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林黛玉人物分析

时间:2019-05-13 04:44: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红楼梦林黛玉人物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红楼梦林黛玉人物分析》。

第一篇:红楼梦林黛玉人物分析

浅谈《红楼梦》之林黛玉人物形象分析

【摘要】:王国维先生曾说《红楼梦》乃“悲剧中的悲剧也”,而林黛玉则更是悲剧中悲剧的女主人公。可见,其人生也带有着强烈的悲剧色彩。而由伟大作家曹雪芹栽培和浇灌的宝黛之间爱情之花,更是具有一种永恒的凄艳之美。在我看来,黛玉的悲剧人生是由她生活的悲剧、性格的悲剧以及时代的悲剧三者所共同造成的。

关键词:林黛玉;悲剧;性格;时代;封建礼教

黛玉是《红楼梦》众多女性中作者塑造最好,也是作者极力赞颂的一个人物。林她德才兼备,天生丽质,但到头来却在无奈中香消玉损,留下千古遗愿。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悲剧?下面就从黛玉的生活悲剧、性格悲剧以及时代悲剧这三个方面详细阐述。

一、生活的悲剧

黛玉出身于姑苏钟鼎世家,父亲林如海是前科探花,官至兰台自大夫,又被钦点为扬州盐御史。而母亲贾敏是贾母的女儿,贾政的妹妹。但其母早逝,贾母连其孤独一人,父亲不在身边,于是接她到贾府同住。没有办法,黛玉只要“抛父进京城”。虽然贾母对她很是喜爱,在各方面都如对自己的亲孙女一样,待遇与迎春、探春、惜春一般,但这并没有减少黛玉心中的担忧。就像刚被接进贾府时的小心谨慎,无不透露出黛玉不希望被别人看轻。

而当她父亲林如海去世之后,黛玉再回到贾府,那是她的感觉也有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此时的她已经是真正意义上孤独一人,寄人篱下。其中酸楚也就只有她自己可以体会吧。而且她虽与宝玉相恋,却很少有人支持,贾母更希望薛宝钗能与宝玉结成夫妻,成就这“金玉良缘”。在四十五回中“金兰契互剖金兰语”中,宝钗来看望病重的黛玉,黛玉叹道:“细细算来,我母亲去世的早,又无姊妹兄弟,我长了今年十五岁,竟没一个人象你前日的话教导我.怨不得云丫头说你好,我往日见他赞你,我还不受用,昨儿我亲自经过,才知道了.比如若是你说了那个,我再不轻放过你的,你竟不介意,反劝我那些话,可知我竟自误了。若不是从前日看出来,今日这话,再不对你说.你方才说叫我吃燕窝粥的话,虽然燕窝易得,但只我因身上不好了,每年犯这个病,也没什么要紧的去处.请大夫,熬药,人参肉桂,已经闹了个天翻地覆,这会子我又兴出新文来熬什么燕窝粥,老太太,太太,凤姐姐这三个人便没话说,那些底下的婆子丫头们,未免不嫌我太多事了。你看这里这些人,因见老太太多疼了宝玉和凤丫头两个,他们尚虎视耽耽,背地里言三语四的,何况于我?况我又不是他们这里正经主子,原是无依无靠投奔了来的,他们已经多嫌着我了。如今我还不知进退,何苦叫他们咒我?”足可以看出黛玉寄人篱下的悲惨状况。无怪乎在《葬花吟》中叹出:“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的诗词。

二、性格的悲剧

首先,林黛玉是寄人篱下,因此她对于什么都很小心翼翼,唯恐伤到自己的自尊心,因此这造就了她“小心点”的一面。黛玉和宝玉是相爱的,但她黛玉面临着许多的压力。她把薜宝钗、史湘云看成情敌,说话刻薄尖刻,见一个打趣一个,有时简直到了不太近情理的地步。比如薜宝钗生病,贾宝玉去探望,本来是合情合理的事情,而黛玉见了,心中不悦,竟说出“哎哟,我来得不巧了!早知道她来了,我就不来了。”这样带刺的话,使薜宝钗和贾宝玉都下不了台。其次,黛玉很是多疑。举个例子来说,有次黛玉夜访怡红院,由于晴雯和丫头拌嘴,不想去开门,结果黛玉就认为是宝玉不想见她,再加上后来她看到宝玉送宝钗出门,更是伤心不绝。再比如在《红楼梦》第二十六回中,有这么一段“„„二人正说话,只见紫娟进来,宝玉笑道:“紫娟,把你们的好茶沏碗我喝。”黛玉道:“别理他,你先给我舀水去罢。”紫娟道:“他是客,自然先沏了茶来再舀水去。”说着,沏茶去了。宝玉笑道:“好丫头!若共你多情,小姐共鸳账,怎舍得叫你叠被铺床。”林黛玉登时急了,便哭道:“如今新兴的,外头听了村话来,也说给我听,看了混帐书,也拿我取笑儿,我成了替爷们解闷的了。”一面哭,一面下床来往外就走。逼得贾宝玉慌忙赌咒发誓:“好妹妹,我一时该死,你好歹别告诉去,我再敢说这些话,嘴上就长个疔,烂了舌头。”明明是《西厢记》里的话,明明已经烂熟于心,黛玉却还是如此。也许是紫娟在这里才使的黛玉变得神神经经。但是紫娟毕竟也是自己的贴身丫头,自己却一点也不信任她,可见她是多么疑心的一个人。最后,黛玉事实上是一个很矛盾的人物,明明很骄傲,不允许任何人践踏自己的尊严,可是同时她有很自卑。从她进入京城寄人篱下时就“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了她去。”就足够反映她那种强烈的自尊心。书中还有很多很多她维护自己自尊心的例子,就不一一列举了。而她的自卑也源于寄人篱下的原因,但恰恰又因为此她才变得如此的敏感,如此强烈的捍卫自己的自尊。

三、时代的悲剧

王昆仑先生说的好:“黛玉命运之不幸,就是《红楼梦》题材之不幸;黛玉所不能战胜的环境,就正是作者所不能改造的社会。

《红楼梦》的故事就是发生在封建制度衰落的时期。在这个时期,遵从的是“女子无德便是才”,而黛玉却恰恰才气逼人,诗词堪比神作。这与封建礼教要求的完全相反。再加上黛玉还与宝玉偷偷看《西厢记》,无不说明了黛玉不把礼教放在心上。第三十四回“情中情因情感妹妹 错里错以错劝哥哥”中,宝玉挨其父贾政的的笞打,宝钗和黛玉相继去看待,但她们两个的态度以及表现都不同。而黛玉也是大观园中唯一一个支持宝玉不走仕途之路的人。

