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感悟太极
知白守黑,顺应自然
——从太极想到的
上了将近一个学期的太极课了,我有一个最大的感觉就是:这门课不仅教给我一种锻炼身体的好方法,而且让我领悟到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顺其自然。
在上个星期六我去关山月美术馆听了一场关于“陶渊明的美学意义和现代人的生存境遇”的专题讲座,其实说实话那场讲座详细的内容我已忘了七八成,但对于主讲人谈到的一个关于太极图的认识记得很清晰:知白守黑。所谓“知白守黑”就是讲作为生活在这个世间的一种生物人,应该尊重世间的自然规律,就好似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时候,永远是有黑有白,不可能只存在一方。而我们要明白的就是:做事情要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努力,什么时候应该休息;与朋友交往的时候要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关心,什么时候应该让其自己冷静;顺应着事物的发展规律,往往能够事半功倍。
太极讲究顺势而为,所以动作随身体运动而舒展开来,精气神随着动作收拢而聚合。这让我想起了前不久在我身上发生的一件事:
为了提高自己的感悟能力,这在一学期我选了毛笔书法课。在一开始练习的时候总是想要快快的出成绩,因此总是一遍一遍不停地练着,也没有仔细地去观察过一个字具体的结构和笔画的走势,更加忘记了我想要练习毛笔字的初衷。只有数量而没有质量,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因此我的心乱了,这样更加不能控制好笔。写毛笔字的时候看似是你的手在握笔,实质是你的心在感悟那个字并用你的手表达出来,这个过程由心到手,再从手反映到心,顺序不可颠倒,应顺其自然。在明白了这一个道理后,我写字的时候不再急躁,慢慢地静下心来,一笔一笔顺应整体结构结构向下写,字比以前好了很多。
另外,对于做学习计划这件事我是不怎么认同的,但我并不是说做计划不好。只是不要为了突击完成一个任务而去做一个短时间的加强计划。以前,我发现我妹妹很爱写最近的计划,可是过不到几天,那张计划表就已经到垃圾箱里去了,然后她又在想着另外一个近期计划,其实,这样的情况我以前也出现过,后来我学会了慢慢地坚持去做一些小的但是很有益的事情,顺着生活的节奏,尽量不做大的变动,这样我的一个小小的坚持就为我养成了一个良好的习惯。我认为: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习惯是一种很强大的力量。
我认为宇宙形成的每天24小时是非常合理的,如果我们细细感受,便会发现合理按照自然理念利用这一天,那将会是最佳的饱和状态。
以上就是我关于学习和练习太极的一些感悟。
第二篇:感悟太极
感悟太极
我的父亲,著名的太极拳大师陈正雷先生在他的著作里将练习陈氏太极拳的先决条件归纳为“五心”、“三要素”和“一认识”。五心即敬心、决心、恒心、耐心、信心;三要素则指的是师资、天资和自己的刻苦练习:一认识自然指的是对陈氏太极拳的认识。对于前两项.非常好理解,并且在其著作里也有相关的一些解释和说明。惟独这个认识问题,大概是因为问题太大.不宜展开。陈大
师一笔带过了。笔者跟随家父习拳多年,且因环境之故,耳濡目染,颇受熏陶。近日有闲,就这个认识问题将多年之所感所悟整理成劣文一篇.与同道共商。
对任何事物的认识都不能离开全面和客观两个基本原则,因此,我想从下面四个层面来分别谈一谈。
一、拳
首先我们客观的说.仅从名称上来看.陈氏太极拳不过是一种拳种。它有着完整的理论基础、套路、功法、攻防意识、技击用法等作为一个拳种所必备的一切因素。而且,它还以它极其丰厚的理论依据和妙不可言的技击方法成为了整个中华武术的重要代表拳术之一。说其理论深厚,是指易经阴阳学、中医经络学和导引吐纳术的完善结合:说其用法精妙,是指引“引劲落空、借力打人”、“牵动四两拨千斤”的智慧体现。
从本质上来说.先将其定性为一种可以体现我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拳术运动.应当还是比较 客观的.
