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参观彭德怀故居心得体会
彭德怀纪念馆参观学习心得体会
12月2日,支部组织了彭德怀纪念馆的参观学习,大家一起参观了彭德怀故居、彭德怀纪念馆、铜像广场等,在彭德怀故居,看到了彭德怀同志在庐山会议时写的“万言书”,以及两次回故乡作调查研究所写的材料。可以看出他永远站在人民的一边,受到人民无比的敬爱。这也是我们每个真正的共产党员所追求的真正的荣誉,也是每个真正的共产党员应尽的义务。在纪念馆有毛泽东同志对于彭德怀元帅的评价,一首“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奔驰。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将彭德怀同志的为抗战的无畏精神的描写,让我们可以想象当初的抗日战争中彭大将军是多么的英勇无畏,一往无前,领导军队取得多次战争的胜利。
了解伟人彭德怀的历史功绩,学习先烈们的革命精神,彭德怀是德高望重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和政治家,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卓越领导人之一,他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国防及建设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彭德怀同志有着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坚强的党性原则,始终保持坦荡的革命胸怀,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在许多重要历史关头,他总是挺身而出,坚持真理,坚定地维护党的利益;他为党和人民作出了巨大贡献,却从不居功自傲,从不接受任何特殊待遇,严于律己,克勤克俭,他极其关心人民群众之疾苦,始终保持劳动人民之本色。他的高尚的品质,是他一生对党对人民的赤胆忠心,由于他来自人民群众的最基层,对人民有深厚的骨肉之情,所以不管在什么情况下,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他都不顾个人安危,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兢兢业业地工作着,坚持为广大的人民服务。他的这些高贵品质和革命精神,在我们今天振兴中华,在整个党务工作中都有着现实意义。
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一名共产党员,应该时常了解党的历史,革命历史,学习革命先驱的精神,然后审视自己,寻找不足,知道自己作为一个党员同志应该有怎样的思想觉悟,要为身边的同学做好学习的榜样,我们进行“两学一做”学习活动,让党员们知道怎样去成为一个合格的党员,今天,大家一起参观伟人故居,是一种更有效的去理解合格党员标准的方法,这也是这次活动的意义。在以后,自己也将时刻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提高自己。
第二篇:彭德怀故居心得体会
参观乌石彭德怀故居的心得体会
今天,为了响应党的十九大号召以及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在我们党支部的倡议和安排下,我们支部的全体成员远赴湘潭县乌石镇彭德怀元帅旧居以及纪念馆进行了参观学习,在参观的过程中,全体同志态度极其认真,对彭德怀元帅以及与他关系密切的其他革命先烈事迹有了深入的了解;这既增加了我们对他们的敬佩之情,也增加了对我们中国共产党的信任与感激之情,是一次有意义,有收获的爱国主义教育之行。
彭德怀(1898-1974),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事家。原名彭清宗,字怀归,号得华。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长征到解放战争期间一直担任我军的高级将领,先后指挥过大大小小百场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还曾担任过国防部长,并指挥了著名的抗美援朝战争,在庐山会议期间由于上万言书被错误打倒,在文革期间喊冤逝世,他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国防及建设事业,心系广大劳动人民,建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
怀着对彭总的敬佩之情,我们在乌石先后参观了故居,纪念馆以及彭德怀墓,并在铜像广场敬献了花圈。在彭德怀纪念馆,他一个个感人的故事震撼着我们每一个人:从彭总舍小家为大家参加革命的故事中,我们领悟到了彭总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他为了人民的利益和国家的危亡而舍弃了曾经属于自己的官职,财富以及亲人的生命,而我们现在所拥有的良好环境正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他们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党和祖国的情怀,值得我们永远地怀念和学习;更让我们佩服的是在朝鲜战争中,彭总指挥的志愿军打的所谓联合国军丢盔弃甲,三度易帅,这打出了中国军队的国威,洗刷了一个世纪以来中国被列强欺凌的耻辱,让世界各国从此不敢小看新生的共和国。
一天下来,我认为彭德怀元帅最值得我们纪念和学习的不仅仅有他杰出的军事才能,更主要的是他的高尚的品质,是他一生对党对人民的赤胆忠心。由于他来自人民群众的最基层,对人民有深厚的骨肉之情,所以不管在什么情况下,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他都不顾个人安危,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兢兢业业地工作着,坚持为广大的人民服务,甚至付出自己的生命。他的这些高贵品质和革命精神正是值得我们不断学习的。
