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春风化雨般的爱-----------听班级管理有感
听班级管理有感
在学校领导顾主任的安排下,我很荣幸聆听听南翔小学的优秀班主任张老师和龚老师来我们学校和大家一起畅谈他们多年的班级管理交流会。通过学习,收获颇多。使我深深认识到,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班主任应营造一种新型的学习生活环境,即新的师生关系,和谐的朋友关系,班主任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只有自己的真情付出,让孩子更爱这个家。班主任不仅是优等生的朋友,更要做学困生的朋友。我也从中深深感受到她们给予学生平凡的、无私的、伟大的爱。下面结合我自己,谈谈感想:
一、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
班集体的共同奋斗目标,是班集体的理想和前进的方向,班集体如果没有共同追求的奋斗目标,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所以,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应该有一个集体的奋斗目标,这个目标应是远期、中期、近期的结合,逐步实现目标的过程会产生激励效应,形成强大的班级凝聚力。作为班级组织者的班主任应结合本班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实际,制定出本班的奋斗目标。在实现班集体奋斗目标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集体每个成员的积极性,使实现目标的过程成为教育与自我教育的过程,每一集体目标的实现,都是全体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要让他们分享集体的欢乐和幸福,从而形成集体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二、狠抓班级常规管理,形成良好的班风。(1)班级一些常规要求:
上学常规,如背起书包,穿好校服、戴上绿领巾,装上水杯。上课常规、如:铃声响,进教室,坐端正,做准备、专心听、认真记。下课常规。如:下课起立,师先行。上下楼梯,靠右行。做操常规。如:排排队,要安静,速度快,要整齐。放学常规。如:背书包,排桌椅,捡垃圾,整好队,消好毒,关灯门窗要牢记。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我心有体会,张老师说的那些具体要求要指导到位,更要注意细节方面的要求,要在班级里,时时要提醒他们,要求要一点点提高。值得我去深思和学习。(2)进行适当的表扬和批评
马克吐温曾说过:“只凭一句赞美的话我就可以活上两个月。”每位学生都喜欢被人赞扬,特别是学困生,他们最需要表扬。在班级管理中,作为老师如果能够多发现学生的每一点进步、一次按时独立完成作业、一次认真听讲、一件小小的好事……都能及时给予表扬,让学生知道他的每一点一滴的进步老师都注意到了,老师每时每刻都在关心着自己,就会感到班集体的温暖,从而增强自信心。(3)班主任真情的付出,让孩子爱这个家。
一个班,关起门来就是一个大家庭。如果,这个大家庭中的每一个同学都如兄弟姐妹般互相关心着、帮助着、照顾着、鼓舞着,那么他便是温馨的,温暖的。班主任老师要对这个家庭付出春风化雨般的爱,让爱降落在每一位学生心中。
(三)要用心用智建立和谐班级。
创造和谐的班集体,要对孩子进行欣赏教育。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自己错了要学会道歉,教育孩子大胆出手,将失去更多的朋友,让学生学会宽容和谦让。多给予他们鼓励,耐心等待学生的进步,多给予表扬,为创建和谐的班级风气打下基础。
总之,两节课的班主任交流,对我来说是一种享受,也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张老师和龚老师讲到的很多地方值得我借鉴和学习。作为班主任的我可以在自己的教学中去尝试和学习,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管理好自己的班级,使学生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使自己开心、快乐每一天。班主任工作繁、杂、累,它是摆在我们每一位班主任眼前的一个永久的课题,它需要班主任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反思。梅花香自苦寒来,相信通过交流,通过努力,我们一定会闻到梅花的清香,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曹金艳
2012年4月27日
第二篇:浅谈“慈父严母”般的班级管理
浅谈“严父慈母”般的班级管理模式
福建省晋江市首峰中学:徐锡孟
“严父般教学子,慈母般爱学子”初次听到这句话,是在大学毕业后第一次教师培训会上,颇有感触,而后的几年,一直在摸索如何融入自己的班主任工作中,有过迷茫,有过失败,但却一直践行了下来,并为此不断尝试与总结。
