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栋交通感想五篇

时间:2019-05-12 13:10: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杨家栋交通感想》,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杨家栋交通感想》。

第一篇:杨家栋交通感想

文明交通,相伴你我

交通安全,这个词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与我们息息相关不可分离,2016年8月17号上午10点,为了了解当下社会民众对交通的看法,提出改善与治理交通的建议响应党的号召,我们在紫荆山公园进行了系列访谈活动。

采访当中,有些人虽然不肯接受采访,但我们在遗憾的同时也只能表达惋惜,哎,是一群胆小自甘卑微的市民阶级。然而我们却得到了大部分的人和支持,接受采访的一位年轻女士称:“中国的人民,主要是鉴于经历了长期的战争摧残文化人基本上都已经殉国,大多数存亡的都是那些没文化的农民的后裔,他们由于本性和后期的行为堕落而不注重个人仪表和法制法规。这值得我们深思我们的下一代的教育程度是否要提高呢?我个人对随大流闯红灯的人群表示了一种精神上的辱骂,这种行为是由个人引起的,猝尔组团,由于个人的无规行为坏了大家的出行安全,堪称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我个人是拥有一辆私家车,我是不开远光灯的因为在夜间开远光灯会影响对面的驾驶司机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法规的各种措施,我认为还不够不但要加大执法力度,还要增级啊惩罚的效果,罚要罚重。这才能警醒一部分的世人”对于这位年轻女士的回答,我并不感到震惊,是啊,中国人在这一百年的建设当中,确实对教育这个问题的重视程度很低,直到后来提出科教兴国,才加大对教育的普及。对于交通问题的看法谈得非常有道理,对于原因的剖析倒也分析得井井有条,我们应该加强对交通安全的重视程度。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要首当其冲。

文明,是夜空里的一颗星,指引着人前进的方向;文明,也是沙漠中的一捧水,拯救着人精神的生命;文明,更是人生中的一把尺,丈量着人品质的高度。而文明交通是城市的名片,是展现城市文明的窗口。

而令一位老大爷却我们的党派进行了恶意性的侮辱:“中国人就是素质低,啥都不是,咱就是比不上欧美那些国家,要我说把全部的泛发着杀个精光,共产党就是个垃圾政党,建国多少年了,医疗制度,现在买套房子还带拿出毕生积蓄,交通,哼,我儿子开车在路上因为交警指挥不当死啦。”说罢他就离开了我们的采访现场,我想这次恶意性的辱骂对我们来说不仅仅是一次检讨,更是对我们的一次机遇,中国共产党始终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为人民,这说明我党对基层关心不够,对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误区。人民最想要的是好日子,但不是城市硬件的建设,和功能性和外观的有没,需要的是身边微不足道的小事,这次批评教育对我们来说日是机遇又是挑战,他知道了我们十四五规划应该主抓民生,对我们来说我们不断改革医疗体系越来越不尽人意更是对我们的改革方向与方式的一次挑战,究竟下一次改革能否让人民不再抱怨让医疗体系完善?我想这就是我们应该做的,对于交通方面,我们确实存在执法力度不够大,有些人闯红灯家境居然不管,真愧对了他帽子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字样。所以我们对交通的改革更要深入化,切实化。

采访结束后我们决定观察一下马路街头的交通安全情况

在长期的观察中中,我发现,仍有相当部分机动车驾驶员不习惯礼让。有的行驶时随意变换车道,抢道飞驰。而一些行人同样缺乏文明交通的意识,我行我素,不走人行道,甚至会突然冲出横穿马路,以致险象环生。尤其是下班高峰期时,过马路的市民多,车流也急剧增大,个别行人随意横跨马路,致使来往车辆不得不紧急减速让行,影响了正常的交通秩序。对此我们新闻报道也开辟专栏,作了大量的报道,对道路交通不文明行为进行曝光,强化宣传教育,增强安全意识,营造文明出行氛围。

我认为在文明面前,没有大事、小事之分。而道路交通安全,事关千家万户家庭幸福,事关社会和谐稳定,扎实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宣传工作,建设安全文明的道路交通秩序,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应尽的责任。

他人的交通违法行为,对我是个警醒;通过我们的努力,让他人的文明交通意识越来越强,感觉很自豪。通过全市各单位的长期努力,以及媒体大量的宣传报道,我们市区城道路交通文明行为得到了明显改善。

看着人来车往,川流不息。每个人的行为举止都尽收眼底,让我更丰富、全面地感受到了何谓“文明行为”。

在一个路口的观察中,当我看到一名年轻男子在要过马路的时候看见了绿灯闪烁马上要变红灯了,于是他那急匆匆的步伐停了下来,为后面要过马路的人树立了正面的榜样。大家打算快步穿过马路的劲头都消减了下来。这样的行为虽说没有对社会做出多大的贡献,但谁说不是一种文明行为呢?!

