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备课心得体会(李媛)

时间:2019-05-12 14:24: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二次备课心得体会(李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二次备课心得体会(李媛)》。

第一篇:二次备课心得体会(李媛)

二次备课心得体会 三塘小学

李媛

二次备课是教师合作研究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是发挥教师团队精神,集思广益,取长补短的备课形式。它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群体智慧,使教师在研究交流的思想碰撞中,博采众长,择善而从,使备课效益大大提高:

1、二次备课节省了大量的备课时间,减轻了劳动强度。过去是一个人独立思考,参考一些教学资料,备完整册的教学内容。而现在,是几个人合起来,共同来完成同一项任务,这样可以让我们有更多的精力,从事教材、教法的研究。

2、二次备课能使我们资源共享,提高教学效率。

为了适应新课程新颖性和选择性的需要,仅靠一本教材和教参已经无法满足现在课堂教学的需要了。二次备课弥补了书本材料的不足,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提高了课堂效率。

3、能扬长避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学的质量。通过二次备课,教师之间改变过去“闭门造车”、“单打独斗”的备课方式,将个人的智慧和特点展现出来,取人所长、补己之短,互相学习、互相促进,能及时将教学过程中反馈来的信息及时处理,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充实教案,完善教法,在互动中提高了工作效率。

总之,二次备课是实现资源共享的一种重要形式,有利于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较好地掌握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搞好课堂教学效率,有利于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进行教学研究和讨论,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整体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有这么一句话说得很好“一种思想与另一种思想交换,可以形成两种思想。”二次备课作为教师合作研讨的一种有效形式,对于发挥教师团队合作精神,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第二篇:二次备课心得体会

二次备课的心得体会

陈劲松

在既定的教学水平、学生基础和教材内容条件下,教师是否备好课,是能否教好课的前提和保证。教师认真备课和善于备课,是迅速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条件。对此,广大教师的认识是充分的、深刻的,无论从战略上对教材进行整体性的学期总备课,还是从战术上具体落实的单元备课、直至每一课的课时备课,大都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但是,仅仅做到这些又是不够的。如果把通常说的备课看作课前的准备工作的话,这种准备工作一般是经验的乃至主观的,其实际效果只有通过上课的实践才能检验,同时,教师的教学水平的提高,需要一个在教学实践基础上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认识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上完课后抽出一定的时间再备课,即对课上所获得的反馈信息进行思考总结,克服缺点及经验不足,通过再认识,明确改进的方向和方法,为以后的教学工作做准备。随着教学工作的进行,在单元教学及学期教学结束之后,教师也应该及时进行再备课,以检查、总结教学效果,分析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身心发展情况,进一步揭示教学规律,制定下一个阶段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由此看来,我们有必要对备课这一环节作出性质不同的区分,即把课前的准备活动性质的备课统称为第一次备课,那么,我们通常所说的学期前的总备课、各个学习单元的备课,以及具体的每个课时前的备课,都属于第一次备课;与第一次备课相对应的,即通过教学的实践,对教学效果具有总结性、反馈性的备课称为第二次备课,它自然就包括了从课时后备课到各个单元后备课再到学期后备课的内容。

第二次备课,主要是根据现代教学认识论和学习心理理论提出的,它必将遵循和反映现代教学的基本规律和学生学习的认识过程的基本规律,因而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

1.教学的认识过程基本规律:认识—实践—再认识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活动既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又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教学过程主要是按一定的认识(即学习)任务和内容,依据认识论的规律和学生认识特点而组织、进行的逐步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活动过程。因而“教学过程只有既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又充分注意学生认识的特点,才能组织和进行得科学而有成效。”①教学的认识过程应遵循由认识到实践再到认识的基本规律。第一次备课便是由认识到实践的“认识”,其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组织、安排和管理课堂教学的“实践”。因此,第一次备课是整个教学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环。但是,第一次备课仅仅体现了“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并没有完成对教学的认识

过程。因此,只重视第一次备课的过程是不够的。

第二次备课是由“实践到再认识”的再认识。对于教师来说,主要是对教学中所用到的有关知识和原理的再认识,包括对比加以思考、分析、归纳、推理、评价,必要时还要重阅教材和查阅参考书,从中得到一些新的认识,总结出某些教学的“规则”和特点。教师通过第二次备课,可以及时获得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并能根据信息,尽快地对学生接受教学信息的情况作出质的判断和量的分析。如估计教学目标的落实情况,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的处理和学生的理解掌握情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选取是否适当,教学的组织安排和教学的进度是否合理等等。教师通过第二次备课获得信息反馈,既是对第一次备课的认识效果进行评价,又能根据教学实践,及时总结自己教学的优缺点,发现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的教学见解,甚至提出有一定创造性的见解,以更好地提高教学水平。这样,认识又再上升了一个层次。相反,如果只求教学形式和教学进度,对教学实践抱着应付的态度,那么,认识将难于达到第二层次的高度,更达不到第三层次的高度。不少教学水平高超的教师则正是遵循“由认识到实践到再认识”的规律进行卓有成效的教学的。