马卡连柯说:“如果没有严格的要求,那就不可能有教育。”严格是班主任工作的基本,“无规矩无以成方圆”,严而有格,才能让班级工作顺利展开。开学之初,我便制定了班级学生量化考核制度,并在平日的工作中严格执行,尤其是针对上课迟到,穿拖鞋,乱扔垃圾等一些不良习惯。让学生逐步明白,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即使是一些小事,小细节,也蕴含着做人的基本准则,在这样的严格要求下,一些刚开始满不在乎的同学,被抓过几次之后,也开始注重起来,学生的不良习惯得到慢慢的纠正。
但是,仅有严格是不够的,我们面对的是一群青春期的孩子,如果只是一味的高要求,严要求,极易让学生在高压之下产生反抗甚至厌恶情绪,因此,教师要做到爱而有度,严而有格。教师的爱是最神圣的,其神圣之处在于它有很强的原则性和崇高的使命感。
我一直认为,作为师者,既需要严父般的高标准、严要求,又需要慈母般的细心赏识,爱心浇灌、不厌其烦。这不是中庸之道,是说为了学生和谐健康成长,教师应充当多重角色,体现个性的双重性,既要有严格、严肃、严厉的一面,又要有童心、爱心、耐心的一面。但最关键的是,如何把握好“严”与“爱”最恰当的度,如何实现好“严父”与“慈母”角色的适机巧然转换。为此,我不懈尝试,苦苦思量,成功过,迷惘过,失败过……颇有感触。
一:
师者,严父般的高标准要求是需要慈母般的爱心浇灌才能实现。
的确,作为一有经验的教师,总是能站在一定高度培养学生和谐成才,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教书育人,肯定需要我们师者提出具有一定高度的一系列标准来要求学生,引导学生,而不能鼠目寸光,只注重当前小范围背景的教育教学要求,把它仅当作阶段工作任务来完成,忽视教育的阶段持续性及协调性特点要求。这里所说的“严父”的爱,是具有前瞻性,高标准的,因而是深沉的。正因为这样,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的“严父”型老师,总认为学生还没有达到一个理想的最佳学习状态,离自己的要求还远,而忽视了随着时空发展,斗转星移,学生不断面临更新更多的刺激诱因,他们的注意力发生了转移,是因为我们教育教学方式更新速率较慢,超越不了现实发展这一事实,于是,也就埋怨学生是一届不如一届了。其实,这实际上仅反映了学生狭义的课堂学习状态。所以,我们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就必须从改革我们的教育教学方式入手,使学生觉得学习是一件有趣的事,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想学”。
当然,目前要做到使教育对学生的刺激超过其他社会现实存在的诱因是很难的,我们只能尽力而为。但我们却可以以慈母般的细心赏识,爱心浇灌来努力补救,给学生尽可能多的关怀与爱心,处处以赏识的目光看待他们,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培养他们的成就感,让他们明白学习的潜在价值,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厌其烦……相信,即使是“迷途的羔羊”也会改变。当然,我们学生的整体学习状态好了,学风浓了,效果自然好了,高标准要求的实现也就有了保障。
二: 师者,慈母般的赏识教育要在严父般的严要求下才能卓有成效。
诚然,教育教学中,慈母般的赏识教育是必须的。如果我们“严父”型老师只注重高标准的提出,并严格要求,成天以一副严肃的面孔面对学生(尤其是小学生),缺乏童心,简单粗暴,学生出错动辄批评,俨然私塾夫子形象,结果只能是学生不敢问了,老师为学生干着急了。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极端,我们只有捧出“慈母”般的赏识之心——“在母亲的眼里,自己的孩子永远是最好的,而且是方方面面”,爱生如子,以“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孩子”的换位来面对我们每一个活泼可爱的学生。
但是不是严父般的严格要求就不要了呢?当然不是。正因为“慈母”型老师的一贯赏识,爱心浇灌,不厌其烦,我们还不太知事的学生就以为,这个老师还可以“对付”,偶尔一次的“不听话”没有什么大不了,即使经常这样老师也不可能把我怎么样,部分“聪明”的学生还知道相关法律法规还规定了“老师不准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加之有父母与爷爷奶奶的疼爱,养成了为我独尊、以我为中心的不良心理认知,更认为这没有什么,不会怎么样……常此以往,结果不可收拾,于是,我们的老师也就在埋怨学生逆反心理越来越强,纪律不好管理。所以,我认为,慈母般的赏识教育要在严格要求下才卓有成效。在实际的教育中,适度惩罚是必要的,必要的惩罚也是教育的一部分,是一种必要的是非和挫折教育,只是要注意方式方法,做到赏罚分明。只有严格要求,严肃纪律,必要惩罚,学生才能在高标准要求引导下,赏识与爱心培育中,和谐健康成长,方显赏识教育本意与成效。