对此,我代表各级人民想我们的领导辛苦的工作表示敬意,我想交通改革还要改革到人心去!

第二篇:杨家栋2011年公务员初任培训心得体会

钦州市2011年公务员初任培训班(第二期)

学习心得体会

(浦北县大成镇 杨家栋)

11月24日到12月5日,我有幸参加了2011年钦州市公务员初任培训班(第二期)。通过这次培训,使我感受颇丰、受益匪浅。在一周的党校学习时间里,主要学习了《钦州经济社会发展分析》、《机关公文写作与处理》、《依法行政与公务员法解读》、《公务员保守国家秘密行为规范》、《公务员职业道德和钦州精神内涵》、《公务礼仪》、《公务员行为规范》、《公共管理学》、《国情与区情》等一系列课程,听取了优秀公务员市卫生局郑进局长讲述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公务员、参加了新录用公务员宣誓仪式等活动,并经历了难忘的拓展训练。在这紧张、充实的培训中,在党校领导和老师的精心组织下,我始终以严谨的态度和高昂的热情投入到这次来之不易的初任培训之中,很好的完成了培训任务。

一、明确角色、树立信心

通过在高培中心的学习培训,我深刻感觉到作为一名公务员身上的重担,不仅要有积极的态度和饱满的热情,还要有扎实的业务知识和必备的能力,才能做一名合格的公务员。现在从大学生村官进入到了公务员这个队伍,更加有责任有义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一名为老百姓办实事的公务员。

尽管我深知做一名合格的公务员并不容易,但是我不断地为自己加油鼓劲、树立信心,学习业务知识,全面提高自己的能力,不辜负人民对公务员这个神圣职业的期望。

二、增长知识、提高能力

为了让我们尽快地掌握公务员所必须履行的职责,为今后的工作做好准备,钦州市委党校在一周的时间里安排了多方面的学习内容。通过对提高公务员必备能力的学习,我们认识到公务员职业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和更新知识储备,全面提升自我的能力,才能更好的适应本职工作。其中感触最深的是钦州社会发展分析,廖坚副校长的讲课的吸引了我,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格外认真、做好笔记,确保能够认清今后钦州的发展形势,为钦州的发展多作贡献。在学习之余大家认真整理笔记、相互交流学习心得,巩固了学习成果。

三、增进了解、建立友谊

本次初任培训的学员主要来自全市公检法系统和市2010、2011年选调生,这次培训是难得的沟通和交流的机会。在党校学习的一周的时间里,我们从相识、相知一路走来,和老师、学员们都建立了深厚的友谊。通过观看电影,音乐欣赏,篮球赛,联谊活动,烧烤活动,小组编排节目等和小组每晚的交流和互动,不仅学习了作为一名公务员应具备的技能和职责,更明白了只有大家团结起来才能干成一番事业的道理。这次活动既提高了自我认识水平,又开阔了眼界、增进了相互了解,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初任培训在党校虽然只有短短一周的时间,却有着重要的意义。学习中我认识到做一名合格的公务员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初任培训也仅仅是打下了理论基础,今后工作中将碰到的各种复杂问题,对此我们要本着“修身、笃学、敬业、养廉”的原则,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观念,恪尽职守地做一名合格的公务员,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北部湾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三篇:法律无情(杨栋)

法 律 无 情

谈到法律我经常会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法律无情,人有情。”但是我认为法律是远远偏向于无情,铁的法律是我们任何一名社会公民都不可逾越的无形高墙,是人人距而远之、望而畏之触而必究的铁手,且从铁的含义上讲“铁”是冰、冷、硬的代名词,是无情的委婉的讲法。另外宪法也明确规定,任何组织或个人,“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为了使这一原则进一步行到贯彻执行,我国的基本法律也规定了这一原则,如《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等都规定了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其中新刑法典第 4 条规定:“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这一切不都体现我们任何人在法律面前都无人情可谈。“人有情”是从我们人的感情上讲对犯法者的同情与怜悯,而不是法律对犯法者的任何同情与怜悯。法律对人永远都是无情,下面我就其产生、发展及以后趋势来谈我对法律无情在几个方面体现的看法

