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太极学习心得
太极拳学习的心得
教育与人文学院 14食品营养与检测2 赵欢欢 14401231 我在最初的太极学习的时候认为这只是老年人锻炼的活动,觉得我们不太适合这项运动。后来,我上网搜索了一下发现,太极不分年龄,大家都可以学习的。太极拳,是一种武术项目,也是体育运动和健身项目,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中华民族辩证的理论思维与武术、艺术、引导术的完美结合,是高层次的人体文化。太极拳有疗疾健身、修身养性、健美益智,开悟智慧、激发潜能、技击防卫,达到维持健康、提升气质、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也许是因为我记性不好,没次都会把之前学的动作忘记,值得庆幸的是,每次课上老师在教会我们新动作时,都会先让我们把前面几个动作复习一下,目的是让我们把动作熟练地衔接起来,达到融会贯通。有时我和同学们在宿舍也互相学一学、练一练、用一用,感觉学习太极挺快乐的,而且对我们非常有益。
首先,练一练太极,让我们感到了全身心的放松。我们每天坐在教室上课,整天保持一种姿势,肌肉骨骼感觉都僵硬了,放松是一种最好的治疗方法。其次,练太极有利于调节我们的平衡感。太极的动作是百年来先人不断摸索总结出来的,尤其是现在我们学的二十四式的精简太极拳,其平衡调节都以是比较精确的,所以平时在练习时把动作做准确,这样有利于调节我们的平衡感。接着,太极拳对人体各器官系统也有一定作用,锻炼神经系统,提高器官功能有利于心脏,血管和淋巴系统的健康增强呼吸机能,扩大肺活量促进消化功能和体内物质代谢加强肌肉,骨骼和关节的活动畅通经络。最后,学习太极能够帮我强身健体,终身受益。现在有很多人在练瑜伽,其实,瑜
伽和太极是异曲同工的。二者都是调身养息,锻炼身体的,只是各有所侧重而已。练习太极老少皆宜,在这方面我觉得太极比较占优势。在这一年的学习过程中让我懂得:学好太极最重要的就是要有恒心和毅力,做好其它任何事也一样。
在这一学年的学习里,我发现太极是一种技击术,同时也是一种很好的锻炼身体之术。它的特点是以柔克刚,以静待动,以圆化直,以小胜大,以弱胜强。这是一门最讲求省力打人的艺术,所以借力打人、引进落空是它最本质的特点。
总之,通过一学年的太极拳学习,让我收获了不少。既让自己的身心得到了放松,也体会到了同学间的互相关心,更加了懂得了学习太极的益处。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继续太极的学习,不会因为课程的结束而结束学习!
第二篇:太极学习心得
太极学习心得
在最后一次的大学体育课程中,我又选择了太极——这深具中国传统特色的运动。这大概就是我和太极得缘分吧,再次学习太极使我受益颇多。如果说上一次的学习是抱着玩乐的态度的话,那这一次的学习是我真正进入了学习的状态。在上一次的学习中,我只记得几个动作,几个招式,没有理会真正学习太极要注意的意境和感觉。此次,在熟悉动作的同时我真正地感悟到太极的意境和韵味。太极,是需要全神贯注的运动,在进行中要做到形神具备。以下是我再次学习太极所注意的部分,以及在学习太极时容易忽视的地方:
一、眼睛平视,精神集中,动作连贯而活泼。在打太极的过程中,精神是关键,最忌讳的便是三心二意,滥竽充数。当每式的变化,视线都要随身法而转移,切忌目光呆板或野顾。
二、腰是一身的主宰。太极的很多动作都是,由腰现转,当腰转动的同时,手臂等自然随着腰的移动而动。比如说云手,海底针,高探马等式,都须腰部挺拔,像立之运转,转时总不离轴心。腰如果不到位,那么上下不能一气贯通,终练不到高明的程度。
