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邓小平故居导游词3篇
邓小平故居导游词3篇
邓小平故居翠竹环抱,绿树成荫,周围民居散落,阡陌交错,风景宜人。下面是邓小平故居的导游词,欢迎欣赏!
邓小平故居导游词一:
欢迎你们来到邓小平故里参观!邓小平故里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广安协兴镇境内牌坊村,距广安市区7公里。距重庆市区100公里。按照“保护、发展、美化、繁荣”的方针,景区建成了以邓小平同志故居为核心,占地830亩的生态纪念园。园内绿化率80%以上,整个园区郁郁葱葱、井然有序、自然亲切,形成了一座令人仰慕的“天然纪念馆”。以“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为主题,形象生动地展现了邓小平同志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不懈奋斗的光辉一生。
故里有南北两门,大门设计颇有特色:上面三层屋顶寓意了邓小平同志“三起三落波澜壮阔的人生经历,让我们刚入园就感受到了小平同志不平凡的人生;大门在建筑风格上采用了穿逗结构,小青瓦屋面,体现了浓郁的川东民居特色,显得亲切自然。好了,接下来我们入园参观
邓小平同志是 我国全民义务植树的 倡导者和实践者。2001年广安市开展了”我为小平故里植棵树“活动,倡导社会各界以”为伟人故乡添一点绿、寄一片情“的方式,将人们对小平同志的怀念化为一片片绿荫。”我为小平故里植棵树“活动,得到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 社会各界的广泛响应。80余个系统和单位100多万人次参与了此次活动,营造了”全国人大林“,”全国政协林“,”清风林“,”科技林“,”旅游林“,”武警林“等主题园林80余个。国家旅游局捐建的 ”旅游林“,林内除栽植了许多名贵草木,还雕刻了 邓小平同志关于旅游事业发展的经典语言:旅游事业大 有文章可做,要突出的搞加快的搞。
各位朋友:左边这一水潭叫”百花潭“,面积约3500平方米,潭内有)许多观赏藕,现朵朵莲花竞相开放,颇有”百花盛开“的韵味。”有山才有神气,有水才有灵气“,百花潭点缀在此处,更增添了小平故里的灵气。
邓小平故里
在百花潭的对面,掩映在树林里的一墓地——邓绍昌墓(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邓绍昌是邓小平的父亲,对小平的影响颇大。他出生于1886年,卒于1936年,享年50。他思想开明,交友颇广,他一生最大的功绩就是为邓小平选择了赴法国留学的道路,小平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
接下来,我们参观的是邓小平铜像广场。在通向铜像的大道上,设计了三个台阶,每个台阶三个梯步,寓意了小平同志”三落三起“非凡的人生经历。广场地形三面环山,状如座椅,左右两边好似椅子的扶手,后面似椅子的靠背,小平同志的铜像坐北朝南,座落在这绿色幽静古木参天的自然环境之中,既庄重肃穆,有亲切自然,给人以”回家“的感觉。邓小平的三个女儿和吴邦国、贾庆林等国家领导人纷纷在铜像广场植下了银杏树和水杉树,表达了邓小平同志的缅怀之情。穿过这片郁郁葱葱竹林,远远地看见了前方的建筑,就是邓小平陈列馆。陈列馆我国著名的建筑设计专家刑同和大师设计,把川东民居风格和现代居民风格和现代建筑风格相结合,体现了小平同志独有的人格魅力和波澜壮阔的人生经历。而一进入陈列馆内,序厅高大、空旷令人震撼,可以感受到小平同志的博大胸襟和超大气魄,在序厅内还可以向伟大敬献鲜花,表达对伟大的追思和敬意。陈列馆内功能布局分为:一个序厅,三个陈列展厅,一个珍藏厅,一个电影厅,还有相关的辅助用房,其布展充分采用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再现小平同志的音容笑貌,让人们参观完后,对邓小平同志辉煌的一生有一个全面了解。