在这种时代下孕育出这么一个人,她的人生有怎么可能不是以悲剧收场的呢?封建礼教对人的迫害已经达到的根深蒂固的程度,即使你如何的去“叛逆”,你也无法挣脱它的束缚,最终的结局必定是走向死亡。这也印证了黛玉最后的死亡,即使他多么的爱宝玉,多么的真挚,多么的始终如一,最终还是不能与宝玉有好的结果。

总之,黛玉的一生早在书的初始就被作者赋予的悲剧色彩。不仅仅是因为她本身造就了这悲剧,更是因为这个时代的背景所决定。黛玉的艺术形象深入人心,打动读者,令人同情。她的高雅的品位,锋利的诗词,脱俗的情趣,敏捷的文思,甚至她的一颦一笑都闪烁着真实而质朴的光芒。她这样一个美丽、真挚,为爱情理想而生的叛逆女性的典型形象,会被世人永久的牢记。

参考文献

[1] 曹雪芹、高鹗.红楼梦[M].中国: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2] 王志尧.红楼梦精解[M].河南:河南文艺出版社,1999.[3] 曹立波.红楼十二钗评传[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4] 王昆仑.红楼梦人物论[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1.3

第二篇:红楼梦人物分析之林黛玉

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红楼梦人物分析之林黛玉

作者姓名:聂化东

指导老师:

所学专业:汉语言文学

所在班级:

联系方式:电话:***、86525488 邮箱:luoweiwei1999@163.com

《红楼梦》人物分析之林黛玉

【摘要】:《红楼梦》乃“悲剧中之悲剧也”而林黛玉就是这悲剧中之悲剧的女主人公。她是曹雪芹用全生命的力量塑造出来的不朽的艺术典型。她注定是一位悲剧人物,有其独特的悲剧美。那林黛玉悲剧的成因又是什么呢?我认为,在林黛玉形象中,包含着五重悲剧,即:生活悲剧、环境悲剧、时代悲剧、性格悲剧;这五重悲剧交互撞击互相渗透影响,共鸣出震响千古的命运绝唱。

【关键词】悲剧、悲剧性格、环境、封建礼教、诗词。

《红楼梦》乃是一部旷世奇作,林黛玉是作者曹雪芹倾尽全力精心塑造出来的不朽的艺术典型。王国维先生曾说《红楼梦》乃“悲剧中之悲剧也”⑴,而林黛玉就是这悲剧中之悲剧的女主人公。古往今来,文学作品中多愁善感的女子真是太多了,但却很难找到可以同林黛玉相提并论的人物。从某种意义上讲,林黛玉可以看作是“整个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女主角”⑵

在《红楼梦》中,薛宝钗妩媚丰美,史湘云豪爽娇艳,探春文采精华。但是大多数读者都把同情倾注在林黛玉的身上,她是那样牵动人心,令人魂牵梦绕。那她的艺术魅力又在何处呢?我认为最根本的一点就是林黛玉具有一种悲剧美。因为悲剧是将最美的东西毁灭掉而让人心痛。如果越美丽、越有价值的人生被毁灭掉,那其悲剧就越壮美,越深刻,越动人。《红楼梦》中曹雪芹所塑造的林黛玉形容姣美、聪明绝顶、才学横溢,而她的悲剧性格却也正是她生命的主旋律。林黛玉的这种性格特征的造就是具有多方面的原因的。

一 生命悲剧——“还泪说”

在《红楼梦》的开头,作者用“假语村言”讲述了一段来自太虚幻境的神话故事:赤瑕宫的神瑛侍者,曾经灌溉了三生石畔的绛珠仙草。后来这株仙草也修成了女体,时常想到“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其五内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

争取到一起下世为人的机缘,便思“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即下世为人,我也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这个美丽的传说,将多愁善感的女主角带入到凄美的悲剧氛围之中,“脂评”“甲戌本夹批”有云:“点红字(指绛珠)细思二字,岂非血泪乎?”“甲戌本夹批”又说:“以顽石草木为偶,实历尽风月波澜,尝遍情缘滋味,至无可如何,始结此木石因果,以泄胸中抑郁”。(第一回)这就是说,林黛玉的哭,寄托着曹雪芹先生的“胸中块垒”,凝结着现实生活的血泪情缘。所以,林黛玉的悲剧在她未出世之前就已注定。曹雪芹用浪漫的笔调,奇特的想象创造了新奇绝妙的“还泪”说,这就注定了她悲剧的一生。

哭和泪,对于林黛玉的悲剧形象的创造来说,可以说是作者找到的塑造她个性生命的“眼睛”——艺术的“眼睛”。鲁迅就曾明确地提倡过:“要极省俭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⑶。”苏轼说:“传神之难在目。”赵希鹄也说:“人物鬼神生动之物,全在点睛,睛活则有生意⑷。”只是在一般的理解中,总认为,林黛玉的哭和泪,大都是为自己不行的身世,为易逝的青春,为无望的爱情,实际上这还是没有参透那“以泪偿灌”神话的内涵。以泪偿灌不是无缘无故的流泪,而是有偿和还的情意在内,那就有“为他”的内容,或谓之“知己” 之泪。在《红楼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是建立在叛逆思想的一致和相互支持上。因而,林黛玉的哭,也当然要在这知己之泪上闪烁出诗情的光辉。

二 生活悲剧——成长历程

书中介绍“林家支庶不盛,今如海年已四十,只有一个三岁之子,偏又于去岁死了”,“今只有嫡妻贾氏,生的一女,乳名黛玉,年方五岁,”,不料母亲也去世了,林如海无奈,京都外祖母又一定要接外孙女去京。于是,林黛玉只得“抛父进京都”。但更为不幸的是黛玉的父亲没过几年也去世了,只剩下她孤苦伶仃一个人。在她多愁善感的心灵里留下了刻骨的伤痛。尽管她在外祖母家很受优待——“饮食起居,一如暴雨,迎春、探春、惜春三个亲孙女倒且靠后”,还有一个情意相投的表兄贾宝玉,自幼一起生活,十分体贴呵护,但这宿缘却又是林黛玉命中的克星。黛玉曾说:“我三岁时,听得说来了一个癞头和尚,说要化我取出家,我父母固是不从。他又说,既舍不得他,只怕他的病医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除父母之外,凡有外姓亲友之人,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生。”(第三回)这是曹雪芹渲染林黛玉悲剧命运的一个伏笔。林如海病故扬州,奔父丧归来的林黛玉,就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傍依外祖母家的孤女了,寄人篱下,重回这贵族之家,那感受就大不相同于往日了。而且先天有弱症,整天要和药锅做伴,即使没有爱情上的折磨,也已经足够使这个多愁善感的贵族少女陷入悲痛的深渊了。更何况他又爱上了贾宝玉,而在那样的时代,那样的环境,那样的家庭里,这又是不能表达的爱情。他只能忍在心里,积在心里,压在心里,无处诉说。这就造成了她长期感情压抑,不是有幻灭之感。所以她的性格也就具有了悲凉、孤傲、多愁善感的一面我认为这样的性格特征恰恰反映了封建的人际关系和封建礼教烙印在她精神上的鞭痕。她那以花自喻的哀音:“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艳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道出了她挣扎中的多少内心痛苦!但在这渴望自由而不可得的深情呼唤中又充满怨抑与不平,这纯情少女只能向天发出疑问:“天尽头,何处有香丘?莫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明确表示了她决不屈服于污浊现实的残酷压力,而永葆自己孤标傲世的洁白灵魂。

