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参观广安邓小平故居心得体会
赴广安参观小平故居心得体会
4月22日至23日,石门公园和鹅岭公园团支部全体团员、青年,怀着崇敬的心情,参观了邓小平故居,缅怀了小平同志的伟绩,寄托了永远的思念,表达了我们团员、青年对小平的深厚感情,受到了一次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
22日一大早,二个单位团员、青年一行24人,迎着和煦的春风登上了汽车,经过2个多小时的旅程,到达广安邓小平故里,大家怀着崇敬的心情,仔仔细细、认认真真地观看了陈列馆内的图文声像和实物展览,依依不舍地参观了小平故居。在参观过程中,大家由衷地缅怀了邓小平同志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所作的贡献,深刻体会了邓小平理论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深切领悟到邓小平同志对广大人民群众深厚的阶级情感。参观结束后,全所同志来到广安市内的“思源广场”,通过“水磨电影”以及看见广场内熙来嚷往的带着幸福感的人们,再一次感受到了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
“发展才是硬道理”这是小平同志对我们的要求,同志们纷纷表示:我们将继续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在自己的岗位上,不断进取,努力工作,为建设小康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二篇:参观广安邓小平故居有感专题
参观广安邓小平故居有感
邓小平,一个我们熟悉而又陌生的人。熟悉他是因为他拨乱反正,缔造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从而改变了中国千千万万普通大众的命运,每一个在新时期成长起来的人都或多或少享受着改革与发展所带来的益处,无不记住邓小平这位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说他陌生是因为我们对他的生平知之甚少,有太多的人对这位世纪伟人的印象仅限于改革开放领导者的浅显认识。我们看到了邓小平指点江山、气吞山河的改革魄力,折服于他从容不迫、儒雅娴熟的领导魅力,赞叹他高瞻远瞩、运筹帷幄的战略眼光。却不曾了解他过去为革命背井离乡、赴汤蹈火所受的各种磨难与困苦,不清楚这位世纪伟人从一个普通青年成长为党和国家重要领导的曲折经历。2014年10月26日,正值伟大领袖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之际,在学院组织下我有幸参观了广安邓小平故居。通过博物馆中展示的各种图片和视频资源,以及一件件真实的历史遗物,使我真切的体会到邓小平同志那极不平凡、波澜壮阔的一生。
邓小平1904年出生于中国四川省广安县协兴乡牌坊村的一个家庭。1919年春天,年仅15岁的邓小平离开家乡到重庆汪云松筹建的一所赴法留学预备学校就读,为留学法国做准备。邓小平的这一次背井离乡,远赴他乡,彻底改变了这样一个普通青年的命运,也使他一步步走向革命的道路,投身共产主义的伟大事业,并最终成长为一代伟人。许多人都听说过邓小平的一生“三起三落”,但是很多人却又不清楚这“三起三落”究竟发生了什么。
第一落
1932年,邓小平被派到会昌担任县委书记,很快在那里扩展了共产党的组织。随后又担任了江西省委的第一书记的职务。邓小平积极推行毛泽东的“富农路线”,组织地区性的武装力量,是当时党内毛泽东的支持者之一。1933年,邓小平被第一次打倒。李维汉等左倾势力抨击罗明、邓小平的政治路线,实质是批评毛泽东的战略方针,历史上称之为“邓(邓小平)、毛(毛泽覃)、谢(谢维俊)、古(古柏)”事件。此后,邓小平被一步步剥夺权力,从省党委书记的职位上被撤职。并迫于压力,做出自我批评,被关进了拘留所。
第一起
不久邓小平从拘留所放了出来,并且被派到处于前线的南村担任观察员。半个月后又被调回红军的总政治部。1934年10月,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被迫长征。1935年1月,在毛泽东、周恩来的推荐下,邓小平参加了在贵州省遵义县城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当选为中共中央秘书长和中央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这次会议后,邓小平正式复出。在此后的1935年到1962年经过了抗日战争的磨练和解放战争的洗礼,以及建国后为国民经济恢复和社会主义新中国建设发展的不辞辛劳,邓小平一步步成长为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人。
第二落
1966年5月,文革爆发,红卫兵运动使整个中国都陷于混乱。邓小平试图平息混乱局面,维护安定秩序。他和刘少奇组织工作组进驻大中学校,禁止游行示威和贴大字报。然而毛泽东对此非常恼火并命令撤销工作组。
在八届十一中全会上,林彪被选为唯一的中共中央副主席,而邓小平保留了总书记的位置。10月16日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邓小平表达了自己对于文化大革命的不满,但是遭到了陈伯达、林彪等人的批评,而他的书记处也被中央文化革命小组架空。随后大字报、党报陆续开始了对刘少奇和邓小平的批评,邓小平被说成是刘少奇之外“另一个最大的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中国的二号修正主义分子”,“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总根子”。1968年10月召开的八届十二中全会上,邓小平被正式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保留党籍。