各位朋友:现在映入你们眼帘的就是邓小平故居了,1904年8月22日,世纪伟人,中国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就诞辰在这里,这座具有浓郁川东风情的农家三合院,被当地的老百姓亲切称之为”邓家老院子“,故居座东朝西,由邓小平祖上三代人陆续建造。小平同志一生坎坷曲折,而故居也曾历经沧桑,它曾做过公共食堂、文化站、幼儿园、保管室,也正因诸如此类的用途,才使得故居在”文革“那动荡的岁月里完好地保存了下来。1980年新西兰著名作家路易 • 艾黎在首访小平故居后,曾高度赞颂这里是”东方的地平线“。1998年2月9日,江泽民同志亲笔题写”邓小平同志故居“七个大字。2001年7月3日,国务院公布邓小平故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接下来我们继续前行。现在我们看到的是邓小平故居院坝前这一弯形石墨砚的池塘,就是”洗砚池“。因其地形似墨砚而得名,洗砚池面积3500平方米,小平小时候常在池塘里取水墨砚,洗笔洗砚,洗砚池是小平童年的心灵滋养之地,现池塘里也栽植了许多观赏藕,池中还筑有小岛,岛上种植了一些名贵树木,莲花、绿树、清水组成了一幅动人的画面,显得亲切、自然。
请各位客人看清水塘对面在竹林中的那栋建筑,就是具有川东民居特色的蚕房院子。它建于清朝末年,是邓氏族人摘桑、养蚕、缫丝 等为主线,以少年邓小平参与劳动为主题,展示了少年邓小平勤劳朴实,热爱劳动的高尚品质。蚕房院子现没有序厅、蚕房、蚕丝历史文化、蚕丝科普、蚕桑丝周旅游产品等展室。桑房院子由中国人民银行捐资80万元修复,2002年12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各位朋友,时间过得真快,桑蚕院子观赏完了,这也是我们最后一站了。邓小平的伟大和故事难以语言所能描述,就介绍到这里了,欢迎你们下次光临!
邓小平故居导游词二:
大家好!欢迎大家前来邓小平同志故居参观。
映入你眼帘的这座古朴平凡的农家三合院是邓小平同志故居,1904年8月22日,世纪伟人、中国改革开放的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就诞生在这里。
邓小平同志故居坐落在距广安市城北七公里的协兴镇牌坊村,这座具有浓郁川东风情的农家小院被当地人称为邓家老院子邓小平同志故居坐东朝西,由东、南、北三组单层建筑组成,共17间,建筑面积620平方米,占地面积833.4平方米。房屋为悬山式木结构,小青瓦屋面,穿逗式承重体系,柱间采用夹板墙和竹笆壁组成的混合墙,室内地面和室外地坝均铺设青石板,是一座具有川东农村特色的三合院。
邓小平故居翠竹环抱,绿树成荫,周围民居散落,阡陌交错,风景宜人。院内铁树绽花,庭前荷塘泛绿,屋后竹影婆娑,自然景色蔚为壮观。三合院和四周环境相映成趣,充盈着浓郁的蜀乡风情。
1951年,邓小平家人全部迁往重庆居住,按照小平同志的意见,老家的房屋家产全部交由当地政府,分给了乡亲们居住。邓小平同志一生坎坷曲折,邓小平同志故居也历经沧桑。它作过公共食堂、保管室、办过文化站和幼儿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邓小平同志的卓越贡献引起世界瞩目,邓小平同志的故居受到国人关注。八十年代初,政府开始加强故居的保护管理,1987年,成立邓小平旧居管理所;1992年,邓小平同志故居公布为广安县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公布为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公布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1年7月3日,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2月29日,邓小平同志逝世一周年之际,江泽民总书记亲笔题写了;邓小平同志故居匾名。
