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林教授讲座的心得体会
学习林教授讲座的心得体会
在凉风习习、丹桂飘香的金秋十月,我们全体中学部的教师齐聚在庄严的大礼堂,有幸于19日聆听了海南师范学院林教授的讲座,一时之间,似平静的心海拂来一阵怡人的春风,泛起了层层涟漪,顿觉想说的话很多„„
梁启超云:主一无适便是敬.在今天信息爆炸、知识经济大潮汹涌的时代,人们在这股大潮的裹挟之下,心中的精神偶像逐一坍塌,纷纷由神坛跌入凡间,人们从过去对之的顶礼膜拜渐而到将信将疑,最后发展为不屑一顾,甚至嗤之以鼻,心中的那点敬畏业已荡然无存.针对这种所谓的“大势所趋”,林教授掷地有声地提出,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为教师万不可抛却了“对教师这一职业的敬重”,这一提法似乎是老调重弹,似乎是炒现饭,但我觉着真有重申的必要。更值得一提的是,林教授重新赋予了它新的含义,是旧瓶装新酒,是推陈出新。
诚然,唯有敬业方能成事业。如果一个人在工作上,心不在焉,不以为然,那么就不会引起重视,投以时间,也不会开动脑筋想办法,试想,这样能把工作干好吗?从大的方面说,教育工作是一个民族复兴、国家强盛的基石。纵观世界强国的中兴的历史,譬如日本、美国等国的崛起,无一例外的向我们昭示: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教育雄于地球,则国家雄于地球。我们21世纪的教师,担负着振兴中华的中国梦的践行者的重任,我们安能不敬业?从小的方面说,敬业是教师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前提,是搞好教育教学的关键,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抓手.因此,我们广大一线教师要继续高扬敬畏教育的大旗,永葆那一份难得的纯真与笃定,“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秉持着一份淡然与洒脱,去追求心中教育的理想境界.古人说“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林教授进一步阐述到,我们教育工作者还要勤勉,方能不负家长的重托、社会的厚望。
我觉得,我们事事都要勤,比如备、教、批、辅、改等教学环节,只有下足功夫,花够心思,勤谨执著,才能做好。如果事事不放在心上,工作只是穷于应付,走过场,或者干脆投机取巧,就会招致误人子弟的骂名。
在讲座中,林教授还为我们举了两个因勤奋成名成家的事,那就是人们敬仰的“南钱北魏”——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魏书生。钱老是解放初期的初中毕业生,可是他自从踏上三尺讲台,就浸淫于其中,殚精竭虑,终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成为语文教坛的大家。特级教师魏书生的经历更具有传奇色彩,他比钱老的学历高一点,是高中毕业。起初,他是在一家工厂做文书工作,可是他数十次向领导打报告,自愿要求到学校教书,后来,他的执著终于感动了上苍,如愿以偿的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自此开始,他用勤勉的汗水践行了当初的誓言,不到几年就跻身中语界执牛耳的地位,成了享誉大江南北的教育家。
俗话说,天道酬勤。两位教育家让人惊羡的人生轨迹在进一步昭示,我们在教育教学上,如果没有“千淘万漉的辛苦”,何来“吹尽狂沙始到金”的惬意呢?
