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上海市公安博物馆参观感想
参观上海市公安博物馆有感
1月15日,我们“STAR”小队全体组员,兴致勃勃的来到了上海公安博物馆,虽然有点绵绵细雨,但是大家风雨无阻!
上海公安博物馆坐落于上海市瑞金南路518号,它是国内首座公安专题博物馆,也是目前世界上警察题材博物馆中规模较大的博物馆。博物馆建筑共七层,高39.9米,总面积8050平方米.,收藏了从晚清至今公安题材的中外藏品10000余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49件。经过精心筛选,向观众展示具有历史和鉴赏价值的馆藏物品3000余件。记载了自1854年上海建立警察机构以来一百多年的历史沿革,重点展示了1949年6月上海人民公安机关建立后,在打击犯罪、保护人民、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和社会稳定方面所取得的辉煌业绩。
一进博物馆,大大的浮雕印在我们的眼前,上面的人物栩栩如生,让我们肃然起敬;五根立柱装饰以五个警种的警察形象,它们分别代表了刑事警、治安警、交巡警、消防警、看守警五大警种。大厅四周是公安书店,出售法制书箱及旅游纪念品。
走入二楼的公安史馆,仿佛通过时间隧道回到了旧时代的上海。这里集中展示了自上海开埠至今,各时代的公安局(警察局)的设置情况。在这里我们可以了解到上海最早的警察机构的由来:早在1845年英、美、法三国开始在上海设立租界,为维持地方治安,租界工部局于1854年设立了警务委员会,这就是我国最早的警察机构,但把持警察局的却为洋人,在街头巡逻的也大多为头缠红布的印度巡捕、还有英国巡捕和越南巡捕等,华人巡捕少之又少,并且大多职位低下,这也是晚清末年国势衰弱的缩影。展馆内用照片、模型、实物营造出多个旧上海警察局的大门,加上地上铺设的石子路面,参观者似乎真的走到了警察局的门口。在这里我还看到了最早的“110”:一座位于旧上海南市区的木制报警亭,在经历了多年腥风血雨后,它找到了它的最好归宿,但在亭子里又发生过多少故事呢?没有人能告诉我。无论在封建落后的满清,还是在军阀混战的民国,或是日魔肆虐的抗战年代,警察都是镇压人民、为虎作伥的爪牙。只有在新中国,警察才真正成为保一方平安的人民卫士。展馆内有一本国民党政府败退上海时末任公安局长的工作日记,它真实记录了上海解放时人民解放军秋毫无犯,顺利接管上海的情形。从那时起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人民公安从此诞生,它肩负了打击罪犯,保护人民的重任。毛主席指出:国家安危,公安系于一半。
消防馆和装备馆是许多人感兴趣的地方。
在消防馆我们看到了我国清朝用来灭火的木制洋龙和最现代化的消防设施。多起火灾的现场录像,使人想起江总书记的嘱咐:责任重于泰山。
装备馆可是最受我们欢迎的,这个展馆里展示了众多警用设备,从传统的现场勘探仪到先进的DNA测定仪,让人留连忘返。各类枪支尤其多样,从老式的三八大盖到精密的间谍手枪,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被誉为镇馆之宝的一级革命文物:一支孙中山先生当年防身使用的勃郎宁手枪,还可以见识海上名人杜月笙使用的形如水果刀的秘密手枪,还有一支让人叹为观止的上海大亨黄金荣使用过的用黄金打造的金手枪。让我们感到亲切的是展馆中陈列的从解放区开始的各时期人民警察的服装,从早期的脱胎于军装的绿警服到现代的与国际接轨的藏青色警服,显示了人民警察在正规化、现代化建设中走过的道路。在这里,我第一次搞清了警衔的种类与识别,从“监、督、司、员”到各类专业警察的标识,显示了公安事业的蓬勃发展。
最触动人心灵的是英烈馆。为了保卫人民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上百位公安英烈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中有的倒在对敌斗争的第一线,有的在抢险救灾中为国捐躯,有的在与罪犯搏斗中光荣牺牲,有的在处理废旧炮弹时不幸遇难。看着一张张年轻的面孔,我们会感到惋惜,他们与我们一样有亲人,有家庭,但为了头顶的警徽他们却过早离开了人世。人民警察满怀对公安事业的无限忠诚,外表威武刚强、严格执法,内心却充满了对人民的无限深情。他们中不乏助人为乐马天民式的好民警,更有刚正不阿闻名全国的任长霞式的好民警,每年的“我最喜爱的十大人民警察”的评选活动,让我们领略到人民警察的风采。我的内心充满了对英雄们的敬意。
参观结束,可同学们仍是意犹未尽,互相交换着参观心得体会。大家都纷纷表示这次参观真是获益匪浅。大家对我们公安的历史,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和了解,对一些生活必需安全措施也有了一定的掌握,同时也从这次参观中更深刻体会到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均是靠烈士的鲜血换来的!