通过这次红色之旅,使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作为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生在和平年代,在党的红旗下成长,更应该清醒的认识到自己肩负的历史责任,更应该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更应该时刻牢记党员的义务。因此,我必须戒骄戒躁,刻苦学习、扎实苦干,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的同时还要时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并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
第三篇:彭德怀故居维修请示报告(范文)
关于申报彭德怀故居革命旧址抢救性维修经费的请示
县民政局:
彭德怀故居位于思顺乡思顺村牛形岭下村民小组,是集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党、政、军、文化、教育等为一体的县级机构遗址,由于其独特的历史地位,2007年10月被崇义县党史、革命史公布为“重点保护单位”,2007年10月被崇义县政府授予“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彭德怀故居是赣南革命根据地重要的革命活动旧址和开展“红色之旅”重要的教育基地。该建筑为二层土木结构,建筑面积350平方米,因年久失修,已破烂不堪。为了切实保护革命历史遗迹,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及弘扬苏区精神的作用,我村拟对彭德怀故居革命遗址进行抢修加固。经现场勘测,工程预算约需98600元,我村集体已自筹23000元,尚缺资金75600元,现恳请上级有关部门给予大力支持。
妥否,请批示。附:彭德怀故居革命旧址抢救性维修预算
思顺村民委委会
二0一二年四月五日
彭德怀故居革命旧址抢救性维修预算
水泥浆砌:180 m³ * 270元/ m³ = 48600元 围 墙: 100 m³ * 400元/ m³ =40000元 瓦 梁: 10 m³ *1000元/ m³ =10000元
总计:玖万捌仟陆百元(98600元)
第四篇:游杨开慧、彭德怀故居有感
缅怀革命先烈,深化“两学一做”
——游杨开慧故居彭德怀故居有感
我一直认为拜访故居需怀崇敬情,还需对故居的主人有一定的了解,才会有所体悟。对于杨开慧的认知是电影《建国大业》里的那个喜欢毛润之的灵秀姑娘,对于彭德怀元帅的认知就是来自历史书上的百团大战。幸亏两处都有解说员,让我们对两位革命烈士有了更多的了解。
每次都会看生平事迹表,某年某月某日某人做某事,然而这些我向来记不住。我记住的是某一件具体的小事,是细节让人物形象变得丰满。上午我们来到了位于长沙县板仓的杨开慧故居。纪念馆的中间是一尊白色塑像,杨开慧着学生装,短发,奔走状,为革命呐喊,让人肃然起敬。后来知道她是湘福女中唯一剪短发的学生,被校方认为是“过激派”,限其三月内蓄起发来,她却坚持剪发是自己的自由,大胆独立。在橱柜里有一件破旧的衣服,杨开慧家境殷实却着粗布衣服,她说“我同情劳苦的人民”跟那些“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相比,她有着崇高的人格。最让我震撼的是那幅雕塑,狱中年幼的毛岸英牵着母亲的手依偎在其身旁,而杨开慧目光如炬,神情坚毅,她已经下定决心为革命献身,忠于爱情,她宁愿死也不愿公开申明自己与毛泽东不是夫妻关系,“我死不足惜,但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一位母亲在这种情况下做出这样的决定需要多大勇气啊,她有太多的眷恋和不舍,然而在大义面前,她选择牺牲小我,完成大我。“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一曲骄杨颂表达了毛泽东对两位革命烈士杨开慧和柳直荀的痛惜之情,我觉得“骄”字甚好,符合杨开慧的气质。她是一位英气的女子,她坚强勇敢,不输男子。
下午参观的是位于湘潭乌石的彭德怀故居。不像杨开慧,彭德怀来自贫苦人家,如他自己所言“我是一个勇敢的农民的儿子”。生长在农村的他自然了解农事,在“大跃进”期间,他亲自做调查,反映问题,却惨遭批斗。他一辈子就想搞富国强兵,在纪念馆里有一处复原百团大战的场景,极为逼真。彭德怀司令手持望远镜,目视前方一脚踏在战壕边上,完全暴露在敌人的炮火之下,他的这种无畏激励着战士们冲锋向前。就是这样的正直勇敢的元帅却被扣上“叛国反革命”的帽子,接受了无情而漫长的批斗和迫害。历史终会给出正确的评价,在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得到平反,而彭德怀元帅看不到了。
时间会让墓碑腐蚀,让遗物消散,而人们总能做出努力抵抗时间的侵蚀,于是有了纪念馆,有了那陈列的橱窗。这是很有必要的,“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一个可悲的民族,而一个拥有英雄而不知道爱戴他拥护他的民族则更为可悲。”缅怀先烈,我们向他们致敬,为他们对信仰的矢志不渝,为他们对人民的无限深情,为他们对国家的无比热爱以致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他们的精神之火炬将照亮未来,激励着后来人为人民的自由和幸福而奋斗终生。
第五篇:邓小平故居参观心得体会
邓小平故居参观心得体会