三、起势、收势要和呼吸结合。在起势前要做到心平气和,然后深呼一口气,伴随着动作慢慢吐气;收势和起势的呼吸差不多,但要注意,要在伴随着左脚收回来的同时刚好吐完气,不可过早。起势和收势如同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两者都须重视。
四、重心要恒定,不能起起伏伏。学练太极拳要时时刻刻牢记保持好身体重心。练习太极拳时要弯腿,降低身体的重心。这样在整个打太极的过程中,身体的高度差不多,给人更协调的感觉。同时,高手也认为,降低重心使整体更稳更有力,有把身体攥成拳头的内势,做出来的动作也更协调,更健美。
五、迈步脚跟要先着地,然后徐徐踏实。要如猫一般,猫行的形象很妙,脚步既轻灵又稳实,而其身躯又活泼。同时膝随之向前,但弓步不可过劲。进退即能灵活,后脚要着劲。
六、太极拳要练出劲来。表面上看,太极与 其他运动相比,太极是比较柔和,运动量较少的。但是,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你会发现,太极说是没有力气,实则是更需要较大的力气,初学时,你会发现,做不了几个动作就身体出汗了。太极的运动,都集中在手臂,腰的部位。抬手,落手不仅要绵绵不断,还要有势,手臂如同千斤重担。所以,在真正打太极的过程中,你会发现手臂是会很酸,很累的。
再次学习太极之后,发现自己之前学习太极时的肤浅。通过再次的学习,我能够大概领略到太极的奥妙,感受太极的精髓。太极拳每一架势都有它的精义,必须悉心揣摩,仔细领会!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一定要常打太极,继续体会它带来的快乐,用太极来修身养性在适合不过了!
第三篇:太极学习心得
学习二十四式太极拳心得
指导老师:余学好教授
体育系10级体育教育专业4术科班
姓名:张福海学号:101340203
3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化万端,而理为一贯。由招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然非用力日久,不能豁然贯通焉,虚身行气,气沉丹田。太极拳,是一种武术项目,也是体育运动和健身项目,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太极始于无极,分两仪。由两仪分三才,由三才显四象,演变八卦。依据“易经”阴阳之理、中医经络学、道家导引、吐纳综合地创造一套有阴阳性质、符合人体结构、大自然运转规律的一种拳术,古人称为“太极”。太极拳是以杨式太架太极拳为基础,吸收了其它流派的一些特点和练法编排而成的一套太极拳普及套路。其动作圆活连贯均衡全面。四十八式太极拳是原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于1979年组织编创的太极拳套路,整个套路除起,收势外共48个动作,分为六段,其技术风格是以杨式太极拳为基础,兼收了其它太极拳流派的特点和练法,并有所创新,注重动作的左右匀称,全套动作内容充实,结构严谨,练习一遍约8分钟左右,是理想的健身与普及套路。
一、起势
左脚开立两手平举,屈膝按掌
二、左右野马分鬃
1、左野马分鬃
稍右转体 收脚抱球 转体上步 弓步分手
2、右野马分鬃
后坐撇脚 收脚抱球 转体上步 弓步分手
3、左野马分鬃
后坐撇脚 收脚抱球 转体上步 弓步分手
三、白鹤亮翅
稍右转体 跟步抱球 后坐转体 虚步分手
四、左右搂膝拗步
1、左搂膝拗步
转体摆臂 摆臂收脚 上步屈肘 弓步搂推
2、右搂膝拗步
后坐撇脚 摆臂收脚 上步屈肘 弓步搂推
3、左搂膝拗步后坐撇脚 摆臂收脚 上步屈肘 弓步搂推
五、手挥琵琶跟步展臂 后坐引手 虚步合手
六、左右倒卷肱
1、右倒卷肱稍右转体 撤手托球 退步卷肱 虚步推掌