上海市民办明珠中学七(1)班 13号 邹杨
第二篇:参观博物馆感想(模版)
世界博物馆日我校学生参观博物馆
回首历史
——参观博尔塔拉博物馆感想 新疆自古以来是一个多民族聚集的地区,也是一个多民族文化的接触交错地带。一些民族兴起,消亡,更多的民族则逐步融合,发展,最终形成了现在新疆多民族聚居的格局。诸多古代文明在新疆相互融合,逐步形成了别具特色的西域文明,其基本内核逐步融入到中华民族的主流中之中,成为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天,是世界博物馆日,我们高二16班全班同学有幸地跟着老师参观我们美丽的家乡的博物馆,作为文科生,我们为此感到深深地崇敬,对于历史,我们学会了敬畏,我们会记住历史给我们留下的教训,特别是对于新疆地方史,我们觉得,也很稀缺,更多新疆史实,让我们了解了生我们养我们的这片热土,耸立这一座令人向往的丰碑。
首先,我们第一个进入的是历史馆,正对着我们的是一尊鼎,虽然我们已记不清它出土什么时候,它叫什么名字?但是,我依然可以记得那个锈迹斑斑的鼎,显然已经历了无数的沧桑岁月,可以想像,在那个时代,它是多么的辉煌。接着身后,就是数年前的化大——象牙,它们象征着时间匆匆而过。再接着,我们走过一个弯曲处,看眼前,如同天边苍穹虽然近在眼前,感觉却是那么辽远,看脚下的复活节的石人,庄严而肃穆,它们好像在等待着什么?在遥望着什么?在祷告着什么?……任苍穹变幻,他们依然不改自己坚守的位置,再往
前走,这是科技的发展,利用物理的倒影成像,给我们展现了察哈尔部落西迁的艰难历程,如各种各样的历史文献典籍,各种饰物……还记得我们第一个伊犁将军朋瑞,不远千里,来到这里,这是何等的精神力量。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时代,要向前发展,就要让我们高中生以史为鉴,明辩是非,这样,才能成为祖国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011年5月18日
高二16班博尔截拉蒙古自治州博物馆观后感 2011年5月18日下午,我们班组织去参观博物馆,对于从未去过的地方,内心总是充满期待,我们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一路上都吵吵闹闹的。
博物馆颇为壮观,还没有进入馆内,就被博物馆特殊的气势所感染,我们尤其钟情于楼梯上铺的红地毯,有一种参加颁奖典礼的感觉,鲜艳的红触动了我们那根不安分的神经,大门两侧具有民族风情的雕饰,精致又华丽,让我们对馆内的好奇更深了一层。
博物馆分上下两层,历史馆和民俗馆,步入历史馆,就像是进入
了时空隧道,把你带入了那远古的洪荒时代,我站在那古朴,泛着铜锈的青铜器前,我欣赏的它不是它的器形,凝缩了博州几千年的信息向你释放着。当我俯视那一件件美轮美奂的玉器时,我脑海里浮现的是古人琢玉的场面,过去人们形容大自然的造化是鬼斧神工,看到这些精美绝伦的艺术品,你就理解什么是巧夺天工了。在浏览神来各异的瓷器时,想的更多是不可思议,我想到古人,金木水火的运行,让一种物质,你不得不感叹造物主的神奇。
步入民俗馆,有种步入大草原的感觉,蒙古包、银耳坠、人物像、牛羊像、蒙古刀应有尽有,值得一提的是一塑塑逼真的人物像,精细的,每一根胡须,每一根眼睫毛都分明可见,掌心的纹理也清晰分明,刚看到时,心也不禁为这颤动,活灵活现的,蒙古包更是迷人,毡内摆设齐全,像家一样温暖,甚至边蒙古人的民俗元素丰富又美妙,各式各样的衣着让我们眼花缭乱,馆内还展示了蒙古人的历史,蒙古人的文字,蒙古人的生活用品。让我们对民族风情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当然还展示了关于维吾尔族,回族,哈萨克族的一些历史及物品,扩展了我们的知识面。
离开博物馆,我们还意尤未尽,还三五成群的讨论着馆内的物品,我们不得不赞叹,中华文华这真是博大精深啊。
2011年5月18日
参观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博物馆留念
