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观《水浒》有感(推荐)
观《水浒》有感
自安徽卫视开播水浒以来,已有一月有余。每晚必准时收看,从来没有对哪一部古装剧如此痴迷。如今水浒已欣赏完毕,却留于我颇深感触。120回《水浒传》,不愧为中国四大古典名著。所述时代故事,感人至深,其忠义之表述,令众家叹望。
自劫生辰纲起,至义聚水泊梁山,众好汉劫富济贫、锄恶扬善,树“替天行道”大旗,旗帜鲜明的表明了宋江等梁山众好汉的精神夙愿与理想。而后历经千险,终被朝廷招安,众好汉方祛除“强人”之名,被官方授权,得以为国家社稷,南征北战,马革裹尸。无奈,朝中奸佞当道,宋主昏庸无能,忠良惨遭谋害,众多英雄或隐退、或被暗杀。而肇事者,却稳居庙堂。如此结局,让我等观众如何不心痛,如何不为英雄之末路而惋惜。
水浒英雄中给我印象较深刻的还是很多的,这些好汉,有血有肉,有情有义,让我好生喜爱与佩服。
且来说说宋江,本为郓城县一小吏,为上级官吏所不屑,但却深受乡里爱戴,忠义知名,口碑极佳,传于江湖。当公孙道长来找他劫生辰纲时,虽知那生辰纲是贪官们搜刮的民脂民膏,不义之财。但身居官府,于忠当抓住公孙胜及晁盖等劫生辰纲之人。于义,既知是不义之财,被英雄好汉所劫,救济黎民,亦当支持,故而通风报信放了晁盖众人。我觉得此处是宋江人生中的第一个转折点。但思想上对于朝廷的忠 却一直没有发生方向性变化。当晁盖已居梁山之主,邀他上山时,他仍然坚持要去充军,个人觉得思想的确固执。可见其对
朝廷的“忠”。
后来居梁山之首时,无论是出于个人信仰或是为了梁山好汉的前途着想,投靠了朝廷。受朝廷招安,应该是属宋江的第二个转折,也是梁山众人的一个最大转折。南征方腊,梁山兄弟十死七八。作为兄弟们的头领,面对如此厄运,心中所承受的压力与矛盾想必无人可以理解。我相信,他绝对对招安产生后悔之意,毕竟当初多数兄弟还是不愿意被诏安的。损失如此之大,如何对得起兄弟。是为了个人报国之信仰或是为兄弟前途谋划而受诏安,结果却恰恰相反,虽然去了“贼寇”之名,但却失去了性命。虽然是为平霍乱,马革裹尸,但毕竟是生命,梁山英雄们不会不敬畏生命吧。宋江的第三个转折点,就是接受了皇帝的御赐毒酒。明知是毒酒,依然喝下了,我想那也是为了证明自己对皇帝的忠诚吧,不过这个地方宋江有点犯傻或者说是干事不保险了。至少你接到御赐毒酒的时候,你会猜到两种情况。第一种,皇帝真不放心你,想让你死,故而赐酒。第二种,高俅、童贯、还有蔡京那三个鸟人曾今就假借皇帝之名来你,宋江也是知道的,为什么这个时候没有怀疑到这三个挫鸟会使坏。要是换做是我,肯定会想办法去把事情搞清楚,可以派人去找那个忠良太尉问问清楚。如果确定了,真是皇帝要让我死,出于忠,死也罢了。被那几个坏鸟给弄死,太不值得了。这一点,如果是现实中 应该不会发生,毕竟是宋江,干大事的头头,怎么会这么轻易就被害死。施耐庵定是出于时代背景考虑,才造此结局,以引起时人仇恶扬善。
最后这几回,着实让人感动。石秀被万箭穿心、武松断臂擒方腊、鲁智深闻潮信而圆寂(这节我比较郁闷,大师到底是怎么死的,难道是想死而死的,人真有“贞子的意识”吗),林冲暴病而亡,从头到尾,个人对林教头是非常喜欢的。做事谨慎,正义凛然。他是个彻彻底底的悲剧角色。妻子遭人羞辱,自己又遭人陷害,多次险些被杀,当于水泊梁山大败高俅时,终于有机会报仇,却被宋江阻止了,为了所谓的大义,忍辱负重。的确是忍辱负重,我想换成任何一个人,估计都会当场干死高俅那厮。最后却是暴病而死,估计是郁闷死的。杀不了高俅那鸟人,报不了仇,换成谁不郁闷。加之自己的兄弟鲁达之死对他的打击太大。想不到活着还有什么意义,不像其他梁山兄弟,都没当过大官还想着做官光耀门楣。毕竟他曾今都做到京城的80万禁军头子了,这也算高级角色了,对仕途的追求已然不在。林冲的结局太悲惨了。无奈啊,我不是编剧,况且水浒早在几百年前就定了结局了。