三 环境悲剧——潇湘馆

在大观园中,潇湘馆可算是大观园第一景,也是贾政等人入园重点评议的景点:“一带粉垣,里面数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入门便是曲折游廊,阶下石子浸成甬路”,后院,有大株梨花兼着芭蕉,“后院墙下忽开一隙,得泉一派,开沟仅尺许,灌入墙内,绕阶缘屋至前院,盘旋竹下而出”。

“众人都道:‘好个所在!’贾政则说‘若能月下做此窗下读书,不枉虚生一世。’”宝玉称赞的是它“有自然之理。得自然之气”的“天然图画”,题曰“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匾额为“有风来仪”。省亲别墅的主人贾元春,在游毕大观园后,也声称潇湘馆是她“所极爱”的两个景点之一。而林黛玉早就爱上了它:“我心里想着潇湘馆好,爱那几竿竹子隐着一道曲拦,比别处更幽静。”潇湘馆是曹雪芹塑造林黛玉这个悲剧人物的典型形象所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

曹雪芹非常讲究把环境的描写熔铸在人物性格的刻画里,已形成情景交融的独特的艺术境界,其中最突出的是作者对林黛玉周围环境的精心营造。环境的着色不仅起着映照性格的作用而且和她的性格与形象互相渗透具有同样的感染力。潇湘馆的布置,在这方面是最突出的了,那竹子,鹦鹉,以及那绕阶盘竹而出的汩汩清泉,还有那“风尾森森,龙吟细细”“湘帘垂地,悄无人声”的清幽的氛围,不是已经使居住在这里的才思敏捷、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呼之欲出了吗?

大观园的环境有时也是通过林黛玉的情绪与心理的感受来表现的,即使是景色的描写也是紧密交织在林黛玉的情绪变化里。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情绪的相互融合,真实的表现了林黛玉极其丰富的内心世界与独特的个性特征。同时一个良辰美景的大观园却在林黛玉的心目中,形成了“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的深刻的悲剧感受,而那鹦鹉,那石头,那琴声,以及那秋花、秋草、秋声、秋雨,仿佛都带着林黛玉一样的浓郁的悲剧性格,都是那样的多愁善感,都像它们的主人那样,为青春,为爱情而哭泣,而心碎。这诗一样的悲剧意境和悲剧性格的交融,激起了读者丰富的联想,把林黛玉纯清,美丽的动人形象深印在读者的心中。

环境和人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辩证运动的关系,而不能只看作单向的因果关系。人处在环境中,受环境的影响和制约,但人具有主观能动性,有着巨大的创造性。人的各种性格也是人的各种自我创造的过程,可以自我调节,自我塑造,自我实现。因此,虽然林黛玉对她所处的社会环境无能为力,但她通过自己来表达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和强烈的命运感。以《葬花吟》为代表的林黛玉诗词有其独特的价值,首先就是展示人物的想象力和命运感。正当满园花枝招展,绣带飘飞之时,却独有林黛玉发出了“明媚鲜艳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的伤感。从春尽,到花落;从花事,到人事;从今年,到明年;从当下,到永恒;林黛玉的思绪早已经出脱了时间与空间的局限,她面对着“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现实处境,早就抱定“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的意旨。她的个性的自由意识,表现得十分鲜明透彻。“这种自主意识或曰个性意识的觉醒,才是林黛玉形象文化蕴涵的新质。不管如何微弱稚嫩,也弥足珍贵。那些传统的东西只有同新的素质相结合,才获得了新的生命,强化了人物性格主体真正的独立性和独特性。”⑸

四、时代悲剧——封建礼教

林黛玉有丰富的性格特征,在林黛玉的丰富性格中,较为突出也最为世人所公认的就是所谓的“小性儿”、爱哭、说话尖酸刻薄不饶人,诸事好挑剔等。其实,这些都是一些表面现象,在这些背后隐藏的正是她那颗十分强烈的自尊心。执着地维护自己的自尊心,正是她一切性格的根源。要求尊重和维护人的尊严,不能容忍对人格和自尊心的丝毫亵渎是她性格的核心部分。在第四十五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中黛玉向宝钗说出心里话将自己的想法直率地告诉了对方,正反映了她纯洁而又直率的美德。第四十八回,黛玉教香菱诗,向香菱推荐好书,帮她解诗意令其作诗帮之修改可见黛玉真诚热心的对人态度。当蘅芜苑的一个老婆子晚上给她送来一包燕窝时,黛玉命她外头“吃茶”,“命人给她几百钱,打些酒吃,避避雨气”,在贾府又还有谁能如此细心体察并关心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老婆子呢?只有林黛玉能做到,这足以说明她那颗心是善良的了。从上可见,黛玉本是一个善良、纯洁、热情大方、温柔体贴的人,但由于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使得其本来性格外面常被一层伤感、“小性儿”、说话尖酸刻薄的表象笼罩着,使人不易真正理解它。

只要我们观察一下林黛玉生活的环境,比较一下她周围众姐妹的性格,就会感受到她孤傲灵魂的性格魅力,发现她违背封建礼教大家闺秀要求的种种表现。同时我们在分析林黛玉的悲剧性格时也应将之放在林黛玉所生活的历史时代和那个贵族社会的典型环境里加以评价。王昆仑先生说的好:“黛玉命运之不幸,就是《红楼梦》题材之不幸;黛玉所不能战胜的环境,就正是作者所不能改造的社会。”⑹那么,《红楼梦》社会又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什么样的时代呢?

