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心得体会

时间:2019-05-12 14:37: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电子政务心得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电子政务心得体会》。

第一篇:电子政务心得体会

电子政务学习体会

通过这一学期老师对我们电子政务这一课程深刻的讲解和耐心的教导,让我深刻了解到了电子政务的广泛应用,它运用信息及通信网络技术打破行政机关的组织界限,优化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形成新的政府管理形态,实现政府、非政府组织、企业和公民之间的良性互动。电子政务系统实质上是政府办公自动化在范围和功能方面的延伸,从内部办公延伸到对外服务,它是面向社会的政府办公自动化。在电子政务系统中,公文的起草、审核、签署、发布以及收文办理等,都是在电子政务的操作平台中进行。这些在电子政务系统中运行的公文,是机关职能活动的历史记录,所以必须按照档案管理的要求进行归档和管理。但由于这些公文是通过电子政务公文处理平台产生的,它的特点决定了其归档和管理的方式并不能简单套用纸质文件的归档和管理方法,而应将电子文件的管理功能嵌入电子政务系统之中,实行文档一体化管理与全过程管理等方式,并采取多种措施,以确保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完整性、可读性和安全性。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传统的文件与档案管理,它们各自具有一套独立的管理流程,两个管理流程执行各自主管机关制定的制度和标准,并且两个流程之间是通过文件实体的交接而衔接的。而文档一体化管理是按照文件生成与运行规律,采取统一、严密的手段,高效地组织与管理文件。文档一体化管理与传统文件和档案管理。相比较,最大的区别是通过对文件和档案管理流程的重组,达到两者在管理上的无缝化和程序上的一体化,从而最大限度地消除组织机构因素造成的两者在衔接上的真空地带和减少重复性作业。利于信息技术发展、有利于电子政务开展的角度,解决电子政务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政务信息的公开、电子签名、电子支付的合法性等;制定电子政务信息技术规范,并及时修改现有政策法规中与信息技术发展不相适应的成分;要加强政府信息的安全管理,不断改进反病毒、反黑客技术,保证信息网络的安全;制定相应的管理法律法规,对政府信息网络的建设、管理、维护及内容和形式的规范进行必要的规定和约束,以保障政府信息网络的规范和安全运行。

在安全方面,安全保密是电子政务建设的关键。如何协调各个部门及时将信息交给政府网站上网,政府信息哪些应该上网、哪些不应该上网,如何处理电子政务的开放性与保密性之间的关系,外界侵犯政府网站犯罪定性等涉及法律和制度建设的问题,这些都是现阶段我们必须解决的问题。在加密、防黑客、防病毒等信息安全技术还没有应用之前,政府内部的局域网不应该传输涉密文件,办公系统就更不应该上网,各部门内部的局域网都应该设密码。在现阶段,要在国家的扶持下,加大对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在资金、技术、人力方面的投入,并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生产出以自主知识产权技术为核心的产品,取代外国产品,以此来掌握主动权。为此,首先要加强安全管理,提高安全管理的后备性和有效性;其次要对内部网和公共网实现物理隔离,以保证党政机关的内部信息网络不受来自互联网的黑客攻击;最后要从整体上考虑网络安全建设,最大限度地保障电子政务网络的安全。

通过电子政务的学习我认为进行电子政务建设,实质上是信息技术与政务工作的结合过程,这就要求政务工作人员必须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公务员决不要认为,仅仅熟悉政务,了解电脑、网络的使用,就可以从事电子政务的工作。进入电子政务工作流程,使用人员应该有较全面的信息管理能力、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电子政务建设卓有成效。从我国政府工作人员目前的组成状况来看,其知识结构在大多数地区是不尽如人意的。目前公务员队伍的素质还不够高,这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瓶颈”。可以设想一下:一个不懂信息管理、不懂信息技术的公务员在一个完全量化的电子技术环境中工作的尴尬与无奈;而一个既懂信息整合技术,又懂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政务工作流程的公务员在电子政务的工作环境中的顺畅。政府具备这样的人才结构,对于提升政府的管理水平、服务于社会的能力将会成为可能。所以,电子政务建设需要大批既懂信息技术又懂政府业务流程的复合型人才。因此进行电子政务建设需要先行进行人才培养和储备。

