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论文

时间:2019-05-12 12:38: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论文》。

第一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论文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论文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 为总结交流近年来各地各高校和一线教师的好做法好经验,继今年2月中旬在中山大学召开华南片会后,教育部于3月18日在大连理工大学召开了东北片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出席并讲话,教育部社科司司长杨光主持会议,大连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张德祥出席了会议。辽宁、吉林、黑龙江和内蒙古自治区等4省区教育部门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代表共50余人参加了会议。

李卫红指出,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自治区教育部门采取有力措施,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决策部署,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广大一线教师全身心投入,真情付出,涌现出了一批受学生欢迎、对学生健康成长产生重要影响的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辽宁省着重打造教师队伍,尤其在教师职称评聘方面,单独设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评聘体系,发挥了重要的导向作用。黑龙江省大力推进教学科研二级机构设置。通过全面部署、个别督导,现有的24所学校,90%以上都建立了独立的二级机构。吉林省成立了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家指导组,全面加强教学指导、督导检查、教师培训。内蒙古自治区加强培训,组织教师境外考察,开阔教师

视野,深化教师对社会的了解,丰富教学素材。同时,各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探索出了许多好方法、好经验,值得总结和推广。

李卫红强调,当前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面临难得的机遇。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在现有的工作基础上取得突破,教师起决定性作用。她对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了三点希望:一是要充分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仅是一门课,它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关系到我们党的执政地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门课的地位和作用,要有责任感、使命感。二是要理论联系实际。特别要紧密结合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际,联系大学生思想实际,直面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把学生关心和疑惑的问题讲明白、讲透彻,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深层次思想认识问题。这不仅让学生懂得了道理,还增强了认识问题、解决问题、明辨是非的能力。三是要加强科研。要讲好这门课,不仅要真信,还要真懂。真懂,就要研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还要研究一些最新的理论前沿和最新的一些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李卫红对2011年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作进行了部署,指出今年的主要任务是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认真做好去年11月教育部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会议上提出的“七项任务”,省级教育部门也要围绕落实“七项任务”做好各项工作。首先是改善宏观指导,加强督促检查,狠抓政策落实,尤其是抓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的落实工作,处理好学科建设与课程建设、机构建设的关系。其次是加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研究,努力使教材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再次是进一步采取措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专业化建设。最后,在指导部分高校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试点的基础上,高质量全面实施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

李卫红还指出,召开片会,直接面对省级教育部门、学校和一线教师,是了解情况、总结经验、推动工作的一种很好的形式,是强调落实、强调工作推动、强调政府转变职能、强调工作重心下移的具体举措。今年还将陆续召开其他片区的会议,深入挖掘具有规律性、普遍性的教学经验,认真总结推广,使优质资源在更大范围发挥作用。

辽宁省、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教育部门在会上作了重点发言。一致认为,中央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高度重视,工作推进力度越来越大。特别是去年召开的全国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会和今年1月份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对进一步规范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表示要进一步采取切实措施,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在机构建设、学科建设、师资培养、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继续加强建设、深入开展检查和督导,建立长效机制,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安心从事教学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有利的条件,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可持续发展。

第二篇:思想政治理论

新 时 期 深 化 改 革 的 思 考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传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于大学生识别和抵制错误思潮,对于大学生健康成长具有特殊重要性。只有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说服力、感染力,加强学科建设,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充实新的教学内容, 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才能更充分的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有功能。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 改革 思考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新世纪新阶段担负着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是大学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发挥着特殊的作用。新的形势对高校“两课”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革命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转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人才的重要途径。本文结合我院教学实践,就如何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谈点认识和思路。

一、准确把握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 全面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首先要提高对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重要性的认识。高等学校担负着人才培养的重任,社会主义合格人才要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其中,德方面的要求非常重要。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加大人才培养力度,而人才培养工作必

须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思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各层次、各科类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帮助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是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本质特征。”①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当代大学生,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是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根本保证。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是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做好人才培养工作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证。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党的教育方针,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精神,按照《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和《<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教社政[2005]9号)的要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及转变教育观念,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立足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教育,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开展科学发展观教育,开展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教育,开展基本国情和形势与政策教育,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说

服力、感染力,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服务。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要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大学生,始终保持教育教学的正确方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坚持开拓创新,不断改进教育教学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的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结合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教学实际,妥善处理好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关系、课内外的关系、思想与实际的关系、教育与管理的关系,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勇于改革创新,全面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质量。

二、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建设,夯实发展基础

学科建设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重要前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所依托的学科是我国特有的一门政治性、科学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担负着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开展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及大学生思想品德修养方面研究的重任,“对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是其他课程所无法比拟的”。

目前,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建设工作非常薄弱,缺少学科发展的整体规划,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匮乏,学科发展的平台和条件较差,在一定意义上说,还未真正构建起科学的学科体系,教师对学科建设的认识还不到位,这些问题,制约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的发展。

做好学科发展工作,首先要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定位和目标,制

定符合实际的整体发展规划。在此基础上,优化人力资源,构建学科发展梯队,搭建学科发展平台。其次,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每位教师的特长和优势,突出西部和民族特色,构建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

