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名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学习心得
名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
学习心得
张光玉
9月15日到17日,我随语文组全体老师一起到成都电子科技大学附小,参加了《名师新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培训学习,听了两天的课,目睹了名师大家的教学风范,感受了他们的先进教学理念和崇尚师范的可贵品质。学习之余,我更多的是思考:
一、名师大家们在课堂教学中脚踏实地,亲近学生,搭建师生活动的友谊平台,没有急进,也没有浮躁;充分尊重学生的实际,循循善诱,高质量的完成了教学目标。北师大教授吉春亚的课,利用故事的发展情节,抓住学生的思维走向,层层推进,强调学生思维逻辑性,让学生自主的写出自己的观点。既尊重了学生的意愿又启迪了学生的思维,并使学生的思维具有一定的逻辑性。最后阐明观点:每个人对幸福的人生理解不同,为个人都有选择生活方式的权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追求。不但愉快地完成了教学目标,还充分达到了育人效果。她强调: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促进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高,老师的话不是真理,要培养学生求真、求善的品质。养成学生的思考力,要一点一滴地、静心地。思维培养的基本任务是:掌握基本的思维方法,培养较强的思维能力,培养完善的思维品质,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使我从理论上得到了提高。
二、名师大家们热爱教学事业、孜孜以求的精神品质值得我学习。上海78岁的贾志敏老师,用他的课堂告诉了我,什么才是教师的价值;什么才是教师的信仰。教学生一年要想到他的五年,教他五年要想到他的五十年。要做真正的语文人,语文课要以育人为本。语文是人们交流和表达的工具,今天的教学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要做真正的语文人,教师要有扎实的基本功。
另外,如何培养学生的素养也是我值得深思的问题。看了外面的学生,再想想自己的学生,感觉差异挺大的。同时,我们此次外出培训,老师们克服困难,勤奋求学的精神也非常令我感动,没一个人迟到,没一个人掉队。
总之,此次前行,收获颇多,感想难书!
第二篇:2016名师经典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心得
2016名师经典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心得
公文名师经典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心得 2016年4月18日至20日,有幸到成都参加“国基教育大讲堂·蓉城之春”全国小学数学名师经典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此次成都之行令人难忘。
4月18日下午一点,我们一行数人乘车从资中出发,历时一个半小时到成都。已经很多年没有到成都了,日新月异的发展,让仅存在记忆中的一点儿关于成都的印象已经找不到任何的痕迹了。进入成都市区,街道两边碧绿的青草、绽放的鲜花、优雅的树木和悠闲的行人首先就让人感觉到成都这座“休闲之都”的魅力;林立的高楼,间或着古老的建筑恍若让人有穿越时空的感觉;塔吊、地铁围栏等,无不又在宣示着城市发展的生机与活力;市区差不多一个小时的车程既让人体会到成都之大,又让人觉得有一点点无奈。报到后,找到好不容易才在网上提前预订的旅店,已经是下午五点。稍事休息,又得去看从旅店到会场的路线,还好,不算太远,才放下心来。吃过晚饭,出去转了转,无意间转到了府南河边,处于城市中央,风景尚好,行人亦多,但不敢多转,毕竟明天还有一天的学习。回到旅店,十点准时休息。
4月19日的学习按规定是早上8点半开始,我们想去占一个好位置,早上7点就起床,洗漱完毕后匆匆在路边小店吃过一点东西,不到8点就到了会场。不过,比我们早的是大有人在,会场正中间前几排的位置已是让他们捷足先登了,还好,右边的第一、二排还有几个空座位,赶快抢占。幸运的是,下午和20日的早上都抢到同样的位置。此次全国小学数学名师经典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按计划除了会议的学术主持陈洪杰为我们进行有关“辩课”的专题讲座外,还请7位名师为我们展示11节观摩课。由于自己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时间不长,加上很少有这样高水平的学习机会,因此,一直在心中充满了期待。
