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交际有感五篇范文

时间:2019-05-12 14:21: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文化交际有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文化交际有感》。

第一篇:文化交际有感

菲华夏令营之文化交际有感

随着科技的发展,经济的全球化,广泛的移民热潮的推进,多元文化的迅速发展,跨文化交际学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日益得到人们的重视。而作为华文学院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跨文化交际的现象可以说是每天都会发生的,也是以后我们要面对的。结束了两个多月的菲律宾华裔来华夏令营活动,在班主任兼生活小组带队老师之职务的锻炼中,我学到了很多在平常的普通学习、生活中学不到的知识。在这里,我想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在以下几个方面,和老师及同学们简单得分享一下我的心得和体会。

一、华文教育方面

菲律宾华裔夏令营的一大特点就是在度假中学习汉语及中国文化。我从来华菲律宾老师那里了解到华文教育在菲律宾的地位在正逐步提高,比如,菲律宾人如果在找工作时向招聘者说明会普通话的话,他们获得职位的成功率会增加,薪资待更是会遇会大大提高。这一方面得益于华侨华人人数的众多,另一方面也与中国在国际经济事务中日趋重要的地位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当然,菲律宾政府在制定本国的华文教育政策时,也都不无例外地选择了保护本国、本民族的语言,同时兼顾了对英语这一国际通用语言的教学和掌握,这在客观上造成了教育资源对华文教育的分配差异。这些来华夏令营的同学,在我们华侨大学华文学院感受到了不一样的华文教育。我们的教学内容、形式多样化,逐渐形成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活动相结合的模式,比如,作为辅导,在他们中文课和口语课之外,每天下午由班主任另外负责一节中国的文化课。出于对提高语言教学的成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为更好的继承和传播民族文化,我们为来华夏令营的同学设置了独特的教案和制作了别出心裁的教具,提高课堂学生们的活跃度,使一些难懂的知识点让同学们在欢乐愉快的氛围中更好的掌握了中文知识。实践证明,我们也确实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在最后的期末考试中,我们班的同学在所有中级班里的平均成绩名列前茅。由此,我相信随着华文教育与汉语教学的日渐融通,汉语教学方法的的不断提高和改进,华文教育将不仅限于华人母语教育的范畴,而成为对东方文化进行的有益探究与弘扬。相信在社会全球化这样的大背景下,华文教育将会走出一片新天地。

二、饮食习惯

在菲律宾中的饮食文化中,菲律宾人的主食是大米、玉米。农民在煮饭前才舂米。米饭是放在瓦缸或竹筒里煮,用手抓饭进食。副食有肉类、海鲜、蔬菜等。他们的胄口一般偏于清淡,味鲜。由于菲律宾地处热带,椰子众多,椰汁也就成了菲律宾饮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想这也是菲律宾又被人称为椰子之国的原因吧。菲律宾人最喜欢吃的是椰子汁煮木薯、椰子汁煮饭,然后用香蕉叶包饭。玉米作为食物,先是晒干,磨成粉,然后做成各种食品。城市中上层人士大多吃西餐。深受欢迎的名莱有咖喱鸡肉、虾子煮汤、肉类炖蒜、用炭火烤的整只小猪和抹上新鲜白干酪的米饼等。来华夏令营的同学们大多属于家庭环境优越的贵族子弟,刚开始时对学校提供的饭菜并不是十分满意,但是学校考虑到他们的文化因素之后,为他们准备的饭菜也都是尽量做到让他们满意。如早餐为他们提供椰汁,偏向清淡,很多提供的汤中都含有玉米。几乎每顿饭都会有咖喱、虾等。考虑到他们爱吃快餐,每个星期的周六都会准备可乐和汉堡。很多时候也会让他们了解中国的饮食文化,如端午节时,每个餐桌都为有一盘粽子,同学们也都很喜欢在享受美食的同时感受中国文化。经过这些努力,菲律宾的同学们对我们学校提供的饮食都非常满意。

