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马原论文及平时作业 学习心得
考研政治辅导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习心得
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马克思主义哲学课,刚开始上的时候给我们感觉相对乏味,缺少乐趣。但是,真金不怕火炼,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深深地感受到,当我们能够灵活掌握并将只是运用到实践中的时候,在社会大环境下,面对纷繁复杂的人,事,物我们会想起这些理论知识,来帮助我们解决诸多的难题,这时,智慧的武器帮助我们走向了人生的;另一个阶梯,当我们上升到那个高度的时候,我们看待事物的视角和广度是不同的。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做学问,我们不能死读书,应当将读书上升到生活中,应用于实践,我们会发现知识源于生活的点点滴滴。正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读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后,对于事物的必然性和偶然性有些感触。因为人的有机体需要能量输入,所以人要吃饭。要吃饭,那是“必然”的;吃什么饭,什么时候吃,吃多少则是偶然的。同样,因为人是有机体生命,而有机体生命总会经历生长、成熟、衰弱、死亡这样的过程,所以人总是要死的。人要死是必然的,什么时候死,以什么方式死则是偶然的。今天起来发现路面是湿的(结果),我们推测昨天晚上可能下雨了,但是也有可能是被人用水浇的(偶然);假如昨天晚上下了一场大雨,我们会用肯定的语气说今天早上的路面一定是湿的。我们习惯在一件事情上找出原因,如果可能的话,最好找到最终的原因。人本性上有一种对事情穷根究底的求知欲望,古希腊人面对纷繁芜杂的世界想找出这个世界的最终解释,从泰勒斯的世界起源于水到柏拉图的理念,人们不满足于对事件的经验解释,希望找到一个最终的必然的并经得起理性考验的解释。辩证法大师黑格尔对偶然和必然及其关系的演绎达到了辩证逻辑的顶峰“偶然的东西正因为是偶然的,所以有某种依据,而且正因为是偶然的,所以也就没有依据;偶然的东西是必然的,必然性自己规定自己为偶然性,而另一方面,这种偶然性又宁可说是绝对的必然性。”马克思主义继承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成为自身哲学的方法论基础。对偶然和必然的认识自然也有了更加纯熟的解释。但是有一点不足之处是,在历史观领域,经济决定论的思想也时常为世人所诟病。经济决定论的思想,给人一种宿命论的历史主义印象。经济无疑是强有力的推动历史前进的物质基础,但是历史事件的发生充满了不以物质多寡为条件的变数,心理的,外在因素的,传统习俗的,伟大人物的个人作为都是相当不可忽视的因素。历史必然性的说法往往会引起人们的厌恶之感,因为必然性漠视了个体的作为,个体的意义。
人类社会正在走向全球化,这是后现代的一种趋势。人类开始从狭小的个人空间中走向一种彼此交往更加密切频繁的信息化时代。偶然性的因素正在增多,必然性的说教越来越得不到认同。在必然性居支配地位的时代,人们谈理想,谈人生意义,所指向的是一个永恒的必然领域:真理的,价值所在的世界,必然性起支配作用的理念世界。现在的人还相信这样的永恒世界恐怕不多了,那么人生到底怎样才有意义呢?(面对着必死的人生)我的回答是:活在真实的偶然中,并用自己的全身心去体验那偶然向自己昭示的那个世界的样子。没有必要去相信这个世界必然要发生什么——因为那是虚假不可信的——,也没有必要去追求一种所谓永恒不变的真理——因为根本没有不变的、永恒的真理——,必然的真理只是偶然的事实而已,在生活中被偶然的揭示出来而已,并没有什么大不了。
明天对我意味着什么,我不能肯定,我也不需要肯定知道是什么样会发生什么。但是我确信的是,明天对于我一定是新的一天,一定不同于今日和昨日;对于别人也一样。马克思说的好:解释世界的不如改变世界的。
马克思让我们真正的认识世界了解世界,并且改变世界。知道我们的人生,远离焦躁,烦扰。达到一种众人皆浊我独清的状态。以一种包容的心态面对不平等,以一种豁达的心胸看待世界。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很多人投身于马克思主义的学习中并且乐此不疲。他提生的更多的是是内在的修养,待人接物的方式,冥冥之中就透漏出一种不卑不亢,端庄儒雅的气质,这才是我们学习这门课程的真正意义。他为我们的一生都作了指导。他告诉你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我们应当把什么放在最高位。
因此,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也应当好好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与人交往能力与人沟通能力,增强自己的体魄,古训说得好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有一个健康的好身体我们才有能力去做我们想做的事情,正确的事情,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把自己培养成一名优秀合格的四有新人,努力为神会主义县康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当然,通过这一系列的事情,也是在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且在这条道路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人生苦短,一生何求。为什么不为这美好的世界做出一点自己的贡献呢?所以,大家都应该振作起来,为自己订立一个清晰的目标,并且坚持不懈的一步步努力,完成自己的梦想,没有梦想的人是一个没有灵魂的人,只会碌碌无为,大家都快快行动起来,为美好的明天而奋斗吧。
如何理解唯物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
答: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不是哲学,不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之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研究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的一般规律的科学,而历史唯物主义是研究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一般规律,相对于整个客观世界来说,它研究的是特殊的规律,因而历史唯物主义不是哲学。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来说,马克思和恩格斯如果不创立历史唯物论,就不能完成哲学上的根本变革。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反对唯心主义的斗争中,捍卫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核心,同时也深刻揭示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局限性和形而上学性。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
