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清华大学的感悟[五篇模版]

时间:2019-05-12 14:54: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清华大学的感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清华大学的感悟》。

第一篇:关于清华大学的感悟

清华,一言以喻之:“祖传老中医,专治吹牛逼” 作者: 杨奇函

最近开学季,大家纷纷进入新学年学习状态。离开清华前几天和几个同学谈天说地,回顾了我们的清华几年生活。最大的共识就是:“一如清华深似海,从此装逼是路人”。

井底之蛙都觉得自己的天是全部。圈子越小,越容易觉得自己牛逼。当时初高中的圈子小的可怜,初中高中也确实还不错,我就有一种天下无敌的感觉。老师问我大概觉得自己实力如何,我就说“日出扶桑万树低,文科清华我第一”。(话说以前参加一个叫《非你莫属》的节目,我参与录像的时候有说过自己高中时候的一些二逼言论,举例就是这个,只可惜导播把我一大堆话就截取了两句。。。)

记得大学开始时候,我们和几个死党无话不谈的本科伙伴心血来潮,拼高中谁的大学想法更二逼。发现我们几个高中都是一样的过来人啊。某人高二给历史系某老师写邮件表示能不能历史保送因为他觉得自己是百年难得一见的文史天才,先在去了哪个银行我也忘了。另外一哥们,还想在清华班里面成立个组织取代团支部,我靠这货后来在团委干的很high红的不得了;最无耻的一哥们认为他凭他的色艺双绝,日后会在清华找个校花级别人物,他貌似先在毕业了还单着。。。

还记得初到大学,刚进宿舍聊天,聊起省排名(话说当时是最早的共同话题)。宿舍四人,一个省状元,一个第六,一个第四(我二十五,根本没好意思搭话)。这也是我人生第一次见到这么多高考牛逼的人。但是半个小时后,我就发现他们哥仨也没啥了,因为我们那一届国家奥赛金牌不算,省状元就二十三个,其余的一百多个省前十不说了。还有个有意思的事,挺多同学来学校了都爱说自己多么贪玩,好朋友都是“混子”以及自己多么不努力等等。乍一听是炫耀,其实也是事实。关键是,这样人太多了。每年七月电视报道里面“劳逸结合”“贪玩谈恋爱”的省状元们一半都来了。以及其他一半的运气稍差实力相当的莘莘学子也都来了。

然后清华生活开始了。高考都不作为话题了,完全成为往事了。各路大罗神仙慢慢开始作法了。什么健将运动员啊,五花八门的乐器十级啊等等特长和能力开始在大一初期开始发挥作用了。让曾经都在自己的小圈子里有一段光辉岁月的每个人都目睹着一个接一个的传奇横空出世。在想象到的和想象不到的方面,预料到和预料不到的实力总是层出不穷。牛人迸发的生活用五个字概括:速度与激情。

于是乎清华园成为了一个实惠周到的灵魂浴场——一个让所有人从灵魂深处对世

界毕恭毕敬的绝佳场所。对于年少轻狂的高中生来说,“一入清华深似海,从此装逼是路人。”大家都是自觉与不自觉迅速适应,各自根据需要调整,学渣学霸学神学痞什么的都该干嘛干嘛了。慢慢的就没人炫耀自己了,一方面是因为确实发现自己没啥可炫耀的了,另外也是都太忙碌于挣扎园子里的丛林——因为要么自己忙着,要么别人忙着。

慢慢的习惯了园子里的峥嵘岁月,大二之后便有“曾经沧海难为水”之感。即使再牛逼的方面,在园子里总能找到更牛逼的人取得更牛逼的成绩。“你说你英语考试分数高,不好意思,我见过GRE托福双满分的”;“你说你写文章挺有名,不好意思,前几天大礼堂见过了蒋方舟”;“你说你体育牛逼,不好意思,我学妹叫易思玲刚拿奥运冠军”;“你说你工资年薪百万人民币很嚣张,不好意思,直系学长刚签约KKR,年薪30万刀”;“你说你申请到了哈弗和MIT是大神,不好意思,一位七字班学姐包揽了北美前十的全奖”.......当遍地是大神,大神也通货膨胀了。入学前的众神们入学后马上便感自身凡夫俗子,反倒是识别真神的肉眼凡胎倒是升级为火眼金睛。大家对大神们的态度渐渐淡定了,并且对大神的标准也异常苛刻,能被认为是大神甚至牛人的逐渐的凤毛麟角了。曾经自以为天下无敌的方面在这里基本上泯然众人了。在园子里没有任何一个人在清华敢说自己某某方面第一,说了就是个死,不是嫉妒他杀,而是羞愧自杀。最终,清华上下,已很少有人敢当并且能当大神称号了。

峥嵘岁月,遥忆当年,蓦然回首,满目苍山。当年无论我多么目瞪口呆向高年级的描述某某某如何牛逼的时候,学长学姐们都是淡定一句:“挺好的。”慢慢的,无论任何人目瞪口呆跟我描述某某某如何如何牛逼的时候,我也都出于礼貌淡定一句:“挺好的。”