三、风俗节日

各个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不同,形成各自不同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也就有了不同的风俗节日。但是虽然不同国家的风俗文化不同,但是我们可以在不同中发现相似,以便我们更容易交际以及更好的传播中国文化。每天下午的最后一节课是有我负责的中国风俗文化课。要想上好风俗文化课,首先要对与我国风俗节日文化相对应的菲律宾的风俗节日文化有个大致的了解,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学习中国的节日风俗文化。印象比较深刻的一次课程是我对中国清明节的介绍。在介绍清明节之前,我提到了11月2号到3号的菲律宾的“万圣节”或“万灵节”。然后让一位菲律宾同学介绍一下他们的这个节日。他说在“万灵节”前一天,全国各地成千上万家庭涌进墓园为先人献花、点蜡烛并扫墓,表达追思之意。当天许多民众在黎明时分就开始出门,而部分家庭更于前一天晚上就在墓园中搭帐篷守夜,彻夜缅怀先人。扫墓时,菲律宾人不仅会为死去的亲人献上鲜花和祭品,也会为自己准备食物和各种娱乐活动。在亲人墓前,有人祷告,有人做饭,有人打扑克,还有人弹吉他,仿佛是在举行热闹的家庭聚会。接着我也就说起了与之相似的中国的清明节,接收效果非常好。

四、社交礼仪

在与菲律宾老师和同学的相处中,我发现菲律宾人,一般较随和。无论何时何地,他们都显得偷快乐观,好像从不如到忧愁为何物,比如我们班的跟班老师很年轻的时候丈夫就去世了,但是在之后的了解中我发现,他是一位乐观、对生活充满热情的人。跟这些人打交道,你就不能“面无表情”,或是“三缄其口”。你若是面无表情或一声不发,他们会认为你不怀好意,或是不愿意跟他们打交道。菲律宾人的家庭观念很强,他们喜欢与别人或者别人谈论他们的家庭。我们团的很多带队老师都很喜欢和我们聊天,聊天的内容大多涉及她们的家庭,在她的言语中,我感受到她们都以她们的家庭为骄傲。在这时,我们就会很认真的倾听,有时也会顺带的提到自己的家庭,不知不觉间就拉近了我们的距离。有一些菲律宾家庭,进屋要脱鞋。所以我们在拜访菲律宾老师时都很注意这一方面。在与菲律宾老师和同学相处的这两个月来,我们都结下了很深的感情,在他们要走时都十分的不舍。

五、宗教问题

据1960年的调查,83.8%的菲律宾居民信奉罗马天主教,将近6%的居民信奉新教, 5.2%的人自认为是所谓独立教的信徒,4.9%为穆斯林,1%为“伊格列西亚”耶稣教徒,0.1%为佛教徒。可谓是多宗教信仰的国家,因此,在与他们的接触中,我们就十分注意宗教问题。这次来中国的夏令营的同学们也是宗教信仰不一,比如,在我们班,有些同学是天主教,有些是基督教,有些来自佛教学校。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十分谨慎的对待谈话中遇到的宗教信仰的冲突。我采取的态度是尊重她们的宗教信仰。如我们组的同学都是天主教徒,在吃饭时,有些学生要进行祷告,这时,我会安静下来,等待他们祷告结束后再用餐。有一次,一位小老师说起了天主教在中国农村的传播情况,大致是有些不法分子利用天主教谋取不义之财。一位天主教信仰的老师听后非常生气。我知道是她对那位小老师的话产生了一些误会,就与那位老师沟通解释他说这些并没有恶意,是一些犯罪分子利用天主教与农民知识水平不高,进行欺骗以敛财。那位老师听了之后,终于释怀,双方的关系又和好如初。相互尊重是和谐相处的前提,相互尊重中就包含了尊重对方的宗教信仰。我认为,这也是我们之所以和他们相处的关系非常好的原因之一。

以上这几个方面,是我在经过这次班主任工作和带队小老师工作的实习中遇到的跨文化交际的主要问题。虽然我圆满的完成了学校交给我的任务,但是我也真实地感受到,跨文化交际这门学问,我还有很多要继续学习的地方。同时,这次工作也让我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对外国文化知识的欠缺,沟通能力的有待进一步提高,应变能力的增强,都是我以后要努力的方向。进入大三,学习了这门课程以后,正好对我的不足对症下药,现在我自身的跨文化交际知识也有了很大的提高,非常感谢老师您的指导与教悔。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我很想对不辞辛劳的您说句:老师,您辛苦了!

