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案说法》 课堂心得总结
《以案说法》 课堂心得总结
其实在初中和高中的学习中,我们已经接触过一些法律基础知识,但知识限于一些基本的公民权利和法律概念,并没有深入了解。曾经对法这门学科存在误解与畏惧,误解在于我曾经认为法律方面的学科是很枯燥乏味的,适合记忆力好的人学习,畏惧在于我以为学好的关键就是背法条,能熟悉所有法条更是非常艰难与辛苦的过程,所以很害怕对于法律学科的学习。
起初选以案说法这门课的原因很简单,一是在大一学习中国税制和经济法通论的过程中我对法律的相关学科的看法慢慢改变甚至产生兴趣,二是因为过往对于法律学科的恐惧促使我去揭开法律它神秘的面纱。记得小学时经常和爸爸一起看今日说法,那时更多的是对各种类型案件的好奇,而慢慢走入法律的学习之后,就感受到了背后的博大精深,为从古至今人类的智慧与文明赞叹。文盲的另一种解释就是指不懂法的人,社会无法则不立,法律指引着我们的生活,指引着我们的行为方式,简单来说,就是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很大一部分罪犯犯罪的原因都是他们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是触犯了法律的,他们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应该遵守哪些规范而在一时冲动或者蓄谋已久的情况下,为了一己私欲而伤害他人。作为一名财务专业的大学生,我们未来的工作与法律紧密相关,即将走入社会的我们一定要知法、懂法、用法,尤其是熟悉法律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这样才能为我们的工作与生活提供保障。
很幸运能够选到陈军老师的课,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案例讲解。老师的授课方式独特之处在于采取了很多与同学互动的方式,让学生来分析案例,每节课堂的案例导入都深深吸引了我们,以案例为引而不局限于单纯理论知识的学习,生动活泼,十分有趣。老师与学生的互动更是创造了课堂的轻松气氛,学生畅所欲言,老师专业点评,在对比中发现不足,取得进步。尤其是案件模拟,以真实的手法演绎,让我们身临其境,深入体会案件相关人员的想法与心理。以案说法这堂课带给了我不一样的法学案例体验,让我认识到法学学习也可以从一个感兴趣典型案例深入挖掘而立足于一个中心扩散开来了解相关知识,不再局限于一个抽象的法学体系,从实际出发,学习效率更高。作业的安排也很合理,让我们自由选取自己感兴趣的案例进行分析,对于很多人来说,这也是第一次尝试,总而言之,收获颇多。
对于这堂课的建议:1.按班来分组可能会造成各组人数不均匀,有的太多有的太少,希望可以自由分组;2.有的组人数太多,可能降低组员的参与度;3.希望案例可以选取最新最近的更贴近生活、与大学生有关的案例。
以上便是我对“以案说法”课堂的心得体会,感谢老师这个学期的教导,您辛苦了!
第二篇:《以案说法》课堂总结
课堂总结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王懂播
一、关于课堂内容
陈军老师的《以案说法》课堂,上课内容包括这样几个方面。首先是案例导入,接下来是陈军老师以教材为主进行案例式的教学,接下来是请你发言。
关于案例导入。陈军老师在开学之初,就给我们分好了组,并且给每个小组安排了任务。每次上课,都会有一个小组做案例导入。这样给每个小组都分配了任务,接下来就是由各个小组的组长具体负责,鼓励大家积极参与。我认为,这样的一种教学形式有很多好处。首先,它丰富了我们的课堂内容,使我们不用担心对上课没有兴趣;其次,这种方式使得每个人都有机会参与到课堂中来,让每个同学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保证了课堂质量;再者,这种方式能够增加老师与同学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能够帮助老师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工作;最后,这种案例导入的教学方式,能够使作为大学生的我们主动去关注社会问题,真正关心社会,当然能够学习到新的知识。总之,通过这个学期的学习经历,我认为这种方式可以也应当作为课堂内容的一部分。