优化课程设置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基本环节。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要体现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要突出重点,更好地吸收理论和实践发展的最新成果,有利于更好地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大学生头脑。具体是: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中心内容,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立足于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进一步推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工作,帮助学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和基本观点,指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认识和分析问题。开展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高尚的理想情操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时代精神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开展中国近现代史的教育,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开展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国内外形势。通过充实教学内容,完善课程设置,形成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相对稳定的课程体系。

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的调整和优化,要根据全国高校思想政

治理论课管理工作会议的精神,结合具体教学实际,稳步推进。对国家教育部规定开设的必修课程,要精心组织和做好课程建设工作,在借鉴有关高校经验基础上,建设具有自身优势的精品课程。另外,要根据本校大学生的发展特点和要求,突出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素质人才的思想,积极筹划选修课的开设,力争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系列选修课,以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培养特色人才服务。在做好课程建设的同时,要积极开展相关的专题讲座,拓宽大学生的学习视野,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参考文献:①李卫红.统一思想,明确任务,扎实工作,高质量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教学与研究,2006年第6期

②杨光.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及其实施.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年第4期

第三篇:思想政治理论

合肥师范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规划(2012-2014)

一、建设基础

合肥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包含《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形势与政策》五门课程,均为国家统一规定课程,同时亦为合肥师范学院各本科专业思想政治理论公共必修课程。

2009年3月,合肥师范学院在原思政课教研室的基础上成立了思政课教学部,作为与其它专业系同级的正处级机构独立设置,承担全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工作。目前,思政教学部共有院级精品课程3门,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院首批重点课程1门,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政治理论课现有专任教师36人,师生比为1:380,符合国家规定标准。专任教师中,教授2人、副教授15人,讲师17人,助教1人,无职称1人,高级职称比达47%,高于学院其它学科。

2005年我院就制定了《安徽教育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方案》,2011年《合肥师范学院制(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意见》再次作出明确规定,认真贯彻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及其实施方案,促进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水平的提高。根据“05方案”规定,结合学院人才培养目标,我们落实了相应的课程、学分及对应的课堂教学学时。根据合肥师范学院(2011)培养方案,具体开课情况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3学分48学时,《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6学分96学时,《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学分32学时,《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学分48学时,《形势与政策》本科2学分,每学期12学时,总计32学时,无挪用或减少课时的情况。

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⑴教学内容涵盖范围广、容量大,有待于重组。

⑵教师教学理念比较陈旧、模式单

一、方法传统,有待于进一步改进提高。

⑶专任教师数量仍然不足,教师培养、培训还缺乏完整统一的培养计划,集体教研活动不充分。

二、建设目标

根据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思政课教学总体要求,制定合理的课程建设计划,从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角度出发,重组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考核评价方式,逐步加强教学队伍和教学资源建设,着力打造精品课程。

1、总体目标

按照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要求,优化、整合课程资源,撰写《思政课精选案例汇编》,建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院级精品课,建设《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院级重点课程;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省级精品课程体系。打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团队。

(1)组织管理建设方面,坚持学院党委领导,行政负责的制度。学院党委和行政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体系建设工作,进一步坚持将思政课建设纳入学院事业发展规划;坚持将思政课建设纳入党委和行政的重要议事日程;坚持将思政课纳入院领导听课计划。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体系大平台,随着学院的发展制定新的制度大力支持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建设。

(2)教师队伍管理建设方面,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按照学院引进人才政策,引进具有高学历的青年教师(博士),完善学科年龄梯队建设,为学科发展储备人才。加强教师队伍管理,提高全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素质。我们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从“把好五道关、落实三项待遇”入手,加大建设力度,建立了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师德高尚、结构合理的思政课教师队伍。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学生的比例符合《精品课程体系综合评审指标与标准(试行)》要求。

(3)进一步加大思政课经费投入。学院随着经济状况的好转逐年加大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经费投入。在保障思政理论课教学科研机构正常各项经费的同时,按照在校学生总数每生每年不低于20元的标准提取专项经费用于教师学术交流、考察等。专项经费安排使用明确,专款专用。

(4)教学管理建设方面,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教学管理坚持走制度化道路,把已经成熟的制度进一步落实,淘汰不适应新形势的旧制度,建立新制度。对现有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重复的理论结构进行适当调整,加强理论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避免重复和矛盾,形成知识传授互补、能力培养互动的课程体系结构,真正让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能够学以致用。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保证100人左右的中班教学规模,努力实现小班教学。

2、关键指标

(1)完成院级精品课程、重点课程开发,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省级精品课程体系。

(2)完善基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课程标准;建立综合考核评价体系。

(3)全面构建以参与式教学、案例教学、目标教学等为主要形式的课堂教学模式。推广多媒体教学,实现课程教案的电子化,课程讲稿规范化。

(4)拓展第二课堂,开展学生自主设计、自我组织、自我评议形式的实践性活动。

(5)建立集体备课常态活动制度;完成2名课程带头人,3名骨干教师的培养。

三、建设内容及进度安排

(一)教学内容建设

从课程现状分析入手,编制比较可行的课改方案;以实用、适用为原则,整合精化课程内容,及时吸收和融入最新内容,构建系统灵活的内容体系。以应用型本科人才能力培养为主线,完善课程标准,完成院级精品课程、重点课程建设。

1.2012年,完成课改方案,通过院级合格课程验收工作,撰写制作完成新课标、新教案、新课件,完成《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院级重点课程建设。