第二篇:文化长廊有感

参观天华文化长廊观后感

11秋通信一班 11032125 赵自豪

2011年10月27日,这是我来学校后第一次参观母校的文化长廊,带着好奇与激动我畅游了文化长廊,体会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令世人瞩目,令人深省的孔孟之道,让中华儿女引以为豪的国学经典,都是当代大学生提升自身素质的重要信条。身处如诗如画的天华校园,在学院“专、通、雅”的培养模式下,每个天华人都因在这充满哲理的国学精粹-文化长廊中成长,陶冶情操而荣幸万分。

天华校园文化长廊,一个别样而伟大设计,当你漫步在斑驳的水泥路上,你会不由自主地欣喜于满眼春色,更会迷醉于那一排排列整齐、设计雅致、内涵厚重的宣传栏,只要你驻足、跨进这心灵圣地,即可以对话两壁中的人文历史,领略中国浓厚的文化气息,感受现代学子进取向上的蓬勃朝气,此时此刻,你会心临其境,心旷神怡,豁然开朗。下面看看我在文化长廊中遨游的经历。

跟着讲师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条长约300m的长廊,长廊内部是仿古轩阁,一进入就给人一种古色古香的感觉。两边是以竹简隶书及扇面书版两种形式陈列廊阁的箴言,里面的每一句名言都让人反复回味,使人受益匪浅,我们在场的每一位师生都深刻感受到了文化长廊的丰富的文化内涵,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也不由得使我们叹为观止。接着我们来到了“修身苑”,顾名思义,修身即为修养身心培养内涵,“修身苑”是一条依水而建,气势恢宏,与天华整体的古代建筑风格协调,并带有江南古建筑风格的长廊。它以高台贯身联系,仿古代花窗点缀其间,营造出了画栋雕阁,诗文满壁的文化氛围。在这里可以给人一种置身于世外桃源的感觉,忘记身边的一些琐事,就尽情的沉醉于这个美好的文化氛围中,它带给了我们一场心灵的洗涤,看了这些后,整个人就感觉轻松好多。最后我们来到“正心亭”,正心,诚意,格物,致知,修身,齐身,治国,平天下,是儒家修身的“八目”。而正心是修身的开始,只有心正,才能意诚,才能成为人才。做人就是要堂堂正正,坦坦荡荡,做事就是要心正意诚,勤勤恳恳。说到这,我就不由得想到了儒家的鼻祖:孔子。孔子是一个教育家,思想家,也可算是半个政治家,但他首先是个品德高尚的知识分子。他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他的成功与失败无不与他的品德相关。他品格中的优点与缺点,几千年来影响着无数中国人,特别是中国的知识分子。

文化长廊这一创意来自于天华学院董事长邹荣祥先生,他一直提倡大学的功能不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而一个良好的环境,就像一个无声的老师,对学生能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学院董事会投入巨资打造这一文化长廊,是天华办学精神的具体反映与贯彻落实。突出天华“专通雅”的育人模式,充分发挥出环境育人的作用。既弘扬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又能开风气之先,在各高校教育中独树一帜。有文化长廊使我受益匪浅,它既坚定我的信念,我们要共同努力争取成为一名品学兼优,德才兼备,对社会有用的栋梁之才。

一起努力吧-母校 加油!!

第三篇:三色文化有感

读《鱼丸姐姐的微笑》有感

赣州市滨江第一小学 六(2)班 曾仕莲 指导老师:黄淑媛

《鱼丸姐姐的微笑》这本书主要写了主人公鱼丸姐姐从出生到十八岁的种种经历,困难与发现。不过,这本书也被分成了四个篇章:初生篇、幼儿篇、少年篇和青春篇。

鱼丸姐姐是单翼天使,是单亲家庭的孩子。鱼丸姐姐只是个普通的小孩,没有什么过人之处,但她依然成长得很独特。她也会烦恼,但也在慢慢地学习快乐。她身上不断有糟糕的事情发生,却也不断地懂得去发现生活中的幸福和美丽。她拥有的不多,但是她却学会了给予。