通过学习,我认为电子政务高绩效可以理解为:用相同或者更少的资源,快捷地生产或提供更多所需要的产品或者服务。目前我国有关部门正抓紧制定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体系,促进体系的尽快形成。在这个针对电子政务建设的绩效评估体系中有许多的指标,比如量化的指标,办事时间的缩短、办事程序的减少、成本的降低、效率的提高等等,但是最根本的指标还是“公众满意度”。公众的认可和支持程度是电子政务建设必不可少的基础。只有具备了坚实的民意基础,得到公众认可,才能证明电子政务建设取得了成功。

当然也要注重电子政务发展的体制条件,制定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标准体系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并不是简单地将政府信息电子化和网络化,而是要不断适应改革开放对政务工作的要求。在电子政务建设中,不可将现有的政府管理、运作方式简单地搬到网络上,或者按照传统的政府管理方式,将电子手段加入其中;而要按照电子政务的要求,对政府管理职能、组织以及行政流程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革,尽快理顺政务信息化管理工作,从而为电子政务的推进创造良好的条件。特别在我国加入WTO后,这方面的问题将更加突出。因此,在电子政务建设中,如果不进行体制改革,个人和集团的利益就无法触动,利益冲突无法协调,标准规范无法统一,系统无法统一化,资源无法共享,重复建设无法避免,改革也就无法深入下去。同时,电子政务是一项庞大的、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在电子政务建设中,要改变目前各部门电子政务各自为政的状态,就必须强化对各部门和各地方信息化工作的领导,统一规划和标准,制定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整体规划和相关标准,建立电子政务标准体系。在制定标准时,不仅相关部门的领导、专家要参与,也要吸收行政管理专家参与,这样才能使电子政务的规划与标准更具有权威性。在国内各级政府的电子政务工程全面铺开之前,要力争通过统一规划与设计,构建统一的安全电子政务平台,消除各部门独自建设可能形成的数字鸿沟或信息孤岛。

老师的讲解让我们知道了电子政务具有可观的效益前景,尽管在电子政务建设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但从长远看,电子政务将极大地降低政府公共事务管理成本,减少公众和企业政务咨询成本。据美国环保署计算,如果将一些环保资料送上网络,就不必再像以前那样通过邮局发送,一年可节省大约500万美元。另外,电子政务极大地提升了政府的服务效率和行政效率。电子政务的实施打破了传统的政府机构部门林立、条块分割、等级森严的壁垒,使各级政府的各个部门拥有了相对统一的服务平台。公众在这个电子服务平台上,面对的是一个虚拟的一体化的政府,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原来要数天甚至数月才能完成的事务,政府也可以每天24小时,每周7天向公众提供政府的各种服务。同时,政府机构内部也通过电子平台加快行政事务运转,从而大大提高了政府服务的透明度和行政效率。另外政府还可以通过给企业与公众提供有偿服务来增加收益,特别是随着电子政务的智能化,电子政务将为企业和公众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电子政务的发展首先解决了政府对外形象的电子化,通过政府公务员不断提出新的需求,必然可以提高电子政务系统的可用性和易用性。同时,电子政务的发展应充分结合“数字市政”项目的开展,力争使政府办公业务同步实现电子化,先试点,后推广,以点带面。按照先易后难,先简单、后复杂的原则,组织电子政务的建设和实施,弥补政务内容和形式之间的鸿沟,避免电子政务成为“电子空壳”。从中国的实际看,只有从广大民众最为关心的政府公共服务的角度出发,有选择地把政府对社会公众服务的最主要业务率先上网,才能真正体现电子政务的价值,并通过这样的应用,带动政府对社会的监管以及政府信息化。这一学期的学习让我们对电子政务有了更客观更真实的认识,自然收益是颇丰的。

