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的岁月 致敬无悔的青春 读梁家河心得体会[五篇]

时间:2019-05-12 14:36: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奋斗的岁月 致敬无悔的青春 读梁家河心得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奋斗的岁月 致敬无悔的青春 读梁家河心得体会》。

第一篇:奋斗的岁月 致敬无悔的青春 读梁家河心得体会

读梁家河心得体会

(济南)

梁家河的七年是习总书记面对困难顽强斗争的七年,是在艰苦环境锻造提升的七年,是与百姓同吃同劳动亲密无间的七年,在这七年的时光中,他完成了蜕变、成长,在艰苦复杂的农村,趟出了一条为民谋福利、干事创业的人生之路,也更坚定了自己为民干事的人生理想。正如他所说:“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看完这本书,我被他少年立志、坚忍不拔的精神所感动,在实现目标的进程中,他一步一个脚印,坚实的步伐走出了生命的光彩。

一、面对现实,融入群众

刚来到梁家河,他被这里恶劣的环境所震惊。“这不是山顶洞人的生活嘛”,习近平当时说。他不仅对这里高强度的劳动不习惯,也对生活方式、饮食、语言等都不适应。城市与乡村、平原与山区、繁华与贫困、开放与封闭、东部与西部,这些不同的概念在他脑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他的生活蒙上了重重的阴影。

“陌生的环境,周围又是不信任的目光,年仅15岁的我,最初感到十分孤独。”他甚至当了“逃兵”,被当做“倒流”人口抓了起来。可最终,他实现了思想的嬗变。他向组织表明心迹:“扎根农村,扎根一辈子!”从此,他认真听从父亲的教诲,做一个团结他人的人。他反思自己最初的思想,认为自己没有长期观

念,也就没有注意团结的问题。别人天天上山干活,他却很随意,老百姓对他印象不好。后来他像变了一个人,努力弥合着北京娃和村里娃的差异。克服了跳骚、上厕所、洗澡刷牙等各种生活上的问题,从不诉苦、从不抱怨,渐渐地,他身上没有了让人产生隔膜的“ 城市味”,也跟村里的年轻人很快熟悉起来了。他把自己的鞋送给家境贫困的伙伴,有时还当起了理发师给村里的青年人理发,有一阵子还当起了游泳教练,教会那些只会“狗刨式“的青年学习蛙泳。群众最终对他的评价很高:“在习近平眼里,没有高高低低,没有看得起谁,看不起谁。他待人讲话,总是面带笑容,总是很和气。这是很不容易的!”

至此,他彻底融入了梁家河,成为了这里的一份子,他与这里质朴的人们同吃同睡同劳动,用自己的智慧帮助周围的群众,和他们打成一片,也得到了他们的认可。但是,他内心的目标绝不至于此。

二、刻苦读书,修身治国平天下

他那时候一面进行着他的农民化实践,一面在书中汲取精神、思想上的文化。习近平说,“从小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影响,所以,那个时候,除了劳动外,一个是融入群众,再一个就是到处找书、看书。”他将读书看成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克服农村艰苦的环境,自学了文学、哲学、自然科学等,而周围的北京知青和农村年轻人也受到他的感染,大家竟形成了一个爱读书的小气候。他不光读书,还会思考、有借鉴、有批判。比如,同样是读《中国通史简编》,别人大概是读过

了,了解了历史,丰富了知识。而他则形成了自己的见解。读书已经成为了他的一种生活方式,也成为他不断成长、丰富自己精神世界的过程。在七年的梁家河生活中,他读了大量的书,在艰苦的环境中,不光让枯燥的生活有了精神上的愉悦,还让他快速成长,树立了“精忠报国”的追求目标,他一生都在为这个目标孜孜不倦地奋斗者,而梁家河是他奋斗的第一步,也为他以后更大的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他所说,“七年上山下乡的艰苦生活对我的锻炼很大,后来遇到什么困难,就想起那个时候在那样困难的条件下还可以干事,现在干嘛不干?你再难都没有难到那个程度。这个对人的作用很大”。