张口闭口讲法,那法为何物?马克思主义认为,法不是从来

就有的,也不是永远存在。法是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是阶级社会才存在的特殊现象,其产生和发展经过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它是人类社会步入文明的阶段的重要标志。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法在当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日趋重要。我们都知道法律是国家制定和认可,集中反映统治阶级意志,为经济生活条件所决定并有国家强制力保证执行的行为规范。可以看出法律代表的是统治阶级的意志,其目的是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谁触犯了法律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并且有国家强

制力作保证,无情也就在体现谁都会受到制裁。

(一)社会的发展流程来看。

⑴原始社会不存在法律,因为原始社会没有法这一社会现

象存在的以济条件和政治条件,所以不存在法律也就无从谈起有情还是无情。自原始社会以后,随着私有制、阶级的出现标志着奴隶主和奴隶两大对立阶级利益的冲突。经济上居于统治地位的奴隶主阶级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就必须建立起一套特殊的暴力机构,制定出适合他们的法律和制度来对奴隶来压制使自己的统治得以巩固,这里有法律对于奴隶是无情。

(2)在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法律又是伴随封建阶级和资产阶

级而改变,然而其本质也是封建统治者和资产阶级统治者为维护其在社会中的利益而制定相关的法律来禁锢人民,当人民的思想觉醒起来反抗时统治阶级时,法律不是又出来充当铁面判官无情地将人民的反抗镇压下去,无论采取任何手段、不管牺牲多少人更无论男女老少,只要能巩固它的统治都在所不惜,法律在这里又何谈有情。(3)在社会主义国家里,我们的法律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经济基础上的上层建筑,集中体现的是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的意志。它是阶级性与人民性的统一,是我们国家意志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是国家强制力保证和人民自觉遵守的统一。它尽管代表广大人民的共同意志,基本着眼点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前进。但它对触法者是严格的按照法律的规定依法处罚决不混有任何人情在其中,在这里是法无情的体现。

(二)从法律牟特征上看法律也是无情的(1)法是一种特殊的生为规范,具有规范性,法是调整人们的行为和社会关系的规范,它具有指引人们行为的作用,裁定人们在什么情况

下可经做什么、应当做什么或禁止什么;它是人们行为合法不合法的标准,使人们能够预测自己行为的合法;当你触犯时都必须受到制裁。

(2)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具有国家意志性。

法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后就要生效,在它们面前不论你是有意的无意的、可怜的被迫的;还是由于一念之差所造成的,它们尤其是法律只看你的结果,只要你违了法,犯下了对不起国家和人民的罪行,面对你的只有——黑暗中,那副叮当作响泛着冷色的手铐!有多少人在这个时代才真正认识到了、感受到了、体验到了法律无情的威力,也许他会为此而深深懊悔、也许他会为此而痛哭流涕,但这一切为时已晚了,法律不会因为这迟到的醒悟而减轻对你的惩罚,法律也决不因为亲人的眼泪而对你施以任何点滴的仁慈,在法律的词典上永远没有“同情”二字,因为对罪犯的同情恰恰就是对受害者的再次犯罪.据9月15日《法制日报》载,山西省交通征费稽查局局长刘书茂,将一个在山西一天就可以开完的会,转移到

云南风景名胜区“开”了10天,其中9天用于游山玩水,挥霍公款近60万元,被中纪委赴云南检查组查获。近日,山西省有关部门决定撤销刘书茂党内外职务,这是法律的严格执行。同样不同性质的案件却同样受到法律的处罚,2004年发生的溺杀亲子的伏余良、丁玉南夫妇被江苏省泰兴市检察院以涉嫌故意杀人罪批准逮捕,消息很快在两人的家乡常巷村不胫而走,平静的村庄一下子炸开了锅,村民们纷纷为伏余良夫妇鸣不平:“伏家两口子‘大义灭亲’,检察院怎么还要抓他们呢?”

伏余良夫妇是泰兴市张桥镇常巷村的普通农民,丈夫伏余良外出收废品,妻子丁玉南在家种农田,含辛茹苦将独生子伏继祥拉扯成人。两口子只盼着一家人能平平安安过日子,然而一场飞来横祸却将伏家推向了深渊。

1998年,正在念中学的伏继祥不幸患上了一种十分罕见的脑瘤。伏余良夫妇心急如焚,倾其所有,四处求医,但始终未能将儿子的病治好,还欠下了数万元的外债。随着病情不断加重,伏继祥的性情大变,经常在村里酗酒闹事,调戏妇女,甚至多次伺机强奸自己的母亲,成了村里的“公害”。