打掉了轻狂与浮夸,迎来了理想与真实。幡然悔悟往往发酵着厚积薄发,每一个浮夸的灵魂目睹了真正的海阔天空,所有的精气神都将静水流深,百川归海。知耻而后勇,当年越是觉得自己牛逼,先在越觉得自己二逼。当年认为谁谁谁二逼,努力一圈发现其实自己是二逼而人家是牛逼。在清华的成长基本上可以概括为不断自证二逼。不禁感慨:一入清华深似海,从此装逼是路人。

当年目空一切的二缺少年,现在基本上是波澜不惊的理想行者。那自诩英雄一世的豪言壮语,现在大多转化为回复导师邮件里面的谦卑的字里行间;那舍我其谁的高傲白眼,现在基本凝视在撰写学术论文的谨慎的实验数据。当我们不经意间回想起当初YY自己天下无敌的羊皮卷,也都赶快在尘封的记忆橱柜里搜罗搜罗,当作给理想的脚踏实地的擦鞋布尽快处理掉。最终,写满自以为是的草稿纸都用来擦脚踏实地的鞋了。

清华人傲么?傲。因为他们见过了太多绝尘的优秀与出色,所以对一般的鹤立鸡群往往不屑一顾。因为大家知道更高的成就要么发生在过去,要么发生在现在,要么发生在未来,但是一定发生在身边。清华人谦虚么?谦虚。因为经历了太多了挫败与仰望,也经历太多震撼与内省。哪怕大家取得再出色的成就,院子里的人也都是泰然处之,恭恭敬敬——毕竟,先贤总有遥不可及,平辈总有技高一筹,来者总有后生可畏。

清华,一言以喻之:“祖传老中医,专治吹牛逼”。前路还长,步子挺紧,志气不小,压力也大。叹一句:看似风光无限,实则如履薄冰,但求天道酬勤,哪怕赌博一生。

第二篇:清华大学学习之感悟

清华大学学习之感悟

——新时期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沟门地区中心校李 彧

一所优质的学校,要有优质的服务,更应具备优质的师资,教师的价值存在于学生的成长之中,教师队伍管理好了,学生就如“雏鹰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素质教育呼唤大批科研型教师。但是,科研型教师不是一朝一夕所能造就的,它需要内外形成合力,不断磨砺。构建一支高素质的农村教师队伍,是实现农村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和有力保证。因此,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的战斗力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

就目前农村师资队伍来看,是很有发展潜力的,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存在恰恰限制了教师队伍的成长、成熟。只有将这些问题一一击破,才能不断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的战斗力,打造一支素质精湛的师资队伍,实现教育可持续性发展。

一、加强教师的学习培训,丰富教师的专业内涵,提供“外交”机会,不断“充电”。

就知识结构而言,农村教师相比城区学校教师观念落后,教法陈旧,学历水平低。虽然97%的教师取得合格学历,但文凭含金量不高,这直接制约着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素质教育的实施。兼之农村学校信息闭塞,经费紧张,无力改善教学设施,为教师教学提供优越条件,教师仅凭自己原有的经验,仍采取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学生的学习过程单调、枯燥、无愉悦感,因此,为农村教师继续学习创

造条件已成为当务之急。

那么怎样保证教师的学习呢?首先,每年要购买一定量的图书,订阅一定量的教育杂志,如果有条件,应开通因特网,使教师不断获取新信息、新养料;其次,建立学习制度,鼓励教师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讲究实效,使教师的学习落到实处,丰富教师的专业内涵;再次,就是要经常组织教师外出听课、观摩、学习、交流经验,通过帮扶结对等方式进行督导,汲取新鲜养料,使课堂教学新颖、有趣,以此促进教师不断充实自己,逐步实现农村教师学习的规范化、个人学习的自觉化。

二、减轻教师工作压力,消除持续疲劳,激活内在动力。

农村学校的教师往往身兼数职,扮演多种角色,工作压力大,而导致教师身心疲惫。正如爱因斯坦所说:“负担过重导致肤浅”。个人时间精力有限,像这样的工作节奏,身体承受能力已达到极限,根本无心投入教研。

这是一位语文教师的日常工作清单:1、班主任工作:负责全班学生的常规检查和各种事务。组织学生的早自习学习,监督早操、课间操、眼保健操;设计和组织每周一次的班团会活动;带领学生进行每周一次的大扫除;进行不定期的“家访”,住宿生安全访查;每学期召开一到二次“家长会”。2、教育教学工作:每周上14节课,每天批改60—70本作业、练习册,每两周批改1次学生作文,要全文全部批改。按规定格式写教案,所有项目必须齐全;每学期完成6000字左右的政治学习笔记;每学期至少要听5节课,准备一次公开课,并且进行评课、议课;不定期安排学生考试,考后改卷;参加每周不少于1小时的例会,参加教研组活动;每学期上20节左右的晚自习,每节时间不少于2个半小时。3、其它:(1)开学时,教师扮演“收费员”的角色。收本班的学费,错了少了收到假钞都由教师自己负责。如果有一些不明内容的收费,还要做好学生家长思想工作的政治责任。(2)“安全责任者”。现在,学生和家长的“法制意识”和“谁权”意识越来越强,有些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如果他心情不好,不管他犯什么错误,都不能去批评,否则就采取什么极端措施,教师就有10张嘴也说不清,如果有学生以“不读书”相威胁,教师还得求学生读书。教师对学生真是惹不起,宁可书教得次一点儿,也不能“出事儿”,一旦“出事儿”就意味着教师要从此“下课”。(3)“制假员”。现在的检查评估细到教师一学期要交20多种材料,细到教师的教案等都有统一规定,所以教师不得不投入大量精力、时间来专门“制假”,以求规范。