二、修身养性之法
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安天下。古往今来。习文舞剑不外乎是两种不同的修身之法。只不过从形式上看。前者是内修,后者是外修而己。太极拳则讲究内外兼修。既可练就强健之体魄,又可陶冶情操。养就儒雅大度之风。太极拳的强身健体之效.在此就不必多言了吧,因为,每个习练者都是不同程度的受益者。全球过亿的爱好者自然是各有各的体会。而当你进入到较高的境界后(起码是体内真正有了内气活动),每每练拳之时.那种恬静、那种悠闲安逸、那种浑然忘我的感觉大概只有诸葛亮的“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或者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样的句子可以稍做描述。试想.经常处于这种感受之中的人应该是怎样的修养和性情?再试问.您脑子中呈现的、小说里读到的 以及生活中遇见过的那些真正的武学大师是怎样的一种形象和修养? 所以.说陈氏太极拳是一种修身养性之法也是理所当然。
三、平衡之术
平衡。是大自然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一种现象。比如四季的更替。晴天雨天的转化,高山和深海的存在,雌雄、公母、男女的分配等等。平衡,也是人类社会形态的一种规律。三国演义开篇语说的好: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分有分的平衡,合有合的平衡。分的平衡一旦失去。就会向合的平衡去转化。反之亦然。平衡,还是每个人为人处事的一个最根本的准则.世上没有不劳而获的事。也很少有劳而无功的事。什么都不付出就想得到许多.那是白日做梦。付出了许多却没有任何回报。那也是不大可能。
关于“平衡”二字罗嗦了半天。也该回到正题了。那咱们就看看陈氏太极拳是怎么阐述它的平衡之术的。身法上,它要求立身中正、不偏不倚;架势上,它要求不丢不顶、不过不卯;步法上,它要求有开有合,有虚有实;劲路上,它讲究刚柔相济:速度上,它讲究快慢相间。整体上,它让你领悟的是中庸之道,体会的是阴阳转换之理。而这些理论和练习要求.产生的效果若何呢?在身体的调理方面,它和中医的医理相通:达到自身最恰当的平衡;疗程相仿:讲究的是慢l丁m细活;疗效相同:治根、治本。在性情的调理方面,它就象其他任何一门艺术一样。可以陶冶情操,修正性情。让你焦躁的变的沉稳一点,太沉闷的变的开朗一点:过于乐观的变的中正一点。悲观的变的积极一点„„这些决非是夸大其辞、牵强附会之说。以上的每一种转变笔者在生活中都见识过活生生的例子。而这些变化,逐步会渗透到你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里;你的心态,你的人际关系.你的工作等等等等.但最终的作用和效果只有一个:让你的修养更高、人缘更好、生活的更幸福!由此可见.把陈氏太极拳称之为一种平衡之术亦不为过。
四、道
道可道,非常道。道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恐怕没有人能讲明白的。但它却是人类所共同追求的东西。并且是尽其一生的、把它视做终极目标来追求。
道是个过于抽象、难以描述的东西.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东西来感悟。比如老子所说的“上善若水”,说的是做人的至高境界.应该象水那样。像水的什么样呢?我想这里指的不外乎水的清洁性、牺牲性和善变性三点。清洁性指的是本质,做人要象水那样清白、洁净(陈氏太极拳阐述的做人之理:时刻保持立身中正):牺牲性指的是奉献精神.水总是靠弄脏自己来洗干净别人。说的是做人的修为(陈氏太极拳“舍己从人”的技击理念:只有舍弃自己。才能征服对手):善变性则一方面指的是水顺遂、自然、随曲就伸地适应各种各样的环境的本事.对人而言自然是说适应社会的各种能力了(“顺遂自然”、“随曲就伸”本就是太极拳的专业术语),另一方面也指水刚柔相济的脾气。可以是潺潺流水、涓涓细流。也可以是山洪爆发、河水泛滥.对人嘛,应该是说人的个性或者说两面性吧f陈氏太极拳放松与发力时两种风格的体现本来就只能用“刚柔相济”来形容)。从括弧里的内容中不难看出.太极拳非常能体现出上面所述的这些水的性质和做人的道理。我经常在听家父讲课时用风和水等自然事物来比喻太极拳的性质。听的多了,自然就有了这些感悟。
当然了,这个话题太大了,决非三言两语所能表述,我也只是通过这么个例子来简单探讨一下而己。不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太极.本身就是一种大道!它是包罗万象.无所不有,无所不及的。咱们这样给它下定义有太多太多的依据了,因此,在咱们背后,在咱们老祖先留下的近五千年的太极文化做靠山!谈及此处,不禁令我想到这样一个现象:日本、韩国学了咱们一点文化的皮毛就敢整出个茶道、书道,学了些中华武术的基本功就敢整出来柔道、空手道、合气道、剑道、跆拳道等一大堆的“道道”来,咱们却总是谦虚地称自己的东西为茶艺、书法、太极拳„„众所周知,“道”可是比“艺”,“法”、“拳”、“术”等什么的“道行”深多了?!
