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分析感想(本站推荐)

时间:2019-05-12 14:13: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红楼梦分析感想(本站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红楼梦分析感想(本站推荐)》。

第一篇:红楼梦分析感想(本站推荐)

#希望自己能从美学的角度分析红楼梦# 真假是非,笑慨盈悲,虚与实,梦与醒,我与你。

——题记

《红楼梦》是一场悲剧,方才金银满地,今却分散凋零。终就飞鸟各投林,看破的遁入了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泪珠儿从秋流到了冬,从春流到了夏。警幻仙子抚头,逝去的可卿拂面悲伤,空灵的妙玉也没逃过真实的世界。我们在文字外看着贾府的落败,把我们的虚幻和他们的真实联系在一起。它是震人心魄的,悲剧的美是伟大而沉重的。

一、人物鉴赏

宝玉十三岁游幻境,众仙子献上仙醪演上一曲红楼梦,暗示着十二钗的命运未来。宝玉梦里是太虚幻境,与这纷繁复杂又污浊不堪的现实世界不同,这太虚幻境中没有一个男儿。宝玉说得是,男子都是渣滓浊沫,而女儿是集山川日月之精秀的清流。且不说众女子——从十二钗到各丫鬟——的形容衣着让人赏心悦目,单从她们的神采和气质来看,众女子正是美德。错采镂金是一种美,想熙凤初次登场明朗的笑声,善于交际的能力,恍若神妃仙子的举止,都展现了她的迷人。华贵,霸气,泼辣,都是她的饰品,显出错采镂金的美。曹雪芹描写王熙凤的外貌,从虚实的角度来看,先叙其辉煌的衣装和标致的五官身材,从头顶至裙底,从丹凤眼到柳叶眉,尽是以实相告,而此后一句“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为启笑先闻”又化实为虚,虚实结合,给我们这文字外的人无尽的遐想。凤姐到底有多迷人?这红唇粉面又是个什么模样儿?正是有了读者对于这份虚里的想象,更令读者感受到了王熙凤的美。出水芙蓉也是一种美,想宝钗素净优雅,大体识举,精通诗书,宛如一朵芙蓉清秀,仿若她的微笑可以温暖一个人的内心。美可以打动一个人,影响一个人,感化一个人,宝钗是如此,湘云爱她极深,同时,连小性儿爱多想的黛玉也一转先时对宝钗的不理解,而是当作了真姐妹来看待宝钗。

以上却也都是正面对熙凤宝钗二人的美的赞扬,实际上,《红楼梦》中对人物的美不仅仅是通过正面的叙述来表现,经济中有“边际效应递减”的说法,从美学中说来也就是“审美疲劳”,全是正面的赞扬自然会给读者一种厌倦感,越是正面,也就越是需要越来越高的水平来进行描写,而到达一个极致时,读者只觉同样精彩的描写淡然无味。这也就是对比的重要性。宝玉是个众人所称的“痴人”,是个道出“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的“愚人”,是个只知与女孩儿们游戏的“淫人”,是个不求上进不学无术的“懒人”。但这些也都是“众人所称”。宝玉并不是什么淫魔色鬼,也不是什么好耍之徒。他是中国封建末期的母腹中开始孕育的“新人”的胎儿。他正视女子,尊重女子,热爱女子,没有贾政的道貌岸然,没有贾琏、薛蟠的淫荡思想。他为女儿们而痴,他在女孩儿们的悲剧中悟到禅机,他的心真真切切地为那些如水的女儿们悲伤。而真正的淫魔色鬼却一笑了之,不曾认为女孩儿的故事是一场悲剧。痴迷的宝玉是污泥中的莲,出淤泥而不染,在这个“众人皆‘醒’我独‘醉’”的世界上,宝玉遭受了太多的非议。然而他的醉才是真清醒,他的清醒,是新人的清醒,他是少数人,却掌握真理。

然而以上的美,却在变故中逝去,这是有意义的东西,却也像鲁迅先生所言:“悲剧就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人物的美的价值之高,导致了《红楼梦》的悲剧色彩之厚重,正是岳麓书社所版红楼梦的前言所说“无价值的东西的毁灭不是悲剧,有价值的东西的毁灭才是悲剧,价值愈高,悲剧愈大。”

二、诗词鉴赏

美常常藏在艺术中,绘画的艺术中、雕塑的艺术中,当然同样存在于文学作品的艺术中。《红楼梦》本身就是美的,可在这部悲剧美的著作中却涌现了一大批轻灵又高雅的诗友们,所作的诗歌词曲赋也存在着美,构成一种独特又迷人的“作中作,美中美”。探春一封花笺召来了大观园中的雅士们,海棠社就此成立。此后,海棠社也是月月联诗,而读者们印象最深的两次联诗莫过于菊花诗、卢雪庭作诗,黛玉一首《桃花行》蕴藏点点悲伤,其独特的笔蕴让宝玉毫不思索这诗出于潇湘妃子。在红楼梦众多人物中,黛玉与众不同。失去双亲的背景、长年累月的病疾、从著作书籍中读来的深情、天生又小性儿的性格,使黛玉的诗具有了一种高雅的空灵境界。先说黛玉的菊花诗,《咏菊》、《问菊》、《菊梦》三首帮助黛玉魁夺菊花诗,可见这三首定有其美之空灵之处。《咏菊》被公评为第一。

潇湘妃子“毫端蕴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淡淡地从侧面把菊花的高洁与芬芳道出,轻灵又巧妙,不露堆砌生硬。而尤其是“口角噙香”,完美地把菊花的香气咏到深透。《问菊》被公评为第二。