这不仅是写给单身妈妈和单翼天使的书,也是为每个家庭所写的书。作者多么希望书中的故事能够帮助儿童了解父母养育自己的不易,可以洞察父母的苦与乐,并且体恤他们吧? 作者在序言中,说了许多让人感动的话语,但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这样一段话:“我想通过这个小故事,告诉过去、现在以及未来的每一位家长都有共性,或许,大家可以从中找到前车之鉴。儿童的很多需求,很多内在的声音,很多天性,在这个过程中被忽略或破坏。成人觉得养育一个孩子很艰难,几乎望不到孩子长大的那一天,甚至将这种艰辛加罪于孩子身上,可对于儿童来说,往往是他们被破坏的能量来不及修补,就已经错过了最佳成长期,一转眼,已经糊里糊涂地长大了。”

通过这本书,我希望单亲家庭的孩子,家庭需要为他们营造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让孩子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这样他们才有可能和其他孩子一样,拥有热情、开朗、自信、勇敢、坚强而又乐于交往的健康个性。同时作为孩子的我们,我大声地呼吁离异的父母要切实转变观念,不要在孩子面前有意无意地抵毁对方。因为在孩子眼中,父亲再矮小,也是他们最强大的依靠;母亲再柔弱,也是他们最安全的避风港。有空多陪陪孩子,霜打的幼苗,需要你们的扶持;稚嫩的心灵,需要你们的呵护!

第四篇:阅读文化经典有感

阅读文化经典有感

我喜欢在书本的海洋中遨游,我也喜欢看文化经典,文化经典是前人给我们留的最宝贵的东西,给我们留下了财富,对于今天的我们是很重要的,所以我想多看书,丰富我的生活,让自己知识更加丰富,提高我的文化素养。

古人曾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也许在今天,我们看来这就是一句骗人的话,书中既没有黄金也没有颜如玉,确实在书中只有粗糙的文字,而没有所谓的“黄金和颜如玉”,可是读书的价值是无价的,也许看一本经典的书不能让你得到很多钞票,但是能提高你的文化素质,提高你的修养,就算你赚再多钱也是枉然,如果你是一个没有修养的人那么你即使赚再多的钱你也没用,因为再多钱也买不回个人的修养。

我爸喜欢看弟子规的书,有时候会叫我和弟弟一起看,有时候觉得无聊,可是更多的是收获,教我们的是做人做事的道理,这就是弟子规带给我们的。也许当初孔子留下这本书就是想让后人好好的学习其中的道理,虽然祖宗留下的东西不一定全是好的。但我想关于做人方面,我们却是永远学不尽的,一生学习,将自己做人方面完善,弟子规教我们如何孝敬父母,告诉我们个人和社会到底有什么关系,像如今存在很多“小皇帝”之类的小孩,那是家庭里的关系颠倒了,这就会发生事故,“小皇帝”的产生不单单是小孩的错,也是家庭中父母的错,也是社会教育的错。在弟子规中有说过人的关系是特定的,如果一旦颠倒,就会发生触动道德或者法律底线的事情。也许有一些

人认为弟子规是一种复古的书,会让人回到古代,但是事实却不是这样的,读过之后才能领会它这本书的真谛。

在我读过的书中,印象最深的还是余秋雨的《借我一生》,这本书是这学期在图书馆借的,我觉得特别值得看。它是余秋雨对中国文化界的“告别之作”,涉及他和他的家族诸多不为人知的经历,还描绘了记忆中文革时“大揭发”、“大批判”的整人模式……从前辈到自己,余秋雨以平实、真实的记忆组成一部文学作品。记忆了自己从童年到成年的生活,家庭的变化,我记得《借我一生》中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作者的父亲被文化大革命中的大批判活动冤枉入狱,从此作者家里就更加贫穷了,让我更加懂得原来当时的文化大革命残害了那么多的知识分子,可是作者很坚强,不管怎样的环境,他都能坚强的度过,他能在此环境中保持自我,为了自己的原则,他可以辞职很多次,这在我们现在生活中是难得的,有些人为了利益能牺牲自己的尊严,只为了自己的利益。

读书不但能怡情还能放松我的生活,一旦生活中遇到苦恼时,我都会看书,让书把我的烦恼赶走,在信息化的时代下,大家都有不一样的娱乐生活,读书可能在有些人眼中是古板的娱乐方式,可是它却是一种健康的娱乐方式。

读一本好书,你将会收益良多;读一本好书,你会培养好你的性情;读一本好书,你将会提高你的素养;读书的好处如此之多,那你为什么不好好读一本书呢!加入书生行列吧!