2.学生学习的认识过程的基本规律:学习—巩固—再学习

现代学习心理学和认识论告诉我们: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认识过程,是主体学生利用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对新知识进行加工、改进从而消化、吸收的过程。学生的学习要靠已知掌握未知。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曾说:“一切后教的知识都根据先教的知识。”已学的知识象植物的生长点,当具备一定条件时就能“生长”出新知识来。但是,“已知”的知识和技能必须及时巩固、掌握,否则它就不能真正成为自己的“已知”。当新学习的未知与这些未被巩固的已知有关时,未知将不能(至少不能完全)被掌握,这个未知就不能真正转化为“已知”。而这个新的“已知”(实是半知半不知)又将影响下一个“靠已知掌握未知”的新的学习循环。这是一个恶性循环,越学越困难,越没信心和兴趣。大量事实表明,学生一旦由于一时难以克服的原因一而再、再而三地遇到学业上的挫折,而得不到及时“补救”,往往就会丧失学习兴趣和信心,甚至一蹶不振。与其相反,由于教材和教师的教学,是循序渐进的,几乎每个未知的学习都又是在为下一个未知做准备,所以,对于每一个未知,如果能及时得以巩固和掌握,则将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变为学生真正的“已知”,越学越主动,越有信心和兴趣。第二次备课便是反映和遵循了这种“学习—巩固—再学习”的认识过程规律,体现了学习过程的良性循环。有经验的教师,不仅重视上好课,也重视第二次备课,善于把第一次备课和第二次备课紧密结合起来,为以后的教学提供充分的教学反馈信息和改进依据,使教师的讲

授与学生的学习更好地配合,使教师传授的知识技能,经过学生的回味、反刍、运用、检验、改进,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转化为他们个人的智能。

可见,第二次备课最重要的作用在于运用它来探明、调节、改善和提高教学活动本身的功能。如果说教学活动是一个信息传递系统,那么,第二次备课则是这个系统的信息反馈机制,只有很好地掌握这个信息反馈机制,才能了解教学系统运行的情况,有效地调节和改善这个系统的整体功能,完成教学任务。因此,第二次备课在为教学工作导航,它不断向教师、学生、领导显示教学运用的方位、速度、航道,指明教学应前进的航向,激励各个方面同心协力,以最佳方式促进学生的发展。

第二次备课是针对我国目前教育教学工作的状况提出的,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

第二次备课并不是第一次备课的简单重复,也不是实际教学实践的包罗万象的投影。它充当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必然有其自身的内容和基本要求:

1.课时后备课

“分析一堂课,既要分析教学过程和教学法方面,又要分析教学结果方面。”②课时后备课就是要分析教学的效果,检查教学中的得与失,并进一步分析原因,明确改进的方向和方法。许多优秀教师都很注意课后的检查小结,在教案中记下“课后记”,写下成功和失败的经验和教训,及时修改教案或讲稿,为以后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创造了条件。这种“课后记”就体现了课果后备课的基本内容。

一般地,课时后备课应着重备好以下主要内容:

(1)备好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切性程度和目标落实情况。通过每一课时的课堂教学,应检查课前制定的教学目标是否符合大纲规定的要求;是否切合学生的实际;是否做到了教学目标具体化,并让学生了解;最后要检查目标是否实现,实现的程度如何,还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等。

(2)备好教情。这是对教师教的效果的检查和总结。其中主要包括所传授的教学内容是否突出了“双基”,教材的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准确,处理的方法是否得当;知识的传授是否注意了系统性、整体性以及知识网络间的联系;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否具有启发性、运用得有效程度如何等。另外,还包括教师驾驭控制课堂教学的情况,如各教学环节处理的是否得当,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教学组织的是否紧凑、科学以及教师的教学艺术发挥得如何等。总之,备教情,就是要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导作用发挥的效果,其目的是为了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水平。

(3)备好学情。这是对学生学的效果的检查和总结。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苏格拉底曾把教学比做助产术,教师是“助产婆”,学生是“产妇”,产妇通过助产婆的协助生出新的生命。备好学情,首先应备好教学中学生的参与教学的程度,“所有的教学效果,都是以为学生是否参与、怎样参与、参与多少来决定的,一切教育影响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积极活动才能转化为学生内在的精神财富,才能使学生获得成长和发展。”③其次应备好一般学情和个别学情。教师研究一般学情,就是要考查分析班级学生的群体特点,掌握大家的思维特点、学习状况、能力水平和心理特征,使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教师又要注重分析个别学情,兼顾好、中、差不同水平的学生,注意观察他们的课堂反映情况,并分析其各自的“背景”原因,在课堂教学中暴露出的问题,就应在课后的备课中及时制定补救学习的措施。这里的补救学习既包括对差生的补救(比如适当补课),也包括对优生的补救(比如超前学习),其目的是为了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学习水平的基础上达到大的发展。

2.单元后备课

各科教材都是根据本科教学内容的特点由若干个单元所组成,教师通过第一次备课,在单元教学之前,已认真做好了单元备课,本单元结束,教师应在其中的各个课时后备课的基础上进行单元后备课。其基本内容和要求是:

(1)检查本单元教学计划和目标的落实情况,对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改进的方法措施。

(2)考查本单元的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教学活动的序列是否符合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确立本单元的知识结构,分析单元内部各个组成部分的知识联系,并合理构建学生的知识网络结构。

(3)确立本单元在整个教材中的比重,分析本单元与其他各章节、各单元的知识联系,考虑知识和方法迁移、同化、顺应的合理途径。(4)总结本单元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选取效果,检查在教学各章节知识内容过程中的组织管理经验,进一步探讨教育、教学的一般规律。

(5)考查分析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能力发展水平和个性心理特征,总结学生在本单元学习中的困难、分析其原因,考察好、中、差学生的发展情况,以便做到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教学。

