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心与心的交流如何让学生深入去体会作品内在情感
心与心的交流——如何让学生深入去体会作品内
在情感
清远市第一中学
张艳玲
《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把唤醒学生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美术鉴赏能力作为最重要的目标。用什么去唤醒学生?“情”就是最好的武器。艺术是情感的产物,美术作品乃作者感情之载体,艺术家运用不同的美术形式和表现手法来向我们传达他们对社会、对生活所持的态度或感受。美术鉴赏是运用感知、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说到底美术鉴赏就是一种情感交流。
那么如何去让学生体会作品中的“情”,课堂上如何进行情感教育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讲解作品,让学生用情去体会作品。
在美术鉴赏的课堂上有这样一个现象:学生鉴赏作品通常只是照搬他们平常所听到的对鉴赏作品的评论,并不是自己对这作品的真实评价。如:在第一节《培养审美的眼睛――美要鉴赏及其意义》上,我让同学们去鉴赏《蒙娜丽莎》(图1)这一件人们耳熟能详的作品时,同学们的答案大多是:“蒙娜丽莎非常美,蒙娜丽莎的微笑很迷人”,对于这件已经被反复讲述的作品,学生的头脑中已经形成了一些习惯性的认识,图1 而这些表述已经成为这件作品的固定标签,把学生对蒙娜丽莎的认识给简单化、概念化。给人感觉是学生不是在用眼睛欣赏蒙娜丽莎,而是用“耳朵”和“嘴巴”在欣赏这幅作品,以一种鹦鹉学舌的方法复述对于作品的评价。但这种鉴赏显然不是真正的鉴赏。所以,对于学生熟悉的作品要引起他们的兴趣,最好换角度讲解,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兴趣。例如 “为什么这幅画会成为世界名画,流芳千古?” “神秘的微笑这种神秘感是怎样产生的?” “作者达芬奇是怎样一个人?”当种种问题提出后,学生观看的兴趣大大增加,脑筋也开动起来,很快进入状态。对作品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后,学生会更容易了解作品的内在情感,从而产生情感共鸣。
二、了解作者,理解作品,再感受作品中的情感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画家所画的,雕塑家所雕塑的,表面上 是一张画,一个雕像,其实是他的思想和人格的表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对作品的作者有更深入的了解,比如他的情感,他的人生等等,从而更深入的了解作者的作品,产生情感共鸣,而不应该只停留在表面。
比如凡高这位艺术大师,很学生都只知道他性格孤僻,自闭,精神分裂。但就没有真正的去了解过他,了解他的生活,了解他的品格。脾气古怪的凡高从小就不合群,不仅长相难看,有时羞却,有时又冲动粗鲁。他拒绝社会,社会也拒绝他;但他向社会献出诚心,社会仍然拒绝他。他在一家寄宿学校任法语教师,看到了贫苦的学生的生活状况而没有向他们收学费,于是他又被解雇了;他在一座煤矿当自食其力的传教士,把财产分给穷人,自己粗茶淡饭,衣裳褴褛,教会认为他布道失当,于是他又被解雇了;他满腔热情,一往深情地追求真诚的爱情,但不是被戏耍,被背离,便是酗酒放浪,于是被“解雇”了;他如痴如狂,满怀虔诚的创造绘画作品,却因不被世人理解难以找到知音,于是他又被解雇了。
然而凡高对待艺术就象一个虔诚的教徒,他并不太在乎人们是否理解和接受自己的作品,他只是把画画当作宣泄情感的一种最佳方式,并且他有着和雷诺阿一样的追求。“我画画不是使人苦恼,而是使人们快乐。”他在一到信中这样写道。这一点着实令人惊讶,也使人们得以窥到凡高的内心:他就象一个天真烂漫的儿童,尽管生活如此对他不公平。他仍然热爱和渴望生活