第五篇:《文化苦旅》有感

读《文化苦旅》有感

在初次看到这个题目,我很诧异,觉得这本书应该是讲一个人去旅游世界,找寻各地的文化。其实事实上也和我想的差不了很多的,是讲余秋雨先生去寻访世界各地的文化。作者在寻访一个个远古的“文化”的时候,其实是在寻找人最初的痕迹。文化在发达之后,根子上仍是生命的痕迹。不管是中国的还是世界的,都有无数高贵的生命在支撑。高贵的生命要创造文化,必定会经历坎坷,而作者所谓的“苦旅”并不是指旅行之苦,而是指创造之苦,由创造之苦链接成了人生旅途,这就是文化的宿命。

先说说作者的经历吧,在文革时期,父亲被打倒,后因为自己被诬陷诽谤,父亲气不过,也因此与世长辞。他自己虽然遭受着无数文人的诽谤诬陷,却从来没有反驳过一句,按照他的想法去做事,而在完成对世界文化的考察的时候,虽身在国外,但国内的诽谤却从未停止过。对于作者自己,很为他感到惋惜,明明一介文学巨匠,却屡屡遭受到不公的待遇,遭受着整个社会的诽谤与诬陷,那些所谓的文学家,不过是嫉妒作者的才华罢了。当然,作者的面对这些言语,只是默默的承受并以无言相回应,这点我猜是继承了他母亲的性格吧,他母亲在文革之时就已经看穿了这些时事,她知道,反驳是没有用的,一旦反驳便会陷入他们的逻辑网络之中不能脱身,所以他母亲选择了沉默。作者的态度是明智的。

本书分为了四个部分,一是:如梦起点,二是:中国之旅,三是:世界之旅,四是:人生之旅。从故乡说起,由小到大,慢慢到人生之旅。

先说说《牌坊》和《寺庙》,我虽然没有见过什么是真正的牌坊,但是通过在电视上和百度上,看到了一些关于牌坊的照片。从作者的文章中,我看到了封建社会对女子的束缚,男子一旦去世,女子改嫁则视为不忠,这样的规矩逼得多少年轻女子在大好年华就选择了自尽。而一个女子要想获得贞洁牌坊,怕是得处处小心,孤苦守寡多少年才能获得这么一块虚名。到最后,那些下葬的贞洁女子,则不知去处,一个乡村小学,一个尼姑庙,则暗示着什么。封建社会的有些规矩对女子的身心造成了巨大伤害,而我们作为当代人,不希望在对女性有什么歧视了(在现在的印度,女性的地位极其低)。

如果我记得没错,《信客》是被选到了小学课本中了,作为连接远走他乡的打拼者与老家妻子儿女的纽带,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为人民服务的职业,却遭受着人们的质疑,尤其是那个红布画圈的事件,在那个年代,连自己的同乡都不信任,可见他们对信客这个职业是有多么大的偏见。信客,这个已经消失了的职业,但是他们传承下来的,不止是路线和知识,还有那种信客的精神。

在中国之旅中,重点介绍了几个中国的文化景观。站在都江堰上,看到一千多年前的水利工程还在造福着蜀地。它的建造者——李冰,只是一太守而已,他在史料里的记载也不是很多,在当时,他只是想为当地百姓做福利,让蜀地这不在遭受旱涝,但是他的这一功绩却延续了千年,千年以来,为蜀地造福。蜀地成为“天府之国”也有李冰的一份功绩。而在莫高窟,几个文化掠夺者,欺骗了善良又无知的中国道士。从这运出去了几十车无价的文物,而后面的几个更加无耻,用化学试剂将美丽的壁画就这样劫走。亲身再到莫高窟看看,看看那些美丽的壁画,以及一尊尊栩栩如生的佛像,在经历劫难之后的莫高窟已经价值如此之高,难以想象,被他们掠夺走的文物又价值多少呢。但是回头想想看,落后源于无知,当时无知的中国人,清政府的闭关锁国,自以为天朝物产丰富,但是最后被枪炮打开了大门,中国的多少文化被侵占被损毁,可惜可怜。所以,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只有变得更强,才能立于世界之巅。