第二起
1971年9月,九一三事件引起政治局势巨变。毛泽东原定接班人林彪在政治斗争中失败,乘飞机出走时失事死于蒙古国温都尔汗。1972年8月3日,邓小平听完传达林彪事件后第3天,写了一封长信托汪东兴转交给毛泽东,要求恢复工作。1973年2月20日,在周恩来的力荐和支持下,邓小平离开江西,回到北京。3月10日,恢复国务院副总理职务,在众多外交场合重新发挥活力。在8月24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委员。12月12日,毛泽东正式提议邓小平出任总参谋长,被任命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再次进入领导核心。
1975年1月,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邓小平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第一副总理、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着手对当时极端混乱的经济局势、军队建设、科研工作等进行全面整顿,并同当时拥有很大权力的江青集团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
第三落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去世。在1月15日的追悼会上,邓小平主持会议并致悼词。而毛泽东鉴于邓小平和四人帮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害怕其死后邓小平会翻文化大革命的案,任命华国锋为代总理。2月初,江青攻击邓小平为“死不改悔的走资派”,随后华国锋也批评邓小平不坚持阶级斗争。3月底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最重要的日程就是批判邓小平。
1976年4月,邓小平与四人帮的矛盾已经白热化。4月5日,北京发生天安门事件中,群众有人贴出大字报要邓小平接班。4月6日,由四人帮控制的《人民日报》发表社论《牢牢掌握斗争大方向》,坚持“批邓”运动,并再一次将毛泽东不久前说的话“翻案不得人心”,以黑体字标出。
1976年4月7日,在没有邓小平参加的情况下,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根据毛泽东的提议作出决议:“撤销邓小平党内外一切职务,保留党籍,以观后效”。这是邓小平被第三次打倒。
第三起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逝世,政治局势变得异常复杂。10月6日,华国锋、汪东兴、叶剑英逮捕“四人帮”,结束了文化大革命。7日,华国锋接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一职,成为中共最高领导人。
1977年3月中共中央主席华国锋召开工作会议,会上已经有人提议让邓小平恢复工作,并认为邓小平与天安门事件没有关系。4月10日邓小平写信给华国锋表示“完全拥护华主席抓纲治国的方针和对当前各种问题的工作部署”,并指出“我们必须世世代代地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政治局讨论了这封信,同意了邓的建议。在当年7月的中共十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被恢复撤职前的一切党政军职务(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兼解放军总参谋长),同年8月,邓在十一届一中全会上继续当选为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1978年3月,当选为全国政协主席。同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这次会议确立了邓小平实际最高领导者的地位,也对中国共产党的政策产生了历史性的转变,中国开始由毛泽东时代进入邓小平时代。
回首往事,我们不得不折服于邓小平不凡的个人魅力,敬佩他顽强的革命意志和坚定的理想信念。邓小平所经历的“三起三落”不是一般人所能承受的,他身处磨难、屡次被错误打到,却依然不能磨灭其作为一个共产主义者的坚定信仰和远大理想,在最艰难的时刻依然不忘为深处苦难的中华民族积极探索走向繁荣复兴的前进道路。深处新时代的我们生活在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创建的社会主义新中国,在今天我们必须要深刻缅怀那些为了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所作出重大牺牲的革命前辈,学习和发扬他们优秀的革命品质和光荣传统。邓小平正是这一群人中的一个杰出代表,在邓小平的身上有太多值得我们去学习的地方,他顽强的革命意志、他坚定的理想信念、他不凡的人格魅力等等。可能大多数人都听说过这样一句话:“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邓小平用十二个字,简洁朴实地表达他对祖国和人民的爱,这是怎样的一种个人情怀,质朴简短却又不失大气。