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理性功能
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理性功能
高齐天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贵州兴义 562400)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却面临着越来越被忽视的危险。如何认识并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理性功用,值得认真思考。理论教育所具有的理性认知功能正是导向受教育者行为合理化、规范化的一个直接路径。要充分发挥理论教育的作用,就需要把握理论教育中的的分析思维和辩证思维,注意联系实际和与时俱进。
关键词:
文章编号中图分类号: G410文献标识码: A
高校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不能令人满意的状况,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问题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也引起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高度关注和深深思考。在众多的反思之中,课堂理论教学似乎越来越被扣上了空口说教的帽子。一时间,谈生活教育的多了,谈理论教育的少了;谈实践功用的多了,谈认知功用的少了。作为高校思想政治主渠道的理论教育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正确认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理性功用
(一)理论教育的理性认知功能使其成为育人目标的直接路径
理论教育能否达到、为什么能够达到对人的化育作用?古今中外,很多思想家都对此类问题进行过认真的思考。
“美德即知识”的命题集中表达了苏格拉底关于美德是可以通过教育方式来实现的思想。“如果美德是知识,那么它是可教的,反之亦然,美德若是可教的,那么它是知识。”[1]通过一系别的辩论,苏格拉底确认,行为的善恶,取决于一个人所具有的相关知识。人只有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才能趋善避恶。从“美德即知识”的观点出发,苏格拉底提出了“德行可教”的主张。他认为,既然道德不是出自于人的天性,而是以知识或智慧为基础,那么,德行是可教的。通过知识传授,就可以培养有道德的人。所以,在他看来,知识教育是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当然,我们并不因此接受在美德与知识之间划等号的观点,但是强调知识与道德之间的内在联系,把人类的美德看作是以知识理性武装起来的头脑指挥之下的产物,无疑地为道德教育的进行找到了一条重要的途径。
孔子认为,人作为类的存在,其先天的本性有着共同的、类似或者说相近的一面,但同时人类也有着后天学习的能力,这种认知、学习的能力最终导致了人们不同的行为方式,并展现出相去甚远、迥然各异的品德属性,这就是孔子所说的“性相近、习相远”。离开了后天学习,就不能对德性的是非标准有一个理性、全面的认知与把握,进而,如果不能对一定的社会规范体系有一个整体的理性把握的话,那么,某种独立的道德品性也许就会随着具体情况的变化而发生扭曲或变异,在此意义上,孔子说:“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2],“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3]。正是看到了对封建“礼”“义”道德体系进行学习认知的重要性,孔子不仅强调学习,并且以身践之,从“十五而志于学”到“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处处留下他勤学好问的身影。1
在对无产阶级进行革命理论教育的问题上,列宁提出了著名的“灌输”理论。1902年,列宁在《怎么办》一书中全面总结了国际工人运动和俄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并指出:“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各国的历史都证明工人阶级单靠自己本身的力量,只能形成工联主义
[4]的意识。”“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无产阶级要实现自己的政治
目标,必须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教育和理论指导,这是由理论本身的功能所决定,也是由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所证明了的。受教育者由于个人条件的种种限制,不能自发地达到高度的理论认识水平,就需要教育者的传授或者说“灌输”。当然,“灌输”一词作为一种翻译,只是对在受教育者不具备某种意识的情况下,作为教育者从外部向教育者的意识内部注入新思想、新观念的过程的一种描述,与不讲策略,不考虑教育对象的理解能力的生硬的、强迫的教育方式没有任何联系。事实上,列宁十分重视启发式教育在“灌输”即从外向内进行意识输入的过程中的作用。
从上述的思想家、革命家的思想中,可以感受到:第一、人作为理性的存在者,不仅凭借高度的智慧使自身与其它物类区分开来,而且更善于运用智慧与理性来掌控自己的行为,从而达到目的性的实现。而理论作为论“理”的体系,则更是高度智慧的结晶,通过理论这个改造人的主观世界的直接而有效的武器,人类最终可以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如果说,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改造程度归根结底取决于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水平,那么,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效果也从根本上依赖于人们对思想政治观念与原理的理解和接受程度。理论教育所具有的理性认知功能正是导向受教育者行为合理化、规范化的一个直接路径。只有重视理论教育的功能,才能真正发挥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作用。第二、理论意识高于自发意识。列宁的“灌输”思想表明,工人自发的觉悟意识取代不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模式,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但如果想让这种模式摆脱形式主义和顾此失彼的倾向与缺陷,恐怕只有依靠理论教育所具有的深度和广度来解决。
