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绘画艺术鉴赏课感想
绘画艺术鉴赏课感想
对于老师说的,论文还要看字写的好不好看,瞬间世界就昏暗了…从小到大写字是内心永远的伤痛。T_T 很喜欢美术,也很喜欢画画,初中高中有学过几年,多种原因没有坚持下去。嗯,是件挺遗憾的事情。没事的时候拿起笔涂鸦,临摹一些我喜欢的插画,为宣传部画板...看着自己的成果还是会满心欢喜。不论走到哪里都喜欢看画展,但都局限在只是看看,即不能深究那些专业性的知识、绘画技巧,又没能够了解画家背后的思想,情感…纯粹是个在艺术大门外徘徊,喜欢但又没做到用心去钻研的伪文艺小青年。
这是我第一次这么系统的接触西方美术史,从史前美术到文艺复兴再到19世纪美术,从哥特式建筑到巴洛克式建筑到洛可可式建筑、从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到塞上、梵高、高更,从浪漫主义到印象主义到现实主义…太多太多,让我对美术有了新的认识。
每节课都会放好多的图,名家的大作,视觉的盛宴,再配上老师细致有趣的讲解,nice~但是太多了也不能全都记住,囧。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哥特式建筑,它特有的飞扶壁跟花窗玻璃。那个好看的玻璃,玻璃上的每一幅画,竟然完全都是手绘并且有故事的。以后出门可以跟人显摆显摆我能粗略的区分出建筑的风格,并且认得方尖碑~耐克的标志来源于希腊的庞胜利女神。世界上最贵的那种颜料,我忘记了是不是庞贝紫来着,那个从动物身上提取的只有一点点,贵族才可以穿的颜色,百度竟然找不到…对拉斐尔的生活作风不检点英年早逝表示默哀。淘宝的店家把那一对小天使分开分成两幅画来卖。达芬奇最后晚餐的奇怪之处,卓越的布局,及勇于尝试敢于创新使得世界上各类顶尖高端人才修补了它好多年,太高端了。英俊潇洒的大卫,人间乐园的奇思妙想,印象派大师们用不同的手法表现出的光影,色彩…一幅幅、一件件、不同时期、不同家境、不同背景、思想迥异的大师们用画笔,特有的手法,独到的表现方式向我们展示了他们的内心世界。
BBC关于透纳的纪录片,无法形容的震撼惊叹。以后有机会想把艺术的力量彻底看完。
最感兴趣的时代应该是文艺复兴时期。资本的原始积累,人性的探索与发现对当时的政治,科学,经济,哲学,神学世界观都产生了极大影响。在这个出现巨人的时代里,诞生了三杰跟他们的伟大作品。
还停留在表面,所以说不出特别喜欢的大师跟风格来。好多画要不是听老师的讲解至今也看不出它们的伟大奇异之处。佩服旷世奇才达芬奇,在绘画比例,透视等方面的精准。喜欢梵高的星空,但没能读懂他的向日葵。善良、充满幻想、狂热才华横溢却不被世俗理解,宛如昙花一现转瞬即逝,给世人留下无限遐想。长的就很像艺术家留着长长胡子的莫内,喜欢他的日出印象,喜欢他光与色融为一体,在碧波荡漾的湖水上安静躺着的睡莲。修拉独特的点彩。热爱粗狂刚劲,不断变化风格的毕加索,喜欢那些我不太能看得懂,有点抽象但感觉极好的版画。
如果可以,任何一位大师都好,想去他们身边,看看他们作画的全过程就好了。
那些我们经常看似不以为然,感觉没什么的作品,凝结了多少艺术家一身的心血,对美的渴望,对艺术的追求。
那些永垂不朽的作品,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世人。关于艺术的定义: 人类群体或者个体对于审美的认知,以及审美之下的产物。
第一次写关于艺术这方面的东西,有点无从下手。绞尽脑汁,写到现在,查阅了很多资料,看了很多作品,也还是不能很好的去理解。我无法给予准确的表达及内心的感受,大概就是能给我以视觉上欣赏,心灵上产生共鸣的东西吧。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我在路上,在寻找,在感受,在发现,在体会身边的美,艺术的力量。
第二篇:古埃及绘画艺术鉴赏
古埃及绘画艺术鉴赏
古埃及,一个另人向往而有充满神秘的国度,亦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埃及绘画艺术是辉映世界绘画艺术海洋的一棵璀璨明珠,在人类早期绘画艺术发展史上写下了不朽的篇章。这一古老文化凝集出的伟大建筑——金字塔、神庙、方尖碑、宫殿等,与依附于它们的雕塑和绘画一起,构成了古埃及艺术及其不朽精神的丰富体现。
古埃及绘画艺术最显著的特点是稳定和程式化。在世界艺术史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艺术能像古埃及绘画艺术那样,历经数千年的王朝统治,其艺术形式始终沿用同一条法则,保持长久的稳定不变和程式化。具体来讲,古埃及绘画艺术就起程式化而言,表现为:“正面律”亦为头部为正侧面,眼为正面,肩为正面,腰部以下为正侧面;构图平面化、横带状排列的特点。画面内容清晰明确,一目了然,便于更好的发挥其功能性作用;人物按地位的尊卑安排大小和位置、构图充实的特点;内容反映集中的特点。在绘画题材的内容上,多是反映生活场景,题材非常广泛。