封建礼教要求“女子无才便是德”,林黛玉却偏偏具有封建阶级不需要的“才”,而且在众姐妹中经常大展其才,在《五美吟》中,她言绿珠,说绿珠为石崇殉葬的不值,她咏红拂,赞扬红拂私奔的壮举。她的“才”得到宝玉的称赞和敬佩,但她却无封建阶级所要求的“德”。在第四十二回中薛宝钗还对她进行了一番“说教”:“你我只该作些针线纺织的事才是。偏又认得几个字,不过捡那正经书看看也罢了,最怕是见了这些杂书,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

在当时的封建社会的婚姻制度上,是男婚女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林黛玉却自己进行了爱情选择,热烈的爱上了朝夕相处的贾宝玉,全身心地投入在感情的海洋里,而且她经常在口角、试探中毫不掩饰地表现出自己的感情,完全不把礼教规范放在心上。

封建婚姻需要的是成为男人附庸的贤良女性,在大观园中,不劝宝玉走“仕途经济”之道的只有林黛玉一人,她从不说这些“混账话”,所以“宝玉深敬待玉”,甚至包括贾宝玉都认为很珍贵的东西,比如北静王送给贾宝玉的“鹡鸰香串”,本是皇上的“御赐”,当宝玉转送她时,她却掷而不取地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它。”

就是这样一个不合乎礼教规范的少女,她身上闪烁着诗意和理想的光彩,充满了叛逆的精神。她的精神之美更集中更强烈的体现在她对贾宝玉的爱情之中,他们的爱情建立在相互了解的基础之上,非常的纯真、深厚。林黛玉本就是一个“情痴”、“情种”,她为爱情而生,又为爱情而死。爱情是她的生命所系,她对贾宝玉爱的真诚,爱的执著,始终如一。

然而爱的火焰又不许在爱的环境中发生、发展和生存,这就难免有痛苦,甚至要付出生命的代价,再加上她悲剧的性格,这被压抑的爱情只能用眼泪来抒发了。哭对林黛玉来说是家常便饭,分明是包含着现实人生的血肉。哭是她悲剧性格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哭是她对生活折磨的强烈反应,哭是她发泄内心痛苦的方式,因此,林黛玉的哭,富有强烈现实生活烙印的悲剧魅力,震撼着读者的心灵,加强了读者对她的悲剧性格的理解与感受。

五、性格悲剧——诗人气质

在《红楼梦》里,林黛玉是作者精心塑造的艺术形象,而诗人的气质,又是构成林黛玉形象的独特个性的一个动人心弦的侧面。在她的“孤傲”的灵魂里,能够充分发挥她的才智,抒发她的感情的,正是那诗的王国。林黛玉有着丰富多彩的个性特征,她的任情任性、孤高自许、敏感多疑,以及所谓的“小性儿”、悲愁和痛苦,“如果不是融合在她那敏感的诗人气质里,得到了悲剧美的升华,也就不可能具有那样动人心魄的艺术力量”⑺。

在大观园的环境里林黛玉诗歌内慧外秀的女性,她“心较比干多一窍”,她的蒙师贾雨村说,她这女学生“言谈举止另是一样,不与凡女子相同”。在她的生活里,诗是她灵魂的最大安慰,也是她青春生命的一部分。她诗思敏捷,别人写诗总是苦思冥想,而她却“一挥而就”。曹雪芹在林黛玉的身上融进了许多历代才女的特点,比如,林黛玉为贾宝玉解困代题“杏帘在望”的细节,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李清照与赵明诚比作《醉花阴》的轶事。“堪怜咏絮才”则是将林黛玉比作晋代的谢道蕴⑻。而林黛玉与历代的才女不同的就是曹雪芹赋予她的悲剧命运和叛逆精神的个性特征。她的这种个性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又是通过她的诗人气质和诗作表现出来的。

林黛玉的诗人气质是显而易见的。她有一种不可抑制的创作冲动。这一点在她夺魁的菊花诗里有典型的表现:“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吟”一种不能自制的诗的兴会,想着了墨一样,侵扰着她。唐代诗人白居易有“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⑼之句,正是描绘出这种诗兴高扬,纠结难解的情状。每次诗社集合,她的诗作往往为众人所崇,她的诗具有新奇的构思和独特的感受。

尤其吸引人的事,她能够将自己的灵魂融进客观景物,通过咏物来抒发自己痛苦的灵魂和悲剧的命运。她的《白海棠》诗既写了海棠的神韵,亦诉说了她少女的衷情。特别是“娇羞默默同谁诉?”一句,最为传神,表现了她心灵的独白。她虽有刻骨铭心之言,但由于环境的压抑和自我封建意识的束缚却羞于启齿,只有闷在心里自己煎熬,这便愈显其孤独、寂寞和痛苦。她的“柳絮词”缠绵悱恻,语多双关,句句似咏柳絮,字字实在写己,抒发了她身世的漂泊于对爱情的悲叹。尤其她的三首“菊花诗”技压群芳,不仅“题目心,诗也心,立意更新”,而且写的情景交融,菊人合一,深刻的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其中“满纸自怜题素愿,片言谁解诉秋心?”、“孤标傲视谐谁隐?一样花开为低迟?”等句更写出了她的高洁品质和痛苦灵魂。此外,向她的《桃花女儿行》、《秋窗风雨夕》、《五美吟》等都寓意深刻。诗如其人,感人至深。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作为她诗谶的《葬花吟》,这是林黛玉进入贾府以后的生活感受,是她感叹身世遭遇和命运悲剧的全部哀音的代表作。抒写了这位叛逆者花落人亡的哀怨和悲愤。“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就寄有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愤懑;“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则是对美好理想的渴望与热烈追求;“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表现了她的高洁的情志和坚贞不阿的精神;至于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这数句书中几次重复,特意强调,并通过鹦鹉也会吟诵的描写,可知作者是大有深意的:花的命运即林黛玉的命运,她真实地展露了一个充满痛苦而又独抱高洁,至死不渝的心灵世界,凸现的是一种独立人格的壮美与崇高。诗,对于林黛玉是不可无一日的,她用诗抒发痛苦和悲愤,她用诗书写欢乐和爱情,她用诗表示抗议与叛逆的决心。诗表现了她冰清玉洁的节操,诗表现了她独立不阿的人格,诗表现了她美丽圣洁的灵魂。可以说,如果没有了诗,也就没有了林黛玉。

总之,林黛玉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塑造得最具悲剧性的女主人公。她纯真、聪慧、孤傲、尖刻、直爽。有着寄人篱下,体弱多病的孤苦身世,有着多情敏感的浪漫气质,她全身心地追求自己的爱情理想,即使遭受“风刀霜剑严相逼"的冷遇,仍坚守“质本洁来还洁去”的情操。她的高雅的品位,锋利的诗词,脱俗的情趣,敏捷的文思,甚至她的一颦一笑都闪烁着真实而质朴的光芒。她这样一个美丽、真挚,为爱情理想而生的叛逆女性的典型形象,必将在中国和世界文学艺术的宏伟殿堂里永放光彩,也必将在无数热爱《红楼梦》的读者心中走向永恒。