《礼记》中有言: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作为新时期的教师,身处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老化的速度越来越快,另一方面,学生的知识面也越来越宽泛,如果我们教师要避免“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窘境,唯有在教育事业上追求“精业”的新天地。林教授关于“精业”的论述,也让全体教师深有同感。教育是教学相长的行业,教育是常教常新的工作,教育是与时俱进的事业.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教学工作者只有认真钻研教育教学业务,扎扎实实苦练内功,同时,及时关注落实新课改理念,把准教育教学飞速发展的脉搏,这样我们才能成为教育教学的行家里手,成为课改大潮中的弄潮儿.总的来讲,虽说聆听林教授的讲座已过去数日,但那掷地有声的话语,精辟深刻的观点,声情并茂的风采,还时时萦绕在心中„„
2013年10月24日
第二篇:学习朱教授讲座心得体会
走向“三心”的教师素养
————学习朱德全教授讲座心得体会
我们以前谈教师素养,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那是一种表达性素养;从社会学的角度看,教师素养是一种实践性素养;从哲学的角度看教师素养,那是一种认识性素养;而从生理学的角度看教师素养,是一种技术性素养,把教师分成生手、熟手和能手;从艺术学的角度来看教师素养,那就是表现性的素养。
而朱教授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谈教师素养的,他要求我们要做一个“三心”的教师:即“心态”要“正”,做一个简单的人。他谈到他们西南大学教育学部以前很复杂,实际上我认为,很多学校都很复杂,甚至有些教研组也很复杂。我们真的没必要这么复杂,我们真的没有剩下多少时间来复杂。他说“你一复杂,这个世界就复杂,你一简单,这个世界就简单。”真的说得很有道理。其次,教师的“心情”要“好”,要做一个阳光的人。我们要让学生阳光,我们教师要先阳光起来。不管是谁,心里阴暗,对他人,对社会,都会带来不利的影响。
在教师对待教师这个职业的态度上,朱教授把教师分成五类:混世型、任务型、功利型、事业型和生活型。我个人认为,我有时候是任务型的,有时候又是功利型的,而有时候是事业型的。朱教授告诉我们:“教师可以为功利,但是千万不能唯功利。”教师可以功利一点,这样才有追求,有追求才有动力,否则就成了混世型的了。我们老师追求的最高境界应该是生活型的,工作就是生活,把工作看成是生活的一部分。他批判那些教师————为了工作不要生活,为了工作不顾家庭,为了工作不顾身体。“安居才能乐业”,“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我们教师要学会生活。谈到生活,朱教授引用了清华大学校长给学生的“五个重要”,即:“生活比文凭重要,方向比努力重要,能力比知识重要,情商比智商重要,健康比成绩重要。”
这五个重要对于学生、教师和家长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特别是朱教授在谈三维目标时的一席话,让我心里豁然开朗了。以前我在编写教案时候也会和许多人一样疑惑:知识和能力可以定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可以定目标,但过程和方法怎么定目标呢?是不是这个提法有问题呢?朱教授告诉我们,他经过认真研究后得出了这个结论:“学会的只能是一定是知识与方法,感受的只能是一定是过程与情感,形成的只能是一定是技能、态度和价值观。”这才是我们教学目标的全部。我们教师在使用各种方法教学生知识的时候,一定要让学生体验到在知识获得的过程,体验到获得知识的成就感,形成听、说、读、写的技能,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这是我们教师的责任。最后,教师的“心智”要“明”,要做一个智慧的人。
总之,我们教师“做人”要“简单”,怎么才能简单?要“知足”,知足才能简单;做事要“不简单”,怎样才能不简单?要“知不足”,知不足才能不简单;做学问要“不知足”,要“把简单的变复杂,再把复杂的变简单。”
第三篇:听教授讲座心得体会
听教授讲座心得体会
2015年8月21日,我非常荣幸的聆听了来自佛山市教授精彩的讲座,长达三个小时的讲座,听起来毫无累感,相反,我从中受益匪浅,甚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感。通过这次学习,我对教育教学工作有了新的认识,而且从中也领悟了一些有助于教育教学工作的方法与技巧。以下便是使我印象最深刻的: 一,我从教授口中得知的“牛人”
“牛人”对于我的理解是不甘平庸,努力向更高更险的山峰攀登,才能欣赏到更美好的风景。正如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教授向我们介绍的“牛人”也正是经历了完美的蜕变,然后才得到了应有的成绩。他从最初的英语口语老师到班主任,再到备课组长,接着到教高三,然后到教奥数班等。这一次又一次的自我挑战不正是值得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学习吗?