(二)理论教育对于高校学生有着特殊意义
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决不是单一的课堂理论教育自身内容与方式的问题,而是有着诸多复杂的因素,尤其是与受教育者成长的社会背景、思想与文化环境密切相关,具体来说,就是与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以及中国社会的转型期的影响密切相关。
后现代主义产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西方,是一种以反对统一性、主张多元性为其总体特征的社会思潮与文化思潮。作为对现代化的反思,后现代主义对现代工业文明的负面效应进行了思考与回答,对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剥夺人的主体性、感觉丰富性的死板僵化、机械划一的整体性、同一性、中心性进行批判与解构,为人类自由意识的扩展提供了一个巨大的突破口。
然而伴随着后现代主义意识的深化,相对主义、怀疑主义、虚无主义和自由主义思想也日益蔓延开来。统一的、中心的价值观在解构主义的手术刀下,丧失了其存在的意义,价值评判标准也因此变得不甚清楚或全然模糊,人生信念、社会理想、集体意识、社会公德以及国家民族的利益等,不断被淡化或庸俗化,最终结果是一切都无所谓,真假、善恶、美丑、光明与黑暗、进步与落后之间似乎没有什么不可逾越的鸿沟。[5]这种状况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设置了极大的障碍。
而后现代主义恰恰又遇上并利用了中国社会的转型时机,在中国的大
学生群体中找到了能够生存的土壤。
改革开放引发了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各方面全方位的深刻变化,当今的中国正经历着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转型。深刻的社会变革,在以下两个方面的思想背景下,彰显出异乎寻常的冲击力:
1、传统思想背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封建传统文化在几千前漫长岁月的积淀中,对华夏民族的心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虽历经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的洗涤而依然暗存。大一统的政治与思想专制,“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义利观和“存理灭欲”的理欲观,不仅使民众难以呼吸到自由的空气,而且对人们正常的物质追求也造成了极大的压抑。
2、马克思主义思想背景。改革之前,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上的种种困难,以及在社会主义认识上的不足,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错误,最终没能让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没有能够让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得到充分体现,影响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在人们心中的地位,甚至让一部分人对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产生了怀疑。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巨大的思想解放和物质创造力,犹如猛然开了闸的洪流,一方面,以锐不可当的气势冲击着一切守旧的、落后的思想观念;另一方面,在新的正确的金钱观、价值观和幸福观等等观念还没有来得及确立的情况下,又衍生出另一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唯我意识的汹涌浊流。加上中国意识形态的特殊性以及中国共产党坚定的信念,决定了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绝不可能朝着那些“和平演变”居心者所希望的方向进行,这就使得本来尚不完善的政治体制成为后现代主义思想的鼓吹者们大肆攻击的实际性对象。后现代主义最终在中国、在容易接受“新”事物“新”思想的大学生群体中找到了它生存的土壤。
因此,如果考虑到我们的教育对象面临的这些复杂的社会背景,考虑到深刻影响他们思想的是一个庞大的理论体系、一股汹涌的社会、文化思潮,我们就不能仅仅以简单的教育方式,对受教育者进行零敲细打的化育。面对西方文化的强势语境,只有拿起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强大的思想武器,才能有力回击西方思想的疯狂进攻,绝不能让“批判的武器”因为我们的忽视而丧失其本有的批判力,我们要以理论的还击来应对理论的进攻。
高校学生是一个智者群体,是一个能够运用自己的思辨力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高智商队伍。人类既内在又超越的精神,也一定会在这个群体中得到充分体现。虽然他们眼下正面临着各种困惑和迷茫,但只要我们施以正确的思想引导,相信他们心中永远不灭的理想和境界追求,一定会导引自己通过理性的认知完成自我升华。
二、充分发挥高校政治理论教育的理性功用
(一)注重理论教育的分析思维
分析思维也叫逻辑思维,是指经过仔细研究、逐步分析,最后得出明确结论的思维方式。与形象思维不同,它以抽象为特征,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分析思考,撇开事物的具体形象和个别属性,揭示出物质的本质特征,形成概念并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来概括地、间接地反映现实。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作为理论创造者严密、抽象的分析思维的产物,需要理论传播者运用相应的思维方式来加以理解,从而准确有效地向受教育者传达。
分析思维要求我们,在理论教学时,不能仅限于“是什么”的理论转述,而更应注意“为什么”的理论分析或阐释。人类追求真理的天性,决定了受教育者对要接受的观点、观念或理论必然会不由自主的质疑:是吗?为什么?不是吗?