潇湘妃子“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就显出了黛玉本人的特质。常常独自落泪又时感寂寞的黛玉问菊花道,“你孤标傲世,遗世独立,到底是想偕谁一同归隐?同样开花,百花都在美好的春天里开放,独你为何迟迟到秋天才开呢?”我呢?问问我自己,我又是想要偕谁归隐,我又在寻求谁的欣赏呢? 《菊梦》被公评为第三。

虽是第三,我却觉得这首诗才真正流露出了空灵的境界。出于空灵,胜于空灵。“半床落月蛩声切,万里寒云雁阵迟。明月秋风知再会。暂时分手莫相思。”这夜晚的梦,总是虚无缥缈,此处有落月,有万里的寒云,平增一缕忧思。而我担心的这虚无缥缈的梦啊,虽是忧伤,但我知道,明年秋风吹起之时,菊花又会盛开,我与你的梦,来年再叙,今日分手,不要悲伤。宗白华先生《论文艺的空灵与充实》说到,空灵与充实,两方的极致自然是高超的水平,而在这空灵背景下,将充实融合进这片太虚背景中,又是另一种高超的水平。黛玉有半床落月万里寒云的空灵,也有相思蛩声的真切充实。正是,出自空灵,胜于空灵。

先谈黛玉所作之忧菊,再谈黛玉这更催人泪下的《桃花行》。《桃花行》全文如下:

桃花帘外东风软,桃花帘内晨妆懒。帘外桃花帘内人,人与桃花隔不远。东风有意揭帘栊,花欲窥人帘不卷。桃花帘外开仍旧,帘中人比桃花瘦。花解怜人花也愁,隔帘消息风吹透。风透湘帘花满庭,庭前春色倍伤情。闲苔院落门空烟,斜日栏杆人自凭。凭栏人向东风泣,茜裙偷傍桃花立。桃花桃叶乱纷纷,花绽新红叶凝碧。雾裹烟封一万株,烘楼照壁红模糊。天机烧破鸳鸯锦,春酣欲醒易珊枕。侍女金盆进水来,香泉影蘸胭脂冷。胭脂鲜艳何相类,花之颜色人之泪; 若将人泪比桃花,泪自长流花自媚。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飞人倦易黄昏。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栊空月痕。

宝玉痴痴呆呆地读完此诗,不做称赞,却是落泪。这桃花与人竟是既相似又不同。我们一行人都是桃花,曾经也逍遥自在,谈笑风生。恰有东风拂面,温软如香。可这命运无常,花儿竟也憔悴,舞起的花瓣渲染着我的倦意。这,春天过去了啊。我们的春天,也过去了啊。黛玉的文字晕染了大观园中人们的哀愁,所以当宝玉带着自己的情感读黛玉的诗,化其景物,转为情思,把黛玉的艺术主观和客观地结合,创造了美的形象,自然心生关怀,眼眸落泪。黛玉不以虚为虚,而以实为虚,庭院桃花真切地存在着,而这帘幕却把人与花隔开,正是有“隔”的艺术。帘外有花,帘内有人。帘外花窥帘内人,帘内人叹帘外花。这一“隔”,把整篇作品的背景和氛围提升了一个档次,不是给人现实的感觉,却似让人飘到空中,更续悲伤,一种轻灵之感。同时,黛玉以帘外乐景叙帘内哀情,“风透湘帘花满庭,庭前春色倍伤情。”花儿尚且风华正茂,庭院里春色尚未逝去。然而这人间的变故却丝毫不留情,对比相叙情思,强调了悲伤的感觉,不奇怪黛玉的悲伤打动诗社成员,推举其为社长,更海棠社为桃花社。

《红楼梦》中人物各有特色,其诗作也都妙不可言。然而在这其中,终究是林妹妹的忧愁能给人留下最深刻也心生怜意的美感。黛玉是可怜的,她也是《红楼梦》这一悲剧众多牺牲者中的一名,可她也是美的,不仅是相貌,还有才情。其温婉又寂寥的笔风,更是深深地浸透着《红楼梦》的悲剧气氛,无不暗示着命运的悲凉。同样,黛玉的忧愁之美,一首《葬花词》的凄婉,更是在葬花这个情节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三、情节鉴赏

刚说完黛玉的诗作,能写出此寂寞孤独之诗的人,是一个有真性情和真落寞的人,说黛玉小性儿,不如说黛玉是心思细腻之人。从葬花一事便可以看出黛玉与花的情结,黛玉是美人,有独特的爱美之心。花儿是纯净的存在,就算花瓣凋落至平地,也有碾不去的香气。宝玉正于沁芳闸读《会真记》,黛玉扛锄携囊而至。风轻吹,花曼飞。一句“你在这儿做什么?”唤起宝玉抬头,望去,正有一股不同于这浊世的仙气。不是把花儿抖进水里随流水而去,流水流去的地方,不无可能有脏臭的东西,扰了这洁净的花朵。所以黛玉葬花,同样哀思,同样心生怜悯,同样目视不可知的远方,把心中的愁思寄予在花儿之中,我与花,花与我,我们又是多么相似,多么可悲啊。

