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总结与反思
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总结与反思
张政超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要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同时提出:“数学学习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职责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教师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为了更好地落实和贯彻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精神,为了进一步推动素质教育,为了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学校领导的支持和指导下,我们在上学期开展了以“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为切入点的课堂教学改革。
从人与数学的关系来看:人不是为数学服务的,而要让数学为人服务。因此,数学教育方法的核心是学生的再创造,数学教师不应该把数学当作一个已经完成了的形式理论来教,不应该将各种定义、规则、算法、灌输给学生,而是应该创造合适条件,让学生在学习数学学习的过程中,用自己的体验和思维方式重新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让学生在教师设计的学案中尝试、感受、自主探索,领会理解。在运用过程中进一步升华、建构。基于对数学教育方法的认识,我们认真地对课堂教学改革进行了大胆和有益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下面结合我们备课组的教学感受,以及今天早上余蔓茜老师的课例《勾股定理》和大家一块交流一下:
一、设计好学案(预习提纲),引导学生自学
教师积极地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课前预习,是新教学模式的基础,有助于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对于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预习时有一定的盲目性,不能准确地找出预习内容的重点和关键,教师在课前为学生准备一份预习学案,明确学习的目标,设计好问题,让学生在学习中思考问题,在问题的解决中学习知识。问题的设置要贴近教材,要在学生的预习中给予启发和点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或提出问题。以勾股定理这份学案来说,勾股定理是几何学中的明珠,充满魅力,作为反映自然界基本规律的一条结论,它在数学发展中起过重要的作用,在现实世界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勾股定理的发现、验证和应用蕴涵着丰富的文化价值。千百年来,人们对它的证明趋之若鹜,其中有著名的数学家、画家,也有业余数学爱好者,有普通的老百姓,也有尊贵的政要权贵,甚至有国家总统。也许是因为勾股定理既重要又简单又实用,更容易吸引人,才使它成百次地反复被人炒作,反复被人论证。美国学者史韦兹(F. Swetz)认为,用历史来丰富数学教学和数学学习,一个直接的方法是让学生去了解一些早期数学家感兴趣的问题.这些问题让学生回到问题提出的时代,反映当时人们所关心的数学主体.学生在解决源于数世纪以前的问题时,会经历某种激动和满足.让学生预习,收集整理验证勾股定理的各种方法,选择最喜欢的验证方法,了解勾股定理的历史背景和证明的过程,有助于消除学生一向对证明的恐惧,使数学学习过程成为名副其实的文化传播过程。以使学生对勾股定理的发生与发展过程有所了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挥数学的教育功能,同时,也使学生体会数学在人类发展历史中的作用和价值。
课上的预习检测是对学生预习成果的展示,我们通过行间巡视、质疑问难、提问等形式进行,并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中的疑难问题,为“后教”作好准备。
二、抓住疑难,解决问题(精讲多练)
学生在预习检测后对知识有了初步理解,充分地展现了自学成果。但也暴露了学生在预习中出现的问题,结合这些问题,教师要调整教学过程,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进一步引导学生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完善知识的构建,让学生准确把握所学知识。众所周知我们的教学是为了达到不教的目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坚持做到:所教的内容,在教师的引导下能让学生独立完成的,就让他们通过自己动手、动脑独立完成。哪怕是一小部分或是那些不能完成的部分,可以在老师的点拨下,组织演示、观察、实验等活动,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尽可能多的东西。老师的“精讲”,目的就是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学习、思考,去开拓思维。因此,教师的“精讲”要真正做到课本让学生读、见解让学生讲、重点疑点让学生议、规律让学生找、总结让学生写,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当导演角色。