3.学期后备课

学期结束后的备课是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它既是对本学期教与学的总的考查和评价,同时又通过教学信息的总反馈,为下一学期的教学总体规划指明了改进的方向,在实质上起着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作用。学期后的备课应在各个课时后备课和单元后备课的基础上,对本学期的教学效果综合考查分析,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教学经验,使其达到理性认识,上升为教育教学理论,以揭示教育规律,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学期后备课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是:

(1)考察本学期教学目的要求和目的落实情况,着重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协调,以及长远目标和就近目标的结合,并结合目标的层次性,总结出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和原则。

(2)考查本学期的教学进度和课时分配,分析总结如何在完成教学计划任务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的效率。

(3)制定本学期学生档案分析材料。从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学习效果、思维特征、身心发展状况、思想表现等方面综合考察学生,从单一的横向比较为纵横综合考查,为进一步实施全面发展教育和因材施教作好准备。

综合以上分析,对比第一次备课和第二次备课,我们不难看出,两次备课虽有很大的互补性,但他们在各备课环节上先后顺序相反,在内容和性质上也有明显不同,二者不能相互代替;另一方面,两次备课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互为条件的。第二次备课是在第一次 备课的前提下,通过教学实践,便对第一次备课的效果作出检验和评价,同时又弥补了第一次备课的不足,增进了第一次备课所不具备的内容和功能,从面更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再者,从第二次备课中又可获取大量的反馈信息,为进一步指导和改进第一次备课乃至整个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依据。这样由第一次备课到第二次备课又到第一次备课,循环往复,螺旋上升,不断地把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提高到新的阶段。

第三篇:二次备课心得体会范文

二次备课心得体会

集体备课是教师合作研究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是发挥教师团队精神,集思广益,取长补短的备课形式。它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群体智慧,使教师在研究交流的思想碰撞中,博采众长,择善而从。本学期我们积极响应教育局教研室的号召,开展了集体备课活动。工作得到了进一步规范,备课效益大大提高,现总结如下:

一、通过学习我意识到集体备课有以下三点好处:

1、集体备课节省了大量的备课时间,减轻了劳动强度。

过去是一个人独立思考,参考一些教学资料,备完整册的教学内容。而现在,是几个人合起来,共同来完成同一项任务,这样可以让我们有更多的精力,从事教材、教法的研究。

2、集体备课能使我们资源共享,提高教学效率。

为了适应新课程新颖性和选择性的需要,仅靠一本教材和教参已经无法满足现在课堂教学的需要了。除了可利用自有的一些资料外,能为我们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信息就是互联网了。因此,我们将网上查找的一些信息进行整合,为组内人员共享,弥补了书本材料的不足,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提高了课堂效率。

3、能扬长避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学的质量。一次集体备课的讨论,就是教师间的一次思想碰撞,一次碰撞就会有一次的提升,就会有一次的收获。通过集体备课活动,教师之间改变过去“闭门造车”、“单打独斗”的备课方式,大家群策群力,将

个人的智慧和特点展现出来,组内人员取人所长、补己之短,互相学习、互相促进,能及时将教学过程中反馈来的信息及时处理,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充实教案,完善教法,在互动中提高了工作效率。例如:集体备课能让不同的老师以不同的风格备同一堂课,从中我们可以选择最适合自己实际的教学方法,从而使教学达到最佳的效果。

二、集体备课对我的帮助。

在每次集体备课活动中我都受益匪浅,并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

1、集体备课活动有利于帮助我理解新教材。

2、集体备课活动有利于帮助我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益。

3、集体备课活动有利于帮助我提高教学水平。

4、“以人为本”的作业评语有利于激励学生的学习。

三、存在的问题

1、由于我校教师都身负繁重的教学任务,工作量大,因此有的学科备课组准备的不充分,显得有些仓促。

2、有的学科备课没有达到资源共享的教研效果。

四、改进办法

1.提高认识,促进行为的自觉化。组织教师学习讨论集体备课的意义和作用,交流使用集体备课后的收获,使教师进一步认识到集体备课应是教师个体思维的碰撞,是教师共同智慧的结晶。

2.改革评价制度,激发教师备课热情。

总之,经过这一学期的集体备课,大家都受益匪浅。我们不仅发挥了集体的智慧和力量,而且提高了我校整体授课水平,大面积提高

了教学质量。

总之,集体备课是实现资源共享的一种重要形式。围绕课堂教学,通过集体参与,共同讨论,互相启发,彼此交流,集思广益,有利于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较好地掌握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搞好课堂教学效率,有利于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进行教学研究和讨论,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整体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有这么一句话说的很好“一种思想与另一种思想交换,可以形成两种思想。”集体备课作为教师合作研讨的一种有效形式,对于发挥教师团队合作精神,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集体备课在我们学校已成为教研活动中的“重头戏”和“亮点”,而我也会继续坚持个人钻研与集体备课相结合,在互动提高的过程中,不断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教学风格。

2012年6月

第四篇:李媛毕业论文

目 录

一、概述...........................................................2

二、法医学鉴定意见与其他证据之间的关系...........................3

(一)法医学鉴定结论同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等言词证据的主要区别3

(二)法医学鉴定与物证、书证、视听资料和勘验、检查笔录等实物证据的区别.......................................................3

三、法医学鉴定意见在诉讼中的证据价值.............................4

(一)法医学鉴定在现场勘查中的作用............................4

(二)在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的证据价值.......................6

四、如何提高法医学鉴定人的证据意识...............................7

(一)充分认识法医学鉴定的局限性..............................7

(二)高度重视法医学鉴定的程序性..............................7

(三)充实法医学鉴定工作者的法律知识..........................7 参考文献:........................................................8