还有李逵,这黑厮,很有意思的一个家伙,不过我对他的水浒生涯却充满同情。是个敢想敢做的正直汉子,不过可惜只是个莽汉,性格使然吧。他应该是剧中宋江最亲的一个兄弟了,虽然没有像吴用与宋江那般经常私底下那些多交流。在他眼里,宋江应该是他唯一的亲人。他的确是一个值得同情的人,上了梁山,做了好汉,不忘孝顺母亲,下山来接,却不料遭遇大虫,吃去了其母性命。着实悲剧,悲剧。真不理解,施耐庵这里为什么这样安排。李逵要去接母亲来梁山享福,可以一笔带过,为何还安排这样一出故事。难道梁山的饭还不够他老
母亲吃嘛。又或者你想表达,梁山上能打虎的不止一个武松,还有李逵不成。说到这里,插一个人。就是那个也能打虎的大虎将李忠,虽然全局不见他打过虎。这个人一开始,觉得是个老实的落魄汉子,后来和那周通在那什么鸟山做大王后,感觉不是那么老实,人也不是很爽快,不过归根结底应该还算是个好人,最后也死在了“天堂”门口。李逵最后去宋江府上,陪宋江死的时候 真是感人,我很感动,是真的 狠感动。做兄弟做到这样,还有什么好说的。又一个角色悲剧了。说完李逵,我把他和武松,以及鲁智深做了比较。按照三人性格,我给他这样排序 李逵-武松-鲁智深。他们三个人性格上很像,但又有明显的不同之处。三人都比较 莽,应该说是 狠 莽。但莽的程度不同,李逵最 莽,可以说是纯莽型的(莽性值高达95以上;武松 也是个莽汉,不过有一定程度理性,就是太低了点(莽性值也有70);而鲁大师,毕竟人家以前做过官,而且是县衙内的一个高级角色,虽然不认识字。内涵还是有点的,但是遮盖不住他的莽性,不过后来到二龙山做了山大王,管理学学的不错,多了许多内涵。故而属于低莽型,莽性值大概有30-40%,不过这也远远高于其他角色。
最后剧中结尾,军师吴用与小李广花荣。闻讯宋江之死,亦来相陪,感人至深。吴用从一开始就给我诸葛亮的感觉,他这个军师做的也很称职,对宋江的一路发展也是有极大功劳的。我曾假象,如果没有吴用,宋江的路走的不会太顺,甚至不会像既定的那样长,再退一步,说不定连梁山之主也做不了。吴用的追求,我认为就是想成为第
二个诸葛亮,留于青史。他给人的感觉很放心,遇事不慌不乱,总是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而且,我从剧中可以看出他对李逵也很不错,虽然李逵经常给他惹事。我猜想最后宋江和李逵的后事也是吴用给料理的。吴用对宋江,对他们的组织可以说是尽心尽力,毫无私心。花荣,给我的印象是,射的一手好箭,以及英俊的外表,尤其是他临阵开战时那眉头紧然的模样,很酷。不过最后与军师相约自缢陪宋江,着实有点不负责任了,既然已经有了妻子,怎可义气用事,撂出“妻子自有人照顾”这样不负责任的话。又或许是他对兄弟的情义,远远超出我所理解的范畴。
梁山聚义一百单八将,最后有几人存活。为了理想,付出的代价是否太大。一直为之付出的所谓的理想,究竟又到底值不值得。一部水浒,给我的不光是精彩的一个月,留给我的更多的是对人生理想与追求理想过程的思考。
谨以此篇日志缅怀梁山众好汉
2011.09.12
第二篇:关于《水浒》有感
关于《水浒》有感
宋江是地主阶级,所以说晁盖之后的的梁山起义可以说算不得农民起义,甚至连起义都算不上!晁盖的地盘原本叫“聚义厅”,宋江被扶正之后却将之改为“忠义堂”。这一改就显现出来了两者性质上的根本不同,一改就把兄弟们起义的性质改了!晁盖的“聚义”,聚的是江湖豪侠义气,是杀官造反,是农民百姓的反抗斗争。而宋江的“忠义”,忠的是大宋,忠的是朝廷纲常,是投降招安,是为了封妻荫子,是典型的儒家出仕思想的表现!
??而晁盖之后的水泊梁山,说是平民百姓的起义,是很值得商榷的。我很纳闷且一直纳闷的是,梁山一百单八将人物性格、职业、生存方式等等等等都不尽相同,怎么能够聚义梁山共谋大事,却还能称兄道弟一起喝酒吃肉!最要命的还是,他们的阶级都存在着根本的对立!