三、知行合一,为人民做实事

确立了人生追求的目标后,习近平更以自己顽强的意志,克服艰难困苦的内外环境,真正做到了知行合一,为梁家河群众做出了一件件好事实事,不断改变着这里贫困的面貌。

他不断递交入团、入党申请,最终被组织批准。而后,由于自己既有能力,又能一碗水端平,因此,被大家当选担任了梁家河党支部书记。至此,他迎来了政治生活的曙光,也为自己为民干事搭建了一个平台。他首先想到的一个事情,就是在梁家河沟口打一座水坠坝,让这一带变成一片良田,从此梁家河人再也不会挨饿。目标确立后,他不断向群众做工作,争取大家的支持,在一次次登门走访,一次次详细耐心解释下,村民们终于同意了。接着,他为此投入了全部的热情,一边指挥,一边劳动,不分白天和黑夜,找技术人员勘察,制定科学施工

标准,工程遇到的一切困难,他都积极解决,倾注全部的精力。在他的带动下,乡亲们也拿出了冲天干劲,终于将坝修好。之后,他又指挥修建了梁家河的第一口沼气池,解决了村民们点灯做饭的问题,被评为延安地区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学大寨先进个人,还在陕西省沼气利用推广现场会上做了《沼气要大办,政策要落实》的经验介绍;他还为了方便群众生产生活,在梁家河指导盖了一间打铁的“小车间”,成立了铁业社;接着,他又先后办起了缝纫社、磨坊、菜园,还带领社员打了一口甜水井,成立扫盲班,帮助村民们识字学习,给他们看到知识的力量对一个人产生的巨大影响,习近平用自己的智慧与力量,带动着整个梁家河,让这里逐渐焕发出生机和活力,摆脱贫困和落后。他将自己所学与人生目标的追求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不断践行着理想,让梦想在实践中熠熠生辉,在为民干事的大道上走出了自己的风采。

第二篇:【读“梁家河”有感】青春的岁月

【读“梁家河”有感】青春的岁月

宋瑞莲

在读《梁家河》纪实文学的过程中,我几次泪眼婆娑,深受感动。2015年2月13日,习近平回到了让他魂牵梦绕40年的地方---梁家河!见到这些曾经朝夕相处、久久不能忘怀的乡亲,叫着他们的小名,“随娃”、“迎春”、“成儿”,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那么亲切,没有一点生疏感。

1993年9月27日,习近平离开梁家河后,第一次回来。在那天中午,他吃了两大碗羊肉,再此以后,他就再也没吃过那么香的羊肉了。此时我在想,那是儿子阔别母亲多年后回家,那是母亲的味道,那是家的味道,唯有此种情怀,才能如此香甜!

回顾青年习近平在梁家河的七年岁月,在他不满15岁时,响应毛主席发出的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他受父亲习仲勋冤案的牵连,坐上知青的下乡的列车,一路转折,来到梁家河,这个成就他一生伟大梦想的地方。在这个地方,他留下了雷厉风行,实说实干,从不撒奸溜滑的精神。他的付出最终得到村民的认可和拥护,为增加村民收入,他牵头创建铁业社;为解决村民做饭上山砍柴产生的困惑,他带领村民开挖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为彻底解决村民的吃饭问题,他带领群众在沟口打坝,形成万亩良田。再此期间,他和村民相互影响,村民敦厚朴实的品质熏陶着他的心灵,村民也被这个来自城市肯干、不怕苦、不怕累且知识渊博的小同志深深的感动着。

在这里,我看到了,青年时代的习近平,勤奋好学。为了看一本自己喜欢的书,他会徒步30里地,借书回来看。他到处找书、看书,来成就他年少时的读书、修身的志向。他涉读范围广泛,有古代的、现代的、中国的、外国的、文学的、哲学的、自然科学等领域。同时,他把书借给村民看,让村民知道书里有田地间地头没有的东西。后来,事实证明,正因为他的博学,在历次中外论坛会上,他旁征博引,包罗万象,历史典故如数家珍,就连挑剔的国外记者,也对我们的习主席渊博的知识加分喝彩。我忍不住叩问自己,自己读了几本书,又真正读懂了几本书,我仔细回味,几乎没有。无怪乎我解决问题时如此浅薄,往往是浅尝辄止,不够深入。仔细想来,自己的所涉猎的书籍太贫乏,无法做到处触类旁通。我自惭形秽,立志在自己有限的时间里,涉猎书籍的海洋,充实自己。我深知伟人的思想不可复制,但至少会给我带来心灵的慰藉。

