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放大器电路设计学习心得
负反馈放大器电路学习心得
反馈深度
如图1所示的反相(左)和同相(右)电路中,反馈深度的表达式为FZfZs3V10ZL0V13ZL021Zs2Zf1Zf。
ZsZf0
图1放大器同相与反相接法
虚短的条件
F|1是虚短成立的必要条件。所以如图2的电路中,由于F=|AopenRs0,RsRf因此虚短不成立,此时的放大器类似于比较器。从输入输出波形可以知道,放大器同相端的电位和反相端不相同,输出(蓝色)变为方波。
Zf+XSC1_A2V1ZL001+_B+Ext Trig_
图2“虚短”成立条件测试 跟随器的反馈深度最大
任何放大电路都是反馈量越大,越容易发生振荡。而且,输出有电容连接时,振荡的可能性还会增加。跟随器的反馈深度最大,为全反馈,此时F1,输出全部反馈到输入端。
1++_XSC1A3V1ZL0_B0+Ext Trig_
图3反馈深度最大的跟随器电路
零点与极点—感性认识
问题的提出
电路中经常要对零极点进行补偿,想问,零点是由于前馈产生的吗?它产生后会对电路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是说如果在该频率下,信号通过这两条之路后可以互相抵消还是什么??极点又是怎么产生的呢?是由于反馈吗?那极点对电路的影响又是什么?产生振荡还是什么??
对于零点,个人认为零点的产生是与前馈有关,前馈路径与主信号通路的叠加以及相消产生了零点,当叠加时产生左半平面零点有助于稳定性,当相消时产生右半平面零点,这对系统的稳定性很不利,因此要抵消它。并不是所有的前馈都会产生零点,要看它前馈入径是否有并联的电阻。零点的产生
零点可以由两条环路产生,原理是两条环路的滞后不同时,就形成了相对的前馈。也可以由电阻串电容产生,其实说到底都是相位超前的原因。零点在CMOS中往往是由于信号通路上的电容产生的,即信号到地的阻抗为0,在密勒补偿中,不只是将主极点向里推,将次极点向外推(增大了电容),同时还产生了一个零点(与第三极点频率接近)。
极点的产生与影响
极点又是怎么产生的呢?是由于反馈吗?那极点对电路的影响又是什么?产生振荡还是什么??
极点决定的是系统的自然响应频率,通常在电路中就是对地电容所看进去的R和对地电容C共同决定的。
极点的产生就是由于引入电容与电阻的并联,产生极点的频率就是1/RC。这个与反馈无关,虽然反馈可以产生极点,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极点都是反馈产生的。
极点从波特图上看两个作用:延时和降低增益,在反馈系统中作用就是降低反馈信号幅度以及反馈回去的时间,所以如果某个节点存在对地电容,必然会对电容充电,同时电容和前级输出电阻还存在分压,所以这个电容会产生极点!极点对OP放大器的增益是以-20 db/dec减小,相移是增加90度。
环路是否震荡,直接原因是环路的相位裕度是否>0。大于则系统稳定,小于0则系统震荡。
极点和环路没有关系,极点只是一个相位滞后,至于经常和环路被一起提到,是因为极点对环路的稳定性有决定性的影响。
其他人的经验
经验上来讲,放大器电路中高阻抗的节点都要注意,这点上即使电容很小,都会产生一个无法忽略的极点。零点一般就不那么直观了,通常如果两路out of phase的信号相交就会产生零点,但这不能解释所有的零点。
极点是由于结点和地之间有寄生电容造成的,零点是由于输入和输出之间有寄生电容造成的,一般输入和输出之间的零极点考虑多一点,主要是因为输入输出有较大的电阻,造成了极点偏向原点。
一般的说,零点用于增强增益(幅度及相位),极点用于减少增益(幅度及相位),电路中零点极点一般是电容倒数的函数(如1/C)。当C变大时,比如对极点来说,会向原点方向变化,造成增益减少加快(幅度及相位)~
一般运放电路的米勒效应电容就是这个原理,当增益迅速下降倒-3dB时,其他的零点极点都还没对系统增益起到啥作用(或作用很小,忽略了),电路就算OK了~你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补上带宽,多少多大的裕度就KO了。