他的代表作《向日葵》(图2),作为一副静物
图2 画,从它色调,布局,瓶花的特定形成构成,以及笔触的运用,油彩技法上的处理,都是显示出画家对自然,生命,人生的独特情感的体验,传达出一种既热烈又悲伤,既骚动又孤寂的心理情绪。学生只有在充分了解凡高的基础上才能真正体会到这向日葵的内在涵义,充溢着张力的新生命在凋残痛苦的旧生命种诞生。学生在欣赏时自然而然地想象到凡高地一生,沉默,欲喊又喊不出来的压抑人生。而更重要的是凡高的这种爱心和渴望生活却永远留在学生的心中。
三、走进学生生活,深化情感教育。
生活既是艺术的源泉,也是情感的源泉。教育与学生的生活实践与生活体验相结合不仅增加了美术教学的丰富性、实用性、和趣味性,还使学生增加了生活经验,获得了情感体验。动漫、绘本作品这一类的美术作品均属于美术的范畴,但由于种种偏见,使得这一类作品一直被拒绝在美术正规课程之外。而绝大部分的高中生都喜欢这类的作品,也可以说看这类作品已经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但仅作为休闲娱乐,而选择一些比较优秀的绘本作品或动漫作品给他们鉴赏时,学生很容易就产生情感共鸣。在绘本艺术鉴赏一课里,笔者给学生鉴赏的是谢尔.希尔弗斯坦所著的《失落的一角》(图3)这一部绘本作品。在课堂上,笔者首先讲解一些有关绘本艺术的基本知识及《失落的一角》作者的简介,然后让学生一边听音乐,一边看这部绘本作品。刚看了两张图片,整个课堂开始骚动起来,我听到不少的学生在说,“这也是画,我都能画,这算什么作品”笔者没有加以理会,慢慢地,课堂又回復平静。看完作品后,问他们感觉怎样,他们的回答几乎是一致——“很震撼”。这部作品有的只是简单的几个字,而画也只有很少的几笔,就这样的一部作品,引起了学生们图3 的震撼。剩下的半节课时间里,都是笔者跟学生在交流、讨论,这部作品怎样感动你,那个地方给你的最大的震撼。有一位学生在后来的作业评论上写这一句话:“谢尔以最简洁的线条和文字,阐释了一则有关‘完美’与‘缺憾’的寓言,同时他也告诉了我 ‘得’与‘失’之间的关系,更告诉了我生命的欠缺,是努力的空间;生命的意义,在于不断的追求。”
选择这一部作品给学生鉴赏也有另外一个用意,作为新生的他们,在清远市一中这一所重点学校上学,普遍让他们感觉压力大,总感觉自己比别人差,而且对自己的欠缺耿耿于怀。希望鉴赏完这一部作品后,他们能够了解,每一个生命都会有欠缺,我们应该以平常心去对待自己的缺点,多找自己的发光点,重拾自信。
总之,在鉴赏课堂教学上,教师要以情感为中心,调动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才能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对美术作品产生情感共鸣。从而达到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从而实现审美教育的目标,真正让学生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
第二篇:让四心去面对学生
类别:德育案例
题目 让“四心”去面对学生
单位 四川省双流县棠湖中学
姓名 李 建 军
让“四心”去面对学生
我班有一位学生嬴某,自由散漫,对学习的兴趣低下。开学一周后,就有多路“人马”要殴打他,并有一路“人马”实现目的。经过这件事件后,该生虽然在行为上有一些收敛,但在课堂上仍然张扬着自己的个性。对于老师的批评教育,显出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甚至还和老师顶嘴。
案例分析
该生的叛逆行为是进入青春期的一种表现,许多青春期的孩子对大人都有一种逆反心理。他们往往把家长和老师的教育和帮助理解为与自己过不去,认为伤害了自己,而对他的交友圈进行评价时更是觉得是对自己人格的侮辱,对友情的践踏。