在这里,我看到脚踏实地,勤勤恳恳的近平,他当选梁家河大队支部书记不久,一个离奇大胆的想法充斥他的大脑,他要在沟口打一座水坠坝。打水坠坝就是在山谷筑起两道坝梁,引水冲刷山体,让水流挟带着泥土在山底淤泥成坝。这是一个大智慧、前所未有的想法。他想解决梁家河的吃饭问题,若沟口土地改造成功后,将会变成万亩良田啊!经过质疑、论证、详细布局方案后,村民同意在沟口打坝。于是,他投入了全部的热情,铆足了干劲!他一边指挥、一边劳动,不分白天和黑夜。他终是抢着干最重最累的活,在这个先锋官的带领下,乡亲们拿出了冲天的干劲,终于大坝打成了。以今为止,这个坝田仍是梁家河最好、最平整的土地了。这是他留给梁家河最丰厚的一笔财富了。试着拷问当下官员,谁能有如此的热情? 有如此这坚强的意志?有如此为国畅汗淋淋的壮怀?面对困难,面对挫折,又是怎样态度?抚书而思,不禁心生愧疚。不只是自我的惭愧,还有社会的惭愧。现在的人们更多地是在追求名利与金钱,这种忘我的奉献精神似乎已经渐行渐远,我们要重拾这种精神!

在这里,我看到了,近平精神一路传承,“随娃”是石春阳的小名,他跟着近平学到了不少东西,其中最重要一条就是当领导要“一碗水端平”

“随娃”永远难忘的是,近平教他如何实施一碗水端平,有了想法,不推辞,雷厉风行的实施,才能有效避免投机取巧机会。要想一碗水端平,就要多动脑,不存私心。只要一碗水端平了,才能得到群众长久拥护!石春阳已经深刻领悟近平的这个“为官”思想。在未来的日子里他如鱼得水,顺风顺水的带领大家脱贫致富,成功创办了梁家河乡村文化旅游发展公司、养猪专业合作社、苹果专业合作社等,使村民的收入较以前翻了好几番。

铁锁是武晖的小名,他跟着近平学看书,还时不时的向近平借书、看书,近平对他说:“书里有更广阔的世界,有丰富的知识,通过学习,人增长了见识,吸取了知识,就会变得更坚强、更强大。” 武晖深信不疑,他像近平一样,坚持看书,在书的海洋里遨游,使他眼界大开。后来,坚定了他上大学的决心。最终他成为教师行业里的一员,并辗转担任过好多角色;但是,不管到哪里,他都要求自己像近平一样少说多做,做行动上的巨人!在他的带领下,曾经的禹居中学终于脱胎换骨,人们都说禹居中学变了,里里外外都变了,禹居中学能走在全县的乡镇中学的前列,武晖付出了不少。在他退休之际,他来到经他一手打造的永坪中学,久久不肯离去,这儿留下了太多的记忆与汗水,但他无怨无悔,他没有辜负生命的意义!

刘永耀是个出了名的“能人”,他自己说让他刘永耀佩服的人很少,但是习近平看的远、想得深、办法多,让他彻底佩服。他从近平带领大伙用柴油机带动水泵抽水,水从山坡高处把土冲成泥浆,泥浆流到人工筑起的两道土梁中间凹槽里,沉淀后形成了坝梁,既省工省力,又结实牢靠的事迹里,他深受鼓舞。习近平说过,我们做事要想办法巧干,避免苦干、蛮干。在近平的倡导下,他集思广益开办柴油机学习班。并总结出43条柴油机的故障解决办法,油印成册,发到各大队。“有了这个小册子,一般的柴油机问题,都能解决。”柴油机管理员说。

有了这么多近平精神的传承者,梁家河怎能不快速的发生巨大变化吗? 梁家河懂得了发展高效农业和现代化农业,开始发展固定规模化养殖业。习近平给梁家河的第三次回信中写到:“发展特色农行,拓宽增收渠道,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努力完成带领好群众致富的各项任务,统筹办好村里各项事业,共同创造梁家河存的美好未来。”近平的这封回信,坚定了乡亲们,发展特色农行,拓宽增收渠道的信念。

“听近平的没错”,村民用这句话相互鼓励着。随后,近平的小伙伴张卫庞成了一名果农,他认真学习果树管理技术,熟练的掌握了果树的生产的管理技能,经过几年的精心的务作,他给果园配套了集雨窖、化粪池、灭虫灯等现代化设施,建成了标准化生产示范园。果园给他带来了28万元的收入。从此他彻底醒悟了,走精细化、科技化、优质化的发展之路才能快速致富。”

