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交通调查心得(推荐)
交通工程调查心得体会
为期两天的交通调查结束了,虽然它的时间很短,但我很努力,很辛苦,她使我初步了解到了交通的一些知识。进一步对交通工程有一定的认识,学习交通工程的一些基本理论,掌握一些交通流量的统计方法,为以后更好地学习本专业做准备。经过这次社会调查,我真的受益很多,看着我们准备好的调查报告全部弄完,也多少有些成就感。
下图为本小组在3号门十字路口的调查图:(一)、实习的认识和收获:
1、对交通工程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研究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对交通流量的调查方法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
2、接触认识了很多交通标志、交通设施,了解了一些交通设计规划的基本原理和理念;
3、认识并熟悉了交通工程实验室的一些仪器设备,并且对车管所的工作有了一定的了解;
4、了解了交通工作的辛苦,磨练了自己的意志,锻炼了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六、实习体会:
这次实习给了我很深刻的感受。
首先,我们亲自去进行了交通流量的调查和统计,体会到了工作的辛苦和艰难,也体会到了父母抚养我们成长的不易,因此,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当中,我们应当更加努力的奋斗,为自己的人生创出一条路来。
其次,这次实习锻炼我的动手实践能力、统筹安排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也让我对社会和工作有了一定的认识;
最后,我也学到了很多与交通工程相关的知识和理论,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方法,这些对以后的学习都有很大的帮助。
交通工程是新兴的专业,但同时,它也是一门始终贯穿我们日常生活的专业,在当今社会,我们只有学好专业知识,掌握先进的理论和方法,才能不为社会所淘汰,我相信,在未来,交通工程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当中定当会担当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我们应该好好利
用现在的时间,把有限的时间投入到无限的学习当中,为我们自己的人生进行规划设计。
最后,我想说的的就是,我们已经是大学生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大学就是半个社会,我们要学会如何与他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重要的是,我们在大学学到知识同时,要学会“学以致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多接触社会上实际的东西,而不能停留在自我的,纯粹的理论中,尽可能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为以后自己真正的迈向社会做好准备,才不会被这竞争激烈的社会所淘汰篇二:交通调查心得
经过几个下午的交通调查实践,我们在四公里附近的交叉口进行了交通量、延误等调查。整个实践过程与其说是实验,倒不如说数车更为准确。时间不长,但也感觉蛮辛苦的。数车每次都差不多要数两个小时。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最后一次数车牌号,那天天气比较冷,数完车之后感觉整个人都冻僵了。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学到了不少东西。虽谈不上获益匪浅,但多多少少比以前有些进步。
通过参观实验室,我认识并熟悉了交通工程实验室的一些仪器设备,对交通方面的工作有了一定了解;而整个实践过程,我也了解了交通工作的辛苦,磨练了自己的意志,锻炼了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也体会到了父母抚养我们成长的不易。因此,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当中,我们应当更加努力的奋斗,为自己的人生创出一条路来。其次,这次实习锻炼我的动手实践能力、统筹安排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也让我对社会和工作有了一定的认识。最后,我也学到了很多与交通工程相关的知识和理论,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方法,这些对以后的学习都有很大的帮助。
交通工程是新兴的专业,但同时,它也是一门始终贯穿我们日常生活的专业。在当今社会,我们只有学好专业知识,掌握先进的理论和方法,才能不为社会所淘汰。我相信,在未来,交通工程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当中定当会担当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我们应该好好利用现在的时间,把有限的时间投入到无限的学习当中,为我们自己的人生进行规划设计。我们已经是大学生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大学就是半个社会,我们要学会如何与他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重要的是,我们在大学学到知识同时,要学会“学以致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多接触社会上实际的东西,而不能停留在自我的,纯粹的理论中,尽可能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为以后自己真正的迈向社会做好准备,才不会被这竞争激烈的社会所淘汰。篇三:交通工程学实习心得体会
课程实习报告
课程名称
学 院
专业年级 组 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交通工程学 交通学院 2010级交通工程(1)班 第二组 郭建刚 2011年7月7日 10级交通工程(1)班 102262007001 王志聪 这次的交通工程学实习首先我们专业的全部人集合在一起,听老师给我们讲解了一 下实习的内容以及在实习中应该注意的事项。我们首先明确了这次的实习任务,大家在郭老师的带领下一起去参观福州南高速公路收费站和湾边大桥的立交组织情况。接下来是各组成员找自己需要调查的有信号灯的三叉交叉路口和四路交叉路口,每个组的情况有所不同,分别运用点样本法和停车线法调查车辆的分布情况。
接下来我首先说一下去参观高速公路收费站和湾边大桥的情况,我们一起到了收费站后,首先在老师的讲解之下了解了进站口分为不停车收费车道、自动发卡车道和计重收费车道。其中电子收费车道有一条,自动发卡车道三条和计重收费车道一条。电子收费车道通过时要限制速度20千米每小时,保持车距以便能够是行车安全。在进入收费站时应该不能抢按照一定的交通规则进入即可。收费站处的监控系统也有助于观察在进入和离开收费站时的车辆行驶秩序,有利于为此处交通事故的解决提供有力的资料。虽然以前也曾经到过高速公路的收费站,但却并没有仔细认真地观察过收费站的组成情况还有如何进行车辆的收费程序的。经过这次的观察了解,最基本的组成情况已经有所了解,以及进入收费站时应该注意的事项,怎样才能快速安全的通过收费站,这也是我们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