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高校研究生,我认为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继续发扬革命先辈的优秀品质,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首先,要树立远大的志向,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要关心国家大事,心系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立志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其次,要学习革命先辈的优良品质,端正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磨砺和提升自身的意志品质,并积极发扬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
再次,要努力学好各自专业的相关知识,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努力扩展提升自身能力素质,增强为人民服务和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能力本领。
最后,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注重细节,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要严格要求自己,不骄不躁,心怀国家,锐意进取,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总而言之,参观广安邓小平故居,对我来说感触颇多,邓小平这一代革命前辈对国家的贡献是不言而喻的,同时他们所遭受的磨难也是我们所无法想象的。斯人已去,风范长存,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敬仰的心,将革命先烈的精神发扬光大,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第三篇:邓小平故居参观心得体会
邓小平故居参观心得体会
学校组织了近300名学生前往广安邓小平故居参观学习红色文化革命精神。邓小平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理论的创立者,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公认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领导人。
经历一小时多车程,上午10时左右抵达邓小平故居景区。在领队的带领下,我们8个组来到了邓小平同志铜像广场,向邓小平同志铜像进献花篮,以表达对世纪伟人邓小平同志的崇高敬意。随后,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到达邓小平故居陈列馆。陈列馆很宏伟,讲解员告诉我们陈列馆的建筑形状,久象征着邓小平同志的三起三落,人生的三起三落,足以证明邓小平同志是不平凡的。陈列馆里面分为序厅、三个陈列展厅、电影放映厅、珍藏陈列厅组成,共展出文物170件,档案文献资料200余件,图片408幅,复原场景4个。我刚进入展览馆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山高海阔人为峰”的邓小平型铸铜壁像,看到这幅极具视觉冲击力的铜像,我不经想到了小平爷爷对我们民族那划时代的贡献:第一,小平爷爷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中国后来的发展指明了航向。对于这一点,没有非凡的气魄和智慧,是根本做不到的。或许,没有小平爷爷的改革开放,我们仍然在黑暗中探寻前进的道路;第二,他主张废除领导干部终生制,这反映出小平爷爷伟大的情怀和高尚的情操。序厅两侧石墙上,镂空雕刻着两段撼人心魄的文字,右侧是邓小平的名言:“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邓小平出生在协兴乡的牌坊村,并且在这里度过了愉快的童年时光。邓小平同志原名邓先圣,5岁在私塾念书,先生觉得他名字不妥改为邓希贤,后来因为工作原因改名为邓小平。1920年夏天,邓小平同志离开家乡,异地求学。4年后,邓小平同志走上了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道路。1931年,在江西革命根据地,由于邓小平坚持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反对左倾主义,被当时党内“左倾”主义的领导撤职,并受到党内最严重警告处分,这是邓小平同志政治生涯中的第一次“落”。29岁的他和妻子金维映也离了婚。而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邓小平同志遭受到错误批判和斗争,第二次“落” 是邓小平一生中感到最痛苦的时期。第三次“落”是在1976年至1977年。邓小平因“全面整顿文化大革命”的错误,违背了以阶级斗争为纲。“四人帮”发动了“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邓小平再次被打倒。每一次的理由都是那样的荒谬,而他每次因为坚持正确的路线,正确的理论而被打倒。但他无怨无悔,就因为“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在陈列馆里面我们还见到了邓小平同志用过的枪,穿过的军衣,想象当年邓小平在战场是多么的威风。