第一节成都高新区芳草小学的赖杉老师执教的《邮票的张数》就对我形成了很大的“冲击”。整堂课45分钟里,赖老师大胆地将课堂“放”给孩子们,小组讨论用了18分钟,分享交流用了20分钟,老师只是在开场时简洁地提出了要求,中间适时有一些追问和点评;学生们的表现让人惊叹,不仅解决问题的方法多种多样,还表达得头头是道,相互间不仅有表达交流和补充深化,还有质疑和答疑。学生真正成为了整个课堂的“主人”。这是赖老师借鉴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创新地运用“CEO”模式进行课堂组织教学的“分享式教学模式”。分享式教学模式的基本单元是“问题——思考——分享”,其基本原则是:“意识前移,人人参与;教师让座,参与无错”,其关键在于小组合作学习的“CEO模式”。其实,“CEO模式”通俗地讲,就是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根据学生学习能力水平的差异,进行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人员搭配,每个小组有学习层次不同的4位同学,每个人有自己相应的“职位”,例如:一号叫做“信息官”,二号叫做“公关总监”,三号叫做“技术总监”,四号叫做“首席执行官(CEO)”,也就是小组长。组内的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任务,当然最重要的还是CEO,他们的学习基础和能力水平相对比较强,要承担组织小组学习活动、检查与督促订正作业、指导和帮助组员学习、向教师反馈和与家长交流组员学习情况等职能。当然,这种模式是不是就让其他的同学,或者说是相对较差的同学就受到冷落了呢?赖老师在课后的互动式评课中,也回答了这个问题,她说,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之所以这样编成一二三四号,目的就是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同样获得展示与表达的机会,比如,每天由不同序号的学生做主打发言,可以增强他们的主动性,锻炼提升表达能力;CEO也不是“终身制”,可以进行调换或轮换。“CEO模式”通过“节俭的导”和“慷慨的放”,实现了令人惊异的课堂角色转换,破解了当前自主探究合虚化的困局,破解了教师对全体学生的“泛关注”和“定向关注”的困局,解放了老师,解放了学生,使老师有了“分身术”,为充分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可能。为了让分享不流于形式,在分享时还有“四有”的要求,即,有表扬、有疑问、有补充、有提醒,这些都是学生自己完成的。赖老师说,这种模式的培养也不是很困难,大概两个星期就能进入状态,而且效果是非常地好。这一节课,带给听课老师很多的思考和启迪,我想,今后自己在教学中是完全可以学习和借鉴这种教学方式的。第二节《字母表示数》、第三节《生活中的负数》,都是由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浙江金华市环城小学校长俞正强执教的。第二节是新授课,第三节课在上课前,俞老师发现由于教材版本不同的原因,已是学生学过的内容,而临时改成了复习课。俞老师的课让人觉得非常地轻松愉悦,其语言非常地浅显易懂、幽默风趣而又富有感染力,再加上夸张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让课堂上的孩子和听课的老师们笑声不断,在堪称严谨的数学教学中“独树一帜”。例如:“现在又来预测老师要干什么了”、“这两个同学今天是专门来预测、指挥老师的”、“现在最厉害的同学上来了,那其他的同学就都来当老师”、“既然你们说要进入主题,那我们现在就开始进入主题”、“肯定、一定、唯一吗”、“数学课的每个环节都充满陷阱,要小心一点”、“你就是没有问题的人,那其他有问题的人就都找她”、“我发现你们很容易满足”、“不问不觉得,一问不知道”、“你如果再不发表(自己的看法),就让它憋死在肚子里”、“从今天开始,你是不是觉得自己很伟大呢”、“学习后就掌握了赚钱、亏本和保本”„„俞老师的风格和成功之处,在于让孩子们能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喜欢数学,最好地诠释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在课后的互动式评课中,俞老师真诚地与老师们进行交流,希望我们能像种地一样,要先平整好土地,也就是打好基础;一切要以孩子为主,采用适合的方法,方法没有对错之分,只有合不合适,一个好的课堂要用很多方法丰富起来;很多后面发生的问题根源都在前面,因此要关注问题本身后面的问题;要善于学习别人,“相观而善谓之摩”„„
