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参观毛泽东故居心得体会
毛概心得体会小论文
内容摘要:对自己做个简短的介绍,谈自己对毛概的一些实际的体会。并结合自身的实际,谈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对老师的一些建议。关键字:自我介绍 心得体会 想法和建议 总结 结束语
一、自我介绍
我是来自连锁1001班的魏琴,我是一个很喜欢挑战自己的女孩子,我习惯做的事就是每天早早起床看看绿色,然后找个空教室读自己爱好的书。很喜欢过充实的生活,但有时候我常会发现自己是个“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我希望自己能努力克服自己,把事情做好。要有信心哦!
二、心得体会
从大一上个学期开始我就喜欢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这一门课程,同样,这 个学期我也喜欢上了毛概课。虽然这些理论知识很容易让人疲倦,但我却依然爱它,上课时我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对老师讲的内容做笔记,而不去纠结那个是重点,怎样想方设法把它背下来。实在不想听了,也可以自己看看书,学点东西。老师放的视频也会对我们有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让我们更好的了解过去而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最重要的是毛概课还会有其它的上课形式,比如朗诵诗词、演讲、唱红歌、参观韶山和花明楼等等。这都是些实实在在的东西,能给我们提供学习和锻炼的好机会。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去参观韶山和花明楼,虽然交了65块钱,但我心甘情愿,很值!能让我去放松自己的心情,从革命伟人身上找到一份激情与力量。
去韶山和花明楼那一天是我20岁的第2天,我真的很窃喜,觉得上帝挺眷顾我的,给我这样一份生日礼物。那天太阳真“毒”,人挤人。我跟几个同学排了一个多小时才到达故居,而很多其他同学因受不了这乌龟似的前进,合着一伙去找捷径了。我们几个憋着累,抱着“不到黄河不死心”的精神,终于到了大门口。心里那个乐呵啊,郁闷顿时抛到九霄云外!参观故居后,心里暖暖的,一份不舍挂上心头。之后绕到故居前的水塘,我下去洗了自己的手(不是因为我手脏哦!),心里默默祈祷着:希望从这里出去后,我会用一个全新的自己去追寻最初的梦!因为第一次来这,我们以为就是参观故居,就顺着路往回走了。后来才知道,还有铜像广场和岩洞。心里狠不得时间再倒流一次。另外,我买了两个带有毛主席头像的纪念品,一个自己珍藏,一个送给最好的朋友。希望能够在以后的生活当中勉励我们不断前进!我们还去了刘少奇故居,看了他坐过的飞机,爬到花明楼的最顶端欣赏美丽的景色。用相机拍下我们真诚的微笑,这一切真的很享受!虽然很累,但似乎我忘了。这种学习的方式,我希望以后还会有,它带给我的快乐和收获是我在课堂上永远也无法体验到的,我期待着哦!
我很喜欢毛泽东,可能很多人会觉得我应该是喜欢一些明星或歌手什么的。因为我是一个90后。可事实却恰恰相反,我对明星或歌手什么的并不“感冒”如果要说我有偶像,那就是毛泽东了。虽然我不是出生在他那个年代,对他也没有过多的了解。可我喜欢他,就跟现在我们90后力挺某位明星,愿意做他(她)忠实的粉丝一样。他拥有远见的卓识和惊人的魅力,是他带领中国人民走上幸福的道路。很喜欢他的这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很有气势!可能正因为喜欢他,就让我很自然而然的喜欢上了毛概。上了一学期的毛概课,在理论知识上,我没有什么独到的见解,翻开书仔细想一想。我觉得我学到的是一种让这些理论知识去指导自己行为的东西。了解历史的过去,并把一些优秀、积极、上进的思想在不知不觉中灌输到我的大脑中,有些东西你摸不见看不着,但它确实影响了你,并在你行为中很好的折射出来。这就是读书与不读书的差别。
总而言之,不管是老师上的理论知识课还是以其它活动形式上的课,我都是有收获到了的。毛概的理论知识可以渲染我的思想,让我更有智慧,做事更有理性。还可以考验我的耐力,如果一些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你都能够坚持去听去想。那么我认为你是不错的,在以后的生活中,你会比别人更有优势,而其它一些以生动形式来展现毛概课的,则让我有一种挑战,也体验到一种快乐,当然我也有压抑、痛苦过。有时候自己没做好,情绪就会很失落。但我同时也会发现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不断的去改进。去感受自己不断提高而带来的愉悦。
三、想法和建议
1、我希望老师能够多温馨的笑一笑,一个学期下来,我真的很少见到老师笑过,就算是有,我也觉得怪怪的。总感觉笑得不是那么明朗。找不到以前的感觉,在上个学期我和同学在科技实训楼采访过老师,也就从那时认识到赵老师的,一直到现在我的印象都还很深刻。很亲切,给人一股很温暖的感觉。在教学上老师对我们要求很严,这点很好的保证了我们的课堂纪律。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有良好的纪律才能更好的学习。如果老师能在严的基础上,多笑一笑,我觉得可以拉近我们师生的友谊,让我们可以大胆的和老师沟通和交流,我相信,学生总是会希望和老师成为好朋友的。
2、一次学校领导来听课,老师曾和我们说过不敢向学生提问,怕下面会鸦雀无声。所以我希望老师以后不管有什么难处,不要压在心里,说出来大家共同想办法,让你的学生了解这个情况,其实,在你身后,总会有一批同学在支持着你。希望老师能去尝试一下,呵呵,老师加油!