答:内容实质: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他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并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定义的三个含义:a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B具体物质形态的高度抽象性,c物质的可知性。
意义: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定了界限。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的批评了不可知论。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思想。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如何理解对立统一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包含以下基本内容:
①对立面的同一和斗争。同一和斗争是矛盾双方所固有的两种属性,同一性表现为对立面之间具有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贯通的性质,斗争性表现为对立面之间具有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的性质。
②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的。同一是对立面双方的同一,它是以对立面之间的差别和对立为前提的。矛盾的斗争性寓于矛盾的同一性之中。斗争是统一体内部的斗争,在对立面的相互斗争中存在着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渗透。斗争的结果导致双方的相互转化,相互过渡。
③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是指它的条件性,任何矛盾统一体的存在都是有条件的;矛盾的斗争性的绝对性是指它的普遍性,无条件性。矛盾的斗争性不仅存在于每个具体矛盾运动的始终,而且也存在于新旧矛盾交替的过程中。
④矛盾双方既统一又斗争推动事物发展。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存在和发展的前提,矛盾双方互相渗透,贯通为矛盾的解决准备了条件;矛盾的斗争性导致矛盾双方力量对比和相互关系不断变化,以致最终造成矛盾统一体的破裂,致使旧事物被新事物所取代。
如何理解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答: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1)、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的意识现象的总称,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其内容包括道德、宗教、艺术、哲学、政治、法律思想、科学、社会心理等。
(2)、社会存在,主要是指作为人的本质对象化的但又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同时还包括作为劳动的自然前提的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两种对立的历史观斗争的焦点,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划分是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为标准的。解决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解决其他的所有历史观问题的前提。
如何理解劳动二重性与商品二因素的关系?
答:商品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生产商品的劳动,一方面是具体劳动,另一方面又是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具体劳动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而抽象劳动反映的则是社会生产关系,是一个历史范畴。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商品生产者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生产商品的劳动既是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的过程,又是抽象劳动形成价值的过程。具体劳动反映人和自然的关系,是劳动的一般属性;抽象劳动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各种具体劳动在性质上是不同的,在量上是无法比较的;抽象劳动在性质上是没有差别的,在量上可以相互比较。劳动的二重性决定着商品的二重性,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体现着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对立统一。
第二篇:马原平时作业2
第二次作业题目
1运用唯物史观,谈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关系。
2运用唯物史观,谈谈你对资本主义过去-现在-未来、对资本主义理论和现实关系、对资本主义现象和本质关系的看法。从个人和社会关系角度,谈谈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意义
1.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其理论精髓。为此,我们必须要了解如何运用唯物史观来解决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从而开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在社会发展的新的实践中,又应坚持唯物史观,将理论运用到实践当中,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依据我国基本国情,继承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不断完善创新,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实践证明了我们理论体系的正确性和科学性,正是在实践中评判真理,在实践中继承和创新,才能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才会取得如此众多的成就!