2.2013年,完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院级精品课建设。

3.2014年,撰写完成《思政课精选案例汇编》,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省级精品课程体系。

4.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制定定性定量结合的综合考评评价体系,全面、客观地考评学生的发展状态和学习成绩。

(二)教学团队建设

1.培养课程带头人2人。确定课程带头人培养对象,安排出外考察访学2人次;制定课程建设方案、课改方案和课程标准、案例编撰工作,统筹精品课程建设与教材建设,引领教研教改。

2.培养骨干教师3人。确定骨干教师培养对象,选派教师参加省部级思政课骨干教师培训班,骨干教师培养对象要承担专题讲座、指导学生社会调查报告撰写,撰写案例,承担精品课程建设。打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团队。

(三)教学模式和方法改革

1.创新教学模式、改变教学方法,开辟教学形式的多元化渠道。通过举办:“PPT课件大赛”、“专家论坛”、“专题讲座”、“现场答问”、“知识竞赛”、“模拟法庭”等各类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

2.开展教学观摩活动和听评课活动,每学期互相听评课6次,撰写案例汇编,制作较高水平的教学课件,修改完善评价体系。

(1)做好内容的整合、提炼,精选案例、精化教案工作,注意避免内容的重复,提高内容处理的精准度、使学生在掌握课程要点的基础上把握课程的整体体系;

(2)制作并完善多媒体课件,在多媒体教学、在线答疑等方面实现课堂效益的突破、抓好学生课前预学、课后练习、查阅资料环节的训练;

(3)重要的时政政策采用专题讲座方式进行教学,既重大政策问题和时政热点邀请学院宣传部领导、有关专家进行专题宣讲,部分内容渗透在平时课堂中进行,以突出时效性和针对性。

(四)加强完善特色项目建设,为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适应教育发展形势和我们学院的人才培养定位,为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在实践教学环节开展特色项目建设。主要是实践教学抓好“四结合”。其一,注重与学生社会实践结合。其二,注重与学生工作结合。注重将思政课教学与学生工作“三大计划”(愿景计划、爱心感恩教育行动计划、素质拓展计划)等工作相结合,进一步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其三,注重与校园文化结合。其四,与教师科研、教研项目相结合。构建“参与式”教学模式,开展全院思想政治理论课“课件制作与演示”大赛。

第四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摘要:在高校积极探究适应时代需求的系统型、实用型、创新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新模式,是让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进而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热情的必经途径,是造就思想政治理论学术成就丰硕果实和体现科研价值的不竭动力。以“横向借鉴,纵向改革”、“内外兼修,标本兼治”、“多选双评,教无定法”、“两先两后”规范化收尾为特点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对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从深层意识层面切实转化为制度落实,更大程度上发挥思想政治理论对指导实践的引领性和方向性作用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 高校改革

思想政治理论

实践教学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高等院校是培养满足国家建设需要的具有综合素质复合型人才的摇篮,在新媒体信息影响下更是多种思潮的发源地和传播者,拥有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和教育管理资源,承担着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传播和创新理论实践的艰巨任务,因此,做好高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是落实“理论为实践服务”的必然要求,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命运的重要工作。然而,思想政治实践教学落实情况和实际成效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1、思想政治实践教学充当理论教学的“调味剂”,甚至以无足轻重的地位“形式化存在”。课时设置倾向理论教学。

2、高等学院教师在承担教学任务的前提下,还要进行课题研究和科研成果创新,思想政治实践教学的精力投入和重视程度不足,实践教学系统化设计、严密性组织、精细化验收等程序的规范化落实存在阻碍。

3、思想政治实践教学缺乏“硬性制约”,高等院校在健全实践教学规章制度、严把监察督促关口、完善实践教学审议测评环节存在差距。

4、保障思想政治实践教学稳步推进的经济基础不牢固,实践教学顺利实施需要的人力资源、资金支持缺乏。

5、思想政治实践教学的内容缺乏新意,教学形式单调使得实践教学吸引力减少。

6、实践教学的实施对象学生群体不能正确看待和领会思想政治实践教学的深远意义,对院校组织的实践教学敷衍应付,不能慎重对待和及时总结实践成果。

以上这些问题集中反映了高等院校在促成“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协调发展”方面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难题,因此探索适合我国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具有紧迫性和艰巨性,是进一步巩固我们思想政治教育阵线坚固堡垒的实际要求。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实际问题的原因分析

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所遇到的问题根源具有复杂性,解决此类问题要坚持“综合分析、整体把握”的思路,要把社会环境和时代特点如何、有无可借鉴经验、矛盾根本原因和次要原因、实践课程固有局限等因素考虑在内。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实际问题进行分析:

(一)、实践教学规章制度的薄弱性。

思想政治实践教学课程在高等院校开设很久以来都没有系统的规章制度来形成强力的制约力量,院校对于能够促使实践教学保质保量、和谐有序、推陈出新开展的相关教学体系规划、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标准要求、教学流程预案等没有做出详细明确的规定。完善健全的制度建设是思想政治实践教学有效推行的首要条件。强化实践教学的规章制度建设才能达到“精设课时、精细课程、精选课题”的实践教学要求,才能使实践教学方案有据可依、积极组织实践教学活动、合理安排实践教学进程进度、全方位评价审议实践教学成果报告。