当然了,按理案例导入的教学方式只是教学方式改革的一种尝试和创新,然而,不管怎么改,老师仍然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以案说法》作为对西方案例教学方式的一种借鉴,应该保留自己的特色。每节课,陈军老师都会给我们介绍一个案例,并以此案例为基点,详细分析其中的法理。有时候还会涉及到中西方之间在法律和观念文化等等诸多方面的比较。从曾经震动中国司法界的齐玉苓案,到甚至在全球引起巨大争议的辛普森杀妻案;从刘涌案到中州血案,通过这些真实的案例,陈军老师不仅使我们深切的感受到了每个案子背后的故事,还给我们讲述了其中蕴含的法理知识。更重要的是,陈军老师的这种案例教学方式,不断地引导我们去探索不同法文化背景下人们的伦理观念和思维方式,教会我们要用比较法的方法去学习法学知识,更要用理性的思维方式和逻辑去具体地分析社会问题。
至于“请你发言”这样一个似乎有点突兀的部分,我认为,这是由案例教学方式的目的和特点所决定的,在课堂上很重要的一个环节。说它突兀,是因为前面已经有了“案例导入”环节。而我之所以说它重要,是我通过一个学期的案例学习切身体会到的。案例教学方式的目的就是要教会大家去独立地思考,引导大家用法律和理性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因此,大家的参与是课堂内容的题中应有之义。而案例之后的讨论,其目的和作用绝不同于“案例导入”。案例导入是为了让大家去关注社会问题,并且培养大家团队和作的思维和能利,因为在这个-1-
环节,老师没有参与,全部都是由每个小组自己完成。而在老师的教学内容环节,这部分内容是大家很少接触的,大家对老师要讲述的也是知之甚少。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大家会学到很多东西。而在课堂末尾,大家在老师讲述的基础上,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用自己语言对问题进行阐述,其目的是为了让大家把自己对案件以及其中蕴含的法理讲出来。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我才说,这样的一种方式,对我们每个同学来说都是很有帮助的。
二、关于两部电影
为了培养同学们对法律的兴趣,加深大家对法律的认知,也为了更好地上好《以案说法》这门课,陈军老师在这个学期给我们安排了两部法律电影——《秋菊打官司》和《十二奴汉》。
关于《秋菊打官司》。这部电影是张艺谋导演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的作品。作品中,善良质朴的农家妇女秋菊因为村长打伤了自己的丈夫并且不愿意道歉,就去乡里,县里,市里上访,在这些方法都无效之后,秋菊又选择了去法院打官司。所有的这一切,都是为了要讨要一个说法。然而,到最后两家和好之后,秋菊却得知村长被拘留了。电影情节没有一点悬念,也不是跌宕起伏,然而却发人深省。在这部电影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农家妇女的善良质朴,还有法治在中国施行的状况。这些,都不得不让我们反思社会的复杂和人性的无奈。可以说,这部电影极好地反映了社会现实,使身处这种时代背景下得每个人去认真思考传统文化和现代法治之间的关系。
关于《十二奴汉》。这部电影可以说用不长的时间很好地向我们展示了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社会的人们的法律认知和法律感情。在电影中,围绕着少年的罪名是否成立,刚开始的时候,十二位陪审员中只有一位认为是无罪。本以为这唯一的一位会被大多数人说服,或者至少迫于多人的压力选择放弃。然而,让我们始料未及的是,他不但没有改变自己的立场,还一个个的说服其他人。影片之中,十二位陪审员多次展开激烈的交锋,直到最后就是否有罪达成了一致意见。可以说,影片所反映的正好体现了西方法治社会下的人们的法律感情和法律思维方式。他们虽然也想要达到实质争议,不过更重视法律程序;他们重视逻辑推理,但绝不是不妄加猜测,而是把自己的推理建立在客观的证据基础之上;他们尊重法律,但同时也尊重每一个生命的价值,不会随便冤枉任何一个好人。
可以说,陈军老师所选择的这两部电影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一部反映了中国建设法治社会的进程和困境,体现了中国人民大众的善良质朴和思想封闭;另一部则向我们展示了美国社会对法律的尊重和对程序的重视,向我们传达了另一个社会对人性的尊重和对社会的思考。
三、关于“法官说法”和经验交流会