古埃及绘画艺术具有功能性的特点。在长达近三千年的法老王朝统治下,其艺术形式突出地表现了服务于统治者需求的功能性。,在古埃及法老和王室贵族、官僚贵族、神庙奴隶主统治集团对艺术的控制和束缚非常严格。绘画艺术的最高标准不是追求艺术上的完美,而是完全服从并反映统治者思想和意志,追求美化陵墓环境,对法老形象进行理想化处理,为死者描绘出一幅胜似生前的豪华奢侈的地下宫殿为目的的完整性和功能性。“埃及人相信‘灵魂永生’,认为在肉体死后,只要尸体保存完好,灵魂就可以得到永生”,所以,法老和王公贵族们总花费大量精力修建陵墓,对尸体的保存和陵墓的装饰特别重视和关心。所以才会有木乃伊这种埃及特有的产物,才会产生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宏伟的金字塔建筑,其规模和建筑工艺难度另令世人震惊。
在古埃及,绘画艺术的另一个特点是形式上的宏伟和完整性。古埃及绘画艺术依附于巨
大的金字塔、宏伟的神庙建筑,展现出王权统治者好大喜功,追求宏伟、华丽的形式以充分彰显王权的神圣无比和至高无上。规模巨大的金字塔陵墓和神庙建筑、形体巨大的法老雕像等,反映出法老神化和王权崇拜的主题思想。为了表现王国统治的永恒、稳固和法老如神般的威严与勇力,王权统治者往往借助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烘托其高大雄伟的气势和寄托永恒的追求。集中表现出了追求外在宏伟高大的气势和内部华丽高贵的气质相统一的古埃及艺术风格。
古埃及绘画艺术伴随着其母体文化的发展,并在反映以法老为中心的王朝统治集团的意志和精神追求中形成其独有特色。五千年的时光浸染,使得其艺术增添了许多神异之色。面对古老的艺术,会为其简洁而雄浑的形式,饱和而鲜明的色彩,高雅而静穆的气质、夸张而细腻的描绘所打动。古埃及绘画艺术题材宽泛,内容丰富,既包括法老举行盛典,进行祭祀、征战与狩猎活动以及生活起居等各方面的场景,也涵盖了仆从以及奴隶在乐舞、欢庆、农耕和渔猎时的广博内容,堪成古埃及政治社会和历史民俗风情的全景画卷。虽然受到法老统治集团的禁锢,古埃及艺术的风格特点缺少了美的底蕴,美学之魂,但却适应其母体文化的生存环境,是以历经三千年的长久生存而不衰。
第三篇:北航研究生绘画鉴赏人文课感想
中国古代绘画鉴赏课感想
一、绘画课之于我的缘分
进入研究生阶段,开始更钻更精的搞学术了。研一课特别多,尤其是上学期,每天枯燥的在各种听不懂的专业课之间徘徊,压抑的喘不过气来。幸好,我遇上了中国古代绘画鉴赏课,可以用艺术的熏陶排解学术的枯燥。
说起来,能选上这门人文课,也真是一波三折,回想起来,也算是和这门课有缘,真心有缘。9月中下旬,我们开始了浩浩荡荡,艰苦卓绝的选课。之所以叫做艰苦卓绝,是因为和本科相比,研究生的必修课竟然也是需要抢的。回想起来本科的时候,大家选公共选修课的时候,还有体育课,大家的崩溃的状态,想想就感觉可怕,不过好在,本科的必修课时不需要抢的,学校已经安排好了,只要按指定的时间制定的地点去上课就行,然后就可以拿到必修课的学分。可惜,到了研究生阶段,选修课需要抢,我们忍了,结果必修课也要抢,这个就真心很恶心。本科的时候,因为大家选课时造成了选课系统的崩溃,造成大家都选不上课。为了安抚广大深受选课毒害的学生的情绪,学校建设性的将选课模式改成了抽课,保证大家都有机会选,然后在机会均等的情况下抽签,这样至少保证大家都有机会选课,是个不错的措施。而很遗憾,我们研究生的选课没有跟上本科生的形式,还是停留在老的选课方式上,于是,在选课的几天大家继续守在电脑前,一次次的看着“service is busy”。
当然,选课难也就罢了,更加让然难过的是,由于系统做的实在是不够好,我们的选课系统经常出现抽风崩溃情况,具体而言,就是突然把我们已经选上的课全部退掉。对于很多热门的课,就像春运的火车票一样,只要失去了,就很难再找回来,比如人文课。
我经历了千辛万苦,终于选上了人文课——经济学思想,当然还有其他的热门的课,比如矩阵。在选好课的第二天,我想再选一门选修课,于是这个时候我们的系统开始崩溃,开始抽风。当我点上提交后,我惊奇的发现我的所有已选课程都不见了,包括人文课,矩阵课。我欲哭无泪„„心里将坑爹的北航骂了无数遍,好不容易选的课就这样没了。但是没办法,只能重选,在重新选上几个好选 的专业课后,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选矩阵课和人文课的工作中。矩阵课,我丢失的名额已经被别人抢走了,人文课也一样,我只能像等火车票退票一样等待着下一个像我一样的倒霉蛋。就这样,我等待着,等待着,终于,人文课出现了一线生机,我真的发现了一个空出来的名额,那个倒霉蛋被我等到了。没有丝毫犹豫,我迅速的选课,提交,这个时候我才有时间看了一眼——哦,原来我选的是中国古代绘画鉴赏课。当然,两天后,我等来了另外一个倒霉蛋,我重新选上了矩阵课。
我选上了中国绘画欣赏,很开心,但是也有不开心的,那就是我女朋友选的是另一门人文课,不能一起上课,感觉有点遗憾。但是也许我两就是命中注定要上中国古代绘画鉴赏课,第二周的同一时间,我女朋友成为了另一个倒霉蛋,但是和我一样,等待了一会后,抢了另一个倒霉蛋的座,我两顺利的选到了同一门人文课——中国古代绘画鉴赏。
现在想来,中国古代绘画鉴赏课,真的和我是前世有缘啊。
二、绘画课之于我的启示