以石春阳、武晖、刘永耀、张卫庞等为代表,一批掌握现代化农业技术的新农民成长起来,在奔小康的路上一路前行!中国有成千上万的农村,都应该学习梁家河在致富道路上所呈现出的精神,学习为民造福的初心、追求真理、埋头苦干的作风,学习他们攻坚克难的意志!让这种精神风貌代代相传,永不磨灭!(科技发展处 宋瑞莲)

第三篇:读《梁家河》有感:无悔青春在基层

无悔青春在基层

——读《梁家河》有感

合上《梁家河》这本书,在它火红的封面上,写着习总书记这么一句话,“我人生的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梁家河,在上个世纪,还是一个贫穷的陕北小山村,但就是从这样一个普通的小山村,走出了我们新一代的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我逐渐感悟到,为什么习总书记说梁家河是有大学问的地方,因为那里是中国农村的一个缩影,是国家最基层的一个缩影。身在基层工作的我,更加认识到了基层工作的经历是人生极为宝贵的一笔财富,基层是练就本领的广阔天地,要干就一番事业,就要用执着的信念去指引前行,要用实干的精神去扎根基层。

《梁家河》书中谈到“陕西是根,延安是魂”,结合当前工作我认为,“公安是根,基层是魂”!公安基层就是公安的梁家河!当前我们的公安工作很辛苦,有的岗位地点偏远,有的岗位任务繁重,我们广大青年民警不应当抱怨和消极,而是应当把这些当做自己的梁家河,并且为之努力奉献和不懈奋斗,使这段经历成为日后我们个人成长的宝贵财富。很多年后,我们会自豪的告诉大家,不要小看我心中的的那个基层“梁家河”,它让我迷茫过、成长过、收获过,那里也是有大学问的地方!

还记得2013年我在陕西省人民警察培训学校接受政法干警定向培养时,初入校门,我曾迷茫的问过警校老师,“我该如何熬过这艰苦的两年训练呢?”老师说:“两年的时间很长,熬怕是不好熬,你为啥不利用这两年来锻炼自己、提升自己,享受收获的快乐呢?”于是在警校培训的两年里,我坚持早晚跑步锻炼,认真学习每一门公安理论课程,积极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认真善待每一位同学,在毕业典礼上,猛地一回头发现,在那里我收获了专业知识、健康体魄和亲密无间的战友兄弟!这些对于我的从警生涯而言,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从《梁家河》一书中我还感悟到,信念坚定、不断学习、依靠群众是根本,而这正是梁家河精神,同时也是公安精神!我要把这种精神带到工作中去,铸好思想之剑、能力之剑、行动之剑,扎实勤恳为群众办实事,努力侦查破案、打击犯罪,为宁强公安事业添砖加瓦,为公安基层工作贡献力量,在今后的从警之路上脚踏实地、行稳致远,走出一条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内心的正道坦途!

(作者:汉源派出所民警张彪)

第四篇:读《梁家河》有感:青春是奋斗的

青春是奋斗的---读《梁家河》有感

1969年初,15岁的习近平来到陕西省延川县梁家河村,直到1975年10月离开。在这7年上山下乡的艰苦生活里,从不会做饭、不会干农活的普通知青,到乡亲们眼里能吃苦、爱读书的好后生,再到为群众办好事、干实事的大队支书,习近平得到了受益终生的东西。他说:“我永远不会忘记梁家河,永远不会忘记父老乡亲,永远不会忘记老区人民。”

2010年9月初,23岁的我来到陕西省宁强县铁锁关镇,直到2013年5月离开。在这2年8个月里的基层干部的磨砺锻炼里,从不会说方言、没有农村生活经历的城里娃,到镇村干部认可的优秀通讯员,再到与群众能一起拉家常、参与红白喜事的驻村干部,我收获了人生第一桶金,开启了共产党员的新起点。我永远会铭记那片土地的厚热,永远会珍惜收获的真情,永远鞭策着我走好未来的每一步。