三:“严父”与“慈母”的爱,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混合催化剂。世界上的很多事物是对立的,也是统一的,美与丑,好与坏,严与爱,“精彩极了”与“糟糕透了”……其实就在一念思量,关键是我们要把握好其间的度,找到二者的统一面、结合点。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集这两种爱于一身,并把握好其中的度,巧然适时转换“严父”和“慈母”两种角色,灵活运用“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两种评价,让学生在这混合催化剂的作用下,和谐健康成长。
第三篇:观看《春风化雨》有感
观看《春风化雨》有感
假期看了《春风化雨》这部经典影片,带来的震撼可想而知。
《春风化雨》代表了青春片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校园生活,以一所刻板、封闭的著名学校为背景,描写它对年轻心灵的压迫和青少年在其间的成长与反抗。片中的年轻人们并没有那么绝望,有一位倡导独立思想的老师基廷指引他们。正因此,“死亡诗社”并不像他的名字那样阴郁悲伤,相反,这个社团是男孩子们精神放松和欢愉的场所。同样影片的前半部分也几乎可以说是欢畅淋漓的,平原,鸟群,皑皑白雪,还有顽皮淘气的男孩子们,在他们亲爱的“船长”基廷的启蒙下,迅速丰满着自己的精神世界。
基延老师希望凭借他个人之力来平衡早已失衡的教育方向。因此,他的做法需要走向另外一个极端,要不然是不会引起注意的,更不会引起触动。但是基延老师个人总是比不了整个社会,整个社会制度,教育制度。这就向中国的教育,不到烂根的情况下,是不会进行改革的。就正如农民不是到了没有饭吃的窘迫下是不会起来反抗一样。我们只能采取自上而下的改革,才能从根本触动我们的教育制度。
想起近些年,经常听到一些学生走极端,自杀轻生。从北大教师到高中教师,从研究生到本科生,从高中生到小学生。为什么?这也许昭示着我们必须进行真正的教育改革,用改革来减少无谓的牺牲吧。
那个爱好表演的男孩子,被父亲逼迫着,不但要放弃自己想法,而且还必须转学,他无法承受这种痛苦,在寒冷的雪夜,离开了这个世界。
青春期最可怕的不是对抗父亲或者老师而是自我心灵的挣扎。而你很难遇到一个完全理解你的成年人给你指路。诗篇是美丽的,你可以因为念诵美丽的诗句而原谅你的敌人;但是无法由此达到救赎自我的彼岸。这就是青春期的抑郁。
坚持内心本能的好恶还是选择对环境的妥协?电影能赋予我们勇气,却无法赋予我们力量。在冰冷的制度面前,我们终究会发现个人是如此的渺小。一个人的力量实在太有限,根本不具有和整个僵硬的社会斗争的力量。但是这部电影像是一个声音,越来越清晰地对我喊着:有梦喊出来!是的,即使我们的理想可能最终会被无情地击倒,也不能就此绝望,就此消沉。所有人要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去发现自己的价值,去发现以前可能从来没想到过的自己的潜力、自己的力量,去按照个人的意志实现自己的价值。我就是我,我要活出我自己。
人生最难的是选择。每个人经历过片中尼尔的处境。自己的理想和现实的无情相碰撞。是向现实妥协,还是放飞自己的理想?当然他的方法让我们应该慎重,生命如此灿烂,我们应无比珍惜。尼尔之死是对梦想追逐的最高形式。那么这到底是对还是错,我无法去正确的判断,我只知道船长告诉我们:要做生命的主人,而不是生命的奴隶。为了融入社会我们是必须丢失一些浪漫,但还是希望有些东西能够在我的精神领域里生长。现实和理想永远有差距。但又如何?只要心中有梦,生命将绽放出最美丽的花朵!
第四篇:观电影《春风化雨》有感
观电影《春风化雨》有感
镇江市桃花坞小学翁 红 梅
看完电影《春风化雨》,我和许多人一样都流下了眼泪。为基丁老师的离开而掉泪,为尼尔学生的自杀而惋惜,为最后同学们的觉醒和大胆的抗争而感动„„
片中的基丁老师是我们心目中的理想老师:他循循善诱,追求思想的自由和彻底解放,破除顽固不化的旧的教学思想,创造性在他那儿能够自由地驰骋„„
他上的第一堂课就令人终身难忘。他命令学生们撕掉所有没用的枯燥的课文,是呀,为什么要浪费那么多的宝贵时间去学习那么枯燥乏味又无用的垃圾呢?早该把它们扔到历史的垃圾堆里!而如今,我们的教育又是怎样的呢?我是从事小教工作的,我们现在仍然是一本书和一本教参,改考卷时,仍以教参上的标准为答案,多一字或少一字都要扣分,与他(基丁老师)相比,我们是那么的闭观自守,又那么的迂腐陈旧,更是那么的死板教条。
基丁老师上课的形式更是不拘一格,“走路”的从众效应尤其令人记忆犹新。开始,大家各走各的路,频率不同、幅度不同,真是千姿百态,各有各的特点。然而,没过一会儿,情形就大为不同了。大家走路的节奏和步幅都趋于一致了,没有了自己,没有了个性,更没有了特点。基丁老师抓住“走路”这样一个极其平常而又简单的现象,让学生明白了从众效应的危害,提醒学生们在今后的创作中要高度警惕自己的从众心理,保持自己的独创性。而在我们的课堂上,却是:“这样的方法,大家听懂了没有?下面我们来练习几道题目”或是“下面,我们仿照例句造几个句子”等。这和基丁老师的教学方法截然不同,他处处要求学生与众不同,突现自我;而我们却要求学生千篇一律,依葫芦画瓢。
尼尔学生的死真的让人非常难过,多么杰出的一个青年学生!他在基丁老师的帮助下认识了自己,清楚的知道自己擅长什么,想要做的是什么;但是他的梦被现实无情的击碎了,他选择了自己的理想,选择了死亡,以自己的死来与这个世界抗争。他的死与基丁老师并没有什么关系,最终却导致校方解雇了基丁老师。现实中,有学生迫于家长的压力课外补课,结果惨遭车祸,这时家长追悔莫及;有学生因成绩不符合家长的要求而跳楼自杀、吃安眠药等等,这是谁的错?