些人就是因为在收费站等得不耐烦才会引发一系列的事故。这次的观察对于我们理论联系 实际有比较大的帮助,我们应该多出去进行一些观察。观察完高速公路收费站后,我们接着就去了湾边大桥,在那里我们观察到立交的组织形式和车辆上下立交所经过的路线。刚开始看的时候我们也没有搞清楚情况,不知道车辆如何上桥和下桥的,立交桥的建设本来也是为了解决交叉路口车辆太多而容易引发交通事故的问题。
但是如果不能够很好地了解立交的车流方向就不知道该如何上立交,很有可能会发生
交通事故,造成不必要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我们下车后在立交桥下观察到车流的走向以及如何上下立交桥的,实际的立交走向图需要通过各个方向的观察才能够画出来。我观察到此立交由南到西的车辆需要借助立交汇合到从东到西的车流中,还有从东到南车辆需要借助立交汇合到从北到南的车流中,才能发挥好这座立交桥的作用。此立交桥分为三层,地面这一层可以行使由北到西的车辆和由北向东的车辆,由南到西的车辆需要借助第二层向第三层过渡,由东到西的车辆需要借助第三层向第二层过渡。立交桥的存在本来是为了解决交通堵塞和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要学会正确使用立交,发挥它的长处。
经过这里两个地方的观察,对于我们了解高速公路收费站和立交桥有比较好的帮助,接下来的实习是要调查三路和四路的交叉路口延误以及通行能力。在经过组内的讨论和分配工作定出了这两个交叉口的位置以及从何时开始调查,由于第一次的情况大家都没有经验,所以我们遇上了比较大的麻烦,数车的方法有所出入以及开始的时间不一致导致我们又重新开始观测。在调查延误时每个方向的路口要有四个人,一个人负责计时,一个人负责数停驶数,一个人负责数不停驶数,还有一个人负责数每隔15秒内停在停车线后的车辆。而调查通行能力时需要数出左转、右转和直行车道的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机动车分为大小车辆。进过几次的失败后我们终于有了比较大的进步,而且调查完了各项数据。这次的实习总体上来说历经一天半,而且大家都能够从中有所收获,了解各种交通设施和
理论与实际的区别,对于我们以后的工作也是有比较大的帮助的。10级交通工程 100022007002 潘宝宁
通过这次实习,可以对刚学过的交通学调查知识有一个综合应用的机会,也可以更好的巩固理论教学知识,提高实际操作的技能,并在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中得到进一步升华。同时在这场实习中让我再次认识到团队精神的重要性。每个人的粗心、大意,都将直接影响实习的进度。实习要完整的结束,单靠个人的力量和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小组成员团结起来才能让实习快速而高效的完成。这次实习培养了我们小组既分工又协作的能力, 同时也增进了同学们之间的友情。在这次实习中,我们小组每个成员都尽了120%的努力来完成这次实习任务,不求最好,但求更好地学得知识。6月21号,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来到福州南高速公路收费站,参观学习了高速公路收费系统,在老师的解答下,我大概了解到了高速公路是分车种,按重量级别,按行程公里数收费。收费站的收费方式与我想象中的人工收费有很大差别,收费站采取的有:半智能化的人工打卡收费和智能化的自动感应收费(etc).除此之外,我们还了解到超载处罚等相关知识。之后,我们又坐校车参观湾边立交桥。
经过实践前的准备,在测量学实习间隙,我们在7月2日上午对建新的三路交叉口进行了延误和通行能力的调查,我们与7月4号来到燎原调查四路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和延误,这次调查,大家都对调查方法有了更深的认识,很快就完成了任务。
实践总能发现许多问题,在这次调查实习中也同样存在,我们在完成任务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遇到了一些困难。实际一般都比理论复杂,刚开始调查时,出现了几次错误,不得不重新开始,耽误了好些时间,错过了高峰小时,而且在车辆的划分上大家也存在分歧,摩托车到底该划再机动车还是非机动车呢,所以我们必须要掌握过硬的基本理论知识,每个组员都必须亲自实践,而且要分工明确,合作完成一项工作。
作为二组的组长,我认为选调查点很重要,测点的好坏决定了调查的速度与质量,我事先去踩点,找到了建新三叉路口,和燎原四岔路口,这里的车辆相对来说较少方便调查。准备工作很重要,如果不准备好就开始调查,就会陷入极大的盲目性误区,最终导致工作的杂乱无章与失败;这次实习我们组先开了个会,确定了16人分为四小组,每组四人,大家讨论了调查的具体内容及方法等细节,绘制好了数据表格。
通过这次的实习,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但同时也碰到了许多问题,综合这些问题我总结了。希望在以后的实习中能够多增加一些调查工具,力求使每一个小组都拥有一套完整的工具,并且更新调查方法,运用先进点的仪器设备进行交通调查;希望有具体的老师的整体安排,说明各种事宜,有情况具体指导; 通过实际的实习,让我学到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东西,学会了课堂上无法做到的东西,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动手、动脑和绘图的能力,同时也拓展了与同学的交际、合作的能力.这次也是我明白责任的意义,虽然说当组长会有一定的压力,但我还是坚持做完了本质的工作,即使在身体不适的情况下,这锻炼的我的毅力,更体会到班委们平时工作的辛苦。这次实习与测量学实习赶到一起了,如何能在不耽误测量实习的同时把交通工程实习也做了,让大家能顺利回家,这成了我那几天经常思考的问题,而且在最后的报告撰写过程中,幸好有组员们的帮忙,才使得报告顺利完成。一次实习要完整的做完,单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和构思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小组的合作和团结才能让实习快速而高效的完成.心得体会 102262007004 李晓峰
第一天我们组进行了三岔口道路通行能力和延误调查,地点是建新路口。全组到达于8:30到达路口,进行了分组分工。首先开始交通延误调查。我们小组负责北进口道。我个人负责记录不停驶车辆,60s一个周期。其中一个人负责计时,一个人负责0s,15s,30s,45s停车数,一个人负责停驶数。三个组统一开始记录,一共记录十五个周期。然后进行道路通行能力调查。通行能力分为左转,右转,直行。还分为机动车和非机动车。这次是70s一个周期。分工结束后,三个组统一开始记录。