生源大战引发的恐惶,对学生教育难度的增大,对学生成绩的追求,教师不必要的名目烦多的“拿证”,教师之间的各种竞争,繁琐杂乱的事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教师即使有崇高的教育理想,也会逐步变得麻木、倦怠、力不从心,激情减退,合作、和谐、奋进更无从谈起。

“行为要规范,思想要解放”。“统”得过多过死,教学的“创新含量”会受到制约,因此,在规范教学常规的基础上,管理中适度的“放”是必要的。给优秀教师以更大的教学自主权,对具有高超教学

艺术、责任心强、教育教学质量高的教师的教学常规实行免检,让这些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教学实践研究,激发其工作的积极性,使其得到良好发展,为教育教学工作注入新的活力,促进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

三、优化教育研究环境,进一步营造宽松、民主、和谐向上的人文环境。

对教师队伍的规范与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使用和使其得到良好发展。要打造一支素质精湛的师资队伍,创一流的学校,就要有一流的教育研究环境,一流的机制和一流的薪酬制度作保障。而就农村学校目前的状况而言,经费不足,教学设备的短缺,教育环境的落后,教师待遇低,评优评先的争夺,工作量的不均衡,日常工作的琐碎繁杂„„,都使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大大降低。在农村学校中,人们关注的还是学生成绩,学生成绩依然是我们追求的终极目标,学生成绩和升学率是学校之间开展“生源大战”的法宝。于是,在轰轰烈烈开展素质教育的口号下,我们还得冒着受“专家学者”批评的危险,扎扎实实地搞“应试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是师生的互动过程,只有在轻松的心态下,教师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切实改善农村教师的工作条件,突出岗位,淡化身份,优质优酬,多关心、理解、支持他们的工作,构建一套“师德优质,能力优秀,业绩优异”的三位一体的激励型教师管理机制,从而保障教师队伍快速、健康、和谐的发展。

四、为教师提供展示才能的平台,帮助教师实现自我价值。

教师是知识分子,有着较高的荣誉感和精神追求,评先评优是教师工作中的大事,它不仅是对教师价值的肯定,也关系到每位教师的切身利益;评职称,晋升工资等,都与此相关。学校要尽力创造条件,充分运用各种机制,满足教师成熟事业,提高自身素质的愿望,为教师提供展示才能的平台,鼓励教师创新、拔尖、成长。

管理说到底就是用人。让人有安全感、幸福感、满足感、归属感、成就感,有追求的乐趣,能实现其自我价值。只有管理、使用、建设好这支队伍,形成尊重人才的大环境,形成体现人才价值的有效大环境,才能极大可能挖掘教师的潜力,发挥教师的作用,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促进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自高”,有这样一部分优秀的教师,有这样科学化的管理,就会带动整个师资队伍的发展,有效地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实现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

第三篇:一位清华大学博士生的学佛感悟

一位清华大学博士生的学佛感悟

李明豪博士

我的父母曾经不解地问过我:“你读了这么多年的书,学历好歹也是个博士了,为什么还要信佛呢?”以他们的观念来衡量,似乎学佛只应该是下里巴人经营的买卖。我的不少同学也有类似的疑问,在对佛法并不了解的情况下,误解和偏见以及排斥,总是挂在他们那随意就妄加评论的嘴边。在大多数我所接触过的普通民众中,他们似乎都认定佛教是一个坏东西(badthing),因而根本就没有了解它的必要。不仅如此,还应该避而远之,甚或大加讨伐。这种对佛教的态度让我感到很伤心,因为我自己的接受佛教,是这么些年来不停地求知、思索、观察和体验的结果。但我最终捧若至宝的佛教,却被大多数的人们因不识而误解、甚至丢弃,这让我确实有种难以言述的悲哀。

在我的理解当中,“佛教”即是觉悟者的教诲。当我认真深入到佛法的智慧当中时,不由得就要高声赞美它的伟大。若要简述它的价值,则从个人方面而言,佛法好比一盏明灯可以驱除我们内心的黑暗,开启我们的慧眼,让我们得以透过智慧的审视和判断来观待事物,当然也包括正视自己的内心世界。这样,我们内心各种不正确的想法以及不良的心理状态,都将在自我调节中得到医治。如此一来,岂不人人都可远离痛苦、获得安乐。若从佛法对家庭、单位或社幷会的指导作用而言,它无疑可以协调我们与别人和谐共处于一个社幷会范围之内,并有助于树立良好的社幷会风气。总之,以我目前的学佛与理解水平来看,佛教所倡导的是要人们做真正的智者(觉悟),做真正的好人(慈悲)。这样的一种指导个人修身与解脱的世界观、方法论,指导全人类、乃至全社幷会健康、平衡地沿着精神与物质的双行道稳步上升的理论及实践体系,为什么会遭到如此广泛而持久的误解呢?