第三篇:博物馆参观感想
博物馆复兴之路观后感
今天我们党课第三小组来到了国家博物馆参观了复兴之路展览。
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馆围绕着千年巨变,峥嵘岁月,中国新生,伟大转折,世纪跨越,继往开来六大主题的基本陈列。通过详实的史料,恢弘的气势,深沉的语言,珍贵的历史图片,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民族复兴的画卷。回顾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在屈辱中奋起抗争,为实现民族复兴进行的种种探索,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改革开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光辉历程,充分说明了历史的正确选择,使中华民族正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
看完展览,我的心中充满感慨、感动与感激。感慨的是中华民族百余年来所遭受的苦难,感动的是许多仁人志士为国家救亡图存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和牺牲,感激的是中国人民经历了很多曲折艰难、甚至是一些痛苦的选择,最终在党的领导下,走上了一个成功的发展道路,使中国人民过上幸福稳定的生活。
今天,中华民族的发展面临难得的机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展望未来,任重道远!一个走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中国,一个致力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的中国,必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征程中,谱写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璀璨篇章。中华民族是勤劳勇敢、智慧和爱好和平的伟大民族,中华文明曾对人类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民族兴旺、国家强盛是一代代中华儿女的不懈追求。
历史总是沉默着不说话,复兴之路基本陈列馆就这样默默向我们展示着一段段过往,当我们即将走出陈列馆时,回想起这一路来一代代中国人努力奋斗的艰辛与不易,我不由得想起《苦难辉煌》的作者金一南的话:“那是个英雄辈出的年代。他们历尽苦难,我们获得辉煌。他们的生命都没有超过一个世纪,但他们的故事,将一个世纪接着一个世纪地传诵下去。”而我想,金将军所说的故事,将由我们来承接,来改写。而我们,也必将如斯,珍重地接过这历史的篇章。
雪后的北京分外宁静安详,走出陈列馆,走下国家博物馆的台阶,踏上归途,同时,也走上了另一条心灵的道路。
几代人,一个梦,我们在路上。
第四篇:博物馆参观感想
博物馆参观感想
课程:服装史
学号:170812128
姓名:王九艳
指导老师:孙庆国
参观地点一:翁同龢故居
灰黑青砖,斑驳白墙,带着股雨后的清新湿润,伴着傍晚的余韵,透着股岁月的沧桑,这是我对翁同龢故居的第一印象。
进入之后,没有想象中的雕梁画柱,金碧辉煌,处处透着的是朴素大方和细致。印象最深的是那长着青苔的斑驳白墙和那门上细致精美的雕花,时间在白墙上留下了岁月的痕迹,却丝毫没有退却雕花大门的风华,一种强烈视觉的冲突,让人心灵受到了震撼,原来时间过了那么久了,原来也就是那中华几千年历史上短短的一篇。
老先生爱书法,或草书,或楷书,或隶书,或行云流水,或严谨细致,虽不通书法,却能感受到作者的雅致淡然。素雅的青花瓷,处处可见的形态各异的假山石,古木框中摇曳生姿的花,即使只有那浅浅淡淡的墨色,也透着股清新淡雅的色彩,突然就觉得,奥,这就是江南啊!