《葬花词》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英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 独把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喜欢黛玉,就像喜欢一名仙子,有竹有花,是一位住在潇湘馆的绝代女子。虽病若游丝,却有这病带来的独特韵致。心灵善良又细腻的黛玉,发现了生活中许多的不平与美丽。美从何处寻?万千景物在此,若是没有一个有心之人欣赏,也仅仅只是一座山,一条河,一片天,一朵云。黛玉如何发现这些美的呢?这世间种种,在黛玉的眼中都有独特的色彩。把花儿葬去,给花儿赋予了自己眼中的美。诗人华兹沃斯曾经说过,“一朵微小的花对于我可以唤起不能用眼泪表达的那样深的思想。”于是,宗白华先生讲到,达到这样的、深入的美感,发现这样深度的美,是要在主观心理方面具有条件和准备的。这移我情,便从主观出发,黛玉些许是个诗作才女,与诗人华兹沃斯在花方面竟有相似的感受与理解,说明了美的相通之处。我们先面对美的事物,加入自己的情感,把整个情绪和方向改造一下,移动了方向,才能面对美的形象,把美如实地和深入地反映到心理来,再把它放射出去,凭借物质创造形象给表达出来,才成为艺术。中国古人唤此过程为“移人之情”或“移我情”。黛玉也就如此,在发现美的同时,也创造新的美。花是美的,诗也是美的,黛玉葬花更是美的;一是自然之美,一是艺术之美,一是行为之美。这三者黛玉都在探索,不得不说,林黛玉定是一位有心的美丽姑娘。

四、主题鉴赏

“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红楼一梦,梦里有太多的美好和价值,这一醒却是多少人的悲剧。是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的意难平;是阆苑仙葩和美玉无瑕,水中月和镜中花;是荣华正好时的无常又到;是远嫁他乡的分离两地,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是气质本是美如兰,才华也曾馥比仙,到头依旧风尘肮脏违心愿;是无情兽不念当日跟由;是生关死劫无人躲;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是有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是古时将相威,只留下虚名儿与后人钦敬;是家事消亡,金银散尽,分明报应,枉送性命。

《红楼梦》角度多样,有赞赏女儿,有批判封建。但就从美学的角度来看,悲剧二字才是《红楼梦》的主题。悲剧的美在于以美好事物的毁灭换来深思或者完成对某种事物的控诉,往往可以给人以启迪,净化心灵,提升认知水平,它让读者掩卷的心理经历由压抑、不满、悲痛到同情、释放、审美快感的曲线轨迹。所以莎士比亚的悲剧令人震撼。悲剧是由狄俄尼索斯的颂歌演变而来,在悲剧中,主人公不可避免地遭受挫折,受尽磨难,甚至失败丧命,但其合理的意愿、动机、理想、激情预示着胜利、成功的到来。悲剧撼人心魄的力量来自悲剧主人公人格的深化。于是在《红楼梦》中,我们看到了众多可亲可爱的女儿们遭受的挫折和惨痛,她们是封建的牺牲品,不管是远嫁的探春,青春守寡的湘云李纨,出家一年被丈夫折磨死的迎春,还是悲观绝望青春出家的惜春,跳井而死的金钏儿,斥逐羞愤而死的晴雯,她们都是《红楼梦》这悲剧中的悲剧人物。我们读者在为她们而悲,又或许流下泪来的同时,常常会进行哲学式的思考。悲剧美,不仅仅是让我们沉浸于悲伤之中,更重要的是悲伤中所进行的思考。同时,悲剧更能够唤起人类的终极关怀,由心而来的感受,由这美为起源,又不断地进行传播,创造出一批又一批,一首又一首的艺术美作。

第二篇:红楼梦感想

红楼梦感想

随着红楼梦电视剧的翻拍,这部书无疑又点燃了人们对红楼千古一梦的追捧和热爱。对于大观园中的莺莺燕燕,金陵十二钗的熙凤,那个“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的人,无疑是最耀眼的。

一部《红楼梦》,曹雪芹最喜欢的两个人,一个是贾宝玉,一个是王熙凤。贾宝玉别号绛洞花主,是大观园女儿国的国王,他代表了《红楼梦》浪漫美好的精神世界。而王熙凤,则是物质世界的代表。她出现在哪,哪里就有热闹。年仅二十岁就主持了荣国府的家政。

曹雪芹给了凤姐一个惊艳的出场。在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的贾母房中,“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贵客!‟”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的王熙凤被一群媳妇丫嬛围拥着从后房门进来。在贾母面前,相对于王夫人的木讷,尤氏的一味奉承,凤姐的放诞呼之欲出,此一笑,遂成写人经典。

是的,只有她可以在贾母面前谈笑风生,无所顾忌。她以她的聪慧和灵透,洞察了在贾府立足的关键——讨得贾母的欢心。和贾母打牌,她可以在谈笑间故意输钱给贾母,家宴上,她的一张利嘴,让说书的女先生叹服,让贾母开怀,在贾母面前,她八面玲珑而又不显得奉承。对王夫人,表面上极为恭顺,于是,在贾母和王夫人这两棵大树的庇护下,在荣国府,她可以任意施为。

更重要的是,她有着越于男人的才干,是脂粉队里的英雄。偌大的荣国府,门深似海,本应是男人们的天下,然而,贾珍只一味的高

乐不已,把宁国府竟翻了过来,贾赦淫乐无度,府里稍有头脸的丫头,都要收在屋里,贾琏唯知淫乐悦己,于是,凤姐以其娇弱之身,撑起了管理荣国府的担子。吃穿用度,迎亲待客,礼来礼往,皆是她一人经手。为了显示才干,她主动接手秦可卿的葬礼,接手之初,就总结出宁国府的五大弊端,然后,对症下药。

第三篇:关于红楼梦的感想。

先说说别的。恩,绛珠还泪如何。

这个写于第一回的神话故事大多数被叫做木石前盟。当然这也是个很美丽的名字,但是就我本人来说,我更喜欢叫它绛珠还泪。下面写几条关于美丽故事的美丽脂批。甲戌本和庚辰本上都没有的,是在蒙古王府本上的。

绛珠之泪偏不因离恨而落,为惜其石而落,可见惜其石必惜其人,其人不自惜,而知己能不千方百计惜之乎?