3、我希望老师能在快要下课的时候抽点时间让大家写对教学的一些建议和想法,每个人都必须写,字数不限。一个月进行一次。学生可以提出任何有关促进课堂教学的想法。包括对小组长的的建议。小组长负责打分,可能有些同学付出了努力,也确实做得很好,可小组长并没发现。这时候就可以给一些提议。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些想法和建议,因自身的不足可能存在一些问题,如果有什么说得不对的,还望老师见谅!
四、结束语
这一学期的毛概课就这样接近尾声了,我在这里学到的,会让我以后更自如的面对生活、学习和工作。你付出了一份努力,就会得到一份收获。我始终相信:人的命,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才会赢。不管自己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都不要放弃自己。坚持!坚持!再坚持!你一定行!最后,我也希望赵老师能够在教学事业上越来越顺心、越来越成功。cheer on!
连锁1001班魏琴2011、06、16
第二篇:参观毛泽东故居有感
参观韶山毛泽东故居有感
4月21日怀着无限的向往,南昌大学后勤集团第二支部和第五支部的党员及积极分子来到了万人敬仰的韶山考察学习。
首先,我们参观了毛泽东的故居。它背倚苍松翠竹,面临清澈荷塘,可谓依山傍水。几间青石泥墙搭建的房子,呈“门”字型排列,正中是供奉着神灵或先人牌位的大堂,两边分布着主人的卧房,往里走是灶间和杂房,木制八仙桌、镂空合床,都是典型的农村家庭的用具和摆设。这些在当时并无特殊之处,但毛主席就是在这里成长与成材的。
随后,我们兴致勃勃的来到铜像广场,宽阔的毛主席铜像广场上人山人海,鲜花锦簇。我们向主席铜像敬献了花篮并举行了简单而隆重的仪式,别致的花篮,虔诚的鞠躬,静静的默哀,崇敬的瞻仰。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怀着敬仰与怀念,热爱与感激之情,汇聚在伟人的铜像下,用自己的方式怀念着这位永垂不朽的韶山的儿子--一位真正的伟人。他威武的耸立在郁郁葱葱的松柏前,慈祥的面容带着和蔼的笑容,双目炯炯有神的注视着前方,我怀着对一代伟人毛泽东同志无比敬仰与怀念,深深的给铜像鞠了三个躬。
通过这次红色之旅韶山游活动,既是参观又是学习,更是提高对党认识的红色之旅和感恩之旅,追思了先辈的足迹,拓宽了视野,陶冶了情操,让我们大家深感这一次活动得益匪浅,意义重大。今后我们要继续发扬优良传统,扎实工作,开拓进取,把企业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第三篇:参观毛泽东故居韶山有感
参观毛泽东故居韶山有感
人人皆知,韶山是毛主席的故乡。今天在公司党组织的组织下,我有幸再次踏上韶山这块具有历史性的红色土地,参观毛主席故居,广场,缅怀了老一辈先驱为祖国的解放事业的大无畏的献身精神,重温了峥嵘的历史,那些感动再一次地洗礼着我的身心。
毛泽东的故居,是一套普通的两家合居的湖南民居。可谓依山傍水。几间青石泥墙和黑木灰瓦搭建的大房,呈“门”字型排列,正中是供奉着神灵或先人牌位的大堂,两边则分布着主人的卧房、灶间和杂房,土漆方桌、镂空合床,都是19世纪初典型的湖南农村家庭的用具和摆设。这些在当时并无特殊之处。但毛主席就是在这里成长与成材的!毛主席的成功,真正在于他的实事求是,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和超乎常人的坚强的毅力、坚韧和博学。他的成功不是偶然,是在不屑努力下的必然成果。有的人说毛主席的成功与他家的自然风水有关,参观了毛主席的故居后我全然不这么认为。不错,毛主席家依山傍水,环境幽雅且他家家境也不错。成事在人,这一点也不错,只有靠自己不断学习不断吸取经验,并在工作中不断锻炼自己才能成材。向毛主席学习,成材只是第一步,我们还必须有一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心,做一个知识渊博,服务于人民与社会、公司的人。在毛主席纪念馆中我参观到了很多毛主席以前用过的东西。打着补丁加补丁的棉衣,陈旧的就餐用品,简陋的工作室……这些无不让我感慨万分。
参观完故居,我们所有党员在我总的带领下一起来到了毛主席铜像广场,并给敬爱的毛主席献上了公司定制的别致的花篮,以此表达公司及全体党员对毛主席的怀念与敬仰。宽阔的毛主席铜像广场上人山人海。别致的花篮,虔诚的鞠躬,深情的仰望,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怀着敬仰与怀念,热爱与感激之情,汇聚在伟人的铜像下,用自己的方式怀念着这位永垂不朽的韶山的儿子--一位真正的伟人。他威武的耸立在郁郁的松柏前,慈祥的面容带着和蔼的笑容,双目炯炯有神的注视着前方。主席的笑容永远都这么灿烂,他的笑容就像东方的红日,永远照耀着我们,指引我们前进。沐浴着主席的光辉思想成长的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又该怎样定位自己的理想与追求呢﹖感受着伟人的气息,感受着伟人的追求,作为公司的一名员工我们更应该学习主席的无私与奉献。多为我们的国家、社会、公司做出自己应有的努力与贡献。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某幸福……”人们用歌声表达着对主席的无限景仰与热爱,一代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为着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纲领不懈努力,矢志追求,他们的精神和品质,深深的感染了我。