院子里,沿着长着青苔的青砖小路,或一座小假山,或一方石桌,边上摆着三两个石凳,或一小片的竹子,或一颗倚着墙的树。。。从这个小院到那个小院,一边走一边想象着老先生的生活,好不惬意。
许多话道不明,留下的是很多触动。
参观地点二:南京博物馆
不同于翁同龢纪念馆的江南古韵,南京博物馆给我们带来的是恢宏的气势,仿佛来到了古代帝王的住所,金碧辉煌,气势磅礴。
恢宏的外观之下,是一个比一个夺人眼球的展馆:
民国馆——感觉就像情深深雨蒙蒙的拍摄年代,那个年代的交通银行,照相馆,火车站,当铺,首饰铺,理发店,报社,服装店,邮政局,中药铺,加上灰蒙蒙的天空布景,仿佛置身于民国时期的街道上,繁华落寞,依旧能想象出当时的繁荣热闹。
特展馆——走进佛前——清代帝王和皇室崇信藏传佛教,佛像有泥·石木·金铜等多种材质,其中金铜佛像形制规整,比例精确,堪称艺术珍品。没有亲眼目睹过莫高窟佛像壁画的精美绝伦,但特展馆的佛像给我视觉冲击力也很震撼,细腻的雕工,一根丝带也能用坚硬的石头表现出其轻柔的质感。
金色中国首饰展——金枝玉叶·珠光宝器——包括头饰,耳饰,项饰,手饰及配饰。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衣服蔽体之外的装饰功能远满足不了人们一颗爱美的心,从远古的石头贝壳,到古木青铜,到金银珠宝,越发的夺目璀璨。展馆内的首饰,精美的让人不敢相信那是古董,很难想象在那个没有精密仪器的年代,人们是如何制作如此精良的首饰的。犹记得明太祖的那顶皇冠,入眼便是象征皇家地位的金黄,华贵奢侈,雕工繁复的龙盘旋而上栩栩如生。
时间的原因,没有细细的看每一个馆,遗憾的同时又带着大大的满足,不虚此行。
参观地点三:杭州丝绸博物馆
虽说是丝绸博物馆,但我觉得更像是中国服装和面料的的发展史。让我们感受到历史年轮的运转轨迹。
从先秦两汉到魏晋南北朝直至清王朝的覆灭而来的民国时期,不大的展厅展示出了中华几千年的服装历史。带着刘姥姥进大观园般的心情,感受着古人们的智慧结晶,精美的服装面料,繁复细致的刺绣,即使是荷包、腰带、扇套、鞋子上,都绣着华美的刺绣,不禁让我感慨古代女子的细腻和对美的向往的热切。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面料的发展也造就了今日服装的多样。在面料的发展中毛麻绫罗绸缎,各种刺绣对面料的二次加工,印花,即使已过数载依旧熠熠生辉的展现在我们面前诉说着他们的故事。
身至二楼,便满眼的花花绿绿的面料,土家锦、西兰卡普、土家织锦、图案从生活中去寻找,从神话中去寻找,有热闹喜庆,有朴素大方,有清新淡雅,有气势磅礴,看得人眼花缭乱,感慨古人们的智慧和勤劳。
参观地点四:江南大学纺织学院博物馆
刚听说时以为是在市区的一个博物馆,后来才知道是是江南大学纺织学院的博物馆,惊讶的同时又艳羡了。
他们的博物馆让我记忆最深的就是旗袍、云肩、和三寸金莲。
从原先的褂子和百褶裙到了后来合体修身的旗袍,不得不说是对女性身体的一大解放,更展现出女性的窈窕身段,其中一件黑色镂空旗袍让我非常讶异,即使在开放如今天的时代,也是没多少人穿着如此薄透衣服,感叹当时女性的大胆前卫。
当然,云肩是最让我记忆深刻的,听老师说,一个云肩的制作需要很长很长时间,一个女孩从会刺绣起,就为着自己婚嫁之日绣起云肩,而且是和自己的姐妹们一起制作,因为来之不易,制成之后通常是谁有重大喜事的时候使用,上面绣满了少女对美好生活向往,飞禽走兽,花鸟鱼虫,各种象征美好的事物她们恨不得都绣上去,满满当当。在现代这种快节奏的社会里,能有几个人能花费这么长的时间去做一件事呢,老师笑着说,你们看看,她们绣的多精细,叫你们画个画都说难。。。我们悻悻然,觉得未免自己心思太过浮躁。
这一次也让我接触到了畸形审美下产生的三寸金莲,一双比我手还短的鞋子,我很难想象能塞下一只脚绣满绣花的鞋子解像是一种讽刺,讽刺男人们对女人的禁锢,讽刺畸形的审美。
还有熨斗,还有护额,还有皮鞋,还有肚兜,许许多多的东西都在向我们诉说着属于他们的故事,源远而流长。
第五篇:参观博物馆感想
金秋十月,硕果累累,2011年10月22日上午,机械工程学院许力院长、副教授沙智华老师和茅以升班全体同学参观了大连大学博物馆,感受科学氛围,体验创新思维。大连大学旅游专业的学生为同学们做了详细地讲解。
博物馆里的一切着实让同学们耳目一新,大开眼界。同学们慨叹于自然科学之奥妙,惊异于艺术展品之绚丽,惊骇于生命科学的神圣与伟大。览古今中外之乐器,赏名人良师之佳作,仿佛徜徉在文化的长河中,沉醉不知归路。列展之多,令人目不暇接;亲临操作,更觉妙不可言。
此次参观活动开阔了我茅以升班学生的视野,增长了见识,通过图片、实物展览等参观,大家对科学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提高了科学创新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