谁不曾有“恰同学少年”的宝贵青春,在那些最美的年华里,很多人都曾有过拼搏奋斗的足迹,心中都淌着一条梁家河。作为一个运气好的应届生,我直接实现了从校门到大山的衔接,工作的第一站就是宁强县铁锁关镇,同样是怀着梦想的白衣少年,揣着希冀而又有些惶恐,4年的大学生涯更多的是学海的探索,所谓工作更是毫无基础,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陌生的开始都让我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陷入迷茫,更不要提群众工作,当时,接手的第一件工作就是全镇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指导员,当我信心满满的在县上认真培训完后给镇上的普查员讲解的时候,会议室一片混论,村组干部各种闲聊、吸烟、吃瓜子,我用普通话嘶声力竭的讲了三遍,竟然有人吼着说听不懂,当时我内心就是崩溃的,眼泪都憋在眼眶里打转,我不知道要怎么才能继续进行,还好当时镇上的副书记让大家安静,让我讲点核心的,其他的具体问题下来一对一讲解,然后的2个月,我接了上千个电话,成晚的分组校对数据,就这样状况连出,所有的经验都是在实践中摸索出来,所有的可行的方法都是在实践中检验出来,2年8个月,我从一名文艺女青年转变为一名一手扛着摄像机一手拿着照相机,兼顾会议记录和倒水服务的基层干部,也是全镇唯一一个走遍全镇12个村组的年轻干部,此时,犹记着山洪暴发的时候我与镇长书记走在第一线去抢险救灾,犹记着与山村小学生一起庆祝六一,犹记着山沟里老支书的土腊肉,犹记着那一身泥味两眼心酸,一开始连炊事员都嫌弃我这个“城里娃”挑食到后来有好吃的“土疙瘩”都给下乡的我留着,真正都让我坚持下来的都是群众的力量。在梁家河的7年时光,习近平从老百姓身上学到很多东西。陕北的人情世故是在黄天厚土中一撅头一撅头挖出来的,是隔着圪梁梁一声声一声声吼出来的,哪怕是一撮土都饱含着人情味,老百姓时常把最好的东西送给习近平等人,在那个年代一坛酸菜、一碗米饭相当金贵,把粮食送给别人就相当于把自己的生命续给别人,这样的真情怎能不让人满心感恩呢?在农村,百姓尊重能人,也就是肯吃苦肯动脑的人,在虱子横行、温饱不丰的年代,习近平和劳苦大众一起冲在一线干在实处,苦中作乐磨练意志,通过打土坝、办铁业社等提高生产力的形式为梁家河人民造福,得到群众的尊重,我想“撸起袖子加油干”不是一句空谈,“人民公仆”不是一个代号,一切的一切都在于为人民服务。而我,虽然没有干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但是与习近平一样的是真正领悟到群众真情的时候就是在与群众最近的那一刻,时至今年,我依旧会想起那些熬灯守夜加班值守的小伙伴,想起那条原本10分钟就可以走完的街道因为每家每户的打招呼每天要走半个小时,想起老奶奶的土鸡蛋和山笋,想起山地里背过的核桃树苗。

大山孕育了当地人的淳朴,也封闭着经济发展的咽喉。正是习近平一代知识青年在基层磨砺中践悟时代的思考,是他们怀着让人民富裕的初心不懈奋斗,才让我们的国家走向富强,人民安居乐业,只有将每一个人的青春梦想融入中国梦,才能真正实现修身、起家、治国、平天下。柏部长经常教导我们组工干部要胸怀全局包容大气,眼中有天地,胸中才能有乾坤。也让我深深感悟到无论深处怎样的环境,都需要摆正心态,珍惜岗位,历练人生,只有走好每一步,才能实现大跨越。作为年轻人,虽然经验和方法可能不足,但是精力和脑力都处于人生中的黄金时期,我们更要珍惜现在的岗位和工作,强基础、练内功、补短板、促提升,在工作中解决困难,在困难里提升自己,把个人融入组织、把工作当成事业、把先进当做楷模。

青春因梦想而激昂,因拼搏而精彩,因奉献而厚重,“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身为一名组工干部,我更要秉持初心,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摆正位置、沉下身子、放下架子,拜人民为师,不断拼搏、不断奋进、不断创新。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青春不息,奋斗不止。

汉台区委组织部 徐敏

第五篇:读《梁家河》心得体会

读完《梁家河》这本书时,我深深感受到领袖的不平凡是从青年时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对比自己在那个年龄的表现,真的是自惭形秽,相差甚远。