我国当前高等院校在这一环节的疏漏使得实践教学“无的放矢”,实践教学暴露出随意性、主观性、盲目性倾向。这些严重阻碍了思想政治实践教学课程资源的合理开发和良性循

[1]环,解决实践教学突出问题和尖锐矛盾首先应从实践教学的规章制度入手。

(二)、实践教学配套保障体制的匮乏性。

1、高等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是做好教育教学的“软件工程”,他们拥有良好的教育管理素质和教学专业技术,特别是拥有前沿的教育科学研究思维和业务技能。然而,高等院校在实践教学层次上没有有效地整合学科资源、没有充分实现对师资资源的利用,教师引导实践教学能力明显不足,作为教学实践的主体都不能熟练掌握实践教学,那么。实践教学的客体学生在接受和消化上自然捉襟见肘。

2、院校的实践基地承担着检验理论教学成果、提高实际业务技能、为实践实习测评考核提供有效数据的责任,实践基地的建设是保障实践教学有效运行的重要条件。然而,高等院校在与实践基地建立长久稳固的合作关系、逐步改善实践基地设施环境、组建双向沟通的互动链条方面重视不足,实践基地不能很好的承担赋予的责任。不能为我们参加教学实践的学生群体提供应有的实践场所和配套设施。有些院校实践基地的规模和数量不能满足组学生群体多样化的实践需求,使得我们在理论教学辛苦的付出得不到实践的检验。实践基地存在的这些问题使得实践教学失去合理开展的场所。更重要的是,由于实践基地不能使得实践教学保质保量进行,直接造成实践教学后期工作(实践教学成绩测评、成果验收)无法展开。

3、资金保障是实践教学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实践教学需要必要的财力作为保障条件,实践活动周期长短、参加实践活动人员数量多少、实践活动规模大小都直接影响教学实践所需的经费。然而,作为事业单位的院校不同与企业,无法自身直接创造经济效益,财政开支要经过预算,这就造成了实践教学资金存在缺口,开展有声有色的教学实践活动显得力不从心。

(三)、实践教学主客体思想认识的偏颇性。

高等院校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国家传播和弘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培养党和国家建设者接班人的重要途径,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在作为一门科学的同时我们还赋予它政治意义。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学,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它单纯的作为必修学科的性质,更多是响应政府号召、服从领导视察需要实践教学的连续性、广泛性、灵活性得不到保障。教师则更多倾向于把思想政治实践教学作为宣传方式和宣传手段,针对上级检查要求设置实践教学内容,使得实践教学脱离应有的轨道。学生作为实践教学的实施对象,思想意识层面没有形成深刻认识,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缺乏自主性、钻研性、总结性。构成思想政治实践教学的主体和客体思想认识的偏颇性是造成思想政治实践教学问题的主观原因。

(四)、实践教学实施经验的探索性。

思想政治教学实践在我国是逐步发展、改革探索的过程,需要在坚持“实事求是”思想指导下不断务实创新才能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变革,因此,要正确看待思想政治实践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把它看做是循序渐进、逐步完善的过程。我们采用的参观企业学习观摩先进经验、到农村深入基层调研实践、参观“革命圣地”“红色教育基地”等等都是在实践中探索出的卓有成效的方式。新时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更要多多深入基层,关注民生,不断丰富和创新实践教学内容和形式,使我们的政治路线堡垒更加坚固和牢靠。

(五)、思想政治实践教学固有的局限性。

思想政治实践教学在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理念建构、教学标准规划、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成果检验等方面都有别于理论教学,我们还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遵循,在教学过程中准备协调工作、参加人员动员和组织工作、教学全程监护工作都面临着极大的难度和变量,因此思想政治实践教学有着固有的局限性,这是造成思想政治实践教学问题的变量原因。实践教学“耗费人力物力”、“取得成效周期较长”、“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理念”等都造成思想政治教学固有的局限。

(六)、实践教学成果测评机制和总结验收机制的松散性。

思想政治实践教学是系统性、连续性、稳定性的教学过程,有始有终才能把实践教学做好,我们前期的准备工作都是为能够通过实践教学后提高我们对理论教学的认识水平和务实创新的实践能力服务,实践教学收尾工作做不好,前期的一切努力都是白费。严格把关的实践教学测评机制和总结验收机制是做好这项工作,获取实践教学成果的必要途径。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大量学员“一窝蜂”似的参加实践教学,实践基地在没有严格把关的情况下给定实践教学成绩。没有专门的教学组织部门来进行实践教学成果的总结验收,常常由一两个指导教师来完成。这直接造成宝贵的教学成果在没有及时总结、不断改进的情况下流失。实践教学成果测评机制和总结验收机制的松散性是造成思想政治实践教学问题的外在原因。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

针对高等院校思想政治实践教学面临的实际问题,在考虑多方因素下对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后,我们对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模式应满足的基本要求和具备的基本功能有了初步的预想。高等院校思想政治实践教学要真正实现从深层意识层面到制度落实的转变,可以从“横向借鉴,纵向改革”、“内外兼修,标本兼治”、“多选双评,教无定法”、“两先两后”规范化收尾这几个方面改进。

(一)、“横向借鉴,纵向改革”