绛珠之泪至死不干,万苦不怨,所谓求仁得仁岂得怨乎?悲矣。美吧? 下面切入主题,究竟是谁扼杀了宝黛前生就定下的爱情。决定者————贾元春

要说元春也挺冤枉的,其实她根本什么都不知道,只是被她老奸巨滑的母亲 王夫人给利用了。十七、十八回元春省亲的时候,对待黛玉宝钗还是一视同仁的。但是到了二十八回元春颁赐端午节的节礼的时候,却出现了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宝玉和宝钗的节礼一样,很多而且高级。但黛玉的却和三春姊妹一样。连宝玉自己都奇怪“这是怎么个原故?怎么林姑娘的倒不同我的一样,倒是宝姐姐的同我一样!别是传错了罢?”

这显然是有着明显的指婚的意思了。这个单纯的节礼,给三个当事人造成了各自的心理波动。

有了宝玉的誓言,“我心里的事也难对你说,日后自然明白。除了老太太、老爷、太太这三个人,第四个就是妹妹了。要有第五个人,我也说个誓。” 有了宝黛后来的大吵大闹。

有了老祖宗的那句谶语——不是冤家不聚头。

元春对黛玉的态度突然就不如宝钗了,为什么。深宫中的元春所有关于贾府的情况,都是从王夫人那里听到的。书中曾经写过,每个月,王夫人可以进宫看望元春。那么,除了王夫人说了黛玉的不好,还能有什么别的猜想么? 而她偏偏又是皇妃,所以,她对于宝玉婚姻的意见,就已经远远不是一个姐姐对弟弟的关心了。这是旨意,连贾母都得遵守的旨意。罪魁祸首————王夫人 薛姨妈

王夫人不喜欢黛玉,从各个方面都可以看出来。且看她如何论晴雯。

“有一个水蛇腰,削肩膀,眉眼又有些像你林妹妹的,正在那里骂小丫头。我的心里很看不上那狂样子„„”她也就差说那狂样子也像林妹妹了。再看这位王善人对黛玉的关心。

“我昨儿记得一个药名,什么金刚丸„„”

而准确的药名被宝钗说出,是天王补心丹。与什么金刚丸风马牛不相及的名字。连个最最简单的药名她都记不住,还装关心?!假惺惺的她蒙谁呢?!薛姨妈真慈?

五十七回的回目是这样的:慧紫鹃情辞试莽玉慈姨妈爱语抚痴颦 在潇湘馆里,这位慈姨妈说了这么段话。

“管姻缘的有一位月下老人,预先注定,暗里只用一根红丝把这两个人的脚绊住,凭你两家隔着海,隔着国,有世仇的,也终久有机会作了夫妇。这一件事都是出人意料之外,凭父母本人都愿意了,或是年年在一处的,以为是定了的亲事,若月下老人不用红线拴的,再不能到一处。”

二十五回,王熙凤就茶叶的问题开宝黛二人的玩笑的时候,脂砚斋有这样的批语甲戌本:二玉事在贾府上下诸人即看书人批书人皆信定一段好夫妻,书中常常每每道及,岂具不然,叹叹!庚辰本:二玉之配偶在贾府上下诸人即观者批者作者皆为无疑,故常常有此等点题语。我也要笑。

兴儿后来跟尤二姐介绍荣国府情况的时候,也说“宝玉的亲事,准是林姑娘定了的。”

那么薛姨妈说那些话想表达什么意思?!

“别以为你林黛玉和贾宝玉两小无猜青梅竹马,年年在一起,众人都觉得你们是好姻缘,你们就能成亲.如果月下老人没有把你们绑在一起,你们也别„„”请问诸位,这是慰?还是打击? 这薛姨妈是慈?还是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 忍淹流

这些都是她的句子,她对自己命运预示的句子。

后来有个叫富察明义的人,他有《题红楼梦》二十首绝句,其中有一首诗是这样的。

伤心一首葬花词, 似谶成真自不知。安得返魂香一缕, 起卿沉痼续红丝。

她死了。

求仁得仁不得怨 求爱得爱不得恨。

她泪尽了。回到三生石畔,又变成那小草。

他和她传奇般感伤的爱情,屈服给了风刀霜剑的现实,屈服给了金玉良缘。他们只能了结了人间的风月债后回到三生石证前缘了。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 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偿。

系她一生心........负他千行泪........一所大观园........葬花几行泪........我想我还是想想红楼梦吧,因为我终于发现无论我是多么的悲伤生气,无论我的情绪有多么的不稳定,只要一捧起红楼梦或者是想起红楼梦,心里就会踏实,有一种很安心的感觉。这种感觉,只有很少的时候才有过。也只有很少的人,可以给我这种感觉。

这次,主要说说红楼人物的爱情吧。事实上呢,我的小论文题目原本定的不是一所大观园,葬花几行泪的。原本是想写写关于红楼里的爱情。但是后来想想实在是有点窄,于是乎就改了。

一提起红楼爱情,大部分人的脑海中涌现出的必定是宝黛刻骨铭心的爱情。当然对于一个对红楼梦只略知一二的人来讲,这也是相当正常的事情,毕竟我们无法要求每一个红楼读者都能够像红学家那样的细致。

但是无论怎样,如果一个人认为在这本书中的爱情,只有宝黛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在别人的爱情里,有一对是我非常喜欢的,并且也是不得不提的。柳湘莲和尤三姐的爱情。也许把它称作爱情,不是很稳妥。说是爱情悲剧或许应该更贴切一些。