高山仰止,八方来仪。随着小平同志在国际国内威望的日益提高,为了追寻一代伟人成长的足迹,邓小平同志故居自开放以后,参观的游人越来越多,人们从五湖四海参,从四面八方来到故居,感受着这里的人杰地灵。新西兰著名作家路易艾黎1980年首访邓小平同志故居,赞颂这里是;东方的地平线。
邓小平故居导游词三:
各位来宾:
衷心欢迎您们参观邓小平同志故居。由于邓小平同志对于我们的社会主义中国以及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所作出的极为杰出的伟大贡献,被公认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当代最杰出的一位世界伟人,因而这座孕育和诞生了这位伟人的故居,也就成了人们普遍敬仰和向往的地方。人们络绎不绝地到故居参观,都是为了缅怀这位为振兴中华奋斗一生、百折不挠,终于以自己无比的智慧和胆略,带领中国人民走上富民强国之路的卓越领袖,更好地学习和继承他的伟大思想、伟大实践和伟大精神,激励我们树信心、立大志,为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作出我们应有的努力。许多外国人也怀着敬佩和渴望更深了解的心情,到这里参观访问。
今天,各位来到这里,我认为意义更有不同。因为邓小平同志虽已离我们而去,但党的十五大已正式将他创立的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一道作为党的行动指南写入党章。我们国家正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21世纪,还因为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以来的成功实践,证明了邓小平同志”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英明正确。在这个时候来到这位伟人诞生和度过少年时期的地方,我相信大家的感受和收获一定是更多更深刻的。
好,现在请随我走进”旧居“。
映入你眼帘的白墙灰瓦、座东朝西三合院,幽篁环抱,古朴自然,这就是邓小平同志旧居。1904年8月22日(清光绪三十七年七月十二日)邓小平同志就诞生在这里。
这座普通农家三合院,位于四川省厂安县协兴镇牌坊村,名叫邓家老院子,是邓家祖辈经过三代人的努力才建成的。整个院子占地833.4平方米(其中地坝212.6平方米),共十七间瓦房,青石地板。北厢房是邓小平曾祖父邓心早所建,距今约二百年;正房是他祖父邓克达所建,距今一百多年;南厢房系他父母所建。
解放前邓小平祖辈三代就住在这里。
一九五一年,邓小平家人(继母夏氏和两个妹妹)离开时,把房产地产全部交给农会,由农会全权处理。农会将正堂屋和左厢房作为农会办公和开会的地方,其余15间房分给十三户农民。这13户农民一直住到1987年,由于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富了农民,手中有钱,加之人口增多,住房拥挤,都陆续搬出旧居另建新房。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不少国、内外游客来此参观,1981年协兴区在旧居设立文化站,聘请一位退休千部和一名教师负责接待工作。
1983年秋,四川省文联主席、老作家马识途为小平同志旧居写了一幅楹联,代表了人民的心意:”扶大厦之将倾,此处地灵生人杰,解危济困,安邦柱国,万民额手寿巨擘;挽狂澜于既倒,斯郡天宝蕴物华,治水秀山,兴工扶农,千载接踵颂厂安。“
每年来旧居参观的人越来越多,引起各级领导的关注。广安县委、县府对邓小平旧居十分重视,于1988年初成立厂安县文物管理所(所址邓小平旧居),专门从事小平旧居的接待、环境卫生、安全保卫等项工作。1989年2月正式成立邓小平旧居管理所后,进一步加强邓小平旧居的管理工作。1992年3月,厂安人刘利撰写了一幅赞颂小平一生的长联,五百字,曾获全国长联赛一等奖,现已悬挂在邓小平旧居北厢房正堂屋。