??举几个例子: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节中,鲁达与史进、李忠等在酒楼喝酒,碰上金老汉父女的遭遇,鲁达仗义,要取钱给金老汉,却苦于身上没带钱,问史进、李忠借,李忠表现的很不爽快,鲁达当即出言讽刺。可见两人性格上十分不谐,并且两人可能都深恶对方。试想,这样两种人怎可能称兄道弟,又怎可能义气相投!《水浒》中诸如次类因性格不同而合不来的还有很多很多,不一一举了!??梁山一百单八中,鲁智深是出家的和尚,公孙胜是道士,吴用是个教书先生,安道全是医生,解珍解宝、孔明孔亮是猎户,李忠是走江湖耍枪卖药的,张青、孙二娘是开酒店做生意的,时迁是专门干偷鸡摸狗行当的人,李应、卢俊义、柴进等都是员外„„这是职业和生存方式的不同。
??至于阶级上的对立就更加明显了,可以说,晁盖当权似的梁山,是平民百姓的梁山,是农民反抗压迫的起义。但宋江当权,将“聚义厅”改为“忠义堂”之后,梁山上根据阶级成分,大体可以分为两大阵营。一边是以宋江为首的,包括关胜、呼延灼、徐宁、董平、杨志、柴进、卢俊义等。这些人渴望招安,为朝廷效力,希望能够封妻荫子,成为忠君爱国之士,不致终身落草为寇,遗臭万年。这些人都是属于地主阶级。吴用以及安道全等之类的人,应该也是不愿落草的,这些人都是良民,虽不属于地主阶级,但显然也是偏向这一阵营的。另一边以武松,阮氏三兄弟,张横、张顺等为主,大多是受压迫的贫苦平民。这些人是具有反叛精神的,是不愿招安的。这些大概属于农民阶级。这一阶级在梁山上占绝大多数。但梁山好汉排在前36的多数是地主阶级,而梁山的当权者宋江更是个不折不扣的地主阶级,所以梁山的政权是掌握在地主阶级手里的!这当然不只是水泊梁山的特产,而是时代社会的缩影。可见在那个时代,农民虽然占了人口的绝大多数,但是在思想意识方面,在认识水平等精神层面上,显然是不及地主阶级的。
??所以梁山的斗争、自晁盖死后就该是属于地主阶级的“起义”,是地主阶级内部、地方割据势力与中央政权的斗争。宋江与高俅的斗争,是地主阶级
内部不同派系的斗争。但是这里同样又有一个奇怪的现象:以宋江为首的梁山割据势
力,却又不要求推翻中央政权,反而渴望归顺中央政权!这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所有地方割据政权中独一无二的!
??毛主席曾说“《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让人民都知道投降派。”毛主席这里认为宋江是投降派,是把他当作农民阶级看了。这种观点笔者以为不妥。以笔者看来宋江原本根本就没想过造反,他上梁山最初的目的恐怕只是为了避祸。他最初不过把梁山当作一个落脚点、一个避祸的场所而已。后来才将其当作根据地,并企图以梁山的势力为资本,以期向天子谈判,得以重回地主阶级的“温暖怀抱”!造反的是贼寇,他宋江完全可以说是以卧底是身份打入“黑帮”内部,或颠覆之,或改造之,使其最终受朝廷管辖,不再给朝廷添乱子!所以说宋江根本就没造过反,又何来投降之说呢?
第三篇:看水浒有感
看水浒有感
暑期曾在家里把水浒从头到尾读了一遍。初次阅读,也只能了解大概的内容。不敢说有大的收获,疑问倒是有那么一些。
宋江等一百零八人,历经坎坷风雨,征辽、征田虎、征王庆,有些人中途甚至被俘、受伤,最终却也都幸免于难,无人阵亡。可一旦到了征方腊,眼看就要功德圆满,竟然阵亡了五十九人,其他人在后来也大都纷纷逝去,还死得十分落魄,能安享天年者寥寥无几。这应作何解释?
另外还有一个疑问。这一百零八位英雄,死得大都十分窝囊。其中许多是被乱箭射死,或是不明不白地死在乱军之中。就连武艺出类拔萃者也不能幸免。秦明是被飞刀偷袭致死;张清是因枪搠在树上拔不出来,被人乘机杀死;林冲竟是因风病而死。这些近乎荒唐的事,又作何解释?