分析其原因主要还是家校的沟通出现了漏洞,让学生在漏洞中生存过久,而产生了许多的侥幸心理和自我为中心的主观意识,当然也还包括家长在日常的生活中的一些言行举止误导了学生。该生的父母工作在“三州”,该生则从小学开始就和外公外婆居住在成都,并在成都上学。父母和孩子的交流很少,主要由外公全权负责学习、心理等所有事项,在无意当中形成了“皇帝”心理。初二下期,外公不幸去世,让该生突然失去了压力,而在初三将陋习逐渐暴露出来。学校在这个关键的时候,没有和价值及时联系交流,使该生的恶习逐渐成形,抽烟喝酒、拉帮结队、逃学斗殴等,无所不极。等到事态严重到不易挽回的时候,才得知孩子的状况,只好在初三结束就转学到我们学校。但学坏容易学好难,陋习已成,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有明显的改观。对于学习的兴趣,由于父母在教育的过程中,透露太多的家庭经济实力,并让学生的周花费基本在数百元以上,使学生出现了无压状况,认为反正都能温饱无忧。从初三的大手大脚、自由散漫到现在的经济紧缩、学业加压,让该生也一时无法接受,烦躁、厌学等情绪接踵而来。
方法
1、首先和家长取得联系,了解该生的家庭情况和以往表现,与家长沟通思想,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达成共识,以便对症下药。
2、利用被打事件,从起因、结果等多角度教育:事件的起因实际就是个人的言行举止过于张扬,以自我为中心,而不顾及别人的感受,而打架斗殴的结果往往是两方面都受伤,谁也没有好处可得。
3、因为该生的特别姓氏,我利用了一次班会课,开展了一个主题叫《姓氏知多少》的班会,让所有的学生在周末先了解自己的姓氏背后的故事,加强了学生爱姓氏、爱家族、爱民族、爱国家的高尚情操。当然,我特别的查阅了该生的姓氏“嬴”的由来:据说是少昊帝。远古时代,有姓有氏,姓氏一分为二。姓是大的氏族部落集团的徽示,氏是一个姓所分出的小氏族支系的标志。姓氏合二为一,是秦汉时才开始的《汉书地理志注》和《说文解字》记少皞氏为嬴姓。嬴即燕的异字,且又同音,故嬴即燕。少皞氏初以燕(玄鸟)为图腾,故成为嬴姓的始祖。这样的主题班会,大大的鼓舞了作为班级中唯一一个姓氏的他,在一段时间内几乎成了所有同学谈论的主题都是有了解姓氏多少故事以及如何“为家族争光”。
4、开学第三周的某天,学生在总结当天的学习纪律情况的时候,突然出现了该生的加分情况,我无意间发现他在那里无比的自豪,一扫以往的霜打样,挺直了身板,那种“成熟”、低迷、目空一切的味道一扫而空,我敏锐的感觉到该生的童真并没有消失,对荣誉的向往依旧很强烈,只不过过去的陋习太多而被埋藏了。于是,我赶紧在那节课后向我所有的科任老师群发了短信,告诉他对该生的教育措施:找一切可找的理由表扬该生,即便是他有什么不对也坚决不在公众面前批评,要注意保护他的自尊心,采取以柔克刚的教育方式。与他个别交谈时多以友情打比喻,每次交谈之后,务必让他感觉到他的犯错就是在对我们老师这个“大朋友”的背叛,就是不顾及友情的“小人”。
5、在与家长的交流中,我无意中听到家长在这个暑假中,为了让他有吃苦的经历,于是利用自己的关系找到了一个矿场,让该生去帮忙搬运矿石,每车5元。结果该生到场后,估算出从矿场打车回城的的士价钱,然后计算着工作,让自己回城刚好有100元的剩余,好请朋友一起到肯德基去美餐一顿。听了这件事后,我感觉到该生对经济的感觉是比较好的,于是,我利用一次班会的机会,了解了同学的周花费情况后,做出成立一个“爱心银行”的想法。然后我单独的找到了该生,大方的表扬了他一顿,肯定了他在经济上的敏感(暗示他在矿场上准确的计算出收支,保证自己的收入)和管理(周花费数百元而条目清楚,该生在这个学期开始,周花费必须向家长汇报清楚后才能获得下周的零花钱),然后要求他担任我班爱心银行首席行长一职,并要求他在一个周末内查阅清楚简单的银行运行模式,向全班通报,并招聘必要的银行职员。周日返校的思品课上,该生果然准确有效的汇报了银行的运行模式,并选任好相关的人员。银行随即开始运作。目前一个月已过去,学生的反应良好,该生更是士气高涨,时刻以行长的身份到处炫耀,习惯和学习都有了大幅度的改善。