书中“难忘梁家河”这一篇目中讲到,2004年8月14日,时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接受延安广播电视台《我是延安人》栏目记者专访,回忆起在延安的插队岁月,他说:“陕北高原给了我一个信念,也可以说是注定了我人生以后的轨迹。经过了陕北这一人生课堂,就注定了我今后要做什么,它教了我做什么。”作为陕北的一员听到很是自豪。

正如梁家河村党支部原书记石春阳所说,“能跟老百姓打成一片,群众需要什么,他就干什么。”当年的北京知青,从群众最需要、最迫切的一桩桩实事做起,为当地百姓谋幸福、谋发展,身体力行地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这也成为他后来一以贯之的人民立场。

书中提到高产的淤地坝、陕西第一口沼气池、磨坊和裁缝铺、知青居住的窑洞……一处处旧址、一件件实物、一个个故事,无不诉说着七年知青生活的艰辛,把我的思绪带回到那激情燃烧的岁月。青年习近平在陕北农村当村支书时,带领群众建铁业社、缝衣社、代销社、磨坊,修沼气池,打淤地坝,就是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做出来的。若干年后,在十九大报告中,总书记对青年提出了“志存高远,脚踏实地”的谆谆教诲。这是在用实践告诉我们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立志成才,踏踏实实的去干好每一件小事,久久为功,最终会顺利到达目的地。

在陕北那艰苦的七年岁月里,青年习近平从一个十五六岁的不谙世事的少年,逐步成长为一名沉稳自信、奋发有为的共产党员和大队支部书记,梁家河的知青岁月是总书记成长的力量源泉。基层是大舞台、大课堂,群众是好老师。习总书记用自己青年时代在基层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在基层锤炼,就要做到心随党旗在基层,情系群众共生长,为民服务敢干事,在基层磨炼中不断升华精神、检验作风、提高能力。对于干广大青年干部而言,基层的广阔天地是我们奋发有为、增长本领、干事成才的好地方,我们要勇于扎根基层这片沃土,在基层中汲取养分,努力干事创业,打好坚实基础,才能成长为遮风避雨的“大树”。

《梁家河》这本纪实文学,我们广大青年不仅要阅读它,更要用心去感受、用实际行动去践行,真正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脚踏实地的走好每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在为民干实事中努力成才、在青春奋斗中砥砺前行!

下载奋斗的岁月 致敬无悔的青春 读梁家河心得体会[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奋斗的岁月 致敬无悔的青春 读梁家河心得体会[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梁家河》心得体会

    读《梁家河》心得体会在公司的统一安排下,开展对梁家河精神的学习,同时给每位党员配发了《梁家河》一书,梁家河一书记载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延川县七年的知青岁月,同时也详细描绘了......

    读梁家河心得体会

    读《梁家河》心得体会 “我人生的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这是印在《梁家河》一书封面上的文字,是2015年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回到......

    读《梁家河》心得体会

    扎根黄土地,魂系梁家河 读《梁家河》心得体会 扎根黄土地,魂系梁家河 读《梁家河》心得体会 拿到《梁家河》这本书,第一眼感受就是朴实无华,实实在在。封面除了题目《梁家河》三......

    读《梁家河》心得体会

    读《梁家河》心得体会 “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正是在这一片贫瘠却淳朴的黄土地之上,在这一方艰苦却磨砺的红色热土之中,......

    读《梁家河》心得体会

    读《梁家河》心得体会近日,我阅读了《梁家河》一书,在书本最醒目的位置写着总书记说的话:“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无......

    读《梁家河》心得体会

    读《梁家河》有感 《梁家河》这本书语言朴实,情感真挚,情节生动,具有浓厚的陕北乡土气息,有很强的可读性、思想性、教育性。读了这本书从习近平总书记的梁家河七年知青岁月中深......

    读《梁家河》心得体会

    读《梁家河》心得体会市老干部活动中心 李音《梁家河》一书用朴实的语言,真挚的情感,生动的情节,还原了40多年前的梁家河。出身于革命家庭的习近平总书记在15岁那年来到陕北农......

    【读《梁家河》心得体会六】

    【读《梁家河》心得体会六】 梁家河,这个陕北不起眼的小村,近几年却‚声誉渐隆‛——‚习近平下乡的地方‛‚习近平当大队书记的地方‛。人们对它的关注似乎全部来源于此。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