为什么?然后去选择那一个在因果联系的线条上较符合逻辑必然性的判断或推理,而否定或排斥另一些在因果联系的线条上缺乏或根本不具备逻辑必然性的判断或推理。作为我们国家的思想教育理论,必须具备能够随时随处地经受得起各种质疑的理论品质,在应对一个个质疑的过程中,去疑存信、去伪存真,让真理的宝珠在反复的揩拭中更显光彩。而作为教育工作者,也必须具备多问个为什么的理性精神,认真消化、精心传播我们党的思想政治理论。
具体来说,一方面,由于教材体系的限制或教材编写者认识的局限,有些内容的分析可能会不很到位或者有些地方只出现结论性的断言而不加分析;另一方面,受教育者的知识阅历与思维水平不同,因而其对教材的理解能力和程度也因人而异,所以教育者要在教学与科研的活动中养成乐思善辨的学术素养,做好随时随处进行答疑解惑的心理准备。
(二)注重理论教育中的辩证思维
事物的复杂性、多样性、变动性要求人们,在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时候,不能采用简单的、线性的思维模式,而应该运用辩证的方法,辩证地看待问题。
在同样的现象面前,思维方法的不同,必然引向不同的判断和结论。任何简单的因而也是片面的、机械性、静止的看待问题的方法,必然得出错误的结论;只有运用辩证的方法,全面的、发展的看待问题,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人是自然界长期进化的产物,也有着自身漫长的社会发展历程,这决定了人类及其社会现象的复杂性。因而,以人及其存在的社会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也必然具有复杂性。所以,在复杂的研究对象面前,不论是从事理论研究还是理论教育,都需要多方面、多向度地、辩证地思考问题。
高校学生一方面来说,随着心智的成熟,具备了一定的辩证思维能力,但另一方面,由于知识阅历和社会经验的欠缺,在各种复杂的人生问题和社会问题面前,其辩证思维的能力有待加强。许多错误的思想观念和认识,正是利用了大学生的思维局限性,才使自己有了一定的生存空间。这些错误的理论或观念,并非从头到脚一无是处,它们要么在结论中含有一定的真理性的颗粒,要么把自己错误的结论潜藏在不可否认的事实前提之下,以鱼目混珠的方式在缺乏辩证思维能力的大学生的思想中达到颠倒是非的结果。其中后现代主义的思想,就具备这些特征。如前所述,它一方面义正言辞地对一切专制思想和非人道思想做出了合理的批判,另一方面却引领了自由主义、相对主义等错误思想的泛滥。对后现代主义的批判,就需要运用辩证的观点看到其中正确与错误并存的两方面内容。
总之,作为理论教育工作者,既要让自己习惯于用辩证的思维去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又要帮助学生逐步培养辩证地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任何事物的本质和真相,只有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的审视下,才能逐渐显示出来,也才能真正为观察者所了解、所接受、所信服。
(三)联系实际和与时俱进
俗话说:“摆事实、讲道理”,要想使理论为人所接受从而发挥理论的应有作用,联系实际、“摆事实”就成为十分必要的一个环节。通过联系实际,提供事实论据,来增强理论的可信度,是符合人类认识规律的正确做法,同时也是发挥理论教育的应有功能的有效途径。反过来说,很多时候,一些错误的思想之所以能够迷惑一部分人,也正是它把错误的结论嫁接在有限的事实材料基础上所产生的效应。对于这种情况,只有借助大量的针对性实例材料,才能明晰对方以偏概全的错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的《2007年美国人权纪录》用大量实事指出美国的人权状况,就是用实事说话的最好例证。
理论教材,一般都带有高度抽象和概括的特征,如果遇到抽象思维水平不高的受教育者,就容易造成理解的困难。而实际上,在电影、电视、电脑等平面化的信息工具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大学生,已经习惯于对形象思维的日趋依赖,加之大学生的年龄偏小化、心理成熟的推后现象等,使得抽象的理论让他们接受起来不仅吃力而且容易产生疲惫感。联系实际生活内容,就可以通过摆事实来讲道理的方式,借助感性认识途径轻松地达到理性认识的教学目标。那种认为理论教育可行性只是建立在“从来没有考虑到大众理智的有限性”[6]基础上而只适合“精英教育”的说法,恐怕至少是“从来没有考虑到”从感性教育到理性教育不仅符合认识规律,而且是完全行得通的。
要充分发挥理论教育的说服作用,还需注意理论的与时俱进问题。一方面,马克思、恩格斯没有给我们提供一套现成的实现共产主义的方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也正处于一个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的过程;另一方面,在中国经济社会急剧转型时期,新事物、新现象、新思想大量涌现,对原有的思想观念造成一定的冲击。因此,只有认真思考现实生活不断产生的新问题,不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识,不断进行理论创新,才能真正有针对性的解决影响大学生的思想困惑。
参考文献:
[1] [古希腊]柏拉图.荚诺篇[M]/柏拉图全集第二卷.王晓朝,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534.