(注:爱心银行简介:要求每位同学每周在自己的零花钱中至少存5元,可以多存。存储的钱只能用于班级的各种爱心事务,如各个感恩时节对父母长辈的感恩,学校组织的各种爱心捐款等,毕业或离校方可取出剩余的金额。个别同学如果因为特别事件需要借钱,可以向银行提出借贷申请。这个爱心银行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节俭意识,并且切身感觉到积小流以汇江河的成就,在一定程度上也为家长节约了一笔不小的数字,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感恩,最后还能让学生提前感知社会的一个角度。)
效果
通过对该生一系列的措施辅导下来,该生的逆反心理已逐渐消除,和同学、老师的紧张关系也得到了缓解,最大的一个变化是工作、学习的责任心增强了,做错了事能主动承认,学习比以往认真,上课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学习竞争意识强,为班级工作积极。与同学之间的矛盾逐渐消除,同学们一致反映他的进步很大,表现良好,是一名负责的“行长”。
反思
每个孩子身上都有其闪光的地方,我们要学会用显微镜去寻找,用放大镜去看待他的进步,用哈哈镜去对待他的不足(起码在公众面前)。我充分的利用了他的家庭教育,姓氏教育,并从各个细节中寻找突破点,逐渐地将他的正义一面显露了出来,使他把大部分心思转移到他爱好、感兴趣的事情上。让该生逐渐成为了班级的积极分子、公众形象,然后以“公众”来管理,在管理、露脸中逐渐的反思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正,最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经过这件事,我相信只要有静心、精心、正心、真心这“四心”,找出原因,具体分析,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正面的引导,用心对待学生,让他感受到关爱,所谓的“问题学生”,都不成问题。
第三篇:让心去感受
用心去感受
杭州建兰中学109班李雨陶
遇到什么人,交到什么朋友,都要看缘分,让心去感受---《青铜葵花》读后感。读书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我三生有幸——读到了《青铜葵花》这本好书。这本书很美,很朴实。文中葵花那个以用青铜为原材料雕塑葵花出名的爸爸,还有大麦地的那片葵花田,名叫葵花的小女孩,叫青铜的男孩,都与题目相映成趣。
曹文轩写《青铜葵花》,写出了两种美:自然美和人性美。
曹文轩写的所有小说都有一个特点:有唯美的意境。“当时阳光倾盆,一望无际的葵花田里,成千上万株葵花,花盆又大又圆,正齐刷刷地朝着正在空中滚动的那轮金色的天体。”寥寥几笔,将读者带进一片美丽的葵花田。这是文章的最后一段,其中“阳光倾盆”、“滚动”等词语,和作者有意将太阳描写成“滚动的天体”,让这种美丽更加难以忘怀。除了葵花田之外的,还有芦苇荡:“葵花骑在牛背上,看到芦苇在风中起伏不定地摇动着,看到芦苇中间,这儿一处,那儿一处的水泊。水泊或大或小,在阳光下,反射着水银一般的亮光。看到了水泊上空飞行的鸟,有野鸭,有鹤,有叫不出名字的鸟。”一段话,将大麦地的芦苇荡之美毫无剩余地写了出来,让人陶醉其中。
青铜,主人公之一,标准的好哥哥,读后感《让心去感受---《青铜葵花》读后感》。每天上下学接送葵花;做葵花萤火虫灯让葵花看书做作业;做冰粒项链给葵花做主持人时戴,为此冻伤了手也不顾;看马戏时为了葵花抢位置,不惜和人打架,后又驮着葵花看马戏;蝗灾过后挖芦根,他总让葵花先吃......青铜为葵花做的太多了!他和葵花感情太深,以至于葵花要被接回城里时,他妈妈只好把他支开;以至于葵花走后,他天天坐在草坨上思念葵花。这种在心里的默默但绵绵的思念,冲破了喉咙的障碍,在多年哑巴以后,让他喊出了“葵——花!”的声音。
哑巴哥哥,才是哥哥咧!
