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思想政治理论心得体会
篇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体会
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体会
哈尔滨工程大学水声工程学院学生
徐 健
2005年12月
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体会
哈尔滨工程大学水声工程学院学生 徐健
2005年12月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你们好!我是哈尔滨工程大学03级水声电子工程专业的学生徐健。非常感谢学校给了我这样一个机会,让我对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发表看法。
我是在“大二”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时开始接触老师案例教学的授课方式的,这学期由陈效兰老师讲授的《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主要也是以案例教学的方式授课的。在经历了高中及“大一”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方式之后,对比案例教学这种方式,我和许多同学都觉得还是新的授课方式更有利于我们学生的学习,也更受到我们的欢迎。
第一,案例教学提高了我们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热情 案例教学效果最明显的表现是同学们的到课率提高了,听课的热情也提高了。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学方式是单向的信息传递,而我们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教学模式使我们在上课时很容易分散注意力,加之思想政治理论课讲的都是抽象的理论,感到离我们的生活很远。因此,学生逃课比例比较高的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些同学即使没逃课来上课也是看其他的东西或者是睡觉。但是,案例教学却可以较好地调动我们听课的积极性。因为案例教学可以
把抽象的理论和概念具体化,我们可以通过分析生动现实的典型案例,深刻认识和理解教材上的理论和原理,实实在在地发现这些理论和原理在现实生活中的用途和表现,这种教学效果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是很难达到的。特别是案例教学能够大大地活跃课堂气氛,案例讨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表现自我的平台,无论是小组讨论还是大班发言,几乎每个同学都想利用这个难得的机会表达自己的思想,发表自己对案例的看法,尽管谈出的认识有时可能很不成熟,但它是我们真实思想的表露。为了提高自己的发言质量,一些同学不满足于阅读教材,还抽出时间去图书馆或上网查阅资料。
第二,案例教学提高了我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是学习水声电子工程的,原来我和其它大多数学习工科专业的学生一样,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不太感兴趣的,认为它对于我们这些将来搞工程技术的人来说没有什么太多的用处,毕业求职时,用人单位看重的是你的专业课和外语四级、六级证书,很少问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成绩。因此,往往是临近期末考试时才突击一下。案例教学使我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始关注起来,其原因不仅仅是因为它的形式新颖,让我们有一种新鲜感,还在于它能够帮助我们用案例分析中学到的理论去分析和认识一些社会问题,理解和体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看到我们的不足与落后,使我们在不知不觉中逐步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去观察和分析社会中的问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比如,在学习“社会主义的分配制度”一节时,老师组织我们讨论了《我国分配制度改革的简要历程》这个案例,案例从介绍邓小平1978年提出的“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然后带领大家共同致富”的思想讲起,一直讲到前不久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加大调节收入分配的力度,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使我们比较全面地理解
了邓小平理论中“共同富裕”的思想,对现实社会中存在的收入差距等问题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对改革的前景、对构建和谐社会充满了信心;又如,在学习可持续发展的内容时,我们讨论了《21世纪我们还需要节约吗?》这个案例,使我们感到可持续发展不仅仅是中央高层领导的事,它和我们每个人都密切相关;此外,还有《发展是永恒不变的主题》等案例都使我们受益非浅。
第三,案例教学提高了我们的实践能力与合作意识
一个案例的完成过程涉及到许多环节,例如:小组内的分工、信息的搜集、筛选和汇总、小组成员的讨论及意见的统一、撰写及陈述案例分析报告,最后还要回答老师和其他同学提出的问题等等。正是这样一个多环节的过程,提高了我们的组织协调能力、信息整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而这些,正是我们作为未来的工程技术人才所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过去上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了防止一些学生逃课,老师有时要点名。而事实上,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都是大班上课,老师不可能每堂课都点名,而在案例教学的情况下,每个同学都不希望因为自己或别的同学逃课和不积极参与讨论而给整个小组带来影响,这样,不仅到课率提高了,同学们的集体观念也得到了加强。好的学习成绩或许会成为我们未来发展的优势,但案例教学中培养出来的广阔的知识视野、积极的人生态度、正确的思维方法,却使我们受益终生。
以上是我的一些体会,我也真心地希望老师们能够更多、更有效地使用这种案例教学的方式授课,让我们这些学生将来真的能够学以致用,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材。
谢谢大家。篇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个人心得体会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个人心得体会
篇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任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2011年9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任教师济济一堂,共同聆听领导和前辈的谆谆教导。在这两天的学习中,我收获良多,感触颇深,归纳起来主要有一下几点:
一是知道如何成为一名有魅力的思政课教师。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首先要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一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如果连他自己都不信仰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失去信心,要通过他的传授使马克思主义在学生的心里落地、生根,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其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还要有强烈的教书育人的责任意识,能主动利用各个教学环节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不论课堂内外,都能始终不忘自身所肩负的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再次,要表里如一,始终如一,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第四,要从思想上关心爱护学生,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进行沟通,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思想问题,并把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与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最后,要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首先做到,要求学生践行的自己要模范践行,同时严谨为学,诚信为人,严于律己,甘为人梯。