陈列馆里面还原了邓小平同志在北京的家,我们看到邓小平同志家里设施极简,邓小平一生都是很节约的,而我们现在的年轻人就知道享受,每个月都在买衣服还是觉得不够,而且追求名牌让父母生活拮据,这真的是让我们羞愧。在陈列馆的后面,讲解员带我们走了一小段石板路,她告诉我们,这是邓小平在北京走过的石板路,这全是用飞机空运过来铺在这里的。石板路时而平滑,时而坎坷,邓小平的一生也是如此坎坷,让我明白了即使处在逆境中,也要不屈不饶、愈挫愈勇,心中充满阳光和激情迈向前方,在顺境中也得居安思危、不卑不亢。邓小平故居坐落在广安区协兴镇牌坊村的邓家老院子,1904年8月22日,邓小平同志就诞生在这里。正房大门上方悬挂着江泽民主席提写的“邓小平同志故居”横匾,两侧为四川著名作家马识途撰写的对联:“扶大厦之将倾,此处地灵人生杰,解危济困,安邦救国,万民额手寿巨擘;挽狂澜于既倒,斯郡天宝蕴物华,治水秀山,兴工扶农,千载接踵颂广安。这是邓小平一生的写照。故居占地800平方米,由17间房子,由正房和左右厢房。故居由邓小平祖上三代人陆续修建而成。讲解员告诉我们,故居是坐东朝西,到下午夕阳才能照射进屋内,象征着邓小平到了晚年才达到事业的巅峰。当然,这是当地的一个传说。故居前面是一个池塘,因邓小平同志小时候在里面洗毛笔,所以取名洗砚池。我看到了邓小平出生的房间,房内存有邓小平同志出生的床,是小平生母淡氏的陪嫁床,由于小平母亲淡氏出身名门望族,家里经济不错陪嫁物也是极好的。小平同志的床保存完整,床柏木质地,古色古香,龙凤呈祥,雕梁画栋,三层搂雕,各种图案浑然一体,实属一件文物。还有小平读书用过的书桌,这是一张极普通的长方形书桌。但细细察看,从剥落的厚厚油漆中,仿佛还充溢着油渍的味道,我仿佛看到了小平在桐油灯下一手拿书,一手不时地挑着灯芯刻苦学习的情景。
午饭后,我们来到了翰林院子。这是邓小平先祖清代翰林邓时敏居住的旧宅。翰林院子坐西向东,穿斗式木结构建筑,悬山式屋顶,小青瓦屋面,是两个四合院相套的大院落。整个院子共有大小房屋36间,由朝门、戏楼、厅堂和厢房等组成,占地2000平方米,。邓时敏仙逝后,邓氏族人公议把翰林院子辟为学馆,希望为邓氏家族培养出类拔萃的人物以光宗耀祖,于是办起了牌坊村第一所私塾学校。邓小平同志小时候就在这里上私塾。
此次广安之行,使我们更加了解了一代伟人的成长经历,接受了一次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感谢学校给我们提供这么好的机会,组织大家学习参观,我一定要认真学习邓小平同志的革命精神,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我们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努力扎实自己的理论知识,坚定理想信念,为建设祖国做出贡献。
第四篇:参观邓小平故居有感
参观邓小平故居有感
2015年6月26日,客票厂党支部在顺弘达党总支书记宋妮的带领下组织党员以及积极分子共50余人,前往四川广安——邓小平故居参观学习。
一路上大家欢歌笑语、怀着缅怀伟人丰功伟绩的激动心情,经过二个多小时的车程,不知不觉地进入了广安,还未踏入小平故居所在地,我们就可以发现小平同志深受四川人民的爱戴,随处都可以感受到小平的魅力;广安的街道整齐,干净,似乎随时等候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朝圣者过来瞻仰伟人的气息。大家冒着酷暑,顶着烈日来到邓小平故居;了解了邓小平光辉而又坎坷的一生。
我们一行主要参观了邓小平纪念馆,缅怀了一代伟人邓小平同志俭朴而又严谨的一生,看到小平同志三起三落的一生,使我更加坚定了我搞好本职工作的意志,领悟到了“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的含义。听到他熟悉的川音,就使我想起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发展才是硬道理”等理论精髓。陈列馆的外观造型是按照他的人生轨迹来设计的。三叠三起,一起比一起高,寓意着邓小平“三落三起”的传奇人生和丰功伟绩。陈列馆由序厅、三个陈列展厅、电影放映厅、珍藏陈列厅组成。走进这个陈列馆,首先进入的是序厅,迎面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山高海阔人为峰”的邓小平大型铸铜壁像,形象生动、亲切自然。序厅的两侧石墙上,镂空雕刻着两段撼人心魄的文字。右侧是邓小平的那句名言:“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左侧是对邓小平一生丰功伟绩的准确概括:“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他为中华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新中国诞生,立下赫赫战功。他为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巩固和发展,进行艰辛探索。他为成功开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建立不朽功勋。”整个序厅大气磅礴,雄伟辉宏。在陈列展厅我们看到了很多邓小平同志的手稿、物品、图片、曾经穿戴过的衣物和一些中外历史纪录片,看到这些我的脑中不停地浮现着邓小平同志对党和人民呕心沥血的身影。