尤三姐是一个奇女子。作为一个封建社会女子,她很淫荡,请看书中的一句话“自己高谈阔论,任意挥霍洒落一阵,拿他弟兄二人嘲笑取乐,竟真是他嫖了男人,并非男人淫了他。” 当然,这并不是她自己心甘情愿的,在女人是男人附属品的年代,她唯有用这种过分的手段才能保护自己“不白叫这两个现世宝沾污了去。”

她痴情,认定自己这一生非柳湘莲不嫁,“这人一年不来,她等一年;十年不来,等十年;若这人死了再不来了,她情愿剃了头当姑子去,吃长斋念佛,以了今生。”

她果敢,“但妹子不是那愚人,也不用絮絮叨叨提那从前丑事” “我们不是那心口两样的人,说什么是什么。若有了姓柳的来,我便嫁他。从今日起,我吃斋念佛,只伏侍母亲。”她是真的决心一改以前的丑事,去做一个好妻子。她刚烈,得知柳湘莲要退亲之事,“便知他在贾府中得了消息,自然是嫌自己淫奔无耻之流,不屑为妻。”然后便用那鸳鸯剑的雌锋自刎了。

鸳鸯剑原是柳湘莲给她的定礼,不想却成了“凶器”。难道不悲吗?!小鸳鸯,偏偏不成双。这虽然是一个学者给鸳鸯的评语,但这用在这里也是相当合适的。而历史上第一个红学家脂砚斋对这个人物的批语是“尤三姐失身时,浓妆艳抹凌辱群凶;择夫后,念佛吃斋敬奉老母;能辨宝玉能识湘莲,活是红拂文君一流人物。”

柳湘莲也是个奇男子。

他敢打薛蟠。诸位想想,那薛蟠是什么人?出名的呆霸王啊。他不打别人就算不错了。他为了一个香菱就打死了一个人,而且还无所谓的带着母亲和妹妹上京了。以为花上几个钱没有不了的事。

他和宝玉的关系相当不错。诸位再想想,那宝玉的至理名言是什么?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普天下的男子,在贾宝玉看来,都是浊臭逼人的,没有几个能入他的眼,而他偏偏就和这柳湘莲极好。

可见这不是什么普通人了。而且,柳湘莲,也是个情种。当然红楼梦的主旨就是大旨谈情。

尤三姐自刎后,贾琏此时也没了主意,便放了手命湘莲快去。湘莲反不动身,泣道:“我并不知是这等刚烈贤妻,可敬,可敬。”湘莲反扶尸大哭一场。等买了棺木,眼见入殓,又俯棺大哭一场,方告辞而去。

出门无所之,昏昏默默,自想方才之事。原来尤三姐这样标致,又这等刚烈,自悔不及。正走之间,只见薛蟠的小厮寻他家去,那湘莲只管出神。

湘莲警觉,似梦非梦,睁眼看时,那里有薛家小童,也非新室,竟是一座破庙,旁边坐着一个跏腿道士捕虱。湘莲便起身稽首相问:“此系何方?仙师仙名法号?”道士笑道:“连我也不知道此系何方,我系何人,不过暂来歇足而已。”柳湘莲听了,不觉冷然如寒冰侵骨,掣出那股雄剑,将万根烦恼丝一挥而尽,便随那道士,不知往那里去了。

真真是情种了,否则,何以为了一个女子,出家了。

脂砚斋批。余叹世人不识“情”字,常把“淫”字当作“情”字。殊不知淫里有情,情里无淫,淫必伤情,情必戒淫,情断处淫生,淫断处情生。三姐项上一横,是绝情,乃是正情;湘莲万根皆消,是无情,乃是至情。生为情人,死为情鬼。故结句曰“来自情天,去自情海”,岂非一篇至情文字?再看他书,则全是“淫”不是“情”了。

记得毛主席曾经说过看《红楼梦》没有超过5遍的人对此书没有发言权。我仔细掐指一算啊,我至少已经看了15遍了,所以呢,呵呵我还算是比较有发言权的吧~!

看了这么多遍,其实最让我感动的还是没有能够实现的“木石前盟”。我绝对是一个“扬黛抑钗”的忠诚的追随者啊!书中第一回这样写宝黛二人浪漫的天定姻缘:那僧笑道:“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时有赤霞宫神英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始得久延岁月。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遂得脱却才胎木质,得换人型,仅修成个女体,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则食蜜青果为膳,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其五内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恰近日这神英侍者凡心偶炽,趁此昌明太平盛世,意欲下凡造历幻缘,已在警幻仙子案前挂了号。警幻亦曾问及,灌溉之情未偿,趁此到可了结了的。那绛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的眼泪都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因此一事,就勾出多少风流冤家来,陪他们去了结此案。”林黛玉来到凡世,就是为了报恩,为了把一生的眼泪都还给宝玉,为了使他们两不相欠„„