就在会场门口简单地吃过午饭,又赶快去抢占位置。下午首先是本会活动的学术主持、《小学数学教师》副主编陈洪杰为我们进行了《辩课的情与理,知与行》的专题讲座。陈老师针对公开课、听课评课等的真实性、研究性和有效性,就“辩课”与大家进行了交流。“辩课”的实践进阶分为“细节重建——同课同构——同课异构——异课同构——风行水上”等层次。其中,细节重建部分让人印象深刻。细节,既包括学生的学习行为,又包括教师的教学行为,往往容易被忽略,但恰恰是细节能折射出教师教学的敏感性、教育理念与教学艺术;当把细节拿出来进行辩论的时候,这些细节才成为问题,发现了问题,就找到了改进的空间和成长的可能;在细节的改进中,要处理好“开放与封闭、预设与生成、群体与个体、结果与过程、主体与主导、简单思维与复杂思维”这六组相对矛盾的关系。再关注并处理好细节的基础上,通过同课同构、同课异构、异课同构等实践,达到“风行水上”的境界,形成自己的风格,体现老师的生命价值。联系到学校日常的公开课等教研活动,往往流于形式,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心态:“我是来学习的”、“我水平有限”、“说了也白说”、“这么多人为什么要我说”„„因而往往是敷衍了事,要进入辩论是更不容易。辩课的目的就是要提升教师的问题意识,提高教师对教学问题的敏感性,引导教师改进问题,获得成长,恢复教师应有的专业性、智慧性和挑战性,这是教师获得职业快乐与幸福的源泉,而能成为一个更有意思、更有意义的老师。辩课需要坦诚、悬置和务实,坦诚就是要袒露自己,并不是来打酱油和打瞌睡的,而是“在场”的;悬置需要反思成见、放下虚荣(身份、地位和别人眼中的自己),享受碰撞、交流的乐趣;而务实就是“提一个问题、提一条建议”。改变自己,从辩课开始。下午的第一节课是四川大学附属实验小学的潘海燕老师上的《字母表示数》,和上午俞正强老师的课是“同课异构”,也的确体现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潘老师的课更接近于我们日常教学中的常态课。她从学生入手,依靠学生来展开和进行:从学生经验出发,关注知识经验的前后联系,让数学的知识“立”起来;从学生生活出发,将数学与学生的真实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的兴趣“舞”起来;从学生思考出发,让学生真正经历数学思考的过程,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正是因为潘老师的教学注重从学生出发,才让“静止的”教材有了“丰富的”课堂表现。
下午的第二节课是浙江省海盐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副校长顾志能老师上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练习课。在你们的日常教学中,练习课往往就是学生做大量的练习题,学生们苦不堪言,往往效果也不见得有多好;要把练习课上成教研的公开课,更是觉得难度很大。顾老师的这一节课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他首先用“计算能手、计算高手”的评价方式很好地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然后,引导学生口头编了7道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式题。在这7道题中,首先让学生观察其中哪些是可以通过口算得出结果的,然后通过口算解决了其中的4道题。剩下的3道题也不先计算,而是让学生通过估算来进行结果的大小排列,这样又锻炼了学生的估算能力。重点通过402×31这道精心准备的题来进行深化,让学生通过这道题中的5个数字进行重新编组,使得答案比原来的答案要小,并找出其中的最小的那一个,在这一过程中,极大地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观察、思维和表达等能力。最后通过三位数乘两位数中答案最大的题目(999×99),而解决了答案的位数、估计答案的可能性及介绍古人的计算方法等。顾老师的这一节练习课,口算、估算、笔算样样齐全,学习过程丰富,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都得到了很好的训练和提升。
一天紧张而充实的学习结束了,晚饭后,抓紧时间去了一趟成都著名的景点“锦里”。锦里充分展现了成都深厚的历史底蕴,红红的灯笼映衬着古老的建筑和街道,路边的小摊出售着纸扇、石砚、糖人、皮影等琳琅的商品和特产„„可惜天公不作美,还才逛了不远,突然而至的一场雨让我们“落汤”而回。