葵花从被领养开始,就仿佛本来就是青铜家的人一般。完全不用磨合,他们就像一家人一样一起生活了。葵花也不简单,自己念书后,也叫青铜识字,让青铜把大麦地的人们吓了一跳;她为了治奶奶的病,只身去外地摘银杏,拿了钱回到家里知道奶奶已经不行了,痛哭不已。知道家里负担不起自己的学费,故意把成绩考坏,好让家里不在为她花钱。葵花是个美丽的女孩,无论是外表还是心灵。
青铜奶奶为了家庭当掉了她的金戒指;为了让青铜葵花穿上厚棉袄棉裤,去外地摘了两大包棉花,以致卧病在床,临终时还留下手镯给葵花出嫁时用......妈妈为了让葵花穿得好,把自己的衣服改了给葵花。这个家完全没有把葵花看待,而是把她当最亲的亲人,以至于葵花根本不想回城里去......至于爸爸妈妈,是这个家庭的主心骨,他们的辛勤劳动和乐观主义,维系这这个家庭基本但是快乐的生活。连一开始形象有点反面的嘎鱼,其实也是一个善良的孩子。在青铜家起火时,是他呼叫乡亲们来扑救;在青铜和葵花的奶奶生病时,是他送来了两只鸭子,希望帮上一点忙。
《青铜葵花》还描述了那个年代苦难的生活。通过人们和苦难作斗争的描写,介绍了一种精神:人坚强不屈的心灵之美,人性之美。青铜家,先是家被火烧了,再遇上大水冲垮了茅屋,还赶上了蝗灾。在这一次次的劫难里,青铜家的人也好,大麦地的人也好,都没有屈服。而是一次次地振作起来,携手度过了一次次的危机。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没错,青铜家的人是这么做的,大麦地的人是这么做的。他们从不依赖外界的帮助,靠自己,熬过了一个个苦难,正因为他们有坚贞不屈的心灵和精神。而芦花鞋、萤火虫南瓜灯和冰项链的描述,又是那么具有浪漫主义的色彩。通过这样的描写,反衬出在美丽的自然和美丽的人性面前,苦难也显得那么渺小。
扉页上有一段题词:“作品写苦难——大苦难,将苦难写到之处;作品写美——大美,将美写到极致;作品写爱——至爱,将爱写得充满生机与情谊。”没错,这就是《青铜葵花》,这就是青铜葵花!
用心去感受书中的美吧,等待你的将是一场洗礼!
第四篇:去北京天津学习交流心德体会
难忘的北京之行
---------------赴京学习心得体会
尊敬的领导,亲爱的同事们:
大家好,很荣幸能站在这个地方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赴京交流学习的感受与体会。承蒙学校厚爱,从6月10日到6月17日,我和30多名同事先后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南开附属中学,北京八一中学进行交流学习,活动圆满而成功。目之所遇、耳之所闻无不给我强烈的震撼和极大的收获。下面请允许我谈一下自己感受与体会,如有不当地方,还请大家海涵和指教。
我的体会有以下几点:
一,教师要有良好的师德修养,在执教的工作岗位上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肯于奉献的精神,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以优良的思想作风教育引导学生,以高尚的道德形象和人格影响和激励学生。尤其是要有一颗无私的爱心。以良好的感情,崇高的道德去关爱学生,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力量,形成师生相互尊重的和谐关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所去交流学习的几所北京学校,之所以成绩斐然,很重要一个因素就是学校教师有着一大批师德修养极高的教师,他们把投身教育事业,培养优秀人才,推进学校发展作为己任,兢兢业业,扛着学校朝前走。他们也用自己的切身行动,给学生树立了榜样,耳濡目染影响着学生。如,北京八一学校副校长拒绝了副市长的工作安排,安心于三尺书桌,只想教好学生,经常工作到晚上三四点。南开中学的教师和学生每周都要开展由老师亲自带头劳动的校外义工活动。正是由这样的一批甘为人梯,身体力行,德高望重的教师,才使他们学校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成为名校。所以,一个教师要提高,一个学校要发展,必须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