记得好多书上都有同样的一个观点:宝玉和黛玉的爱情悲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贾母的反对。我对此非常非常的不以为然。请看第25回中这样的句子。凤姐笑道:“你既然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众人听了一齐都笑起来。林黛玉红了脸,一声儿不言语,便回过头去了。李宫裁笑向宝钗道:“真真我们二婶子的诙谐是好的。”林黛玉道:“什么诙谐!不过是贫嘴贱舌讨人厌罢了。”凤姐笑道:“你别做梦!你给我们家作了媳妇,少什么?”指宝玉道:“你瞧瞧,人物、门第配不上?根基配不上?家私配不上?哪一点还玷辱了谁呢?”大家都知道王熙凤是一个很会揣摩人心的一个女子,若是贾母从心里否定宝黛的爱情,那么王熙凤又怎么能说的这么放肆?!至于贾母曾经向薛姨妈问起宝琴的生辰八字的事情是说明她否定了黛玉,我认为这根本就是无稽之谈!想想看宝琴才去了贾府多久而宝钗去了多久,我个人觉得她是在暗示薛姨妈她根本就不赞成什么所谓的金玉良缘,这恰巧说明了她根本就没有把薛宝钗小姐列入她的孙媳妇的侯选人中。还有一次,贾母对薛姨妈说:“从我们家这四个女孩儿算起,全都比不上宝丫头。”显而易见的,黛玉是“我们家的四个女孩儿”中的一个,也是显而易见的,宝钗不在此列中。贾母对黛玉和宝钗的亲疏由此可见。还有第29回中,宝黛二人吵架了,吵的很凶,贾母急得抱怨说:“我这老冤家是那世里的孽障,偏生遇见了这么两个不省事的小冤家,没有一天不叫我操心。真是俗语说的‘不是冤家不聚头’。”更有第50回中,凤姐笑道:“宝玉和他林妹妹两个一娶一嫁,可以使不着官中的钱,老太太自有梯己拿出来。贾母都这样说了,难道还有谁会说她是反对宝黛的爱情的吗????!!或许有人要问了,既然贾母并不反对他们的爱情,那么为什么她最终会同意了“掉包计”?这个问题么。。就要从这里说起了。贾母有两个儿子:贾政和贾赦。由于贾赦想要鸳鸯当小妾的事情,贾母和贾赦闹翻了脸。若是她再因为宝玉的婚事和贾政一家闹翻脸,那么这个老太太的下场是可想而知的吧。而且在封建社会里,祖母是没有权利干涉孙子的终生大事的。而有责任有权力过问宝玉婚事的人,诸如王夫人、贾政、甚至还有元妃,他们全都是赞成“金玉良缘”的人,他们都是喜欢宝钗这样的封建淑女的人。所谓事在人为,所以即使是天定的“木石前盟”也只能屈服于现实,也只能被“金玉良缘”所强替。

宝玉成亲的那天晚上,锣鼓喧天、,十分热闹,大家都喜气洋洋的,除了黛玉和潇湘馆。黛玉躺在病榻上奄奄一息,这时她却听到了从怡红院传来的娶亲的锣鼓声。她——一个弱女子,怎么能不万念惧灰、心碎神亡!?她烧掉了她给宝玉写的所有的诗稿、烧掉了宝玉给她的那三块手帕、烧掉了她给宝玉做的那个荷包。是的,她要烧掉所有关于宝玉的记忆,她或许在想;既然前生的灌溉之恩已经了结,我们现在两不相欠,我又何苦留着你给我的那些记忆去来生呢?若是真的有来世,若是来世我还是那三生石畔的一株绛珠草,请你再也不要灌溉我了好么?我真的只是一株柔弱的小草,我承受不起凡世的这些风花雪月和儿女情长„„„„

第四篇:《红楼梦》人物分析

《红楼梦》人物分析

(一):袭人和晴雯

首先要说明的是,以我个人看《红》心得,黛玉和宝钗是书中贵族小姐的代表,袭人和晴雯是贵族府中高级丫头的代表,并且作者是将她们比照来刻画的。也就是说,黛玉和晴雯,宝钗和袭人她们是分别对照来完成的。黛玉和晴雯是在外貌上的相似,宝钗和袭人是在性格上的相若。(此看法,也许前人已有论述,但这里完全是本人的阅读体会。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袭人和晴雯的相同点:

都长相漂亮。这点无庸赘述。作为宝玉的贴身丫头,没有不漂亮的。

都是贾母赐给宝玉的。这一点决定了她们的身份和别的丫头更高一点,她们说话的底气更足一点,别人对她们也都高看一眼,多担待一点。

都喜欢宝玉。贾府上下无不喜欢宝玉。在小姐里面,是黛玉和宝钗的竞争。在丫头里面,也就袭人和晴雯最有可能最有资格也表现最明显。她们二人也存在竞争,只是没有那么激烈和好看罢了。

袭人和晴雯的不同点:

家庭背景不同。袭人家在京郊地带,中等人家,有母亲和哥嫂诸亲人。

估计她当初进贾府是主动送进来的,等长大了,见了世面,再被家人赎回去,找一个不错人家嫁掉。有这样的家庭,袭人在人生上是有保证的,即便贾家衰败,也有退路。所以,她做丫头是安稳的。晴雯是孤儿,是在大街上被赖大(贾府的大管家之一)家的收买进来的。作为孤儿,她的将来是没有根基的,只能依靠自己。那么,她做丫头是权宜的。如果相信命运,最后也就是年龄到了,被许给贾府的男仆,生子,再做贾府帮佣。世世代代如此循环下去,只要贾府不败。

性格不同。袭人温柔、体贴、懂事、乖巧,遇事考虑周全。她自己明白在贾府这样的人家,自己的性格是符合要求的,所以深得主子(主要是王夫人)欢心。晴雯聪明、伶俐、直爽、坦荡,不懂曲意逢迎,脾气火暴。她这样的性格在有着复杂内部的大家族中是不适合的,易得罪人。事情并没有少做,却得不到上头赞许,甚至有出头鸟的危险。