[2]孔子.论语·阳货
[3]孔子.论语·泰伯
[4]列宁.列宁选集第l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17
[5]王艳玲.评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与德性关怀[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10)
[6]余友辉.美德可教吗?--苏格拉底哲学命题的美德教育悖论[J].道德与文明.2008(4)
On Rational Functions of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Education
Gao Qitian
(Xingyi Norm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Guizhou, Xingyi, 562400)
Abstract: As a main channel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education is increasingly facing a danger of being ignored.It’s worth thinking deeply that how to Judge and fully exert the rational functions of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education.The rational and
cognitive functions of theory education is a direct route to guide educates’ behavior rationalization and standardization.Want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theory education, must grasp analytical thinking and dialectical thinking in it,must contact reality and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Key Words:
作者简介:高齐天(1968--),男,河南息县人,兴义民族师范学院讲师,中国哲学硕士,主要研究中国哲学及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第二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论文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论文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 为总结交流近年来各地各高校和一线教师的好做法好经验,继今年2月中旬在中山大学召开华南片会后,教育部于3月18日在大连理工大学召开了东北片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出席并讲话,教育部社科司司长杨光主持会议,大连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张德祥出席了会议。辽宁、吉林、黑龙江和内蒙古自治区等4省区教育部门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代表共50余人参加了会议。
李卫红指出,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自治区教育部门采取有力措施,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决策部署,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广大一线教师全身心投入,真情付出,涌现出了一批受学生欢迎、对学生健康成长产生重要影响的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辽宁省着重打造教师队伍,尤其在教师职称评聘方面,单独设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评聘体系,发挥了重要的导向作用。黑龙江省大力推进教学科研二级机构设置。通过全面部署、个别督导,现有的24所学校,90%以上都建立了独立的二级机构。吉林省成立了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家指导组,全面加强教学指导、督导检查、教师培训。内蒙古自治区加强培训,组织教师境外考察,开阔教师
视野,深化教师对社会的了解,丰富教学素材。同时,各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探索出了许多好方法、好经验,值得总结和推广。
李卫红强调,当前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面临难得的机遇。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在现有的工作基础上取得突破,教师起决定性作用。她对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了三点希望:一是要充分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仅是一门课,它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关系到我们党的执政地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门课的地位和作用,要有责任感、使命感。二是要理论联系实际。特别要紧密结合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际,联系大学生思想实际,直面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把学生关心和疑惑的问题讲明白、讲透彻,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深层次思想认识问题。这不仅让学生懂得了道理,还增强了认识问题、解决问题、明辨是非的能力。三是要加强科研。要讲好这门课,不仅要真信,还要真懂。真懂,就要研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还要研究一些最新的理论前沿和最新的一些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李卫红对2011年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作进行了部署,指出今年的主要任务是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认真做好去年11月教育部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会议上提出的“七项任务”,省级教育部门也要围绕落实“七项任务”做好各项工作。首先是改善宏观指导,加强督促检查,狠抓政策落实,尤其是抓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的落实工作,处理好学科建设与课程建设、机构建设的关系。其次是加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研究,努力使教材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再次是进一步采取措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专业化建设。最后,在指导部分高校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试点的基础上,高质量全面实施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
李卫红还指出,召开片会,直接面对省级教育部门、学校和一线教师,是了解情况、总结经验、推动工作的一种很好的形式,是强调落实、强调工作推动、强调政府转变职能、强调工作重心下移的具体举措。今年还将陆续召开其他片区的会议,深入挖掘具有规律性、普遍性的教学经验,认真总结推广,使优质资源在更大范围发挥作用。
辽宁省、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教育部门在会上作了重点发言。一致认为,中央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高度重视,工作推进力度越来越大。特别是去年召开的全国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会和今年1月份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对进一步规范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表示要进一步采取切实措施,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在机构建设、学科建设、师资培养、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继续加强建设、深入开展检查和督导,建立长效机制,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安心从事教学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有利的条件,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可持续发展。
第三篇:思想政治理论