2、左倒卷肱稍左转体 撤手托球 退步卷肱 虚步推掌
3、右倒卷肱
稍右转体 撤手托球 退步卷肱 虚步推掌
4、左倒卷肱
稍左转体 撤手托球 退步卷肱 虚步推掌
七、左揽雀尾
转体撤手 收脚抱球 转体上步 弓步掤臂 摆臂后捋
转体搭手 弓下前挤 转腕分手 后坐引手 弓步前按
八、右揽雀尾
后坐扣脚 收脚抱球 转体上步 弓步掤臂 摆臂后捋
转体搭手 弓步前挤 转腕分手 后坐引手 弓步前按
九、单鞭转体运臂 右脚内扣 上体右转 勾手收脚 转体上步弓步推掌
十、云手后坐扣脚 转体松勾 并步云手 开步云手 并步云手开步云手 开步云手 扣脚云手
十一、单鞭转体勾手 转体上步 弓步推掌
十二、高探马跟步托球 后坐卷肱 虚步推掌
十三、右蹬脚穿手上步 分手弓腿 收脚合抱 蹬脚分手
十四、双峰贯耳屈膝并手 上步落手 弓步贯拳
十五、转身左蹬脚,后坐扣脚 转体分手 收脚合抱 蹬脚分手
十六、左下势独立 收脚勾手 屈蹲撤步 仆步穿掌 弓腿起身 独立挑掌
十七、右下势独立,落脚勾手 碾脚转体 屈蹲撤步 仆步穿掌 弓腿起身,独立挑掌
十八、左右穿梭
1、右穿梭,落脚抱球 转体上步 弓步架推
2、左穿梭
后坐撇脚 收脚抱球 转体上步 弓步架推
十九、海底针,跟步提手 虚步插掌
二十、闪通臂
提手提脚 弓步推掌
二十一、转身搬拦捶
后坐扣脚 坐腿握拳 摆步搬拳 转体收拳 上步拦掌 弓步打拳二
十二、如封似闭
穿手翻掌 后坐引手 弓步前按二十三、十字手
后坐扣脚 弓步分手 交叉搭手 收脚合抱
二十四、收势,翻掌分手 垂臂落手 并步还原
学习太极拳的要领:
一、心静体松
所谓“心静”,就是在练习太极拳时,思想上应排除一切杂念,不受外界干扰;所谓“体松”,可不是全身松懈疲塌,而是指在练拳时保持身体姿势正确的基础上,有意识地让全身关节、肌肉以及内脏等达到最大限度的放松状态。
二、圆活连贯
“心静体松”是对太极拳练习的基本要求。而是否做到“圆活连贯”才是衡量一个人功夫深浅的主要依据。太极拳练习所要求的“连贯”是指多方面的。其一是指肢体的连贯,即所谓的“节节贯穿”。肢体的连贯是以腰为枢纽的。在动作转换过程中,则要求:对下肢,是以腰带跨,以跨带膝,以膝带足;对上肢,是以腰带背,以背带肩,以肩带肘,在以肘带手。其二是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衔接,即“势势相连”----前一动作的结束就是下一个动作的开始,势势之间没有间断和停顿。而“圆活”是在连贯基础上的进一步要求,意指活顺、自然。
三、虚实分明
要做到“运动如抽丝,迈步似猫行”,首先要注意虚实变换要适当,是肢体各部在运动中没有丝毫不稳定的现象。若不能维持平衡稳定,就根本谈不上什么“迈步如猫行”了。一般来说,下肢以主要支撑体重的腿为实,辅助支撑或移动换步的腿为虚;上肢以体现动作主要内容的手臂为实,辅助配合的手臂为虚。总之虚实不但要互相渗透,还需在意识指导下变化灵活。
四、呼吸自然
太极拳练习的呼吸方法有自然呼吸、腹式顺呼吸、腹式逆呼吸和拳势呼吸。以上几种呼吸方法,不论采用哪一种,都应自然、匀细,徐徐吞吐,要与动作自然配合。初学者采用自然呼吸。首先,“学拳先学做人,练武首修武德”,这是练武者的绝对条件。为什么说是“绝对”条件呢?这是人格的修为,是十分重要的事情。因为一代武术人往下承传中华武术,如果接班人不严格挑选,选错人将会给师门及武术界带来极大麻烦和伤害。先辈拳家就有“十不传”,首先就是“不传无德”之人。
其次,要领会“劲”的涵义。太极拳练习到了适当的阶段,就会练出劲来。这股劲是一种“浑劲”,也就是太极拳入门的基础,所谓“懂劲后愈练愈精”。据我个人的体会,这股劲好象秋天的成片芦苇在湖中被大风吹得俯而复起,坚韧不折,柔而有弹性的意思。浑劲练出以后,继续再进一步要从浑劲中练出“轻灵劲”来。浑劲是藏而不露的浑厚实力,从而达到柔而有刚,轻灵劲是既有轻灵感觉而又能灵活运转的意思。将这两种劲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相互为用,才能刚柔相济,再能变化出朋、捋、挤、按诸劲而灵活应用之,始可达到融会贯通,得心应手的目的,方能进入具有高度艺术的境界。
