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马列主义心得体会专题
从历史之路,看脚下之步
——党校学习之体会
我很荣幸参加了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秋季直属班的学习,我深知这是一种特殊的高水准的学习,突出的是更多的政治理论学习和现实形势教育,很感谢各位党校老师展现给我们的不仅是党的空间架构层次,更是党的历史,纵横党内党外的历史、贯穿古今中外的历史,我接受了一次”精神洗礼”,思想上”充”了”电”,行动上”加”了”油”。是我们每个学员人生的”加油站”,也是新的岗位的”起跑线”,必将对自己今后的工作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特别珍惜这次难得的宝贵学习机会,以下是我这次党校学习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自己成长历程
我是一名出生在六十年代末的幸运儿,没有经历文革的磨难和饥寒交迫的煎熬,在朦胧懂事之前,是听家长诉说过去的遭遇和困苦生活中度过了孩提时代;又在改革开放的东风推动下顺利通过千万考生过独木桥的高考并幸运的享受了国家免费高等教育;又在资产阶级自由化在高校的鼓噪之后被党中央果断平息**后参加了工作;亲身体会了中国经济二十余年飞速发展的变化;从毕业至今按照上级领导、上级党委的要求兢兢业业脚踏实地的工作,将一个负债数千万的一个二级单位一步步地扭亏为盈,企业的利润、产值规模、职工收入隔年翻翻,尤其是职工的收入从六折起每年以百分二、三十的速度递增,困难职工的生活得到了根本改善,职工的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同时自己的成绩也得到了上级领导和相关部门的肯定,成为一名国有央企较成功的中层管理者,有时会自觉和不自觉产生一种骄傲自满的情绪。
通过这一阶段的党校学习深感自己对工作及责任认识不足。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主要领会其用辩证的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看问题,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等这些哲学理论要始终是我们平时工
作的指导方向。想想我们的党和国家在经历对马克思主义不同阶段的认识及运用,对革命工作所产生的影响是如此的巨大;从王明、陈独秀再到文革的十年,对党的命运、军队的命运、国家的命运几乎带来毁灭性的灾难;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到推翻蒋家王朝建立新中国;从一穷二白的旧中国到两弹一星的成功;从拨乱反正到改革开放;中国革命的成功所取得辉煌的业绩就是毛泽东思想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胜利。而这些理论的成就都是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的,可见学习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是多么重要,而自己还因取得一点成绩而沾沾自喜实在是夜郎自大。
二、自我感悟
参加工作多年,首次静心研读马克思、恩格斯、毛泽东的原著。通过对这些原著的研读以及对毛泽东思想的再学习,再体会,自己对党的这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路线的形成、实践和发展,有了更深、更新、更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是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当作教条而是当作行动的指南,理论联系实际,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我们不仅要通过学习弄清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而且必须用正确的态度去对待马克思主义。恩格斯曾批评某些人用学理主义和教条主义的态度去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以为只要把它背得烂熟,就足以满足一切需要,对他们来说,理论是教条而不是行动的指南。恩格斯不止一次地坚决反对这种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态度,强调指出“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在马克思主义看来,理论来源于实践,又为实践服务并指导实践,由于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理论本身也必须随着实践而发展创新。所以说,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它必须跟着时代的步伐前进,而决不能停滞不前,如果发展停止了,思想僵化,把理论变成僵死的、一成不变的神圣教条,固步自封,满足于老一套,它就
没有生命力了。这一点,对于我们企事业中层管理者尤其重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决不在于熟练地背诵经典著作中的个别论断和现成的结论,而在于学会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深刻地领会其精神实质,善于灵活地和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去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永葆革命青春,始终保持强大的活力,就是因为它永远和实践保持密切联系,总是能够适应于新的历史条件,对出现的新问题作出新的回答而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自己。马克思主义最富于探索精神,勇于创新,永不满足于现状,这正是中层管理者最需要学习的品质。
2、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根本目的在于运用,以企业经济效益为中心,必须密切结合中国的实际,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但要在人们的实践中发挥作用,必须与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早在1938年,毛泽东同志就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任务,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具体环境的具体斗争中去。而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成果,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也证明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凡是结合得好的,就能在工作中取得成功,反之就会遭到挫折、走弯路。正是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我们党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回答了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我们开展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归根到底是为了解决中国社会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为当前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因此,要把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阐释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紧密结合起来,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来武装我们的头脑。