第二篇:电子政务心得体会

电子政务学习体会

通过这一学期老师对我们电子政务这一课程深刻的讲解和耐心的教导,让我深刻了解到了电子政务的广泛应用,它运用信息及通信网络技术打破行政机关的组织界限,优化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形成新的政府管理形态,实现政府、非政府组织、企业和公民之间的良性互动。电子政务系统实质上是政府办公自动化在范围和功能方面的延伸,从内部办公延伸到对外服务,它是面向社会的政府办公自动化。在电子政务系统中,公文的起草、审核、签署、发布以及收文办理等,都是在电子政务的操作平台中进行。这些在电子政务系统中运行的公文,是机关职能活动的历史记录,所以必须按照档案管理的要求进行归档和管理。但由于这些公文是通过电子政务公文处理平台产生的,它的特点决定了其归档和管理的方式并不能简单套用纸质文件的归档和管理方法,而应将电子文件的管理功能嵌入电子政务系统之中,实行文档一体化管理与全过程管理等方式,并采取多种措施,以确保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完整性、可读性和安全性。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传统的文件与档案管理,它们各自具有一套独立的管理流程,两个管理流程执行各自主管机关制定的制度和标准,并且两个流程之间是通过文件实体的交接而衔接的。而文档一体化管理是按照文件生成与运行规律,采取统一、严密的手段,高效地组织与管理文件。文档一体化管理与传统文件和档案管理。相比较,最大的区别是通过对文件和档案管理流程的重组,达到两者在管理上的无缝化和程序上的一体化,从而最大限度地消除组织机构因素造成的两者在衔接上的真空地带和减少重复性作业。利于信息技术发展、有利于电子政务开展的角度,解决电子政务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政务信息的公开、电子签名、电子支付的合法性等;制定电子政务信息技术规范,并及时修改现有政策法规中与信息技术发展不相适应的成分;要加强政府信息的安全管理,不断改进反病毒、反黑客技术,保证信息网络的安全;制定相应的管理法律法规,对政府信息网络的建设、管理、维护及内容和形式的规范进行必要的规定和约束,以保障政府信息网络的规范和安全运行。

在安全方面,安全保密是电子政务建设的关键。如何协调各个部门及时将信息交给政府网站上网,政府信息哪些应该上网、哪些不应该上网,如何处理电子政务的开放性与保密性之间的关系,外界侵犯政府网站犯罪定性等涉及法律和制度建设的问题,这些都是现阶段我们必须解决的问题。在加密、防黑客、防病毒等信息安全技术还没有应用之前,政府内部的局域网不应该传输涉密文件,办公系统就更不应该上网,各部门内部的局域网都应该设密码。在现阶段,要在国家的扶持下,加大对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在资金、技术、人力方面的投入,并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生产出以自主知识产权技术为核心的产品,取代外国产品,以此来掌握主动权。为此,首先要加强安全管理,提高安全管理的后备性和有效性;其次要对内部网和公共网实现物理隔离,以保证党政机关的内部信息网络不受来自互联网的黑客攻击;最后要从整体上考虑网络安全建设,最大限度地保障电子

政务网络的安全。

通过电子政务的学习我认为进行电子政务建设,实质上是信息技术与政务工作的结合过程,这就要求政务工作人员必须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公务员决不要认为,仅仅熟悉政务,了解电脑、网络的使用,就可以从事电子政务的工作。进入电子政务工作流程,使用人员应该有较全面的信息管理能力、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电子政务建设卓有成效。从我国政府工作人员目前的组成状况来看,其知识结构在大多数地区是不尽如人意的。目前公务员队伍的素质还不够高,这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瓶颈”。可以设想一下:一个不懂信息管理、不懂信息技术的公务员在一个完全量化的电子技术环境中工作的尴尬与无奈;而一个既懂信息整合技术,又懂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政务工作流程的公务员在电子政务的工作环境中的顺畅。政府具备这样的人才结构,对于提升政府的管理水平、服务于社会的能力将会成为可能。所以,电子政务建设需要大批既懂信息技术又懂政府业务流程的复合型人才。因此进行电子政务建设需要先行进行人才培养和储备。