一、概述

司法实践中,科学鉴定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按照鉴定对象的特点及鉴定所应用的原理、手段和方法的不同,较为常见的专业技术鉴定,主要包括法医鉴定、物证技术鉴定、司法精神病鉴定和司法会计鉴定等,其中法医学鉴定构成了司法鉴定的重要内容。

法医学是以医学、生物学及其他自然科学的理论技术,研究并解决司法实践中有关人体伤亡、病理和生理状态等问题的一门科学。在实践中,对法医学鉴定的理解有两层含义:其一,法医学鉴定是指法医学鉴定人接受指派和委托,对案件中涉及的医学问题进行检验和分析的活动;其二,法医学鉴定是指法医学鉴定人运用法医学知识和方法,按照司法、执法机关的送检目的和要求,在对需要鉴定的活体、尸体或物证进行科学的检验、分析、判断后所作出的鉴定结论。一般所涉及的法医学鉴定是指第二层含义。

法医学鉴定的主要特征:

1、法医学鉴定是法医学鉴定人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对案件中涉及的医学问题进行检验、分析鉴定的结果,是一种有医学科学根据的意见。科学性,是法医学鉴定的灵魂,也是法医学鉴定发挥证据效力的源泉。

2、法医学鉴定以法医学鉴定书或检验报告为表现形式。法医学鉴定书是法医学鉴定人将司法、执法机关送检的材料进行检验、鉴定后,根据检查结果和结论写成的书面报告。其基本格式包括绪言、案情摘要、检验、说明及结论五个部分。法医学检验报告是法医学鉴定人根据委托人送检的目的和要求,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对检材进行检查(实验)后所作的客观记录。鉴定人对实验或检查结果不加任何主观分析、推理,如毒物检验报告、物证检验报告等。无论何种表现形式,法医学鉴定只解决与案件有关的医学问题,而不解决法律问题。

3、作为证据的是法医学鉴定,而非法医学鉴定人。法医学鉴定人出庭举证接受诉讼参加人的询问,是法医学鉴定人参加质证的重要环节。

证据价值是有关证据能力和证据力大小的综合量值。证据能力是指证据能被采用而必须具备的条件,即被法律所容许的证据资格,体现了证据的合法性。法医学鉴定的证据能力是指法医学鉴定成为法定证据必须具备的条件,其主要体现在鉴定意见的形式要件上:(1)鉴定机构和鉴定人具有合法的资质;(2)鉴定程序符合法律及有关规定;(3)检材的来源、取得、保管、送检符合法律及有关规定,而且证据链完整;(4)鉴定意见的形式要件完备,注明了鉴定是由、委托人、鉴定机构、鉴定要求、鉴定过程、检验方法、鉴定文书的日期等相关内容,由鉴定机构加盖鉴定专用章,并由鉴定人签名盖章;(5)鉴定意见明确。

研究法医学鉴定的证据价值,能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各类证据的功能、地位与证明规则,充分认识到法医学鉴定与各类证据的区别及其在诉讼中的证据作用,加强鉴定人科学举证责任意识,维护法律的尊严和公正。

二、法医学鉴定意见与其他证据之间的关系

法医学鉴定意见与其他证据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他们都属于法定的证据形式,因而都具有客观性、关联性、合法性。从证据存在和表现形式上来看,法医学鉴定意见与当事人陈述证人证言等证据都属于能言词证据,因而具有言词证据共有的特点。另一方面,从法律自身的属性来讲,法医学鉴定意见与其他证据还存在很大的区别。

(一)法医学鉴定结论同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等言词证据的主要区别

1、法律对主体的要求不同。为保证医学鉴定的科学性,根据我国诉讼法和《司法鉴定人管理办法》的规定,法医学鉴定人必须具有一定的法医学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具备法医学鉴定资格,并由公安、司法机关指派或聘请;而证人证言等言词证据的陈述者则不要求具备任何专业知识和技能。

2、法律对证据形式的要求不同。法医学鉴定属于要式证据,即法律要求法医学鉴定意见必须具备法定的格式要求,例如鉴定人在书写鉴定书时,除了要求鉴定人和复核人签名以外,还必须加盖法医学鉴定专用章,只有这样鉴定书才具有证据效力,而证人证言等言词证据,除了要求陈述者签名外,没有其他形式上的要求。

3、证据内容所体现的性质不同。法医学鉴定属于鉴定意见的一种,是法医学鉴定人对案件中涉及尸体、人身、物证等的法医学问题进行检验、分析后作出符合事实的科学结论,而不是对所见事实的直观描述;但证人证言等言词证据是陈述者对所感知或亲历事实的描述。

(二)法医学鉴定与物证、书证、视听资料和勘验、检查笔录等实物证据的区别

1、证明方式和功能不同。物证、书证、视听资料等实物证据都是以各种实物、形象、痕迹、符号等客观载体和客观存在的自然状态、属性为表现形式的一种证据;而法医学鉴定是以物证等证据材料为对象,进行检验、分析、鉴别,最终使各类证据材料产生证据价值,因而法医学鉴定意见具有转化证 据的功能,而其他证据没有这一功能。

2、检验结果不同。勘验、检查笔录是公安、司法人员对案件有关的场所、物品、人身、尸体等进行直观检查、检验所做的客观记录,不加任何分析判断;法医学鉴定意见是在此基础上运用法医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科学分析和判断而得出的意见。

法医学鉴定意见与其他证据相互作用、相互印证,共同为查明案件真实性发挥证明作用。一方面,法医学鉴定意见通过印证和转化证据功能使各类证据实现证明价值;另一方面,各类证据通过证据价值的实现来辅助公安、司法人员对法医学鉴定意见的审查判断,使法医学鉴定意见更真实更科学。