3月15日晚,23岁的伏继祥酒后又企图向母亲丁玉南施暴,遭斥责后狂性大发,拿起菜刀就要砍杀母亲,被伏余良夫妇合力制服。手脚被缚的伏继祥仍不老实,叫嚣着要杀了父母。眼见儿子无可救药,伏余良夫妇痛苦绝望到了极点,觉得留着儿子无论对村里还是家庭都后患无穷,便狠下心来要除掉这个“祸害”。次日凌晨1时许,伏余良夫妇用板车将儿子拉到村外的小桥上,思前想后,犹豫再三,最终还是含泪将伏继祥推入了河中。事隔数日,伏继祥的尸体被群众发现后,伏余良夫妇主动向警方投案,如实供述了溺死儿子的经过。案发后,常巷村的乡亲们对伏余良夫妇的遭遇十分同情,均认为伏继祥之死是“罪有应得”,伏余良夫妇的行为是“大义灭亲”,数百村民为此联名请愿,请求司法机关对伏余良夫妇法外施恩。但是根据我国的法律还是以故意杀人罪论处。这一切我都认为法律对于我们任何人都是公正的,都是无情。

焦 风 光

2005年3月1日

第四篇:孙家栋事迹材料.doc

附件

孙家栋同志主要事迹

孙家栋,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元勋,2009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现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高级技术顾问。孙家栋院士是我国著名的航天技术专家,是我国人造卫星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的开创者之一。他几十年如一日,时刻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和激励自己,在重大工程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国家需要,我就去做”

1942年6月,13岁的孙家栋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哈尔滨第一高等学校土木系。该校是一所四年制的专科学校,孙家栋一门心思学好本事,实现建高楼、修大桥的理想。1948年9月,18岁的孙家栋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预科学习俄语,适逢哈工大增设汽车专业,造汽车似乎比修大桥更有意思,他便转入了汽车系。还没碰到汽车,新中国开始组建空军,品学兼优的孙家栋作为急需的俄语翻译人才被选送入伍。

1951年,孙家栋和另外29名军人被派往前苏联茹柯夫斯基工程学院飞机发动机专业学习,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公派留学人员。茹柯夫斯基工程学院规定,每年各科考试成绩都获得5 分的同学,毕业时可获得一枚印有斯大林头像的金质奖章。1958 年,孙家栋带着这样一枚珍贵的金质奖章回到了中国。

学了7 年的飞机发动机专业,孙家栋本以为会和飞机打一辈子交道,没想到1958年4月20日,他被分配到国防部五院一分院总体设计部,从事导弹研究。此时正是“两弹一星”事业启 1

动之时,我国培养的这批留苏学生,有1 / 3 被调到这里从事导弹研制工作。

在从事导弹研制的9年历程里,孙家栋参加了仿制苏联援助导弹的技术攻关,并随东风一号导弹试验队赴基地参加了发射任务。发射成功后,现场指挥发射工作的聂荣臻元帅激动地站起来说:“在祖国的地平线上,飞起了我国自己制造的第一枚导弹,这是我军装备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在参加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中近程导弹首次发射任务时,由于控制系统失稳,导弹刚刚起飞就坠毁在导弹发射台附近。孙家栋经历了故障查找、故障分析和方案设计改进的紧张工作。他参与了修改设计后的东风二号导弹的发射试验任务,飞行试验获得圆满成功。这次成功,对于中国的导弹事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国不仅掌握了导弹研制的关键技术,并且系统地摸索总结出了导弹研制的科学规律,提出了必须强化总体概念,设计方案必须在可行性论证和地面试验的基础上,以可靠性为出发点进行设计。从此,导弹研制的队伍趋于成熟,总体设计的技术逐渐被掌握。1964年7月,孙家栋被任命为中国第一枚自行设计的中程战略导弹的总体主任设计师,并且挑起了导弹总体设计部总体设计室主任的重任,主持了导弹总体方案论证和总体设计工作。之后,孙家栋又升任导弹总体设计部副主任,其主任是著名导弹专家屠守锷。

正当孙家栋事业有成、业绩红红火火之际,1967 年中央决定组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由钱学森任院长。钱学森亲自点将,让孙家栋重组卫星研究队伍。已是国防部五院一分院导弹总体设计部副主任的孙家栋,再一次放弃了自己已经熟悉并建树颇丰的2

领域,担起卫星研制的重任。这一年他38岁。

1967年,孙家栋担任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总体设计负责人,在前人的基础上大胆对卫星方案进行了简化设计和研制工程管理,完成了在最短的时间实现卫星上天的任务。1970年4月,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的巨大轰鸣中腾空而起,中国成为世界上第5个能够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