1、“横向借鉴”就是要将思想政治实践教学和相关联学科教学方法进行比较,借鉴其它学科教学方法的独到之处。我发现应该改进思想政治实践教学方法,增强思想政治实践教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实用性。思想政治学科和国家方针政策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因此,要增强思想政治实践教学的实用性最好的方法就是对国家的时事政治、方针政策进行深入解读和剖析,切实转化以往我们对国家方针的学习仅限于纸上的局限。

真正使我们成为方针政策的学习者、践行者、传播者。通过对时事政治和国家方针政策的深入学习来拓宽我们的视野、丰富理论修养。在实践教学中要成立专人专职的时事政治方针政策学习小组,组织专家学者进行讲座,我们的学员自行比较制度演变改革史来做好方针政策的学习者。通过基层调研、走访典型示范型农村、深入问题突出的地方进行学习来做好方针政策的践行者。积极传播我们所学的思想政治理论来检验“理论为实践服务”的成效,发挥旗帜在促进改革中的方向性和引领性作用。

所做的这些努力要朝着促使学生做到对政策的深究发展,在实践和反思中形成知识体系的完整结构,这也正是思想政治实践教学多追求的目标。

2、“纵向改革”就是对思想政治实践教学内容进行改革,从“课时设置”、“课程设置”、“课题设置”三方面进行改革。课时设置应协调理论课时和实践课时的比重,使学生拥有足够的实践教学课时,这样才能使学生形成“实践—体会—领悟—创新—进步”的良性循环。课程设置要做到具有明确性、突出性、时效性的特点,增强对实践对象的吸引力。课题设置要能够反映社会实际矛盾,选取有代表性的课题进行调研,注重课题的应用性特点。

(二)、“内外兼修,标本兼治”

“内外兼修,标本兼治”就是妥善处理影响思想政治实践教学的配套保障体制匮乏和主客体思想认识偏颇的问题。

1、建立健全思想政治实践教学的规章制度,明确实践教学的标准和要求。

2、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业务能力。

3、建立多方融资渠道,成立保障实践教学顺利进行的专项资金,实行实践教学资金的申报审批和监督机制。

4、增加学生群体实践教学成绩的分量,实践教学成绩和评优和获取奖学金建立关系,在向企业推荐人才时考虑实践教学的表现,参加全国性的实践教学竞赛等等来“做活做强”实践教学,形成学生群体高度认可实践教学的大环境。

5、合理引导学生树立对实践教学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正确认识,深入挖掘学生潜力,能够自主树立实践教学目标,做到自检自省、知行合一。

(三)、“多选双评,教无定法”

1、“多选双评”有两方面的涵义。一是要保障学生群体对实践教学形式的选择具有多样化,不必局限于到教学实践基地进行,学生可以自主和社会单位达成实践教学协议,也可以自我设计调研课题规划时间进度完成实践教学。二是要给予实践教学基地更多的评定权利来对实践教学实行全程规范,同时要给予学生合理评价实践基地的自由,建立“双向评定”的互动机制。更好地使实践教学的双方都能够听取彼此建议,形成交流改进相互交流、共同进步的良好局面。

2、“教无定法”就是要根据实践教学的多种情况持续创新教学形式,坚持合理适时地丰富教学内涵,打破实践教学“因循旧制”“墨守陈规”的传统。不断探索符合学生群体需要的喜闻乐见的实践教学形式,追求实践教学的创造性成果而不拘泥于实践教学形式。传统的实践教学注重实践基地的教育功能,通过参观调研等形式进行,教师要探索在课堂教学中穿插进行实践教学,并且逐步培养学生群体的教科研意识来引导其进行深层次理论探索服务实践教学的能力。

(四)、“两先两后”规范化收尾

“两先两后”就是要求实践教学进行到收尾阶段时实践教学成绩评定和实践教学成果验收要做到“先审核后测评”“先总结后验收”以形成规范化操作的流程。

1、建立由专门人员组成的审核小组,在参考实践教学基地提供的学生个人实践表现数据基础上实现初步审核,初审通过的学生进一步提交详细真实的实践教学证明材料进行实践教学成绩测评。

2、教师和学生在实践教学结束后都要撰写实践教学总结报告及时总结实践教学的经验和教训,然后分别组织召开实践教学总结验收会议,详实记录会议内容,整理汇总后存档。通过“两先两后”规范化收尾来巩固实践教学成果,为实践教学更好发展提供宝贵的借鉴经验。

对高等院校思想政治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是要坚持“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的原则,综合考虑造成思想政治实践教学问题的多种因素。我们要看到思想政治实践教学模式探索中的特殊性,以“横向借鉴,纵向改革”、“内外兼修,标本兼治”、“多选双评,教无定法”、“两先两后”规范化收尾为特点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完成思想政治的实践教学工作和不断弘扬、不断创新社会主义马克思理论,为我们国家坚固思想阵线做出贡献。[3][2]参考文献:

[1] 付惠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条件保障机制探讨[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年4期::96—99 [2]吴孟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组织形式及其问题[J] 《群文天地 》 2011年第6期:270 [3]王为.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认识[J] 《科技文汇》2009年第5期:185