通过学习,我认为电子政务高绩效可以理解为:用相同或者更少的资源,快捷地生产或提供更多所需要的产品或者服务。目前我国有关部门正抓紧制定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体系,促进体系的尽快形成。在这个针对电子政务建设的绩效评估体系中有许多的指标,比如量化的指标,办事时间的缩短、办事程序的减少、成本的降低、效率的提高等等,但是最根本的指标还是“公众满意度”。公众的认可和支持程度是电子政务建设必不可少的基础。只有具备了坚实的民意基础,得到公众认可,才能证明电子政务建设取得了成功。

当然也要注重电子政务发展的体制条件,制定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标准体系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并不是简单地将政府信息电子化和网络化,而是要不断适应改革开放对政务工作的要求。在电子政务建设中,不可将现有的政府管理、运作方式简单地搬到网络上,或者按照传统的政府管理方式,将电子手段加入其中;而要按照电子政务的要求,对政府管理职能、组织以及行政流程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革,尽快理顺政务信息化管理工作,从而为电子政务的推进创造良好的条件。特别在我国加入WTO后,这方面的问题将更加突出。因此,在电子政务建设中,如果不进行体制改革,个人和集团的利益就无法触动,利益冲突无法协调,标准规范无法统一,系统无法统一化,资源无法共享,重复建设无法避免,改革也就无法深入下去。同时,电子政务是一项庞大的、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在电子政务建设中,要改变目前各部门电子政务各自为政的状态,就必须强化对各部门和各地方信息化工作的领导,统一规划和标准,制定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整体规划和相关标准,建立电子政务标准体系。在制定标准时,不仅相关部门的领导、专家要参与,也要吸收行政管理专家参与,这样才能使电子政务的规划与标准更具有权威性。在国内各级政府的电子政务工程全面铺开之前,要力争通过统一规划与设计,构建统一的安全电子政务平台,消除各部门独自建设可能形成的数字鸿沟或信息孤岛。

老师的讲解让我们知道了电子政务具有可观的效益前景,尽管在电子政务建设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但从长远看,电子政务将极大地降低政府公共事务管理成本,减少公众和企业政务咨询成本。据美国环保署计算,如果将一些环保资料送上网络,就不必再像以前那样通过邮局发送,一年可节省大约500万美元。另外,电子政务极大地提升了政府的服务效率和

行政效率。电子政务的实施打破了传统的政府机构部门林立、条块分割、等级森严的壁垒,使各级政府的各个部门拥有了相对统一的服务平台。公众在这个电子服务平台上,面对的是一个虚拟的一体化的政府,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原来要数天甚至数月才能完成的事务,政府也可以每天24小时,每周7天向公众提供政府的各种服务。同时,政府机构内部也通过电子平台加快行政事务运转,从而大大提高了政府服务的透明度和行政效率。另外政府还可以通过给企业与公众提供有偿服务来增加收益,特别是随着电子政务的智能化,电子政务将为企业和公众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电子政务的发展首先解决了政府对外形象的电子化,通过政府公务员不断提出新的需求,必然可以提高电子政务系统的可用性和易用性。同时,电子政务的发展应充分结合“数字市政”项目的开展,力争使政府办公业务同步实现电子化,先试点,后推广,以点带面。按照先易后难,先简单、后复杂的原则,组织电子政务的建设和实施,弥补政务内容和形式之间的鸿沟,避免电子政务成为“电子空壳”。从中国的实际看,只有从广大民众最为关心的政府公共服务的角度出发,有选择地把政府对社会公众服务的最主要业务率先上网,才能真正体现电子政务的价值,并通过这样的应用,带动政府对社会的监管以及政府信息化。这一学期的学习让我们对电子政务有了更客观更真实的认识,自然收益是颇丰的。