此后,孙家栋又先后担任了我国第一颗遥感探测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的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他还是我国通信卫星、同步轨道气象卫星、地球资源卫星、北斗导航卫星等第二代应用卫星的工程总设计师。在我国自主研制发射的100余个航天飞行器中,由孙家栋担任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或工程总设计师的就有34颗,占整个中国航天飞行器的三分之一。

2004年,我国正式启动探月工程。已是75岁高龄的孙家栋再次披挂上阵,亲自担任总设计师。探月工程风险很大,很多人替孙家栋捏了一把汗:工程一旦出现问题,已是“两弹一星”元勋的孙家栋的辉煌历史必会受到影响。但孙家栋没有一丝犹豫。“国家需要,我就去做。”他说,“这是一个航天人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素质。”

2007年11月26日,温家宝.总理为“嫦娥一号’,卫星传回的第一幅月面图像揭幕时,来到孙家栋面前握着他的手亲切地说:“孙老,你是身经百战啊,你辛苦了!“ 航天系统工程“要依靠发挥集体智慧”

1967 年,经钱学森推荐,38 岁的孙家栋受命领衔研制我国 3

第一颗人造卫星。当时,科学院的同志们已经对卫星的研制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为加快研制进度使卫星研制工程化,孙家栋认为必须发挥系统集成优势,同时也必须有一个负责顶层设计的卫星总体设计部门。于是他从火箭研究院选调了戚发初等18 名具有一定系统工程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加强总体设计力量。作为卫星技术总负责人的孙家栋,充分发挥大家的聪明才智,大胆地对原来的卫星方案进行简化,并说服了一些老专家,把卫星研制计划分为两步走,即先用最短的时间实现卫星上天,在解决了有无问题的基础上,再研制带有探测功能的应用卫星。孙家栋带领大家重新制定了东方红一号卫星的总体技术方案,最后确定卫星由结构、热控、电源、短波遥测、跟踪、无线电和《东方红》 乐音装置以及姿态测量部件组成,总质量173 千克左右,直径1 米,外形为近似圆球的72 面体,采用自旋稳定方式在空间运行。卫星总体技术方案通俗地概括为“上得去、抓得住、听得清、看得见”。当最终方案需要有人拍板时,孙家栋找到时任国防科委副主任的刘华清上将,直率而恳切地说,“你懂也得管,不懂也得管。你们定了,拍个板。我们就可以往前走。”1970年4月24 日,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太空响彻《东方红》乐曲,中国成为世界上第5个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

孙家栋为人处事谦虚、低调,很注意倾听不同意见。在我国通信卫星研制时,测控技术专家陈芳允先生提出了在卫星上应用“微波统一测控系统”的建议,当时这项技术从未在卫星上使用。孙家栋时任空间技术研究院院长,又是通信卫星总设计师,如果同意其他学科的新技术在卫星上应用,是要承担工程风险的。孙4

家栋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地研究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后,采纳了陈先生的建议。后来,在通信卫星上采用“微波统一测控系统”方案获得了成功。实践证明,这一技术不仅对卫星测控切实可行,而且可以节省星上设备,实现了一台设备多种用途,降低了卫星的功耗、减轻了卫星的重量,减少了设备的故障环节,对提高卫星的可靠性大有好处。

孙家栋对航天总体工作深明要义,他说:“所谓总体,就是要用最可靠的技术、最少的代价、最短的时间、最有利的配合、最有效的适应性和最有远见的前瞻性,制订出最可行的方案,保证获得最好结果的一种方法和体制。”

月球探测是中国第一次向深空探测领域的迈进,一期工程面临着一系列新的关键技术和难点,孙家栋作为探月工程“五大系统”的总设计师,在工程方面他考虑最多的问题自然是工程目标的实现、关键技术的解决途径和大系统的配套协调。探月工程方案论证时,有些技术人员希望更多地采用新技术,为此孙家栋曾做过一个发言,他说,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是将成熟技术与新技术交叉使用,最大限度地保证可靠性,才能保证工程目标的实现。孙家栋强调自己是在“抛砖引玉”,供大家制定方案时参考,但他谦和的人格魅力使大家一致赞同了这个观点。当时,对使用哪种型号的火箭发射嫦娥一号卫星,科技人员有不同看法。孙家栋边分析边和大家讨论:一项系统工程,并不是说技术最先进、性能最优、功能最强就是最好,关键是要看系统间的协调和匹配,总体最优才是最好,要“发挥系统集成优势”。长三甲火箭被称为“金牌火箭”,稳定性强、可靠性高,推力不是最大但够用,5

我们是第一次去月球,一定要在满足技术指标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采用成熟技术,这样不仅可以减少风险和投入,而且可以缩短研制周期。最后,孙家栋拍板用长三甲火箭发射嫦娥一号卫星,大家心服口服。