3、学习研究经典著作,要以经典作家为榜样,学习他们科学的严谨的治学精神,树立马克思主义学风。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事业中,要求我们必须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尊重事实,把真理作为科学最高的价值追求。通往真理的道路往往是曲折的,充满荆棘险阻、崎岖难行。科学研究要取得有价值的成就,就要有开辟新天地的精神,需要付出大量辛勤的劳动。我们不仅要有矢志于科学、锲而不舍、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而且要有思想解放、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科学研究本身又是来不得半点虚假和浮夸的,我们必需具备深厚的学术知识积累、宽广的视野和严谨的治学精神。而所有这些都体现在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里。今天,我们需要学习的正是这种马克思主义学风。
无论做任何事决不能有浮躁心理,切忌急功近利,要甘于寂寞,持之以恒,根据科学研究的规律办事。恩格斯曾经说过,“即使只是在一个单独的历史事例上发展唯物主义的观点,也是一项要求多年冷静钻研的科学工作,因为很明显,在这里只说空话是无济于事的,只有靠大量的、批判地审查过的、充分地掌握了的历史资料,才能解决这样的任务。”只有采取这样严谨的治学态度,才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创新。
三、结合实际
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企业已经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作用越来越明显,中国产品对开放的世界已越来越有影响力。五千年文明之邦必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推动下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的旗帜插在世界文明历史之巅。
作为企业的中层管理管理者,我在深思:重组后的中国电力集团在规模上已经进入了世界五百强,我们离真正的世界五百强还有多少差距!我们的核心竞争力、科技的研发能力、人才战略、综合管理能力、企业的发展战略等等是否已达到世界先进强企的标准,而我们应该在其中做哪一些有推动作
用的工作,我们的思想观念是否已跟上世界强企的发展要求了。在企业发展改革的过程中我们要运用那些观念和方法来不断地调整自己,提高自己。
可见,在中国搞社会主义建设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离不开毛泽东的思想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要与时俱进地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管理措施和企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要将习近平校长 在《领导干部要读点历史》中要求的:”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做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知古鉴今,古为今用”。
总之,通过党校老师对原著的精辟解析、独到的见解和大量的旁征博引使我受益匪浅,感受颇深,不但在理论上使自己得到了进一步的充实,开阔了视野,同时在思想上也有了新的飞跃,而且人生观、世界观也有了深刻的变化。从我党产生的历史、不平凡的发展历程、及历史赋予的责任到当前面临的任务来看,要求我们党员干部在实际工作中,特别是看问题、思考问题的方法要提高,在实际工作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看本质,要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个人的利益要服从企业的利益,企业的战略要符合国家的战略;在建设和谐社会、和谐企业的过程中切记不能忽视人民大众的强烈愿望,要将企业的发展与职工个人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要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同调动广大人民群众集体智慧联系在一起;要将企业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不断扩大的贫富矛盾得到有效的解决,不能忽视弱势群体,以防止因小失大。我将以此次党校学习为契机,用学到的新知识和科学发展观去指导工作实践,为企业又好又快的发展努力创新,勤奋工作,再做新的更大的贡献。
二O一一年十一月三日
第二篇:学习马列主义心得体会
学习马列主义心得体会
根据长航局统一安排我有幸参加了2010年长航党校处级干部春季培训班,这充分体现了长航局领导特别重视基础党员干部的理论教育和业务技术知识的提高培养,我将充分珍惜这难得的机会静下心来加强学习提高基础理论知识,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为、学有所用。从而达到从思想上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交通部、长航局及各级党的组织保持高度一致,为共同推进长江航运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通过四天的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哲学思想和基本理论的学习确实感到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知识特别淡薄,从而感到学习的紧迫性和及时性。马恩列主义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以及科学发展观一脉相承,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不断得到升华丰富和发展;在不断的探索中总结经验把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历史的轨道;在不断运用科学规律的改革进程中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作为基础年轻党员干部在当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要坚信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理论不动摇,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探索总结推进工作。做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者、实践者,做中国先进文化的生产者和传播者;在中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扮演着生力军的角色。我们常说“德才兼备”。所谓“德才兼备”除了它的政治内容之外,很重要的就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作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的生力军,当代中国青年应加强这方面的修养和锻炼,同时必须时刻把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政治修养的核心内容。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伟业中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广阔舞台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组织群体社会价值”。这就是要求当代青年要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把个人的前途和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并为之奋斗不息,在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结合中,从而使自己的价值得到实现,创造无悔的青春,取得成功。因此,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是当代社会主义建设者们特别是青年一代加强自身修养,实现自身价值的主要内容。