学无止境,每一位教师都要保持一颗终身学习的心态,然后永远不要自甘平庸,努力的踮起脚摘美味的水果。二,一生只做一件事
当教授讲到台湾那位生物教师与他的蝴蝶标本时,我除了震惊更多的是敬佩。他只是一名普通的生物教师,但却有着滴水穿石之毅力,一生都尽心尽力的倾注于他所喜爱的蝴蝶标本,以至于最终获得了台湾最大的蝴蝶标本博物馆。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位平凡而伟大的灵魂工程师深深感染了我,让我更加坚定地相信教育之路是平凡而伟大的。只要你不抛弃不放弃,努力的坚持,一定会有巨大的收获。三,关爱学生
“像关心自己的小孩一样关心学生,像教育自己的小孩一样教育学生。”这是石门第一任校长李景宗先生的言论。在此之前,我并不明白爱生如子是一种何等的心态,现在我有些明白了。每个孩子都需要归属感,记得教授讲到学期结束,所有的孩子都喝到了以为老师亲手煲的鸡汤。我感动了,感动的是这位教师竟做到了如此境界,而让我们望尘莫及。因此我学到了永远不要让教师的光环蒙蔽了你的双眼,教师并不是高高在上的,他的价值体现在学生身上。一个教师是否是成功的,在于它的学生是否有所成就。我想这就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道理吧。
教授所讲我获得了许多也明白了许多,我相信事在人为,只要你想把一件事做好,并努力不懈的朝着那个目标奋斗,总有一天你会收获到意外的惊喜。因为你的心在哪里,你的感情就在哪里;你的心在哪里,你的机会就在哪里。
王白雪
2015,8,21
第四篇:教授讲座
论公共管理新公共服务理论
教授讲座心得体会
—— 论公共管理新公共服务理论
公共管理学院
230900333 翁凡凡
摘要:自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起,伴随着西方国家政府重塑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新公共管理理论在行政管理的理论与实践中占据主导地位,但其理论也受到不少责难,登哈特的新公共服务理论就是在对其进行批判和反思的基础上产生的。新公共服务理论实现了政府向服务本质的回归,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价值,因此至今仍主导着世界行政管理改革运动。
关键字:新公共服务;新公共管理;行政管理
一、老公共行政、新公共行政和新公共服务概述
公共行政的发展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这个过程中,各方理论和观点层出不穷。随着时代地发展,传统的公共行政理论(老公共行政理论)已无法满足现实的需求,新的理论不断涌现,其中比较有影响力的是新公共管理理论和新公共服务理论。新公共管理是针对老公共行政而提出的,对于传统的官僚层级体制的弊端进行了有力的纠正。它把市场中的企业精神引入新公共管理领域,认为政府应该只是从事那些不能民营化或不能对外承包的活动,市场机制应该尽可能的被利用,以便公民可以在服务供给方面获得更多的选择。不难看出,新公共管理和老公共行政是一脉相承的,虽然两者有很大的不同,但它们的核心理念是相似的,二者都是依靠和信奉理性选择的模式,希望通过管理来追求效率。
另一方面,新公共服务理论是应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兴起而提出。新公共服务指的是关于公共行政在以公民为中心的治理系统中扮演的角色的一套理念。然而对于新公共服务的一些基本内涵,在传统公共行政时期就已经存在,例如德怀特·沃尔多、马歇尔·迪莫克等人的观点,但这些观点一直没有占据主流,也相对比较分散。而新公共服务的提出可以说是对这些观点的再次重申和归结,当然也不乏新颖的论述。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西方国家政府重塑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新公共管理在当代公共行政理论与实践中越来越显现其主导范式地位,很重要的原因是新公共管理是针对现实体制提出的具体理论,它对于实践有很强的指导性,虽然只是在原有体制上的修补和创新,没有做根本的改革,但它的意义和进步性是显然的。而新公共服务所倡导的民主参与、尊重公民权、平等、公正等政治价值虽然是根本性的,但缺乏可操作性。
论公共管理新公共服务理论
二、新公共服务理论的主要内容