在调查期间还是遇到了不少问题。首先,延误调查是在高峰小时调查的,由于我们在路上耽搁了,开始调查的时候高峰小时基本上快结束了。所以数据上有点误差。再加上前期工作没做好,记录出错了进行了三次才完成,耽搁了不少时间。在通行能力调差时,由于摩托车是不是机动车而又分歧。结果大家同意把摩托车单独记录出来,回去再讨论。在记录时,有的机动车不在车道上行驶,而是在人行车道上行驶,以至于漏掉了几辆机动车。还有一部份非机动车不按常规路线行驶,例如;有辆机动车左转之后,竟然又直行。这些现象是记录有误差。还有就是我们的调查地点三岔口端是一个别墅区后门,出入车辆并不多,但也有少数车辆进出致使记录有些麻烦。
所以,在进行调查时,前期工作要准备好。地点要选择好,时间要把握准,组织要积极。调查时特殊情况特殊对待,要学会随机应变,学会处理突发状况。最关键的是把我们课堂知识应用于实际,巩固我们的知识。第二天我们进行了四路交叉口延误和通行能力调查,地点在燎原。这次全组于8:00到达调查地点,由于大家都熟练了,所以这次就很快就开始进行延误调查了。这次我们小组负责北进口道。这次是在高峰小时,所以停驶车辆特别多,记录有些误差,不停驶车辆则很少。进行了15个周期调查,这次数据很有规律。
然后我们进行了道路通行能力调查,由于仍处于高峰小时而且是四路交叉口。交通量特别大,给记录到来了困难。这次是100s为一个周期,进行15个周期。
在进行通行能力调查时问题还是不少呢!首先车辆太多,很难数清楚,再加上公交车多遮挡视线,忽略了好多小型车辆。还有就是中型车辆,不容易分清楚,导致数据有误差。还有就是在延误调查时,排队车辆太多,很难分清楚在哪辆开始不停驶驶过停车线。
实习心得体会 10级交通工程(1)班 102262007005 谈笑
为了让我们更好的理解运用课本上的知识,提前实践专业知识。我们在考前和考后各用了几天的时间分别去参观收费站、湾边大桥和去建新和燎原路口调查交通情况。通过这次实习,我们对城市收费站和立交桥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通过调查路段以及交叉口的交通量,对交叉口的车辆分布有了实际的了解。
首先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高速公路收费站和湾边大桥的情况。在到达收费站后,老师先讲解了进站口的分类,分为不停车收费道、自动发卡车道和计重车收费道。其中电子收费车道有一条,自动发卡车道三条和计重收费车道一条。电子收费车道通过时要在速度低于20km/h,保持车距以便能够行车安全。
然后参观了湾边大桥,在那里我们观察到立交的组织形式和车辆上下立交所经过的路线。我们下车后在立交桥下观察到车流的走向以及如何上下立交桥的,此立交桥分为三层,地面这一层可以行使由北到西的车辆和由北向东的车辆,由南到西的车辆需要借助第二层向第三层过渡,由东到西的车辆需要借助第三层向第二层过渡。立交桥的存在本来是为了解决交通堵塞和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要学会正确使用立交,发挥它的长处。2012年7月2日,我们组早上8点我们去了建新三岔口。以60s为一周期测了15s,30s,45s,60s的停车数量,还有就是清点每分钟的停驶数和不停驶数。以70s为一周期测了直行,左转,右转通过的车辆数,并且大小车分开计数,共15个周期。刚开始测量时,不是很会测,耽误了很久,测错了,所以大家又重新测量,也彻底学会了通行能力测量的方法。成员一起去调查有信号灯的路口通行能力和延误的调查。7月4号,我们来到燎原附近的四路交叉口,我们组16个同学平均分成四个小组,进行交叉口行车延误和通行能力的调查。我负责统计主干道上不停驶数和左转车辆数。通过两次调查,我对交叉口延误的概念和计算,交叉口通行能力的理解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总之,此次实习体悟很多,也让我认识到了各种交通设施和理论与实际的区别,对于我们以后的工作也是有较大的帮助的。
第二篇:交通调查心得
经过几个下午的交通调查实践,我们在四公里附近的交叉口进行了交通量、延误等调查。整个实践过程与其说是实验,倒不如说数车更为准确。时间不长,但也感觉蛮辛苦的。数车每次都差不多要数两个小时。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最后一次数车牌号,那天天气比较冷,数完车之后感觉整个人都冻僵了。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学到了不少东西。虽谈不上获益匪浅,但多多少少比以前有些进步。
通过参观实验室,我认识并熟悉了交通工程实验室的一些仪器设备,对交通方面的工作有了一定了解;而整个实践过程,我也了解了交通工作的辛苦,磨练了自己的意志,锻炼了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也体会到了父母抚养我们成长的不易。因此,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当中,我们应当更加努力的奋斗,为自己的人生创出一条路来。其次,这次实习锻炼我的动手实践能力、统筹安排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也让我对社会和工作有了一定的认识。最后,我也学到了很多与交通工程相关的知识和理论,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方法,这些对以后的学习都有很大的帮助。
交通工程是新兴的专业,但同时,它也是一门始终贯穿我们日常生活的专业。在当今社会,我们只有学好专业知识,掌握先进的理论和方法,才能不为社会所淘汰。我相信,在未来,交通工程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当中定当会担当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我们应该好好利用现在的时间,把有限的时间投入到无限的学习当中,为我们自己的人生进行规划设计。我们已经是大学生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大学就是半个社会,我们要学会如何与他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重要的是,我们在大学学到知识同时,要学会“学以致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多接触社会上实际的东西,而不能停留在自我的,纯粹的理论中,尽可能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为以后自己真正的迈向社会做好准备,才不会被这竞争激烈的社会所淘汰。
第三篇:交通调查论文
车辆调查论文
学院: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
班级:建筑10-2班
姓名:贾月
学号:120104703058二、三线城市交通问题研究
【摘要】:城市交通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的方便,但是城市的过快发展也给我们带来了许许多多的麻烦,城市交通问题成为我们城市建设规划过程中应当考虑的首要问题,本文着重从城市现在存在的交通拥堵问题谈起,分析了造成城市交通拥挤的原因及解决城市交通拥挤的一些对策。
【关键词】:
二、三线城市交通拥堵对策