站在一望无际的沙海中,难以想象会有一泓清水在这其中,但这个世界就是这样奇妙,一湾清泉却孤立在这浩瀚的沙漠中。这一湾也就长三四百步,水面之下,漂动着水草,使水色绿的更浓。还有几只玄身水鸭,轻浮其上,水边有树,不少也已百岁高龄。总之,一切清泉应该有的,这都有了。茫茫沙漠,滔滔流水,唯有大漠中有这一湾,风沙中有如此一静,荒凉中有如此一景,高坡后有如此一跌,才深得天地之韵律,让人神醉情驰。而老尼的孤守,也许是为了安守这一份宁静,让自己的内心随月牙泉平平静静。“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的这句词,将眼光放的很远,而那时的唐人们,他们多半不会声声悲叹,他们的人生道路铺的很广,告别是经常的,步履是放达的。阳关的雪,在这个地方更显的凄迷了。在这,在阳关,曾经是冰河马蹄声连绵不绝,这个土城,在千年之前,寄托着诗人的情感,验证过人生旅途的壮美,艺术情怀的宏广。在这,曾经的羌笛声不断,与自然混合却夺人心魄。可惜后来他们都不在欢悦,成了士兵们心头的衰音,那它自然也就消失在了朔风之中。

西域,这个听起来偏僻凄凉的地方,却发生了世界各大文明在这的最大规模的汇集、交流和融合。而西域喀什,是历来的旅行家、探险家等停步的地方,对很多人来说,这是生命的最后一站,但是对另一些人来说,这又是豪迈壮行的新起点。这作为各国文化的交集地,有着它独特的魅力,它的无与伦比的壮美,一系列无法复制的伟大。而在各朝更替的时代,每每一座城被攻下,留下的只有血腥与烈火。现在的“上京龙泉府”,即是当时渤海国的国度。但是当它破落后,只剩下一片废墟,在它的上面,新的统治者将它作为流放犯人的地方。随着年代的久远,人们只记得它流放犯人,但不曾记得它特曾经辉煌过。一个国家沦陷,随着而来的就是扫清它的财产,一切可以拿走的一件不留,带不走的也不会让它留在世间。历史就是这么漠然。杭州,曾经作为南宋的首都,风光无限,马可波罗将这夸成了世界最高贵、最美丽的城市,在没有迎来苏东坡之前,它不过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城镇。苏东坡初次来时,西湖已经被水草占据了十分之三,第二次来时已经过一半了,苏东坡为了解救西湖这位美女子,制定了周密的规划,使西湖容光焕发,杭州由此被撑出了极度气韵。

说到苏东坡,就不得不说他身陷“乌台诗案”。当时受到当朝文人的诬陷,说他在诗中流露对政府的不满和不敬。几乎在同一时刻,所有批评苏东坡的言论都不约而同的聚合到了一起,当时的皇上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只能把苏东坡下了大狱。在当时,文字狱已经很普遍了,因为一些莫须有的罪名,迫害了多少有才能有文化的人才。但是没办法,封建社会,皇上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只能将这些一概封杀了。当时的社会,不少人因为嫉妒或是为了权利,不惜把自己的老师也告上朝廷,都是为了一个“权”而已。可见,当时的制度,培养出来的,不过是一帮帮趋炎附势之徒,既可怜又可悲。

在清兵入关之后,大部分汉人仍有这抗拒之心。满族有留辫子的习惯,就强迫所有人都要留辫子,否则杀头,这一规则使得很多汉人屈服了。但是仍不愿去为清朝服务,不愿去当朝做官,清朝皇上也知道,如果想要长久下去,必须取得汉人的支持。而避暑山庄的建立,使得汉人受到皇上的重用,汉人也在心理不像以前那样排斥满族了,这样一来,满清的中央集权制又更加集中了。想想一下,这样其实有他的两面性,如果汉人一直不服,那么早晚会让清朝政府动怒,引来巨大灾难,但是服了之后,没有了反抗,使人民被无休止的压迫,以致到后来帝国的铁蹄入侵,人民的反抗精神以及及其弱了。这也是封建制度的弊端。

