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观楼廊文化有感
观楼廊文化有感
安静小学三年一班 张倞瑄
今天下午第二节课,学校组织同学们参观了学校的文化楼廊。首先参观一楼,映入眼帘的是我们安静小学所有教师的简介和照片,还看到我们的班主任徐老师!她是学年的组长。
上了二楼看到的是安静人的美德和同学们都会背的弟子规。
三楼挂了很多名人的画像和介绍,其中有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还有我的偶像狄仁杰,他是我国古代有名的大官和神探,我还知道他的很多故事呢!
一会我们上了四楼,这里是我最喜欢的地方,因为这里有很多同学们的作品:有书法,有照片,图画,地方课上的小发明„„,太“赞”啦!首先看到的是书法,哇!好漂亮的字,看的我有些自愧不如!而且,还有一个秘密哦!它是这么摆的“Wo ai an jing”我爱安静吗?“Sure”我爱安静,我爱我的学校。之后是照片栏,一张又一张的家乡风景照,有我们熟悉的中央大街,防洪纪念塔,仿佛就矗立在我们的面前。突然,我的好朋友拍我的肩膀说:“看那张”!啊!是我拍的一张作品:索菲亚教堂的夜景照片。哈尔滨不愧被称为东方小巴黎,它太美了!接下来是记录同学们学习生活时的照片,其中有王品浩和我,我都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放上去的,哈哈!下面大家看到的是色彩艳丽的画报,有五一、六一的纪念画,还有栩栩如生的小鸟和动物。啊,我的学校真是人才辈出呀!最后看到的是名人名言。它鼓励我们好好学习,努力成为有用人才。
参观已完毕,可我的心还在那丰富多彩、人杰地灵的安静小学文化楼廊中,你是让我们的心灵更加自在美好的地方!
第二篇:读书篇:楼廊文化名言精选
读书:
1、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
3、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4、虽天才隽朗,而实须坟诰以广知。——葛洪
5、不学而求知,犹愿鱼而无网。——葛洪
6、士欲宣其义,必先读其书。——王符
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9、不敢妄为些小事,只因曾读数行书。——陶宗仪
10、一日不书,百事荒芜。——李诩
11、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朱舜水
12、学固不在乎读书,然不读书则义理无由明。——朱熹
13、立身以力学为先,力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14、非读书,不明理。要知事,须读史。——李光庭
15、六经三史,诸子百家,非无可观,皆是为治。——苏轼
16、夫所以读书学问,本欲开心明目,利于行耳。——颜之推
17、知识是珍贵宝石的结晶,文化是宝石放出来的光泽。——泰戈尔
18、格天功业有本源,谁谓读书记名姓?——归庄
19、读书何所求,将以通事理。——张维屏
20、开卷有益。——赵光义
21、当以读书通世事。——倪元璐
22、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23、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吴晗
24、读书,人才更加像人。——严文井
25、书,我的良师益友,它给我知识、力量,它指导我怎样去生活和斗争。——吴运铎
26、书给人以优点,人从书中得益。——陈伯吹
27、要到书林中徜徉。中外古今的文明成果,我们都应有分析、有鉴别、有批判地加以继承和发扬。——刘心武
28、我学习了一生,现在我还在学习,而将来,只要我还有精力,我还要学习下去。——别林斯基
29、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读书,就越是深刻的感到不满足,越是感到自己的知识贫乏。——马克思
30、外国语是人生斗争的一种武器。——马克思
31、学习这件事不在乎有没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在于你自己有没有觉悟和恒心。——法布尔
32、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33、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
34、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35、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36、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37、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38、人不光是靠他生来就拥有一切,而是靠他从学习中所得到的一切来造就自己。——歌德