法律只有得以运用才具有生命,才能体现它的价值和作用。而“法官说法”则是对这一理念的具体实践。法学院的学习使得我们能够学到很多理论上的知识,然而,我们对法律事务则很少有机会接触。出于这个考虑,陈军老师引入了“法官说法”这样一个内容,请从事法律实务的法官来给大家讲课,向大家介绍法律是怎样得以具体的适用。通过这样一种形式的教学,我相信,大家不仅能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增加对法律的兴趣,还能更清晰地认识法律实务和法律职业。这对还处在象牙塔之中的我们来说,是一个更好的认识社会的好机会,而这对我们日后的职业选择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除了法官说法,陈军老师还请之前选修这门课的一些优秀同学做经验交流。我认为,这无论对那些同学还是对我们来说,都是一个学习的好机会。通过这样一种形式的经验交流会,我认为,我们可以学到别人的优秀的经验,使我们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及时改正。我相信,这对于正处于学习期的我们来说,是一个弥足珍贵的机会。
四、论文写作
作为一门通识选修课,能够更好的学习怎么样写好一篇论文,对我来说,真的是一件意外的收获。虽然之前也有过一些尝试,不过,总是很不规范。在《以案说法》课堂上,陈军老师以十分认真负责的态度教我们如何写出一篇好的论文。经过这次论文写作,我认为自己学到了以下三点:
第一、关于论文的内容。要写好一篇好的论文,首先要选择一个好的题目,当然选择题目要结合自己的理论基础和社会实际;然后要去尽可能多的搜集相关资料,因为只有充分借鉴别人的优秀成果才能呢感谢出一篇好的论文。
第二、关于论文的格式。一篇好的论文不仅要内容好,还要符合格式。这个格式在不同的场合可能要求不同,因此,我们要认真把握。
第三、关于态度。我认为,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在大学期间培养端正的态度,对任何事情都要充分重视,切不可得过且过。在写论文的时候更是如此,无论是最初的选题,还是最后的修改,任何一个环节都要很认真,态度都要端正。
第五、一点想法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认为在《以案说法》的课堂上学到了很多新的知识。不仅是法学理论知识,还有对法律实务的了解;不仅有学习方面的,还有社会实践上的;不仅认识了陈军老师,还结识了一些新朋友。可以说,这个学期的学习很充实。
不过,在学习中,我认为也有些问题,希望能引起老师的重视。第一,关于案例导入。虽然大家都很积极,但是老师给了同学们太大的空间,导致案例导入的质量不是很高。因此,我建议陈老师可以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在这部分给大家多一些指导。第二,案例教学应该让进肯呢过多的同学参与到其中,而不是只有少数一部分同学。不过,事实是只有很少的人真正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我认为,这既有学生自己的原因,也是因为大家缺少良性沟通和好的互动。第三,案例教学固然是一种好的教学方式,理应给同学们自由活动的空间,但是,我认为,课堂教学还是应该以老师为主,而不是给同学太多的时间。
总之,在这一个学期,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对很多问题开始有了自己的认识,或者去主动观察一些问题。很荣幸能跟陈军老师学习《以案说法》这门课程,也希望这门课能不断改进,成为一门精品课程,为我国的案例教学开创一条新的路径。
第三篇:以案说法课堂总结
以案说法课堂小结
这学期很荣幸地选修了陈军老师的“以案说法”课,起初选这门课是因为一方面是因为想拿到学分,另一方面听选过课的同学说很好,再加上自己对于法学案例比较感兴趣,没想到人品很好选上了。
陈军老师十分的认真负责,和蔼可亲,课堂上风趣幽默,形式新颖,能够选上陈老师的课,我感觉十分的幸运,中间有一次课时还做了调查,这在其他的选修课上都没有过,问卷很详细,让我感受到了老师对于这一门课的认真与严谨,心里也生出一丝感动。
以案说法是大课堂,一堂课三四百人听,起初我以为这样大的课堂本来讲课就很难让人听清了更不要说开展什么活动,没想到老师第一节课就给出了教学安排,并选了班长组长,很有幸我成为了众多组长中的一员。老师有自己的规划,安排每个星期每节课要做什么,哪个小组哪些人负责,时间安排是几点到几点,讲座交流看电影丰富多彩,老师的细致令我钦佩,同时我也更深切地体会到了一个道理:很多事情不是做不到,而是我们总在认为自己做不到,其实把计划制定好一步步去做就可以了。
经过这学期《以案说法》的学习,回想自己当初选修这门课的初衷——在踏入社会之前让自己尽可能多地掌握一些法律知识,以增加自己的法律常识和维权意识,感觉收获颇多。虽然自己早已经是一个成年人了,但其实在心理上和思想上还是没有真正长大,在抉择面前还是会茫然不知所措,还是依赖着父母为自己做决定或者知道自己做决定,也深深意识到无知的可怕。