三、法医学鉴定意见在诉讼中的证据价值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48条第2款将刑事证据分为以下八种:物证;书证;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鉴定意见;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笔录;视听资料;电子数据。其中鉴定意见是指受公安司法机关指派或聘请的鉴定人,对案件中的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定后做出的书面意见。

我国《刑法》中明确规定,公安、司法机关办案,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因此,对于犯罪的立案,需要有充分的事实和证据作为依据,同时我国《刑事诉讼法》也规定,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鉴定意见可以作为证据,鉴定人可以作为证人出庭作证。这些都充分证明了法医学在刑事诉讼的立案、侦查、审查起诉、审判等各个环节中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法医学鉴定意见作为刑事诉讼证据的一种,在诉讼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又是鉴定案件中其他证据是否真实的重要手段。

(一)法医学鉴定在现场勘查中的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刑诉法》第 126 条规定:“侦查人员对于与犯罪有关的场所、物 品、人身、尸体应当进行勘验或者检查。在必要的时候,可以指派或者聘请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在侦查人员的主持下进行勘验、侦查。”在这个法条中明确了法医在侦查作用中的合法性。法医在侦查过程中,最基本的,也是最不可缺少的就是及时确定以下几方面:(1)案件发生时间;(2)案件发生地点;(3)案件涉及人物;(4)案件作案方式;(5)案件性质。

法医学如何解决这些实际问题。(1)推测损伤、死亡时间:确认死亡时间是法医学尸体检查的重要内容之一,特别是对凶杀案或死亡情况经过不明的案件,侦查工作要求检查人员尽可能准确地推测死亡时间。(2)确定案件 发生地点:发现尸体的地点很大程度上并非是案发的地点。按照常理来说,案发的地点会保留更多的案件证据,给警方迅速侦查破案提供了条件。(3)辨别死者身份:在法医学实践中,需要验明正身的情况是相当多的,如遇见身份不明的活体、尸体、尸骨时,便要辨明该人是谁。这种辨明身份和验明正身的工作,即个人识别。例如对交通事故的遇难者、江河湖海的浮尸等,除按常规检查以鉴定死亡原因和死亡时间等外,必须进行个人识别。(4)推敲凶手杀人方式:通过对尸体体伤的检验,能够得出凶手所使用的 凶器种类以及作用部位。(5)确定案件性质:有时候,仅仅通过法医的鉴定就能决定一个案件的性质。例如,法医通过对一名上吊死者的鉴定,能够判断出此人是自杀还是被他人杀害后伪装成自杀。从而影响案件性质以及公安机关的后续行动。

2、法医学在破案中的作用——应用法医学手段侦破案件举例

例1:某年春节前夕,某市连续发生数起男子深夜入室强奸的案件。为此,该市公安局成立了专案小组,侦察人员虽布下了天罗地网,但罪犯狡猾多变,未能捕获。一次,在作案 现场发现了微量“五色纤维”,经化验后,在破案中起到了重大作用,经侦察抓住了罪犯,起初罪犯拒不认罪,经法医化验精斑的报告证实,罪犯低头认罪,受到法律严惩。

例2:美国某地,有位久病的丈夫死后,经过医生检查,开了死亡证明书。举行了宗教仪式的葬礼,尸体已火化,但是联邦调查局接受了死者亲属对死因的怀疑起诉,于是着手清查。在骨灰无法用化学方法测定的情况下,他们采用了“中子活化分析”的新方法,使骨灰接受中子轰击从而产生相应的辐射,由此发现死者生前曾长期受到微量砒霜毒害。在证据面前,死者的妻子不得不承认长时期地在丈夫的咖啡中下毒,待他变得衰弱时将他闷死。

可见,随着科学的进步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的应用,法医学作为侦查破案中的中坚力量,也在不断进步,在侦查破案中的作用也日益突出。从理论到实践,有很多实际案例都充分证明了法医学在刑事诉讼中的王牌作用,给公、检、法三机关有效执行各自任务提供了保障。

3、法医学鉴定书在刑事诉讼各阶段的作用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48条规定鉴定意见可以作为证据;第145条规定,鉴定人进行鉴定后,应当写出鉴定意见,并且签名。鉴定人故意作虚假鉴定的,应当承担法律责任;第146条规定,侦查机关应当将用作证据的鉴定意见告知犯罪嫌疑人、被害人。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害人提出申请,可以补充 鉴定或者重新鉴定。可见,刑诉法的修改将以前的鉴定结论给为鉴定意见(在这里不讨论修改的意义),无论怎样称呼,写出鉴定结论或者称为鉴定意见的文章就是鉴定书。法医学鉴定书是法医工作者对亲临现场检验或者将司法机关交验的案件材料(人或物)进行检验鉴定后,根据检验、鉴定的经过和结果所写成的书面报告。法医学鉴定书能反应案情检查对象、鉴定事由、科学的检查经过与检查结果的说明等等。它不仅是法律规定的证据之一,更是一种科学的证据。它在刑事诉讼中的价值是为侦查、起诉和审判提供科学的鉴定证据。