第二天,4月20日,我们和其他很多老师一样,也早早地来到了会场——空军大礼堂。大家还在等待的时候,8时过2分,一阵剧烈的晃动突然袭来,大家立刻反应过来:地震了!当时我坐在会场右边的第一排的最右边的第一个位置,1米左右就有一个双扇的木制应急门,当时门还未打开,有两三个女老师着急地推门却怎么也推不开。我一边招呼其他的人“快跑”,一边飞起右脚,连踹三下,将门踹开了(这应该不算是破坏国家财物吧,后来我还检查了一下,只有锁被踹烂了,门基本上无大碍)。人流将我“挤”出了门,来到了外面的空地。听课的老师很快都疏散了出来,其他楼房中的人也纷纷从楼上跑了下来。经历了2016年的“512”汶川大地震,大家的心理承受能力明显地提高了不少,在外面停留了十来分钟,大家仍然记挂的是自己的位置,看到没有什么后续的反应(可能是距离的原因,大家觉得震级不是很高,当时没有引起重视),又纷纷回到了礼堂,准备继续听课和学习。会议的主持人在开场白中,称刚才的地震为一个“小插曲”,上午第一节上课的江阴市实验小学教导处副主任强震球老师还一再申明“刚才的震动与自己无关”。不过,逐渐传来的消息,[第一课件]让大家了解到是距离成都150公里的雅安发生了里氏7.0级的地震,震源深度只有13公里。如此近的距离、如此强的震级,让大家的心里不由得忧虑起来。第一节课刚开始一会儿,会议的主办方和空军的管理人员就上台宣布,由于地震和余震的影响,所有的大型会议、活动一律取消,所有人员就地疏散。我们也就离开空军大礼堂,最遗憾的是我们大家都最想听的吴正宪、张齐华两位老师的课没有能学习!
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最想念的是远在资中的家人的情况,特别是听说资中的震感比成都还要强,就更放不下心了。妻子不在家,只有儿子和岳母在家中,不知道他们怎么样?只和妻子发了条短信,家中的电话老是打不出去,一直打了好几次,终于接通了,听到儿子的声音,才放下心来,他说他反应还很快,在地震发生时还叫外婆一起跑到了楼下的空地,不过现在又回家了,我交待了几句,并让他和外婆暂时不要呆在家中。我们学校的校长也在第一时间给我们发来了短信,告知消息并提醒我们要注意安全,让我们觉得非常感动!
结束此次难忘的成都之行,我们一行人又匆匆地踏上了回家的旅程,终于在中午12点50多回到了资中。一下车,感觉资中有一种从未曾有过的亲切!公文
第三篇:小学数学名师新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学习心得
2017年12月2日、3日我和学校的几位老师参加了小学数学观摩研讨会。在短短的两天时间里,观摩了6节优质课,每节课都凝聚了名师的付出与智慧,精彩纷呈,各有特色。好课不止在于课堂上能给人深刻的印象,在课后也应该是经得起回味的。对此,值得我学习的有以下几点:
课堂教学要结合实际生活。纪老师的《百分数的认识》和王老师的《身上的尺子》都是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学习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虽然两人教授的年级不同,但是教学设计都十分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知识,并在老师的带领下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我觉得,知识本来于生活,最后也要服务于生活,所以这种教学方式是十分值得推崇的,因为学生对于身边的事物十分的熟悉,只是还不能用已学知识去解释它们,通过课堂的教学,学生们很快的认识到了事物的规,掌握知识自然游刃有余。
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让复杂知识简单化。汪老师《多边形的内角和》与管老师的《认识圆柱和圆锥》都是几何知识教学。几何教学本来就是小学教学的难点,不仅是因为其受到了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制约,还因为它的知识结构环环相扣,关系到今后的几何知识教学。两位老师充分利用现有软件技术,把抽象的知识用最直观的图形或方法具体化。其实多媒体教学不只是让学生单纯的观看一些图片、一些视频,这样如果把控不好,很容易造成的后果是,学生课堂积极性很高,但是吸收率却很低。究其原因,学生只是关注了变换的场景图片,但没有真正的去关注其中所包含的知识,而老师又没有适时的给学生以引导。正确的做法是,在学生接受知识的同时,老师引导学生及时的归纳总结,这样才能让学生吃透知识,不浪费教学资源。