在没有系统地学习法律的理论知识以前,我错误地以为法律离我还比较远,总想着父母他们那辈人很多也不了解法律,不也平平安安地过了一辈子?看了老师每次课放的案例之后,我才明白,其实法律是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它广泛的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如果没有法律,我们的生活将不会平静,我们的许多权益也不会实现。而忽视法律的我们一旦和法律案件扯上关系,也许就在不知不觉中变成被告或是原告了。
在以案说法的课堂上我第一次学习写案例分析。起初对于老师在教学平台上公布的案例分析格式十分不解,看着那满满屏幕的格式要求字体要求内容要求不禁生出一种无力感。但在我按照要求找案例看新闻查资料写完一篇几千字的案例分析后突然明白了老师的用意:严格的格式要求让我们学会按要求写分析,给人一种规范感,也是要锻炼我们在这方面的写作能力。同时这次当组长的过程中,我也体会到了作为一个组长一个负责人的不容易,更多的也让自己得到了锻炼的机会,增强了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和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
当然我对于这堂课也有点小小的建议:
1.按班来分组可能会造成各组人数不均匀,有的太多有的太少,希望可以自由分组;2.有的组人数太多,可能降低组员的参与度;3.希望案例可以选取最新最近的更贴近生活、与大学生有关的案例。
以上便是我对“以案说法”课堂的心得体会,感谢老师这个学期的教导,您辛苦了!希望下次还有机会选您其他的课。
第四篇:《以案说法》课堂总结
《以案说法》课程总结
郭瀚文
信管0901
学号 0909030113
我是信管专业的学生,由于我爸爸是一名警察,所以从小便对法律的东西有点感兴趣, 家里的法律书籍有时也让我看得津津有味.加上这学期一下来了两门涉及法律的课程:《法学 通论》和《以案说法》,我一下子便兴趣满满,说实话,《以案说法》是我这学期让我最有收 获的一门课程之一。
首先,本学期的种种案例都是最近非议最多,受关注度最广的案件:药家鑫案,夏俊峰案等等,都让我学到了很多的法律常识,是我受益匪浅。通过很多积极的同学的案件回放,模拟法庭,让我们在为他们的表演感到折服的同时,也同时深深思考着案件背后的种种可疑和线索:通过自己在网上焦头烂额的到处查找案件详情,观看各种网友的评论,专家对案件的看法以及涉及的各条法律,虽然事后感到有点累,但事后回想起来,是相当值得回忆的事情,最重要的是自己付出了,看到了自己的收获,不仅加深了对每一个案件的深刻了解,也明白对待法律的严谨是多么重要。而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后,感觉自己对中国宪法的司法适用,中外对死刑存废问题的探讨,中外审判制度的差异,中国司法的独立性等方面的内容有了一些最初步的了解。更重要的是自己学会了用法律的视角去思考社会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对于问题学会从法理的角度去寻找答案或者去分析问题。虽然我仍然对很多法律知识不够了解,我相信知识是可以弥补的,而学习法律过程中所教会我的分析问题的视角更为重要,自己今后也应学会坚持这样的思考问题的方式。
每次各个小组的案例导入都让我们感到每个同学的良苦用心,他们是真诚地自己亲身去体会案件的种种处在背后的矛盾以及当事人案发时的种种无奈,以此来开启案例分析的深入思考。希望陈老师以后将这种课堂活跃的举动开展下去,让更多的财大学子能体验到每个案件的幕前幕后,知晓每条法律带来的各种探究。即使我走出了课堂后,也希望自己以后更能用法律理性的角度来思考案件,来重审社会,来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得以贡献祖国。
第五篇:以案说法心得
以案说法心得体会
在观看了公司“以案说法”警示教育片后,我感到触动很大。公司正在实行跨国经营、股份制改造的历史时期,公司确定的“十二五”目标是:有色金属及加工材年产量过150万吨,化工产品450 万吨﹔产品销售收入确保1000亿元,力争1200亿元﹔营业收入确保1500亿元,力争1800亿元﹔利税总额确保100亿元,力争120亿元﹔资产总额达到1500亿元,打造千亿企业。公司确定的远景目标是:进入世界500强,建设百年金川,实现基业长青。建设百年金川,蓬勃发展,作为一名金川人应该为之感到骄傲自豪,可就是就在公司大发展的时期有些职工为了蝇头小利,心存侥幸,铤而走险,将国家、企业财产占为己有,无视法律法规,屡屡向法律法规挑衅,最终依法得到应有的惩处,这些心存侥幸的人最终会被自己所毁,把自己推向犯罪的深渊,给家庭带来了巨大的打击。古人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一个人在工作上出问题,往往开始于思想道德和生活上的腐化堕落,不过是生活小节问题,只要在大是大非上别出纰漏就行。还有的认为,打一点“擦边球”无所谓,这种想法是非常危险的。