时间一分一秒得流逝,慢慢的走过了国庆,穿过了APEC,我们的中国古代绘画鉴赏课第一次上课的日子到了,与此同时,其他所有的人文课已经结课,我们成为全校少数的在期中还能上人文课的学生。
当然,上了这门课,老师也没有让我们失望。就我而言,这样的课对我来说十分有用。我是一个爱好历史的人,我熟读很多历史著作,对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有比较深刻的了解,但是唯独对艺术领域缺乏了解。古人的艺术,代表的是他们文化的最高境界,是古代文明的最好的体现,研究古人的生活习惯,风土人情,必须要研究其艺术领域。而在这门课中,我广泛的接触到了这些我从没涉猎过的知识。
一共6次课,已经上了5次,老师在课上放了很多的《国宝档案》的视频,以通过更直观的给我们展示出中国古代的绘画珍品的曲折历史。这些历史,不仅仅是提升了我们队历史的认识,同时也是对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的一个最好的缅怀——因为国力的衰微,中国曾经被西方列强侵略,欺负,国家和国人的尊严都难以保全,更别提我们的艺术珍品。当然,那是我们国家受到的欺辱,国民尊严
受到的践踏,我们只能从历史资料中得到相关的介绍,而饱经沧桑的各个国宝就成了我们中华民族遭受惨痛历史的最直接的见证者。它们好一点的在战乱中经过多人的保护,幸存了下来,现在可以挂在故宫等博物馆供华夏后世子孙长久的鉴赏;差一点的,被外国侵略者抢到了国外,经过多次的转手,拍卖,有的可能被中国人获得,回归祖国,有的仍然在海外流浪,或被私人搜藏,不见光明,或进入西方的博物馆,再也没有机会回家了;运气更差的,也是让我们后世子孙最痛心的就是在战乱中被毁掉了,有的还能够留下一两副临摹的副本,给后世留下记忆,有的只能永远的在文字中向我们述说他们的哀怨。
当然,上课,老师和学生是主体,视频只是辅助教学,老师讲的才是核心。在课堂上,老师给我们详细的介绍了中国古代绘画中的不同的派别以及相应的代表人物以及其作品,同时结合了他们的作品所反映的内容,分析了各个时代的人文特色,在联系和对比中,我们对中国古代的绘画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三、绘画课之于我的意义
中国古代绘画鉴赏课,是一门重要的课程,相比于其他枯燥的专业课,它为我们研究生提供了心灵休息的场所,在对艺术的欣赏中,我们在科研研究中的精神和心理上疲劳和压抑,一扫而光,也许这个可以称为“心灵安静剂“吧。这个对于我们新一轮的枯燥的科研工作,是大有裨益的。
经过一番痛苦,终于找到和中国古代绘画鉴赏课的缘分,我感觉很开心。在课上,老师的精心授课,多媒体的教学方式,让我们受益匪浅,在这里,我只想对这门课说一句:谢谢。
第四篇:美学与艺术鉴赏.绘画艺术专题+doc
绘画艺术专题
第一节: 绘画艺术概说
第二节: 绘画的艺术特质
第三节: 西方绘画审美特征
第四节: 中国绘画审美特征
第五节: 其他绘画鉴析
古之画或能移其形似而尚其骨气,以形似之外求其画,此难可与俗人道也。今之画纵得形似而气韵不生。以气韵求其画,则形似在其间矣。
——张彦远
一种美的艺术的固有使命只能不借助于其他艺术而能独自完成的那一种。就绘画来说,它的固有使命就是物体美。‥‥‥最高的物体美只有在人身上才存在,而在人身上只有靠理想而存在‥‥‥
——莱 辛
第一节:绘画艺术概说
绘画是运用线条、色彩、形体、构图、明暗、笔触、肌理等造型语言在二度平面上塑造艺术形象,以表达人的思想感情的艺术样式。
一般说来,世界绘画都经历了刻石、刻骨、陶绘、壁绘、布绘和纸绘等不同发展阶段。
一、绘画的两大体系
我国美术史家郑午昌在上世纪30年代出版的《中国画学全史》中提出,世界的绘画可以分为“东方画系”和“西方画系”。东方绘画体系是在印度、埃及、波斯和中国等东方古国发展起来的,“言东画史 1 者,以中国为祖”。该体系也称亚洲体系,称为东方画。
西方绘画体系从古希腊、古罗马发展起来,以欧洲为中心,油画成为其代表,西方绘画体系亦称西洋画。
二、绘画艺术的类别
具体而言,东方绘画和西方绘画所含类别不同。
(一)中国画的分科
中国画的分科是按照题材进行的,在宋朝分为“十门”,即:道释、人物、宫室、番族、鱼龙、山水、鸟兽、花木、墨竹、果蔬。
到了元代,绘画分为“十三门”。现在,画分三科:道释人物、花鸟翎毛和山水。
1、道释人物科
如:战国时帛画《龙凤仕女图》,敦煌壁画等。
唐朝吴道子的《维摩诘像》和《天王送子图》
包括人物画,尤其是肖像画。如汉唐功臣画像、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女史箴图》等。
阎立本的《步辇图》,绮罗人物高手周昉的《簪花仕女图》。
唐朝以后的“高士图”,例如宋代梁楷的《李白行吟图》,李唐的《采薇图》。
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苏汉臣的《货郎图》。
元代何澄的《归庄图》。
明代陈洪绶的《屈子行吟图》。
2、花鸟翎毛科
花鸟翎毛科是以花卉、翎毛、草虫、果蔬为主要题材的中国画分支。
唐代韩干的《牧马图》和韩滉的《五牛图》
五代黄荃和徐熙奠定了我国花鸟画的基础,他的《写生珍禽图》,其特点是“黄家富贵”。
宋徽宗赵佶的《芙蓉锦鸡图》。