传统的讲授教学讲究教学环节的完整、知识传授的完美,淡化学生主动思维,学生坐等享受教师打来的“猎物”,而我们的教学改革则是倡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独立分析解决问题。教师的精讲,只要讲清方法、学法,把学习上的方法教给学生,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方法应用到实践中,在实践中印证发挥。如:在学生掌握勾股定理所揭示的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之后,余老师及时进行思维点拨,对勾股定理的运用技巧、使用中注意的问题等进行了简明扼要的梳理。精讲是少讲的升华,精讲也是为了给学生多练的机会,余老师在学案里设计了A、B、C三组题。A组题是最基础的填空判断题,让学生掌握勾股定理的使用条件以及书写格式、表示方法等,B组题是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求第三边的问题,C组题是运用勾股定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以及勾股定理和等腰三角形,30°的直角三角形的综合题,这样的练习能面向全体学生,最大限度的满足每一个学生的数学需要,最大限度的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智慧潜能。
三、在实践中存在的一些疑惑和问题
在课改的实践和应用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有效的调动,思维活动明显多于以前的课堂,探究能力得到了提高。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疑惑例如:
1、学生的课余时间有限,如何更合理的设计预习提纲,让学生能在完成的基础上有所收获?现在学生的作业太多了,很多学生为作业疲于奔命,根本无暇预习,在实践中我们甚至发现有部分学生抄别人的学案。
2、如何把握和有效地利用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保证课堂检测地完成和及时的反馈。
3、怎样对待课堂讨论中出现的种种现象。比如,“讨论不起来”、“不会提问题”、“不敢发言”等等,是学生在“传统方式”教学中形成的不良习惯造成的,怎样逐渐培育敢争善辩的学风是我们老师最想学习的一个问题。
4、怎样防止老师依赖学案而忽略备课。
随着新课程的到来和校本教学改革的开展,集体备课成为推进课程改革的重要平台,为教师共同面对、解决新课程中遇到的新问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集体备课,每人负责一章的中心发言、学案、周练和测验,这种途径可以实现以集体的智慧来解决教育教学中出现的容易忽视的教学细节问题,减轻教师的负担,但同时我们也对集体备课的一些具体做法有争议和质疑。如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思想,都有自己的教学个性,都有自己对一个教学环节的独特理解和感悟,有些问题和见解恐怕是永远都不能达成统一的。也惟有如此,我们的课堂才能百花齐放。而目前的集体备课呢,就好像把大家往一个笼子里赶,不利于个性化教学和教师创造性的发挥。还有集体备课容易让某些教师产生惰性,不利于教师专业成长。学案是大家智慧的结晶,对课堂教学的作用也是不言而喻的,但如果不考虑实际教学情况,只是简单的从网上下载学案,或者上课时完全照搬学案里设定的内容,那么对教师的成长也是不利的。
5、是否会重视教法改革而忽视学法指导?
教师在教学中,勇于改进教法是无可非议的,但是在改进教法的同时却忽视了学法的指导,使教学效果不能长时间巩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自学能力提高不快。究其原因,是教师对学法指导缺乏深刻的认识和研究。而如何在教学中渗透学法指导是一个正在研究的问题。
6、容易把数学教学看成是思维结果的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过分偏重于数学知识的工具性,偏重于整理性的论证思维(逻辑思维)的训练,而忽视了它在发展思维方面的智力价值,从而削弱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忽视探索性非论证思维(直觉思维、形象思维)的培养。在解题过程中,过分强调“框题型、对套路”,企图强化思维定势,其结果是使学生陷入思路呆板、单一状态。数学教学的真正贡献不仅是让学生获得一种知识,还要让学生拥有一种精神,一种信念,一种不懈的追求。即使学生离开学校后会忘记数学知识,但留在心中的数学观念是永恒的,这是数学教学的真正价值所在。
在整个实践过程中,虽然存在一些需要我们继续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但我们已经欣喜的看到了新的教学改革给我们学生带来的转变和提高,同时看到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相信随着课堂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江门市第九中学教育的明天会更好,让我们将课堂改革进行到底。
第二篇: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总结
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总结
平安学校小学部高年级数学组