2.3.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的总的根本的看法。
人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并以此来观察问题和处理问题。不同的世界观会指导人们采取不同的行动,从而对社会的发展起着促进或阻碍作用。
人生观是对人生的目的、意义和道路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人生观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认识和处理个人发展同社会进步的关系,即私与公的关系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各种人生观都是一定的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产物。由于各个时代的各个阶级所处的社会地位不同,生活经历和境遇不同,对人生的意义和目的认识不同,人生观也就必然不同。评价一种人生观的根本标准就是在于看它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反之,不同的人生观也会对社会历史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价值观是人们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它支配和调节一切社会行为,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所以个人的价值观对社会历史的发展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认为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一个社会群体或组织的粘合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社会进步,历史发展的需要。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需要有与物质文明相适应的精神文明。尤其是我们这样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更需要全党全国人民始终保持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我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
第三篇:马原课论文大作业
敬畏自然
生命是地球的奇迹,当我们仰望星空,心里的唯一活动就是敬畏自然。在马克思主义原理课上欣赏了纪录片《家园》后,我马上联想到的就是美国国家地理的另一部纪录片《人类消失之后》。如果地球上的人类都消失了:第一夜,灯光熄灭,黑暗降临;六个月后,猎食动物回驻城市;25年后,乡村抹掉人类所有痕迹,低地城市被淹,摩天大楼千疮百孔,动物生机勃勃;千年之后,城市无法辨认,与自然融为一体。
对于绵长的地球历史来说,人类也只不过是个新近出场的不速之客而已。我们看来浩浩荡荡20万年的人类进化史,在40亿年的地球演化史面前简直微不足道。庄子曾经因大小之辩慨叹过人之一生须臾,但在地球面前,每个个体的生命长度直如弹指一瞬。人类文明的诞生、消亡,不过尔尔。
但想想就可怕,工业革命之后的人类没有运用联系与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所以他们为了眼前私利,将大自然积淀了千百年宝贵财富毁之一空。人类为了所谓社会的前进、文明的进步,恣意破坏地球的地貌和脆弱的生态。过去50年,我们把自己的岛屿地球所做的根本改变比过去20万年都要多。
想来人类的所作所为还真是僭越!运用唯物辩证法,我们可以知道世界不是神创的,因此也不存在人的行为触犯哪位神明的意志。但根据事物的联系与发展具有普遍性,人类对大自然过度的索取,终将反蚀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让人类自食恶果。俗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机未到”,人类迄今还为自己建造的庞大文明而沾沾自喜,为个人、家庭、国家这些人为划分的种族单位而蝇营狗苟。我们能平安渡过近50年几乎就是一个奇迹,未来50年,如果我们不能及时作出改变,最后将被无情抹灭,然后地球这颗奇迹星球重新建立生命的循环,就像《人类消失之后》里,只要万年,地球就可以完全地抹掉人类存在过的痕迹。
在现代科技的冲击之下,人类社会的前进脚步越走越快。但科学只教会了我们如何建设人类的物质文明吗?在哈工大这样的工科院校里,我们教师、同学们传承着各个行业里生产、制造、建设的高精尖技术,但我们掌握如此先进技术的初衷又是什么呢?
我们应该以辩证统一的观点去看待我们所持之物。我们在学校学习科学技术好比学着使用一把刀,当我们用它治病救人,它就是一把积善扬德的手术刀;当我们用它屠戮生命,它就是一把十恶不赦的杀人刀。科学技术本身是辩证统一的整体,它是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推动着社会向前发展。但一些诸如人口问题、能源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的出现,从一定意义上是由于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与自然而又失去控制引起的。面对当今世界饥荒犹存、战火频仍的局面,我们今后从事技术工作的人有责任去引导资源之流,让科学技术温和地发出光和热,让饮用水更易得,让谷物长遍贫瘠的土地,让战火从此熄灭在大地的尽头。科学技术只有把人放在第一位,关心人本身,关心如何组织资源和能源去解决一些尚未解决的重大问题,才能保证科学技术造福于人类,而非沦为撒坦的屠刀。更进一步,如果科学能推动生态工程,在技术上开发风能、太阳能等清洁新能源,在体制上能为城市规划、交通梳理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那么生态重建工作就将事半功倍。
如果之前的社会发展观中,人们总是把人类社会与自然隔绝开来,以为追求物质生产的富足,不计后果地采集地球资源,那么近年来暴露出来的环境问题也让许多人看到了帷幕后的危机。现在有越来越多的环保组织成立起来,让更多人了解环境问题,拉动更多的人参与到环保活动中。唯物史观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每个人行为的总和推动着历史向前发展,只要能号召每个人关注环境问题,为环保行动起来,那么地球恢复美丽容颜将指日可待。并且解决当今地球面临的生态问题也需要人类社会中的每个个体的参与,如若不是所有人劲往一处使,为数不多的几个人也很难掀起时代的浪潮,在辛勤的努力也将付诸东流。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人类重建生态文明之路上,人民群众走在道路的正中央!