【正文】:随着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市道路交通不适现象日趋明显,“行车难”、“走路难”已成为全国大中城市的通病,并不断向小城市、新型城区和中心乡镇扩散蔓延,这个通病如果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和根本治理,必将成为制约城市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瓶颈。不同城市由于地理位置、城市结构及城市文明程度的不同,其选择出行的方式也有很大差异,造成交通拥堵的原因也不尽相同。
(一)现在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城镇化进程加快,交通需求量增大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进入快速城镇化阶段,大量的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导致城市交通量的剧增。
二、土地使用与交通生成之间的关系失调
我国现行法律中对建设项目的交通流通量影响分析没有严格的规定,土地使用与交通生成和吸引之间的和谐关系失控。如前些年杭州西湖的道路拓宽及高楼建设,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福州市中心的旧城改造工程等,未经土地使用强度评估和交通流量预测、沿新建、改建道路的高密度房地产开发甚至引发了比原先更加严重的交通、规划及社会问题。
三、城市交通设施基础薄弱
旧中国的公路交通极为落后,1949年的全国交通里程仅为807km,公路密度仅0.8km/100km2只是改革开放后,公路基础设施的建设才发生了历史性转变。私家车数量激增,公共交通萎缩。同时公共交通采用固定线路的运输方式,时间效率不高,舒适性也差,即使是以快速著称的轨道运输方式,其速度优势也不明显,再加上公共交通的服务质量普遍不高,这就造成了公共交通的萎缩。这种极不合理的交通结构,导致我国的道路网络运输效率较低。
四、现代交通意识缺乏
我国行人的交通意识普遍较低。如:在繁华路段的各大中小学门口,每天学生上学、放学家长都要聚集在校门前,很容易发生交通拥挤现象。再如:道路被摆摊设点的商贩占据,迫使
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相互挤占道路,形成混合交通,道路通行能力下降,并且越是交通拥挤,容易堵塞的路口和路段越是商贩云集,这会进一步加剧交通秩序的混乱局面。
五、交通结构失衡
交通结构不合理,各类交通工具比例失衡;城市功能整体协调的失衡。忽视交通供需平衡的社会经济政策对交通流量的逆向调节;滞后的交通管理与迅猛发展的交通现状不相适应都是造成我国交通拥挤的原因。
由于缺乏必要的规划措施,交通方式比例严重失衡,非机动车和小汽车(出租车)比重过高,公交方式不断萎缩。许多城市对于大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如轻轨、地铁、高架等表现出足够的兴趣,有的城市热衷于修建步行街、商业街等,还有的在新建主干道、高速路时不从交通系统的整体均衡出发,次干道和交通性支路严重不足。
(二)在治理城市交通拥堵的理论研究新进展方面
目前比较突出的有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理论、多中心城市空间理论、精明增长与新城市主义理论、市交通拥堵疏导决策理论以及综合交通与赛博空间理,这些理论在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层面、结合供需的空间层面、拥堵疏导的高技术层面以及结合无形传输的综合交通层面等不同层面上,对解决拥堵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可借鉴的方法:
一、加强道路建设
加强城市的道路建设,可以提高城市的交通容量,以达到降低交通负荷的目的,这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首选。
二、提高交通效率
在道路资源总量不变的情况下 ,优化交通结构 ,提高交通效率同样可以大大减少产生交通拥堵的几率。实践证明 ,只靠修路解决不了交通问题 ,提高道路的利用效率才是解决交通问题的关键所在。
着力提高交通科技含量,提高交通效率。交通管理智能化是未来交通管理的一个发展趋势,它也是解决当前道路资源条件下交通拥堵的重要砝码。我们除了在交通指挥系统、交通信号智能控制系统、信息发布系统上提高科技含外,还要着眼于新产品的研发,实现人人主动参与的新型管理模式。比如,国内有些城市已经研发出一种带有上传功能的卫星定位导航系统,将该系统安装到每辆机动车上,将城市几十万个实时在线的道路信息来源,经智能化管理中心计算后,通过广播频道发出,让所有装有该系统的运行车辆,无偿地接收道路实时信息和智能化指挥,从而达到合理均衡分配整个城市车辆的流量,合理地配置城市道路资源,对城市交通起到
主动式智能化管理的作用。
三、交通需求管理
所谓交通需求管理,是指通过交通政策的导向作用,改变人们的交通需求选择,从时间上和空间上分散交通需求,以减轻消除交通拥挤。交通需求管理是交通可持续发展所必需的,是城市正常运行,解决交通需求与供给矛盾的有效方法。它主要由城市交通实施的容量有限、交通需求持续增长、土地资源少、不能扩大道路面积率、净化环境的要求等因素决定的。尽管城市的交通管理系统非常复杂,但大都可以采用以下的措施: 优先发展政策;控制发展策略;禁止出行策略;经济杠杆策略;交通系统管理;提高人的安全意识。政策的引导和控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限制私车的使用量
路权是全体市民的路权 ,路权的分配应按照出行人数而不是出行车辆进行分配。道路等公共设施是公共资源的一部分。政府投入巨额资金修建的道路设施 ,却被占总人口不到 20%的小汽车和出租车使用者占用 ,无论从路权分配来看 ,还是从社会公平的角度来讲 ,都极不公平。目前 ,发达国家的不少城市都意识到,解决交通堵塞,最重要的是限制小汽车的使用量而非拥有量。在纽约,私车一律停放在市郊,开车人换乘地铁或火车进入市区,然后再乘公交或出租车去上班。
(2)提倡市民使用自行车出行
自行车是所有交通工具里面最健康、最环保的绿色交通工具,但是只能在短距离发挥作用 ,而这种距离刚好是小汽车不能发挥作用的地方。要破解大城市交通拥堵“痼疾”,在城市整体交通规划中开辟自行车道不失为一剂“良药”。德国交通部不惜重金在境内建成了密集、通畅的自行车路网,仅2002年投入自行车道的建设资金就高达两亿欧元。不少城市还在自行车道下安装磁感应器 ,当自行车到达交叉路口时,信号灯指示汽车停下,让自行车优先通过。德国每1000名居民拥有自行车814辆 ,其中38%的人骑车上班。在人均拥有汽车比例十分高的美、日、英、法等发达国家 ,也在积极推广自行车,大力建设自行车道。有鉴于此,各地政府不应该像现在这样,把自行车道变成“机动车和自行车共用道”,甚至把自行车赶上人行道,人为造成市民骑车出行难,而应加宽和确保自行车道,在硬件上为市民骑车出行提供保障。
(3)推行公共交通
通常私家车人均时空占有率是公共汽车的7倍左右。因此充分利用好公共交通资源,鼓励和支持公共交通的发展有助于缓解交通拥挤的状况。
(4)给出租车以优惠政策
出租车服务是城市交通的一大组成部分,近几年出租车在城市交通中发挥的作用日益突出,鼓励行人乘坐出租车也可以降低私人车辆的出行数量,缓解交通拥堵问题。因此,在政策和交通设施上对出租车以优惠政策可以有效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四、改善执法环境,降低运行成本,提高管理效能