在侦查阶段,公安侦查机关的法医学鉴定为谋杀案件揭露犯罪,为凶杀案件提供鉴定证据,为死因不明者澄清事实,为活体进行损伤鉴定并提供侦察破案线索;在起诉阶段,检察机关的法医鉴定书为批捕、起诉案件认定证据,为自诉案件提供证据,为公诉案件出庭作证,为医疗纠纷、控告申诉案件区别性质。例如,开庭审理时,检察机关的法医宣读法医学鉴定书,协助法庭查清事实,正确认定案件性质,这是对公诉案件的出庭作证。在案件性质区分中,对于控告申诉中涉及人身伤亡等间题,需要检查机关的法医运用医学理论和技术查明死因,澄清事实与性质,及时解决矛盾,防止矛盾的激化和转化,相对减少刑事案件的发案率,做到不枉不纵。另外,检察机关的法医还应该参与各级医疗事故鉴定、司法精神病鉴定等项工作,明确事故原因,分清责任,为诉讼提供科学证据。在诉讼阶段,为活体的损伤程度做出正确判断,对医疗事故鉴定提供控告证据,对所交物证进行复核鉴定,鉴定人出庭鉴定等等。法医学鉴定书作为一种书面文件,是法医工作者智慧的结晶,在侦查、起诉和审判各个不同阶段都作为一种证据,使得这三个阶段的工作能顺序下去,最终完成,因此,法医学鉴定书在侦查、起诉和审判中所起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二)在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的证据价值

法医学鉴定意见作为法定证据的一种在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仍然具有很重要的证据价值,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为审判人员认定案件争议事实提供证据。例如:因监护、继承、子女抚养发生争议而进行的血清关系的法医学鉴定。

2、通过对活体伤残等级及伤残原因、劳动能力的鉴定,为人身伤害案件(包括行政赔偿案件、人身保险索赔案件和国家赔偿案件)确认因果关系和赔偿范围提供证据。

3、通过尸体解剖鉴定确定死亡原因,为医疗纠纷案件的审理提供依据。

四、如何提高法医学鉴定人的证据意识

法医学鉴定实践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因鉴定人证据意识淡薄而表现出的问题,而且这些问题通常被鉴定机构或鉴定人所忽视,严重影响鉴定意见的证据价值。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1)忽视对鉴定原始证据的审查;(2)重结果,轻程序;(3)不重视鉴定原始记录在出庭时的证明作用;(4)对鉴定意见作为法定证据的严肃性认识不到位。因此,要保障鉴定结论的证据效力,法医学鉴定人的证据意识的提高迫在眉睫。

(一)充分认识法医学鉴定的局限性

承认法医学鉴定的局限性,正是追求鉴定科学性的具体体现。实事求是地记录检验过程,客观真实地反映鉴定结果是司法鉴定科学性的灵魂。司法鉴定活动与科学研究活动的区别在于,鉴定的实验检材、比对样本或案件信息在一定的时期通常是非常有限的,有时即使使用再尖端的设备或再高水平的专家也无法得出确切的结论。

(二)高度重视法医学鉴定的程序性

终结论,轻程序是法医学鉴定长期以来存在的问题。鉴定程序大致可分为三类:国家法律规定、鉴定行业规范、程序性技术标准。遵循鉴定程序是鉴定结论合法性的重要标志,也是证明鉴定客观公正的标尺和依据。鉴定程序违法,鉴定结论必然会失去可采性,而鉴定结论若没有可采性,其准确性就失去了意义。法医学鉴定是为法律服务的,它必须按照法律的要求和程序进行,体现出法对法医学鉴定程序的规范作用。培养法医学鉴定人的程序意识,是保障鉴定质量及其证据能力的重要手段。

(三)充实法医学鉴定工作者的法律知识

从法律角度来看,证据部分是诉讼法的核心内容之一。可以说整个诉讼过程主要是发现、收集证据和运用证据证明案件事实的过程。法医学鉴定人才的培养不能只追求单一的“技术化”,而且还要“法律化”。因此,学习掌握证据学对从事法医学鉴定的工作者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参考文献:

[1]王克峰.法医法学[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 [2]陈世贤.法医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

[3]郭景元.法医物证学[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 [4]常林.试论法医学鉴定与案情的关系[J].法律与医学杂志,2007(4).

[5]朱广友.科学证据的基本特征——兼谈法医 学鉴定意见的审查[J].中国司法鉴定,2007(5). [6]鲁涤.试论法医学鉴定人的证据意识[J].中国司法鉴定,2010(6).

第五篇:如何二次备课

如何进行二次备课 一、二次备课的必要性

1、什么是二次备课

二次备课是与一次备课相对而言的。教师参与的集体备课,所做的教学素材搜集、他人方案搜集、教学方案的初步制定等等准备性工作,都是初次备课,都应该归入一次备课。教师个体对一次备课所占有的资料及初步预设的教学方案的再备课,备课活动实现质的提升,实现有效课堂教学的研究工作,就是二次备课。

二次备课时,教师对自己预设的初步方案进行重新审视,或增删或调整,是他人智慧与个体独立认识的有效组合,是教学素材的深入把握与有效使用,是基于具体班级具体学情的教学方案最优化。

2、为什么要进行二次备课

我们要肯定一次备课的积极意义,但我们更要清醒地认识一次备课存在的不足:

一是课堂教学目标易偏差。因先阅读他人方案,没有基于具体学情的定位,容易先入为主,课堂目标及追求会产生偏差。

二是易于搬抄,设置的课堂教学方案恰切性低。教师个体的素养积淀及课堂教学技能,与设想实施时所需的积淀与技能并不对等,实施时有出入有障碍难以实现。

三是所用教学素材往往感悟不深选择不精效用不高,易造成课堂上学生学习探究感悟流于浮泛,缺少深度。

如名师的成功教学方案,是适合名师特点的个性化设计,选用的素材名师有深入而独特的感悟,名师会有足够的魅力及课堂技能召唤学生积极参与。换成其他教师,个性特点不同,感悟不同,积累不同,名师方案就会失去意义。抄用这个名师方案,课堂教学的平庸暗淡或低效失败就在所难免。