第五篇:思想政治理论-0608

1、简述量变和质变的定义及其基本形式。

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量变表现为微小的、不显著的变化,是在度的范围内的延续和渐进。人们经常看到的统一、相持、平衡或静止等,都是处在量变过程中的状态,它们体现了事物的连续性。质变是事物性质的变化,是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质变表现为根本的、显著的突变,是对原有度的突破,是事物连续性的中断。统一物的分解、相持、平衡和静止的破坏等,就是质变过程中呈现的面貌。事物的变化是否超过度的范围,是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在度的范围内的变化是量变,超出度的范围的变化,属于质变。

事物的量是很多方面的,量变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但从引起质变的角度来看,量变的基本形式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另一种是事物的构成成分的排列组合和结构形式上的变化。事物的质是各不相同的,质变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但从质变过程是否发生对抗即外部冲突的角度看,质变的基本形式可分为两种:爆发式飞跃和非爆发式飞跃。

2、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容及其意义。

内容:社会基本矛盾,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作用: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基本矛盾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人类社会的历史归根到底就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历史.意义:社会基本矛盾是人类社会的根本属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根本动力.3、辩证法的本质与核心及其理由。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这是因为:

第一,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相互对立的矛盾双方之间的联系;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事物内部矛盾双方的统一和斗争.正是因为事物内部存在着矛盾的斗争和统一,事物才有自己的运动和发展.第二,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一条中心线索,是理解其他规律和范畴的钥匙.唯物辩证法的规律和范畴是从各个不同侧面揭示事物的联系和发展的,而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联系和发展的最深刻的本质.因此,对立统一规律必然贯穿在其他规律和范畴之中.第三,对立统一的方法,即矛盾的分析方法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第四,承认不承认矛盾,承认不承认事物因内在矛盾而引起变化、运动,是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4、简述矛盾学说的精髓及意义。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问题的精髓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的共性,它有两方面的含义:

其一,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即处处有矛盾;

其二,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即时时有矛盾。把握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意义在于:矛盾观点是辩证法的最根本的观点,因此,坚持矛盾的普遍存在是坚持辩证法的前提。根据矛盾普遍存在的原理,我们应当学会用矛盾的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矛盾的特殊性指矛盾的个性,即具体事物所包含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矛盾的特殊性也是指矛盾表现的多样性,从性质上看,有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之分。从地位看,矛盾发展是不平衡的,有主要矛盾、次要矛盾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次要方面之分。从解决形式看,有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矛盾双方同归于尽、矛盾双方融合成一个新事物以及创造出一种矛盾双方可以长期共存的形式。

5、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内容及意义。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论断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一是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不发达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我们党总结几十年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得出的科学结论,它的确立,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具有重大的意义。第一,它第一次搜索在无产阶级政党的纲领中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概念,这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是第一次,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新贡献。第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基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构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基础,是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基本依据和根本出发点。第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我们防止和克服“左”或“右”的错误倾向的重要思想武器。第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使我们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紧迫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

6、简述可能性的复杂性

7、什么是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凡是认为否定是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否定(或者是来自外部的否定)的观点,以及要么否定否定一切,怀疑一切的做法,都属于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8、简述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人们在实践中不断遇到新的问题、产生新要求,推动者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实践锻炼也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因为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自己的主观世界,提高自己的推理和判断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不断深化。

9、简述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及其意义。

一是劳动力所有者是“自由人”,能自由支配自己的劳动力;二是他除了自己的劳动力外,必须一无所有,不得不靠出卖劳动力来维持生活.10、简述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决定力量的原因。

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人们为了维持自己的生存而通过生产劳动向自然界谋取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方式,是一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生产方式和地理环境、人口因素,都是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作用,它们的状况如何,能够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但它们都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只有生产方式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这主要表现在:

第一,采取一定方式进行的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人们要从事政治、科学、艺术等等活动,首先要吃、喝、住、穿,能够生活。为了能够生活,就需要有食物、住房、衣服等生活资料。为了获得这些生活资料,就必须从事物质生产。如果停止物质生产,人类就会很快灭亡。第二,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性质和面貌。一个社会处在什么样的发展阶段上,它的社会制度、阶级结构以及政治、法律、道德、哲学等观点如何,人们的社会关系、生活方式怎样等等,归根到底决定于生产方式。马克思指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之所以互相区别,形成不同性质和面貌的社会,根本原因就在于它们有着不同的生产方式。有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就有什么样的社会形态。

第三,生产方式的发展和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发展和变革。物质生产总是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随着生产的发展,生产方式也会发生变化。当着一种生产方式被另一种新的生产方式代替的时候,社会制度、阶级结构和意识形态等等也就必然发生根本的变革。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以及将来进入共产主义社会,都是生产方式发展和变革的结果。

11、简述剩余价值学说的基本内容及意义。剩余价值理论的主要内容:剩余价值实在生产过程中所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其主要内容是劳动力成为商品时剩余价值生产的基础;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生产剩余价值,剩余价值体现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可变资本是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增加剩余价值的方法是提高剩余价值率,基本方法是相对剩余价值与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重大.第一,它从经济上建立了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的可行性和科学依据.从而为政治上对资产阶级的统治进行反对找到了方向和基础.第二,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础.马克思主义者哲学的一个主要的方面就是对异化 的批判.而这个哲学观点的出现的经济学基础就在于此.第三,它马克思主义优势占有道义上的优势.而这种道义上的优势是政治合理性的根本基础.第四,它对未来社会制度的构想和设计起了决定性的作用.12、简述辩证否定观的内容及意义。唯物辩证否定观的内容