我觉得学习这些课程对我最大的益处,不仅在于学习到了理论知识,更多的是让我自己的思想觉悟得到了进一步的洗礼,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分析和解决事务的能力有了一定的思想准备和理论基础,我想再通过系统的辅导讲座和自己的努力学习对于今后的实际应用肯定会起到积极作用。因此,下一步更要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为创建标杆培训班贡献力量。(胡其武)
第三篇:学习马列主义心得体会---妇产科
学习马列主义心得体会
李静
在阳光明媚的三月,两会如火似荼的召开期间,为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进一步推动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我们有幸在局领导的带领、院长的陪同下,一起学习了由组织编写的《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编》。身为一名年轻的党员,我将充分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静下心来加强学习提高基础理论知识,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为,学以致用。在学习导读中,了解到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著作的学作背景、内容简要。
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被恩格斯称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文献”,从它的写作背景中,我真正领悟到当时的社会形态,科学世界观形成经历了怎样激烈的斗争。这样的思想结晶对于我们来说多么的珍贵呀,是我们蓬勃无产阶级事业的点火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马克思主义紧密切合实际,它阐述了无产阶级和一切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科学世界观和行动指南,是一个完备和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记得在我加入党组织前,在组织领导下,我就认真拜读学习了《共产党宣言》,那时我还在医学院学习,当时我们组织部书记就说:“将来你们在医院为了人民的健康服务,那是最直接的体现我们党的终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疾病就是我们要奋力打倒的三座大山,我们全力以赴,全神贯注,有着八年抗争的决心、恒心、耐心,取得病人康复的胜利。”参加工作已近两年,虽然现在我不是一线医生,但是维护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数字化管理平台,完善孕妇健康档案,准确将产妇及新生儿的产后信息及时反馈到网络系统中,这项工作的意义是重大的,了解孕妇健康状况、胎儿发育情况,能帮助安全生产,挽救生命。通过数字化平台,及时了解当地当月当年的基妇工作情况,为新生儿降临提供铁的证据,从而减少“黑市人口”,使我国人口普查工作更加地完善。这些都是因为我们党正确运用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在实践中不断加强以丰富和发展的伟大成果。每当有人前来转孕妇保健手册时,我都询问该孕妇在哪生产的,产妇及新生儿状态如何,并准备好手册、盖章、进系统中登记,努力做到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热忱的关心他们,让他们满意。真真切切的急人民所急,想人民所想,为人民服务。
通过在《学习导读》中的学习,我觉得不仅丰富了理论知识,同时在医务工作中得到了荣誉感,深刻体会到马列主义在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里得到了完美的诠释。我坚信只要我们不断的学习马列主义,结合实际情况,科学创新,不断进取,即使小小的工作圈,都能是一个大大的社会主义世界。
第四篇:学习马列主义心得体会(最终版)
读马列经典书 谋城市发展路
——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
心 得 体 会
刘 永 宏
二〇一三年十二月
读马列经典书 谋城市发展路
我很荣幸参加了这次市委党校中青班的学习,并通过学习认真品读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书籍,深感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工作的重要性和其突出的政治理论、现实形势教育意义。马克思列宁主义展现给我们的不仅是党的空间架构层次,更是党的历史。读书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既是对自己在思想上进行一次“充电”,也是在行动上进行一次“加油”,将成为我们每个学员人生的”加油站”,成为我们再鼓干劲、再立新功的”起跑线”,必将对自己今后的工作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结合汉阴城市建设发展,对此有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一、谦虚谨慎,时刻保持清醒头脑。
从基层到县直部门,从普通公务员到领导干部,亲身体会了汉阴经济十余年飞速发展的变化。任职建设工作三年以来,团结带领广大干部职工实现了城市规划建设质的飞跃。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将县城规划区面积由7.5平方公里扩大到18平方公里,完成了县、镇、社区各梯次,总规、控规、修规和专项各层位规划的全方位立体式覆盖;建成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相继投入运行,人居环境显著改善;进一步加强道路桥梁、公园绿化等一批市政基础设施和天然气工程、城南停车场等一批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城市功能日益完善;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陕南移民搬迁安置房等安居工程建设,全面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民;2012年我县荣获省级城市建设先进县,城市建设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与此同时,自己不禁有了几分欣喜。
但通过这一阶段的读书学习,对工作及责任又有了清醒的认识。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主要是领会其用辩证的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看问题,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人
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等这些哲学理论要始终是我们平时工作的指导方向。回顾城市发展历程,成就取得实虽不易,从机耕小路到城市大道,从木砖瓦房到示范小区,从街头空地到城市广场,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从发展的世界观和以人为本的理论体系看,我们的奋斗目标离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较大差距。棚户区改造尚未完成,西坛民众还在窘境中坚持;村组地块尚未开发,村民群众还在憧憬中期待;街道道路尚未贯通,区域发展还受制约;同时我们还面临新形势下征地拆迁等城市“坚冰”问题,这些问题不加以解决,我们的思想就不能放松,精神就不能懈怠,行动更不能止步。而这一切的思想纲领和行动指南都是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的,并始终警醒自己,务必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
二、坚持真理,理论联系实际