可以从民警不愿管,群众不服管以及法规不完善的问题入手,逐步改善执法环境,进一步提升管理效能。要建立民警激励机制,激发民警的工作积极性,力求达成从“要我管”向“我要管”的转变;要依法严处各种造堵的交通违法行为,加大对撞红灯、双黄线掉头、逆行等严重造堵交通违法行为的严管力度,迅速形成严管重罚的工作态势,形成震慑力。
五、收费制度
征收汽车使用税(包括汽油税、停车税)和交通拥挤税是一种有效的减少私人车辆出行的方法。具体的征收方法可以根据城市的拥挤状况而定,比如只对高峰时间行驶的车辆收取交通拥挤费,也可以对高峰时间上路的车比非高峰时间上路的车收取更高的牌照费。
【结束语】:城市交通拥挤已经受到各阶层人士的重视和关注,是一个亟待改善的重大问题,而解决的基础便是对城市交通拥挤的成因和产生过程有一个具体以及清晰的认识。随着交通管理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国民素质尤其是交通法律意识不断提高,城市交通的拥挤状况必将得到有效的改善。
【参考文献】
①李述:《关于城市交通几个重要问题的思考》
②景国胜:《城市交通问题与建设的规划、实施和管理——以现状典型的交通问题整治为例》
③黄欣 杨新苗 常玉林 程杰《城市交通拥挤的成因探析》
④刘秋菊,景国勋,房耀洲《浅析城市交通拥挤现象及解决方法》
⑤张爱东《城市交通拥挤分析与对策》
⑥耿志民,季 令《城市交通拥挤问题探讨》
⑦李小蔓,钟生军,李军《缓解城市交通拥挤的一些建议》
⑧李兰冰《我国城市交通拥挤的成因及其对策研究》
⑨李 敏,杨 莉,王 波《改善城市交通拥挤的措施》
⑩李维生《大中城市交通拥挤堵塞问题的分析及对策》
第四篇:交通法制观念调查总结
总
结
交通安全是指不发生交通事故或少发生交通事故的主观条件,即指交通参与者要严格遵循交通法规,进步警惕,不因麻痹大意而发生交通事故。只要有行人、车辆、道路这三个交通安全要素存在,就有交通安全题目,也许只是一个小小的意外,就会造成严重后果,断送美好的前程,甚至生命。
一、当前道路交通事故的基本情况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规模和经济建设都有了飞速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在逐步加快,城市人口在急剧增加,大量流动人口涌进城市,人员出行和物资交流频繁,使城市交通面临着严峻的局势。当前,全国大中城市普遍存在着道路拥挤、车辆堵塞、交通秩序混乱的现象。如何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和大众的迫切呼声。
二、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的特点
★公路交通事故多,公路交通的事故死亡率远高于城市道路交通事故死亡率。
★道路交通事故基本逐年增加,呈现恶化趋势。
★道路交通事故按全年、全天成时间不均衡分布,除了在常规的早、中、晚高峰出现明显外,在凌晨零至一时也是一个高峰时段。
★经济发达地区较不发达地区交通事故相对较多,死亡人数多;沿海地区较内陆地区交通事故相对较多,死亡人数多。
★绝大多数交通事故都是由于交通违法而引起的。
★摩托车驾驶人、自行车骑车人和行人因交通违章造成的伤亡严重。★低龄机动车驾驶员成为交通事故的主要主体尤其突出。
★因大货车、摩托车肇事致死人数下降幅度较大,因小货车、农用运输车肇事致死人数略有增加。
★机动车数量迅速增加,机动化水平不断提高,导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大幅度上升。
★农村人口、进城农民工以及城市个体劳动者是交通事故伤亡的主要人员。
三、道路交通事故原因分析
♦人的因素
☉从驾驶员方面分析
由于机动车驾驶员数量以及增长速度过高,群体文化素质不高,安全驾驶技术水平不高,部分驾驶员缺乏职业道德,交通违法行为严重,是发生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注意力分散、疲劳过度、休息不充分、睡眠不足、酒后驾车、身体健康状况欠佳等潜在的心理、生理性原因,造成反应迟缓而酿成交通事故。引发交通事故及造成损失的驾驶员主要违规行为包括疏忽大意、超速行驶、措施不当、违规超车、不按规定让行这5个因素。其中疏忽大意、措施不当与驾驶员的驾驶技能、观察外界事物能力及心理素质等有关,而超速行驶、违法超车、不按规定让行则主要是驾驶员主观上不遵守交通法规或过失造成的,驾驶员驾驶技术生疏,情绪不稳定,也会引发交通事故。同时,驾龄在2-
3、4-5年的驾驶员发生交通事故次数多,死亡人数多,而驾龄为1年的驾驶员人数在驾驶员总数中并不占优势,但造成损失的比例却是最大的。
☉从骑自行车人分析。
不走非机动车道,抢占机动车道;路口、路段抢行猛拐;对来往车辆观察不够;自行车制动系统失灵或根本就没有;骑车技术不熟练,青少年骑车追逐嬉戏等均可造成交通事故的发生。
☉从行人分析。
不走人行横道、地下通道、天桥;翻越护栏、横穿和斜穿路口;任意横穿机动车道,翻越中间隔离带;青少年或儿童突然跑到道路上,对突然行进的车辆反应迟缓、不知所措;不遵守道路交通信号及各种标志等,从而导致交通事故。♦车辆因素
我国机动车种类多,动力性能差别大,安全性能低,管理难度大。机动车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导致机动车的性能不佳、机件失灵或零部件损坏,最终成为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直接因素。机动车拥有量增加速度已大大超过了道路的增长速度,使得本来不宽裕的路面更是雪上加霜,使交通事故绝对数和交通事故伤亡人数急剧上升,加之我国高速公路建设步伐比较快,而车辆性能更新速度还未能跟上高速公路的建设步伐,车辆高速行驶可靠性差、安全性差,导致我国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处于快速增长的趋势。车辆猛增的势头剧增不减,特别是一些人图便宜购买一些大城市淘汰的、已近报废的车辆,使得交通安全形势变得复杂。有些本地的不符合标准,安全技术检测状况差以及报废的车辆仍在行驶,有些个体户的出租车昼夜兼程,多拉快跑,只用不修,导致车辆技术性能差,故障多,机件很容易失灵,引发交通事故。♦道路因素
许多城市道路结构不合理,直线路段过长,道路景观过于单调,容易使驾驶员产生疲劳,注意力分散,致使反应迟缓而肇事。另外,路面状况对交通安全影响也较大。道路等级搭配不科学,路网密度不足,交通流不均衡,个别道路交通负荷度过大,交通安全性差;道路建设方面缺乏有效的交通影响分析,缺乏足量配套的措施、交通管理措施、停车设施等,容易形成交通安全隐患。我国道路基础设施建设速度低于交通需求的发展速度,有的道路的设计要求与实际运行状况不协调;各地区道路线形、道路结构、道路设施不一,客观上给过境车辆的驾驶员适应交通环境带来难度;道路标志标线设置不科学、数量不足、设置不连续;道路周边的环境建设和配套设施建设没有与交通安全混为一体,设计标准和实际不协调,所有这些必然会导致交通事故层出不穷。♦经济因素
我国东部省份与沿海经济发达省份(像江苏、浙江、山东、广东等)的交通事故就比较多,这主要是因为当地的交通需求旺盛,交通活跃造成的,这些地区的经济条件相当发达,处于国家经济的最前沿,交通设施较齐全,交通流量大导致交通事故频发。相反,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内陆,在这些地方经济发展缓慢,交通需求量相对较小,交通设施还未完善,交通流量小,交通事故相对较少。另外,随着经济的好转,通往农村的公路上畜力车不断减少,机动车急剧增多。但由于农村各种社会管理机构、管理人员、管理机制滞后并奇缺,仅有的个别的管理部门也是人少力薄,加上农民本来文化及法律意识就不足,多种有意无意的拒管、抗税、逃费等,在农村形成了相当的管理“真空”区,致使通往农村的道路上,轮子飞转,各种车辆肆意横行,“三无”车辆随处可见,农村几近是“黑车王国”,随着这些“黑车”的横行,导致道路交通事故频频发生。♦管理因素