关键岗位从事人员一言一行都会给事业带来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生活无小事,人生无小事。骄纵起于奢侈,危亡起于细微。事物总是从量变到质变的,即使是所谓的突变,也蕴涵着大量的数量的积累。所以,我们必须注意从点滴小事上开始,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可以这样说,一些人之所以堕落成腐败分子,往往就是从一些小事上开始的。在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的案件里,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大家都应当从这些反面典型中汲取教训,自觉地防微杜渐,防止因小节不保 而酿成大错。一失足铸成千古恨。古人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在现今我国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卖方市场大于买方市场,供于求之间出现不平衡,这种市场形势下必然出现一些影响市场规则的交易行为。所以对于从事业务工作岗位人员,一定要对工作认真负责,对自己严于要求,树立廉洁自律的形象,防微杜渐,沿着正确的方向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做好廉洁自律防腐拒变工作仅靠国法和制度的约束是不够的,必须靠自觉、靠严格自律,保持严谨的生活态度和生活作风。人都有七情六欲,本无可厚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目标,但对欲望有着科学的解释。问题在于我们不能谋取规定之外的特殊利益,不能放纵欲望。不贪吃喝、不贪金钱、不贪美色、不贪名利和地位,才能堂堂正正地做人、堂堂正正地工作。这也是古人所谓的“无欲则刚”。对于我们每个个人来说,要抵制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不为声色犬马、灯红酒绿的生活方式所动,顶住各种豪华消费的诱惑,过好享乐关、金钱关和美色关,脱离一切庸俗的、低级趣味的东西。就是说一个人在单独处事的时候要非常谨慎,能够做到自我约束和规范行为,审慎地对待欲望和诱惑。古代有个“太守拒金”的故事。东汉永初年间,东莱太守杨震到昌邑视察,县令王密是他当年的学生,由他举荐为官。为避人耳目,深夜送重金相谢。杨震不为所动,批评王密说:“为官要正,不能贪人钱财,你以为无人知晓,但此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乃为‘四知’。”而拒重金于门外。一个封建官吏都能做到的慎独,我们党员干部更应做到.要有自觉接受组织和群众监督的意识,自我约束自己,努力做到襟怀坦白,表里如一,做到人前和人后一个样,自己独处和群众面前一个样,无人监督和有人监督一个样,八小时以外和八小时以内一个样。交友不慎,铸成大错,这是贪官们留给后人的戒训。明代苏浚在《鸡鸣偶记》中曾把朋友分为四类: 畏友、密友、昵友,贼友。“道义相砥,过失相规,畏友也;缓急可共,死生可托,密友也;甘言如饴,游戏征逐,昵友也;利则相攘,患则相倾,贼友也。”—个人在一生中,诸类朋友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真诚的友情贵在坦诚相见、共勉共励。需要警惕的是以利相交的“贼友”。贼友貌似肝胆相照、休戚与共,实际上是拖人下水,谋利自肥。尤其对党员干部而言,交友要有原则,要慎重,不能良莠不分,始终坚持对朋友亲而不俗,真正做到“交不为利,仕不谋禄”。
我将自觉按照以下措施改正自己提高自己。一是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政策理论水平和管理水平以及业务技能,不断丰富自己的管理经验,完善自己的工作方法,提高材料管理能力。二是摆正自身位置,加强职工队伍的建设。从思想教育入手,加强业务技能培训,加强岗位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努力提高职工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最大限度地形成活力,形成战斗力,让我们的企业不但履行企业职能,更要履行社会职能,为建立和谐社会的现代化文明添砖加瓦。三是正确对待群众的批评意见,努力工作,用实际行动弥补不足。在本阶段和整个以案件警示活动中,以身作则提升服务水平,向公司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201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