39、钻研然而知不足,虚心是从知不足而来的。虚伪的谦虚,仅能博得庸俗的掌声,而不能求得真正的进步。——华罗庚
40、知识是引导人生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灯烛,愚暗是达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障碍,也就是人生发展的障碍。——李大钊
41、挥汗读书不已,人皆怪我何求。我岂更求荣达,日长聊以销忧。读书,为明理也;明理,为做人也.——彭兆荪
42、愚昧从来没有给人带来幸福;幸福的根源在于知识。——左拉
43、没有任何力量比知识更强大,用知识武装起来的人是不可战胜的。——高尔基
44、不知道自己无知,乃是双倍的无知。——柏拉图
45、生活的全部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尚未知道的东西,在于不断地增加更多的知识。——左拉
46、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议地是问号,我们大部分的伟大发现都应当归功于如何?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巴尔扎克
47、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鲁巴金
48、谚日:“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使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世人不问愚智,皆欲识人之多,见事之广,而不肯读书,是犹求饱而懒劳馔,欲暖而惰裁衣也。——颜之推
49、青年是学习智慧的时期,中年是付诸实践的时期。——卢梭
50、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51、把学问过于用作装饰是虚假;完全依学问上的规则而断事是书生的怪癖。——培 根
52、聪明的人有长的耳朵和短的舌头。——弗莱格
53、重复是学习之母。——狄慈根
54、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普列汉诺夫
55、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曹雪芹
56、学者如登山焉,动而益高,如寤寐焉,久而益足。——徐干
57、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耳。——张潮
5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59、要循序渐进!我走过的道路,就是一条循序渐进的道路。——华罗庚
60、人天天都学到一点东西,而往往所学到的是发现昨日学到的是错的。——B.V
61、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只不过是愈来愈发觉自己的无知。——笛卡儿
62、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 克
63、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64、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65、游手好闲的学习并不比学习游手好闲好。——约·贝勒斯
66、惜时、专心、苦读是做学问的一个好方法。——蔡尚思
67、当你还不能对自己说今天学到了什么东西时,你就不要去睡觉。——利希顿堡
68、读书不趁早,后来徒悔懊。——《清诗铎·趁早歌》
69、春庭早色和烟暖;午夜书声带月寒。作者:《对联集锦》
70、好问的人,只做了五分种的愚人;耻于发问的人,终身为愚人。——佚 名
71、求学的三个条件是:多观察、多吃苦、多研究。——加菲劳
72、夫学须志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73、古今来许多世家,无非积德。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格言联璧》
74、唯一能持久的竞争优势是胜过竞争对手的学习能力。——盖亚斯(壳牌石油策划经理)
75、情况是在不断的变化,要使自己的思想适应新的情况,就得学习。——毛泽东
76、做学问的功夫,是细嚼慢咽的功夫。好比吃饭一样,要嚼得烂,方好消化,才会对人体有益。——陶铸
77、好问,是好的。……如果自己不想,只随口问,即能得到正确答复,也未必受到大益。所以学问二字,“问”放在“学”的下面。——谢觉哉
78、古今中外有学问的人,有成就的人,总是十分注意积累的。知识就是机积累起来的,经验也是积累起来的。我们对什么事情都不应该像“过眼云烟”。——邓拓
79、我们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学习。下苦功,三个字,一个叫下,一个叫苦,一个叫功,一定要振作精神,下苦功。——毛泽东