回想自己从一开始碰到佛教,到逐渐了解它,再到最后全身心皈依它的过程,我并没有什么惊涛骇浪般的特别感受,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那么水到渠成,就像原本并不玄奥、也不离世间觉的佛法一样。在不知不觉中,我就从对物理学的痴迷,滑向了对佛法的深深眷恋。

记得在高中时代,对我影响最大的伟人便是爱因斯坦。他的言论以及关于他的传记,曾在很长时间内左右着我的灵魂。他影响我的不仅仅是让我确立了未来的人生目标与努力方向,还有他的研究以及做事的方式,都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我的性格与人格。比如他特别注重独立思考,以及不轻信和实证的态度。还有一些就关乎做人的立身之本了:诸如他执着地探索着世界的真相,很少关心名与利;他非常强调人的社幷会责任感,并且以身做出了很好的表率;他崇尚简单而宁静的生活,等等。可以说,我的生命取向以及价值观,乃至审美观都打上了他深深的烙印。所以,我不但大学选择的是物理专业,就连上硕士及博士,也都把清华的物理系当成了此生不可更改的研究园地与归宿。而且他的种种严肃、认真、求实、负责的人生态度,在我对佛法的认知过程中,都扮演了非同一般的角色。

初识佛法是在大学期间,那时我碰到了一些有关禅宗方面的浅显读物。正是由于受我所崇拜的科学巨人,那种对一切不了解的认知领域都充满尊重与好奇的态度影响,我才没有像绝大多数同学一样,于嘻嘻哈哈之中就把它们扔到一边。我想了解一下这种我从未接触过的思想体系。结果在把一本非常薄的小册子读完之后,我忽然醒悟到原来人生还有超出自己的想象,以及普通人经验世界之外的别样境界,那是一种彻悟的、自在的境界,非科学公式所能描述的境界。从此之后,佛法就进入了我的认知领域。但是当时对佛法的自--由生命境界的向往和认识,还不可能对我的人生目标有太大的改变,它只是提醒我开始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而已。我最热衷的仍然是对外部世界的探索。

经过努力,我考上了清华大学的物理系专业的研究生,并在这里读完了硕士和博士。在经历了更多的人与事,看了更多的佛学书与世间书,有了更多、更深的思考以后,我依然是想当一名理论物理学家,但这个理想已不再是我所追求的全部。相比以前,我对禅者彻悟后的境界有了更强烈的向往,因为我终于认识到,一个会思考、能感受的生命,如果感受不到生命的底蕴、思考不了生命的终极目的的话,那他就是把物理研究到最细微的组成成份上,也依然是个不明人理的显微镜而已。

上研究生期间,我有很多的机会与我的专业导师们在一起共事,还可以近距离地审视很多与我们有业务、教学往来的中外物理学家,这种种的接近,使我得以比较清楚地知道做物理研究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在以前,我所有的了解都是来自于各种资料上的间接印象,有了切近的观察,自然也就有了新的思考和判断。失望了吗?是的,多多少少有一点。并不是我的导师不够好,他们当中的很多人都是这个专业领域当中的佼佼者。只是在看到了他们的人生后,我总爱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经过一番非常辛苦的努力之后,将来如果成为像自己的导师那样的物理学家,我会感到满足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因为我知道自己的追求目标已经超越了一名物理工作者的层次了。我不仅要知道外部世界的奥秘,更迫切地想了知自己内心世界的真相。因为我已经越来越无法忍受自己内心的黑暗了!

清华的确是英才汇聚之地,这里几乎包揽了全中国最优秀的理工科专业人才。但清华有一点“阴暗面”与它的“光明面”同样出名:那就是清华的变态才子们也雄居全国各高校之首。读硕士、博士的这几年,我就耳闻目睹了好几起所谓的“高、精、尖”人士们自杀的悲剧!有些轻生者绝对是他们那个专业里最优秀的拔尖人物。在他们征服了一个又一个在常人看来难于上青天的科研难题后;当他们在骗子,真是骗子、GRE考试中,取得了一般人根本无法想象的高分时;当他们的科研成果被直接转化为生产专利,因而获取了天文数字一般的巨额利润后,这些备受世人瞩目的精英分子们,却始终无法面对自己的心灵障碍。当他们实在没有能力超越自我、超越自我的缺憾与不完美时,选择告别这个世界便是他们唯一能想得到的解决方式了。

这样的人生难道也是我的样板吗?