苏轼的《枯木竹石图》。
元代边景文的《雪梅双鹤图》。
3、山水
山水画,是以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题的绘画。
顾恺之的《洛神赋图》中,山水还是人物的背景,到了隋朝展子虔的《游春图》,山水画开始独立与成熟。
唐代李思训、李昭道“二李将军”的《江帆楼阁图》和《春山行旅图》。
五代后梁荆浩的《匡庐图》(北)和南唐董源的《潇湘图》(南)。
宋代范宽的《溪山行旅图》,与董源、李成合称“北宋三大家”。
南宋马远的《踏歌图》和夏珪的《江山清远图》,两人与李唐、刘松年并称“南宋四大家”。
元代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
明代形成吴门画派,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为“明四大家”。沈周的《庐山高图》。
明室后裔石涛的《黄山图》。
(二)中国画三科的关系
中国画分为人物、花鸟和山水三科,其实包括了宇宙和人生的三个方面:
人物画表现的是人类社会,是人世间的事物和人与人的关系。(人)
花鸟画则是表现大自然的各种生命,发掘它们的美,与人和谐相处。(非人的生命)
山水画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所谓“写胸中逸气”,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自然与人)
三者构成宇宙的整体,缺一不可,互相彰显。
(三)西方画的分类
1、按照工具来区分,可以分为碳素画、铅笔画、蛋彩画、油画、色粉画、水彩画、水粉画等。
2、按照题材来区分,有历史画,如拉斐尔的《雅典学派》;
宗教画,如佛兰德斯的鲁本斯创作的《劫夺吕西普的女儿》;
肖像画,如西班牙的委拉斯凯兹创作的《教皇英诺森十世像》;
风景画,如英国康斯特布尔的《干草车》;
静物画,塞尚的《静物》。等等。
3、按照绘画功能分为:
观赏画、宣传画、广告画、插图、装饰画、年画,等等。
三、绘画的艺术语言
绘画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段,主要包括:线条、色彩、形体、构图、明暗、笔触、肌理等。
(一)线条
绘画中,线条的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轮廓、形体的描绘;
一是线条自身的艺术表现,前者是¡°他律¡±的再现的线条,后者是“自律”的表现的线条。
中国绘画受到书法的影响,线条成为造型的首要手段。中国画家创造出了十八种线的表现艺术,即“十八描”。
线条成了有形有意的艺术形式。
(二)色彩
梵高认为“画面里的色彩就是生活力的热情”,他强调“色彩的暗示力量”。因此,色彩不仅具有形式美意义,还有情感意义。
色彩它是多种多样的,而它的每一种色彩,总是与人的不同感受和想想密切相关,色彩在美学上,具有不同的效应。
因此,色彩并不是“红红绿绿的东西”。
(三)构图
构图指画家对绘制图形和诸形式要素在画面中的位置关系的安排处理。平衡、比例、对比、调和、节奏、多样性统一等是构图的几种审美原则和规律。
平衡是左右、上下、前后、中心与四周及整体在视觉上的平衡稳定关系。
比例是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整体与环境的大小、宽窄、长短等数量关系。
调和是造型形式中相近因素的并列,求同。对比是造型艺术中不同因素的并列,求异。
(四)明暗
明暗包括两方面含义,其一是光的照射产生的明暗关系,另一是物体固有色产生的轻重关系。
前者是绘画依据侧射光现象表现物体的立体感、空间感,后者依据正射光来表现物体的质感。
一般而言,西洋画侧重于第一种表现,中国画侧重于第二种表现。
(五)肌理
主要指画面处理的质地效果。肌理是创造各种画面效果、塑造各种形象的重要手段,也是画家个性风格的体现。
就油画而言,采用粗纹亚麻布、细纹亚麻布,有的用色层将布纹全部覆盖,有的则保留布纹质感。
用油画刀调和颜料一般不会太均匀,用刀涂抹后会出现薄厚起伏,块面点线变化的丰富效果。
西方古典油画,通过肌理处理,画面会出现或平滑或起伏的效果。
第二节:绘画的艺术特质
不论东西方,绘画的艺术特质都有如下共性:
一、绘画要在二维平面上创造出三维幻象
(一)绘画在二维平面上创作
不论是在纸、画布还是墙面上,不论是采用墨汁还是颜料等其他工具作画,绘画的载体都是二维平面。
绘画首先是平面艺术,这是它的首要特征。
(二)形成三维幻象
虽然绘画的载体是平面的,但是现实事物却是立体的,因此,成功的绘画艺术都追求鉴赏中三维效果的形成。
赵元长,字虑善。蜀中(今四川)人。通天文,仕蜀为灵台官。亦善丹青,凡 5 星宿纬象皆命画之。入宋,太祖特原配文思院为匠人,常备禁中之役。画驯雉于御座。会五坊人按鹰,有离鞴欲举者,上命纵之。径入殿宇以搏画雉。上惊赏久之。召入图画院为艺学。
这种“以假乱真”的效果,是在审美过程中,二维空间转化为三维空间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视觉幻象,并非现实。
如何使得平面创造出立体形象的幻觉,可以通过一些绘画技巧来实现:
将解剖学、透视学、光学等知识运用在绘画中,使画家在解决明暗、阴影、人体结构、光色变化、立体感等方面的能力大大提高,如下图:
二、凝神观照的静态之美
(一)绘画主要是静态之美
绘画是静态的,其画面由非动态的线条、色彩、构图等构成,不同于时间性的音响、连续性的画面、语言叙述、舞动的肢体。
即使造型艺术中的雕塑也出现了动态性。
例如美国考尔德的活动雕塑:因此,绘画属于平面的、静止的造型艺术。
正如绘画也追求三维效果一样,它也同样追求动态效果的形成。
(二)绘画寓动于静
绘画静态形式表现动态内容,主要选择有孕育性的某个瞬间进行描绘,通过对观众的心理暗示,来表示时间、过程、变化与连续性。
画家还探索了多个表现运动、时间过程的方法:
宋代画家李公麟在《李广夺马南驰》中,采用并置不同时间瞬间的方法;
米开朗琪罗在《失乐园》中采用的重复出现形象的办法;
毕加索在《坐着的多拉玛尔》中采用的多角度视觉印象同时并置的方法。
还有中国画卷轴的使用,使得观看有了动态感。
等等。
(三)形神论——绘画本质的探究之一
晋代陆机曾提出“存形莫善于画”,后来,顾恺之提出“以形写神”说,将写形看作表现精神的手段。
南齐谢赫提出“六法论”,将“气韵生动”排在骨法用笔之前,进而确定了绘画美学中的“气韵”与“骨法”位置。
从此,中国绘画确立了不等于现实而又不脱离现实的美学特征。
正如元代的汤垕在《画鉴》中说“观画之法,先观气韵,次观笔墨、骨法、位置、敷染,然后形似”,因此,中国绘画基本是表现性艺术。
从艺术本质论的角度看,西方自荷马、亚里士多德一脉相承,流行艺术模仿说,文艺复兴时期普遍尊重客观现实。西方绘画基本形态是再现性艺术。到了19世纪,浪漫主义兴起,才有所改观。
因此,达芬奇才将绘画看作“模仿一切自然造物的形状的科学”。可见,形神观上中西有别。
第三节:西方绘画审美特
——形与色的交响
一、崇尚形式、崇尚理性
1、“双希精神”对西方绘画的影响
西方文化与艺术均受到古希腊文化和希伯来文化影响,“双希精神”在感性形式上和理性内容上,直接塑造了西方绘画的整体特点。
首先,古希腊直接影响了西方绘画对形式美的倚重。
亚里士多德认为,美是“秩序、匀称和明确”,这样,从古希腊开始,强调比例关系的调和、匀称、持恒与统一,便成为艺术审美价值所追求的理想准则。
古希腊,雕塑家利希波、波里克雷特等人均论及人体身体各部分的比例与美的关系。
到了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在1492年发表了著名的“人体比例图”。
关于形式美最具代表性的,是“黄金比例”的观点。
这样,崇尚形式美,成为西方绘画首要的特征,这在实质上是对感性美的重视。其次,希伯来文化影响西方绘画对理性的重视
柏拉图认为,美是“理式”,“美本身是永恒的,无始无终,不生不灭,不增不减的”。古罗马的普罗丁等人发展了柏拉图思想,形成了新柏拉图主义,从而为基督教文论的基本取向和奥古斯丁等人的神学思考铺平了道路。
这种哲学观在中世纪得到了极大强化,上帝成了一切美的象征,基督教向西方绘画注入深厚的宗教价值观,宗教理性的哲学和美学价值观得以确立。
2、重在写实,重在再现
基于崇尚形式、崇尚理性的美学价值取向,重写实、重再现成为西方绘画艺术重要审美特征。
西方从荷马、亚里士多德一脉相传,流行艺术模仿说,文艺复兴时代普遍尊重客观现实。
例如,才乌克西斯和巴尔哈西乌斯的故事。
直到19世纪浪漫主义运动的兴起,才强烈要求突破现状,表现画家个性与意图。
因此,西方艺术经历了从再现到表现的发展过程,但是再现的艺术传统更长更久远。3、20世纪西方绘画诸流派状况及发展原因 20世纪以后,西方绘画出现了诸多流派:
以马蒂斯为代表的“野兽主义”;
以毕加索为代表的“立体主义”;
以巴拉为代表的“未来主义”;
蒙克、康定斯基为代表的“表现主义”;
以杜尚为代表的“达达主义”;
以达利为代表的“超现实主义”等等,这些流派都是西方绘画表现艺术的重要代表。
“野兽主义”画家注重色彩表现力,追求原初格调和幻想,使画面充满律动感。
立体主义主要追求一种几何形体的美,追求形式碎裂、解析、重新组合所产生的美感。他们不从一个视点观察事物,把不同视点所观察和理解的形诸画面。理性观念在创作中的的指导非常突出
1909年2月20日,诗人马里内蒂在巴黎发表《未来主义宣言》,以浮夸的文字宣告传统艺术的死亡,号召创作与新的生存条件相适应的艺术形式,宣告未来主义诞 8 生。
意大利画家博乔尼1911年创作了《内心状态:告别》,它描绘了拥挤不堪的车站场景,拥抱告别的人群和冒着烟的奔驰的火车占据了全部画面。
画面上,线条和色彩相互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系列重叠连续的形的组合。在被挤压的空间里,曲线和直线穿插交错,块面与块面碰撞变位,形成分散与聚合、断续与重复的节奏,整体上带给人们紧张不安的压抑感
画面的中央是几个非常规整的数字,它们被仔细地描绘在已经解体的火车车厢上,在嘈杂**的画面中,显示出一份意外的冷静和理智。
挪威画家蒙克的作品多表现疾病、死亡、性爱等主题。1893年的《呐喊》刻画了人对孤独与死亡的恐怖感。
康定斯基的《黄-红-蓝》等作品,强调色彩和形的独立价值,力图通过非具象形式传达世界内在声音,开辟了西方抽象艺术先河。