20世纪七八十年代,西方国家普遍经历一个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西方乃至世界都受到了信息技术革命的深刻影响,与此同时,政府所面临的各公共问题以及政府运作的行政环境,较之以前都更加复杂,这对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使得各国迫切地需要展开政府重塑运动,于是在西方国家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新公共管理” 运动,随后,新公共管理运动迅速成为整个西方公共管理改革的主导方向。新公共服务理论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1、政府的职能是服务,而不是掌舵。
新公共服务理论强调政府的职能是服务,而非掌舵。在新公共管理理论中,奥斯本和盖布勒指出新公共管理的基本原则之一便是政府是催化作用的,要掌舵而不是划桨,也就是说,新公共管理理论倡导的政府职能更侧重于政府决策层面,而非执行层面。新公共服务理论的提出者登哈特认为,当前许多行政官员都更加关注“掌舵”,即“他们更加关注成为一个更倾向于日益私有化的新政府的企业家”,而政府的工作重点应该是服务。
2、追求公共利益。
公共利益不是公民单个个人利益的叠加或集合,而是管理者和公民共同的利益和共同的责任,它是目标而不是副产品。“公共行政官员必须致力于建立集体的、共享的公共利益观念,要创造共享利益和共同责任”,政府应该致力于为公众营造一个无拘无束、真诚的对话环境,使公民能够清楚地表达共同的利益以及价值观念,使公共利益居于主导地位,并鼓励公民为了公共利益采取一致行动。
3、为公民服务,而不是为顾客服务。
新公共服务理论认为政府与公民的关系不同于企业与顾客的关系,因此政府服务的对象是全体公民,顾客的需求有先后之分、利益有长期和短期之分,而对于公民,政府必须关注其需要和利益,要以公平和公正为原则为他们提供服务,因此没有先后之分,政府要关注的是全体公民的公共利益,而公共利益产生于关于共同价值观念的对话中,故政府必须要努力在其与公民的关系中建立信任与合作关系,注重公民的呼声。
4、重视人,而不只是重视生产率。
新公共服务理论家强调通过人进行管理,公共组织及其所参与的网络要在尊重所有人的基础上,通过合作和分享领导权来运作。如果要求公务员具有责任心、奉献精神和公民意识,那么公共管理机构的管理者首先要善待这些公务员。公务员既不是只需要保障和组织的一种官僚职业的雇员,也不只是市场的参与者,他们希望自己与别人有所区别,要求得到承认和支持,希望能够实现自身价值。
论公共管理新公共服务理论
5、公民权和公共服务比企业家精神更重要。
企业家注重的是最大限度的提高生产率和增加企业利润,而公共行政官员绝对不能采取这样的行为和思维方式,他们不是公共机构的所有者,政府的所有者是公民。公共行政官员有责任通过担当公共资源的管理员、公共组织的监督者、公民权利和民主对话的促进者、社区参与的催化剂以及基层领导等角色来为公民服务。因而,公共行政官员必须将其在解决和治理公共问题的角色定位为负责任的参与者。
三、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创新
新公共服务理论是对新公共管理理论的补充和完善,它在理论上有诸多创新之处,高度重视公民权和公共利益,提出了适合现代公民社会发展的新理论,也提供了一种新的政府管理模式,对于指导公共服务的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1、强调尊重公民权利。
新公共服务理论将公民至于首位,强调对公民的服务,并将权力授予公民。新公共服务理论家们相信公共组织如果能在尊重公民的基础上通过合作和分享的过程来运行,就一定能获得成功,所以提出政府必须要真正了解公民在关心什么,必须对他们的需要和利益作出回应。
2、呼吁维护公共利益。
新公共服务理论的核心价值理念是追求公共利益,公共利益是一种共同的事业,源于公共对共同价值准则的对话协商,关键是所有的公民能够参与其中,只有当公民参与其中,对公共利益的关注程度就会超过对自身利益的关注,当他们能够根据公共利益去行动时,社会的广泛利益才能统一起来,最终惠及每个人的利益。
3、重新定位政府角色。
新公共服务理论批判新公共管理将政府的职责放在“划桨”或“掌舵”上,它看到当今政府不再仅仅是处于控制地位的掌舵者,同时也是重要的参与者,它认为公共管理的本质是服务,政府或公务员的首要任务是帮助公民明确表达并实现他们的公共利益,而不是去控制或驾驭社会,即主张努力构建一个具有完整性和回应性的公共机构。