回归课本,让学生学会学习。梁老师的《平行与垂直》一课上并没有应用华丽的多媒体资源,也没有创设生动的情景,她只是引导学生们看书、总结、练习,一支笔、一张点子图就轻松地解决了这一课。其实每个学生都有一颗好学的心,只是老师的方法不同,引导的程度不同,才造成了学生学力的差异。好的老师,知道怎么去调动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让学生自己的去挖掘知识。其实我觉得,在日常教学中,这种方法才是最有效的。
总之,不是每个老师的方法都适合我,也不一定适合每节课,但是他们身上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一定紧密结合我的所学,帮助学生们学会知识、吃透知识。
第四篇:全国名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学习体会
全国名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学习体会
3月3日至5日,我非常幸运地参加了徐州教育学会组织的“全国名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在为期2天半的学习中,观摩并聆听了专家与名师的公开课及报告,开阔了眼界,结交了一群优秀的同行朋友,探讨了疑惑。愉悦的学习让我对自己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让我对我们的教育与新课程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现将我的学习心得小结如下:
一、在读书中反思。
本次研讨会,让我充分领略到专家与名师那份独特的魅力――广博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魏小英老师是一位特级教师,给我们上了一节《三角形边的关系》使我们真正体会什么是课堂教学艺术,她爱好广泛,熟读《新课程标准》, 并一再强调广泛阅读的重要性;任卫兵老师完全通过自身的努力,从一个数学老师成长为一名特级名师,他从给我们阐述了“如何把握生成性教学”,使我的心灵受到了很大的冲击,明白了“成长是过程,经历是财富”;虞怡玲校长向我们介绍了他的成长道路。
这些专家与名师都有一个共同的嗜好——读书,他们充满智慧和灵气的课堂正是得益于他们读书。读书,可以让自己从不同层面得到丰厚;读书,可以加深自身文化底蕴,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几乎每个专家在讲座结束之前都向我们推荐了几本好书,让 我觉得自身知识的贫乏的可怜。知之而改之,今后我努力的方向就是每天要读书,只要坚持,哪怕读一点点都是好的。在读书的过程中,还必须要学会思考,在思考中进步。
二、在教学中反思。
教师,尤其是一线教师,重要的工作阵地就是课堂。但,教师不能只是课堂技术的机械执行者,而必须是课堂实践的自觉反思者。
任卫兵老师给我们做了“如何把握生成性教学”的讲座,向我们介绍了他有关“生成性教学”的教学实践与反思,结合案例生动的讲解了教学四步骤:重需求:在强烈的冲突中产生认识数学的需求;重创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知识的创造;重体验:在不同的视角里建立学习感受的体验;重应用:在实际应用中促进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他在思考如何把枯燥的数学上出人文特点,使之充满文化的韵味。
教师要想以高贵的姿态行走,就要在教学中学会反思,在反思中总结,真正提高教学能力,做一个智慧型的老师。
特级教师的风采使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比较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个策略,它也是让我们认识自己的一种方法。特级教师的魅力在于他们教学思想的成熟、教学内容领悟的深度、教学材料处理的独特视角、教学行为的睿智、师生关系的水乳交融、大雪无痕的教学策略……。他们像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找到了自己要努力的方向。上观摩课所有教师的教 学展示在我们的眼前打开了一扇窗,让我们的教学视角豁然开朗。原来好课是这样的,原来数学课是应该这样上的,原来特级教师离我们并不遥远……
研讨活动是短暂的,但无论是从思想上,还是专业上,对我而言,都是一个很大的提高。
第五篇:名师经典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个人体会
名师经典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个人体会
xx年4月18日至20日,有幸到成都参加“国基教育大讲堂·蓉城之春”全国小学数学名师经典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此次成都之行令人难忘。