在人类对待环境曲折反复的认识中,我们曾经以错误的观点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今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对之前的看法进行了修正,我们在达成正确认识的道路上盘旋上升。历史上“先破坏,后治理”的做法让我们自食其果,于是我们从实践回到认识,然后再实践,再认识,这样反反复复,我们对生态文明的认识才不断发展。但是治理生态的道路上并没有所谓永恒的真理可以追寻,我们步步走来,也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不断对之前错误的观点进行改正,并发展出新的理论,指导我们以更有效的方式治理环境,达到知行合一的境界。追根揭底,人类其实是自然的一部分。生命是地球的奇迹,智慧是进化的结晶。只有人类智慧出现的那一刻,宇宙方才显现出其真正伟大的创造力。根据意识的能动性,人类固然能够在一定意识的指导下通过实践改造物质世界,但我们更应该从实际出发,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我们的选择不能与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背道而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则彼此生生不息;人类继续破坏生态,则终将穷途末路,自取灭亡。近百年来人类对于如何正确改造自然做出了的艰苦探索,现在,应该做出符合客观规律的选择了。敬畏自然,回归自然,与自然诗意的栖居,则人类文明薪火永存。
第四篇:马原作业
《摩登时代》观后感
14学前1 陈洁20141202118 《摩登时代》于1936年2月5日在纽约上映。当时的世界正处于经济危机的后期,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普遍处于失业状态,社会动荡,经济萧条。这部电影很好的反映了资本主义不断剥削工人阶级,也可以看出资本家为了获取最大的剩余价值而不择手段的做法,拼命的压榨工人而获取最大的利润,反映了资本家吃人不吐骨头的本质。
卓别林的《摩登时代》深刻的反映了资本主义国家黑暗的社会现实。他的喜剧表演,搞笑的动作让人们看到了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合理和社会的黑暗。它以辛辣犀利的讽刺,精湛绝伦的哑剧表演,完美的银幕形象讽刺了工人饱受欺凌与压迫的残酷现实。
这部影片最主要突出的是人和机器的冲突即个人企业与人类追求幸福的冲突。在影片的最开始向我们展示的是羊群拥簇着在一起走过,紧接着是一群工人走进工厂。这一幕暗示着工人的命运和羊群一样,羊群被牧羊人驱使,而这些工人被比被资本家剥削与压迫。在影片中,那些工人像永远不会坏的机器一样在不停的工作着。资本家为了无休止的压榨工人,甚至发明了吃饭的工具,为了能让工人在吃饭的同时,让他们腾出手脚来继续干活。工人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工作,帮助资本家获取剩余价值,从而促进了美国机器制造业的繁荣。
主人公查理是影片中的男主角,他被资本家压迫的几乎濒临了崩溃的局面,完全投入于流水线的工作中。于是就出现了影片中的搞笑场景,同时又发人深省。当他被流水线卷入卷进机器的情景,而他还是一副茫然的样子,显得十分麻木,完全没有常人应该有的表情,侧面突出了强压力的劳作已经使人陷入了疯狂。而更可笑的是,当他从机器中出来后又几乎没受影响的再次投入工作中了。这个特写镜头描绘了当时工厂的机械化,从而反映了资产阶级剥削的本质。