而且在日益加重的学业及工作压力中,在越来越无法适应的这个物欲横流的社幷会的急剧变化中,我的心理也快有些承受不住了。此时,大学时代接触过的那种直达心源的无有任何粘缚的自--由境界,便再一次向我展示出它焕发生命最辉煌价值的魅力。

在一位读博士的师姐的启发和帮助下,我开始更进一步地深入了佛教、深入了禅宗。与此同时,我也渐渐打开了以往只知关注本专业的目光,我开始悉心观察起周围各式各样的人来,因为我想知道别人都是怎么活的,这样,我就可以更清晰地知道自己的处境:

我见到过小孩、年青人、中年人、老年人(包括在临终关怀医院里等死的、瘦得皮包骨头的、或是痴呆、或者神志不清的老人);还见到过百万富翁以及贫穷得无有立锥之地的乞丐;还有春风得意、事业有成的人、也有那些苦苦奋斗、艰难谋生的小人物;有学历很高、学识渊博的教授,也有在校园里做杂工的工人等等。对照着他们,我思考着自己,思考着人生意义和价值。我会问自己,如果将来能怎么怎么着,自己就会满意了吗?比如:学识渊博+教授职称+足够的钱+清闲的日子+贤慧的妻子=我的生命价值?我发现,这些世间大多数知识分子苦心追求的目标,都无法给出令我满意的人生答案。那我到底为什么而生存呢?古往今来,有多少人问过自己这个问题啊!但又有几人能得到答案呢?经常思考着这个问题,但我却没有太多苦闷和绝望的感觉。我会微笑着对自己说:活着就是要清楚为什么活着。

不过乐观的心态假如没有实力支撑,用不了多久就会成为打肿脸充胖子似的自欺欺人。所以我才会有一种由衷的庆幸之感,庆幸自己碰到了佛教。有了它的支撑,我终于可以坦然地对自己说,我已找到了心灵的归宿。

通过看佛经,通过听佛法磁带,通过与信佛的朋友们的彼此交流和学习,还有就是亲自到一些寺院里去感受,再加上对自己、对社幷会上的众生的审视与思考,在有了更多、更清晰的理性与感性认识后,我最终确定了自己的判断和选择:唯有佛法才可以让我享有无愧于生命本性的大解放、大自--由、大纵横!想想看,当世人拘泥于不管是钱财、名利、酒色,还是家庭、感情、事业中时,无论他从事的是多么美好的拯救人世的世间种种营生,还是在干着杀人越货的勾当,在不了解自性本来面目这一点上,无有任何本质区别。世间公认的高尚道德标准,当然于社幷会人生有不可估量的正面价值。但我是多么希望能回复到禅宗的那种取消一切对立状态的大空性之中啊!只有在一种无有任何价值判断的状态下,我们才能体会到真正的平等与清净。

实际上,佛教的价值远非我可以说尽。而且同是信仰佛教之人,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的体会。我想要强调的只是:一个人如果在有生之年不去真正地了解一下佛教,那实在是太可惜了。然而在当前,听说过“佛教”这个词的人是太多了,但真正对佛教有一点正确了解的人却太少了,而一旦缺乏了解往往就会产生误解。特别是当前的社幷会风气,实在是有些过于虚浮。许多人(包括我在内)做人、做事都不够实在,信口开河已成为十分普遍的现象。甚至在一向强调实事求是的科学界,这些虚浮的风气也不少见。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下,踏踏实实做实事的人越来越少,能静下心来读书、思考、做学问的更少;严谨与诚信不再被很多人认同,夸夸其谈反而大行其道……对此,我并不想做过多的分析与揭示,我只想重复一下圣人的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我真想大声呐喊:朋友啊,来真正地了解一下佛教吧,千万别再听信道听途说,或者随意想象了。否则这么好的一个大宝贝真要被你们自己糟蹋掉了!而你们最终糟蹋掉的还是你们自己!因为佛法这个大宝贝揭示的,就是我们自己的天真本性、大好风光。

跟我同一个专业的一位博士曾对我说过这样的话:“我根本就不用了解佛教也可以大致知道它的内容。”我知道他敢于这样说,是因为他有一些哲学、社幷会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但即便如此,我也坚决不能同意他的说法。我当时就反问了他几个问题:世尊在《金刚经》中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这“法”与“非法”有几层含义?另外世尊亲口宣说了八万四千法门,且说法四十九年。为何又说自己实无一法可说?且如若认为世尊已然说法,即为谤佛?他当时的反应是瞠目结舌、哑口无言。

所以我要说,即使一个人聪明如那位博士,他要对佛法有一些正确的了解也没有那么简单;更何况“远观”所得到的看法,就愈加缺乏可靠性。当然,如果你对佛法有了一定的了解,然后你决定接受或者不接受这种信仰,都可以拿出来讨论,也绝不会有佛教徒把刀搁在你脖子上,逼你信佛。但即使你不愿接受,能够了解一些它的义理,对你也只有百利而无一弊。对此,我有百分之百的信心!