一、课堂教学中,努力体现教育新理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与培养能力的主要阵地。这一学期,我在这一方面狠下工夫。为了上好每一节课,我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并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特点,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努力贯彻当前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创设轻松民主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形成群言堂。以学生为主体,构建探究式课堂模式,挖掘教材与学生的尝试因素,引导主动探究,自主获取知识。提高学生的能力。此外,注重鼓励后进生,提供更多的机会给他们,使他们也能取得进步,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现在本班学生喜欢上数学课,学习兴趣比较浓厚。
二、注重课堂上创设教学情境,让数学生活化
“创设情境”是数学教学模式中常用的一种策略,它有利于解决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也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把问题情境生活化,就是把问题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亲自体验问题情境中的问题,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问题情境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有利于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是无处不在的,并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例如,教学“圆的周长”时,当学生弄清周长的含义后,我首先出示了一个用铁丝围成的圆,让学生自己动脑求出圆的周长,学生发现只有把铁丝剪断、拉直就可以测量圆的周长,即“化曲为直”的计算方法;接着我又让学生计算手中硬纸片圆的周长,他们有的沿圆的一周贴上透明胶带,有的用绕线的方法,还有的把圆滚动一周又可以测出圆的周长;然后指着黑板上画的圆,问:“你们能求出它的周长吗?”“有”,我启发说:“早在一千多年前我国的祖冲之就发现了,我相信同学们经过研究后一定也会成为当代的祖冲之。”同学们研究的兴趣一下子被激活了,纷纷投入到探索研究之中。
三、注重反馈,加强课后的练习与巩固。
所学知识要想牢固掌握,光靠一节课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需要课后的联系与巩固才能检验出来。我在练习巩固时注重个别辅导,寻找特定群体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的开展练习。布置的作业不求多、杂,而力求精、细,要求学生能按质按量的完成,对于没有很好掌握的同学及时辅导,找出不足与疏漏,及时补救。注意布置分层作业,针对不同的学生布置难易不同的作业。注重调动多方资源,开展轰轰烈烈的家长助学生、好学生帮助差学生的活动,使得课后的练习与巩固得以有效的实施。
四、注重个别辅导,及时转化潜能生。
本班学生存在着差异,为促使每位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我“抓两头,扶中间”,注重培养优生的特长,同时,在班中成立“互助”小组,利用结对子形式,以优生来带动差生,课外加强辅导工作,课堂中创设机会,给予鼓励,树立后进生的信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提高。总之,本学期以来,我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教学工作,不断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汲取他人的长处,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并运用到自己的教学的实践中,使每一节课都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让孩子们成为真正的受益者,这也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第三篇: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总结
课堂教学改革总结
在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中,“导入新课”已被越来越多的同志所注重,但课堂结束时的总结很少有人重视。好的总结,可以使一节课诸多的教学内容,浓缩成“板块”,得以系统概括、深化,便于学生理解;可以使课堂教学的结构严密、紧凑、融为一体,显现出课堂教学的和谐与完美;还可以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积极的思维,使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探究,并获得丰硕质佳的认识成果,以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可以说,总结是课堂教学整体优化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步骤。
那么,如何进行课堂结尾的总结呢?