80、惜时专心苦读是做学问的一个好方法。——蔡尚思
81、在寻求真理的长河中,唯有学习,不断地学习,勤奋地学习,有创造性地学习,才能越重山跨峻岭。——华罗庚
82、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毛泽东
83、韬略终须建新国,奋发还得读良书。——郭沫若
84、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论语》
85、研卷知古今;藏书教子孙。——《对联集锦》
86、求学将以致用;读书先在虚心。——《对联集锦》
87、学者贵知其当然与所以然,若偶能然,不得谓为学。——孙中山
88、学乃身之宝,儒为席上珍。君看为宰相,必用读书人。——《神童诗·劝学》
89、读书如行路,历险毋惶恐。——《清诗铎·读书》
90、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论语》
91、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儿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作者:《神童诗·劝学》
9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93、谁游乐无度,谁就没有功夫学习。——谚语
94、图书的作用,甚至在古代就已经被挪威和瑞典人一诺尔曼人一所肯定了。他们认定,他们的鲁恩(北欧古金石文字)具有超自然的力量。——卢伯克
95、学习有如母亲一般慈爱,它用纯洁和温柔的欢乐来哺育孩子,如果向它要求额外的报酬,也许就是罪过。——巴尔扎克
96、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朱用纯
97、学习文学而懒于记诵是不成的,特别是诗。一个高中文科的学生,与其囫囵吞枣或走马观花地读十部诗集,不如仔仔细细地背诵三百首诗。——朱自清
98、你们要学习思考,然后再来写作。——布瓦罗
99、青年是学习智慧的时期,中年是付诸实践的时期。——卢梭
100、现在,我怕的并不是那艰苦严峻的生活,而是不能再学习和认识我迫切想了解的世界。对我来说,不学习,毋宁死。——罗蒙诺索夫
第三篇:学校楼廊文化解读说明
楼 廊 说 明
我们学校的校园文化主题是“书香校园绿色校园”下面我们对“书香校园”及楼廊文化做一阐释:
走进博大精深的书香世界,我们虚心聆听古圣贤的谆谆教诲,尽情领略文人骚客的奕奕风采;走进百花齐放的名著领域,我们恣意享受着知识的阳光雨露,悠然徜徉在智 慧的海洋。
我校为了突出书香校园是一种氛围,是一种整体风貌,也是校园文化的一种集中显现,更是学校人文传统和优良校风延伸的基础。我们精心设计了7幅“书香校园”的宣传栏,主要从“为什么开展书香校园活动、怎样开展书香校园活动、开展书香校园有哪些作用”三个方面进行阐述.1.“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鸟欲高飞先振翅,人若上进先读书”二个方面说明读书的重要性,我们在生活中深切的感受到“书犹药也,善读之可医愚。”真是多读一本好书,多活一个人生。
2.“让阅读成为习惯,让书香溢满校园,让文化幸福生活”让我们体会到读书真的是我们像每天的吃、穿、用一样很平常且永远不可少的一样东西,就像法国罗曼罗兰说:“和书籍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气。”其实他就是我们不可分割生活的一部分。
3.“不惜寸阴于今日,必留遗憾在明朝”不读书只能落了个“老大徒伤悲”的下场,“神驹肆蹄,竞走蜿蜒五百里天野;雏鹰振翅,启遁高远九千重云霄”,读书为学生的今后发展奠定了一个腾飞的平台,一个坚实的基础。
为了进一步阐释我们校园文化的内涵,我们设计的文化展板就更能体现我们的理念:
1.《爱莲说》一个人如果自持力强,能不受环境影响,就可以做到“出淤泥而不染”,保持自己的高尚情操;反之,一个人如果自持力弱,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就会“近墨者黑”。周希望自己和他人像莲一般在乱世中仍保持一份清高,为百姓做出一点贡献.告诉我们不能消极避世,不要随波逐流。我们的学生也要向周敦颐一样。
2.《陋室铭》一文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追求声色娱乐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告诫我们的学生不管遇到什么样的环境,书还是要贯穿人的生命的一生的。
3.《劝学》此篇文章,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告诫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劝学》是《荀子》一书的首篇,较系统地论述了学习的目的、意义、态度和方法。课文节选了四段,着重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意义和学习应持的态度。