【注释】

⑴王国维,《红楼梦评论》第三章;中华书局,2004年版

⑵⑸吕启祥,《花的精魂·诗的化身—林黛玉形象的文化蕴含和造型特色》北京蓝天出版社 2006年版第249页

⑶⑷李希凡,《古典小说人物创造漫谈三题》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版 第11页

⑹王昆仑,《红楼梦人物论·林黛玉的恋爱悲剧》,三联书店1983年版 第230页

⑺李希凡,《冷月葬花魂——论林黛玉的诗词与性格》,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版第480页

⑻林冠夫,《林黛玉的诗才》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版第251页

⑼白居易,《白氏长庆集·醉吟之二》 【参考文献】

⑴《红楼梦》 曹雪芹、高鹗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⑵《沉沙集——李希凡轮红楼梦及中国古典小说》,李希凡著,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版

⑶《红楼梦纵横谈——林冠夫论红楼梦》,林冠夫著,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5年版

⑷《细说红楼梦——红学专家解读〈红楼梦〉》,胡适、俞平伯等著,北京蓝天出版社 2006年版

第三篇:读书心得《红楼梦》—林黛玉人物分析专题

浅读《红楼梦》

时至今日,我还是忍不住拿起《红楼梦》这本书,我前前后后看过不同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在我现今的二十个年头里,红楼梦是唯一一本书让我爱不释怀的。

要是细细说起红楼,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汉姆雷特,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在红楼的众多的人物中,我最为关注其主人公——林黛玉这一人物性格特征及最终的命运。

在红楼梦里有一个重要情节就是贾府的公子和小姐们在大观园里作诗,我觉得林黛玉所作的诗词正是很好地反映着她的性格特征及命运。林黛玉用诗词来宣泄自己的离情别绪。例如:

黛玉(潇湘妃子)咏菊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黛玉是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女主角,金陵十二钗之首,四大家族贾家第四代 贾敏与扬州巡盐御史 林如海之女,宝玉的姑表妹,贾母的亲外孙女。幼年丧母,体弱多病,红颜薄命身世可怜。黛玉聪慧无比,琴棋诗画样样俱佳,尤其诗作更是大观园群芳之冠。林黛玉在《红楼梦》里是个异数,既孤芳自赏又自伤自怜,这样复杂的性格

却完美地统一于一身,所谓“性格及命运”,这话在林妹妹身上格外适合。人的命运和性格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黛玉的悲剧命运与她尚性使气的性格有着必然的关系。林黛玉初进贾府,曾经告诫自己“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了她去”。而黛玉的人物性格特征又与其背景息息相关。我认为影响黛玉性格的形成的主要原因有:教育因素、环境因素及宝黛爱情因素。在各种教育专著中提到,老师的品德、行为、思想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黛玉的老师贾雨村原为“仕宦之族”,在早期教育自然对黛玉的成长路程里有不少的影响。林黛玉是出身于“钟鼎之家”“书香之族”,后来落到了“父母双亡,无依无靠,寄人篱下”的可悲境地,清高孤傲、尖刻好强、不拘礼法、任性而为也是黛玉突出的性格特征。出入贾府,她见那些丫头子们多喜欢与宝钗玩,心里便有些抑郁之意,这是她孤独之感与争强好胜性格的最初表现。她虽寄人篱下,但她想说就说、想笑就笑,自有一种无所顾忌的反流俗的精神。

其实作为一名普通的红楼读者,我是很欣赏黛玉的性格的,只是为黛玉生于腐朽的封建社会而感到万分的可惜,就算在当今的二十一世纪,也有不少人的思想比不上黛玉先进,由此身为读者的我可以看出曹公思想的先进对于当时的社会。我觉得宝黛爱情如此的坚贞,贾宝玉弃薛宝钗而选择黛玉,黛玉的思想和性格特征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林黛玉的性格决定这其思想和命运,可这正是当时的社会所不容的,也最终导致了黛玉的悲惨结局。黛玉是一个美貌于智慧并举的奇

女子,不管是出于她的才能或是她的思想,还是对爱情的坚贞,我对她抱以尊重及敬佩的态度。也许黛玉能“识时务”一些,她的日子能好过一些,但是如果黛玉“识时务”一些,她就不是曹公笔下活生生的林黛玉了,那么她也就会失去许多喜爱她的读者,譬如像我一样的读者。

《红楼梦》之所以能长久不衰,能成为中国的四大名著,能成为人们茶余饭后讨论的对象,不仅是因为曹公的妙笔及远见,还因为林黛玉这一灵魂人物吸引着众多读者。

第四篇:《红楼梦》人物赏析-林黛玉

《红楼梦》人物赏析-林黛玉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思想艺术最高成就的代表,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几百年来脍炙人口,声誉极高。《红楼梦》有着形形色色的女性人物,十二金钗为其代表,其中又以黛玉最为痴情,黛玉的美丽多情,以及一追求自由爱情的真心,自古以来,多少读者为之凄婉动容,哀叹连连;为她的艺术魅力心醉神迷。她是《红楼梦》读者心目中的一位圣洁、美丽的爱神,是泪的化身。

林黛玉这个人物在读者心中的影响与贾宝玉几乎是等同的。她是作者精心塑造的另一封建贵族阶级的叛逆者,每次读完《红楼梦》,她都能引起我的深深思考,她用她的敏感多疑,用她的反抗,她的痛苦和眼泪,甚至用她的爱情来反抗统治阶级的压迫。但同时在她身上又存在不少弱点。

因为林黛玉的家世、出身,她在最根本点上所表现的是一个贵族阶级的小组。在探春理家之后,黛玉评论说:“要这样才好。咱们家里也太花费了。我虽不管事,心里每常闲了替算著,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六十二回)可见她对于自己是属于贵族阶级,对于与自己休戚相关的贾家贵族的命运也是异常关心的。当湘云等人说一个扮小旦的伶人模样很象林黛玉时,她是很气恼的。“黛玉冷笑道....我原是给你们取笑儿的,拿着我比戏子,给众人取笑!”(二十二回)这里不仅是由于她使“小性儿”,而更重要的是在于:她在自己和社会地位低贱的人们----例如伶人---之间划下了一道深深的鸿沟。从而认为把自己与这类人相比,是对自己的一种侮辱。这里,她的阶级优越感表现的很突出。

另一方面,她的性格中虽然存在着叛逆因素,但也并不是说她就一味地与封建阶级抗争。在宝玉的叛逆思想与封建传统观念冲突,矛盾最激化的时候----宝玉挨打时,黛玉却在宝玉被打后劝她:“你从此可都改了罢!”(三十四)在这里,黛玉劝宝玉时所凭借的是怎样的一种想法呢?还有,她偶而说了两句《牡丹亭》和《西厢记》的曲文,被宝钗听到了,宝钗就对她作了长篇封建论教的说教。黛玉对此不但没有反感,而且“心下暗服”(四十二回)从此变得眼宝钗非常亲密。那么这里黛玉又是凭借怎样的一种思想来对等待宝钗的劝告呢?显然,在黛玉性格中,封建传统观念是与叛逆因素并存的。