四、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反思与批判
如何审视新公共服务理论的成果?罗伯特·达尔在 《行政学的三个问题》 一书中曾指出“从某一个国家的行政环境归纳出来的概论,不能够立刻予以普遍化,或被应用到另一个不同环境的行政管理上去。一个理论是否适用于另一个不同的场合,必须先把那个特殊场合加以研究之后才可以判定”。
论公共管理新公共服务理论
1、新公共服务的话语局限
新公共服务毕竟是产生于西方特有的社会制度和文化背景下的话语体系,“当我们研究一个国家的行政制度和行政行为时,不能从行政本身作孤立的描述和比较,而必须进一步了解它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新公共服务理论产生的生态是西方发达国家发达的理性官僚制,充分发展的公民社会,较完善的宪政体制,较高的公民意识构成了新公共服务建构的生态框架。然而在面对发展中国家公共行政发展问题,产生西方发达国家现实背景与话语体系下的新公共服务理论有其深刻的话语局限性。发展中国家公共行政所面对的主要问题不是存量的问题而是增量的问题。由此如果说西方行政理论的话语体系发展建立在丰富存量的基础,那么发展中国家的行政建立在增量的基础上。美国著名行政学家盖伊·彼得斯的提醒值得我们深思:“对于体制转换中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而言,在追求政府部门最大经济利益的同时,必须重视建立一个可被预测的、属于全民的、正直的韦伯式的官僚政府”。
2、新公共服务可操作性——理念还是方案
公共服务理论认为政府应该服务而非掌舵,但究竟如何在纷繁复杂的行政事物中保证公共政策产出的时效与正确导向。从责任的定位来看,政府责任与公民责任的界定如何在新的理论框架下定位,新公共服务并没有明确的界定。如何建立权力共享、责任共担的机制,还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可操作的运行机制。
新公共服务寄希望于公民参与以及在参与和接洽中形成的共识。而如何协商如何形成公共利益,新公共服务也没有提供明确的答案,只是强调了公民参与和公共利益的导向。虽然新公共服务理论鼓励和倡导由公民来参与决策的制定,并且让公民和政府共享政策制定的权力,培养公民的责任和风险意识。公民被期许采取更积极的行动——参与管理政府。但是面对现实中公民的政治参与冷漠,如何提升公民参与的广度与深度民,如何提高公民参与的效能感,新公共服务也没有提供良方。
在新公共服务理论看来,有成效的公民参与应该不以牺牲政府的效率和效能为代价。新公共服务的解答依然是理念是上的倡导。新公共服务提倡所谓的行政民主与公民的民主权,无可非议。但在关注行政民主与民主公民权的同时如何解决效率问题仍然是一个难题,效率与民主的两难如何保持适当的张力。从这方面来说新公共服务在民主与效率的面前仍然无计可施,没有提出可行性的方案,只是对于公共行政领域的民主价值理念的强调。正如许多新公共管理对官僚制的批判拿不出取代官僚制的结构形式一样,他们的新公共服务理论也没有提供一种替代性的东西,很大程度上只是提醒人们要注意民主、公正、回应性等社会公共价值的诉求的理念,没有太大操作可行的具体方案。
论公共管理新公共服务理论
五、新公共服务理论对我国公共行政实践的启示
在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领域,我们应立足于我国特殊的行政生态,以开放的思想对待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创新理念,在把握明确定位公共行政管理的基础上,有选择地吸收,探索具有我国特色公共行政管理模式,是我国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发展的现实选择。这需要建立一种基于完善理性官僚制的框架基础上,充分吸收新公共服务理论的优秀因子,树立一种负责的、服务的、民主的公共行政管理理念。
1、强调公民权利,正确定位政府与公民的关系。
我国原有的政府体制是定位在计划经济基础之上的,具有官僚制的一般特点,且政企不分。政府本位现象严重,成为居于社会之上、控制社会的主导力量。政府凭借强大而严密的行政网络对社会生活各方面进行调控,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大包大揽,极大地限制了公民权利的发挥,同时造成行政效率低下,政府机构膨胀等弊端。“新公共服务”认为政府的作用在于帮助公民表达和实现他们的共同利益,而非试图在新的方向上控制或驾驭社会。因此,在服务型政府的建设过程中,我们首先应把公民权利放在首位,制订相应的制度加以保护;其次,为公民实现各种权利提供广阔的平台,包括创造参与国家管理与社会事务管理的机会;第三,建立公民监督机制,将政府的一切活动置于公民的监督之下,实现“阳光行政”。