邓小平旧居现辟有三个图片展室,七个文物展室。
第一图片室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革命年代“共十八幅照片。最珍贵的照片有三幅;一幅是邓小平在法国留学时留影,当时只有十六岁,戴一顶呢帽、西装革履,英俊萧洒,沉稳而有大志;二幅是邓小平与叔叔邓绍圣(革命烈士)在法国时合影;三幅是旅法共青团支部成员留影,这福照片再现了周恩来、邓小平、聂荣臻等一大批旅法青年积极分子献身革命、追求真理的豪迈英姿。后三部分是”建国以后“、”**岁月“、”开创新时期“。主要介绍邓小平与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共商国事,表现邓小平卓越的工作能力和政治家的远见卓识。
第二展室共八部分:一部分题为”外事活动“,共三十一幅照片,这些照片真实地反映了邓小平不但是一个政治家、军事家,而且是一个很有才华的外交家,他接见了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法国总统密特朗、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在美国会见了美国总统卡特等国外重要领导人和知名人士。后七部分有”休戚与共“、”邓小平家人亲属一览表“、”邓小平大事年表“、”时代的重托、历史的选择“等。搞经济特区,是邓小平同志亲自倡导、亲自创办、亲自扶持的新生事物。实践证明,搞经济特区是正确的。”九二“南巡期间,邓小平同志曾深入到工厂、车间、公司实地考察,认真听取意见,亲自观看高科技表演,受到各地党政领导和群众的热烈欢迎。
第三展室四部分:”前言“、”亲切关怀“、”乡乡音乡情“、”情系牌坊“。主要介绍党和国家领导人乔石、王震、邹家华、张震、李沛瑶等关心厂安发展建设的照片;”乡音乡情“部分因小平同志14岁离开后,没有再回过家乡,这里展存的是邓小平家人:弟弟邓垦回到家乡与家乡人民亲切交谈的情景,还有妹妹邓先芙、女儿邓琳、儿子邓朴方、小女邓榕回到家乡时留影。文物分七个展室,第一展室是邓小平姐妹住房;姐:邓先烈,曾在重庆特殊钢厂工作,已退休;妹妹邓先蓉(童年夭折);妹妹邓先芙,曾在四川省办公厅秘书处任主任等职;邓先琼,曾在国防科委工作,后任总政群工部长。房内现存一床,二床头凳、一大柜。第二展室是邓小平出生的房间,房内存有邓小平同志出生的床,是小平生母淡氏的陪嫁床(小平母亲淡氏,广安县恒升场淡家牌坊人,出身名门望族,祖辈曾任过知府),至今保存完整。柏木质地,古色古香,龙凤呈祥,雕梁画栋,三层搂雕,各种图案浑然一体,实属一件文物。还有小平读书用过的书桌,这是一张极普通的长方形书桌。但细细察看,从剥落的厚厚油漆中,仿佛还充溢着油渍的味道,想象得到,当初小平在桐油灯下一手拿书,一手不时地挑着灯芯刻苦学习的情景。少年时期的小平住在此房,一直住到离别家乡。第三展室小平祖母住房,现存一立柜,一椿柜,一方桌;第四展室正堂屋,是邓家待客和兄弟姐妹聚集之处,室内存有两椅,一张半边桌,八椅四靠;左厢房是小平父母住房,存有高低柜,一围台床,壁上挂牌简介;小平父邓绍昌(安文明),成都法政学校毕业,回乡后教书经商,曾任协兴乡团总,县团练局长等职,以后长期在外谋事。第六展室是小平弟弟住房,小平弟邓先修(邓垦,曾任湖北省副省长、武汉市市长等职)、邓先清(四川省政府办公厅工作)、邓先冶(解放后曾任贵州省六枝市副市长,文革中被迫害致死)曾先后住过,房内现存两床一书桌。第七展室为作坊,现存粉磨、接盆等。
邓小平旧居地,也是一处风景迷人的地方。
院内盆景别致,花木葱郁,周围翠竹掩映,绿树滴翠,果花飘香,恬静宜人。夏天这儿是游客的”避暑胜地“,亲临其境感受一下曾留有伟人足迹的翠竹林,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情趣呢!