4.“读书三功用”从过去的“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到今天的为生存、为发展,再到“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可谓各有各的理解、各有各的答案。就校开来读书三个功用是“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5.《弟子规》的核心思想是孝、悌、仁、爱、礼、义、忠、信.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弟子规》朗朗上口,寓教其中,在简洁精练的语句中囊括了为人做事的许多道理,在声声朗读、自然记忆的过程中让孩子受到渗透性的教育,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受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教育。
6.读书名言:毛主席曾经说过“读历史是智慧的事” 现实的经验可以说服人,历史的经验同样可以说服人,让我们徜徉在历史的经验中,汲取文化的内涵,取得自己的进步。
第四篇:观文化长廊有感
观文化长廊有感
学,修,养,人之三境也。学而修之,可养也。修而养之,亦可学也。养而学之,复可修也。人生亦是一段从学旅程,学习以致修身养性,陶冶情操。修以学为基石拓展眼界,养,又是学、修之果,安养生息。我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孔孟的仁爱,墨子的兼爱非攻,老、庄的逍遥无为,此之为古韵。
走向文化长廊,浓郁的中国文化从深处飘来,一股幽远的气息扑面而来,在这条长廊里悬挂着的是名家语录,警言善句,每一条都值得人们驻足,细细品味文化的底蕴。每一字一句,甚至一小小的句符间都充满着大大的味道。深思熟虑片刻,内心便豁然开朗。驻足在寻子语录面前,《劝学》涌入眼帘,那是高中课文中的文章,如今品味起句子间的点滴又是别有一番收获,这就是文化的魅力。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同样的内容,却有着不同的感悟。《劝学》中言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生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亦是《礼记·中庸》中教育我们学习的道理。西汉刘向曾云:“惟学问可以广明德慧”。做学问的好处便是在为学过程中有所收获,获取知识的同时,拓宽自己对文化的见解和眼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学习后休养生息,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感悟生活,体验生活。修养自己的节操,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完善个人品格荣德。在学校的文化长廊里,修身苑的正下方有着两行醒目的大字:“华章万世传,天道千秋盛”。磅礴的气势,盛气凌人的雄伟。在这长廊里,记录着不同人的思想主张,不同的文化底蕴,更有不同的人对文化不同的见解。他们将这些思想,主张集中在这条长廊里,供人赏读,品析。让人们在他们的学习氛围里进行熏陶。在修身苑的另一侧,正心亭,两旁树立着两行字:“伸出手去勤勤恳恳做事,挺起胸来堂堂正正做人”。这两行充满正气的大字面前,沉淀着一代又一代名家对为人处世之道的态度。从长廊的一头走向另一头,有着无数的名人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这是对待他人,对待百姓的爱民举动。“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这是告诫我们无论贫穷贵贱,不仅仅只考虑到坏的方面,我们也要懂得为人之道。“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会轻于鸿毛”。汉朝司马迁的《史记》中记载着他对人生的处世态度。更有诸葛亮的“志当存高远”,表明从学要有远大的志向。《礼记》中的“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讲述了学习不仅仅是独自学习而是要寻友,合作学习,才能博见而多闻。《韩非子》中“小信诚则大信立”也指出了诚信的重要性。在这长廊里,你会收获正心,诚意,格物,致知,修身,齐身,治国,平天下等等儒家修身的“八目”。
漫步在斑驳的水泥长路上,你会迷醉那满廊书香气息沉醉于那一排排列整齐,设计雅致,底蕴醇厚的宣传栏。只要片刻的驻足,跨进着心灵的殿堂。在这长廊里,你会仿佛穿梭在这几代人的世界里,时空隧道搭载着你往返于历史的浓厚文化里,古代文化,现代文化,你会身临其境,心旷神怡。这就是文化的魅力。