林黛玉的性格与她所生长的环境有着很密切的关系。由于她出身在贵族世家,自幼受父母的痛爱,因此养成了她贵族小姐的性格也就不足为怪了。不过,在她性格中最突出的一点也就是她对封建礼教的叛逆。

林黛玉出身于世袭侯爵的“清贵之家”。由于生活在思想最先到达的,思想环境比较开放的南方,加之父母钟爱,把她当作男孩来培养教育,使得她的思想比较开放,才华横溢。后由父母早丧,她寄居到每日每时都发生仇恨、倾轧、争夺、欺诈的“本也难站”的贾府内。“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一家子亲骨肉,一个个象乌眼鸡似的,奶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在这样一种险恶的环境下,黛玉得不到一点欢乐幸福。但同时,险恶的环境也培育了她的叛逆性格。她永远也学不会薛宝钗的处事圆滑,也学不会讨好封建统治大家长。她眼里揉不得沙子,心里装不下尖埃。无视“温柔郭厚”的封建规范的存在。她用她那“比刀子还厉害”的言语对贵族家庭中种种黑暗和丑行揭露和嘲讽。我们常说,黛玉是任性、多疑、敏感、小心眼的。但其实我们应该看到,她正是用她这种独特的方式来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的。

除此之外,林黛玉还直接反抗封建礼教。薜宝钗曾经一本正经地向她宣扬:“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信条,她丝毫没有放在心上,她才华横溢,写诗做赋不让须眉。而且她还和宝玉有着同样的爱好,最爱看诸如《西厢记》、《牡丹亭》这类“移人心性”的“杂书”。她的这种蔑视封建礼教的庸俗,诅咒八股功名的虚伪,从来不劝宝玉为官做宦,从来不用“仕途经济”一类的“混帐话”去劝说宝玉,因而深得宝玉敬重,被宝玉视为“知已”。他们的这种共通点也成了他们爱情的共同基础。

但可悲的是宝黛玉之间的爱情注定是一场悲剧。顽固的封建礼教是不充许他们之间的爱情存在的。于是嫌弃她的多病之身和小家子性儿为由,一次次地向她们的爱情发出警告。从

“金玉良缘”到“慧紫鹃情辞试莽玉”再到“晴雯之死。”最终在“抄检大观园”时达到了爱情的毁灭阶段。在这场灾难中,司棋、芳官、四儿等先后做了牺牲品。就连“眉眼儿象林妹妹”的晴雯也在重病时被强赶出了大观园,最后含屈而死。这里封建势力彻底抛弃黛玉的讯号。从此黛玉的状况每日愈下,就连重病将死也乏人问津。美好的理想最终是毁灭了,黛玉赢得了爱情却无法得到美满的婚姻。

林黛玉的艺术形象深入人心,打动了读者,令人同情。但这个形象同时又是鲜活的。她那纷繁复杂的性格,明显的弱点,和敢于反抗、追求爱情的鲜明个性组成了一个活生生的个体。使我们感到,她就我们所熟识的人,是为我们深深喜爱的人。

第五篇:红楼梦人物赏析-林黛玉(范文)

《红楼梦》人物赏析-林黛玉

【摘要】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把林黛玉塑造成了一个独具灵性、异常聪颖而偏有多难命运的“可怜人”形象。作者倾注在这个形象身上的审美情趣,不仅在于同情她的不幸,更在于显示前卫的女权理想与封建伦理的对撞,让弱者的自我毁灭来激发读者思维的火花,呼唤女性的觉醒。林黛玉的悲剧是一个时代的悲剧。她的个性具有前卫性,具有号召力,具有启蒙性的社会意义。

【关键词】林黛玉;“可怜人”;前卫性时代悲剧

《红楼梦》是我国清朝带有浓重悲剧色彩的宏篇巨著,篇中的每一个角色都隐含着悲剧性特征,其中林黛玉是一个代表:曹雪芹将其塑造成一个独具灵性、异常聪颖而偏有多难命运的让人怜爱的少女形象。

二、黛玉的人物特征 1.多愁善感

林黛玉,一字颦颦,别号潇湘妃子,这一字一号正说明了黛玉「蹙眉」的神态以 及爱哭的性情。

林黛玉的性格是忧愁的,「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这是黛

玉初到贾府时,给宝玉的印象,由此即显现出黛玉整日凝眉的忧愁形态,所以当 时宝玉送她的「颦颦」字号可说是恰至妙极。的确,黛玉是忧郁的,多愁善感的,而她对身世的飘零无依感正是造成她如此的主因,她时常独自一人思念双亲,孤 芳自怜,二十七回的《葬花词》中,她曾道出「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 逼」来表达寄人篱下孤苦伶仃之感,她藉由花儿受到风摧雨残,映照出自己有如 风刀霜剑逼迫的凄境。而六十七回的「见土仪颦卿思故里」又见黛玉睹物伤情,思念逝去的双亲:「想起父母双亡,又无兄弟,寄居亲戚家中……想到这里,不 觉的又伤起心来了。」黛玉也因为幼年即遭受离丧,所以诗作多有伤悼双亲的哀 叹,在七十回中宝玉何以能断定桃花词乃黛玉之作,就是因为「林妹妹曾经离丧,作此哀音。」于同一回中,黛玉也曾作「漂泊亦如人命运」,由此喻指自己的一 生,就像那漂泊的柳絮一般,无依无靠。这在在都写出了黛玉失怙失恃、凄惋哀 愁的命运。

黛玉的多愁善感并不仅仅只为身世不幸,面对花草树木时,她亦有着一份感伤,比如遇见花儿凋谢、落花逝水等景物,则又会使多情的黛玉沈溺于哀感之中,感 叹不已,二十八回中即有一段叙述:「次日又可巧遇见饯花之期,正是一腔无明 正未发泄,又勾起伤春愁思,因把些残花落瓣去掩埋,由不得感花伤己,哭了几 声,便随口念了几句。」由此可看出,面对万物的消散、生命的短暂,黛玉能够 细腻地体会它们的命运,独自一人悄然掩埋落花,一行泪一行歌地唱出愁绪满腔 的悲曲:「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