由此试问.作为太极文化载体的陈氏太极拳被最终定性为一种求索之“道”又有何不可? 总之,华夏文明,源远流长;太极文化。博大精深。就我个人的小小体会加上浅薄的人生阅历来说.目前也只能思索、探索这么点皮毛而已。不妥、不到之处,还请同道前辈长者不吝指教。
第三篇:感悟太极
感 悟 太 极
南安市盐务局局长王建敏
“生命在于运动”。我从小就热爱体育运动,看到武打片一些太极拳“以柔克刚、四两破千斤” 的精彩画面,我打心里羡慕,但是一直无缘习武。直到2006年7月,我在惠安盐务局工作期间有缘认识了杨伟明师傅,从此与太极拳结下了不解之缘。我学拳5年受益匪浅,有点相见恨晚的感觉。在我离开惠安之际,感慨万千,我想把这几年来学拳的酸甜苦辣感受写出来,与各位拳友共同分享。
太极拳是中华武术的精髓,属于内家拳,它是集道家的导引、吐纳之术,医学的经络学说,易经的阴阳学说及哲学、力学、数学和技击于一身而综合创编的一种拳术,是最好的养生、健身、防病、治病方法。“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运补”,生命在于运动,而太极拳是一种最好的运动方式之一,难怪邓小平同志说“太极拳好!”习练太极拳是一件非常辛苦又非常快乐的事情。杨师傅说过“功夫功夫、有功才有夫”、“学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因此,学拳要从基本功练起。我听从师傅的教导,树立了练习太极拳的信心、耐心、恒心。我从太极桩功、踢腿、压腿、摆腿、全身各关节放松练起。杨师傅从每个动作的一招一式到整个套路都很热心、很耐心、很细心地反复传授,学好太极拳不容易,杨师傅教拳更不容易,他从不求回报,义务教拳,只要你肯学,他就肯教,只要你有提问,他就会认真地解释,在他的身上,让我看到了太极拳博大精深的深厚底韵和慈祥宽大
1的胸怀,学拳先学德,杨师傅的武德很值得我们敬仰。
杨师傅说打太极拳要放松,松才能灵,灵才能活,至柔才能至刚。
松字好写、好说,但是要做到却不容易,学拳很多时候要靠感悟、靠灵性,比如“劲力起于脚而腿,主宰于腰、而行于手”。除了现场求教外,我还对照书本、VCD光牒反复去看、去模仿、用心去揣摩、用头脑去领悟。练拳是非常辛苦的事,我先后6次因压腿造成韧带拉伤,有时整个大腿背部全部发青,连走路、上楼梯、上厕所都会疼痛,每次要半个多月才能恢复,不管怎么样,我都坚持住。但是每次大腿发青过后,柔韧性都有明显的提高,这是一种进步、一种收获、一种喜悦、一种动力。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我是半百的人(今年刚好50岁),还能劈叉腿,踢腿还能踢过头顶上,人练拳、拳练人。学拳要持之以恒,才能成功。“不要二天打鱼、三天晒网”。俗话说“曲不离口、拳不离手”。几年来我坚持风雨无阻,持之以恒的锻练,夏练三伏、冬练三九,每周除星期一赶着上班没时间练外,其余时间一直都坚持着。在惠安时到科山上练,在家时在小院子练,下雨时在走廊练,出差时也坚持晨练,做到保持夏天1.5小时,冬天1个小时的晨练,习惯成自然。每天练完拳,整个人感觉身体很舒服,精神抖擞、心旷神怡。如果哪一天没练就会感觉到人怪怪的,很空虚,好象缺少什么。回想一下,这短短的5年来,在杨师傅的言传身教和悉心的培养,我还真学了不少套路:
1、24式太极拳竞赛套路。
2、杨式太极拳。
3、32式太极剑(永忠师兄教)。
4、42式太极剑。
5、太极功夫扇。
6、陈式太极拳。
7、孙式太极拳。
8、杨式老六路。
9、王老师教的赵堡