由于交通管理不足而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要表现为:(1)警力严重不足,整体执法水平不高。(2)道路交通设施欠缺。
(3)交通科学技术管理落后,科技含量不高。
(4)群防群治,综合治理,社会化管理交通的各种措施没有落实。(5)各有关部门在管理立法规划等方面,缺少严密和长期的合作。(6)管理决策者的思想观念不适应。♦交通法规因素
道路交通管理法规是秩序化交通,遏制道路交通事故的前提。道路交通规则的意义就在于秩序化交通,减少因无序交通而产生的交通堵塞、交通碰撞及因碰撞现象给人的生命和财产造成的不必要的损失,维护广大交通参与者的共同利益,让每一个交通者都能平安、顺利地实现交通目的。《道路交通法》不为老百姓所熟知致使各种交通隐患得以上路,从而造成交通事故的发生,而路上尽管有一定的秩序规范,但它不仅缺少对隐患的制约能力,而且对路面秩序控制能力也明显不足。
四、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对策
加强政府领导与整合各相关部门的力量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协同作战。在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工作中,各级政府要切实发挥好主导作用。要进一步完善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工作新机制,并通过新机制的运行,使各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责任和义务,积极地、主动地开展工作,形成道路安全隐患有部门治理,源头管理责任有部门落实,宣传教育有部门推动,严重违章有部门依法查处,发生事故有协作机构妥善快速处理的“五有”工作格局,建立一套运转高效的联动系统,形成交通安全管理上的强大合力。要继续贯彻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思路。城市街道办事处、农村村民委员会要充分发挥基层政权和自治组织的作用,健全安全责任制度,大力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积极联系公安、教育等部门,深入广泛进行交通安全村(社区)、校建设等活动,广泛组织和发动群众参与对驾驶员的安全管理,不断增强群众的交通法制和交通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自觉抵制违章,逐步形成全社会都来关注交通安全,都来自觉维护交通秩序的良好氛围。
第五篇:河南农业大学交通调查
一、交通调查是一种用客观的手段,测定道路交通流以及与其有关现象的片断,并进行分析,从而了解与掌握交通流的规律。其目的是为了向交通、城市建设规划和环境保护以及公安交通管理等部门提供用于改善、优化道路交通的实际参考资料和数据。
为改善局部不良路段和个别交叉口的交通状况而进行的交通实况调查。
• 交通量调查;车速调查;密度调查;
• 影响交通流的主要因素(横穿道路的行人、混入汽车流中的其他车辆、停放车辆、路面标线和交通
标志、信号机配时等)调查
在编制公路网规划时,要求进行包含有许多详细内容的六大调查:
• 1:方针政策调查; 2 社会经济调查; 3 资源环境调查;4交通运输调查;
• 5基础设施调查; 6 建设资金调查
编制城市道路交通规划时,交通调查应包括下述内容:
• 交通需求和交通源流调查,包括人和车的出行活动规律、货物流动规律、交通枢纽的交通集散规
律等;
• 交通设施调查,包括车辆、交通运输系统、道路网和停车设施等;
• 道路服务质量调查;
• 经济、社会、交通调查。
二、交通量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交通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断面(一般为往返两个方向)的车辆数(或行人数)又称交通流量或流量。
(一)按交通性质分
• 机动车交通量 非机动车交通量混合交通量 行人交通量
定义:道路方向分布系数(Kd):用百分数表示的主要行车方向交通量占双向行车总交通量的比值。• 第30位交通量系数(K30):第30位小时交通量与年平均日交通量之比,简称第30小时系数• 月交通量变化系数(M或KM):年平均日交通量与某月的平均日交通量之比。又称月不均匀系数、月换算系数、季节不均匀系数等。
• 周日交通量变化系数(D或Kw):年平均日交通员与全年中某周日的平均日交通量之比。又称日不
均匀系数,日换算系数等。
1.调查地点的选择调查地点的选择
• 交叉口之间的平直路段上;
• 交叉口(交叉口各入口引道的停车线);
• 交通设施、枢纽的小入门(流通中心,大型停车场等)。
2.调查的种类
特定地点的交通量调查区域交通量调查小区出入交通量调查分隔查接线交通量调查
记录时在作交通量调查规划时,必须一起考虑的事项有:
• 调查场所的选择和配置
• 调查日期、范围与测定时间的划分;
• 交通量测定的分项内容(车种、流向、转弯、车道等);
• 调查测定方法、人员、设备选用等
测定方法 :主要有人工观测法(计数)、机械观测法、摄影(象)法、试验车法等
交通量资料整理 :(1)交通流量图(交通流带图)。它反映某类车辆,在某一时间范围内在哪条道路、交叉口哪个方向上行驶的状况
(2)交通量的年变化图及变动图。为了解交通量随时间的变动特性,需绘制交通置的年变化图及变动图。一船采用以年平均日交通量等方式表示的月变化、周日变化等。
交通量计数方法 :人工计数机械计数
人工计数法方法:有一个或几个调查人员,即能在指定的路段或交叉口引道一侧进行调查
人工计数法的优缺点
优点:组织工作简单,调配人员和变动地点灵活,适用于任何地点、任何情况的交道量调查,机动灵活,易于掌握,精度较高(调查人员经过培训,比较熟练,又具有良好的责任心时),资料整理也很方便。
缺点:但是这种方法需要大量的人力,劳动强度大,冬夏季室外工作辛苦。对工作人员要事先进行业务培训,加强职业道德和组织纪律性的教育,在现场要进行预演调查和巡回指导、检查。另外,如需作长期连续的交通量调查,由于人工费用的累计数很大,因此需要较多费用。
适用范围一般最适于作短期的交通量调查。
调查注意因素:
1、如避免在影响交通流的不利天气做调查;
2、要考虑交通管制对交通量的影响(如不同车辆的禁行,不同时间的禁行,不同区域和方向的禁行等);
3、考虑季节因素及其他一些因素,如春秋旅游旺季、学校寒署假、工厂(或工业区)的厂休日和停工检修等。这些情况都会使交通量无规律地增加或减少,形成不正常的交通情况。
4、其他不正常情况往往出现在道路或桥梁本身进行施工修理、埋管等作业时,以及相邻道路或桥梁施工禁行或增加了新的道路和桥梁,这同样全造成交通量的非正常减少或增多
调查方案设计说明书的主要内容
1.调查目的和用途
2.拟调查地区或路线的情况
3.观测站在平面图上的位置
4.所观测车辆的车种和分类
5.所拟定调查时间和周期的说明
6.观测仪器
7.人员配备及分工
8.其他调查用具配备规格和数量
9.记录表格的形式和要求
10.调查资料整理方法及格式,图表要求及内容,交通量计数单位和精度等
公路交通量调查方法 :1.间隙式观测2.连续式观测3.交通量比重调查