学校组织了近300名学生前往广安邓小平故居参观学习红色文化革命精神。邓小平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理论的创立者,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公认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领导人。
经历一小时多车程,上午10时左右抵达邓小平故居景区。在领队的带领下,我们8个组来到了邓小平同志铜像广场,向邓小平同志铜像进献花篮,以表达对世纪伟人邓小平同志的崇高敬意。随后,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到达邓小平故居陈列馆。陈列馆很宏伟,讲解员告诉我们陈列馆的建筑形状,久象征着邓小平同志的三起三落,人生的三起三落,足以证明邓小平同志是不平凡的。陈列馆里面分为序厅、三个陈列展厅、电影放映厅、珍藏陈列厅组成,共展出文物170件,档案文献资料200余件,图片408幅,复原场景4个。我刚进入展览馆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山高海阔人为峰”的邓小平型铸铜壁像,看到这幅极具视觉冲击力的铜像,我不经想到了小平爷爷对我们民族那划时代的贡献:第一,小平爷爷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中国后来的发展指明了航向。对于这一点,没有非凡的气魄和智慧,是根本做不到的。或许,没有小平爷爷的改革开放,我们仍然在黑暗中探寻前进的道路;第二,他主张废除领导干部终生制,这反映出小平爷爷伟大的情怀和高尚的情操。序厅两侧石墙上,镂空雕刻着两段撼人心魄的文字,右侧是邓小平的名言:“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邓小平出生在协兴乡的牌坊村,并且在这里度过了愉快的童年时光。邓小平同志原名邓先圣,5岁在私塾念书,先生觉得他名字不妥改为邓希贤,后来因为工作原因改名为邓小平。1920年夏天,邓小平同志离开家乡,异地求学。4年后,邓小平同志走上了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道路。1931年,在江西革命根据地,由于邓小平坚持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反对左倾主义,被当时党内“左倾”主义的领导撤职,并受到党内最严重警告处分,这是邓小平同志政治生涯中的第一次“落”。29岁的他和妻子金维映也离了婚。而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邓小平同志遭受到错误批判和斗争,第二次“落” 是邓小平一生中感到最痛苦的时期。第三次“落”是在1976年至1977年。邓小平因“全面整顿文化大革命”的错误,违背了以阶级斗争为纲。“四人帮”发动了“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邓小平再次被打倒。每一次的理由都是那样的荒谬,而他每次因为坚持正确的路线,正确的理论而被打倒。但他无怨无悔,就因为“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在陈列馆里面我们还见到了邓小平同志用过的枪,穿过的军衣,想象当年邓小平在战场是多么的威风。陈列馆里面还原了邓小平同志在北京的家,我们看到邓小平同志家里设施极简,邓小平一生都是很节约的,而我们现在的年轻人就知道享受,每个月都在买衣服还是觉得不够,而且追求名牌让父母生活拮据,这真的是让我们羞愧。在陈列馆的后面,讲解员带我们走了一小段石板路,她告诉我们,这是邓小平在北京走过的石板路,这全是用飞机空运过来铺在这里的。石板路时而平滑,时而坎坷,邓小平的一生也是如此坎坷,让我明白了即使处在逆境中,也要不屈不饶、愈挫愈勇,心中充满阳光和激情迈向前方,在顺境中也得居安思危、不卑不亢。邓小平故居坐落在广安区协兴镇牌坊村的邓家老院子,1904年8月22日,邓小平同志就诞生在这里。正房大门上方悬挂着江泽民主席提写的“邓小平同志故居”横匾,两侧为四川著名作家马识途撰写的对联:“扶大厦之将倾,此处地灵人生杰,解危济困,安邦救国,万民额手寿巨擘;挽狂澜于既倒,斯郡天宝蕴物华,治水秀山,兴工扶农,千载接踵颂广安。这是邓小平一生的写照。故居占地800平方米,由17间房子,由正房和左右厢房。故居由邓小平祖上三代人陆续修建而成。讲解员告诉我们,故居是坐东朝西,到下午夕阳才能照射进屋内,象征着邓小平到了晚年才达到事业的巅峰。当然,这是当地的一个传说。故居前面是一个池塘,因邓小平同志小时候在里面洗毛笔,所以取名洗砚池。我看到了邓小平出生的房间,房内存有邓小平同志出生的床,是小平生母淡氏的陪嫁床,由于小平母亲淡氏出身名门望族,家里经济不错陪嫁物也是极好的。小平同志的床保存完整,床柏木质地,古色古香,龙凤呈祥,雕梁画栋,三层搂雕,各种图案浑然一体,实属一件文物。还有小平读书用过的书桌,这是一张极普通的长方形书桌。但细细察看,从剥落的厚厚油漆中,仿佛还充溢着油渍的味道,我仿佛看到了小平在桐油灯下一手拿书,一手不时地挑着灯芯刻苦学习的情景。
午饭后,我们来到了翰林院子。这是邓小平先祖清代翰林邓时敏居住的旧宅。翰林院子坐西向东,穿斗式木结构建筑,悬山式屋顶,小青瓦屋面,是两个四合院相套的大院落。整个院子共有大小房屋36间,由朝门、戏楼、厅堂和厢房等组成,占地2000平方米,。邓时敏仙逝后,邓氏族人公议把翰林院子辟为学馆,希望为邓氏家族培养出类拔萃的人物以光宗耀祖,于是办起了牌坊村第一所私塾学校。邓小平同志小时候就在这里上私塾。
此次广安之行,使我们更加了解了一代伟人的成长经历,接受了一次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感谢学校给我们提供这么好的机会,组织大家学习参观,我一定要认真学习邓小平同志的革命精神,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我们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努力扎实自己的理论知识,坚定理想信念,为建设祖国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