况且,科学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和创新,因而我们也不能过于执着当前的一些学说,以为它们就是最终的或者唯一的理论和理解方式。如果要找终极真理的话,我倒建议朋友们不妨进入佛法中去领教一番。因为佛法开宗明义便曰“无生”,既如此,当然也就“无死”。那么一切的发展、变化、演进便不过是一个个假相而已,终极就于焉诞生。

我现在最想表达的就是发自内心的深深谢意——对伟大的佛陀以及历代的祖师大德;对佛法;也对所有给予我启发和帮助的各位法师以及所有众生!

推开窗户,望着即将西坠的斜阳,望着大街上的车水龙马、人来人往,弘一大师临终时留下的四个字忽然浮现在脑海,并长久地萦绕心间,那就是:悲欣交集。

第四篇:一个清华大学毕业生的感悟

分享一个清华大学毕业生的感悟

离开清华前几天和几个同学谈天说地,回顾了我们的清华几年生活。最大的共识就是:一入清华深似海,从此装逼是路人。

井底之蛙的人,都觉得自己的天是全部。圈子越小,越容易觉得自己牛逼。当时初高中的圈子小的可怜,初中高中也确实还不错,我就有一种天下无敌的感觉。老师问我大概觉得自己实力如何,我就说“日出扶桑万树低,文科清华我第一”。记得大学开始时候,我们和几个死党无话不谈的本科伙伴心血来潮,拼高中谁的大学想法更二逼。发现我们几个高中都是一样的过来人啊。某人高二给历史系某老师写邮件表示能不能历史保送,因为他觉得自己是百年难得一见的文史天才,现在去了哪个银行我也忘了。另外一哥们,还想在清华班里面成立个组织取代团支部,我靠这货后来在团委干的很high,红的不得了;最无耻的一哥们认为他凭他的色艺双绝,日后会在清华找个校花级别人物,他貌似先在毕业了还单着„„

还记得初到大学,刚进宿舍聊天,聊起省排名。宿舍四人,一个省状元,一个第六,一个第四(我二十五,根本没好意思搭话)。这也是我人生第一次见到这么多高考牛逼的人。但是半个小时后,我就发现他们哥仨也没啥了,因为我们那一届国家奥赛金牌不算,省状元就二十三个,其余的一百多个省前十不说了。还有个有意思的事,挺多同学来学校了都爱说自己多么贪玩,好朋友都是“混子”以及自己多么不努力等等。乍一听是炫耀,其实也是事实。关键是,这样人太多了。每年七月电视报道里面“劳逸结合”“贪玩谈恋爱”的省状元们一半都来了。以及其他一半的运气稍差实力相当的莘莘学子也都来了。

然后清华生活开始了。高考都不作为话题了,完全成为往事了。各路大罗神仙慢慢开始作法了。什么健将运动员啊,五花八门的乐器十级啊等等特长和能力开始在大一初期开始发挥作用了。让曾经都在自己的小圈子里有一段光辉岁月的每个人都目睹着一个接一个的传奇横空出世。在想象到的和想象不到的方面,预料到和预料不到的实力总是层出不穷。牛人迸发的生活用五个字概括:速度与激情。

于是乎清华园成为了一个实惠周到的灵魂浴场,一个让所有人从灵魂深处对世界毕恭毕敬的绝佳场所。对于年少轻狂的高中生来说,“一入清华深似海,从此装逼是路人。”大家都是自觉与不自觉迅速适应,各自根据需要调整,学渣学霸学神学痞什么的都该干嘛干嘛了。慢慢的就没人炫耀自己了,一方面是因为确实发现自己没啥可炫耀的了,另外也是都太忙碌于挣扎园子里的丛林——因为要么自己忙着,要么别人忙着。

慢慢的习惯了园子里的峥嵘岁月,大二之后便有“曾经沧海难为水”之感。即使再牛逼的方面,在园子里总能找到更牛逼的人取得更牛逼的成绩。“你说你英语考试分数高,不好意思,我见过GRE托福双满分的”;“你说你写文章挺有名,不好意思,前几天大礼堂见过了蒋方舟”;“你说你体育牛逼,不好意思,我学妹叫易思玲刚拿奥运冠军”;“你说你工资年薪百万人民币很嚣张,不好意思,直系学长刚签约KKR,年薪30万刀”.......当遍地是大神,大神也通货膨胀了。入学前的众神们入学后马上便感自身凡夫俗子,反倒是识别真神的肉眼凡胎倒是升级为火眼金睛。大家对大神们的态度渐渐淡定了,并且对大神的标准也异常苛刻,能被认为是大神甚至牛人的逐渐的凤毛麟角了。曾经自以为天下无敌的方面在这里基本上泯然众人了。在园子里没有任何一个人在清华敢说自己某某方面第一,说了就是个死,不是嫉妒他杀,而是羞愧自杀。最终,清华上下,已很少有人敢当并且能当大神称号了。

峥嵘岁月,遥忆当年,蓦然回首,满目苍山。当年无论我多么目瞪口呆向高年级的描述某某某如何牛逼的时候,学长学姐们都是淡定一句:“挺好的。”慢慢的,无论任何人目瞪口呆跟我描述某某某如何如何牛逼的时候,我也都出于礼貌淡定一句:“挺好的。”