探月工程应用系统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发自内心地说“孙先生是一个善于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的‘高手’。我总是从科学目标的角度提出各种技术要求,希望我们的卫星性能高一点再高一点。但孙先生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实现‘绕’的大目标。孙先生常说,‘我是一个工程师,我的工作就是先要实现科学家的基本要求,然后再进一步拓展’。他善于抓住最主要的问题,并且敢于决断。比如说‘嫦娥一号’什么情况下发射。孙先生认为,安全就发,不安全就不能发,其他因素都不必考虑。因为不安全,什么目标都达不到。”

“造星人”、“决策者”、“谈判家”——多重角色的航天人 孙家栋是个有心人。早在20世纪60年代孙家栋担任导弹总体设计室副主任时,他被上级抽调参加地地导弹发展规划的编制,就显露出善于思考、思路开阔、创新点子多的特点,他经常提出一些新颖的设想,然后大家一起讨论,萌发思路,一步步写出可行的规划。诸如,导弹外径尺寸的确定,导弹推进剂使用可贮存化学燃料,导弹控制系统采用惯导,遥测加大数据量,导弹结构强度的桁条薄壳理论,以及导弹中程、远程、洲际射程的距离界定,多级导弹的级数,导弹发动机推力、吨位等都是孙家栋最早提出建议的。钱学森将这份规划定名为《弹道导弹发展技术途径》,上报国防部五院批准实施,为我国导弹、火箭的后续6

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航天发射非同寻常,关键时刻需要责任人一锤定音。1974年11月5 日11时,完成星箭对接的运载火箭矗立在发射台上,我国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完成了各项检测,发射在即。随着口令的下达,各系统的地面电缆、电信号插接件、气源连接器纷纷按程序依次从火箭上脱落„ „ 然而,这时的卫星却没有收到“成功转内电”的信号。发射指挥台上的倒计时表上的时间正在一秒钟、一秒钟地递减,离火箭点火的时间只剩下了几十秒钟!这一突然现象意味着如果火箭点火,将会带着一颗不能正常供电的卫星升空,而送入太空的将会是一个重达2 吨的毫无用途的铁疙瘩。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只听见卫星技术总负责人孙家栋一声大喊:“停止发射!”如果按照正常程序逐级上报,等待指挥员发布“停止发射程序”的命令已经根本来不及了。发射程序戛然而止,可孙家栋却由于神经高度紧张而昏厥了过去。虽然发布“停止发射程序”的命令不是孙家栋分内的事,但是孙家栋感到职责所在,紧急关头自己必须敢于承担风险。

1984年4月8日,中国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并进入静止轨道。但在卫星向定点位置漂移过程中,星上蓄电池发生了预想不到的热失控现象,刚发射成功的卫星危在旦夕。孙家栋与技术人员经过几个昼夜的模拟试验发现,当太阳照射角为90 度时,卫星能源系统可以将温度控制在设计指标范围内口于是,孙家栋果断命令对卫星姿态角再调整5 度。按照正常情况,下达指令需要按程序审批签字完毕才能执行。但情况紧急,各种审批手续已经来不及了。此时,操作指挥员也感到压力巨大,尽管 7

孙家栋的指令已经被录了音,但毕竟未经指挥部会商签字。为慎重起见,操作指挥员临时拿出一张白纸在上面写下“孙家栋要求再调5 度”的字据要孙家栋签名,孙家栋毅然拿起笔签下了自己的名字。执行了地面发去的指令后,卫星化险为夷,这颗卫星的成功,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5个发射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的国家。

1985年10月,中国政府向世界宣布:中国的运载火箭将投入国际市场,承担国外卫星发射业务。中国航天人不仅要懂得研制火箭、发射卫星,也必须学会与国外商家打交道。孙家栋这个“造卫星”的专家,不畏艰难又担当起“生意人”的角色。1988 年,香港亚洲卫星公司购买美制卫星——“亚洲一号”, 准备使用中国的火箭作为运载工具,但卫星要从大洋彼岸运到中国,必须有美国政府发放的出境许可证。争取许可证的使命便落到了孙家栋的肩上。

中美双方谈判中,发射价格和技术安全问题是两大瓶颈。美方代表以强硬的口气说:“我们认为中国的卫星发射价格,是政府补贴下的市场倾销。”孙家栋的回答柔中有刚:“在发射价格这个问题上,中国和美国是一样的。如果说中国在发展航天方面有政府补贴的话,那么美国的火箭发射场由国家投资建设,难道就不是政府补贴了吗?” “要说为什么中国的发射费用低,那便是中国的劳动力要比美国便宜得多。当前,美国一个普通工人的月收入是3000 至4000 美元,而中国工人的月平均工资只有100 多元人民币,中国的发射价格比美国便宜难道不正常么?”孙家栋有理有据的回答使美方代表不得不点头称是。当谈到卫星进入8