1辩证的否定是通过事物内部矛盾而进行的自我否定

2辩证否定具有两个重要特点.其一,否定是发展的环节.其二,否定是连接的环节.3作为发展与联系环节之统一的辩证的否定是扬弃,是既克服又保留

科学的否定观在唯物辩证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即是通过事物内在的矛盾运动而进行的自己否定自己.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即否定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化,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没有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事物就不会发展和前进;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即新旧事物又通过否定的环节联系起来,新事物是从旧事物中生长出来的,并以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东西,作为自己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辩证的否定就是“扬弃”,即既克服又保留,是事物发展中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的对立统一.简言之,辩证的否定就是包含肯定因素的否定.形而上学把事物的否定看成是单纯的外在否定;把否定看成是全盘抛弃.他们割裂肯定和否定的辩证统一关系,其公式是,肯定就是绝对的肯定,肯定一切;否定就是绝对的否定,否定一切.13、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本国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就是一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建设,就是要以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使经济成果更多体现到改善民生上

14、如何理解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应该从两个方面来说明:

① 人类社会的自然物质基础

这是一个比较容易理解的问题。自然界为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先在的物质条件;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但是,达到这样的认识并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独有的认识。旧唯物主义的环境决定论也有类似的认识。所以,这个问题应略讲。重点应该放在第二个问题上。

②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特点

前一个问题实际上是人类社会物质性与自然物质性的共性。而本问题则是人类社会物质性的特殊性。这是理解社会物质性的关键,不理解这一点,在具体社会历史问题上,仍然可能会陷入唯心主义。理解这个问题的 关键在于从劳动实践出发,理解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5、怎样理解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意义?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它不仅能够正确地反映事物是本质和规律,而且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方法论意义:

1、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主观符合客观。(依据是物质决定意识)

2、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依据是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16、为什么说人类是历史的创造者?

第一,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供给全世界以衣食等等社会物质生活资料,创造了人类的物质文明.第二,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不仅以其实践活动为创造精神财富提供取之不尽的源泉,而且以其千百万创造者的伟大的力量和智慧,为人类社会提供不可胜计的精神财富的成品.第三,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类社会经历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演变,都必须通过人民群众自觉的革命斗争,劳动人民是革命斗争的主力军.总之,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17、怎样理解唯物史观?其意义如何?

唯物史观即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历史观.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认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般过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推动一切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基本矛盾表现为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是进行社会革命,夺取国家政权;社会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的历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和作用总是受到一定历史阶段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条件的制约.其意义在于:

第一,唯物史观(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它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正确地解决了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历史观革命性变革的基础。

第二,唯物史观对社会历史观基本问题科学回答,宣告了唯心史观的破产。依据这一原理,马克思主义从社会生活各种领域划分出了经济领域,从一切社会关系中划分出了生产关系。将一切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进而将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发展的高度,从而将社会形态的发展看成自然历史过程,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18、简述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基本形式和基本道路。

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基本形式对立与统一,基本道路前进与曲折

19、什么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之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为什么? 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基本观点。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改造,人生价值和理想的实现,都离不开社会实践.实践不仅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也是人类认识的基础.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活动.作为主观见之于客观活动的实践,是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相统一的基础.所以说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基本观点.20、简析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主要区别。

产生:科学社会主义是从“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是从彻底的唯物主义立场出发并产生的,从分析资本主义现实的经济运动过程的内在矛盾出发,揭示资本主义发展的未来趋势,根据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现实力量的对比和当时国内外的复杂形势,制定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斗争的路线、方针和策略,也就是说,科学社会主义是对资本主义进行科学批判的结果,是建立在客观事实之上的科学结论。

区别:第一,它们产生的历史条件不同。空想社会主义是在资本主义制度的矛盾还没有得到充分暴露,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还出在自发阶段时的产物,是不成熟的历史条件下的不成熟的理论。科学社会主义是在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已经充分发展和尖锐化,无产阶级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阶级斗争舞台的条件下产生的,是建立在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科学分析和对无产阶级斗争经验正确总结的基础上的科学理论。

第二,它们的理论基础不同。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是唯心主义的历史观,因此,它们既不能同资产阶级的理性主义划清界限,更不能对社会历史做出正确的说明。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是唯物主义的历史观,这种历史观打破了在社会历史领域中长期处于统治地位的历史唯心主义,对社会历史的发展做出了正确而深刻的说明,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第三,它们的科学价值不同。空想社会主义学说虽然也包含有合理的、积极的因素,但它从总体上说是不科学的。科学社会主义表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灭亡和社会主义胜利的历史必然性,指明了通向社会主义的道路和实现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第四,它们的历史作用不同。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是社会主义思潮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历史阶段,因此,它也起过一定的历史作用。它不仅启发了早期无产者的阶级意识,而且也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积累了思想素材。但是,由于它的非科学的、空想的性质,使它的历史作用非常有限。

