸防治疾病的规律的一门学科。它主要包括经络、腧穴、刺法、灸法及针灸治疗。针灸学历史悠......

    针灸学试题

    针灸推拿考试试题姓名:得分:一、单项选择题:( 80 分 )1、足三阴经从开始部位至内踝上8寸段的分布是()A.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B.厥阴在前,少阴在中,太阴在后C.少阴在前,太阴在中,厥阴在......

    针灸学名词解释

    1.一源三歧:任、督、冲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于会阴,又有各自的循行路线(分别循行于人体的前后正中线和腹部两侧)。 2.交会穴:两经或数经相交会的腧穴,称为交会穴。 3.耳针:是在耳廓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