喜欢宝玉的方式和目的不同。袭人喜欢的目的是将来能做宝玉的小妾,不离开贾家的荣华富贵,高人一等。作为丫鬟的袭人,她很清楚自己不可能也没资格和小姐们竞争取得原配地位,但是因为自己在各个方面都是符合未来贾府第一小妾的要求的,那么这个是极有可能会实现的。所以,她宁可违背母兄要她回家嫁个不错人家(很有可能是一小有财产的地主)做原配的意愿,也铁定心要做宝玉未来的小妾。之所以能这样信念坚定,撇去她和宝玉已有云雨之事不说,她总是有意无意让宝玉说出符合她想象的话来,而且通过察言观色也在心里清楚了主子们的心思,即未来第一小妾的位置是要她来坐的。所以,一有机会她就良言规劝宝玉,不要再在内帷厮混,而去努力学习,考取功名,光耀门庭。这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来,袭人从来就觉得自己轻人一等,小瞧自己,甘愿为奴的。她活在贾府的唯一目的就是等将来宝玉和宝钗成婚后,经过主子的明示,众望所归也欢天喜地地成为宝玉的小妾,如果生子,从而分得贾家的一杯羹。做小妾,是袭人的梦想和追求。晴雯喜欢宝玉是喜欢他的人,因为宝玉从来没有把她们当

丫鬟看。她喜欢宝玉是从内心认为她和宝玉有着同样的人格,觉得和宝玉在一起,自己没有受到来自阶级、男尊女卑、主仆等观念的压抑。所以,她从来没有逢迎宝玉,而是以自己应该做和能够做的方式去喜欢宝玉,为宝玉做事情。所以,她从来没有想到也没有去拿话套宝玉说出符合她想象的话并且苦口婆心劝解宝玉。这里,我们可以清楚看出来,晴雯是在内心有自我意识的人,她不认为人生来就分三六九等,她眼中的别人就是这个或着那个“人”,只是面孔和姓名的不同而已。所以,她绝对不会扭曲自己的人格去做什么第一、第二、第„„小妾。当然,她也知道现实中,她就是一个丫头,不可能和宝玉结合。所以,她仅仅是喜欢,没有任何目的的喜欢。她喜欢的还只是当下,没有过多地去考虑将来。那么,在她死后,宝玉为她用心写了一篇悼文并在她墓前烧掉而表现出来的深切悲痛是不难理解的。

结局不同。袭人的结局安排在了最后一回。当时贾家衰败,宝玉离家出走。这时的袭人知道自己的人生理想彻底破灭,而且到那时为止贾家上层一直没有将她许给宝玉做小妾的意思公布,所以,她处在一个很尴尬的境地:没有留下来的名分,而贾政已经提出要把宝玉的丫鬟全部赶走的想法,走出去也觉得不是滋味,毕竟自己在这里做了这么大的梦却没有结果。袭人也是有情有义的人,一走了之,不符合她的性格。贾家却没那么多的想法,按照政策,他们给足了袭人安慰——不薄的一副妆奁,就打发她走人了。应该说,袭人的结局还算好的,也带给我们读者一丝心理安慰。晴雯的结局在第五回已经点破: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

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她被主子扫地出门,以带病娇弱之躯在破席烂絮之上等死。当看到晴雯端起带有腥膻气的大粗碗一气灌下水去,我们怎能不动容?晴雯就是晴雯,即便要死了,还是那么倔强,高傲,将左手两根指甲铰下来并一件贴身小红绫袄交给宝玉,并要宝玉脱下他的袄儿,要带在棺材里,在阴间还如在怡红院里跟宝玉在一起一般。她说:“„„论理不该如此,只是担了虚名,我可也是无可如何了。”见宝玉穿了自己的衣服,藏了指甲,又哭道:“回去他们看见了要问,不必撒谎,就说是我的。既担了虚名,索性如此,也不过这样了。”至死,晴雯也没有改变自己的性情。她是何等不甘心啊!

袭人也是不甘心的,是没有做到宝玉小妾的不甘心。和晴雯比,我们读者心中自是明了高下的。

第五篇:红楼梦人物分析(模版)

红楼梦人物分析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这是十二金钗中林黛玉、薛宝钗二人的判词。作为《红楼梦》中的主要的人物,她们二位的身世,遭遇,令人同情,值得细细品味,这些也同样反映出了当时的一些社会现状。

林黛玉,那位才华横溢但又有些性格孤傲的颦儿。海棠诗社的创办和社员们的活动无疑是《红楼梦》中的一大亮点。第一次海棠诗社比作诗,大家一同作《咏白海棠》潇湘妃子居第二,第二次大家一起比作菊花诗,潇湘妃子所作《咏菊》《问菊》《菊梦》分别夺得第一、第二、第三,按李纨的说法,题目新,诗也新,立意更新。作诗是她平日幽居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她写诗读诗,为诗咏叹低吟,为诗慨然神伤,为诗心醉神摇,黛玉将她所有的情感,全都寄托在她的诗词文句中,她的诗情因为敏慧善感而具高华风流,她婉转悱恻的诗风总是格外的风流灵巧,由此可见黛玉真的是一位心思玲珑剔透的人。林黛玉不但自己有才,还善于教导别人。第四十八回中“滥情人情误思游艺 慕雅女演技苦吟诗”写到薛宝钗的丫鬟香菱到了大观园,拜林黛玉为师,学习作诗。林黛玉听说先是自谦,然后向香菱谈起了她对作诗的要义的理解,又把她圈红圈的王右丞五言律借给香菱。后来香菱初试写了几首诗请黛玉看,黛玉对她的诗文的意蕴新颖先给予好评,又细心地指出措辞等的缺陷。香菱后来初试两首,第三首便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少不了黛玉的功劳。林黛玉的性格是忧愁的,“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这是黛玉初到贾府时,给宝玉的印象,从中我们可以形象的看出黛玉整日凝眉的那种忧愁的模样,所以当时宝玉便送她的“颦颦”的字号。的确,黛玉是忧郁的,多愁善感的,而她对身世的飘零无依感正是造成她如此的主因,她时常独自一人思念双亲,孤芳自怜,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起残红”中的那首《葬花词》中,她曾哭道:“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真切地表达了她内心的凄苦,宝玉听了也不禁想到黛玉的花颜月貌,将来亦到无可寻觅之时,心碎肠断那个样子给我的印象颇为深刻。“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形象地突出了黛玉她坚贞的品格。