关于卓别林在餐厅打工的那一段有一幕让人印象颇深,就是他使劲的要将餐点送到客人手中,却被一群挤在中央舞池的客人团团围住,费了好大的工夫才将餐点送达,这样的画面让我想到一个在资本主义下被操控的小工人,完全被掌握在一群资本主义家的手中,无可奈何的像木偶般被操弄,却一点也没有转圜的余地,就像影片最后一幕,两人手牵手一起迎向未来这被操控的漫漫道路,虽然有人相作伴,但这样的人生似乎不会有太大的改变,因为这是一个资本主义社会,是听不见低阶人民的声音的,但路还是要走,只要活着就还有希望,恐怕是影片最后要给人的一点小小的激励吧!虽然这部影片主要揭露的是资本主义下的黑暗社会,但其中也夹杂着温馨感人而散发着人性光辉的爱情。虽然查理的生活十分窘迫,但他与流浪女有一段凄美而又给人温暖的爱情,就像是黑暗中的唯一的一丝光亮。查理虽然与流浪女经过种种努力,但他们的生活依旧没有很大的转变。让人安慰的是男女主人公即使是有种种困难,还能相互扶持。影片的最后一幕是他们俩在荒郊野外醒来,查理与流浪女依然携手走向太阳升起的地方,给人一丝希望。虽然暂时无法摆脱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剥削与欺压,但是前方依旧是充满光明,我们要抱着一种积极的心态面对未来。这部影片主要是反映的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合理之处,一味地压榨剥削工人获取剩余价值。虽然中国 是社会主义制度,但也存在着类似的问题。财富从来只是掌握在那些富有的手中,而那些支撑着社会运转的普通工人却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他们生活在社会的最黑暗处,他们被称为廉价的劳动力,他们付出的最多,可往往得到的却最少。他们被欺凌,被压榨,他们的工作环境极其恶劣,冒着生命的危险就拿点可怜的工资。身为社会主义的中国,压榨农民工,长期拖欠工资的事情屡有发生。看了这部电影,我们可能会嘲笑那些资本主义国家,说他们完全没有人权可言,可能会庆幸还好我们不是资本主义国家,不然的话,日子可要怎么过。然而现实是残酷的,可能现在中国远远不能和那些资本主义国家相比。电影放的是历史,社会是不断发展的,资本主义国家迟早是会发现弊端,是会进行改革的,他们最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立法来保护工人的权利。他们的法律不能说是最完善的,那也是比较完善的。而相对于中国这方面可就是差远了,不仅是立法的不完善,还有就是执法的力度不够,更多的时候中国的法律更像是摆设,只是拿来看看的。对别人我们会说,看,我们中国也是法的,不要说我们落伍。所以在这点我们还是需要向西方国家,像资本主义国家学习与借鉴。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中国会越来越好的,我们要抱着这种信念。
第五篇:马原作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013—2014学年春季学期第一次实践教学的内容
和要求
一、实践教学内容:
(一)学生在课外观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
(二)撰写论文:《大国崛起》观后感自拟题目
数字化校园—网络教学平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0485—个人资源:大国崛起
二、论文撰写要求:
1、基本要求:
综合运用所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方法分析阐述你观看电影《大国崛起》后的收获、感受。
文章言之成理,观点正确,逻辑清晰,努力体现自己的理论素养和哲学智慧。
2、格式:
用A4的打印纸,正反两面写。必须手写,打印者没有成绩。页边距:上下3厘米,左右2.5厘米。便于统一装订存档。学院、学号、姓名写在第一页题目的下面。
3、字数:1500以上。
排序后,再交老师。
5、特别注意:不遵照上述要求者,此次成绩为零分。
4、交作业时间和方式:第10周星期二(4月29日);交学习委员按学号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组
2014年4月9日
附录:《大国崛起》目录
第一集:海洋时代开篇暨葡萄牙.西班牙第二集:小国大业荷兰
第三集:走向现代英国.上第四集:工业先声英国.下
第五集:激情岁月法国
第六集:帝国春秋德国
第七集:百年维新日本
第八集:寻道图强沙俄
第九集:风云新途苏联
第十集:新国新梦美国.上
第十一集:危局新政美国.下
第十二集:大道行思结篇:让历史告诉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