自激振荡的来源与抑制
自激振荡的根本原因在于放大器存在附加相移。在低频时,附加相移主要决定于输入电容、输出电容及发射极旁路电容;高频时,主要决定于极间电容和接线分布电容。
消除自激的指导思想是:希望极点数少些,极点频率拉开些,-20dB/dec段长些。
图4单级阻容耦合放大器的频率特性
放大器自激的判断
的波特图查看:当相移180时,若|AF|0)|1(即20lg|AF从AF,则电
|1时起振,振荡稳定后|AF|1。路不稳定,会产生自激,如图5(a)所示。|AF
|0)|1(即20lg|AF当相移180时,若|AF,则电路稳定,不会产生自激,如图5(b)所示。当然,还要考虑裕度。
图5负反馈放大器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曲线 用示波器或电平表检测:将宽频(或选频)电平表或示波器接于放大器的输出端,观察放大器无输入信号时,其输出是否有信号。
用自制振荡表头检查:表头的制造如图6所示,C1的取值由被测放大器的上限工作频率而定:上限工作频率为10MHz左右时,选10~20pF为宜;上限工作频率小于10MHz时,选20~30pF为宜;当上限工作频率高于10MHz时,选5~10pF。
C1300pF电流表
图6自制振荡表头原理图
用“表头”检查放大器稳定与否的方法:使“表头”的探针触碰放大器的某处(如输出 级的集电极C),同时人为地刺激放大器的另一处(如第一级的基极b)使放大器起振;然后去除刺激,观察电流表的指示是否自动回零。如指示为零,则放大器是稳定的,若指示不为零,则放大器不稳定。
放大器自激振荡的抑制方法
低频振荡是由于各级放大电路共用一个存在较大内阻的直流电源引起的,消除方法是在放大电路各级之间加上“退耦电路”。这种正反馈的形成原因:如图7所示,若直流电源V1存在着较大的内阻r0,当Q1的输入信号瞬时极性为正时,各级输入电压极性如图中标记所示。Ic1和Ic3是相同的,它们流过r0时就会产生瞬时极性为上负下正的交流压降,该压降通过R1、C1及Q2的输入电阻反馈到第二级的输入端,显然此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同相,故形成了寄生正反馈。
6R11-Q1+C12R23+Q2C24-5Q37V1R3r00
图7直流电源的内阻造成寄生正反馈
高频振荡主要是由于安装及布线不合理引起的.对此应从工艺方面着手,如元件布置紧凑、接线要短等;也可以在电路的合适部位找到抑制振荡的最灵敏点,在此处外接合适的电阻电容或单一电容,进行高频滤波。
消除的方法是在放大器中加入高频旁路电容,或加高频相校正网络,要求电容的数值比较小。以形成高频旁路或高频负反馈,对高频信号进行相移,从而破坏自激振荡的条件。
低频自激的抑制方法
低频振荡是由于各级放大电路共用一个直流电源引起的消除方法是在放大电路各级之间加上“退耦电路”,使前后级之间的影响减小。如图8所示,R3一般为几百欧,C1选几十微法或更大。
AR3BR5R4C2GND退藕电容C1R1退藕电阻R2+Q2ER0-Q1-+GNDGNDGND
图8退藕电路
高频校正方法一:利用电容元件
这是一种主极点校正的方法,这是一种采用米勒电容进行补偿的方法,如图9所示。在极点频率最低的一级接入校正电容C,使主极点频率降低,-20dB/dec段拉长,尽量获得单极点结构,以破坏幅度条件,使电路稳定。
|f中的最小转折频率变得更此补偿电容C的引入能使放大器的幅频特性20lg|AF小,这样,幅频特性高频段下降得更快,如图10中特性C所示。
图9放大器引入电容补偿元件消除高频自激
图10引入补偿元件后幅频特性的变化情况
高频校正方法二:利用R、C组成宽带补偿
也叫RC校正(极点—零点校正),用RC串联网络代替电容C,这一方面使原来的主极
点降低,另一方面引入了一个新的零点,此零点与原来第二个极点抵消,使极点数减少,而且极点也拉开了。如图10中特性RC所示,这种补偿可获得较宽的通频带。其电路如图11所示。
图11采用RC元件消除高频自激
高频校正方法三:反馈电容校正