第三篇:电子政务管理工作心得体会(范文模版)

电子政务管理工作心得体会

通过在黑龙江大学的8天学习我认识到,电子政务是指运用信息及通信网络技术打破行政机关的组织界限。优化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形成新的政府管理形态,实现政府、非政府组织、企业和公民之间的良性互动。它的特点决定了其归档和管理的方式并不能简单套用纸质文件的归档和管理方法,以下采取多种措施,以确保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安全性。

一、电子政务与行政管理

考虑到电子文件的易改性、易逝性等的特点,如果还是象过去那样,按照文件的生成、积累、鉴定、立卷、归档,分类、著录等顺序按部就班地管理电子文件,电子文件的流失也是不可避免的,并且还会造成部分的重复劳动。因为电子文件在归档之前就有可能已被修改,或者有些已被有意或无意地删除这无疑是增加了劳动量。因此,必须贯彻“前端控制”的原则,即要求将原来纸质文件管理系统中后期阶段需要控制的手段提到前端,也就是说档案部门对于电子公文的管理工作的介入要向前延伸,从文件生命周期的“前端”就开始控制文件的归档活动。具体来说,在文件系统设计阶段,档案人员就要参与设计、进行指导;就应该考虑归档与归档后文件管理的需求,将集中管理一份文件的所有相关信

息作为一个整体归档。要把归档工作嵌入工作流程,以保证在每一个流程之后,将相关文件实时归档。并且要求用户及时著录和鉴定文件信息,并且把著录、鉴定信息与电子文件之间建立联系,以保证文件归档时,将该电子文件与相关信息一并移交或发送给档案部门。

二、电子政务文档真实性管理

判断传统文件的真实性,主要考察两个方面:一是文件载体的原始性;二是文件形式的原始性,其主要是指具体的文件内容、字体、字迹以及具有法定效用的签署、印章等。只要其中的任何一项发生了变化,就可以对文件的真实性表示怀疑。因而判断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必须更多地着眼于其内容的真实性,主要是认定文件是否就是当时当人当事形成的,主要关注的是其本质的要素保持不变。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一般可采取的措施是:

在计算机系统中设置安全防护技术措施。一是建立对电子文件操作者的身份识别与访问权限的控制,防止非法侵入;二是设置操作日志,自动记录实施操作的人员、时间、内容等;三是对电子印章、数字签署等采取防止非法使用的措施。在国家立法机构正式颁布有关电子签章的法律实施之前,对只有签章的电子文件,归档时应附加有法律效力的非电子文件签章。

身份识别技术,身份识别技术主要用于正确识别通信用

户或终端的个人身份。

防写技术,将数字信息文件设置为“只读状态”,在这种情况下,用户只能从计算机上读取信息,而不能对其作任何修改,可以有效地防止用户更改数字信息内容,从而达到保护其真实性的目的。

三、电子公文的完整性保障

传统文件的完整性保障主要是通过鉴别文件最初形成的信息内容和载体是否被破坏过,是否保持着作为证据所要求的各要素。而电子文件的显示,却随着使用软件的不同,其外观可能不一样,因而使得传统文件完整性的判断标准不再适用于电子文件。

电子文件的完整性一是指电子文件和与之具有有机联系的其他相关文件数量齐全;二是指每一份电子文件的内容、结构和背景信息没有缺损。为此,要求电子文件归档时,有关电子文件的支持软件和软件的支持文档、以及有关的元数据都应同时归档。在同一活动中,有时除了形成电子文件之外,还可能形成一些纸质文件,为保持这些文件之间的有机联系,确保同一活动中形成的电子档案管理的信息完整性,应尽可能将这些纸质文件作数字化处理,作为电子文件一并保存。对于在不同应用系统中分散形成的、不同媒体的内容相关的电子文件,则应收集齐全并保持有机联系。在电子政务系统中按公文处理流程生成的公文,其构成要素包括