打掉了轻狂与浮夸,迎来了理想与真实。幡然悔悟往往发酵着厚积薄发,每一个浮夸的灵魂目睹了真正的海阔天空,所有的精气神都将静水流深,百川归海。知耻而后勇,当年越是觉得自己牛逼,先在越觉得自己二逼。当年认为谁谁谁二逼,努力一圈发现其实自己是二逼而人家是牛逼。在清华的成长基本上可以概括为不断自证二逼。不禁感慨:一入清华深似海,从此装逼是路人。

清华人傲么?傲。因为他们见过了太多绝尘的优秀与出色,所以对一般的鹤立鸡群往往不屑一顾。因为大家知道更高的成就要么发生在过去,要么发生在现在,要么发生在未来,但是一定发生在身边。

清华人谦虚么?谦虚。因为经历了太多了挫败与仰望,也经历太多震撼与内省。哪怕大家取得再出色的成就,院子里的人也都是泰然处之,恭恭敬敬——毕竟,先贤总有遥不可及,平辈总有技高一筹,来者总有后生可畏。

第五篇:清华大学

自1911年清华学堂建立至今,97载春秋的发展历程,形成了清华大学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行胜于言”的校风和“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构成了清华精神的核心内涵,也激励和鼓舞着一代代清华人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与腾飞做出不息的努力。

优越的育人环境

清华大学校本部——清华园,地处北京西北郊名胜风景区。明朝时为一私家花园,清朝康熙年间成为圆明园的一部分,咸丰年间改为清华园。其周围高等学府和名园古迹林立,其园内苍松翠柏、水清木华,清澈的万泉河从腹地蜿蜒而过,勾连成一处处湖泊、小溪,同时也滋养着清华学子特有的志趣和气质。

清华园内不仅有图书馆、科学馆、大礼堂、体育馆、工字厅等“有历史”的建筑,有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设施的六教、符合国际标准的游泳馆、设施先进的综合体育中心等“高水平”的基础设施,更有国内较大的万人饮食广尝紫荆园、桃李园餐厅,北方地区最好的紫荆学生公寓区、畅通快速的校园网等全面的学生生活、学习条件。

清华还为学生提供优质高效的学术支撑体系。清华大学图书馆由校图书馆及人文、经管、法律、建筑、美术和医学等专业图书馆组成,馆藏总量已经达到400多万册(件);清华大学的实验室也为学生提供了国内最优越的培养科学精神和科研能力的条件。目前,清华大学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2个,教育部和科技部重点实验室15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4个。

综合性的学科布局

目前,清华大学设有建筑学院、理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美术学院等13个学院共56个系,成为当代中国一所著名的拥有理、工、文、法、医、经济、管理、艺术和医学等学科的综合性大学。

在工科专业继续保持明显优势的同时,理科专业迅速发展,在物理、数学、生物等方面形成一批具有优势的学科方向。清华的文科发展更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聘请世界各地最优秀的教师,以最新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理工交叉、文理渗透的学科设置为学生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和发展方向。

一流的师资力量

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先生有句名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一流大学的建设必须要有一流的师资队伍。截至目前,学校共有诺贝尔奖获得者1名,图灵奖获得者1名,中国科学院院士36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2人,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0人,110人受聘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115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数目均居国内高校首位。学校通过推动名师上本科讲台,使一大批学术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的知名教授活跃在本科教学的讲台上,不仅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而且使得本科生能够亲耳聆听教授的治学之道,亲身感受他们的魅力风范,潜移默化中感悟为人为学之真谛。

先进的人才培养理念

清华大学始终把培养人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在本科生培养方面尽量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更好的条件,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矗不仅在本科生阶段实行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积极推行学分制,使得学生可在培养方案框架之内为自己定做“个人学习计划”,提前修满学分可提前毕业。同时,学校还在教学方面不断改革、创新,以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自1998年以来,学校先后举办“数学—物理基础科学班”、“化学—生物基础科学班”,本科阶段主要依托理学院,执行独立的培养方案,强化基础科学功底和独立研究能力训练,研究生阶段面向高等研究中心、理学院、信息学院、经管学院等校内外各个学科专业;人文社科学院在举办“中外文化综合班”及 “文科试验班”的基础上,2005年按“人文科学实验班”、“社会科学实验班”大文科、宽口径的两大类招生,前两年注重基础教育,强调经典研读和基础训练,后两年专业分流,重视学术研究能力培养;2006年,计算机图灵奖获得者、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教授姚期智先生倡导创办“软件科学实验班”,与微软亚洲研究院合作,以注重基础科学、注重国际学术交流和实践环节为特色,探索培养世界顶尖计算机科学人才的模式;2007年经管学院开设经济与金融国际班,以全英语讲授大部分课程,并与国外一流大学开展本科生交换。