首次静心研读马克思、恩格斯、毛泽东的原著,通过对这些原著的研读以及对毛泽东思想的再学习,再体会,自己对党的这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路线的形成、实践和发展,有了更深、更新、更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坚持真理,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是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当作教条而是当作行动的指南,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加快发展中实现科学发展。
我们不仅要通过学习弄清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而且必须用正确的态度去对待马克思主义。恩格斯曾批评某些人用学理主义和教条主义的态度去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以为只要把它背得烂熟,就足以满足一切需要,对他们来说,理论是教条而不是行动的指南。恩格斯不止一次地坚决反对这种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态度,强调指出“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在马克思主义看来,理论来源于实践,又为实
践服务并指导实践,由于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理论本身也必须随着实践而发展创新。所以说,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它必须跟着时代的步伐前进,而决不能停滞不前,如果发展停止了,思想就会僵化,理论就将变成僵死的、一成不变的教条,让我们固步自封,使城市丧失生命力,缺乏发展后劲。这一点,在推动城市建设、提升城市品位、优化城市管理工作中尤其重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决不在于熟练地背诵经典著作中的个别论断和现成的结论,而在于学会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深刻地领会其精神实质,善于灵活地和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去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永葆革命青春,始终保持强大的活力,就是因为它永远和实践保持密切联系,总是能够适应于新的历史条件,对出现的新问题作出新的回答而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自己。马克思主义最富于探索精神,勇于创新,永不满足于现状,这正是城建领导干部在做好规划、抓好建设、搞好管理中最需要学习的品质。
三、学以致用,破解城市建设难题。
马克思主义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但要在城市建设实践中发挥作用,必须与县情、镇情、村情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早在1938年,毛泽东同志就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任务,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具体环境的具体斗争中去。而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成果,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今年以来,西坛改造建设的教训证明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凡是不考虑结合自身实际的,想照搬套用异地模式的,这项工程就难以实施,这项工作就会受挫、走弯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中也亦如此,是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党开辟了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我们不断探索新思路、新方法,归根到底是为了解决城市建设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为城市建设发展服务。因此,要把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城市建设发展体系紧密结合起来,切实做到学以致用。
四、求真务实,树立严谨的工作作风。
在城乡规划建设事业中,要求我们必须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尊重事实,把科学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城市建设发展要取得成效,就要有开辟新天地的精神,需要付出大量辛勤的劳动。我们不仅要有矢志于科学、锲而不舍、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而且要有思想解放、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建设本身又是来不得半点虚假和浮夸的,质量掺假就会后患无穷,规划浮夸就是纸上谈兵。我们必需求真务实,树立严谨的工作作风,而所有这些都体现在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里。
当前,汉阴在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对外影响力不断扩大,作为一名建设领导干部,我在深思:我们离规划蓝图的实现还有多远,我们的城市竞争力、自我发展能力、城市管理能力、人才战略和发展战略等等是否已达到先进标准,下一步我们应该做哪一些有强推动作用的工作,我们的思想观念是否已跟上时代发展要求了,在创新城市管理过程中我们要运用哪些观念和方法来不断地调整自己,提高自己。这一切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离不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不断实践,实现更好的发展。
二〇一三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第五篇:马列主义学习资料
马列主义以及马列主义中国化学习资料
马列主义的内容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学说。包括科学世界观、社会历史发展学说、无产阶级革命理论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建设理论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工人阶级政党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是完整的科学体系,它包含三个主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这三个组成部分不是彼此割裂的,它们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它的主要特征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结合,理论和实践的统一。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是在同各国工人运动和革命斗争实践的结合中发展的;是在同各种错误思潮的斗争中发展的;是在对时代发展提出的新问题和出现的新情况进行创造性研究过程中不断发展的。
具体内容:
一、阶级斗争:阶级与阶级斗争是长期的、复杂的、有时甚至是激烈的;无产阶级最终必定的将通过武装斗争的手段夺取政权;
二、国家管理:中央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制度,必须要建立整个社会的全民的监督机制;