一、画龙点睛概括性总结
这是一种常用的总结方式,它多用于新授课。在一节数学课里,或者为了形成某一个数学概念,或者为了确立某个法则、性质,或者为了讲授某种数学方法,课堂总结时,将新授内容归纳、概括、梳理,实有必要。这样做,可以使学生快速、精炼地再现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起到深刻理解、巩固、强化知识的作用。
二、融为一体——串联性总结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系统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但注意将知识概括、总结,还要不失时机地将新知识纳入学生已掌握的知识系统中,形成良好的整体知识结构。
三、妙趣横生——趣味性总结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堂总结的一般化,形式的呆板化,易使学生感到乏味,设计一个新颖有趣、耐人寻味的课堂总结,能使学生调节疲劳,保持学习兴趣。
四、埋下伏笔——悬念性总结
文学作品中的“悬念”,可引人入胜,激发情趣。数学课的总结,也可以通过巧设悬念,拨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特别是前后联系非常密切的教学内容,可考虑设置悬念。
五、循循善诱——启发性总结
启发性总结,就是在学生掌握了课堂讲授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启发性问题作结。这样做,不仅可以使学生学得的知识得以条理和升华,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
当然,数学课的总结还远远不止以上这些方法。有时可在讲授结束时,出几道紧扣讲课内容,答案简明的题目让学生自解,这种“检验性总结”,能使教学效果及时得到反馈。另外,以上几种总结的方法也不是孤立地单独去使用,往往是几种方法的综合运用。总之,数学课堂总结,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重要的教学环节,数学教师应从教学目标出发,周密思考,精心设计,会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四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总结反思
百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总结反思
2013年是肥城教育的教学改革年,下面就针对半年来的教育教学改革做如下总结:
一、对教育教学改革的认识
从小学数学的角度来看,数学的教育意义不在于培养数学家,而在于培养学生的数学观念和数学思想,让学生经历、探索一些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开拓学生头脑中的数学观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现在提倡数学教育教学,既要体现数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课程功能,从这个层面讲教育教学改革对数学教育教学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小组合作学习,它促使学生改变了旧的学习方式,促使教师改变了旧的教学模式,并不断探索新的适应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模式。
例如:在合作探究环节,引导小组合作时,我们会先指导学生产生自己的观点,而后小组内展示汇报,交流想法,达成共识,而后班级展示,学生展示,这个环节,倾听与质疑是我重视的两大要素,只有让学生认真倾听,才能让学生自己反思,找出自己对思考思路的共同点和需要质疑的地方,从而为自己的发言找准契合点……经过思维的碰撞,学生基本都能自己解决一些数学问题,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是需要老师去把握的,既要给“学生以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权利,更要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这也是我不懈追求的教学境界。
教育课程改革给我的一个更大的感触就是课堂评价机制的不断完善,学生能给自己以及同伴的学习一个正确、科学的评价,通过这个评价来实现自我反思,这种机制特别有利于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我在教学中也在不断引导孩子自我反思,以促进他们更好的发展。
二、课程教学中的实施。
4月份,我校承办了老城街道百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会上赵霞老师执教了一节研讨课《统计》。展现了我们百尺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初期对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成果,无论是导学案的设计还是学生的小组合作、教师的引导,都使我对教学改革有了更加明确的的认识,感觉到此种教学模式对学生的改变是巨大的、有益的。小组合作是本学期课堂教育教学改革变动较大的地方,也初见成效,但由于年级低,多数由教师评价为主,随着年级的增长要不断的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
三、通过实践谈得失。
通过半个学期的实践,学生的学习习惯有了显著的提高,特别是在自我反思方面,大多数学生能查找出自己的不足,特别是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方面有了显著的成绩,在小组结对互帮互助的模式下,大多数学困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就我个人而言,对课堂教学的调控能力,在不断的实践中有了显著的提高。
但是在小组合作中也有些许的缺失,主要表现在小组合作评价方式单一,以教师评价和学优生评价为主,没有充分挖掘全体学生参与评价得热情,另外就是对学困生的把握不够到位,有时当堂达标时,学困生并不能按时完成,从而导致他们依赖本组学优生的现象。这也是在以后教学中必须认真关注的问题。