实际上,这里采用的是米勒补偿方法,如图12所示。如果将电容C并联在相应放大电路中管子的b-c极之间,形成该级的电压并联负反馈,这种校正方法可用较小的电容达到消振目的。这实际上是以附加高频负反馈来降低集成运放在高频段的增益,以使附加相移虽达180°而变成正反馈时,其回路增益被降至小于1。这样,即使放大器在谐波干扰下出现正反馈振荡,因回路增益过小,振荡无法维持,电路也就稳定了。
图12反馈电容消除高频自激
高频校正方法四:利用反馈电容C 进行超前补偿
前面三种方法均属于滞后补偿(校正),而超前补偿的指导思想是设法将0dB点的相位向前移,破坏其相位条件。这种方法是在放大器反馈电阻中,并接适当容量的反馈电容C,如图13所示。利用反馈电容来校正波特图的曲线形状,使相频特性AFf在频率f0附近向上提升,使|AF|180,见图14所示,从而破坏产生自激振荡的相位条件,达到消除自激振荡的目的。
图13放大器中引入反馈电容进行超前补偿
图14放大器波特图的校正情况
第二篇:传感器转换电路仿真及电荷放大器转换电路设计.(范文模版)
燕山大学
课 程 设 计 说 明 书
题目: 传感器转换电路仿真及电荷放大器转换电路设计
学院(系): 年级专业: 学 号: 学生姓名: 项昕 指导教师: 陈 颖 朱丹丹 教师职称: 副教授 讲 师
第一章
摘要
摘要 电荷放大器由电荷变换级、适调级、低通滤波器、高通滤波器、末级功放、电源几部分组成。电荷放大器可配接压电加速度传感器。其特点是将机械量转变成与其成正比的微弱电荷Q,而且输出阻抗Ra极高。电荷变换级是将电荷变换为与其成正比的电压,将高输出阻抗变为低输出阻抗。本文介绍了一种电荷放大器的设计结构及其工作原理,阐述了实验样机的工作模式,给出了实验样机的实验结果。
关键词。压电传感器;电荷放大器;放大器设计
第二章 引言
引言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非电物理量的测量与控制技术已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航天、交通运输、机械制造、自动检测与计量等技术领域,而且也正在逐步引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非电物理量的测量和控制技术会涉及大量的振动信号,在实际生活中振动信号的大小经常用加速度来度量,加速度一般通过压电加速度传感器进行测量。它能将传感器输出的微弱电荷信号变换成放大了的电压信号,同时又能将传感器的高阻抗输出变换成低阻抗输出。压电加速度传感器的输出需经电荷放大器进行变换(即电荷.电压转换),方可用于后续的放大、处理,因此电荷放大器是加速度测量中必不可少的二次仪表,设计性能良好的电荷放大器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章 基本原理
1、工作原理分析
图1 是压电传感器与电荷放大器连接的等效电路[2 ].图中Ca 为压电传感器等效电容, Cc 为连接电缆电容, Ci 为放大器的输入电容, Ra 为压电传感器的绝缘漏电阻, Ri 为运算放大器的输入阻抗, Cf 是放大器的反馈电容, Rf 为并联在反馈电容两端的漏电阻.在电荷放大器中采用电容负反馈, 对直流工作点相当于开路,对电缆噪声比较敏感, 故放大器零漂较大而产生误差,为减小零漂,使放大器工作稳定, Rf 选阻值非常高的电阻(约101010 数量级所以有(1 + A)Cf》 Ca + Cc + Ci ,此时Ca、Cc 和Ci 均可忽略不计,当Ra、Ri 和Rf
相当大时,放大器的输出电压可写为
U0=
AQQ
(2)(1A)CfCf从式(2)可以发现,在使用电荷放大器的测量系统中,电荷放大器的输出电压U0 与电荷Q 成正比,与电缆电容Cc 无关,与信号的频率也没有关系.-4
输出波形
4.2差动放大电路
原理:差分放大器也叫差动放大器是一种将两个输入端电压的差以一固定增益放大的电子放大器,有时简称为“差放”。
放大倍数A=R3R1
输出电压U0=(U1-U2)R3R1=(120-118)21=4V 输出电压
输出波形