新 时 期 深 化 改 革 的 思 考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传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于大学生识别和抵制错误思潮,对于大学生健康成长具有特殊重要性。只有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说服力、感染力,加强学科建设,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充实新的教学内容, 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才能更充分的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有功能。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 改革 思考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新世纪新阶段担负着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是大学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发挥着特殊的作用。新的形势对高校“两课”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革命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转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人才的重要途径。本文结合我院教学实践,就如何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谈点认识和思路。
一、准确把握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 全面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首先要提高对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重要性的认识。高等学校担负着人才培养的重任,社会主义合格人才要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其中,德方面的要求非常重要。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加大人才培养力度,而人才培养工作必
须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思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各层次、各科类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帮助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是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本质特征。”①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当代大学生,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是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根本保证。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是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做好人才培养工作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证。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党的教育方针,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精神,按照《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和《<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教社政[2005]9号)的要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及转变教育观念,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立足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教育,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开展科学发展观教育,开展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教育,开展基本国情和形势与政策教育,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说
服力、感染力,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服务。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要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大学生,始终保持教育教学的正确方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坚持开拓创新,不断改进教育教学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的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结合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教学实际,妥善处理好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关系、课内外的关系、思想与实际的关系、教育与管理的关系,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勇于改革创新,全面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质量。
二、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建设,夯实发展基础
学科建设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重要前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所依托的学科是我国特有的一门政治性、科学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担负着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开展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及大学生思想品德修养方面研究的重任,“对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是其他课程所无法比拟的”。
目前,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建设工作非常薄弱,缺少学科发展的整体规划,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匮乏,学科发展的平台和条件较差,在一定意义上说,还未真正构建起科学的学科体系,教师对学科建设的认识还不到位,这些问题,制约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的发展。
做好学科发展工作,首先要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定位和目标,制
定符合实际的整体发展规划。在此基础上,优化人力资源,构建学科发展梯队,搭建学科发展平台。其次,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每位教师的特长和优势,突出西部和民族特色,构建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
优化课程设置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基本环节。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要体现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要突出重点,更好地吸收理论和实践发展的最新成果,有利于更好地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大学生头脑。具体是: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中心内容,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立足于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进一步推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工作,帮助学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和基本观点,指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认识和分析问题。开展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高尚的理想情操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时代精神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开展中国近现代史的教育,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开展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国内外形势。通过充实教学内容,完善课程设置,形成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相对稳定的课程体系。