让我先复述一下邓小平同志的小女毛毛回到家里的感受吧”我真想搬过小竹凳拿上一把青竹扇,在这小竹林中坐下,静静地,静静地听一听竹叶的沙响,闻一间竹枝的清香,透过那茂密的枝叶去看太阳......“。
游客们在邓小平旧居参观访问后,来到翠竹林,三三两两,在清幽的小径上,洁净的石板上,席地而坐,倚竹而立,透过竹林,远处是幽幽的山,近处是红黄的水果满枝头,寂静的山村多么闲适!邓小平旧居前有两株铁树,1980年从县委的涵虚园移来,两株铁树连续数年开花,每年六月至七月,一雄一雌竞相开放,雄花序高二尺,状如宝塔,色似黄金,香若腊梅,熠熠生辉,蔚为壮观;雄花形似鹊巢,大如篮球,堪称一大奇观。
天气晴朗时,你站在邓小平旧居前,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座时起时伏,中高两低的大山,人们称之为”笔架山“。
邓小平旧居院后五十米处,有一条小溪,流水潺潺,碧波荡漾,时而鱼儿跃出水面。这条小溪就是邓小平儿时游泳戏水的地方。河边有偌大的一石坝,由浅入深,斜入河底,从此下河真可身不沾污,脚不沾泥。南边是一片翠竹掩荫,炎夏时节,儿童戏水乐趣无穷。
距小河三十米处,路旁原有一碑,名日神道碑。清朝时,邓小平同志祖上邓时敏曾高中进入翰林院,授职编修,乾隆十年,升任大理寺正卿。其母七十大寿时,乾隆皇帝亲笔御书”莱采怡顾“贺寿,邓家便以此为荣。嘉庆年间,朝廷为表彰邓时敏的功德而赐造神道碑:石碑高三米,宽一米,上刻双龙拥圣,中刻”通奉大夫大理寺正卿邓公神道“。文革期间被毁,现有遗址。
牌坊村名来源于”德政牌坊“,”德政牌坊“建于清朝,牌坊横额上书”德政牌坊“四字,下面刻有乾隆皇帝下旨兴建的文字,文革期间被毁,现留有遗址。
还有邓小平少年发蒙读私塾的翰林小学(后转到始设新学的北山小学),现大部完好。
邓家祖坟,距邓小平旧居四公里,背山面水,景观别致,山清水秀,花果飘香。背山名日佛手山,据说很久以前,佛爷路过此地,一掌劈下,将石头插为两半,留下一手指印,手指印在两石上,后人见之取名”佛手山“。正面是一条河,名渭河,下游一直流到渠江。沿石梯而下,半山腰中,便是邓家”祖坟“。坟侧有一巨石,其状很象”印盒“,上有一坑,常有积水,坑里有一层厚厚的绒毛,称之印泥,人们称巨石为印盒石。坟墓共四棺地,葬有邓小平生母淡氏和两位祖母。墓碑中间刻有”庚山甲向“,两旁刻有两幅对联,一幅是”佛山作保障,渭水绕佳城“;二幅是:”阴地不如心地,后人须学好人“。喻意深刻而实在,发人深省。
邓小平旧居不仅是游人参观的地方,而且也是青少年教育的基地,四川省委、省政府,已将邓小平旧居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四川省共青团已将邓小平旧居列为青少年教育基地;四川省师范学院已在这里设立德育教育基地。
每逢佳节,这儿红旗飘扬,欢声不断。一些党团组织和少先队织织在这儿开展活动;新党员、团员面对党旗、团旗、邓小平画像进行宣誓。这些活动庄严而富有意义。
邓小平旧居还举行过全国性大型活动,”南巡杯“全国书法大赛在邓小平旧居隆重举行。从筹备到开展,前后半年时间,收到全国各地书画作品一万二千多件,这些融政治艺术为一体的书画作品,精品之作有八百多件。”南巡杯"书画大赛开展时,慕名前来参观学习的宾客前后十六万多人。
邓小平旧居作为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家乡,吸引了中外许多游客。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参观人数达三十万人次,九五年达六十多万人次;近几年到邓小平旧居参观访问的港、澳、台游客与日俱增。
各位来宾,你们观后有什么感想,希望留在我们设置的留言册上。谢谢大家!