太极拳。我最爱练的是陈式太极拳:它讲究缠绕折叠、松活弹抖、刚柔相济、快慢相间,很有搏击意义和较强的观赏性,颇具阳刚之气,潇洒自如。特别是冬天,整套拳打完,身体很暖和,手脚热乎乎,马上觉得不冷。杨式老六路:它讲究用意不用力、虚实分明、内外相合、行云流水。是练好内力和长气最快的套路。通过练习杨式老六路才体会到太极拳的真谛。学了5年太极拳,我受益匪浅:
第一:精神百倍、朝气蓬勃、手脚轻灵,整个人的气质、体质、素质都有明显的提高。
第二:身体好,这几年我从没感冒过,体检表明各项指标都很
OK。财富是子女的、地位是暂时的、荣誉是过去的、身体才是自已的。身体健康,平安才是福。
第三:练拳结交很多拳友,共同磋商、互帮互学、互相促进,彼
此真诚相待,练拳心旷神怡,心态好。
第四:太极拳蕴涵着深奥的人生哲理,如今习练太极拳已成为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份,练拳是一种精神享受也是一种形体艺术享受,能自我陶醉,因此太极拳带给我无限的快乐。
去年我有幸参加海峡两岸武术交流大赛男子中年组陈式太极拳
和42式太极剑比赛,分别获得两枚铜牌。虽然才得到铜牌,却是我业余习武5年的成果,我很高兴,毕竟人家都是专业选手,很多运动员都是武术学院的师生或者武馆的师傅。而我是业余选手,有这样的成绩已经很不错了,知足常乐。但是得铜牌也说明我技不如人,比赛是对自己学拳术的检验,也是对自已的一种鞭策和鼓舞,比赛后真正
让我体会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深刻道理和含义。太极拳博大精深,几年来我只是学了太极拳的一些基本架式,皮毛而已。今后我还要倍加努力、刻苦习练,把太极拳理寓于生活、工作之中,使自已今后的工作、生活更加丰富多采、太极拳术更有长进,把太极拳发扬光大。
值此新春到来之际,借贵刊感谢惠安县太极拳协会多年来对我的关心支持和帮助,感谢杨师傅、王师傅的言传身教和悉心的栽培,感谢各位师兄妹的关爱。最后祝各位拳友在新的一年里:新春快乐、兔年吉祥、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2011年元月28日
第四篇:太极的感悟
太极的感悟
我们学校一直推广着全校师生学打太极拳,并且作为学校的特色教育。把太极精神太极文化作为人文修养贯穿于学校的素质教育之中。使我们有机会去好好感悟太极文化。在学习太极拳的过程中,我也学会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第一节课的时候,老师给我们表演的太极拳。虽然看起来有点儿慢,但是却打得虎虎生风,给人一种气势如虹的感觉。在他的表演中,我仿佛对太极拳有了一点点模糊的认识:太极拳是一种快慢相间、刚柔并济、松紧有度、变化无穷的一种拳术,里面蕴涵了深奥人生哲理。
我渐渐地感悟到其实每一个动作和下一个动作都是连贯的,就好像行云流水那样!老师说,学太极拳不能操之过急,俗语说,欲速则不达。从练习太极中感受自然意境,从自然意境中品味太极的含义。每天的晨练,我总是用心地去打,在一招一式中品味太极的轻松柔和、平稳舒展。在练习中,去体会太极化柔为刚,练刚为柔,最后达到刚柔相济。每天的练习是我深深地感受到,太极它不仅仅是身体的简单运动,使人强身健体、延年益寿,更重要的是可使人改变气质、处事祥和、遇事冷静,提高生命的质量。我们在练拳中放下琐碎和不快,感悟天地的融合,自我的升华。
从太极中感悟禅意,绵绵不绝,如梵音萦绕唤醒心灵,会使我们趋向更智慧的人生。