两不知」等令人心醉神摇的千古名句。

2.泪的化身

没有泪,就没有了林黛玉,整部《红楼梦》巨作中,处处可闻黛玉的哭泣,处处 可寻黛玉的泪痕。

林黛玉的前世原是生在西灵河边三生石畔上的一株绛珠草,由于受到了赤瑕宫神 瑛侍者(宝玉)日以甘露灌溉之惠,进而修得成为女体,因而绛珠仙子(黛玉)曾 言:「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 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由此可见,林黛玉的一生便是还泪 报恩的过程。黛玉爱哭是有目共睹的,观其别号「潇湘妃子」便可得知,而这名 号是当时结海棠诗社时,探春替黛玉所取的,取名时就曾说明其中典故:「当日 娥皇女英洒泪在竹上成斑,故今斑竹又名湘妃竹。如今他住的是潇湘馆,他又爱 哭,将来他想林姐夫,那些竹子也是要变成斑竹的。以后就叫他『潇湘妃子』就 完了。」这正说明了黛玉的爱哭性情不仅是众所皆知,更成为了她的个人特征。然而黛玉为何多泪呢?也许孤苦的身世是一部分的原因,所以令她时常悲凄幽 怨,但是使她流泪最多者,莫过于爱情了。黛玉的泪水即是她的情感表露,她的 一滴一泪,似乎只为爱情而洒,当她认定宝玉为「知己」时,便不顾一切地抛尽 所有的眼泪,哭出满腔热情,将她一生情泪奉献给宝玉。黛玉终日以泪洗面,她 的泪中,有爱有恨有苦也有乐,她沈浸于泪水的感情世界中,与之共存共亡,所 以当她再无一滴泪水可洒时,只有泪尽夭亡,香魂逝去,结束她凄情的一生。3.心细敏感

历来论及黛玉性格特征时,少不了都会提起她敏感多疑的特性,黛玉的「小心眼 儿」向来是颇为出名,她的挑剔、过于敏感,我们从一些细微末节上便可看出端 倪,好比有一次「周瑞家的分送宫花」(七回),当时收到的人无不谢过收下,唯

独送到黛玉这儿时,黛玉开口发问:「还是单送我一人的,还是别的姑娘们都有 呢?」周瑞家的答道:「各位都有了,这两枝是姑娘的了。」于是黛玉便冷笑道: 「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周瑞家的听了,一声儿不语。一般读 者看到此,不免都会觉得黛玉过于小气心窄,如此斤斤计较。的确,黛玉的心底 儿是极细的,自二十七回中小红就说过她:「林姑娘嘴又爱刻薄人,心里又细。」 天真烂漫的湘云也曾对她说:「我也和你一样(处境),我就不似你这样心窄。」 而三十二回宝钗说黛玉「素习猜忌,好弄小性儿的。」就连她的宝玉哥哥都说: 「林妹妹是个多心的人。」可见,上至公子小姐,下至奴婢丫环,众人对她的心 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trial version www.xiexiebang.com 性多是以「过于敏感」看待。然若进一步细思,便可体会黛玉的心细敏感,其实 是本于对宝玉的深厚情感以及对自己寄人篱下的那份无依不安,试想:若不是对 宝玉如此在意,黛玉何以处处多疑?她那十足的酸意,不正是拐弯抹__________角地表露她 的深情?而黛玉的心窄、小心,其实也可追溯至她刚进贾府的时候,当她一进到 贾府,便想起母亲的先前曾嘱咐的遗言:「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因为这份叮 咛,所以黛玉表现出「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 这全是生恐被人耻笑罢了!4.口才伶俐

读过《红楼梦》的人,无不知晓林黛玉的那张伶牙俐口,她的言语口才,适能反 应出她的聪慧与直率。黛玉的言语特征是尖锐而率真、快捷而机敏、笑谑而清雅 的,虽然同凤姐一样有一张伶俐之口,但是黛玉和凤姐那种泼辣市俗的风格迥然 不同,于四十二回中能得到印证,宝钗曾说:「世上的话,到了凤丫头嘴里也就 尽了,幸而凤丫头不认得字,不大通,不过一概是市俗取笑。惟有颦儿这张促狭 嘴,他用『春秋』的法子,将市俗的粗话,撮其要,删其繁,再加以润色比方出 来,一句是一句。」由此可知,黛玉的口才能化俗为雅,而她的玩笑戏谑也因具 有读书识字的学问背景,而另有一番高清雅谑,就如对于那位既聪明又似愚蠢的 刘姥姥,正当众人苦于无以名之的时候,只有黛玉口出妙语,戏称她作「母蝗虫」,难怪宝玉会于三十五回说:「若是单会说话的可疼,这些姊妹里头也只是凤姐姐 和林妹妹可疼了。」。

虽说黛玉善于解颐妙语,但是有时她的伶俐超绝,却失之于尖锐刻薄,她不懂得 委婉柔劝,经常是一语道破、一针见血,因此使得她的出言率尔,常得罪了他人,惹人心里不快。其实细想黛玉的口德也未必是全然刻薄的,若要说她言语伤人,不就是因为世人皆不喜听刺耳的真心话罢了,她的真心快语,少了一份圆滑迎 媚,所以遭来「刻薄」、「尖锐」的批评,但也因为如此,更使人体会到黛玉的「真」,就连脂评对于黛玉的口才,也都是多有欣赏而绝少批判,其言黛玉「以兰为心,以玉为骨,以莲为舌,以冰为神」,其不忍责备黛玉的尖利唇舌,原因就在于黛 玉是一份真性真心,虽为可恨,却是可爱。5.绝尘雅致

「凤尾森森,龙吟细细」,走至潇湘馆前,眼前呈现的景致便是这般幽美,这里 「湘帘垂地,悄无人声」,又有「一缕幽香从碧纱窗中暗暗透出」,不消明讲,任

谁也知这里的主人一定是幽僻绝尘的黛玉姑娘了。

黛玉平日经营的生活,便带有十分诗化的意境,从日常琐事的例子便可看出,例 如在二十七回中,有一段叙写黛玉临出门前向紫鹃交代的话:「把屋子收拾了,撂下一扇纱屉,看那大燕子回来,把帘子放下来,拿狮子倚住,烧了香,就把炉 罩上。」太愚先生曾对此段评语:「我们看了这几句话,就想到黛玉平日所过的 是一种情怀高渺的诗境生活了。」由此可见,黛玉由个人性情至生活居所,已然 融合了艺术,将生活升化至极具诗蕴的高渺层次。不同于大观园女儿们精于女工缝锈,黛玉的精神全是寄托于案上磊满的诗书与架 上饲养的一只鹦鹉,在三十二回中,袭人就曾说过黛玉「旧年好一年的功夫,做 了个香袋儿,今年半年,还没见拿针线呢。」的确,除了身体虚弱需要休息静养 外,若有闲暇之时,黛玉不外乎是看书写作、品茗点香,或者与鹦鹉说话解情,这些活动均显出黛玉风流雅致的气息,特别是作诗,对于极具诗才的黛玉来说,作诗是她平日幽居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她写诗读诗,为诗咏叹低吟,为诗慨 然神伤,为诗心醉神摇,黛玉将她所有的情感,全数寄托在她的诗词文句中,她 的诗情因为敏慧善感而具高华风流,她婉转悱恻的诗风总是格外的风流灵巧,因 此,我们能看到黛玉的诗词中,曾多次提及「风流」一词,且看<葬花词>中的 「一抔净土掩风流」,以及<唐多令>中的「空缱绻,说风流」等,黛玉的诗是 以情为本质,所以总令宝玉为其情韵所倾倒折服。