第二篇:邓小平故居英文导游词
Good morning, Ladies and gentlemen.Welcome to the Exhibition Hall of Deng Xiaoping's Former Residence.The exhibition hall is located in Deng Xiaoping’s hometown, Paifang Village of Guang'an City, Sichuang province.It is by far the only special display hall commemorating the glorious life of Mr.Deng Xiaoping.There are many valuable historical relics, archives, documents and pictures, as well as restored scenes in digital film.These exhibits vividly and roundly represent the legendary life of Mr.Deng Xiaoping.Ladies and gentlemen, what we are now seeing is one of the precious exhibits.A cowboy hat.You may wonder, how can a high-crowned, wide–brimmed hat, which is a symbol of American cowboy culture, get associated with Mr.Deng Xiaoping.And why is the hat so precious? What is the story behind it? To learn the whole story we need to go back twenty five years ago.It was the time when China has just begun to reform and open up to the outside world.At the end of 1978, the two great countries in the world,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just announced that they would establish diplomatic relations on January 1, 1979.It seemed fated that something important would happen that year.In early 1979, President Carter invited Vice Premier Deng Xiaoping for an official good-will visit to the United States.This was the first visit by a Chinese leader to the U.S.after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The visit caused a huge sensation wherever Mr.Deng went-Washington, Atlanta, Huston or Seattle.There were many diplomatic anecdotes during the visit, and the story related to the cowboy hat is always talked about excitedly.At the night of Feb 2, 1979, in a rodeo in Texas, when Mr.Deng Xiaoping stepped into the rodeo arena, the crowd stood up and applauded him warmly.Then suddenly, two horsewomen rode to Mr.Deng Xiaoping and presented a cowboy hat to him.It was an improvisation, totally beyond the reception plan, and people from both sides, the USA and China, were curious and nervous about Mr.Deng‘s reaction.How would he handle the hat? Would he put it on a chair or hold it on his hand? Worse, would he refuse it? To everyone's surprise, Mr.Deng accepted the hat with great pleasure and wore it immediately.The crowd got even more excited, then Mr.Deng applauded with the cheering crowd, and after a moment, he waved the cowboy hat to salute the audiences.Millions of Americans have watched the news through television.Many Americans were touched, even those who held opposite attitude towards China, changed their opinion.They found Chinese leaders were friendly, confident, open-minded and charming.Shortly after the visit, many Americans visited China, the understanding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were improved gradually.Now the image of Mr.Deng waving the cowboy hat has become a permanent symbol of the friendship between America and China.Ladies and gentlemen, now you have learned the story about the cowboy hat.I believe you are also impressed by Mr.Deng’s diplomatic charm.So now, I’m going to show you another precious symbol of the Sino-Us relationship, a deck of poker cards sent by American president George Bush Senior.Ladies and Gentlemen, follow me please.