文件处理单、原文、附件、电子文件的纸质拷贝件等,都应纳入归档的范围。

三、电子文件的安全性保障

建立健全科学、合理、严密的管理制度,从每一个环节堵塞信息失真的隐患,这也是确保电子信息档案真实可靠的重要措施。

建立安全管理制度。电子文件是由人制作的,其管理和利用都要按人的意愿进行。因此对参加电子文件制作和参与管理的人员必须加强管理,以防不测。必须制定一套人人都应遵守的安全管理制度,以约束涉及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人员的行为。实践证明,良好的安全规范是保证数字信息安全的一项极为重要的措施。

加强对电子文件制作和管理人员的管理和教育。在电子文件的安全管理过程中,仅靠制度是不够的,还必须加强对涉及电子文件人员的管理和教育。通过宣传教育或短期培训等途径,提高他们对保证电子文件和档案真实、可靠重要性的认识,提高他们科学管理电子档案的素质,增强他们工作的责任感,并树立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建立全过程的管理制度。要实现电子政务环境下电子文件的科学管理,就必须贯彻“前端控制”和“全程管理”的原则;为保证电子公文的真实性、完整性、可读性与安全性,就必须采取一系列相应的技术措施和手段,以确保管理目标 的实现。

电子文件从形成到电子档案管理的开发利用,中间要经过很多环节,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到电子文件的真实可靠性。因此,建立全过程的管理制度,明确各环节的职责要求。如电子文件形成之后,要及时收集积累,以防分散状态下发生信息丢失;电子文件归档时,要严格检查相关文件是否收集齐全,否则就会给将来利用带来困难和麻烦;迁移时,要认真检查是否发生信息丢失。任何环节的疏忽,都将对数字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造成危害。

第四篇:公务员电子政务心得体会

电子政务心得体会

加强信息化建设,坚持电子政务无纸化办公,在提高机关工作效率、降低办公成本、推行政务公开、打造阳光政府、服务基层大众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地促进了政府工作提速。

一、通过近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培训,我认识到现实传统政务到电子政务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的选择。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坚持把抓好电子政务建设作为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水平的根本措施来抓。实践证明,推行电子政务,实施无纸化办公,不仅能有效实现党政办公自动、高效、透明,而且可以节约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有利于建设节约型社会,有利于加强党委政府与基层群众的互动交流,树立亲民、利民、为民的执政新形象,倡导文明、健康、上进的网络文化氛围。市政府办公室始终坚持把信息化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研究信息化应用工作,我局积极组织参加学习培训,更新计算机硬件配置,力争使所有机关人员都能做到“网上办公”,使之真正成为提高效率的平台、为民办事的平台。

二、我们应该采取有效措施,推进无纸化办公和政府网站建设。实施无纸化办公后,会进一步降低办公成本。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工作程序进一步规范,过去一份最少也要三四天才能办理完毕的公文,现在只需半天就可以完成,基本避免一文多投、公文积压和公文乱传等现象。将作为促进政务公开、建设服务型政府,实现信息资源集约共享、服务领导决策参考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

三、应加强领导,健全做好电子政务建设的组织保障。抓好电子政务建设,应用是基础,拿出足够的精力和财力,大力加强电子政务应用和建设。班子成员率先垂范,带头学习,带头应用,掀起学习电子政务知识、推广应用电子政务建设的热潮。

第五篇:电子政务

第二,以电子政务促进政府运作高效化。行政效率是行政管理的核心问题,它是衡量行政活动是否成功,行政管理是否现代化、科学化的一个重要标准。在影响行政效率的诸多因素中,科学技术是重要因素之一。能否大幅度提高行政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把现代科学技术有效地运用于行政管理。