“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Students Research Training,简称SRT计划),面向一至三年级的本科生,力使学生在本科阶段就可以进入科研领域,进行科研能力的培养;2003年开始设置的由院士或知名教授主持、面向一年级学生的“新生研讨课”(Freshman Seminar)采用师生互动、小组探讨、探索研究的学习方式,为大一新生提供与名师、教授面对面探讨科学研究问题和方法的机会;为大一新生精心设计的“英语夏令营”活动,为学生们创造了外语实践的氛围和环境;“名师上本科讲台”则是清华人才培养的又一特色。目前有一大批各学科领域的知名教授活跃在本科教学的讲台上。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先生亲自为大一新生讲授普通物理课程;校长顾秉林等多位院士、教学名师奖获得者、特聘教授、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知名教授均开设新生研讨课;此外还有“百门精品课程建设工程”,“实验室科研探究”课程等等。

完善的奖励和资助体系

清华大学郑重承诺:决不让一个勤奋而有才华的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多年来,清华大学始终把经济资助体系建设作为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和办学过程中的一件大事。目前,学校已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助、勤、奖、贷、补”体系。2006年,在学校主要领导的直接指导下,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与校友会、基金会、财务处等部门合作,在各院系的大力支持下,出台了新的“家庭经济困难本科学生资助体系”。新经济资助体系明确提出“两个全部、两个增加” 的目标,“两个全部”指:一是覆盖家庭经济困难的全部学生,并惠及家庭经济一般困难的低收入家庭学生;二是资助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解决全部学费、住宿费和基本生活费。“两个增加”指:一是学校通过加强在校友、社会各界当中筹集捐款的工作力度和加大学校的直接投入,来增加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强度;二是大幅度增加校内勤工助学岗位,让每一位家庭经济困难的本科学生都能够有机会获得长期的勤工助学岗位,使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取得收入,并在劳动中得到锻炼,达到育人的目标。两年来,新资助体系已在2006年和2007年入校的新生中全面推行,并顺利实现了“两个全部、两个增加” 的目标。

广阔的发展前景

多年来,清华大学秉承着培育“为国家社会服务之健全品格”人才的教育理念,为国家培养和造就了大批的科学家、学术大师、文坛泰斗、兴业之士和治国之才。一代代校友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杰出贡献使清华大学这所高等学府蜚声中外。

近年来,清华大学毕业生们以其深厚的专业知识、扎实的数理基础和较强的计算机能力、外语能力、自学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面对未来,他们可以选择:读研、就业、出国、创业……,清华学子的发展前景可谓广阔。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7年9月1日,我校2007年3110名应届本科毕业生中,一半左右的同学免试推荐或报考攻读研究生,其余的同学选择了出国留学深造、参加就业和创业。从就业地区看,毕业生大多分布在北京、上海、广东等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录取清华毕业生的用人单位不仅数量多,而且层次高。其中包括中央各大部委在内的党政机关,如中组部、中宣部、国资委、财政部、公安部、最高人民法院等;名列世界500强企业的微软、IBM、斯伦贝谢、壳牌、通用电气等;作为国内高科技企业领军代表的联想、华为等;以银行证券机构为代表的国内外金融单位,如交通银行、工商银行、汇丰银行、高盛投资银行等;国有大型骨干企业,如中石油、中石化、航天科技、东风汽车等;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广州报业集团等为代表的全国各大主流媒体;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在内的各高校和科研院所;还有一批毕业生志愿投身到国防、军工企业等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下载关于清华大学的感悟[五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清华大学的感悟[五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清华大学(最终定稿)

    清华大学简介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始建于1911年,初名清华学堂,是由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1912 年更名为清华学校,1925 年设立大学部,同年......

    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校长给本科生上课,这就免了吧标签: 杂谈 新任清华大学校长邱勇,在任命仪式结束后,对记者表示,希望以后还有机会能亲自给本科生上课。他2003年开始给本科生讲授“有机电......

    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 简介 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中国综合性大学,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1912年更名为清华学校,1925年设立大学部,开始招收......

    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顶尖高校):建筑、土木工程,经济管理,机械,力学,计算机、 电子信息,核能,协和医科。 北京大学(顶尖高校):哲学,经济管理,数学,物理 复旦大学(顶尖高校):国际金融政治,经济管理,新闻,数学......

    清华大学

    学校历史和概况 在清华大学二校门北面的大草坪东边,矗立着一座式样别致的二层楼房。这座楼为德国古典风格,青砖红瓦,坡顶陡起,这就是清华校园中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清华学堂大......

    感悟文化的魅力一一清华大学学习体会(精选五篇)

    感悟文化的魅力——清华大学培训心得体会国务院5月2日下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6月23至24日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

    清华大学校史

    清华大学校史 清华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学校,可溯至民国前一年(公元一九一一年)的「清华学堂」。最初之酝酿,是在前清光绪三十年至三十一年间,我国驻美公使梁诚,因美国国务卿海约......

    清华大学学习体会

    得于清华用于财政行于工作——参加清华大学公共管理高级研修班学习体会澄迈县财政局陈焕煜带着梦想,哼着班歌,我来到了心仪已久的清华大学。在为期20天的学习中,我融入了清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