太极拳要练出劲来,仅凭一般勇气蛮练,不去体味它的涵义,钻研它的架势,这是办不到的。必须要练得处处符合原则和要求。就要在平日练习时必须注意到下面四个要点。
一、眼神平视,要贯注而活泼,当每式的变化,视线要随身法而转移,切忌目光呆板或野顾。
二、腰是一身的主宰,练拳时要顶腰,歌诀有云:“身形腰顶岂可无”。如云手,搂膝拗步,斜飞式,海底针,高探马等式,都须腰部挺拔,像立之运转,转时总不离轴心。又好比指南针一样,针动而针轴不离原位。武术家所谓:“守中土”就是指中土不离原位的意思。在行功时,每动都要立身中正,实脚、重心脚与顶成为上下一条线,实脚实足,虚脚虚净。同时,每动都要松一下腰,“命意源头在腰隙”,“腰为旗”,这样可以达到“全身似松非松,将展未展,劲断意不断”。
在单动与双动的“接口”处,“拳论”讲要“变换虚实须留意”,单动为虚,虚变实再虚一虚;双动为阳,阳变虚则再实一次,长久修炼,分虚实,周身才能做到节节贯串。所以练拳必须讲究“尾闾中正”。神贯顶,尾闾中正才能保持重心,而无姿势偏侧,架势过与不及之病,练拳如果低头耸臀,腰部不挺,失了重心,就是所谓“冒腰”。常言道“低头冒腰把式不高。”因为冒腰则呼吸不畅,气不能下沉,顶头不能悬虚,虚实不清,上下不能一气贯通,终练不到高明的程度。
三、四肢:练太极拳对四肢的运动,有一句话叫做:“如意胳膊、箩圈腿。”就是说,手臂与腿都要微有弯曲含蓄之意而不可伸得过直。“劲以曲蓄而有余”,就是指此。如单鞭、野马分鬃式,后腿微曲向外,就能做到前弓后蹬,力从脚跟而发,像树生根于地全身稳固,而不是向后挺得过直。总的来说,四肢要圆润、灵活、稳实、切忌强直。
学习太极拳时间虽然不长,但通过老师的教导,自己的学习让我觉得太极拳不仅能强身健体,而且能让我们感觉到一种意境,感觉人很轻松。学习太极拳时例如当手与脚、肘与膝、肩与胯外三合基本能协调配合后,意念开始以身体带动外形练拳,手臂等上肢意念上要慢于身体,身体通过节节贯穿保持气血传递,从外形上看人的身体有蠕动感,使身体的每一个局部都能够转动,手落下时自然松垂,如衣服架上挂了一件服装,袖子下摆自然,如无垠树上挂着三尺罗衣,随风荡漾。手臂上摆时,手指向上,手臂尽量和身体中垂线保持平行,身体以脊柱为轴保持左右对称,上下协调,能通过身体把圆圈转出来,一切动作都是为了转圈,并且通过身体传递,下至脚底甚至穿过地下循环再反传至头顶而完成身体大循环即大周天,有利于气血流畅,能很好的增强人的身体健康,对防身技击更有实效性。因此,我觉得我们应该更用心的学太极拳,应该更全面的了解它,做到以武强体、以武养神。学好太极拳让我们有健康的体魄,并且教给更多的人,让全国人都有好的、健康的身体。
参考文献:
1、《太极拳理传真》作者:张一敬
2、《论太极拳》作者:张肇平
第四篇:太极操学习心得
太极操学习心得
说起选择这门课的初心,大概是因为我对传统文化有着特别的兴趣,除了常见的传统文学之外,还希望从更多形式进行了解。从前我对于太极仅有大致的概念,对这门课的认识也只是听选过功夫扇的舍友介绍的,课堂轻松有趣、老师认真温和。一个学期过去,我从中得到的收获比想象的更多,除了学会一套太极操,更重要的是身心的调节,是对我日常生活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开始学习之前,一套有趣的热身操就迅速引起了我的兴趣,随后老师的太极操演示更让我心向往之。太极操可以说是北理工的特色项目,它的产生和传承与我校有着很密切的渊源。它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结合了易学、中医经络学、古代的导引术和吐纳术等,形成了一种内外兼修、柔缓轻灵、刚柔相济的传统运动。