四、新学期的发展方向。
1、认真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努力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通过远程研修,名师的行为和理念与我们坚持的的教育教学课堂改革理念是完全相吻合的,这充分证明了我们肥城实施课堂教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它也给我们无穷的力量,促使我们要坚持不懈的走下去,在此我也意识到自己对教育教学理论的困乏,要及时的学习充电,认真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努力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以适应改革的发展。
2、充分关注学生。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从此可以看出,数学教育教学要关注学生作为一个主体,一个活生生的人的存在价值。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多年来也是励志研究儿童数学教育,提出了“吴正宪的儿童数学教育观——真心与儿童做朋友”其儿童观的核心理念就是:“学生是活生生的人,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无论是课程标准还是名师指引,要求我们都要充分的关注学生,我们的教育教学改革也是适应社会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提升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另外教师要不断的充实自己,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与学生做朋友,用心去了解学生,只有教师有走进学生心灵的能力,才能真正的盘活课堂,实现课堂的高效。
第五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总结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总结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总结1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从此可以看出,数学教育教学要关注学生作为一个主体,一个活生生的人的存在价值。 20xx---20xx年是我校教学改革年,对于我来说也是促进自身改革,不断提升自己教学素养和教学能力的一年,下面就针对教育教学改革做如下总结:
一、对教育教学改革的认识
从小学数学的角度来看,数学的教育意义不在于培养数学家,而在于培养学生的数学观念和数学思想,让学生经历、探索一些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开拓学生头脑中的数学观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现在提倡数学教育教学,既要体现数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课程功能,从这个层面讲教育教学改革对数学教育教学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小组合作学习,它促使学生改变了旧的学习方式,促使教师改变了旧的教学模式,并不断探索新的适应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模式。例如:在合作探究环节,引导小组合作时,我们会先指导学生产生自己的观点,而后小组内展示汇报,交流想法,达成共识,而后班级展示,学生展示,这个环节,倾听与质疑是我重视的两大要素,只有让学生认真倾听,才能让学生自己反思,找出自己对思考思路的共同点和需要质疑的地方,从而为自己的发言找准契合点??经过思维的碰撞,学生基本都能自己解决一些数学问题,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是需要老师去把握的,既要给“学生以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权利,更要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这也是我不懈追求的教学境界。教育课程改革给我的一个更大的感触就是课堂评价机制的不断完善,学生能给自己以及同伴的学习一个正确、科学的评价,通过这个评价来实现自我反思,这种机制特别有利于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我在教学中也在不断引导孩子自我反思,以促进他们更好的发展。
二、课程教学中的实施。
我在教学中也特别重视小组合作学习,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由于二年级孩子较小对课堂纪律、课堂、小组汇报的评价均有教师把握,,我们是以4人为一小组,编为1号、2号、3号、4号,1号为组长,2号为副组长,4号一般为学困生,这样在组内实行1—4结对,2—3结对的帮扶模式,当有困难时,互相帮助,小组评价和个人评价两种模式。在班内,对于学生的管理实行捆绑式的评价,不针对个人。也就是对整个小队进行评价,这就要求小队内每一个学生都不能掉队,有一人跟不上,整个小队就不会得周冠军、月冠军、学期冠军等,所以小队内每个成员都要帮助相对落后的成员,小队长在家里就会打电话问4号同学知识掌握情况,这样就会出现三个帮一个或四个帮一个的局面。再就是在小组展示的时候,4号回答的40分,3号得30分,2号得20分,1号得10分,这样就不会出现只是1回答问题的现象,可以把机会让给4号,而在有些课堂上,很多时候4号是没有机会回答问题的,因为他学习不好呀。在学习型的组织中就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都有一个发展、展示的舞台。这个学习型组织最大的特点把常规管理和学习等各个方面都捆绑在一起。小组合作是本学期课堂教育教学改革变动较大的地方,也初见成效,但由于年级低,多数由教师评价为主,随着年级的增长要不断的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