第三篇:邓小平故居观后感
小平故居端午假期观后感
邓小平是广安人,我从小就以能与伟大的邓小平是一个故乡感到骄傲。邓小平故居更是我们广安的一张名片。我在五六岁的时候就去过一次邓小平故居,但是当时那里还仅仅只有邓小平的老屋而已。现在随着国家的重视,那里早已经建成了一个综合的公园我觉得。里面包扩了邓小平陈列馆,和各种各地援建的设施。由于我家离小平故居很近,每到有空闲的时间就会和家人朋友去那里面走一走,因为里面环境特别好。
先简单介绍一下伟大的小平同志的一生。邓小平1904年8月22日出生在四川省广安县协兴乡,今广安市广安区协兴镇牌坊村。原名邓先圣学名邓希贤。1919年秋考入重庆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1920年夏19岁赴法国勤工俭学,1922年参加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1924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从此走上革命道路直至1997年2月19日在北京逝世。
这次放端午假期我选择回家和家人共度佳节,第二天我和朋友在阳光明媚的一天又相邀来到了小平故居。小平故居由于国家对红色文化的重视,几次扩修之后。变得非常的大,虽然去过很多次。但是我还是没有真正的把整个故居走遍。我这个人喜欢观察细节,我发现小平故居当中拥有很多个石碑。没有仔细的统计吧,大概也有几十个以上吧。大都是一些省市和企业对小平故居的一些捐建。这也体现了小平爷爷让中国人民富起来,大家都他的感恩之情。
这让我想起了小平爷爷的改革开放,在日本坐在日本的新干线上当随行的如本记者问到他此时的感受时,他这样回答“就感觉到快,有催人跑的感觉”随后有表示“新干线我们也要有啊”访问美国,参观了美国现代的科技成果。此时萦绕在他心头的是中国的现代化、中国的科技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他提出了这样的科学论断,中国要发展、要富强,就必须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与技术的引进又是关键,早在他恢复工作的第一年就召回老知识分子、科技人才、恢复高考,初步积累了一批教育、科技人才。在第二年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又提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设经济特区、开沿海十四个城市为开放城市,作为祖国与外界经济、技术、文化交流的窗口,一步步的解放思想发展生产力繁荣经济。引进股份制引进外资,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只要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的先进科技文化成果,我们都能用。社会主义不是排外,社会主义应该是大胸怀大气魄,既有自己的方法,又能吸收和应用当今世界的先进生产技术和科技文化成果,让之为我们所用,来促进我们的现代化。
其中另一个特别深刻的感受就是,邓小平伟大的一生。为祖国付出了一生,一生最让人铭记的就是文革时期的三起三落。大概是为了纪念他在困难的时刻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为祖国着想。他的纪念馆也被修成了三起三落的房屋,记录他伟大的一生。
1933年2月,因拥护毛泽东的正确主张,被党内“左倾”领导人斗争、撤职、下放,是为邓小平生平“三起三落”中的“第一落”。同年6月,被临时党中央上调到中央军委总政治部担任秘书长,是为“第一起”。1948年,任总前委书记,与刘伯承、陈毅等指挥了举世闻名的淮海战役(又名徐蚌会战)和渡江战役。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出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954年任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秘书长、国防委员会副主席。1966年“文革”开始后,失去一切职务,是为邓小平之“第二落”。1973年恢复副总理职务,是为邓小平之“第二起”。1976年,中共中央政治局根据毛泽东提议,一致通过撤销邓小平职务,保留党籍,是为邓小平之“第三落”。1977年7月中共十届三中全会恢复邓小平的党政军领导职务,是为邓小平之“第三起”。这期间小平最熟悉的就是那个文革期间被下放工厂劳动改造。那是的他早已经是一个年过六旬的老人,多少文人革命家因为受不了那种屈辱没有活下来,是强大的意志力让他明白祖国需要他,人民需要他。
小平爷爷的一生是那么的伟大,我们广安人民因为小平的光环,也得到了国家建设的大力支持。这就是真个广安提出的思源之情。其实这也是全中国人民同样的,因为小平让我们中国改革开放,让中国得到了建设。我们全部中国人都不能忘记了这份思源之情。
整个故居游之后,除了对小平的感恩和赞叹他的伟大。我也明白到,一个人不论在什么的困境之中,都要保持坚强的意志。坚持自己的理想,这样才能够取得成功。
第四篇:参观邓小平故居有感
参观邓小平故居有感
2015年6月26日,客票厂党支部在顺弘达党总支书记宋妮的带领下组织党员以及积极分子共50余人,前往四川广安——邓小平故居参观学习。
一路上大家欢歌笑语、怀着缅怀伟人丰功伟绩的激动心情,经过二个多小时的车程,不知不觉地进入了广安,还未踏入小平故居所在地,我们就可以发现小平同志深受四川人民的爱戴,随处都可以感受到小平的魅力;广安的街道整齐,干净,似乎随时等候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朝圣者过来瞻仰伟人的气息。大家冒着酷暑,顶着烈日来到邓小平故居;了解了邓小平光辉而又坎坷的一生。