4.3交流电桥电路
原理:在交流电桥中,四个桥臂由四个阻抗元件,每个阻抗元件由一个电容和一个电阻并联组成,当电容值变化时引起阻抗变化,从而使输出电压发生变化,后面接比例放大电路将输出信号放大一定的倍数。
所以,输出电压Uo=Ui*1/4*(ΔZ/Z)*(-R7/R8)=Ui*1/4*(ΔC/C)*(-R7/R8)
电压U2
输出电压U1
4.5整流电路
原理:e2为正半周时,对D1、D3和方向电压,Dl,D3导通;对D2、D4加反向电压,D2、D4截止。电路中构成e2、Dl、Rfz、D3通电回路,在Rfz,上形成上正下负的半波整流电压,e2为负半周时,对D2、D4加正向电压,D2、D4导通;对D1、D3加反向电压,D1、D3截止。电路中构成e2、D2Rfz、D4通电回路,同样在Rfz 上形成上正下负的另外半波的整流电压。
输出波形
4.6二阶低通滤波器
原理:它由两节RC输入端之间通过C2引入一个正反馈。在不同的频段,反馈的作用效果也有很大的不同,当信号频率f<
>pf时(pf为截止频率)虽然1C的容抗很小,但由于2C的容抗很小,使得集成运放同相输入端的信号也很小,输出电压必然也很小。所以只允许低频率信号通过.输出波形
4.7电荷放大器
原理:在高频时,电路中各电阻(Ra、Ri、Rf)的值大于各电容的容抗,以上略去Ra、Ri和Rf讨论电路特性是符合实际情况的。电荷放大器的频率响应上限主要取决于运算放大器的频率特性。
在低频时,Ra、Ri与1/jwCc、1/jwCi相比仍可忽略。但Rf与1/jwCf相比就不能忽略了。此时电荷放大器输出电压为
Uo=-jwQ/(1/Rf+jwCf)
(3-8)
上式表明,输出电压Uo不仅与Q有关,而且与反馈网络的原件参数Cf、Rf 和传感器信号频率w有关,Uo的幅值为
Uo=-wQ/[(1+ Rf)²+w²Cf²]½
(3-9)由此可得,电荷放大器的3dB下限截止频率为
(3-10)
低频时,输出电压Uo与输入电荷Q之间的相位差为
φ=arctan[(1/Rf)/wCf]=arctan(1/wRfCf)
(3-11)在
截止频率处φ=45°。
输出波形
-***81920-
第三篇:放大器交流通路
神木职教中心机电系一年级(电子技术基础)高效课堂 导学案 班级:___
___ 组别:___
___ 姓名:______
_____ 本节课题
放大电路 的 静态值计算与 交流通路 学习目标 1.掌握放大器的交流通路画法; 2.掌握放大电路的静态值计算。
教学重点、难点
1.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的静态值计算;(重点)
2.交流通路的画法;(重点)
3.会画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的交流通路;(重点、难点)预习案—— 课前自主学习1、三极管的直流通路画法是。
2、三极管的静态工作点包括
,计算公式分别为
、、。
3、交流通路是指。
4、交流通路的画法是。
5、静态时,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只有
成分;动态时,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既有
成分,又有
成分。
探究案—— 课中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 :
根据电路,试讨论交流通路的画法,并画出下图的交流通路。
探究点二 :
已知 下图中:
:V CC =12V,R C =3KΩ Ω,R B =200K Ω,β=40。试求放大电路的静态值。
训练案—— 课后巩固练习一、填空 1.三极管的静态工作点用
表示,包括
、、。
2.直流通路的画法是,交流通路的画法是:将电容视作
,将直流电源视为。
扩展训练 试画出下图的交流通路
课堂小结:
学习收获:
学习困惑:
第四篇:电路设计自荐书
我是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即将毕业于2009年6月的学生。所学的专业是;应用电子技术。我仰慕贵单位重知识,重视 人才 之名,希望能成为贵单位的一员,为单位的事业发展尽我全力。