三、通过实践谈得失。
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学生的学习习惯有了显著的提高,特别是在自我反思方面,大多数学生能查找出自己的不足,特别是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方面有了显著的成绩,在小组结对互帮互助的模式下,大多数学困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就我个人而言,对课堂教学的调控能力,在不断的实践中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在小组合作中也有些许的缺失,主要表现在小组合作评价方式单一,以教师评价和学优生评价为主,没有充分挖掘全体学生参与评价得热情,另外就是对学困生的把握不够到位,有时当堂达标时,学困生并不能按时完成,从而导致他们依赖本组学优生的现象。这也是在以后教学中必须认真关注的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增加前置性学习。在每节课前,前置性学习教师都要根据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然后让他们在课上展示,一方面,锻炼了孩子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另一方面,这样的教学方式,转变了过去“要我学”为“我要学”的学习动机,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总结2
20xx年是肥城教育的教学改革年,下面就针对半年来的教育教学改革做如下总结:
一、对教育教学改革的认识
从小学数学的角度来看,数学的教育意义不在于培养数学家,而在于培养学生的数学观念和数学思想,让学生经历、探索一些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开拓学生头脑中的数学观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现在提倡数学教育教学,既要体现数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课程功能,从这个层面讲教育教学改革对数学教育教学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小组合作学习,它促使学生改变了旧的学习方式,促使教师改变了旧的教学模式,并不断探索新的适应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模式。
例如:在合作探究环节,引导小组合作时,我们会先指导学生产生自己的观点,而后小组内展示汇报,交流想法,达成共识,而后班级展示,学生展示,这个环节,倾听与质疑是我重视的两大要素,只有让学生认真倾听,才能让学生自己反思,找出自己对思考思路的共同点和需要质疑的地方,从而为自己的发言找准契合点……经过思维的碰撞,学生基本都能自己解决一些数学问题,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是需要老师去把握的,既要给“学生以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权利,更要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这也是我不懈追求的教学境界。
教育课程改革给我的一个更大的感触就是课堂评价机制的不断完善,学生能给自己以及同伴的学习一个正确、科学的评价,通过这个评价来实现自我反思,这种机制特别有利于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我在教学中也在不断引导孩子自我反思,以促进他们更好的发展。
二、课程教学中的实施。
4月份,我校承办了老城街道百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会上赵霞老师执教了一节研讨课《统计》。展现了我们百尺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初期对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成果,无论是导学案的设计还是学生的小组合作、教师的引导,都使我对教学改革有了更加明确的的认识,感觉到此种教学模式对学生的改变是巨大的、有益的。
小组合作是本学期课堂教育教学改革变动较大的地方,也初见成效,但由于年级低,多数由教师评价为主,随着年级的增长要不断的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
三、通过实践谈得失。
通过半个学期的实践,学生的.学习习惯有了显著的提高,特别是在自我反思方面,大多数学生能查找出自己的不足,特别是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方面有了显著的成绩,在小组结对互帮互助的模式下,大多数学困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就我个人而言,对课堂教学的调控能力,在不断的实践中有了显著的提高。
但是在小组合作中也有些许的缺失,主要表现在小组合作评价方式单一,以教师评价和学优生评价为主,没有充分挖掘全体学生参与评价得热情,另外就是对学困生的把握不够到位,有时当堂达标时,学困生并不能按时完成,从而导致他们依赖本组学优生的现象。这也是在以后教学中必须认真关注的问题。
四、新学期的发展方向。
1、认真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努力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通过远程研修,名师的行为和理念与我们坚持的的教育教学课堂改革理念是完全相吻合的,这充分证明了我们肥城实施课堂教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它也给我们无穷的力量,促使我们要坚持不懈的走下去,在此我也意识到自己对教育教学理论的困乏,要及时的学习充电,认真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努力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以适应改革的发展。