太极操作用首先就在于,它十分有益人的身体健康,着重练身、练气、练意三者之间的紧密协调。太极是千百年来前人不断摸索完善而来的集大成者,太极操的动作融合了现代体操元素,虽进行了简化,但一招一式标准到位,也很有难度。我们在课上学习了虚步、马步、弓步等传统步型,加上重心交替变换,要求具备一定的平衡感,有助于我们改善各关节的柔韧度、锻炼肌肉耐力。另一方面,太极操动作缓慢柔和,能像有氧运动一样使血气运行顺畅,起到舒筋活络、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同时注重呼吸与肢体间的相互配合,达到提高心肺功能的效果。
在养生保健之外,太极操更是一项有美感和技巧的运动。初学时,我的动作总是有些僵硬,有时赶着拍子一味求速,有时又过于放慢而失去连贯性。老师对动作的要求很严格,为此不厌其烦地一遍遍讲解、带领示范,给每个人以细心指导。所谓“运劲之功夫,先化硬为柔,然后练柔成刚。刚柔得中,方见阴阳。故此拳不可以刚名,亦不可以柔名,直以太极之无名名之。”太极的要点就是以静制动、刚柔并济,开为柔,合为刚,运劲过程是开,落点时是合。随着对太极学习的进一步加深,我逐渐有所领悟,快是一种能力,而慢是一种态度,练习太极操的过程更注重身体的感受,用意而不用力,全身上下应当作为一个整体相互配合,开合之间衔接和顺,保持自然的弧度、不浮不僵。
太极是中国武学精神的一个典型代表,借力打力、顺应自然,一切回击顺应对方来势,方能以柔克刚、以小胜大。这种思想也侧面体现了道家的修身处世之道,太极以练“气”始,倡导摆脱束缚、追求自由,与自然万物和谐相融,同时做到中正为本、不偏不倚,为人处世进退有度、适可而止,注意欲速则不达。
而学习太极操给我更深的感触,是心态上的变化,太极要求“心静用意”,练习时听着悠美的伴奏音乐,我能感受到全身心的放松。我们每天忙于各种课程和学生组织,紧张的节奏让人手忙脚乱,不管在做什么,我时刻都在想着这一周有什么需要完成的任务,担心自己能否应付得来。这种急躁和忧虑可能是一种动力,但带来更多的是负面情绪,并且常年久坐、紧盯屏幕,校园不大,我们日常的活动范围就更小,肌肉神经骨骼都变得紧张僵直了。但现在我明白,正如老师所讲,在体育课上就应抛下烦恼专心练习,一心二用是无法解决任何问题的,我们要活在当下把握每一分时光,珍惜身边的每一分美好和愉悦,放松之后才能尽心专注,才能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
同时,无论是练习太极操,还是武术、舞蹈,都要保持一种精气神,即要体现出一种积极饱满的精神状态,一招一式饱含气势,眼神灵活、手到眼到。对于初学者来说,做到这点很有难度,我们能够模仿姿势,却难以模仿出老师举止间的风采神韵,这也是我们与专业人员之间最大的差别。但学会展现自己积极的状态,不仅是为了更完美的展示动作,也有助于我们提升气质、增强自信。当然,这个过程难免努力与付出,太极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强身健体的盖世神功,因此要求我们保持恒心和毅力,做到持之以恒。
不得不说,老师非常有行动力,为了帮助我们顺利完成1800长跑的考试,每节课陪我们一起在操场跑步,教我们克服畏难心理,循序渐进增加运动量。虽然跑下来很累,但是对缺乏主动锻炼的我们来说,也是必要的练习机会。老师还耐心地一遍遍强调早起吃早饭的重要性,对我们讲解了丰富的体育知识,鼓励我们坚持跑步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几周下来我确实感到有所收效,不断提高的长跑成绩让我很开心,也很感激老师的良苦用心,算是不负明媚春光。