林黛玉,那位《红楼梦》中眼睛经常哭得像两个肿桃一般的泪人。林黛玉的性格是多愁善感的。可以说没有泪,也就没有了林黛玉。在整部《红楼梦》巨作中,处处可以听见黛玉的哭泣,处处可以看见黛玉的泪痕。这同她的前世也有一定的联系。林黛玉的前世原是生在西灵河边三生石畔上的一株绛珠草,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又得赤瑕宫神瑛侍者(宝玉的前生)的日夜甘露灌溉滋养,遂脱了草木之胎,幻化人形,仅仅修成女体,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餐蜜青果,渴饮灌愁水。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甚至五内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常说:“自己受了他的雨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若下世为人,我也同去走一遭,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还得过了。”由此便生出了个多情的黛玉。颦儿爱哭是有目共睹的,当初海棠诗词结社时,“蕉下客”探春给黛玉想了个名号,叫“潇湘妃子”也不是没有原因。当日娥皇、女英洒泪竹上成斑,故今斑竹又名湘妃竹。如今他住的是潇湘馆,他又爱哭,将来他那些竹子想来也是要变成斑竹的,以后就叫他做“潇湘妃子”就完了。这也说明了黛玉的爱哭的性情不仅是众所皆知,更成为了她的个人鲜明的特征。在第三回中,黛玉曾解释自己的病时说到“那一年我才三岁,记得来了个癞头和尚,说要化我去出家,我父母自是不从。他又说:‘既舍不得他,但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艰苦生;除父母以为,凡有外亲,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生。’”然而我个人觉得,颦儿之所以那么多泪,很大的一部分是因为她与贾宝玉那段凄美但又在当时那种崇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社会根本无法实现的爱情。黛玉的泪水就像是她的情感表露,她的一滴一泪,似乎只为这爱情而洒。

林黛玉,那位在当时社会状况下注定没有幸福结局但努力反抗的苦命人。黛玉直接反抗封建礼教的性格,也的确在《红楼梦》中独树一帜。这与严守妇道的宝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即使薛宝钗曾经一本正经地向她宣扬:“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信条,但她丝毫没有放在心上。她才华横溢,写诗做赋不让须眉。而且她还和宝玉有着同样的爱好,最爱看诸如《西厢记》、《牡丹亭》这类“移人心性”的“杂书”。她的这种蔑视封建礼教的庸俗,诅咒八股功名的虚伪,从来不劝宝玉为官做宦,从来不用“仕途经济”一类的“混帐话”去劝说宝玉,因而深得宝玉敬重,被宝玉视为“知已”。在宝玉挨打后,她哭得两眼肿得桃一般,在见到宝玉后,哭了半天,方抽抽噎噎的道:“你可都改了罢。”他们的这种共通点也成了爱情的共同基础。但可悲的是宝黛玉之间的爱情注定是一场悲剧。顽固的封建礼教是不充许他们之间的爱情存在的。

林黛玉天生丽质,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却又作出“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的诗句,为何?就是因为太注重细节了吧,到头来竟在无奈中香消玉殒,留下千古遗愿。只可惜,红颜薄命。

下载红楼梦分析感想(本站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红楼梦分析感想(本站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红楼梦人物分析

    红楼梦人物分析 ——袭人 前几年看红楼梦,不太喜欢袭人这个人物。觉得她没有晴雯的风流洒脱、桀骜不驯,是典型的封建女子的形象。不过,这次再读红楼梦,使我对袭人这个人物形象......

    红楼梦人物分析

    回答者: 海之芳心 | 二级 | 2011-5-20 17:50 红楼梦中我最喜欢五个人,三玉:妙玉 宝玉和黛玉还有就是晴雯和尤三姐,我取舍了半天就说说妙玉和晴雯吧,最後我在做个比较。 最美丽和......

    红楼梦人物性格分析

    贾宝玉:反抗封建道德,但又趋于消极。 林黛玉:才华横溢,尖酸刻薄,孤高自许,目下无尘。 薛宝钗:端庄从容,随分从时,城府极深。 王熙凤:泼辣爽朗,为人狠辣。 红楼梦人物性格分析 一、贾宝......

    红楼梦人物分析

    摘要:《红楼梦》是我国小说发展史上的艺术高峰,它不仅以情节的曲折紧张取胜,而且以细节描写的丰富、细腻、生动、深刻见长。其高度的写人艺术技巧更令人叹为观止。曹雪芹运用......

    红楼梦人物性格分析

    我读《红楼梦》中的几个女性人物性格 张桂琴 【内容摘要】 人物是小说组成的主要要素,人物言行思想是小说的血肉,正因为有了栩栩如生人物性格的塑造,才让小说活灵活现,有了生......

    红楼梦人物分析

    一 贾宝玉 要评说《红楼梦》中的人物,首要的当数男主人公贾宝玉了,作为贯穿全书始终的人物,作者曹雪芹在其身上着力最多,寄托也最深 ,他其成为中国小说史上塑造得最为成功的艺术......

    红楼梦人物分析

    《红楼梦》主要人物性格特征探索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一部最优秀的现实主义文学巨著,是作者曹雪芹“呕心沥血,披阅十载,增删五次”长期艰辛劳动才给子孙后世留传下来的......

    红楼梦人物性格分析

    【贾宝玉】主人公贾宝玉是一个又奇又俗的人物。构成他性格的主要特征是叛逆。他行为“偏僻而乖张”,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他鄙视功名利禄,不愿走“学而优则仕”的仕途。他痛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