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的调整和优化,要根据全国高校思想政
治理论课管理工作会议的精神,结合具体教学实际,稳步推进。对国家教育部规定开设的必修课程,要精心组织和做好课程建设工作,在借鉴有关高校经验基础上,建设具有自身优势的精品课程。另外,要根据本校大学生的发展特点和要求,突出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素质人才的思想,积极筹划选修课的开设,力争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系列选修课,以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培养特色人才服务。在做好课程建设的同时,要积极开展相关的专题讲座,拓宽大学生的学习视野,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参考文献:①李卫红.统一思想,明确任务,扎实工作,高质量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教学与研究,2006年第6期
②杨光.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及其实施.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年第4期
第四篇:思想政治理论
合肥师范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规划(2012-2014)
一、建设基础
合肥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包含《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形势与政策》五门课程,均为国家统一规定课程,同时亦为合肥师范学院各本科专业思想政治理论公共必修课程。
2009年3月,合肥师范学院在原思政课教研室的基础上成立了思政课教学部,作为与其它专业系同级的正处级机构独立设置,承担全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工作。目前,思政教学部共有院级精品课程3门,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院首批重点课程1门,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政治理论课现有专任教师36人,师生比为1:380,符合国家规定标准。专任教师中,教授2人、副教授15人,讲师17人,助教1人,无职称1人,高级职称比达47%,高于学院其它学科。
2005年我院就制定了《安徽教育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方案》,2011年《合肥师范学院制(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意见》再次作出明确规定,认真贯彻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及其实施方案,促进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水平的提高。根据“05方案”规定,结合学院人才培养目标,我们落实了相应的课程、学分及对应的课堂教学学时。根据合肥师范学院(2011)培养方案,具体开课情况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3学分48学时,《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6学分96学时,《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学分32学时,《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学分48学时,《形势与政策》本科2学分,每学期12学时,总计32学时,无挪用或减少课时的情况。
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⑴教学内容涵盖范围广、容量大,有待于重组。
⑵教师教学理念比较陈旧、模式单
一、方法传统,有待于进一步改进提高。
⑶专任教师数量仍然不足,教师培养、培训还缺乏完整统一的培养计划,集体教研活动不充分。
二、建设目标
根据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思政课教学总体要求,制定合理的课程建设计划,从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角度出发,重组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考核评价方式,逐步加强教学队伍和教学资源建设,着力打造精品课程。
1、总体目标
按照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要求,优化、整合课程资源,撰写《思政课精选案例汇编》,建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院级精品课,建设《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院级重点课程;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省级精品课程体系。打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团队。
(1)组织管理建设方面,坚持学院党委领导,行政负责的制度。学院党委和行政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体系建设工作,进一步坚持将思政课建设纳入学院事业发展规划;坚持将思政课建设纳入党委和行政的重要议事日程;坚持将思政课纳入院领导听课计划。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体系大平台,随着学院的发展制定新的制度大力支持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建设。
(2)教师队伍管理建设方面,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按照学院引进人才政策,引进具有高学历的青年教师(博士),完善学科年龄梯队建设,为学科发展储备人才。加强教师队伍管理,提高全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素质。我们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从“把好五道关、落实三项待遇”入手,加大建设力度,建立了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师德高尚、结构合理的思政课教师队伍。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学生的比例符合《精品课程体系综合评审指标与标准(试行)》要求。
(3)进一步加大思政课经费投入。学院随着经济状况的好转逐年加大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经费投入。在保障思政理论课教学科研机构正常各项经费的同时,按照在校学生总数每生每年不低于20元的标准提取专项经费用于教师学术交流、考察等。专项经费安排使用明确,专款专用。
(4)教学管理建设方面,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教学管理坚持走制度化道路,把已经成熟的制度进一步落实,淘汰不适应新形势的旧制度,建立新制度。对现有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重复的理论结构进行适当调整,加强理论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避免重复和矛盾,形成知识传授互补、能力培养互动的课程体系结构,真正让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能够学以致用。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保证100人左右的中班教学规模,努力实现小班教学。
2、关键指标
(1)完成院级精品课程、重点课程开发,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省级精品课程体系。
(2)完善基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课程标准;建立综合考核评价体系。
(3)全面构建以参与式教学、案例教学、目标教学等为主要形式的课堂教学模式。推广多媒体教学,实现课程教案的电子化,课程讲稿规范化。
(4)拓展第二课堂,开展学生自主设计、自我组织、自我评议形式的实践性活动。
(5)建立集体备课常态活动制度;完成2名课程带头人,3名骨干教师的培养。
三、建设内容及进度安排