二、论述

1、试论生产方式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答:⑴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起着决定作用①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也是人类社会前提。历史是人创造的,但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首先必须 能够生活。为了生活就要进行劳动以谋取生活资料,也就是说人类为了生存,就需要解决食品,衣服,住房,燃料等问题,如果离开物质资料的生产,人类社会就不可能存在。②物质 资料的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发生和面貌。人类社会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除了物质生活以外,还有社会的政治生活,精神生活等等。但是只有“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社会领域中的各种关系都是在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基础上建 立起来的。有什么样的生产广度工,就有什么样的社会结构及其政治制度。也就会有什么样的社会形态。例如,资本家私人占有制为基础的生产方式,社会性质也必然蛮资本主义的。总之,一个社会是什么样的性质,处于什么样的阶段上,最终都是由生产方式决定的。③生产方式的变革和发展决定着一个社会形态向另一个社会形态的转化。生产方式并不是凝固不 变的。由于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运动的尖锐化,一种生产方式便会转化为另一种生产方式,即新的社会形态代替旧的社会形态。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从原始社会转化为奴隶社会,由奴隶社会转化为封建社会,由封建社会转化为资本主义社会,由资本主义社会转化为社会 主义社会,都是生产方式矛盾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所以,人类社会的历史,归根到底是物 质资料生产方式历史。总之,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它不仅决定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决定社会的发生及其面貌,而且还决定社会形态的。所以,只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⑵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决定力量的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掌握这一原理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重大的意义。①只有懂得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的原理,才能从根本上认识和掌握人类社会的本质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既然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产生,性质及其发展变化,那么社会发展史首先就是生产发展史,生产方式的发展史。这就告诉我们,要研究和揭示社会发展的规律,其实质就是研究和揭示生产发展的规律,即生产方式产生变化的必然性。只有正确地认识和掌握生产方式的状况,才能全面地,客观地说明人类社会发展中各个社会形态的辩证过程及其规律性。②生产方式是社会决定力量的原理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客观依据。在革命和建设过程,无产阶级政党必须研究和认识生产方式的状况及其矛盾,正确反映生产发展的客观规律,才能按照生产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才能保证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如果生产方式的状况及其发展规律,制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不是“左”的就是右的,革命和建设的事业就会遭到挫 折和失败。我们党发展的历史经验教训,充分说明了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决定力量这一观点的无比正确性。

2、试论矛盾学说的精髓及其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3、论实事求是的哲学内涵。

4、试述辩证否定观的内容并说明应怎样正确对待我国的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5、试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辩证关系原理说明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

6、试述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所阐述的辩证法思想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7、试述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所阐述的真理标准的确定性与非确定性的内容及意义。

8、试述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所阐述的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及理论意义。

9、运用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否定之否定原理,论述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最终胜利的必然性和前进道路的曲折性。

1)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表现为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这就是否定之否定规律。

第一,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发展到否定之否定阶段,克服了前两个阶段的局限性,保留了前两个阶段的积极因素,又增加了更高级的新内容,从而使事物得到充分发展和完善,因而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 第二,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具体道路是曲折的。否定之否定阶段重复肯定阶段的某些特征,仿佛回到了原来的出发点,使事物的发展过程呈现出周期性。另外,新事物战胜旧事物是一个反复斗争的过程。新事物最初出现的时候总是比较弱小的,不完善的。新事物只有经过反复曲折的斗争,才能最终战胜旧事物。还由于某些偶然的原因,事物的发展会出现暂时倒退,这也是曲折性的一种表现。

(2)割裂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会导致循环论和直线论的错误。循环论只看到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否认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直线论只看到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否认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3)坚持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对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大意义。首先,要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要充满必胜的信心。事物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新事物代替战胜旧事物,社会主义必然最后战胜资本主义,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一定会取得成功。要坚定不移地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任何时候都不要因暂时的挫折而动摇。其次,要准备走曲折的路,有克服困难的精神准备。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会遇到各种困难、遭受各种挫折,我们充分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准备克服各种困难、走曲折的路。要反对看不到我们伟大事业的艰巨性和复杂性的盲目乐观态度,也反对形形色色的悲观论调。

10、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认识史的伟大变革?

下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政治理论思想领导小组(本站推荐)

    秀水乡卫生院 政治理论思想领导小组 为了加强我院职工政治理论思想学习,提高职工思想素质,特成立领导小组。组长:刘三军副组长:马武荣成员:李稳群李才向李才龙曾勇 王杰艳李洁桂......

    课程名称:思想政治理论

    课程名称:思想政治理论 一、 考试的总体要求 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考试的学科范围......

    思想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制度

    ××学区中心学校 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制度 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是提高教职工队伍政治素质的主要途径。为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政治思想,增强教师的职业道德,使教师能自觉地遵守党纪......

    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理性功能

    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理性功能 高齐天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贵州兴义 562400)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却面临着越来越被忽视的危险。如何认识并......

    101思想政治理论考什么(大全5篇)

    101思想政治理论考什么 五门课程合起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以及当......

    思想政治理论心得体会(合集五篇)

    篇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体会 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体会 哈尔滨工程大学水声工程学院学生 徐 健 2005年12月 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体会 哈尔滨工程大学水声工程学院学生......

    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2011年度工作总结

    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2011年度 工作总结 2011年,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成立近一年来在院党委的领导下,围绕学院中心工作,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

    推动思想政治理论思想宣传[精选合集]

    【导语】:为学生导入梦想,与学生平等对话。那么,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关于推动思想政治理论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范文一1.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