中国后的技术安全保障时,谈判几乎陷入僵局。美国要求卫星进入中国海关后免除安全检查,但这涉及到了国家主权原则,必须要拿出相应对策。孙家栋想到了中国的“特区”政策,想到了美国卫星到中国发射实际上只是“过境”。在中国特区的“保税外贸加工区”里,也有区别于“入关”的开放政策,如果能够运用这项政策,无疑可以打破目前的谈判僵局。谈判小组所有的人茅塞顿开、拍额相庆,都同意给美国卫星以“过境”的待遇,大家立即行文报到了外交部和海关,迅速获得国家批准、同意。“许可证”问题终于尘埃落定,中国航天昂首挺胸进入了国际商业发射市场。

“我也就是那千千万万航天大军中的一分子”

1970年5月1日,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后,国防科委推荐了以钱学森为首的17 位功臣组成的观礼团,在天安门城楼上与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共同欢度“五一”国际劳动节,但这17 人中却没有技术总负责人孙家栋。原因是文革中孙家栋的爷爷被认定为富农,在卫星研制一线的孙家栋因此受到了“冲击”,未能到现场参加卫星发射。此时的孙家栋会有什么想法?他的心里会不会感到委屈和难受?几十年后,当有记者采访他,谈到这件事情时,孙家栋心态依然很平静:“那个年代能有机会上天安门,并且能见到毛主席和那么多中央领导,是一件非常荣耀的事。但坦率地讲,那时追求个人荣誉的念头似乎不是那么强烈,所以没有太大的失落感。”

孙家栋经常说:" 1967 年国家要搞人造卫星,当时也是没有搞卫星的人才,我个人也只是具备了一点最基本的条件。所以 9

主要靠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靠国家发展所创造的环境,对我个人来讲主要还是靠机遇。”“我能够主持卫星总体设计工作,得益于中国航天事业的稳步发展。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为自己提供了‘平台’,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成就了自己”。孙家栋把自己看得很简单:反正国家需要你到哪里,就到哪里。交给任务,就把工作做好。2007 年是嫦娥一号卫星发射升空的关键性一年,这一年也是孙家栋最为繁忙的一年。为了探月工程能够按计划顺利实施,大量的事情需要协调落实,他还肩负着中巴资源卫星和北斗卫星总设计师的重任。马不停蹄地从一个城市飞往另一个城市,有时一周内要去三四个城市,打“飞机的士”成了他的家常便饭。这一年里,年近80岁的孙家栋10次进入发射场,在发射现场指导了5 次卫星发射任务,主持、参加了近百个与航天有关的会议,空中飞人似的从北京飞了20多个地方。从9月初嫦娥一号卫星进入发射准备状态开始,一直到11月26日卫星出图的近百天时间里,孙家栋几乎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探月工程的实施中。卫星发射成功后的一个月里,孙家栋虽然人在北京,但心系“嫦娥”,天天都坐镇航天飞行指挥控制中心,时刻关注着卫星每个动作的准确性。老伴魏素萍心疼地说:“他总是天天跑,穿皮鞋太累,我每年光布鞋就要给他买四五双。”在“嫦娥一号”顺利完成环绕月球的那一刻,全国的电视观众在电视屏幕上看到了一个被摄影师抢拍到的镜头,当航天飞行指挥控制中心的扬声器里传出嫦娥一号卫星成功的消息时,大家全部从座位上站立起来,欢呼跳跃,拥抱握手,而孙家栋却走到了一个僻静的角落,他悄悄地背过身子、掏出手绢在偷偷擦眼泪,这个镜头令许多人10

动容。

2010年孙家栋获得了国家最高科技奖,问起他的获奖感言,他发自内心地说:“心情非常激动,非常荣幸。自己感觉,航天事业是千人、万人大家共同劳动的结果,是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下产生的,奖励是给予航天事业的肯定。自己做得有限,心情不安,只有感谢各方面对我的支持和培养,向共同战斗的同志们表示感谢。”“航天的事情一丝一毫都马虎不得,每个人手中的事情看似不大,但集合起来就是事关成败、事关国家经济利益的大事情,不论是哪个航天人,他都会想尽一切办法把事情办好。如果要说我自己,那我也就是那千千万万航天大军中的一分子而已。”