明朝海瑞曾云:“学必专静,而后能有成”。苏轼曾云:“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清朝邱心如的“一言不实,百事皆虚”。晋朝葛洪的“一言之美,贵于千金”。种种良言名句,皆是古人们的文化心得。他们用自身的经验向人们阐述着人生的道理。通过长廊上这片片文字,让人感受到不同时代的文化,让人们接受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的文化熏陶,走过这慢慢长廊,不禁思考,我们的人生不就像这长廊般充满了不同的过程,从呱呱落地的一头走向年华逝世,青春老去的另一头,从一个阶段前往另一个阶段。
总之,“人生处万类,知识最为贤”。在学习中学会修为,在修为后懂得安养生息。学,修,养这三者在你的人生路上是无法分割,无法舍弃的。我们要在人生中细细体会这三者的奥秘。
第五篇:观陕西妇女文化博物馆有感
妇女文化博物馆坐落于陕西师范大学长安校区,它是中国第一座综合性妇女文化博物馆。展区面积1000平方米,有文物藏品1200余件,分为“她的故事”、“江永女书”、“生育文化”、“女红”和“中华嫁衣”五个专题展出。
听老师说文化博物馆很具有代表性,我就来了。眼前“妇女文化博物馆”几个鲜红的大字,清晰可见,仿佛在召唤我们。
“她”的故事,也是好多女性的故事。因为有她们的存在,生活才变得有意义。古代中国女人的三寸金莲可谓世界闻名。三寸金莲跟我国古代妇女裹足的陋习有关。裹足的陋习始于宋,当时的人们普遍将小脚当成是美的标准,而妇女们则将裹足当成一种美德,不惜忍受剧痛裹起小脚。人们把裹过的脚称为“莲”,而不同大小的脚是不同等级的“莲”,大于四寸的为铁莲,四寸的为银莲,而三寸则为金莲。三寸金莲是当时人们认为妇女最美的小脚。俗语说:“小脚一双,眼泪一缸”。缠足妇女的痛苦可以想象。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太残忍了!听讲解员说它们甚至在20世纪80年代还没有完全退下,其中最耐人寻味的是山西运城一位富家女子的莲鞋--它分内、外两双,外鞋面摸起来好像用牛皮做的,内鞋很软,保护足部。这双鞋材料考究,做工很好,鞋内印有号码。看到惠安女,我感触颇多,她们服饰另类、风俗奇特。想起她们的头饰,每天要举着10多公斤的头饰干其他
事,真的很辛苦。到后来惠安女的衣服服饰越发展越短,据说这种变化来自大跃进,细看她们的服饰,初步具有现代女性的的特点。惠安女是当地社会主要劳动群体,丈夫出去打工赚钱,家里的活就落在妻子的身上,妻子什么活都得做,压力很大。对了,天安门广场上毛主席纪念堂的大石柱,就是她们做的。我们中国女性真是伟大。看到压指刑具,我有些难过,它是旧时妓院里惩罚妓女所用,基于当时社会的局限性,妓女是肮脏的,今天我们反思这段历史,会获得新的启示。这不仅集中展示了中国妇女的心路历程,而且也展示了普通妇女的生命意义和存在价值。
“江永女书”听说很厉害,今日一见,肃然起敬。严格讲应称为“女字”,即妇女文字,是一套奇特的汉字。它不仅符号形体奇特,记录的语言奇特,标记语言和手段奇特,流行的地区、社会功能和传承历史也很奇特。字的整体轮廓呈现长菱形,笔迹秀丽娟细,被国内外学者叹为“一个惊人的发现”、“中国文字史上的奇迹”。它反映了妇女在旧社会反抗压迫,要求解放的强烈愿望,这有社会学的意义.妇女用它传播民间文学,这从民俗学的角度看,提供了别开生面的内容。从语言学的角度看,“女书“不是全面交际的工具,而只是当地妇女之间的交际工具,这也提出了新的问题.总之,”女书”具有多方面的研究价值,我觉得它应该引起学术界的重视。
生育是女性特有的,也是唯一的。如今随着社会的快速
发展,生育文化正在快速消失,值得我们深思,要不给后代就留不下什么了。生殖,生育,求子,这是中国所有人的渴望。尿布,现在大家很熟悉,可当时,在陕西合阳,是用漂亮的画布做的,想想真是奇特。并且在这一带,鱼变娃,莲花娃文化都有。在关中地区有一古老的习俗,下葬时在死者的生殖器上安放一个器物,男性为圆筒状,套在阳具上;女性为塞状,堵于阴道。这种习俗源于何种考虑,有待考证。这两件生殖器随葬物品出土于陕西省周至县马召镇,年代不祥。
“女红“只属于女人的天地,是妇女文化中最丰富多彩的世界。四大名绣可不是吹的,最突出的有江苏的苏绣、湖南的湘绣,广东的粤绣和四川的蜀绣。提起库淑兰,大家都会想起她的剪纸技术。她的作品有以下特点:独特的拼贴工艺,奇异的五彩装饰效果,边剪边即兴歌唱。她是陕西旬邑人,1920年出生,9岁缠足,11岁随姑姑读书,15岁因夫家逼婚辍学嫁为人妇,婚后经常遭到丈夫的打骂,先后生育13胎,成活两儿一女——她经历了旧中国亿万女人共同的命运。她是中国历史的见证。
“中华嫁衣”中国大多数民族的文化传统中,“出嫁”是女人一生命运的重要转折点。很多民族的女孩子往往从会做针线起就开始为自己准备嫁衣了。她们用最高贵的面料、最美丽的彩线、最富特色的图案、最繁复的针法、最绵长的心
思、来制作自己的嫁衣,为自己打造一生最华美的一瞬。嫁衣是即将消失的祖母文明,是女性意识在人类生命历程中闪耀的一丝亮光,需要我们去抢救、去记录。值得深思。听着讲解员讲述嫁衣背后的故事,一股敬畏而崇拜的感情油然而生。
看完了,心中不免有些伤感,我们古代女性受到如此大的伤害,还能如此顽强的活着,真是令人钦佩。看完久久不能忘怀,妇女文化是我国史上的一块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