2、充分关注学生。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从此可以看出,数学教育教学要关注学生作为一个主体,一个活生生的人的存在价值。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多年来也是励志研究儿童数学教育,提出了“吴正宪的儿童数学教育观真心与儿童做朋友”其儿童观的核心理念就是:“学生是活生生的人,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无论是课程标准还是名师指引,要求我们都要充分的关注学生,我们的教育教学改革也是适应社会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提升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另外教师要不断的充实自己,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与学生做朋友,用心去了解学生,只有教师有走进学生心灵的能力,才能真正的盘活课堂,实现课堂的高效。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总结3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要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同时提出:“数学学习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职责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教师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为了更好地落实和贯彻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精神,为了进一步推动素质教育,为了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学校领导的支持和指导下,我们在上学期开展了以“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为切入点的课堂教学改革。
从人与数学的关系来看:人不是为数学服务的,而要让数学为人服务。因此,数学教育方法的核心是学生的再创造,数学教师不应该把数学当作一个已经完成了的形式理论来教,不应该将各种定义、规则、算法、灌输给学生,而是应该创造合适条件,让学生在学习数学学习的过程中,用自己的体验和思维方式重新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让学生在教师设计的学案中尝试、感受、自主探索,领会理解。在运用过程中进一步升华、建构。基于对数学教育方法的认识,我们认真地对课堂教学改革进行了大胆和有益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下面结合我们备课组的教学感受,以及今天早上余蔓茜老师的课例《勾股定理》和大家一块交流一下:
一、设计好学案(预习提纲),引导学生自学
教师积极地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课前预习,是新教学模式的基础,有助于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对于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预习时有一定的盲目性,不能准确地找出预习内容的重点和关键,教师在课前为学生准备一份预习学案,明确学习的目标,设计好问题,让学生在学习中思考问题,在问题的解决中学习知识。问题的设置要贴近教材,要在学生的预习中给予启发和点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或提出问题。以勾股定理这份学案来说,勾股定理是几何学中的明珠,充满魅力,作为反映自然界基本规律的一条结论,它在数学发展中起过重要的作用,在现实世界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勾股定理的发现、验证和应用蕴涵着丰富的文化价值。
千百年来,人们对它的证明趋之若鹜,其中有著名的数学家、画家,也有业余数学爱好者,有普通的老百姓,也有尊贵的政要权贵,甚至有国家总统。也许是因为勾股定理既重要又简单又实用,更容易吸引人,才使它成百次地反复被人炒作,反复被人论证。美国学者史韦兹(F.Swetz)认为,用历史来丰富数学教学和数学学习,一个直接的方法是让学生去了解一些早期数学家感兴趣的问题.这些问题让学生回到问题提出的时代,反映当时人们所关心的数学主体.学生在解决源于数世纪以前的问题时,会经历某种激动和满足.让学生预习,收集整理验证勾股定理的各种方法,选择最喜欢的验证方法,了解勾股定理的历史背景和证明的过程,有助于消除学生一向对证明的恐惧,使数学学习过程成为名副其实的文化传播过程。以使学生对勾股定理的发生与发展过程有所了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挥数学的教育功能,同时,也使学生体会数学在人类发展历史中的作用和价值。
课上的预习检测是对学生预习成果的展示,我们通过行间巡视、质疑问难、提问等形式进行,并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中的疑难问题,为“后教”作好准备。
二、抓住疑难,解决问题(精讲多练)