4月18日下午一点,我们一行数人乘车从资中出发,历时一个半小时到成都。已经很多年没有到成都了,日新月异的发展,让仅存在记忆中的一点儿关于成都的印象已经找不到任何的痕迹了。进入成都市区,街道两边碧绿的青草、绽放的鲜花、优雅的树木和悠闲的行人首先就让人感觉到成都这座“休闲之都”的魅力;林立的高楼,间或着古老的建筑恍若让人有穿越时空的感觉;塔吊、地铁围栏等,无不又在宣示着城市发展的生机与活力;市区差不多一个小时的车程既让人体会到成都之大,又让人觉得有一点点无奈。
报到后,找到好不容易才在网上提前预订的旅店,已经是下午五点。稍事休息,又得去看从旅店到会场的路线,还好,不算太远,才放下心来。吃过晚饭,出去转了转,无意间转到了府南河边,处于城市中央,风景尚好,行人亦多,但不敢多转,毕竟明天还有一天的学习。回到旅店,十点准时休息。
4月19日的学习按规定是早上8点半开始,我们想去占一个好位置,早上7点就起床,洗漱完毕后匆匆在路边小店吃过一点东西,不到8点就到了会场。不过,比我们早的是
大有人在,会场正中间前几排的位置已是让他们捷足先登了,还好,右边的第一、二排还有几个空座位,赶快抢占。幸运的是,下午和20日的早上都抢到同样的位置。
此次全国小学数学名师经典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按计划除了会议的学术主持陈洪杰为我们进行有关“辩课”的专题讲座外,还请7位名师为我们展示11节观摩课。由于自己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时间不长,加上很少有这样高水平的学习机会,因此,一直在心中充满了期待。
第一节成都高新区芳草小学的赖杉老师执教的《邮票的张数》就对我形成了很大的“冲击”。整堂课45分钟里,赖老师大胆地将课堂“放”给孩子们,小组讨论用了18分钟,分享交流用了20分钟,老师只是在开场时简洁地提出了要求,中间适时有一些追问和点评;学生们的表现让人惊叹,不仅解决问题的方法多种多样,还表达得头头是道,相互间不仅有表达交流和补充深化,还有质疑和答疑。学生真正成为了整个课堂的“主人”。这是赖老师借鉴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创新地运用“ceo”模式进行课堂组织教学的“分享式教学模式”。分享式教学模式的基本单元是“问题——思考——分享”,其基本原则是:“意识前移,人人参与;教师让座,参与无错”,其关键在于小组合作学习的“ceo模式”。其实,“ceo模式”通俗地讲,就是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根据学生学习能力水平的差异,进行组内异质、组
间同质的人员搭配,每个小组有学习层次不同的4位同学,每个人有自己相应的“职位”,例如:一号叫做“信息官”,二号叫做“公关总监”,三号叫做“技术总监”,四号叫做“首席执行官”,也就是小组长。组内的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任务,当然最重要的还是ceo,他们的学习基础和能力水平相对比较强,要承担组织小组学习活动、检查与督促订正作业、指导和帮助组员学习、向教师反馈和与家长交流组员学习情况等职能。当然,这种模式是不是就让其他的同学,或者说是相对较差的同学就受到冷落了呢?赖老师在课后的互动式评课中,也回答了这个问题,她说,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之所以这样编成一二三四号,目的就是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同样获得展示与表达的机会,比如,每天由不同序号的学生做主打发言,可以增强他们的主动性,锻炼提升表达能力;ceo也不是“终身制”,可以进行调换或轮换。“ceo模式”通过“节俭的导”和“慷慨的放”,实现了令人惊异的课堂角色转换,破解了当前自主探究合虚化的困局,破解了教师对全体学生的“泛关注”和“定向关注”的困局,解放了老师,解放了学生,使老师有了“分身术”,为充分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可能。为了让分享不流于形式,在分享时还有“四有”的要求,即,有表扬、有疑问、有补充、有提醒,这些都是学生自己完成的。赖老师说,这种模式的培养也不是很困难,大概两个星期就能进
入状态,而且效果是非常地好。这一节课,带给听课老师很多的思考和启迪,我想,今后自己在教学中是完全可以学习和借鉴这种教学方式的。
结束此次难忘的成都之行,我们一行人又匆匆地踏上了回家的旅程,终于在中午12点50多回到了资中。一下车,感觉资中有一种从未曾有过的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