五(2)班 胡慧芬
第五篇:学太极感悟人生
11DV99Dm2M
学太极感悟人生
陈云
社会体育1011学号:2010330026 摘要:学习太极,让你受益一生
关键词:太极拳 起源 流派 发展 保健 和谐
太极文化源远流长,学太极,创和谐。
关于太极拳的起源,众说纷纭,大致有唐朝(公元618~907年)许宣平、宋朝(公元960~1278年)张三峰、明朝(公元1368~1644年)张三丰、清朝(公元1644~1911年)陈王廷和王宗岳等几种不同的说法。但现在多数拳家亦以现传各式太极拳俊源出陈式太极拳之说为本。据中国武术史学家唐豪等考证:太极拳最早传习于河南省温县陈家沟陈姓家族中。陈氏太极拳的创编人是陈王廷,他是一位卓有创见的武术家。
太极拳的来源有下列 3个方面:
①综合吸收了明代名家拳法。明代武术极为盛行,出现了很多名家、专著和新拳种,太极拳就是吸取了当时各家拳法之长,特别是戚继光的三十二势长拳而编成的。
②结合了古代导引、吐纳之术。太极拳讲究意念引导气沉丹田,讲究心静体松重在内壮,所以被称为“内功拳”之一。
③运用了中国古代的阴阳学说和中医经络学说。陈式太极拳要求按经络通路,螺旋缠绕,以意行气,通任督二脉,练带脉、冲脉。各式传统太极拳也皆以阴阳五行学说来概括和解释拳法中各种矛盾变化。
太极拳以“棚、捋、挤、按、•瘛 •、肘、靠、进、退、顾、盼、定”等为基本方法。动作徐缓舒畅,要求练拳时正腰、收颚、直背、垂间,有飘然腾云之意境。清代拳师称“拳如大海,滔滔而不绝”。同时,太极拳还很重视练气,所谓“气”,就是修炼人体自身的精神力,这是太极拳作为内家功夫的特点之一。
目前,太极拳有陈式、杨式、孙式、吴式、武式五种流派。明末清初,河南温县陈家沟的老拳师陈王庭初创太极拳,世代相传。河北永年人杨露禅从学于陈家沟陈长兴,并与其子杨健侯、其孙杨澄甫等人在陈式太极拳的基础上,创编发展了“杨式太极拳”。清末河北永年人武禹襄在杨露禅从陈家沟返乡后,深爱其术,从学杨于陈式老架太极拳,后又从陈清平学赵堡架,经过修改,创造了“武式太极拳”。河北完县人孙禄堂,从师李魁垣学形意拳,继而学于李魁垣的师傅郭云深,又从师于程廷华学八卦掌。后又从师郝为真学太极拳,之后参合八卦、形意、太极三家拳术的精义,融合一体而创“孙式太极拳”。
随着历史的发展,武术逐渐从战场搏杀转为体育健身,太极拳正是如此。100多年前,太极拳家在《十三势行功歌》中就有“详推用
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的提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太极拳发展很快,打太极拳的人遍及全国。当前,仅北京市公园、街头和体育场就设有太极拳辅导站数百处,吸引了大批爱好者。卫生、教育、体育各部门都把太极拳列为重要项目来开展,出版了上百万册的太极拳书籍、挂图。太极拳在国外,也受到普遍欢迎。欧美、东南亚、日本等国家和地区,都有太极拳活动。据不完全统计,仅美国就已有30多种太极拳书籍出版,许多国家成立了太极拳协会等团体,积极与中国进行交流活动。太极拳作为中国特有的民族体育项目,已经引起很多国际朋友的兴趣和爱好。
太极拳的健身作用很多,但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经常打太极拳的人,较少发生脊柱老年性退行性病变,也就是脊椎骨增生或骨刺增生的较少(占25.8%),脊柱的活动度较好,弯腰时手指能触到地面的占85.7% ;而不练太极拳的人,发生脊柱退行性改变的较多(占47.2%),弯腰时手指能触到地面的只占20.6%。