基丁老师帮助学生“创作”出了异常精彩的诗作!这说明每一个人都是有创造力的,正如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作为一个小学老师,不仅要传授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要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放在重要位置。当前的学校教育令人担忧,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受高考和上级领导对学校评价的影响,学校依然抓尖子、抓快班、抓成绩。曾记得,高考恢复不久,为了使考试更客观公正,于是引进了美国的标准化测试,如获至宝,一哄而上,是不是公正标准呢?有人提出反对意见,认为要改革;为了减轻学生负担实行会考制,没几年就证明成效不显著;再实行3+大Χ,这不,又要进行3+小Χ等,这就是说中国的教育尚未有完善的科学体系或思路,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总结。
而今世界政治风云变幻,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科学技术发展迅速,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说,谁掌握了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竞争处于战略主动地位。因而,在世纪之交,江泽民同志向全国发出了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动员令,吹响了向素质教育进军的号角,中国的教育又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又将创造新的辉煌。作为跨世纪的老师,我们一定要抓住时机,为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而努力探索。
第五篇:读李镇西班级管理有感
《班级管理日志》读后感
作为一名高中教师如何管理好班级,如何调动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等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我们老师有相应的管理和沟通技巧,李镇西老师的这本《班级管理日志》给了我很多的方法,具体如下:
“学习过程也是做人的过程”。李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一直在教导学生如何做人,怎样做一个受欢迎的人,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也是如何做人的过程,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会遇到听不懂、学不会的知识,在生活中会与不同性格的人接触,避免不了许多的小摩擦,那么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我们老师的正确引导,教会其相应的方法,帮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教会他们在做事的同时先学会做人,“高调做人,低调做事”让学生们学会自己去承担、去面对。
在一个班级里班委是一个班的支柱,是同学们学习和模仿的榜样,李老师在日志中提出班干部应该树立三个意识:1.感染意识。班干部当然有管理职能,但这里的管理不是发号施令,而是以自己的行为去感染同学们。管理就算是一种感染,要在学习上、纪律上、生活上各方面去感染,而不是想着去管同学。在整个班级里有性格各异、习惯不同的同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年轻人也都正处于青春膨胀期,谁都不服气谁,所以在现实班级学习生活中,班干部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去说话,要求别人的同时先要求自己,包括老师也是一样。2.服务意识。当班干部并不意味着升官和掌权,而是从实际的学习和生活中为大家服务,比如如何为大家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卫生环境,这就需要纪律委员和卫生委员;如何调动大家的学习积极性和凝聚力,这就需要班长和团支书等的辛苦努力。帮助别人,提升自己;服务他人,方便自己。3.独立意识。各个班干部在明确自己的服务内容之后,要积极主动的去做工作,而不是要老师去安排,主动自发的去做可以培养自己的独立能力和思考能力。
每个阶段,每个时期,同学们都会有不同的情绪。在一个班级里,学风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班的成绩和每个人的成长,所以良好的学风也是我们老师必须重视的。李老师在整顿学风方面提出了以下四点:1.督促学生找出浪费时间的一些原因。在咱们学校实行寄宿制,学生统一学习、吃饭、睡觉,所以每个人的时间都是一样的,但是如何更好的利用好每一分钟就取决于每个人。2.让学生自己写学习病历。老师应鼓励学生对自己近段出现的学习和生活问题列一个详细的病历,并且自己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此为镜子来提醒自己。3.成立互助小组。同学与同学之间应该互惠互助,学习好的帮助学习差的,习惯好的帮助习惯不好的,大家好才是真的好,以此来引导学生。4.强化学习竞争。引导学生给自己设立一个竞争对手,相互比赛、督促,没有竞争就没有进步,让自己时刻有危机感,以此来勉励自己。
李老师给出的建议很多,我也由此感悟颇多,学习学习在学习,不断提升和完善自己,一定可以做的更好!
201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