此外,教师要给学生以营养,必须自己先吸收营养,成为学养丰厚的专家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首先要求教育者自身要全面、准确、深刻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即具备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理论素养。教师特别要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这是准确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前提。其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还需汲取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关的各种背景材料、前沿学科知识和交叉学科知识等,提高自然科学素养,了解各种社会思潮和思想流派,这样授课内容才会有广度和深度,才能解决学生深层次的思想问题。再次,教师还要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特殊性出发,具备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学养。教师只有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掌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特点、规律和方法,才能把具有高度抽象性和严密逻辑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很好地“灌输”给学生。
二是知道如何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其根本目的在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基本 1 三是明确了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方式和科学思维方式。辩证思维即主观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的反映,是以概念、判断和推理等思维形式表述的思维过程和发展的辩证法。辩证思维既包括辩证法思想,也包括辩证思维方式,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辩证法思想是辩证思维的理论基础,而辩证思维方式是辩证法思想在人们思维过程中的相对固定的模式。辩证思维是思维方法中的最高层次,在思维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大学生现代科学思维培养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思维。坚持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提高认识能力,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只有实践才能不断提出新的问题,不 2 断提升主体的思维能力和水平,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检验人们认识的正确与否。也正是在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大讨论中,我们确定了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并在这条路线的引领下取得了改革开放 30 年来的伟大成就。第二,坚持系统性、全面性思维。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一个重要区别就在于,辩证法是全面地看问题,而形而上学则是片面地看问题。因此,全面地看问题既是辩证思维的要求,也是现代科学思维的要求。系统论是现代科学的重大成果之一,而作为系统论直接产物的系统思维则是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的丰富和深化。系统思维要求把对象看作是一个相互联系的、开放的、动态的、具有不同层次和功能的整体,也即当我们考察系统的时候,应该对系统进行全面的思考与把握。第三,坚持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指思维主体在求新意识的引导和支配下,以社会实践和感性认识为基础,按照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借助于想象、联想、直觉和灵感等思维手段,使思维以渐进性或突变性飞跃的形式重新组合、升华,产生新的思路或顿悟,从而形成有一定应用价值的新观点、新理论、新方法或新产品的思维过程。从功能层面看,创新思维的本质在于出新,在于产生前所未有的认识成果;从结构层面看,创新思维的本质在于超越,即在继承的基础上突破原有的思维结构;从机制层面看,创新思维的本质在于逻辑与非逻辑的统一,在于实现思维素材的超逻辑组合。只有不断地推陈出新,才能符合和顺应事物的辨证发展,使真正的思想成为民族精神的精华。
第二篇:思想政治理论
新 时 期 深 化 改 革 的 思 考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传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于大学生识别和抵制错误思潮,对于大学生健康成长具有特殊重要性。只有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说服力、感染力,加强学科建设,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充实新的教学内容, 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才能更充分的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有功能。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 改革 思考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新世纪新阶段担负着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是大学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发挥着特殊的作用。新的形势对高校“两课”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革命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转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人才的重要途径。本文结合我院教学实践,就如何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谈点认识和思路。
一、准确把握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 全面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首先要提高对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重要性的认识。高等学校担负着人才培养的重任,社会主义合格人才要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其中,德方面的要求非常重要。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加大人才培养力度,而人才培养工作必