如今,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灵活面对国际形势,聚精会神搞建设,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构建和谐社会,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绩,这样的党不愧为一个伟大的党,光荣的党,能够成为其中一员是我此生最大的荣誉。这次参观,使我对毛泽东的一生有了充分的了解: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领导我们党和人民,找到了一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他把一生都献给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和解放事业,他的精神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发扬。共产主义就像一面光辉的旗帜一样在引导我们,认识困难,排除困难,凭着共产党人的执著与踏实,最终必定会赢得这面旗帜,作为一名党员,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立足本职,扎实工作,在今后的工作中不管碰到什么困难将都不退缩,在今后的工作中不管遇到如何挫折都不气馁,决不放弃自己的信心和雄心,为公司的明天的辉煌做出自己应有的付出。
第四篇:参观韶山毛泽东故居之感想
参观韶山毛泽东故居之感想
适值区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开展,为了弘扬革命先辈的优良传统,重温中国革命的艰辛历程,区局党支部组织了全体党员及员工赴中国革命圣地之一——韶山参观学习,感受革命精神,接受党的教育和心灵的洗礼。
一代伟人的铜像,高高耸立在韶山广场,栩栩生辉,我们为毛主席献上鲜花,举行了庄重的纪念仪式。我们绕主席铜像一周,缅怀主席。一代伟人毛主席开启了20世纪新中国历史的伟大篇章,以其卓越才能和盖世功勋在世界舞台上确立了世纪伟人的崇高地位,他的崇高精神、伟大品格、科学思想、丰功伟绩,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永远鼓舞着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各民族人民不断奋勇向上。这里每天都有无数的人向主席铜像敬献花圈、鞠躬,通过这种最传统的方式来祝福、纪念、缅怀„„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某幸福……”人们用歌声表达着对主席的无限景仰与热爱,一代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为着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纲领不懈努力,矢志追求,他们的精神和品质,深深的感染了我。如今,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灵活面对国际形势,聚精会神搞建设,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构建和谐社会,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绩,这样的党不愧为一个伟大的党,光荣的党,能够成为其中一员是我此生最大的荣誉。通过此次“红色之旅”,使我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使我对中国革命的艰难历程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对新时期继续学习革命精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什么是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幸福观、苦乐观有了新的认识;从而也更加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今后的努力方向。今天,我将把优良的革命传统带到自己的本职工作中去,与时俱进、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带好队伍,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踏踏实实、兢兢业业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使自己真正成为一名无愧于时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第五篇:邓小平故居参观心得体会
邓小平故居参观心得体会
学校组织了近300名学生前往广安邓小平故居参观学习红色文化革命精神。邓小平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理论的创立者,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公认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领导人。