此次广安之行,使我们更加了解了一代伟人的成长经历,接受了一次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再联想到我们的企业,这也是顺弘达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具体表现。企业领导给我们提供这么好的机会,组织大家学习参观,大家一定要认真学习邓小平同志的革命精神,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三严三实、锐意进取,自强不息,不但要有爱企业之志,更要有回报企业之行。我们相信,只要大家努力拼搏,奋发工作,顺弘达公司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饶杨
第五篇:邓小平故居观后感
小平故居端午假期观后感
邓小平是广安人,我从小就以能与伟大的邓小平是一个故乡感到骄傲。邓小平故居更是我们广安的一张名片。我在五六岁的时候就去过一次邓小平故居,但是当时那里还仅仅只有邓小平的老屋而已。现在随着国家的重视,那里早已经建成了一个综合的公园我觉得。里面包扩了邓小平陈列馆,和各种各地援建的设施。由于我家离小平故居很近,每到有空闲的时间就会和家人朋友去那里面走一走,因为里面环境特别好。
先简单介绍一下伟大的小平同志的一生。邓小平1904年8月22日出生在四川省广安县协兴乡,今广安市广安区协兴镇牌坊村。原名邓先圣学名邓希贤。1919年秋考入重庆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1920年夏19岁赴法国勤工俭学,1922年参加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1924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从此走上革命道路直至1997年2月19日在北京逝世。
这次放端午假期我选择回家和家人共度佳节,第二天我和朋友在阳光明媚的一天又相邀来到了小平故居。小平故居由于国家对红色文化的重视,几次扩修之后。变得非常的大,虽然去过很多次。但是我还是没有真正的把整个故居走遍。我这个人喜欢观察细节,我发现小平故居当中拥有很多个石碑。没有仔细的统计吧,大概也有几十个以上吧。大都是一些省市和企业对小平故居的一些捐建。这也体现了小平爷爷让中国人民富起来,大家都他的感恩之情。
这让我想起了小平爷爷的改革开放,在日本坐在日本的新干线上当随行的如本记者问到他此时的感受时,他这样回答“就感觉到快,有催人跑的感觉”随后有表示“新干线我们也要有啊”访问美国,参观了美国现代的科技成果。此时萦绕在他心头的是中国的现代化、中国的科技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他提出了这样的科学论断,中国要发展、要富强,就必须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与技术的引进又是关键,早在他恢复工作的第一年就召回老知识分子、科技人才、恢复高考,初步积累了一批教育、科技人才。在第二年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又提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设经济特区、开沿海十四个城市为开放城市,作为祖国与外界经济、技术、文化交流的窗口,一步步的解放思想发展生产力繁荣经济。引进股份制引进外资,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只要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的先进科技文化成果,我们都能用。社会主义不是排外,社会主义应该是大胸怀大气魄,既有自己的方法,又能吸收和应用当今世界的先进生产技术和科技文化成果,让之为我们所用,来促进我们的现代化。
其中另一个特别深刻的感受就是,邓小平伟大的一生。为祖国付出了一生,一生最让人铭记的就是文革时期的三起三落。大概是为了纪念他在困难的时刻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为祖国着想。他的纪念馆也被修成了三起三落的房屋,记录他伟大的一生。
1933年2月,因拥护毛泽东的正确主张,被党内“左倾”领导人斗争、撤职、下放,是为邓小平生平“三起三落”中的“第一落”。同年6月,被临时党中央上调到中央军委总政治部担任秘书长,是为“第一起”。1948年,任总前委书记,与刘伯承、陈毅等指挥了举世闻名的淮海战役(又名徐蚌会战)和渡江战役。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出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954年任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秘书长、国防委员会副主席。1966年“文革”开始后,失去一切职务,是为邓小平之“第二落”。1973年恢复副总理职务,是为邓小平之“第二起”。1976年,中共中央政治局根据毛泽东提议,一致通过撤销邓小平职务,保留党籍,是为邓小平之“第三落”。1977年7月中共十届三中全会恢复邓小平的党政军领导职务,是为邓小平之“第三起”。这期间小平最熟悉的就是那个文革期间被下放工厂劳动改造。那是的他早已经是一个年过六旬的老人,多少文人革命家因为受不了那种屈辱没有活下来,是强大的意志力让他明白祖国需要他,人民需要他。
小平爷爷的一生是那么的伟大,我们广安人民因为小平的光环,也得到了国家建设的大力支持。这就是真个广安提出的思源之情。其实这也是全中国人民同样的,因为小平让我们中国改革开放,让中国得到了建设。我们全部中国人都不能忘记了这份思源之情。
整个故居游之后,除了对小平的感恩和赞叹他的伟大。我也明白到,一个人不论在什么的困境之中,都要保持坚强的意志。坚持自己的理想,这样才能够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