二,作为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知识经济,一日千里,不学习就要落伍。教师的工作不能没有学习的支撑,没有学习的工作不会有生命力,教学研究也无法深入进行。因此,教师要不断系统地学习政治理论知识和业务知识,丰富自己的头脑,要做教师学习的领跑者。尤其注意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把自己真正武装起来。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成为教学的行家里手,才能成为专家型教师。这次去北京学习,我见识了众多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感到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比如北京八一中学“军魂铸人、学科育人、生态立人”的特色教育方式,极大的震撼了我。该学校制定了自己独特的校本课程,学生不仅仅是学习成绩好,而且是新课改下的全面发展,学生的很多研究成果,甚至达到了大学教育水平。所以要成为优秀教育者,推进本地教育发展,必须不断学习。三,对青年教师而言,尤其要擅长思考,拥有教育创新意识。通过不断思考而形成科学的教学思想和教育理念,并将其付诸于教育实践中。因循守旧的教学不符合现代教育要求,没有激情也没有未来。广大青年教师要从满足现状的思维中突破出来,不怕碰壁,不怕困难,勇于上下求索,开拓进取。要立足现实,在脚踏实地的本职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取得突破,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在个人兴趣和发挥潜能的基础上全面发展。北京的这些名校,之所以能够教育成就巨大,本质而言都是在进行教育创新的基础上取得的,故而作为学校未来的青年教师更应擅长思考,重视教育创新。
感谢领导给了我这次学习与交流的机会,使我真切地了解到了北京诸多学校的教育现状,有机会解读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获得了许多教育改革的信息,触发了我许多教育灵感。相信在我今后的工作中必将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我深信,在校领导班子和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学校的明天将会越来越好!
2017年暑假北京学习心得体会
2017年暑假,我有幸参加了商州区中学组织的优秀教师赴北京教育学习活动。这次活动为期一周,尽管时间短暂,但是我记忆深刻,获益良多。
这次教育学习活动主要在清华附中进行,清华附中不仅在北京是一所知名度颇高,尽人皆知的中学,甚至在全国都具有十分巨大的影响力。可以说,清华附中有名不仅仅是因为校园环境美丽,依托世界一流大学清华大学,更主要在于它倡导并一直践行的基础教育育人理念和大批杰出知名校友。就是在这里,我们聆听了全国知名教育家的育人感悟、他们分享了自己的教育体会和成功经验,让我们了解了基础教育理论和实践最新动态,并深深体会到了教育艺术的无穷魅力。
时代飞速向前,教育必须与时俱进。与此同时,基础教育对于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紧跟教育前沿,深刻领悟教育的本质,并在自己具体的教育实践中一以贯之。那种一成不变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当一位教师面对讲台下几十名中学生时,应该想到,今天他们是我的学生,五六年之后,他们将走向纷繁多变的社会,他们是否有能力面对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如果我们对教育的理解还停留在老一套,如果我们的教育教学对于这些孩子并无益处,甚至害处多多,如果我们教出的学生创新能力低下,道德观念淡薄,对国家和社会公德冷漠疏远,如果我们的学生在未来只是自私自利的贪图享乐,对他人的幸福和权利漠不关心,那么作为一名教师,现在到了该自我反思,自我改变的时候了。
听了教育家的豁人耳目教育演讲之后,我们还了解了他们具体的课堂实施细节,我们不仅佩服教育家们高瞻远瞩的大格局,大气度,大胸怀;更佩服他们在具体的班级授课制中能做到游刃有余,运斤成风。后来,在和他们的座谈和交流中发现,他们在工作中始终有两个忠实朋友,一个是学生,一个是书籍。这个学生朋友,让他们始终能保持一种务实的态度。正是因为这个世界有学生,有那么一批不成熟却又渴望成熟的人,才有了教师存在的理由,换句话来说,教师这个职业就是为了学生而存在的。所以他们在工作中无一不是耐心有爱,温情脉脉。深受学生的喜欢也就成为了必然。另一个书籍朋友,让他们不至于沉溺于具体琐碎的细节中,进而获得了一种高蹈不凡的见识和洞察力。用他们的话来说,教师就是教书的人,你不读书,如何教书?