其它交通调查
1、公路交通量与运输量换算关系参数的调查。
2、公路阻塞与拥挤路段的交通调查。
3、汽车起终点调查。
4、城市间交通流的辐射区调查。
5、路段大(重)型与中型汽车拖挂比重调查。
城市道路交通量调查,一般应包括对路段、交叉口和城市出入口道路的调查,有时根据规划、设计工作的需要,也可对特定地点(如车站、广场,交通枢纽,大型体育场馆等)进行调查。
从调查的时间和规模来看,一般又可分为长期连续调查、大范围宏观调查、临时突击、短期调查和局部、单点小规模调查等。
平面交叉口交通量调查方法调查目的:是为了获得有关交通量的实况、通行能力、流向分布、交通量变化及高峰小时交通量和交通组成等方面的资料,以便对交叉口的通行效能做出准确的评价,提出交通管理、控制措施或改建、扩建方案。
时间选择:在高峰期间进行,持续时间至少为1h,以完整地测到整个高峰小时的交通量资料。同时,可以根据需要分别对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高峰进行观测。调查时段划分大多数采用15min,亦可采用10min或5min的时间间隔,调查方法:
1、一般均采用人工计数
2、饱和流量往往可采用“阻车法”人为地促成饱和状态
区域境界线交通量调查方法
• 定义:区域境界线交通量调查是在一个完全被一条假设线封闭的特定区域内,对进出该区域的所
有道路进行交通量调查,以检测出入的交通量和该区域内交通量(或车辆、或行人)的比例关系。又称为小区出入交通量调查。
• 方法:使用人工计数和机械计数。
分隔查核线交通量调查
• 定义:分隔查核线交通量调查是为了记录跨越一个主要地理障碍物或行驶于两地区之间的交通量。• 调查目的:分隔查核线交通量调查是起迄点调查精度检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方法:通常至少要用便携式检测器(或人工)进行一天连续24h的观测。
交通量资料表示方法:
1、汇总表
2、柱状图
3、曲线图
4、交叉口流量流向图
5、路网流量图
6、出入流量示意图
三、车速调查
车速:单位时间内车辆所行使的距离。
常用术语:
1、地点车速:车辆通过道路某一地点(道路某断面)时的车速,亦称瞬时车速。
2.行程车速:亦称区间速度3.行驶车速:亦称运行车速4.运营车速
5.临界车速:又称最佳速度6.设计车速7.时间平均车速8.空间平均车速
地点车速调查的目的:(1)掌握某地点车速分布规律及速度变化趋势;
(2)作为交叉口交通设计的重要参数;(3)用于交通事故分析;
(4)判断交通改善措施的成效;(5)确定道路限制车速
(6)设置交通标志的依据;(7)局部地点如道路弯道、坡度、瓶硕等处的交通改善设计的依据;(8)交通流理论研究中的重要参数。
区间车速调查的目的:(1)掌握道路交通现状,作为评价道路服务水平的主要指标;
(2)路线改善设计的依据;(3)作均衡量道路上车辆运营经济性(时间和车辆耗油)的重要参数:
(4)作为交通规划中路网交通流量分配的重要依据;(5)确定交通管理措施及联动交通信号配时的依据;
(6)判断道路工程改善措施前后效果对比的重要指标;
(7)交通流理论研究中的重要参数。
车速调查方法:人工量测法和自动观测法
地点车速测定方法:1.人工测速法2雷达测速法3.自动计数器测速4.录象法
地点车速的影响因素1.车型对车速的影响2.坡度对地点车速的影响3.平曲线对车速的影响
区间车速:车辆在道路某一区段内行驶的平均速度,即行程车速和行驶车速。
区间车速和行驶车速调查分析 :(1)为了解道路交通现状或交通改善方案的效果而作的车速调查。(2)用于研究路段交通改善方案而进行区间车速调查。(3)为建立车速模型、进行理论研究而进行车速调查.调查方法 :1.汽车牌照号码登记法2.试验车跟车测速法3.五轮仪测速法
4、光感测速仪5.浮动车测速法
6、基于GPS得车速调查法:
牌照法的优点:取样速度快,室外工作时间短,能较准确地测得不同时段的平均行程车速及名种车辆类型的平均行程车速、通过断面的单向交通量及车头时距,有利于交通工程中的微观分析。牌照法的缺点:所测得的只是起终点间的行程时间,无法知道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延误及交通阻滞情况
跟车测速法的主要优点是:方法简单,能测到全程及各路段的行程时间、行驶时间、延误时间、沿途交通状况及交通堵塞原因等;所需的观测入员少,劳动强度小;适用于交通量大、交叉口多、路线上交通较复杂的道路。缺点是:测量次数不可能多,相对于某一时段(如高峰小时)只能得到2次。至多3次,所测车速可以作为宏观控制,但难于用作微观分析;用于建立模型等此法尚感不足。当路段交通流量少时,车辆难于形成车流,往往发生测试车无车流可跟,测试中经常处于非跟踪状态,最后测得的车速常受到测试车性能及驾驶员习惯的影响,不能完全代表道路上车流的车速
浮动车测速法优点;用较少的人力在较长路段上同时观测行程车速和流量;内业工作量小,适用于路线上无交叉口、道路两侧很少有车辆插入、车流均匀稳定的情况。国外使用这种方法已十分普遍,我国在公路和城市道路的段流量和车速调查中也常使用。缺点:测量精度较低,不宜用于城市中交叉口间距短或全线道路交通条件不一致的情况。
第四章 密度调查
交通密度是指在单位长度车道上,某一瞬时所存在的车辆数,一般用辆从m/km/车道表示
空间占有率是指在单位长度车道上,汽车投影面积总和占车道面积的百分比。
时间占用率是指在单位测定时间内,车辆通过某一断面的累计时间占测定时间的百分比.
采用系统调节的效能:
a)使高速公路行程时间有所缩短;
b)使高速公路行驶里程达到最大可能值;
c)平均车速由43LM/h提高到58km/h
采用这种匝道控制的效能:
a)在16km长的交通拥挤路段,从行驶时间26min降至14mmin
b)高速公路上高峰期间交通事故减少17%;
c)高峰期违反信号比率小于3%,每次在激励了检测器而得不到绿灯相位时.记做违反信号
密度调查方法: 主要有出入量法和照相法(地面高处摄影观测法,航空摄影观测法)
出入量法:1 出入量法 2 试验车法3 车辆牌照法
第五章 通行能力调查
道路通行能力是指在一定的道路、交通、环境条件下,道路上某一断面在单位时间内能通过的最大车辆数,其单位通常为辆/h。
按交通流运行状况的特征,道路通行能力可分为四类情况:
1.路段的通行能力(连续车流):
2.信号交叉口的通行能力(间断车流);
3.匝道的通行能力(分流、合流);
4.交织路段的通行能力。
二、调查的必要性
1.要了解目前发生拥挤和阻塞的道路、交叉口,研究发生阻塞的原因并分析各种不同条件对阻塞所产生的影响时;
2.对特定的道路或交叉口拟进行交通设施或交通运营管理的改造、以及对所做的工作进行前后效果对比时;
3.对现有道路网交通状况进行综合评价时;完善和建立信号标志为拟建的交通设施和交通管理提供基础资料,检验新建和改建造路及交通设施与交通需求是否适应时。
三、调查注意事项调查的地点一般应选在交通量大、易于发生拥挤阻塞的地方。例如道路上的瓶颈、爬坡路段。城市道路的主要交叉口,道路合流区间等;
2.调查的时间应选在可能发生拥挤阻塞的日期和时刻。通常调查在晴天时进行,观测的时间一般要持续lh;
3.当交通条件发生变化时,还应延长观测时间。例如对那些阻塞持续时间较长、处于饱和状态的车流.在阻塞持续时间内要连续观测。同时还要根据交通变化条件分别予以分桥才能达到观测的目的。如果阻塞持续的时间较短,可以任意选择调查日期,但累计调查时间应大于比,还要注意每次调查发生阻塞时的交通条件应基本相同;
4.为了解阻塞的动态情况或分析阻塞前后交通流的各种特性,需要把观测时间分为若干时段加以处理。
一、连续通行路段的调查
(1)交通量;(2)车速;(3)车流密度;(4)车头时距;(5)车头间距;(6)车道利用率
(7)超车次数。