(一)教学内容建设
从课程现状分析入手,编制比较可行的课改方案;以实用、适用为原则,整合精化课程内容,及时吸收和融入最新内容,构建系统灵活的内容体系。以应用型本科人才能力培养为主线,完善课程标准,完成院级精品课程、重点课程建设。
1.2012年,完成课改方案,通过院级合格课程验收工作,撰写制作完成新课标、新教案、新课件,完成《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院级重点课程建设。
2.2013年,完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院级精品课建设。
3.2014年,撰写完成《思政课精选案例汇编》,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省级精品课程体系。
4.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制定定性定量结合的综合考评评价体系,全面、客观地考评学生的发展状态和学习成绩。
(二)教学团队建设
1.培养课程带头人2人。确定课程带头人培养对象,安排出外考察访学2人次;制定课程建设方案、课改方案和课程标准、案例编撰工作,统筹精品课程建设与教材建设,引领教研教改。
2.培养骨干教师3人。确定骨干教师培养对象,选派教师参加省部级思政课骨干教师培训班,骨干教师培养对象要承担专题讲座、指导学生社会调查报告撰写,撰写案例,承担精品课程建设。打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团队。
(三)教学模式和方法改革
1.创新教学模式、改变教学方法,开辟教学形式的多元化渠道。通过举办:“PPT课件大赛”、“专家论坛”、“专题讲座”、“现场答问”、“知识竞赛”、“模拟法庭”等各类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
2.开展教学观摩活动和听评课活动,每学期互相听评课6次,撰写案例汇编,制作较高水平的教学课件,修改完善评价体系。
(1)做好内容的整合、提炼,精选案例、精化教案工作,注意避免内容的重复,提高内容处理的精准度、使学生在掌握课程要点的基础上把握课程的整体体系;
(2)制作并完善多媒体课件,在多媒体教学、在线答疑等方面实现课堂效益的突破、抓好学生课前预学、课后练习、查阅资料环节的训练;
(3)重要的时政政策采用专题讲座方式进行教学,既重大政策问题和时政热点邀请学院宣传部领导、有关专家进行专题宣讲,部分内容渗透在平时课堂中进行,以突出时效性和针对性。
(四)加强完善特色项目建设,为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适应教育发展形势和我们学院的人才培养定位,为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在实践教学环节开展特色项目建设。主要是实践教学抓好“四结合”。其一,注重与学生社会实践结合。其二,注重与学生工作结合。注重将思政课教学与学生工作“三大计划”(愿景计划、爱心感恩教育行动计划、素质拓展计划)等工作相结合,进一步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其三,注重与校园文化结合。其四,与教师科研、教研项目相结合。构建“参与式”教学模式,开展全院思想政治理论课“课件制作与演示”大赛。
第五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摘要:在高校积极探究适应时代需求的系统型、实用型、创新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新模式,是让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进而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热情的必经途径,是造就思想政治理论学术成就丰硕果实和体现科研价值的不竭动力。以“横向借鉴,纵向改革”、“内外兼修,标本兼治”、“多选双评,教无定法”、“两先两后”规范化收尾为特点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对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从深层意识层面切实转化为制度落实,更大程度上发挥思想政治理论对指导实践的引领性和方向性作用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 高校改革
思想政治理论
实践教学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高等院校是培养满足国家建设需要的具有综合素质复合型人才的摇篮,在新媒体信息影响下更是多种思潮的发源地和传播者,拥有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和教育管理资源,承担着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传播和创新理论实践的艰巨任务,因此,做好高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是落实“理论为实践服务”的必然要求,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命运的重要工作。然而,思想政治实践教学落实情况和实际成效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1、思想政治实践教学充当理论教学的“调味剂”,甚至以无足轻重的地位“形式化存在”。课时设置倾向理论教学。
2、高等学院教师在承担教学任务的前提下,还要进行课题研究和科研成果创新,思想政治实践教学的精力投入和重视程度不足,实践教学系统化设计、严密性组织、精细化验收等程序的规范化落实存在阻碍。
3、思想政治实践教学缺乏“硬性制约”,高等院校在健全实践教学规章制度、严把监察督促关口、完善实践教学审议测评环节存在差距。
4、保障思想政治实践教学稳步推进的经济基础不牢固,实践教学顺利实施需要的人力资源、资金支持缺乏。
5、思想政治实践教学的内容缺乏新意,教学形式单调使得实践教学吸引力减少。
6、实践教学的实施对象学生群体不能正确看待和领会思想政治实践教学的深远意义,对院校组织的实践教学敷衍应付,不能慎重对待和及时总结实践成果。
以上这些问题集中反映了高等院校在促成“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协调发展”方面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难题,因此探索适合我国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具有紧迫性和艰巨性,是进一步巩固我们思想政治教育阵线坚固堡垒的实际要求。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实际问题的原因分析
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所遇到的问题根源具有复杂性,解决此类问题要坚持“综合分析、整体把握”的思路,要把社会环境和时代特点如何、有无可借鉴经验、矛盾根本原因和次要原因、实践课程固有局限等因素考虑在内。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实际问题进行分析:
(一)、实践教学规章制度的薄弱性。
思想政治实践教学课程在高等院校开设很久以来都没有系统的规章制度来形成强力的制约力量,院校对于能够促使实践教学保质保量、和谐有序、推陈出新开展的相关教学体系规划、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标准要求、教学流程预案等没有做出详细明确的规定。完善健全的制度建设是思想政治实践教学有效推行的首要条件。强化实践教学的规章制度建设才能达到“精设课时、精细课程、精选课题”的实践教学要求,才能使实践教学方案有据可依、积极组织实践教学活动、合理安排实践教学进程进度、全方位评价审议实践教学成果报告。
我国当前高等院校在这一环节的疏漏使得实践教学“无的放矢”,实践教学暴露出随意性、主观性、盲目性倾向。这些严重阻碍了思想政治实践教学课程资源的合理开发和良性循
[1]环,解决实践教学突出问题和尖锐矛盾首先应从实践教学的规章制度入手。
(二)、实践教学配套保障体制的匮乏性。
1、高等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是做好教育教学的“软件工程”,他们拥有良好的教育管理素质和教学专业技术,特别是拥有前沿的教育科学研究思维和业务技能。然而,高等院校在实践教学层次上没有有效地整合学科资源、没有充分实现对师资资源的利用,教师引导实践教学能力明显不足,作为教学实践的主体都不能熟练掌握实践教学,那么。实践教学的客体学生在接受和消化上自然捉襟见肘。
2、院校的实践基地承担着检验理论教学成果、提高实际业务技能、为实践实习测评考核提供有效数据的责任,实践基地的建设是保障实践教学有效运行的重要条件。然而,高等院校在与实践基地建立长久稳固的合作关系、逐步改善实践基地设施环境、组建双向沟通的互动链条方面重视不足,实践基地不能很好的承担赋予的责任。不能为我们参加教学实践的学生群体提供应有的实践场所和配套设施。有些院校实践基地的规模和数量不能满足组学生群体多样化的实践需求,使得我们在理论教学辛苦的付出得不到实践的检验。实践基地存在的这些问题使得实践教学失去合理开展的场所。更重要的是,由于实践基地不能使得实践教学保质保量进行,直接造成实践教学后期工作(实践教学成绩测评、成果验收)无法展开。
3、资金保障是实践教学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实践教学需要必要的财力作为保障条件,实践活动周期长短、参加实践活动人员数量多少、实践活动规模大小都直接影响教学实践所需的经费。然而,作为事业单位的院校不同与企业,无法自身直接创造经济效益,财政开支要经过预算,这就造成了实践教学资金存在缺口,开展有声有色的教学实践活动显得力不从心。
(三)、实践教学主客体思想认识的偏颇性。