达达主义产生于1915-1916年,一群有反抗情绪的青年移居苏黎世。厌恶战争、怀疑现存的社会价值,在反抗和嘲讽社会的同时,染有浓厚的虚无主义情绪。否定一切,否定理性和传统文明,提倡无目的、无理想即是生活与艺术。他们在法德字典中偶尔发现达达,便决定以此作为社团名称。
在“达达主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超现实主义”,摒弃了其全盘否定的虚无态度,有比较肯定的信念与纲领,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广为传播。
西班牙画家达利,惯用不合逻辑地并列事物的方法,更有甚者,他将灵感产生的创作,转变为流动性过程,来反映潜意识的过程,例如《记忆的永恒》。
《记忆的永恒》(1931年),画家在这幅画中追忆了童年的某些梦境和幻觉:
三只好像是粉制成的钟表,软软地从树枝上、从表匣的边缘慢慢滑下来,落在一棵横卧在地上长着睫毛的幼芽上,那幼芽实际是一颗形体歪曲不堪的人头。
远处是一片潮水和岛屿,那是达利青少年生活的地方。
画面的景物似乎毫无联系,无逻辑、无条理、荒诞的画面构成了时间绝对静止了的世界。
当我们对 20世纪西方绘画诸多表现主义流派短暂巡礼后,就要对其出现的原因进行一番思考:
一方面,因为这个时期,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传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艺术观(以再现为特点)的影响不断削弱,为表现主义艺术实践创造了条件。
另一方面,媒介生态发生巨大变化。法国人达盖尔在1837年发明了摄影术,英国人贝尔德也于1925年发明了电视,这些技新媒介再现的优势远远超过绘画。
因此,表现主义成为20世纪西方绘画的主体特征,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二、艺术表现表现上色彩为主
1、色彩表现为主,重形和色
就与中国绘画比较而言,以及绘画艺术诸要素横向比较而论,西方绘画比较重视色彩和形体。
由于崇尚理性和崇尚形式的共同影响,基督教常把“光”和“色彩”作为上帝神圣力量的象征,这对西方绘画中光影明暗,色调调配以及透视构图技法的发展影响较大。
2、色彩的表情性和寓意性
正如前言,色彩作为绘画艺术语言的重要部分,其具有表情性和寓意性。
因此,在视觉中心主义的影响下,西方绘画对色彩和形体非常倚重,油画成就突出。
这与中国绘画的水墨绘画、对线条造型的偏向,明显不同。
第四节:中国绘画审美特征
——线与墨的灵性
一、中国绘画审美特质与原因
(一)中国绘画类型特点
根据表现形式不同,中国绘画分工笔画和写意画两科,工笔画用笔工整细致,敷色层层渲染,细节明彻入微,要用极细腻的笔触,描绘物象
写意画用简练、豪放、洒落的笔墨,描绘物象的形神,抒发作者的感惰。运用概括、夸张的手法,丰富的联想,用笔虽简、但意境深远,具有一定的表现力。一般而言,工笔画比较重视形似,多为设色画。
古人常以“丹青”作为绘画的代称,“丹”,即朱砂,“青”,即石青、石绿,它们都是工笔重彩画中常用的颜料,再如《游春图》即为工笔重彩画。
也有一些工笔画不设色,如吴道子的工笔细描画《八十七神仙图》。
写意画多为水墨画,比较重视神似,例如王冕的墨梅、郑板桥的墨竹等。
中西绘画相较而言,水墨画成为中国绘画艺术的特有的艺术现象。
(二)中国绘画的材料
中国绘画以形传神的特点,与中国绘画材料的艺术表现力有关。
中国画主要用毛笔、墨和颜料在特制的宣纸或绢上作画。
1、画笔
毛笔柔软而富有弹性,笔尖而有锋,有利于细描刻画,在书法的线的艺术基础上,形成以线造型的艺术特点。如《龙凤仕女图》《人物御龙图》
西方画笔一般比较粗硬,适合对粘稠厚重的颜料进行涂抹,笔端多为扁平,适合构体。
2、用墨
传统的墨,以纯细的桐油或松烟精制而成。根据与水比例关系,呈现微妙变化。
墨汁在帛和纸上可以渗化开来,形成浓淡不同的效果,浓墨显得厚重沉着,淡墨则轻盈含蓄。所谓墨分五色:焦浓重淡清,与纸张一起,有六色之称。
西方绘画,尤其是油画,在经过特殊处理的木板或粗糙布面上完成,要经得起颜料反复涂改和多重叠加,有助于表现肌理和质感。
可见,中国水墨画在表现形似上存在先天不足。
3、颜料
传统的中国画颜料,一般分成矿物颜料与植物颜料两大类。
矿物颜料的显著特点是不易褪色、色彩鲜艳,植物颜料主要是从树木花卉中提炼出来的颜色透明。
中国色彩画缺乏传统美学理论支持和自然科学知识广泛运用,因此没有发展成为特色艺术。
二、中国绘画整体效果与独特技法
与西方绘画相比,中国绘画在整体效果上有一个值得注意的效果:空白。
西方绘画作品完成后,一般不留空白,中国画的空白却比比皆是,如南宋马远的《踏歌图》,夏珪的《溪山清远图》,元代倪瓒的《枫落吴江图 》,现代的齐白石的作品,等等。
“一角”与“半边”,涉及部分与整体关系,实质上是虚与实、动与静的关系。
而虚实相生、动静相生的根本,实质是有无相生。
部分代替整体,虚中生实,促使了空灵之境的产生,这在绘画中有突出表现:
总之,可以从哲学上,美学上和艺术学的角度,对空白现象进行分析:
空白在哲学上体现了有无、虚实、动静辩证相生的关系;