须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思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各层次、各科类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帮助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是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本质特征。”①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当代大学生,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是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根本保证。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是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做好人才培养工作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证。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党的教育方针,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精神,按照《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和《<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教社政[2005]9号)的要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及转变教育观念,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立足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教育,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开展科学发展观教育,开展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教育,开展基本国情和形势与政策教育,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说
服力、感染力,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服务。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要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大学生,始终保持教育教学的正确方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坚持开拓创新,不断改进教育教学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的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结合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教学实际,妥善处理好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关系、课内外的关系、思想与实际的关系、教育与管理的关系,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勇于改革创新,全面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质量。
二、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建设,夯实发展基础
学科建设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重要前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所依托的学科是我国特有的一门政治性、科学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担负着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开展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及大学生思想品德修养方面研究的重任,“对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是其他课程所无法比拟的”。
目前,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建设工作非常薄弱,缺少学科发展的整体规划,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匮乏,学科发展的平台和条件较差,在一定意义上说,还未真正构建起科学的学科体系,教师对学科建设的认识还不到位,这些问题,制约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的发展。
做好学科发展工作,首先要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定位和目标,制
定符合实际的整体发展规划。在此基础上,优化人力资源,构建学科发展梯队,搭建学科发展平台。其次,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每位教师的特长和优势,突出西部和民族特色,构建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
优化课程设置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基本环节。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要体现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要突出重点,更好地吸收理论和实践发展的最新成果,有利于更好地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大学生头脑。具体是: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中心内容,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立足于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进一步推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工作,帮助学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和基本观点,指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认识和分析问题。开展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高尚的理想情操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时代精神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开展中国近现代史的教育,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开展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国内外形势。通过充实教学内容,完善课程设置,形成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相对稳定的课程体系。
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的调整和优化,要根据全国高校思想政
治理论课管理工作会议的精神,结合具体教学实际,稳步推进。对国家教育部规定开设的必修课程,要精心组织和做好课程建设工作,在借鉴有关高校经验基础上,建设具有自身优势的精品课程。另外,要根据本校大学生的发展特点和要求,突出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素质人才的思想,积极筹划选修课的开设,力争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系列选修课,以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培养特色人才服务。在做好课程建设的同时,要积极开展相关的专题讲座,拓宽大学生的学习视野,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参考文献:①李卫红.统一思想,明确任务,扎实工作,高质量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教学与研究,2006年第6期