三、农业政策:必须要以事实教育农民只有组织起来才是农业的唯一出路;千万不能用行政命令去改造农民落后的小农经济的思想意识;不然会毁了农业的;列宁同志在这里有一句名言:如果我们的政策、法令农民群众不懂、不能理解;那么我们的这些法令与政策将一钱不值;在这里列宁同志的另一句名言则是:在正确的道路上多走一步,哪怕只是一小步,往往就会使我们从正确走向错误的;
四、对敌斗争:在没建成共产主义的整个历史时期中,都必定的存在阶级复辟的可能性;无产阶级一定要用绝对的手段打击阶级敌人的任何复辟的尝试与行动;
五、婚姻与家庭:只有基于性爱的婚姻才是合理的婚姻;但也要防止不要把婚姻拖到任意婚姻的烂泥塘里去;
六、马列主义本身也特别的说明:这些理论只是根据当时的社会现实所提出来的理论;各个国家必须要结合本国、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之;马列主义只是纲领性的指导理论而绝不是教条;并且她也必将根据时间的推移、环境的改变等等因素需要及时的发展、补充与继续进一步的完善;
马列主义的发展历程
纵观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从其理论功能的演进来看,可划分为醒世、创世、治世三个阶段.三个阶段,互为补充,后者是前者的继承,又是对前者的发展、完善.正因为如此,马克思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一个开放性的系统,被不断地赋予新的时代精神,同时又始终不失其经典性的意义.三个阶段,共同构成完整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1.马克思主义古典主义阶段,指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经典理论成型阶段,核心人物是马克思,代表人物有恩格斯及其同时代的工人运动领袖,如李卜克内西、倍倍尔、普列汉诺夫等,研究核心是无产阶级革命,概括一句话:消灭私有制.2.马克思主义的列宁主义阶段(创世学说),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着的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的核心人物是列宁,首要代表人物是毛泽东,代表人物有斯大林、铁托、金日成等社会主义国家的第一代领袖人物,研究核心:如何推翻现存的社会制度,建立无产阶级的国家政权,创立社会主义制度.3.马克思主义的邓小平理论阶段(治世学说):邓小平理论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时代主题同当代中国实际结合过程中,核心人物是邓小平,代理人物是邓小平,研究核心,是关于中国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邓小平理论从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依靠力量以及中国最终统一等问题展开论述,并形成新的理论体系.马列主义的意义
一、思辨的、直观的和科学的实践观把实践纳入哲学并使之成为核心概念,不是马克思的创造。
二、人类实践的最高形式是无产阶级实践以“现实的普遍利益”为立足点,这决不是思辨的虚构。马克思依赖下述发现,才奠立了普遍利益的现实根据:其一,历史,尤其是法国大革命史表明,任何一个试图领导革命的阶级,其阶级利益必然这样那样地和人类的普遍利益相吻合。其二,无产阶级能够持久地代表人类的普遍利益,因而是唯一能够冲破资本主义狭隘个人关系的社会力量。两个基本点的有机统一,使得马克思的实践观真正做到了科学与价值,现实与未来的统一。
三、以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精神走向21世纪,马克思的实践观本身就是科学性和革命性、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的统一。唯物主义和理想主义、科学精神和批判精神的有机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精髓,也是马克思所开辟的、唯一能够超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科学社会主义道路。这一伟大的开创性事业的每一步都需要开创性的工作,我们应当为此而努力。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其每一表现中都带有中国的特性,带有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使其在中国进一步民族化和具体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一方面是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另一方面又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化对理论的认识并丰富和发展理论的过程.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历史、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相结合,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2)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重大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引导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个重大理论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4)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科学发展观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的思想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发展进程以及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进程,即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日益结合的过程。在一定意义上,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提出和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
党在幼年时期,由于理论准备和实践经验都不足,对于中国的历史和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不甚了解,还不善于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使中国革命走了一些弯路,出现了严重的曲折。遵义会议以后,党的理论和实践逐步走上了正确的轨道。
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顺利地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发展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初步探索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鲜经验的基础上,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国内外形势和党的历史方位的新变化,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进一步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关系到中国未来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深化了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继续推进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虽然形成于不同的历史时期,面对着不同的历史任务,具有不同的具体内容,但在基本精神上都是一致的,都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这是它们的基本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