我们一行主要参观了邓小平纪念馆,缅怀了一代伟人邓小平同志俭朴而又严谨的一生,看到小平同志三起三落的一生,使我更加坚定了我搞好本职工作的意志,领悟到了“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的含义。听到他熟悉的川音,就使我想起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发展才是硬道理”等理论精髓。陈列馆的外观造型是按照他的人生轨迹来设计的。三叠三起,一起比一起高,寓意着邓小平“三落三起”的传奇人生和丰功伟绩。陈列馆由序厅、三个陈列展厅、电影放映厅、珍藏陈列厅组成。走进这个陈列馆,首先进入的是序厅,迎面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山高海阔人为峰”的邓小平大型铸铜壁像,形象生动、亲切自然。序厅的两侧石墙上,镂空雕刻着两段撼人心魄的文字。右侧是邓小平的那句名言:“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左侧是对邓小平一生丰功伟绩的准确概括:“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他为中华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新中国诞生,立下赫赫战功。他为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巩固和发展,进行艰辛探索。他为成功开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建立不朽功勋。”整个序厅大气磅礴,雄伟辉宏。在陈列展厅我们看到了很多邓小平同志的手稿、物品、图片、曾经穿戴过的衣物和一些中外历史纪录片,看到这些我的脑中不停地浮现着邓小平同志对党和人民呕心沥血的身影。
此次广安之行,使我们更加了解了一代伟人的成长经历,接受了一次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再联想到我们的企业,这也是顺弘达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具体表现。企业领导给我们提供这么好的机会,组织大家学习参观,大家一定要认真学习邓小平同志的革命精神,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三严三实、锐意进取,自强不息,不但要有爱企业之志,更要有回报企业之行。我们相信,只要大家努力拼搏,奋发工作,顺弘达公司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饶杨
第五篇:观邓小平故居有感
观邓小平故居有感
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出贡献的人很多,值得我们铭记的人举不胜数,但名列前茅的是我们毛泽东同志,接着是我们的邓小平同志。父辈级别或者说爷爷级别的老人在提到毛主席时总是热泪盈眶,感谢毛主席解放了全中国,于水深火热之中挽救中国千千万万的人民。作为年轻一代,我们远离了战争的纷扰。感受不到战争给我们带来的绝望,对于毛主席的尊敬也仅仅停留在仰望层面。作为年轻一代的我们可能更怀念邓小平同志,因为是他的提出的改革开放让我们的人民富起来了,生活中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真真实实的感受到了,所以我们对于邓小平心怀感激。带着这样一份心情,在2013年6月4日这样一个骄阳似火的日子里,我们全院的同学一起参观了位于四川省广安市的小平故里。
还未踏入小平故居所在地,我们就可以发现小平同志深受四川人民的爱戴,我们以他为榜样,教育者子子孙孙,随处都可以感受到小平的魅力。广安的街道整齐,干净,似乎随时等候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朝圣者过来瞻仰伟人的气息。在说到游小平故居有感之前,我们先简单谈谈对于这样一位伟人我的一些认识。邓小平是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核心,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同时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他所倡导的“改革开放”及“一国两制”政策理念,改变了20世纪后期的中国,也影响了世界,因此在1978年和1985年,曾两次当选《时代》周刊“风云人物”。在他的一生中波折还是比较大的文革期间遭受过重创,但是他从未屈服于“四人帮”的折磨,几经沉浮,几次复出,更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创立和发展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科学地阐明社会主义本质,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他为解决香港、澳门、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倾注了大量心血。他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一个中国,两种制度”的构想。在他的主持下,中国同美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同日本缔结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恢复了中苏两党两国的关系,发展了同周边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关系。他为打开中国外交新局面,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来进行现代化建设,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不懈的努力。最终带领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
怀着这样一份了解与认知,我们游玩了整个小平故居。当然步入故居所在地,我们有个感受,小平家还是挺有钱的,邓家老院子宽敞,明亮,据导游介绍整个院子占地833.4平方米,共十七间瓦房,很有历史文化的气息。这里曾经生活过小平曾祖父、祖父、父亲三代人,浓缩着小平的童年时光。人们络绎不绝地到故居参观,都是为了缅怀这位为振兴中华奋斗一生、百折不挠,终于以自己无比的智慧和胆略,带领中国人民走上富民强国之路的卓越领袖,更好地学习和继承他的伟大思想、伟大实践和伟大精神,激励我们树信心、立大志,为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作出我们应有的努力。许多外国人也怀着敬佩和渴望更深了解的心情,到这里参观访问。
今天,我们依旧带着一份崇敬之情踏上这片土地,虽然小平也离我们远去,但是来到这位伟人诞生和度过少年期的地方,我们依旧感受到了力量,他将指引我们不断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