3、二次备课的意义 有了二次备课的认识与策略,现代教师教学研究的一些纠结就能很好地解决。教师的备课就不会再被“丰富的资源”所蒙蔽,被“名师方案”所左右,教师教学实践与研究就有了清醒的认识,实现教学研究主体的回归。

有了二次备课的认识与实践,教师的有效备课就能更上一个台阶。一位教师,开设公开课之前分发他的教案,最后一部分是“教学反思”。来听课的教师都有点纳闷:还未上课,何来反思?原来,他把一次备课之后再备课时认为应该如何调整增补的内容加上去。如果这位教师把小标题“教学反思”改为“二次备课”,这部分内容就明确了,再备课所拓展所显示的意义空间就可更广阔了。

通过这几年的高效课堂的实践与总结,我觉得二次备课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目标性原则: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重新审核确立学习目标;

2、兴趣性原则: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思考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指导性原则:根据学习目标就相关学习内容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4、预设性原则:根据导学案的编排对问题进行全面预设,同时要留有余地。

备课是教学常规,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是上好课的前提。如果说集体备课可以让课堂教学结构严谨、层次清晰、知识准确的话,那么,二次备课则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成为一个生机勃勃的动态过程。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根据班情和自己的教学风格进行备课,二次备课能增强导学案的实用性、针对性,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下面我就谈谈二次备课的方法、内容和要求。

二次备课的方法:总体要求是做到“标、增、改、删、调”,具体做法如下:标:标记原教案中的重点环节、重点问题、主要知识点以及有比较性、典型性、易错性的内容,以便在教学进程中引起注意。增:增加自己认为必要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对原教案中过简的环节补充具体说明。改:改正原教案中的一些错误,根据实际修改原教案中不适应本班教学的教法和学法。删:删除原教案中自己认为不必要的教学内容环节。调:根据需要调换教学内容及教学环节的呈现形式,调整原教案中过程设计的先后顺序。

二次备课的内容和要求:

1、备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以班级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为基础,解读教案的教学目的和教学重难点,看其是否与本班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否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与修改。

2、备教学设计。(1)看课前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否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是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近,能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本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看新课的教学环节设计是否与本班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相适应;教学问题的设计是否具体一定的层次性与开放性,是否能启发、引导学生的积极思维,是否能促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本质特征,领悟学习的方法与技巧?(3)看教学环节之间的过渡语言是否能让自己驾驭课堂时如鱼得水,得心应手?其实就是要充分估计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以及应对措施等等,也就是预设与生成的问题。(4)看教案中设计的教学环节是否做到了重点突出,突破了难点?(5)看教学设计中的每一步是否面向全体学生,尤其看此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困生?

3、备练习设计。一节课的练习设计是让学生深入掌握所学知识,并能加以融会贯通、灵活运用的重要环节。在一节课的学习中,哪些知识点是本班学生最容易混淆或出错误的,都要在二次备课时精心去构思。练习设计包括当堂练习与课外练习。

4、备教学效果。分析一堂课,既要分析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方面,又要分析教学结果方面。课时后的二次备课就是要分析教学的效果,检查教学中的得与失,并进一步分析原因,明确改进的方向和方法,也就是我们写的小结或反思。

5、备教学评语。老师要在学生们展示之前,要对学生们在展示过程中的情况,做到方方面面的预测和预设。只有我们预见充分,我们才能驾驭课堂,做到游刃有余,尤其在“三疑三探课”中,更要好好准备预设问题。

6、备课堂教学模式。高效的教学模式的实质就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挖掘课堂资源,特别是发动更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我们不能搞形式主义,而要重实质。采用什么模式上课我们不做统一要求,教无定法嘛,但是我们所采用的办法一定要是受学生欢迎的方法,是教师能轻松上课,学生能愉快学习的方法,是科学高效的好教学模式。因此二次备课要特别注重备课堂教学模式。二、二次备课的形式与特点

不同的时段,二次备课有不同的做法,有着不同的备课意义。

1、集体备课之后的二次备课

集体备课时,主备教师选用的教案是特级教师或是名师的,或是区域内骨干教师编制的,或是独立精心编制,然后集体讨论形成共案,以实现优质资源共享。这样的共案是面向年级所有教师与所有学生的,他人智慧、集体智慧可能的校本化个别化程度是有限的,不可能完全适应具体教师具体班级。

教师做好集体备课之后的二次备课,具体办法有:一是把集体备课内容视为备课素材,独立进行教学设计;二是对共案进行重新组合,进行具体化个别化工作;三是进行具体学情分析、个性化教学内容、针对性练习设计等的补充。

所以,备课组集体备课或统一印发共案时,首先应鼓励重新编制教案,把共案当成参考资料;其次,印发的共案应留白,预留有足够的空间,供教师个体进行二次备课。

2、个别备课之后的二次备课 现代教师的个别备课,已不同于过去的面对一本课本一本“教师教学参考用书”苦苦琢磨的年代,有各种版本的纸质资料,有互联网的资源,素材是丰富的,是另一种意义的“集体备课”,是一种与名家、名师及各种“高手”对话状态下的备课。但很多教师容易在各种文本素材和“精妙”方案前迷失自己。