本人在校学习刻苦,成绩优秀,通过在校学习,掌握了良好的专业知识,和理论基础,系统的学习了各项知识技能。
我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在校外,我经常参加学校的三下乡活动,上门免费维修家电,在校内,组织电子协会成员进行电子设计比赛,活动也是搞得有声有色。
我的性格开朗、热情诚实、能够吃苦耐劳、有责任感、有团结精神,人际关系好。
我的酷好是;电路设计,我能独立完成从:电路原理图设计 pCB布线电路设计 制作电路版的全过程 安装电路版 调试电路等全过程。我在校期间,我还设计了一些电子成品如:150W三分频功放、无线话筒、人体红外感应灯等。效果很好。
我初涉世事,某些方面还不成熟,但我正视自己的不足,我将在今后实践中虚心学习,不断专研,积累工作经验,提高工作能力,完善充实自己,我期望能有一片扬我所长的天地,我将奉献我的智慧和汗水。
第五篇:电路设计心得体会
学习使用Protel 99电路设计软件心得体会
通过这两天的计算机电路辅助设计实习,对Protel 99有了一个比较全面地了解并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绘制和编辑电路原理图方法、技巧,并能处理一些常见问题。在对protel软件的学习中,我有不少心得体会,下面我就谈一下我的学习体会。
1.对学习使用Protel 99电路设计软件有了比较初步认识,文无论是档组织结构、文件管理、还是工作界面管理,这帮助了我更好更快的熟练的掌握 Protel 99电路设计的使用方法和操作过程。
2.设计电路原理图
电路原理图的设计是整个电路设计的基础,因此电路原理图要设计好,以免影响后面 的设计工作。电路原理图的设计一般有如下步骤:
(1)设置原理图设计环境;(2)放置元件;(3)原理图布线;(4)编辑和调整;(5)检查原理图;(6)生成网络表。
1)设计图纸大小
首先要构思好零件图,设计好图纸大小。图纸大小是根据电路图的规模和复杂程度而定的,设置合 适的图纸大小是设计好原理图的第一步,确定整个电路图的总体布局。
2)设置protel 99 se/Schematic设计环境
包括设置格点大小和类型,光标类型等等,大多数参数也可以使用系统默认值,并在电路图中 明地址和类别,对原理图有比较详尽的注解。
3)
放置好元器件并连线
用户根据电路图的需要,将零件从零件库里取出放置到图纸上,并对放置零件的序号、零件封装进行定义和设定等工作根据实际电路的需要,然后用元件管理器的Place按钮将元件放置在工作平面上,再根据元件之间的走线把元件调整好。
利用protel 99 se/Schematic提供的各种工具,将图纸上的元件用具有电气意义的导线、符号连接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原理图调整一些元件的位置,把某些元件进行水平或垂直排列,并用鼠标拖动元件来调整好元件间的距离,也可在编辑元件时用鼠标左键双击元件,这时会弹出关于元件属性的对话框,可以修改其中的选项,从而对元件进行必要的编辑,还可以使用Edit/Move子菜单中的各命令来实现。放置输入输出端口。执行菜单命令Place/Port或从Wiring Tools工具条中选取放置输入输出端口命令,在合适位置放置好,并与相应电气点连接好。
4)
调整线路
将初步绘制好的电路图作进一步的调整和修改,使得原理图更加美观
3.随着电子工业的飞速发展,电路设计越来越复杂,手工设计越来越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Protel 99 SE以其强大的功能、快捷实用的操作界面及良好的开放性,为设计者提供了现代电子设计手段,使设计者能快捷、准确地设计出满意的电路原理图和印刷电路板,不愧是从事电路设计的一个良好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