经历一小时多车程,上午10时左右抵达邓小平故居景区。在领队的带领下,我们8个组来到了邓小平同志铜像广场,向邓小平同志铜像进献花篮,以表达对世纪伟人邓小平同志的崇高敬意。随后,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到达邓小平故居陈列馆。陈列馆很宏伟,讲解员告诉我们陈列馆的建筑形状,久象征着邓小平同志的三起三落,人生的三起三落,足以证明邓小平同志是不平凡的。陈列馆里面分为序厅、三个陈列展厅、电影放映厅、珍藏陈列厅组成,共展出文物170件,档案文献资料200余件,图片408幅,复原场景4个。我刚进入展览馆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山高海阔人为峰”的邓小平型铸铜壁像,看到这幅极具视觉冲击力的铜像,我不经想到了小平爷爷对我们民族那划时代的贡献:第一,小平爷爷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中国后来的发展指明了航向。对于这一点,没有非凡的气魄和智慧,是根本做不到的。或许,没有小平爷爷的改革开放,我们仍然在黑暗中探寻前进的道路;第二,他主张废除领导干部终生制,这反映出小平爷爷伟大的情怀和高尚的情操。序厅两侧石墙上,镂空雕刻着两段撼人心魄的文字,右侧是邓小平的名言:“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邓小平出生在协兴乡的牌坊村,并且在这里度过了愉快的童年时光。邓小平同志原名邓先圣,5岁在私塾念书,先生觉得他名字不妥改为邓希贤,后来因为工作原因改名为邓小平。1920年夏天,邓小平同志离开家乡,异地求学。4年后,邓小平同志走上了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道路。1931年,在江西革命根据地,由于邓小平坚持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反对左倾主义,被当时党内“左倾”主义的领导撤职,并受到党内最严重警告处分,这是邓小平同志政治生涯中的第一次“落”。29岁的他和妻子金维映也离了婚。而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邓小平同志遭受到错误批判和斗争,第二次“落” 是邓小平一生中感到最痛苦的时期。第三次“落”是在1976年至1977年。邓小平因“全面整顿文化大革命”的错误,违背了以阶级斗争为纲。“四人帮”发动了“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邓小平再次被打倒。每一次的理由都是那样的荒谬,而他每次因为坚持正确的路线,正确的理论而被打倒。但他无怨无悔,就因为“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在陈列馆里面我们还见到了邓小平同志用过的枪,穿过的军衣,想象当年邓小平在战场是多么的威风。陈列馆里面还原了邓小平同志在北京的家,我们看到邓小平同志家里设施极简,邓小平一生都是很节约的,而我们现在的年轻人就知道享受,每个月都在买衣服还是觉得不够,而且追求名牌让父母生活拮据,这真的是让我们羞愧。在陈列馆的后面,讲解员带我们走了一小段石板路,她告诉我们,这是邓小平在北京走过的石板路,这全是用飞机空运过来铺在这里的。石板路时而平滑,时而坎坷,邓小平的一生也是如此坎坷,让我明白了即使处在逆境中,也要不屈不饶、愈挫愈勇,心中充满阳光和激情迈向前方,在顺境中也得居安思危、不卑不亢。邓小平故居坐落在广安区协兴镇牌坊村的邓家老院子,1904年8月22日,邓小平同志就诞生在这里。正房大门上方悬挂着江泽民主席提写的“邓小平同志故居”横匾,两侧为四川著名作家马识途撰写的对联:“扶大厦之将倾,此处地灵人生杰,解危济困,安邦救国,万民额手寿巨擘;挽狂澜于既倒,斯郡天宝蕴物华,治水秀山,兴工扶农,千载接踵颂广安。这是邓小平一生的写照。故居占地800平方米,由17间房子,由正房和左右厢房。故居由邓小平祖上三代人陆续修建而成。讲解员告诉我们,故居是坐东朝西,到下午夕阳才能照射进屋内,象征着邓小平到了晚年才达到事业的巅峰。当然,这是当地的一个传说。故居前面是一个池塘,因邓小平同志小时候在里面洗毛笔,所以取名洗砚池。我看到了邓小平出生的房间,房内存有邓小平同志出生的床,是小平生母淡氏的陪嫁床,由于小平母亲淡氏出身名门望族,家里经济不错陪嫁物也是极好的。小平同志的床保存完整,床柏木质地,古色古香,龙凤呈祥,雕梁画栋,三层搂雕,各种图案浑然一体,实属一件文物。还有小平读书用过的书桌,这是一张极普通的长方形书桌。但细细察看,从剥落的厚厚油漆中,仿佛还充溢着油渍的味道,我仿佛看到了小平在桐油灯下一手拿书,一手不时地挑着灯芯刻苦学习的情景。
午饭后,我们来到了翰林院子。这是邓小平先祖清代翰林邓时敏居住的旧宅。翰林院子坐西向东,穿斗式木结构建筑,悬山式屋顶,小青瓦屋面,是两个四合院相套的大院落。整个院子共有大小房屋36间,由朝门、戏楼、厅堂和厢房等组成,占地2000平方米,。邓时敏仙逝后,邓氏族人公议把翰林院子辟为学馆,希望为邓氏家族培养出类拔萃的人物以光宗耀祖,于是办起了牌坊村第一所私塾学校。邓小平同志小时候就在这里上私塾。
此次广安之行,使我们更加了解了一代伟人的成长经历,接受了一次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感谢学校给我们提供这么好的机会,组织大家学习参观,我一定要认真学习邓小平同志的革命精神,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我们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努力扎实自己的理论知识,坚定理想信念,为建设祖国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