二、信号交叉口的调查1.停车线法、2.冲突点法 3.时差放行法
通行能力调查主要是:
1.试图获得在不同调查地点不同交通情况下的各类车型的车头时距以直接推算通行能力。
2.在交通流较稳定时,交通量与其它交通参数关系比较密切.可以反映某些重要的规律,第六章行车延误调查
行车延误调查包括:路段行车延误调查:交叉口延误调查
1.延误由于道路与环境条件、交通干扰以及交通管理与控制设施等驾驶员无法控制的因素所引起的行程时间损失,以秒/辆或分钟/辆计。
2.固定延误由交通控制装置引起的延误,与交通量大小及交通干扰无关,主要发生在交叉口处。交通信号、停车标志、让路标志和铁路道口等都会引起固定延误。
3、运行延误由各种交通组成部分之间相互干扰而引起的延误
4.停车延误车辆由于某种原因而处于静止状态所产生的延误。车辆由停止到再次起动时驾驶员的反应时间
5.行程时间延误实际行驶的总行程时间与完全排除干扰后以平均速度通过调查路段的自出行驶时间之差。
6.延误率车辆通过单位长度路段的实际运行时间与车辆在理想条件下通过该路段所需时间(标准运行时间)之差值。
7.车流延误率车流中各辆车的延误率的总和。
8.排队延误 车辆排队时间与车辆按自由行驶车速驶过排队路段的时间(自由行驶时间)之差。
9.引道延误引道延误为引道实际耗时与引道自由行驶时间之差
延误调查的目的、意义和必要性
所谓延误就是时间损失,就是浪费道路使用者的时间,其影响几乎涉及到社会和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1.进行延误调查就是为了确定产生延误的地点、类型和大小,评价道路上交通流的运行效率,在交通阻塞路段找出延误的原因,为制定道路交通设施的改善方案、减少延误提供依据。通过延误调查对以直接得到车辆行程时间和损失时间的准确数据,这对于评价道路交通设施的服务质量、进行道路交通项目的工程经济分析以及研究交通拥挤程度等方面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在交通规划和经济调查工作中,一般都需要两地之间的行程时间数据。出于行程时间包括行驶时间和延误两部分,因此,要获得行程时间数据,就必须通过延误调查得到延误数据。此外,在交通流受阻状况评价和其它有关问题的研究中,延误调查都是必须进行的工作。
三、延误的影响因素
1.驾驶员和行人的影响2.车辆的影响
3、道路条件的影响4.交通条件的影响
5.交通负荷的影响 6.服务水平7.交通控制与管理的影响8 道路环境的影响
延误资料的应用:1 评价道路交通阻塞程度2.评价道路服务质量3.前后对比研究 4.经济分析5.作为采取交通控制措施的依据
6、改建道路和交叉口的依据
7.掌握行车延误的发展趋势8.运输规划9.交通规划
路段行车延误的调查方法
一、跟车法
二、驶入驶出法
驶入驶出法注意事项1)驶入驶出法调查延误很难得到平均每辆受阻车的延误和受阻车辆占总数的百分比,也无法确定产生延误的准确地点和原因,而且还无法识别延误的类型。在这些方面此法都不如跟车法.2)驶入驶出法的理论前提为假设来车率与离去率是均一的。这往往与实际交通状况不相符合。事实上,来车率与离去率往往是随机的而并非均一的。因此,统计交通量的时间间隔取的越小,瓶颈路段的长度越
短,精度将越高
3)尽管驶入驶出法存在上述缺点,但由于简便,调查结果又能整理成十分直观的图表,因此,作为分析瓶颈路段的行车延误方法,仍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交叉口延误主要受三方面因素的影响 :1.道路条件 2.交通条件3.交通管制方式
调查方法 一类是停车时间法第二类方法是行程时间法
第七章起讫点调查
OD调查主要包括人的出行OD调查、车辆OD调查和货流OD调查三大内容
起迄点调查目的和意义 起迄点调查的实质是把出行(人、车、货)从技术与社会综合的角度进行研究。这种方法改变了传统的单靠断面交通量的调查与增长率估计来研究交通需求与交通运输能力的关系,是交通研究进程中的一个重大进步。
目的:通过搜集出行类别与数量资料,在计算机上模拟现状的出行,为发现主要交通症结,调查与改善道路系统功能,从系统上和政策上对近远期工程项目排队提供依据;
• 2.由OD调查资料、土地使用资料建立各类交通预测模型,为远期交通规划提供依据;
• 3.客观地分析评价各类交通出行的特征,特别是公共交通服务水平,为提高公共交通兵统运行效
率,制定近期、远期交通政策提供有效信息。
起迄点调查类别1.个人出行2.车辆出行3.货物流通出行
调查方法1.家访调查:(个人出行)2.发(放)表调查(车辆出行)3.路边询问调查
4.明信片法 5.工作出行调查6.车辆牌照调查7.公交站点调查8.购月票填卡调查
9.境界线出入调查10.货物流通调查(货流OD)
起迄点调查方案设计与实施步骤区域(范围)选择、调查小区(或站点)的布局划分、抽样大小拟定、调查表格进行周密仔细的考虑
起迄点调查的精度检验1.分隔查核线检验2.区域境界线检验3.在调查区域内,拟定众所周知的交通枢纽4. 由OD调查表推断出来进行比较,检验其误差程度
起迄点调查图表 1.oD表2.期望线图、交通等值线图3.交通产生与吸引统计图
自行车使用调查目的1.了解自行车拥有量及人口、行业中的分布;2.了解自行车的出行特征,包括骑车出行时距、出行目的、自行车方式与公交转化的关系等;3.骑车者对道路安全、管理、经济、停车方面的意见和要求.
调查方法(1)o点或D点调查(2)路边询问站
第八章 车辆停放调查
车辆停放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1.了解车辆停放设施供应状况:施、管理、收费情况;包括路边和路外的各类停放场地及其车位容量、位置、设施 管理 收费情况
2.了解各类停放场地上(路边、路外停车场、库和临时设施)停放车辆的基本特征(停放数量的时间、空间分布,包括数量、车型、停放时间等);
3.了解车主停放的目的,停放处至出行目的地步行时间(距离)、对停放点设施与管理收费的意见;4.通过调查,调整与增减现行停车供应的实际需要,提出近期改善停车紧张的对策措施;5.调查停车吸引与土地利用,交通量以及管理措施的相互关系。
车辆停放调查方法1.航测照片方法2.人工实地调查法(间断式调查,连续式调查)
路上车辆停放实况调查
1、选择原则:(1)调查目标要求(2)调查范围大小(3)调查时间
(5)调查车型(6)调查要求的精度
路上停车实况调查表1.间断调查表2.连续调查表:
路外停车主要是指位于道路系统之外的停车场所。包括让会停车场、配建停车场和专用停车场(或车库)的停车
第九章行人交通调查
行人交通调查包括沿道路纵向行走的行人交通和横向过街行人交通两大部分,行人交通和车辆交通两者共同组成了整个城市的交通,即(行)人流和车流汇合成道路设施中的交通流
行人交通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行人交通调查所获得的数据,对于了解行人交通特性,并据此提供可靠、方便而又安全的设施和管理、服务是十分重要的。因此,行人交通调查的目的即在于通过对行人交通现象的调查,掌握行人交通特性和变化规律,为交通设施的规划、设计和修建,为改善对行人交通的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1.交通设施规划2.人行道设计3.人行横道设计4.行人信号灯设置5.人行立交设置6.行人交通现状分析7.前后对比研究
8.交通管理和安全
行人交通特性调查1.行人步幅和速度调查2.行人流量调查3.行人过街调查(步幅、速度)4.过街行人流量调查5.路段机动车车速调查6.过街行人流量的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