②杨光.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及其实施.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年第4期
第三篇:思想政治理论
合肥师范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规划(2012-2014)
一、建设基础
合肥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包含《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形势与政策》五门课程,均为国家统一规定课程,同时亦为合肥师范学院各本科专业思想政治理论公共必修课程。
2009年3月,合肥师范学院在原思政课教研室的基础上成立了思政课教学部,作为与其它专业系同级的正处级机构独立设置,承担全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工作。目前,思政教学部共有院级精品课程3门,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院首批重点课程1门,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政治理论课现有专任教师36人,师生比为1:380,符合国家规定标准。专任教师中,教授2人、副教授15人,讲师17人,助教1人,无职称1人,高级职称比达47%,高于学院其它学科。
2005年我院就制定了《安徽教育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方案》,2011年《合肥师范学院制(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意见》再次作出明确规定,认真贯彻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及其实施方案,促进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水平的提高。根据“05方案”规定,结合学院人才培养目标,我们落实了相应的课程、学分及对应的课堂教学学时。根据合肥师范学院(2011)培养方案,具体开课情况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3学分48学时,《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6学分96学时,《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学分32学时,《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学分48学时,《形势与政策》本科2学分,每学期12学时,总计32学时,无挪用或减少课时的情况。
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⑴教学内容涵盖范围广、容量大,有待于重组。
⑵教师教学理念比较陈旧、模式单
一、方法传统,有待于进一步改进提高。
⑶专任教师数量仍然不足,教师培养、培训还缺乏完整统一的培养计划,集体教研活动不充分。
二、建设目标
根据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思政课教学总体要求,制定合理的课程建设计划,从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角度出发,重组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考核评价方式,逐步加强教学队伍和教学资源建设,着力打造精品课程。
1、总体目标
按照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要求,优化、整合课程资源,撰写《思政课精选案例汇编》,建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院级精品课,建设《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院级重点课程;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省级精品课程体系。打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团队。
(1)组织管理建设方面,坚持学院党委领导,行政负责的制度。学院党委和行政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体系建设工作,进一步坚持将思政课建设纳入学院事业发展规划;坚持将思政课建设纳入党委和行政的重要议事日程;坚持将思政课纳入院领导听课计划。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体系大平台,随着学院的发展制定新的制度大力支持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建设。
(2)教师队伍管理建设方面,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按照学院引进人才政策,引进具有高学历的青年教师(博士),完善学科年龄梯队建设,为学科发展储备人才。加强教师队伍管理,提高全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素质。我们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从“把好五道关、落实三项待遇”入手,加大建设力度,建立了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师德高尚、结构合理的思政课教师队伍。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学生的比例符合《精品课程体系综合评审指标与标准(试行)》要求。
(3)进一步加大思政课经费投入。学院随着经济状况的好转逐年加大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经费投入。在保障思政理论课教学科研机构正常各项经费的同时,按照在校学生总数每生每年不低于20元的标准提取专项经费用于教师学术交流、考察等。专项经费安排使用明确,专款专用。
(4)教学管理建设方面,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教学管理坚持走制度化道路,把已经成熟的制度进一步落实,淘汰不适应新形势的旧制度,建立新制度。对现有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重复的理论结构进行适当调整,加强理论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避免重复和矛盾,形成知识传授互补、能力培养互动的课程体系结构,真正让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能够学以致用。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保证100人左右的中班教学规模,努力实现小班教学。
2、关键指标
(1)完成院级精品课程、重点课程开发,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省级精品课程体系。
(2)完善基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课程标准;建立综合考核评价体系。
(3)全面构建以参与式教学、案例教学、目标教学等为主要形式的课堂教学模式。推广多媒体教学,实现课程教案的电子化,课程讲稿规范化。
(4)拓展第二课堂,开展学生自主设计、自我组织、自我评议形式的实践性活动。
(5)建立集体备课常态活动制度;完成2名课程带头人,3名骨干教师的培养。
三、建设内容及进度安排
(一)教学内容建设
从课程现状分析入手,编制比较可行的课改方案;以实用、适用为原则,整合精化课程内容,及时吸收和融入最新内容,构建系统灵活的内容体系。以应用型本科人才能力培养为主线,完善课程标准,完成院级精品课程、重点课程建设。
1.2012年,完成课改方案,通过院级合格课程验收工作,撰写制作完成新课标、新教案、新课件,完成《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院级重点课程建设。
2.2013年,完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院级精品课建设。
3.2014年,撰写完成《思政课精选案例汇编》,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省级精品课程体系。