此外,我很喜欢老师采用的小组配合的形式。小组配合是一个交换经验的过程,也是指出错误的过程,让我从中认识了更多朋友,加深了彼此的交流和友谊,我们之间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也让我能更快融入课堂、进入状态。
恍然间已临近期末,体育课也即将结束了。老师工作任务很重,却依然温和细致地为我们指导,很感谢老师对学生的用心和认真。或许我对动作的掌握还不标准,对太极的理解还很浅薄,但通过这些基本功,我学会了如何用更积极观念去对待生活。虽然有些习惯没能一直坚持下来,但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好好珍惜和太极操结下的缘分,希望能把体育真正培养成一种爱好。
第五篇:太极扇学习心得感悟
太极扇学习心得感悟
我是一名大一的学生,因为身体的原因不得已选择了保健班,所幸的是我得以有缘结识并学习了太极扇,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感觉受益很深,感触也很大。下面是我学习太极扇的一些心得体会:
太极扇是我国几千年传统文化遗留下来的瑰宝,它是一项心静体松、柔缓自然、连绵不断、动静结合、刚柔并举、着重自我控制和意气诱导的健身运动。以武术动作太极拳为基础,将太极拳与扇的挥舞相结合,巧妙柔合其他武术项目以及京剧、舞蹈成分,结合“中国功夫”歌曲的内容、节奏,把太极拳的动作和不同风格特点的武术动作融为一体,揉合了不同流派的太极拳、太极剑动作,以及快速有力的长拳、南拳等等动作,使扇子的挥舞和武术的攻防技巧灵活结合,让古老的武术运动和现代歌曲巧妙配合,结构新颖、造型美观。它的动作柔和平稳、细腻委婉,感情的抒发、气息的流畅、形体的自然圆滑,达到了高度和谐统一。充满了飘逸潇洒的美感与武术的阳刚威仪,是同时具有观赏性及艺术性的健身运动。内容丰富新颖,载歌载舞,而且易学易练,确实是我们大学生陶冶情操、强身健体的首选。
而作为女生的我,当太极扇舞动时那冠盖京华的美丽,那随扇舞动的青春魅力才是最让我沉醉其中的。它使用的器具别具一格,扇形似蝶,开合随意,合则如短棒,击之如闪电,有力劈华山之势;击之如长风出谷,有势不可挡之力;开则如蝶形,可以做出缤纷多姿的进攻与防守的扇技,它有。好像大鹏展翅,有时宛如怀中抱月、有时犹如鹞鹰翻身,有时则像凤凰落坡。这些变化多端的扇术动作,是一种完美的、造型的艺术,是一种流动的美,它不仅给我们带来了身心的健康,同时也给大家带来了美的享受。它是武术和舞蹈艺术的结合体,是阴柔之美和阳刚之美的统一。难忘记,我们学习太极扇的学生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努力训练,是老师的严格要求让我们从一开始就打下了基础,往后才能循序渐进,越学越好,趣味无穷。让我深深的爱上了这“武”与“舞”的结合.通过学习太极扇,让我对“诚、毅”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练习太极扇时的“慢中求功、心平气和、全神贯注”等具体要求,逐渐磨练出自己日常处事的从容不迫、不急不躁,养成“诚以待人,毅以治技”,心地宽阔、富有涵养等良好习惯,从而使自己在心理上能经常保持平衡和坦荡长乐。所有这些功夫,无疑也是要百炼成钢的。这对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是十分重要的。