如何做好个别备课之后的二次备课?一是教师个体对学科课程意义应有独立的认识,有独立的思想独立的思考,才能消除各种无关信息的干扰。二是从学情出发,做好素材和方案的选择、重组与创新工作,教学内容要适合具体班级,方案应与具体的课堂情况结合,以演绎出可能实现的合理细节和过程。

3、课堂上的二次备课

应对课堂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应提到备课的层面来认识。教师课堂上的二次备课,是即时设计做出应变的方案,有效地解决课堂中新问题的工作过程。当预案设计不当而致课堂推进“卡壳”时,直觉上判断出教学内容不适合,需要即时推出新的学习方案;当课堂出现学生的精彩发言时,就应马上拿出有效方案,让学生的成功思考对其他学习同伴发挥更好的启发促进作用;当学生探究出现困难或错误时,相应的因素是很好的课堂资源,就要当下设计方案,用好这个资源,促进学生发展。

4、连续课之间的二次备课

教师一般担任同级的两个以上教学班的教学工作,教学方案在前一节课的实施不可能完美,且教师的课堂教学是一个追求卓越的过程,一般会发现新的问题,会有不满足感,会产生新的思路和追求,课间需要调整处理,以提升下一节课的课堂效益。

这就要求教师进行二次备课,在上完前一节课后挤时间再备课,再认识,对前一节课上所获得的反馈信息进行梳理,检查教学中的得与失,总结分析原因,克服缺点及经验不足,进行改进,进行提升性思考。

5、课后的二次备课

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需要在教学实践基础上不断总结反思,积累经验,提高认识。在课时教学、单元教学及学期教学结束之后,教师及时再备课,分析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身心发展情况,进一步揭示教学规律,完善教学方案,实现业务水平更上一个台阶的提升,以在下一个阶段工作中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课后的二次备课,是完成了预定的课时或阶段性教学任务之后的反思。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仍然是拿着原先的教案去上下一节课,甚至下一年或几年后也重复着今天的教学方案上课,那么即使是有多年的教学经验,他也不会进步,他会永远停留在一个“经验型教师”的水准上。

三、怎样做好二次备课

1、教学素材的重新选择

备课及现代条件下的课堂,教师往往会塞进太多的“精彩素材”,课堂教学内容上有太多的“点”而致“消化不良”,最终是难点没有突破、重点没有突出。二次备课,重新感悟素材并作选择是必过的“坎”。

重在占有。课堂的教学素材涉及教学设计的细节及相应的内涵,要追求有效地读入,充分地占有,从而达到真正的积累与储备。很多教师上课之前重新熟悉素材,或默一下,甚至是背下来,追求有更深入的感悟,都是二次备课方面的努力,值得肯定和鼓励。充分占有素材,课堂上自会熟能生巧,自能纵横捭阖,处“变”不惊,应“急”有方,信手拈来。

重在筛选。课堂普遍存在预设教学素材过多、没有充分利用的现象。过多的教学素材挤占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削弱了学生的深入探究。应重新认识并进行筛选,“瘦身减肥”,挤掉不那么重要的素材,甚至是忍痛割爱,摒弃课堂上材料繁多的“快节奏、高密度”的“高效”的做法,达成集中而深入的探究活动,课堂教学才可能有所突破。

重在发挥效用。教师对教学素材内涵不甚了了,或是没有设计好充分利用的活动,指导学生学习时自然就是“表面文章”,课堂上难免出现假问题、浅提问及应付式“读”“问答”之类的活动,课堂可能就是低效或无效的。教学素材重在精,重在深入挖掘,重在效用。重新选择是素材的深度思考,是重新审视,有独特的感悟,有新的发现,找到素材与学生学习之间的有效联系点,发挥教学素材的应有效用。

下载二次备课心得体会(李媛)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二次备课心得体会(李媛).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二次备课做些什么

    二次备课做些什么 一、二次备课的方法 总体要求是做到“标、增、改、删、调”,具体做法如下。 标:标记原教案中的重点环节、重点问题、主要知识点以及典型性、易错性等内容,......

    坐井观天二次备课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分角色朗读对话; 2.发挥想象力,初步理解寓意; 3.理解“井沿”“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 重点难点: 懂得“坐......

    二次备课要求

    宋集乡中心小学二次备课要求(试行) 一、指导思想 硬化二次备课,立足教师、班级学生实情,实施差异管理,提高教师教学设计和课堂执行能力,使电子备课更加完善,更加合理化,构建有效课......

    如何进行二次备课

    如何进行二次备课 备课是解读课程标准、教材和教学参考及相关资料后,对课堂教学流程的一种预设。二次备课,从字面意思上说,是再次研读教材、课标、教参,特别是依照个人和班级具......

    猫二次备课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 四级上册 15 猫 第一课时 济阳县孙耿镇辛集小学 王毅 教材分析: 《猫》是四年级上册第四组“作家笔下的动物”专题下的第三篇文章,也是老舍先......

    二次备课实施细则

    2016—2017学年上学期教师备课实施细则 ——强化二次备课 ,扎实、高效的上好每堂课 一、指导思想 强化二次备课,立足教师、班级学生实情,实施差异管理,提高教师教学设计和课堂......

    二次备课的材料

    教师校本培训材料 加强二次备课 创设高效课堂 魏家地学校 张兰芳 在既定的教学水平、学生基础和教材内容条件下,教师是否备好课,是能否教好课的前提和保证。教师认真备课和......

    怎样二次备课

    如何进行二次备课 新课程改革引发了我校转变备课方式的研究,形成了以“专人主备、集体研讨、个人修改、加强反思”的备课流程。二次备课要达到两个目的:一是针对本班学习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