常言道: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这次北京教育学习之旅让我们在名校领略了教育家的风采,从中得以窥见教育前沿,发现自身不足和差距,启发了无尽的思考。让我从内心深处领悟到一句话,即教育需要用心付出,教育需要用心思考。在此我想再次感谢学校为我们提供了这次交流学习的机会,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带着一路走来的感恩之心砥砺前行,不辱使命,慷慨前行。
第五篇:心与心交流
心与心的交流 ——打开学生思维闸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随着年级的升高,同学们一个个长高了,长大了。但课堂上没有了小学低段时的小手如林,少了几分热热闹闹的喋喋不休,有声有色的个性化朗读也淡了很多,课堂上未免有些沉闷。只有几位性格外向的几次三番地向同学阐述自己的观点,讨论作者用词的精妙,为一个句子议论纷纷。有几个性格内向的同学,朗读课文时声音低得如蚊子嗡嗡,偶尔几次鼓起举起手来,也是那么微弱。这是令很多高段老师头疼的问题。即使多次强调要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勇于实践,大胆发言,但课堂上发言的同学还是寥寥无几。有的同学就是心甘情愿当旁观者。欣同学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这天,与同学们一起研读现代著名作家巴金的散文《鸟的天堂》,那课堂气氛还能够。揭题时,“小歌唱家”龚洋珉介绍了作者和他的作品;“演讲高手”王孟轲深刻地理解了天堂和题目的含义;“小博士”杜文宇因为预习得很仔细,讲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看到的情况……因为学生解题较成功,我便因势利导直奔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感悟大榕树的树大、根多、叶茂。学生入情入境,理解得深刻,朗读得有声有色,深刻感悟到“这美丽的南国的树”为什么能成为“鸟的天堂”。可惜的是,欣在整堂课上没有举过一次手。即使我多次启发、暗示、鼓励,就是不见欣的那双。
放学后,把她留了下来,与她实行了心与心的交流。她告诉我:“我也很想举手发言,但我不敢。因为同学们都说得很精彩,我怕自己说不好,怕同学们笑话我。”“每一次发言都是锻炼的机会,实践的机会,难道你愿意放弃吗?再说学语文我们是用心去感悟,我们允很多元化的感悟,多种朗读方法,同一个句子能够有不同的理解。你在课堂上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老师会表扬你,同学会欣赏你……”我推心置腹地向她讲了很多。过了一会儿,我又让她打开课文,再次欣赏“写大榕树”一段。她读着“翠绿的颜色,明亮地在我们的眼前闪耀,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一句时说:“我觉得榕树的叶子绿得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绿得可爱极了,让人感觉到每一片叶子上似乎都有一个可爱的小精灵在跳跃着。我还觉得绿叶本身并没有动,但是这满树的叶子翠绿欲滴,在阳光的照耀下,发出夺目的亮光,作者看久了,似乎感到绿叶上的点点光斑像是一些可爱的小精灵在舞蹈,眼前有一些绿色的光点在闪烁,所以作者感受到了‘新的生命在颤动’。” “好,你的感受是多么独特啊!”在表扬她独特体验的同时,我趁热打铁鼓励她:“明天我们学‘鸟多’一段时,你就把自己临场的感悟讲给全班同学听,好吗?”她欣慰地点了点头。
第二天语文课上,“通过昨天的学习你对‘鸟的天堂’有多少了解?”我的话音刚落。欣便高高地举起了手,那么自信,那么阳光,那么富有朝气。我便率先让她回答。“我知道‘鸟的天堂’指的是适合鸟儿生活的那棵大榕树。他之所以能成为‘鸟的天堂’不但是因为它树大、根多、叶茂,还因为那里的农民不准人们捉小鸟……”“你讲得是多么完整,声音是多么灿烂!”我立即在全体同学面前表扬了她。在整堂课上,她学得非常认真,不时高高地举起了自信的手。当讲到“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一句时,欣似乎陶醉了:“我仿佛看到了各种各样的鸟,他们炫耀着自己最美的舞姿,卖弄着自己最悦耳的歌声,在欢迎我们的光临。这句话写出了鸟的种类多,动作多。”多精彩的发言呀!
只要我们真心地关心学生,多为学生的发展着想,与学生实行心与心的沟通,多多表扬,多多鼓励,学生思维的闸门会被打开,从而产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浓厚兴趣和强烈的表现欲望。这样,学生自豪的手会高高地举起,精彩的课堂便会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