在美学上,与强调读者进行审美介入的接受美学在精神上相通;
在艺术表现上,表现了中国绘画对空灵之美和神似的追求。
三、诗书画印合一体
中国绘画与中国书法都体现出诗书画印合而一体的特点。
诗书画印在书法绘画中的出现,与我国文人画的出现密切相关,而文人画的出现,又与士阶层的形成密切相关。
1、文人画的发展
文人画最早源自苏轼提出的“士人画”,宋代是真正意义上出现大批“士夫文人”的时代。
文人画是士夫文人“独抒胸臆”的作品,是朋友之间或官场应酬互表心迹的“载体”,诗书画后来加上印章,成为文人画最基本的形式特征。
当然,文人画在宋代和以后的发展中,其概念内核也在不断变化。
四、卷轴艺术
卷轴画是中国绘画中特有的表现形式。从现存资料看,大约始于魏晋。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是能看到最早的卷轴画。
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长528.7厘米、宽24.8厘米,画有587个不同身份 12 的人物,个个形神兼备,并画有13种动物、9种植物,其态无不惟妙惟肖,各种牲畜共56匹,不同车轿二十余辆,大小船只二十余艘是,现实主义的杰作。
卷轴画除了便于收藏和悬挂,它的流行与中国画独特的空间处理有关。
这种画卷迫使画家采用散点式多视点透视,不能采用西方绘画的焦点透视。这种散点透视如鲲鹏遨游太空俯瞰人间,可以打破时空限制,以求“咫尺有千里之势”,在有限画面展现无限辽阔场景。
欣赏者在不断打开画卷时需要时间,这种时间顺序与空间延展能够巧妙结合,有观看电影之妙。如《清明上河图》。
第五节:其他绘画鉴赏
绘画的画种很多,除了中国传统绘画和西方绘画外,还有一些其他形式与种类,如版画、插画、连环画、年画、月份牌画、宣传画、漫画等。
这些绘画在形式上与国画、油画不同,起的作用也不一样,但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任何艺术的产生与发展都有其实际意义。
本节主要介绍和鉴赏这些画种。
一、版画与插图
版画是在印版上印出的图画。总的说是手工制作的,画家独立完成,与印刷厂的现代印刷有区别,它的目的是追求独特的艺术意味,而不是大量复制。
根据印版材质不同,版画一般分为木刻、石版画、铜版画等。
(一)木刻
木刻即木版画,它是最古老的印刷术和最早的版画。
我国木版画起源于唐代,主要以复制为主,雕刻者和创作者不是同一个人。20世纪后,由于鲁迅提倡,形成了声势浩大的“新兴木刻运动”,成员有艾青、于海、李岫石、黄山定、江丰、方海如、萧仲英、力扬等人。
出现了一批优秀作品。
(二)石版画
石版画法是1798年由德国人逊纳菲尔德发明的,传入中国后20世纪末上海的《点石斋画报》最为出名。
德国女版画家珂勒惠支的石版画在中国影响比较大,其作品有粗犷有力的线条,强烈的黑白对比,表现了工农的苦难与坚强的反抗精神,具有率真朴素的美。
她的作品是鲁迅开办的木刻讲习班的重要教材。
(三)铜版画
铜版画也称“腐蚀版画”,在平整的铜板上涂上蜡或其他防护剂,形成一层防护膜;然后用刻针在版面上作画,经过腐蚀,凡被刻针刻去防腐膜的线条都被腐蚀成凹线。然后涂上油墨,在铜版机上加纸压印,便成为铜版画。
后来出现了锌版与铝板等金属板。
铜版画除独幅作品外,多做插画,其高雅清晰,有钢笔画的艺术趣味。
(四)插图
插图一般有两种情况:自然科学和技术书的说明图;另一种是文学书的插图,美术作品以后者为主。
我国古书多有配图。有的是“左图右史”,有的是“上图下说”,在卷首只画书中人物的是“绣像”,画故事情节的就“出相”,每回故事都画的叫“全图”。
鲁迅说„„
二、连环画与组画
(一)连环画
顾名思义,不是独幅的,它是通过很多画面表现人物情节的前后过程,说明一个完整的故事。
连环画可以追溯到唐代之前的佛教绘画故事,20世纪后,上海成为连环画册的最大出版中心。
1925年上海世界书局出版了《连环图画三国志》,以后又省去“图”,才有“连环画”的名称。
连环画与文字的关系,多数是现文学脚本然后才绘画,但是也有一些是先有图画再配以文字说明。
在体裁上,60幅以下为短篇,60—100为中篇,100幅以上为长篇。
新中国后出现了一大批优秀连环画:《我要读书》(王绪阳等)、《山乡巨变》(贺友直)、《西厢记》(王叔晖)、《白毛女》(华三川)、《送悟空三打白骨精》(赵宏本等),等等。
(二)组画
组画也就是配套画。在画与画之间不一定有连续性,但在某些方面有一定联系,很自然形成一组。
如表现春夏秋冬的“四条屏”,表现社会生活的“渔樵耕读”,表现文人爱好的“梅兰竹菊”图,古代表彰孝子烈女的“二十四孝图”等等。
三、年画与月份牌画
(一)民间年画
从宋代起,民间就有用木板刷印的年画,但是“年画”这个词出现较晚。
清人李光庭《乡言解颐》卷四中“年画”条:“扫舍之后,便贴年画,稚子之戏耳。然如《孝顺图》、《庄稼忙》,令小儿看之,为之解说,未尝非养正之一端也。”
并附诗曰:
“依旧葫芦样,春从画里归;手无寒具碍,心与卧游违。赚得儿童喜,能生蓬荜辉;耕桑图最好,仿佛一家肥 ”。对年画的特点、意义、作用说的很清楚。