练习太极扇除全身肌肉群、关节需要活动外,还要配合均匀的呼吸,并且特别要在练习时做到“心静”、全神贯注。因此练习条件可以调节身心,如果持之以恒,对人体各系统、各器官都十分有好处,可以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同时要求全神贯注,不存在杂念,既要“心静用意”。这样,在意识的支配下,人的意念始终集中在动作上,排除了大脑其他思绪的干扰,专注于指挥全身各系统机能的变化和协调动作,使神经系统受自我意念控制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思想高度入静,可以消除大脑神经的紧张疲劳,清醒头脑,活跃情绪,修复神经系统的平衡。
太极柔和协调的动作,会促使血管弹性增高,血管神经稳定性增强更能适应外界刺激。太极与剧烈运动不同,运动以后舒张压会下降,长期坚持锻炼,有助于防止高血压,血管硬化,有鲤鱼健康长寿。在联系太极扇时,常常伴随着深长的腹式呼吸,做到“气沉丹田”,这样就加强了膈肌的运动,膈肌的运动不仅促进呼吸的深长,而且还增加了内脏的蠕动,促进腹腔的血液循环和胃肠消化能力。
太极的健身效果导于内经。岐伯曰:上古之人,其道也,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神与形俱,而尽其天年,度百岁而去,…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故圣人传精神,服天气,而通神明,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圣人陈阴阳,筋脉和同,骨髓坚固,气血皆从,…缓节筋柔,而心和者,可使导引行气。
在学习过程中,我深感太极内涵的博大精深及扇式的奥妙无穷,太极功夫既有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养生作用,更是攻防、技击、实战性极强的武术。现代都市生活、学习、工作节奏都那么的快,没有好的身体怎么能够适应,通过练习太极扇,达到阴阳平衡,从而具健康的身体,灵活的头脑,让浮躁的心宁静下来。曾听老师说过:太极就是以静制动,以柔克刚,刚柔相济,讲究的是整体观,内外合一、天人合一,看似没劲却处处有劲。太极扇在练功过程中,要求做到“动中处静,静中寓动”,摒弃杂念,精神内守,思想集中,虑淡思清,意注动作,气沉丹田。这样在忙碌的生活中,人就能通过练习太极扇获得恬淡宁静的时刻,借以转移大脑皮层的兴奋点,减少不良刺激,如此锻炼日久,定能集精全神,增强身体免疫能力,使虚邪之气难以为害了,练太极扇的终极目的,则正如《十三势歌》中所说的:“祥推用意终何在?延年益寿不老春”。生活中人们常说“要学会打太极”这么一句话,其实也就是生活无处不太极,当你学会了,并会运用时,你也达到极致,但肯定很难,需要不断的努力,既然与太极有缘,那就将太极进行到底!相信,总有一天,能达到此境地。
是太极扇让我,一个女大学生深深感受到了中华武术的魅力和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与源远流长。我原本是个急性子,太极扇小桥流水、水到渠成的美丽动作,不仅让我拥有了美丽的形体,更陶冶了我的情操,让我懂得了后发制人、后来居上的道理。一学期的太极扇学习虽然结束了,但我不会就此丢下它,我会把它教给我的亲人,朋友,使他们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同时,我更会利用课余时间继续练习太极扇,丰富我的课余生活,增强我的体质。我也衷心的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学习太极扇,珍惜我们的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弘扬名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