4.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制定定性定量结合的综合考评评价体系,全面、客观地考评学生的发展状态和学习成绩。
(二)教学团队建设
1.培养课程带头人2人。确定课程带头人培养对象,安排出外考察访学2人次;制定课程建设方案、课改方案和课程标准、案例编撰工作,统筹精品课程建设与教材建设,引领教研教改。
2.培养骨干教师3人。确定骨干教师培养对象,选派教师参加省部级思政课骨干教师培训班,骨干教师培养对象要承担专题讲座、指导学生社会调查报告撰写,撰写案例,承担精品课程建设。打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团队。
(三)教学模式和方法改革
1.创新教学模式、改变教学方法,开辟教学形式的多元化渠道。通过举办:“PPT课件大赛”、“专家论坛”、“专题讲座”、“现场答问”、“知识竞赛”、“模拟法庭”等各类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
2.开展教学观摩活动和听评课活动,每学期互相听评课6次,撰写案例汇编,制作较高水平的教学课件,修改完善评价体系。
(1)做好内容的整合、提炼,精选案例、精化教案工作,注意避免内容的重复,提高内容处理的精准度、使学生在掌握课程要点的基础上把握课程的整体体系;
(2)制作并完善多媒体课件,在多媒体教学、在线答疑等方面实现课堂效益的突破、抓好学生课前预学、课后练习、查阅资料环节的训练;
(3)重要的时政政策采用专题讲座方式进行教学,既重大政策问题和时政热点邀请学院宣传部领导、有关专家进行专题宣讲,部分内容渗透在平时课堂中进行,以突出时效性和针对性。
(四)加强完善特色项目建设,为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适应教育发展形势和我们学院的人才培养定位,为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在实践教学环节开展特色项目建设。主要是实践教学抓好“四结合”。其一,注重与学生社会实践结合。其二,注重与学生工作结合。注重将思政课教学与学生工作“三大计划”(愿景计划、爱心感恩教育行动计划、素质拓展计划)等工作相结合,进一步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其三,注重与校园文化结合。其四,与教师科研、教研项目相结合。构建“参与式”教学模式,开展全院思想政治理论课“课件制作与演示”大赛。
第四篇:思想政治理论培训总结心得体会
思想政治理论培训总结范文.DOCX
(20XX——20XX学年
第X学期)
(本文档共
【
】页/【
1134
】字)
单位
姓名
20XX年X月
思想政治理论培训总结
——单位
姓名
20XX年X月
20XX年X月,我通过线上方式,参加了XX思想政治理论培训学习活动,通过培训学习,我深受启发,颇有感触。
“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繁荣、民族振兴、教育发展,需要我们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需要涌现一大批好老师。”当前,我国正在努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伟大奋斗目标、伟大梦想的实现归根到底靠人才,而人才的培养归根到底靠教育、靠教师。
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还需要完成培养人的任务。从教学目标来看,教师的教育对象是人,只有具备了一定的人文素养,才能从真正意义上理解人,在挖掘学生潜能的同时尊重学生的自由和价值;从教育理念上看,教师必须具有相当的人文素养,树立较好的教育理念,能对社会上流行的种种现象和思潮进行相对正确的评判,并将其纯化。从教学内容上看,在科学和人文日益融合的今天,即使传授科学知识也需要较高的人文素养。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科学上的创造,不能忽略人文启导。而且只有在较高的人文层面才能对科学创造的意义和价值有所把握。从教学方式看,一方面固然要借助于科学理性、遵循业已发现的客观规律和逻辑,同时也要注重激情和创造、爱心和责任感。因此,教师的人文素养、师德修养就成为教师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教师道德修养的基本途径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努力学习师德理论,树立人民教师道德的理论人格。师德理论是教师进行职业道德修养的指导思想,掌握了它,才能辨别善恶、是非,才能在自己思想领域里战胜那些错误的,落后的道德观念。
第二,参加社会实践,做到知行统一。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进行教师道德修养,是教师修养的根本办法。教师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在处理师生之间、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及教师与社会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中,才能认识自己的行为是与非,才能培养自己良好的教师道德品质。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铸魂。“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立德首先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要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四个自信”,肩负时代重任,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以高远的志向砥砺奋斗精神,在人生道路上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立德也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开始,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踏踏实实修好品德,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
第五篇:思想政治理论培训总结心得体会
思想政治理论培训总结心得体会范文.DOCX
(20XX——20XX学年
第X学期)
(本文档共
【
】页/【
895
】字)
单位
姓名
20XX年X月
思想政治理论培训总结
——单位
姓名
20XX年X月
20XX年X月,我通过线上方式,参加了XX思想政治理论培训学习活动,通过培训学习,我深受启发,颇有感触。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
通过参加此次培训学习,使我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他们思想活跃,思维天真,好动,好闹,工作烦燥之时,我会不自觉地把学生的这种习惯当成不懂事,事后想来,这样的我是不应该的,事实上,学生是一个活的生命体,他们有属于自己的感觉和要求,优秀的学生人人喜爱,然而调皮的学生也并非一无是处。作为一名教师要有一副放大镜的眼去寻找与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以点带面促进学生进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努力克服自己的不良情绪,沉下心来,静下心来去教育每位学生,要学会用优秀教师的品质激励自己。和优秀教师相比,我目前的思想境界还要不断提高。在教学方面首先要把学生当作朋友,改变师道尊严的旧观念,使自己的教育深受学生喜爱,家长认可,做一个人民满意的教师。
只有尊重学生,才能教育学生;没有尊重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在学生心目中,亦师亦友,民主平等,是“好教师”的最重要特征。具有爱心和具有知识,对学生来说,他们更喜爱前者。青少年学生特别渴求和珍惜教师的关爱,师生间真挚的情感,必定有着神奇的教育效果,会使学生自觉地尊重教师的劳动,愿意接近老师,希望与老师合作,向老师袒露自己的思想。
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在我的人生中,不需要轰轰烈烈,只要将作为教师的美德继续下去,让自己在不断自我剖析、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超越中实现我的人生价值!
师爱与父爱、母爱一样,是一种无私的爱,一种严慈相济的爱,一种一视同仁的爱,是只讲付出不计回报的、真挚的、广泛的爱。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教育便得以实现其根本的育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