至于宁古塔,其实不是塔,不过是一种名称而已,是用来流放犯人的一个地方。由这可以引出清朝对犯人的处理方式,流放算是很轻的一种刑法了。比起那些杀头、抄家的、流放算是比较仁慈的一种了,但是随之而来的是死亡,在这段艰难的旅程中,大部分受不了环境的艰苦,在半路上就撒手人寰,而活下来的人,则面对的是更加艰苦的生存环境、面对的是整个家族的兴盛之责。

其实我对山西的商人的了解也是从这本书中才了解到的,之前听过徽商,了解了一下他们的发展史,在这篇文章中,详细介绍了晋商的兴盛与衰败,讲述了晋商的经商手法以及经商模式,以及他们的精神,与其他商人相比,突出了晋商的超前的思想、他们的经商理念是其他商人不能比的,但是时代不济,没有让他们这群商人继续在这个社会生存下来。但是,从他们身上还是可以学习到不少为人之道和经商之道。

至于世界之旅和人生之旅两部分,作者的描写方式和之前类似,从世界各地的文化之中汲取知识、从已逝的哲人身上汲取知识。这本书名为“文化之旅”,而苦旅是指创造之苦,在作者的文章中可以看出,作者选取的地点,基本上都是曾经辉煌一时的文化,从无到有,从辉煌到落寞。

《文化苦旅》凭借作者对山水的诗化描写以及对历史事件的故事化叙事,寻求了一种对文化人生的省思和精神的洗礼,从而揭示了中国文化的巨大内涵。

下载文化交际有感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文化交际有感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清明节文化有感[精选合集]

    清明节文化有感 敬爱的党组织: 又是一年清明到,大多数人都会在这一天祭祖扫墓。将鲜花摆在目前的那一刻, 我们都在缅怀着我们的先辈,表示着对已故人的尊敬与怀念。而作为为中国......

    学数学文化有感

    其实选择”数学文化”这门选修课是因为高中数学特别好,有一定的兴趣,开始两周去试听的时候,很喜欢老师的讲课风格。他告诉我们文化是一种感觉,一种品位。是关于怎么看人,看事“数......

    参加口语交际优质课听课有感

    用心去听,用心去说 吉安市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优质课竞赛听课后有感 2014年5月6号-5月9号我有幸参加吉安市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优质课竞赛听课,几天课听下来,收获颇丰,下面......

    读《文化苦旅》有感

    文化,人生——读《文化苦旅》有感 我,只是一个普通的中学生,不曾走遍中国的大好河山。但是当我翻开这本余秋雨先生所写的《文化苦旅》后,我慢慢地被书中的历史、游记所吸引。......

    读《文化苦旅》有感

    读《文化苦旅》有感 这几日,正在阅读余秋雨先生所著的《文化苦旅》,并不是说如何认真地研究,只是为了完成作业。 第一遍读的时候,对这本的书的感觉是无比复杂的,除了感慨之外,对某......

    读《文化苦旅》有感(大全)

    读罢余秋雨老师的《文化苦旅》,我很想抓住些什么,却又难以言状,只觉得淡淡的哀愁与寂寞萦绕在心中不去,又难复平静。以下是小编带来《文化苦旅》读后感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读《文化苦旅》有感

    文化,人生 ——读《文化苦旅》有感 我,只是一个普通的中学生,不曾走遍中国的大好河山。但是当我翻开这本余秋雨先生所写的《文化苦旅》后,我慢慢地被书中的历史、游记所吸引。......

    文化“苦旅”——读《文化苦旅》有感

    文化“苦旅” ——读《文化苦旅》有感 在《文化苦旅》一书中,余秋雨向我们揭示了莫高窟、玉门关、都江堰等古迹中蕴含的历史、人物以及精神,而正是这些历史、人物和精神,组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