虽说宝钗之稿曾多次夺魁,看似与黛玉诗作同驱并驰,但是,黛玉的风流唯美永

远是独领风骚,是大观园里的众儿女所不及的,原因就在于黛玉诗中所赋予的是 多情幽愁且高洁绝尘的诗魂,而这绝尘的性格特征,正是黛玉之所以为黛玉的要 素。

三、黛玉诗歌的特征

林黛玉是一位极富诗才的女子,她浑身充满着诗蕴,结合她满腔的情感,便能生 成一篇篇令人动容的诗作。纵观黛玉的诗词创作,即可发现她的创作动机来源,多半与她的善感息息相关,她的诗情因为善感而丰沛,观看诗作时便可感受到她 所寄寓的情感。以下即就林黛玉于诗中所寄寓的情感特征加以探析: 1.伤春悲秋、自怜伤情

多愁善感的黛玉,容易因自然景象而联想到自身的哀愁境遇,因此引发她愁绪满 怀,如<葬花辞>的前段:「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 榭,落絮轻沾扑绣帘。闺中儿女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黛玉因看见春末花 谢、落花满地之暮景,便触景生情,勾起伤春愁己的情怀,此诗先以「花谢花飞 飞满天」、「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编织出落红花飞的晚春图,继而

以「闺中儿女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写自己面对残春之景的惋惜,因而发起 伤春愁己的情怀,而「红消香断有谁怜」问句,不仅透露出自己对花儿的怜惜之 情,更充满自怜之意。同样的情感也于<桃花行>的诗词中表露过,如:「花解 怜人花也愁,隔帘消息风吹透。风透湘帘花满庭,庭前春色倍伤情。」此即叙写 帘外桃花与帘内少女相互怜惜之情,以及少女望见庭外春色而倍感神伤,其中的 「花解怜人花也愁」显示出人与花的情感交流,写诗人内心的哀愁也为桃花所 知,由此更表露黛玉苦闷愁绪的深挚与沉重。2.孤标傲世、高洁品格

黛玉的诗词创作中,经常流露出孤傲高洁的性情,如<葬花辞>中,诗人坚持保 有自身高洁的本质与人格,便言:「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 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诗中藉花之洁净,象征诗人欲保持自身高尚的精 神性格,充分展示黛玉不愿随俗浮沉、同流合污的坚决意志。而<菊花诗‧咏菊 >中也表达出诗人孤高的性情,全诗如下:「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离欹石自沉音。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一从陶 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诗末四句为黛玉「孤标傲世」、「举世无谈者」的

高昂音调,表露咏菊时素怨秋心的情怀,隐含作者具有秋菊之心,菊之怨、菊之 心,正是象征黛玉之怨、黛玉之心,显示诗人的高洁孤怨以及不合时宜,也藉由 菊之孤高心志表达知音难寻的感叹,而末两句更以「陶令」(陶渊明)、「高风」 再次比拟自己孤隐高尚之情怀。3.思悼亲人、感叹身世

幼年早失怙恃的黛玉,心灵上常有种孤苦伶仃之感,因而常于诗作中哀叹已逝的 亲人及自身不幸的命运,她的<柳絮辞‧唐多令>即是咏叹柳絮残花在风雨中飘 摇,如同自己漂泊无依的身世,其中「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写

柳絮漂泊流离,也像人一样命苦,这里是由物及人,以漂泊的柳絮象征命薄之人,同时也是林黛玉的自我写照,而此种悲情的哀音,也曾于<代别离‧秋窗风雨夕 >一诗中表露无遗。

下载红楼梦林黛玉人物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红楼梦林黛玉人物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红楼梦人物分析之林黛玉(优秀范文五篇)

    《红楼梦》人物分析之林黛玉 《红楼梦》乃是一部旷世奇作,林黛玉是作者曹雪芹倾尽全力精心塑造出来的不朽的艺术典型。王国维先生曾说《红楼梦》乃“悲剧中之悲剧也”,而林黛......

    红楼梦林黛玉人物赏析(最终五篇)

    红楼梦林黛玉人物赏析曹雪芹怀着深挚的爱意和悲悯的同情,用历史与未来、现实与理想、哲理与诗情,并饱蘸着血与泪塑造出来的林黛玉,是《红楼梦》里一位富有诗意美和理想色彩的悲......

    《红楼梦》人物分析

    《红楼梦》人物分析(一):袭人和晴雯 首先要说明的是,以我个人看《红》心得,黛玉和宝钗是书中贵族小姐的代表,袭人和晴雯是贵族府中高级丫头的代表,并且作者是将她们比照来刻画的。......

    红楼梦人物分析(模版)

    红楼梦人物分析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这是十二金钗中林黛玉、薛宝钗二人的判词。作为《红楼梦》中的主要的人物,她们二位的身世,遭遇,令人同情,值......

    红楼梦人物分析

    红楼梦人物分析 ——袭人 前几年看红楼梦,不太喜欢袭人这个人物。觉得她没有晴雯的风流洒脱、桀骜不驯,是典型的封建女子的形象。不过,这次再读红楼梦,使我对袭人这个人物形象......

    红楼梦人物分析

    回答者: 海之芳心 | 二级 | 2011-5-20 17:50 红楼梦中我最喜欢五个人,三玉:妙玉 宝玉和黛玉还有就是晴雯和尤三姐,我取舍了半天就说说妙玉和晴雯吧,最後我在做个比较。 最美丽和......

    红楼梦人物分析

    摘要:《红楼梦》是我国小说发展史上的艺术高峰,它不仅以情节的曲折紧张取胜,而且以细节描写的丰富、细腻、生动、深刻见长。其高度的写人艺术技巧更令人叹为观止。曹雪芹运用......

    红楼梦人物分析

    一 贾宝玉 要评说《红楼梦》中的人物,首要的当数男主人公贾宝玉了,作为贯穿全书始终的人物,作者曹雪芹在其身上着力最多,寄托也最深 ,他其成为中国小说史上塑造得最为成功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