第五篇:杨保栋述职报告

杨保栋述职报告

2013年即将过去,回顾过去的工作,有很多感概。记得刚来铁路上班时,我还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毕业生,面对新的岗位,新的同事都是充满好奇。2009年工作至今,通过不断的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方法使自己的业务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特别是在库尔勒检修工区工作的这段日子,自己的业务提升的很快。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总结自己这几年在工作中的收获,请领导及各位同事给予指正。

首先实在思想方面,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落实党的“依靠”方针,认真作好学习笔记,撰写心得体会。通过集中学习自学形式,在思想上有了很大的转变,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得到了改造。与此同时,我还认真学习关注当前铁路改革的形势,学习先进的技术理念,积极拓展视野,拓宽思路。不断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在思想上、行动上,我始终与上级保持高度一致,坚决服从上级组织决定和安排,坚定不移地贯彻上级的方针政策,坚决执行上级各项工作部署。我坚持带头从自身做起,对检查发现自己在思想上、作风上存在的问题逐条落实整改。我始终把学习贯穿始终,通过不断学习,提高了思想觉悟,坚定了政治信仰,始终保持了思想上的先进性。努力工作,为段、站深化改革、促进发展,积极做出贡献。

其次,在工作中,始终坚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断的用知识武装自己,精检细修每辆机车,保证自己检修过的机车出库率良好,严格按标准流程执行作业计划,不懂的及时请教师傅,解决处理不了的及时反馈车间。今年,由于施工比较多,相对应的我所从事的工作岗位数据换装也就比较频繁,这使得我对自己有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为数据换装的准确性直接关乎行车安全,财产安全。更重要的是安全的好坏,事关我段发展稳定大局。作为基层一名普通工人,我始终坚持“安全第一”的思想,做到任何时候都把安全摆在重中之重位置来抓。一是重视上下机车安全,做到手空,站稳,抓牢,分工负责、专业负责、岗位负责”的要求。进一步明确了各级岗位工作标准、程序和内容,把安全责任贯穿到生产全部过程中。

再次,在生活中,积极主动的关心身边的同事,对新分来的大学生要多帮助,多关心,对于初来乍到的他们就像我们刚来时一样的,面对新的环境有太多的陌生,太多需要了解的东西,多帮助他们也使得自己从中体会到了很多乐趣。

今后我们所面临的责任更加重大,形势更加严峻。我愿尽我所能,以铁路的发展为己任,团结和依靠广大职工,认真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树立科学发展观,为电务段的改革与发展再创新佳绩,再作新贡献。

下载杨家栋交通感想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杨家栋交通感想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申请书杨栋(写写帮推荐)

    申请书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新闻1301班的杨栋,很高兴站在这里参加本届学生会干部竞选,今天我竞选的是体育部部长一职。我很清楚,今天在座的各位都是我系的精......

    杨国栋优秀团员先进事迹

    评选优秀团员事迹材料 我是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2009级体教091班的杨国栋,自2007年入团以来,我积极参加团组织的各类活动,努力完成团组织交给我的任务,在这两年多的大学生活......

    孙家栋同志主要事迹

    一、孙家栋同志先进事迹 孙家栋,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元勋,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现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高级技术顾问。孙家栋院士是我国著名的航天技术......

    实习感想-吕国栋

    秦皇岛柳江盆地实习感想 06地科 吕国栋 06508011 2008年8月25日,奥运会闭幕的第二天,我们城环学院06级全体同学再加上07级专升本的同学乘火车去往河北省秦皇岛市柳江盆地进行......

    《目标管理与计划执行》-杨栋

    《目标管理与计划执行》-杨栋课程背景:目标管理是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的首创,1954年,他在《管理的实践》一书中,首先提出“目标管理与自我控制”的主张。德鲁克认为,并不是有......

    向孙家栋同志学习心得[精选]

    向孙家栋同志学习心得近日,在院领导的带领下,我们学习了孙家栋同志的先进事迹。作为一名党员,我认为最需要学习的是孙家栋同志的“四种精神”: 一是要学习他发扬民主、严谨务实......

    交通安全事故感想

    运用系统工程观点方法分析可知,每一次事故发生都取决于一些基本的因素即;人《人的失误和不安全行为>,物《物的不安全状态》,管理《管理的漏洞和欠缺》环境《复杂多变的道路环......

    交通志愿者感想

    连续的付出,不断的精彩2011年6月26日和7月3日,两个周日的“净畅宁美,志愿 先行,幸福珠海”文明交通志愿者活动在烈日的考验下,在参加人数 或多或少的情况下,坚持开展,精彩飞扬。 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