利用网站联系政府与公众,降低人力、物力、财力及时间的损耗,从而大大提高行政效率; 通过网站的民意征集栏目

二是运用信息技术提供的完备信息进行科学决策,降低决策失误,提高行政效率。行政决策是行政活动的先导,是政府管理成败的关键,而成功决策的关键在于信息占有量的完备。信息技术使得公共行政的决策可以在广泛了解决策所需信息的前提下进行,实现行政决策的理性化、科学化,避免了靠经验决策和决策信息不完备导致的盲目决策所带来的损失,从而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三是运用信息技术重塑行政服务流程。随着电子政务的广泛实施,政府行政的时间、空间、部门限制被打破,政府各部门可以通过网络相互连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向社会、企业、公民提供快速、便捷、高效、双向互动、远程虚拟、零时间零距离的一站式服务,从体制上杜绝公文旅行现象。在我国目前较为成功的试点是上海的社会保障“一卡通”,它是由政府发放、通过市社会保障和市民服务信息系统方便市民办理劳动就业、社会保险、社会救助、优待抚恤、公积金贷款申请等个人相关社会事务的集成卡,它基本实现了在就医、劳保、公安、民政、公积金等领域的一站式服务,同时还正在积极开发新的功能。

第三,以电子政务促进政府组织结构合理化。传统的政府是严密的科层组织结构,管理幅度小,管理的中间层次多,机构庞大臃肿,缺乏与外界的交流和适应环境的能力,结构机械,无弹性。社会政治经济环境的快速变化使得革新传统政府组织结构成为必然,而电子政务的发展为之提供了一种先进的结构理念和技术支撑,以网络的理念再造政府的组织结构。首先,利用电子政务双向互动,可加强高层决策者和行政执行层的直接联系和沟通,简化行政程序,减少中间管理层,增宽管理幅度,使组

织结构扁平化,减少由中间环节层层过滤造成的信息失真与丢失以及高额的行政成本;其次,电子政务在提高行政效率的同时提高了政府对社会的回应力,根据决策的性质把相关的决策权交给最适宜的工作层次,提高决策的速度和有效性。

第四,以电子政务促进公务人员素质的提高。建立现代政府,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电子政府通过信息技术可以处理过去需要大量人员处理的行政业务,改变了传统政府管理高度依赖行政人员的现象,从而使政府减员成为必然。与此同时,电子政务对行政人员在知识、技能、观念和认知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促使行政人员不断地学习和培训,以适应现代政府管理的需求。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远程教育、网络学校等教育方式出现,为公务人员的学习培训提供了便利,促进行政人员学习现代化的管理知识,掌握和应用现代化的管理技术和工具。

下载电子政务心得体会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电子政务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07年度电子政务

    2007年度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工作总结和2008年度工作计划录入:admin时间:2008-4-28人气:435一年来,我局在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对电子政务建设......

    电子政务

    浅谈我国电子政务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 (蒋露 0805012012 行政081 南通大学法政与管理学院)[摘要]:政府部门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的渗透作用对 行政管理模式......

    电子政务

    电子政务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是促进行政体制创新的重要措施, 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 然要求。如何立足哈尔滨市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推进电子政务的方针政策,促进哈 尔滨......

    电子政务a[大全]

    内容摘要:在各国积极倡导的“信息高速公路”的应用领域中,“电子政府”被列为第一位,可见政府信息网络化在社会信息网络化中的重要作用。政府作为国家管理部门,运用计算机、网络......

    电子政务..

    一.填空题1.协同政务的关键技术有CSCE技术和工作流管理技术。P362.西方国家的政府再造运动以美国、英国为代表。P263.开展电子政务必须进行政府管理体制创新。P814.实施政府创新......

    电子政务

    电子政务 一、什么是“电子政务”? 电子政务,目前有很多种说法。例如:电子政府、网络政府、政府信息化管理等。真正的电子政务绝不是简单的“政府上网工程”,更不是为数不多的网......

    电子政务浅析

    电子政务浅析姓名:(06汉语言文学师范学号:0642306141)【摘要】:在我国,电子政务的概念逐步深入人心。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的电子政务建设到今天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许多地方政......

    电子政务[★]

    《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 我去看这本书,是因为这学期在学习电子政务,恰巧在读书馆看到这本书,就拿来看看。这本书的简介上说他是吸收国内外电子政务理论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