是不是作者对方腊也抱有赞美态度,才这样写来显示方腊军力强盛?但书中对方腊往往是一副蔑视、鄙薄之态,总是一口一个贼,这样看来就不大可能。在我想来,作者似乎有意要这样安排。联系上他们几乎有些不可思议的死法,总让人觉得他们命中注定要死于非命,难得善终。尽管他们曾逃过了无数的劫难,但最终还是无法避免。我想,这大概是意味着,宋江这只队伍,其实一开始就注定要失败。
在宋江等人的时代,奸臣当道,朝廷昏庸无道,民不聊生。身为一支起义队伍,最重要的目标,应是推翻朝廷,救百姓于水深火热中。可是宋江等人参加起义的目的,不过是为了避难。连他指挥军队与朝廷作战,也多是为了救人和自保。所以,他才坚持走招安的道路。可试问,在那样的时代,被招安后又有什么好下场?即使他们又躲过征方腊这一劫,也只会遭奸臣迫害排挤,宋江、卢俊义等人之死不正说明了这一点?
这是我的一点拙见,肯定是有些漏洞了,不知他人意见如何,不妨赐教。
第四篇:读《水浒》有感
读《水浒传》有感
一曲水浒,歌颂了一百零八位好汉。他们中有嫉恶如仇的鲁智深;有直爽率真的李逵;有侠肝义胆的武松;有智谋超群的吴用……但我觉得,他们固然重彩刻画之人。但却并不是发人深省之处。小说最令人深思之处在一个人身上——宋江。
纵观整部水浒,我觉得真是“成也宋江,败也宋江”。假使宋江没有被刺配,也不会结识那么多好汉一起落草;假使没有宋江东征西讨,也不会降服那么多军官,梁山也不可能如此强盛。但如果宋江没有招安,投降于宋朝,梁山也不会失败。
宋江的成功,在于他的忠义,众多好汉都是佩服他的仗义疏财,但我认为,宋江的忠义不过是他的伪装。如宋江替晁盖出兵作战,晁盖几次像自己亲征都被宋江阻拦,宋江表面是以忠义为名,恐晁盖有失,实际上却是垒高自己的功劳,巩固自己的地位。同时,宋江也在笼络人心,为日后做山寨之主做准备。
而宋江的失败,也正是失败在他的忠义上,宋江原为郓城县一小吏,一心只想发财做官。却不想反被刺配,“浔阳楼题反诗”一节就十分具体、刻骨地体现出了宋江对功名的渴望。梁山做主之后,宋江把握住了这个机会。利用兄弟们对他的尊崇,铺就了他的高官厚禄,坦荡仕途。在我看来,与其说招安是梁山的错误之举,不如说是宋江预谋已久的诡计。
而梁山的一百零八位好汉,被宋江忠义的表象所迷惑,被宋江拿来当枪使。与朝廷抗衡,使朝廷有了招安之心后,又被宋江当了垫脚石,将宋江送上了高位。之后,又跟随宋江效忠于朝廷,北上御辽,南下征方腊,死伤无数,致使梁山彻底失败。
我觉得,这百位好汉实在有些可惜,被宋江蒙在鼓里,被当作刀剑一般利用,但他们竟毫无知觉,只知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生活潇洒自在便是。
由此看来,做人既需坦坦荡荡,又需心思缜密,不能被事物的表象所迷惑。否则,悔之晚矣!
第五篇:读《水浒》有感
良乡中学 杨帆《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并成为我国古代四大名著。《水浒传》作为中国古代四大瑰宝之一,有着它经典的传奇和不朽的故事,更有着独特的教育意义。毛主席曾评价《水浒》这部书:《水浒》这本书好就好在投降,可以作反面教材,让人民都知道投降派。的确,曾几何时梁山好汉再晁盖的带领下风光无限,他们替天行道,惩恶扬善,在深山水泊自由潇洒的生活着。但是,晁盖中间后呢。他说过杀得史文恭这位山寨之王。可结果卢俊义活捉史文恭,松江却煽动众兄弟终夺得寨主之位,这本不是大错,可他却将晁盖的聚义厅改作忠义堂。效忠朝廷!这是何等的笑话!这无非是自己当朝廷走狗的冠冕堂皇的借口。受了招安就去征四寇,大辽、田虎、王庆、方腊明明是蔡京高俅的借刀杀人。宋江却甘心用兄弟的命去换取朝廷的信任。别人会怎么看呢?强盗头子受了招安,就用自己兄弟的命去换取别的强盗头子的命。最终结果呢?梁山一百单八将,天罡地煞五去其之,又有数员大将中途隐退,这就是宋江所期待的招安。唉!自作自受,罪无可恕,最终落个毒药穿肠过,阴曹地府留的下场,死去的兄弟大概会生啖其肉罢!活该!如此小人,如此死法,简直便宜了他,他不得超生,原死去的梁山义士下辈子相聚,跟个明主,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