学生在预习检测后对知识有了初步理解,充分地展现了自学成果。但也暴露了学生在预习中出现的问题,结合这些问题,教师要调整教学过程,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进一步引导学生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完善知识的构建,让学生准确把握所学知识。众所周知我们的教学是为了达到不教的目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坚持做到:所教的内容,在教师的引导下能让学生独立完成的,就让他们通过自己动手、动脑独立完成。哪怕是一小部分或是那些不能完成的部分,可以在老师的点拨下,组织演示、观察、实验等活动,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尽可能多的东西。老师的“精讲”,目的就是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学习、思考,去开拓思维。
因此,教师的“精讲”要真正做到课本让学生读、见解让学生讲、重点疑点让学生议、规律让学生找、总结让学生写,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当导演角色。传统的讲授教学讲究教学环节的完整、知识传授的完美,淡化学生主动思维,学生坐等享受教师打来的“猎物”,而我们的教学改革则是倡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独立分析解决问题。教师的精讲,只要讲清方法、学法,把学习上的方法教给学生,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方法应用到实践中,在实践中印证发挥。如:在学生掌握勾股定理所揭示的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之后,余老师及时进行思维点拨,对勾股定理的运用技巧、使用中注意的问题等进行了简明扼要的梳理。精讲是少讲的升华,精讲也是为了给学生多练的机会,余老师在学案里设计了A、B、C三组题。A组题是最基础的填空判断题,让学生掌握勾股定理的使用条件以及书写格式、表示方法等,B组题是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求第三边的问题,C组题是运用勾股定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以及勾股定理和等腰三角形,30°的直角三角形的综合题,这样的练习能面向全体学生,最大限度的满足每一个学生的数学需要,最大限度的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智慧潜能。
三、在实践中存在的一些疑惑和问题
在课改的实践和应用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有效的调动,思维活动明显多于以前的课堂,探究能力得到了提高。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疑惑例如:
1、学生的课余时间有限,如何更合理的设计预习提纲,让学生能在完成的基础上有所收获?现在学生的作业太多了,很多学生为作业疲于奔命,根本无暇预习,在实践中我们甚至发现有部分学生抄别人的学案。
2、如何把握和有效地利用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保证课堂检测地完成和及时的反馈。
3、怎样对待课堂讨论中出现的种种现象。比如,“讨论不起来”、“不会提问题”、“不敢发言”等等,是学生在“传统方式”教学中形成的不良习惯造成的,怎样逐渐培育敢争善辩的学风是我们老师最想学习的一个问题。
4、怎样防止老师依赖学案而忽略备课。
随着新课程的到来和校本教学改革的开展,集体备课成为推进课程改革的重要平台,为教师共同面对、解决新课程中遇到的新问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集体备课,每人负责一章的中心发言、学案、周练和测验,这种途径可以实现以集体的智慧来解决教育教学中出现的容易忽视的教学细节问题,减轻教师的负担,但同时我们也对集体备课的一些具体做法有争议和质疑。如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思想,都有自己的教学个性,都有自己对一个教学环节的独特理解和感悟,有些问题和见解恐怕是永远都不能达成统一的。也惟有如此,我们的课堂才能百花齐放。而目前的集体备课呢,就好像把大家往一个笼子里赶,不利于个性化教学和教师创造性的发挥。还有集体备课容易让某些教师产生惰性,不利于教师专业成长。学案是大家智慧的结晶,对课堂教学的作用也是不言而喻的,但如果不考虑实际教学情况,只是简单的从网上下载学案,或者上课时完全照搬学案里设定的内容,那么对教师的成长也是不利的。
5、是否会重视教法改革而忽视学法指导?
教师在教学中,勇于改进教法是无可非议的,但是在改进教法的同时却忽视了学法的指导,使教学效果不能长时间巩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自学能力提高不快。究其原因,是教师对学法指导缺乏深刻的认识和研究。而如何在教学中渗透学法指导是一个正在研究的问题。
6、容易把数学教学看成是思维结果的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过分偏重于数学知识的工具性,偏重于整理性的论证思维(逻辑思维)的训练,而忽视了它在发展思维方面的智力价值,从而削弱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忽视探索性非论证思维(直觉思维、形象思维)的培养。在解题过程中,过分强调“框题型、对套路”,企图强化思维定势,其结果是使学生陷入思路呆板、单一状态。数学教学的真正贡献不仅是让学生获得一种知识,还要让学生拥有一种精神,一种信念,一种不懈的追求。即使学生离开学校后会忘记数学知识,但留在心中的数学观念是永恒的,这是数学教学的真正价值所在。
在整个实践过程中,虽然存在一些需要我们继续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但我们已经欣喜的看到了新的教学改革给我们学生带来的转变和提高,同时看到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相信随着课堂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江门市第九中学教育的明天会更好,让我们将课堂改革进行到底。
感谢各位领导和老师,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