现在已经形成几个年画出版中心: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山东潍坊杨家埠、山西平阳、河北武强、广东佛山、四川绵竹、陕西凤翔、台湾台南等。
近现代以后,还出现了新年画,例如挂历、沙发画等形式。
(二)月份牌画
这是20世纪初兴起于上海的一种绘画,是将炭精擦笔画与水彩画结合的画法,画法细致淡雅,有的类似照片,以表现仕女为主,深受欢迎。
最初带有广告性质,并印有年历月份表,故称为“月份牌画”。
1906年,上海英美烟草公司用它作为广告画。以后参照木版年画特点,将题材 15 扩展到历史故事、戏剧人物、名胜古迹和娃娃戏等。“月份牌”画家主要由郑曼陀、杭稚英、金梅生、金雪尘、李慕白等。
新中国成立后,月份牌画在内容和形式上有了很大变化,成为了新年画的一种。
四、漫画与宣传画
(一)漫画
漫画是一种带有讽刺性或幽默性的绘画,表现题材广泛,多采用夸张或者比喻的手法,形式有简笔写意,也有工整装饰的,还有连环画性的漫画。
我国漫画起源于清末民初,20世纪20年代初才有“漫画”的名称,著名漫画家有丰子恺、叶浅予、张乐平、丁聪、华君武、米谷、方成等。
(二)宣传画
宣传画是具有群众性的传播形式,是鼓动、散布性、好造型很强的绘画形式,多是通过印刷、幅面较大、张贴于公共场所或信任注意的地方。
就其性质可以分为政治性宣传画、文化性宣传画、商业性宣传画等。
宣传画单纯突出、色彩鲜艳、具有大字的标语口号、是宣传画的艺术特点,但是它的张贴时间较短,有人形容其为一朵美丽的蝴蝶。
第五篇:书法艺术鉴赏课感想
由上《书法艺术鉴赏》所想到的
大一第二学期上了光德兄的中国文化概论后,感觉受益匪浅,本学期再一次选了光德兄的课—《书法艺术鉴赏》。
我原本就对书法艺术颇有兴趣,不过那是很小的时候,那时候没有qq,也没有计算机游戏,闲暇时,就把学校发的书法书拿出来观看,临摹,感觉非常有意思。不过渐渐长大,我就已经没有时间花在书法上了,甚至到初中,书法可都取消了,而我也要应付大量的课程,所以书法艺术与我渐行渐远,不过,以后看到字写得好的人,我会忍不住向他们讨教,看到一个字漂亮的写法,我也会记下来,慢慢练习。
正如光德兄所说,《书法艺术鉴赏》这门课的名字并不合适,因为我们对书法艺术了解并不多,根本就没有鉴赏的水平,只能说是一堂‘扫盲课’,不过通过这堂‘扫盲课’,我还是收获不少。
第一个收获,是再一次与一个良师益友共度一个学期,在大学,每一堂课都能够座无虚席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但光德兄李教授偏偏做到了。这与他独特的人格魅力是分不开的,吸引我们听他的课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个,当然是他渊博的学识,师者,传道受业解惑嘛,光德兄治学严谨,精益求精,学术积淀丰厚,而且它本身就是一个书法家,一个书法家来上书法艺术课是再合适不过了。他每一堂课的板书,都可以看作是几幅书法作品,每堂课我们都能欣赏他的书法作品,实在是很幸福的一件事。另一方面当然就是学术意外的东西了,光德兄李教授年逾花甲,却还愿放下身段,与我们称兄道弟,推心置腹,这让我们十分感动。而且光德兄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教学方法别具一格,语言风趣幽默,常常能让我们忍俊不禁。课堂气氛十分活泼。在光德兄钢杆弟子qq群上,经常可以看到李教授写的一些东西,让我们感慨颇深。光德兄在课堂上也教给了我们,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这在大学里面是不多见的,李教授做人力求完美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
第二个收获,当然是学术上的。在上《书法艺术鉴赏》课之前,我对书法艺术的认识相当肤浅,仅仅知道什么样的字是好看的,另外也就知道一些常见的几种字体而已。通过这一学期的学习,总算对书法有了更深的了解,不至于贻笑大方了。每堂课,光德兄会在黑板上挂上几幅书法作品供我们欣赏,然后讲解,介绍。;这种做法使我们离书法艺术更近,而不是像其它班那样仅仅是展示几张图片而已,这样不显得那么空洞,枯燥。总之,通过这堂课,对我来说,光德兄‘扫盲’的目的肯定是得到了的,今后与人谈论书法艺术方面的东西时,应该能谈上几句了。
《书法艺术鉴赏》是一门人文素质选修课,当然不会有多高的要求,对很多人来说,不过是偶尔光顾一些,凑凑学分罢了,但我不这样对待,这些课旨在提高我们的人文素质水平,而且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水平确实有待提高,很多人连汉字都不能写的工整好看,对一个中国人来说,并不是一件光荣的事情。听这类人文素质课,在学习知识,拓宽视野的同时,也陶冶了情操,在某种程度上提升了做人的境界。
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能够遇到几位良师益友,确实是非常幸运的事情,祝愿光德兄身体健康,早日完成他人生第三阶段的目标,但愿自己以后能多遇上几个这样的良师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