其次,经常打太极拳的老人,血压平均值为130/80毫米汞柱,而不练太极拳的人则为154/82毫米汞柱。常打太极拳的老人血管硬化发生率较低,占37.5%,而不练太极拳的老人血管硬化率占46.6%。又比如做20次蹲下起来的运动试验,时常打太极拳的人,反应全部
正常;而不练太极拳的人,有35%表现出心脏收缩无力。
第三,能锻炼神经系统,提高感官功能。由于打太极拳时,要求全神贯注,不存杂念,人的思想始终集中在动作上,故使大脑专注于指挥全身各器官系统机能的变化和协调动作,使神经系统自我控制能力得到提高,从而改善神经系统的功能,有利于大脑充分休息,消除机体疲劳。
第四,能增强呼吸机能,扩大肺活量。这是因为练太极拳时要求气沉丹田,呼吸匀、细、深、长、缓,保持腹实胸宽的状态,这对保持肺组织弹性、增强呼吸肌、改进胸廓活动度、增加肺活量、提高肺的通气和换气功能均有良好作用。
中医学认为,时常打太极拳之所以健身,是因为此项运动能畅通经络,培补正气。当太极拳练到一定程度后,便产生腹鸣、指麻等体内行气现象,再坚持练习,到一定功夫便可通任、督、带、冲诸脉,同时增加丹田之气,使人精气充足、神旺体健。
也正因为太极拳有上述众多的养生保健作用,所以,时常打太极拳对许多疾病有防治和康复作用,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心肌梗塞后恢复期,高血压病,风湿性心脏病以及肺原性心脏病,中度神经衰弱,各种类型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胃肠神经官能
症,老年性便秘,胃、十二指肠溃疡并发症,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非活动性肺结核等许多疾病。此外,由于打太极拳可以补益肾精、强壮筋骨、抵御疾病,所以经常坚持这项运动,能防止早衰,延缓衰老,使人延年益寿。
天地之间,世界之上,万物与机缘,无时无刻不在变化。树木花草,山岳楼台,看似静止,无不在渐渐老化。俗语说,只有“变”是不变的。太极拳就是要把种种变化,在拳演练出来。动静开合,刚柔快慢,上下左右,顺逆缠绕,忽隐忽现,虚虚实实,绵绵不断,周身一家,一动无有不动,显时气势充沛,隐时烟消云散,以意带力,到点融化于全身,做到劲断意不断,然后再轻轻启动,挥洒自如。一意一念,一举一动,随心所欲,都在自我控制之中,以达到养生防身的效果,这就是太极拳。
人生是由一串偶然和未知构成的,你想干什么、能干什么、在干什么,都好像不经意间抓到手里的一把牌,有时是可望不可及,有事是可遇不可求。然而静下心来,做一下梳理,又依稀可见一丝因果和缘分。
太极之和谐,也是显而易见、一目了然的。“一阴一阳之谓道”,道在阴阳和谐间。还是看太极图吧,一黑一白的阴阳鱼,浑然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连着我,我连这你。从某种意义上说,对手
就是朋友,对手也要尊重,不能妄自尊大,战天斗地,惟我独尊。太极如人生,尊重你的对手,尊重自己。由此才产生了不卑不亢、点到为止和彬彬有理、落落大方的风格。
这就是太极的文化魅力!学习太极,让你受益一生
注:引用:(1)书名:太极拳 作者:程健 出版地:吉林大学 出版社:吉林大学出版社
(2)书名:千思百问太极拳 作者:高壮飞 若水 出版地:北京 出版社:中国海关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