高等院校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国家传播和弘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培养党和国家建设者接班人的重要途径,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在作为一门科学的同时我们还赋予它政治意义。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学,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它单纯的作为必修学科的性质,更多是响应政府号召、服从领导视察需要实践教学的连续性、广泛性、灵活性得不到保障。教师则更多倾向于把思想政治实践教学作为宣传方式和宣传手段,针对上级检查要求设置实践教学内容,使得实践教学脱离应有的轨道。学生作为实践教学的实施对象,思想意识层面没有形成深刻认识,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缺乏自主性、钻研性、总结性。构成思想政治实践教学的主体和客体思想认识的偏颇性是造成思想政治实践教学问题的主观原因。
(四)、实践教学实施经验的探索性。
思想政治教学实践在我国是逐步发展、改革探索的过程,需要在坚持“实事求是”思想指导下不断务实创新才能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变革,因此,要正确看待思想政治实践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把它看做是循序渐进、逐步完善的过程。我们采用的参观企业学习观摩先进经验、到农村深入基层调研实践、参观“革命圣地”“红色教育基地”等等都是在实践中探索出的卓有成效的方式。新时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更要多多深入基层,关注民生,不断丰富和创新实践教学内容和形式,使我们的政治路线堡垒更加坚固和牢靠。
(五)、思想政治实践教学固有的局限性。
思想政治实践教学在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理念建构、教学标准规划、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成果检验等方面都有别于理论教学,我们还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遵循,在教学过程中准备协调工作、参加人员动员和组织工作、教学全程监护工作都面临着极大的难度和变量,因此思想政治实践教学有着固有的局限性,这是造成思想政治实践教学问题的变量原因。实践教学“耗费人力物力”、“取得成效周期较长”、“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理念”等都造成思想政治教学固有的局限。
(六)、实践教学成果测评机制和总结验收机制的松散性。
思想政治实践教学是系统性、连续性、稳定性的教学过程,有始有终才能把实践教学做好,我们前期的准备工作都是为能够通过实践教学后提高我们对理论教学的认识水平和务实创新的实践能力服务,实践教学收尾工作做不好,前期的一切努力都是白费。严格把关的实践教学测评机制和总结验收机制是做好这项工作,获取实践教学成果的必要途径。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大量学员“一窝蜂”似的参加实践教学,实践基地在没有严格把关的情况下给定实践教学成绩。没有专门的教学组织部门来进行实践教学成果的总结验收,常常由一两个指导教师来完成。这直接造成宝贵的教学成果在没有及时总结、不断改进的情况下流失。实践教学成果测评机制和总结验收机制的松散性是造成思想政治实践教学问题的外在原因。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
针对高等院校思想政治实践教学面临的实际问题,在考虑多方因素下对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后,我们对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模式应满足的基本要求和具备的基本功能有了初步的预想。高等院校思想政治实践教学要真正实现从深层意识层面到制度落实的转变,可以从“横向借鉴,纵向改革”、“内外兼修,标本兼治”、“多选双评,教无定法”、“两先两后”规范化收尾这几个方面改进。
(一)、“横向借鉴,纵向改革”
1、“横向借鉴”就是要将思想政治实践教学和相关联学科教学方法进行比较,借鉴其它学科教学方法的独到之处。我发现应该改进思想政治实践教学方法,增强思想政治实践教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实用性。思想政治学科和国家方针政策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因此,要增强思想政治实践教学的实用性最好的方法就是对国家的时事政治、方针政策进行深入解读和剖析,切实转化以往我们对国家方针的学习仅限于纸上的局限。
真正使我们成为方针政策的学习者、践行者、传播者。通过对时事政治和国家方针政策的深入学习来拓宽我们的视野、丰富理论修养。在实践教学中要成立专人专职的时事政治方针政策学习小组,组织专家学者进行讲座,我们的学员自行比较制度演变改革史来做好方针政策的学习者。通过基层调研、走访典型示范型农村、深入问题突出的地方进行学习来做好方针政策的践行者。积极传播我们所学的思想政治理论来检验“理论为实践服务”的成效,发挥旗帜在促进改革中的方向性和引领性作用。
所做的这些努力要朝着促使学生做到对政策的深究发展,在实践和反思中形成知识体系的完整结构,这也正是思想政治实践教学多追求的目标。
2、“纵向改革”就是对思想政治实践教学内容进行改革,从“课时设置”、“课程设置”、“课题设置”三方面进行改革。课时设置应协调理论课时和实践课时的比重,使学生拥有足够的实践教学课时,这样才能使学生形成“实践—体会—领悟—创新—进步”的良性循环。课程设置要做到具有明确性、突出性、时效性的特点,增强对实践对象的吸引力。课题设置要能够反映社会实际矛盾,选取有代表性的课题进行调研,注重课题的应用性特点。
(二)、“内外兼修,标本兼治”
“内外兼修,标本兼治”就是妥善处理影响思想政治实践教学的配套保障体制匮乏和主客体思想认识偏颇的问题。
1、建立健全思想政治实践教学的规章制度,明确实践教学的标准和要求。
2、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业务能力。
3、建立多方融资渠道,成立保障实践教学顺利进行的专项资金,实行实践教学资金的申报审批和监督机制。
4、增加学生群体实践教学成绩的分量,实践教学成绩和评优和获取奖学金建立关系,在向企业推荐人才时考虑实践教学的表现,参加全国性的实践教学竞赛等等来“做活做强”实践教学,形成学生群体高度认可实践教学的大环境。
5、合理引导学生树立对实践教学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正确认识,深入挖掘学生潜力,能够自主树立实践教学目标,做到自检自省、知行合一。
(三)、“多选双评,教无定法”
1、“多选双评”有两方面的涵义。一是要保障学生群体对实践教学形式的选择具有多样化,不必局限于到教学实践基地进行,学生可以自主和社会单位达成实践教学协议,也可以自我设计调研课题规划时间进度完成实践教学。二是要给予实践教学基地更多的评定权利来对实践教学实行全程规范,同时要给予学生合理评价实践基地的自由,建立“双向评定”的互动机制。更好地使实践教学的双方都能够听取彼此建议,形成交流改进相互交流、共同进步的良好局面。
2、“教无定法”就是要根据实践教学的多种情况持续创新教学形式,坚持合理适时地丰富教学内涵,打破实践教学“因循旧制”“墨守陈规”的传统。不断探索符合学生群体需要的喜闻乐见的实践教学形式,追求实践教学的创造性成果而不拘泥于实践教学形式。传统的实践教学注重实践基地的教育功能,通过参观调研等形式进行,教师要探索在课堂教学中穿插进行实践教学,并且逐步培养学生群体的教科研意识来引导其进行深层次理论探索服务实践教学的能力。
(四)、“两先两后”规范化收尾
“两先两后”就是要求实践教学进行到收尾阶段时实践教学成绩评定和实践教学成果验收要做到“先审核后测评”“先总结后验收”以形成规范化操作的流程。
1、建立由专门人员组成的审核小组,在参考实践教学基地提供的学生个人实践表现数据基础上实现初步审核,初审通过的学生进一步提交详细真实的实践教学证明材料进行实践教学成绩测评。
2、教师和学生在实践教学结束后都要撰写实践教学总结报告及时总结实践教学的经验和教训,然后分别组织召开实践教学总结验收会议,详实记录会议内容,整理汇总后存档。通过“两先两后”规范化收尾来巩固实践教学成果,为实践教学更好发展提供宝贵的借鉴经验。
对高等院校思想政治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是要坚持“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的原则,综合考虑造成思想政治实践教学问题的多种因素。我们要看到思想政治实践教学模式探索中的特殊性,以“横向借鉴,纵向改革”、“内外兼修,标本兼治”、“多选双评,教无定法”、“两先两后”规范化收尾为特点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完成思想政治的实践教学工作和不断弘扬、不断创新社会主义马克思理论,为我们国家坚固思想阵线做出贡献。[3][2]参考文献:
[1] 付惠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条件保障机制探讨[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年4期::96—99 [2]吴孟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组织形式及其问题[J] 《群文天地 》 2011年第6期:270 [3]王为.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认识[J] 《科技文汇》2009年第5期: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