2、建立畅通的利益表达渠道,保证公共利益。
政府必须致力于建立集体的、共享的公共利益。这就需要依靠公民及其代表提出利益要求,而我国在利益表达机制上,绝大多数情况下是政府内部的权力精英在对社会利益格局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政策倡议,公民及社会群体的利益表达渠道较少,从而导致政府权力过大,“主 — 仆”关系倒置,存在政府侵害公 共利益的可能性。新公共服务认为公共利益是就共同价值观进行对话的结果。因此,建立服务型政府有必要建立畅通的利益表达渠道,与公众进行广泛的对话与沟通,了解公民的所需所求。通过扩大公民参与范围、拓宽公民参与渠道、深化公民参与程度、加大公民参与力度,使公民及其代表有机会与政府就共同价值进行对话,保证决策的回应性与公共性,达成公共利益。
3、加强制度建设,促进和保障服务型政府建设。
当前,我国的法律制度还不健全,行政程序法的立法相对滞后,政府行为不规范,存在决策不民主、不科学,执行不透明,行政程序不公开,监督不到位,反馈不真实等现象。服务型政府强调保障公民利益、防止权力滥用、保障社会稳定。这就要求我们:加快与完善相关立法;在工作中坚持依法行政;加大司法审查力度,用法律来规范我们的行为。同时,通过健全立法监督、司法监督、党内
论公共管理新公共服务理论
监督与舆论监督的制约机制,强化政府的责任意识与服务意识,以保护和实现公民的权利为基本价值。
参考文献:
[1 ] [美] 罗伯特·B·丹哈特、珍妮特·V·丹哈特,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J ],中国行政管理,2002,(10).[2](澳)欧文·E·休斯.公共管理导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3] 顾丽梅.美国新公共服务理论之反思[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9年第5期.[4] 丁煌.西方行政学说史[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5] 罗植.新公共服务理论的理性探析[J].新乡学院报,2008,8.
第五篇:听林闯教授讲座有感
学术讲座,它是大学中的一种学习途径。听学术讲座过程中,不仅可以领略各行各业专家的口才艺术,还可以开阔视野,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
为拓宽知识面,活跃学术气氛。我特意上网看了—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责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计算机网络技术研究所所长林闯教授带来的一个关于队列以及调度策略方面的专题讲座,有幸聆听林闯教授的精彩阐述,感觉受益匪浅。
林闯教授是北京科技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兼职研究员,中国计算机学会互联网专委会负责人,中国计算机学会Petri网专委会副主任,<<计算机学报>>编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网络和信息安全”的科学指导专家。这次讲座的主要内容是有关队列以及调度策略的一些优化。
队列是一种特殊的线性表,它只允许在表的前端(front)进行删除操作,而在表的后端(rear)进行插入操作。进行插入操作的端称为队尾,进行删除操作的端称为队头。队列中没有元素时,称为空队列。在队列这种数据结构中,最先插入的元素将是最先被删除的元素;反之最后插入的元素将最后被删除的元素,因此队列又称为“先进先出”(FIFO—first in first out)的线性表。
所谓调度就是选出待分派的作业或进程。处理机调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分配处理机。在不同的操作系统中所采用的调度方式并不完全相同。有的系统中仅采用一级调度,而有的系统采用两级或三级,并且所用的调度算法也完全可能不同。
一般说来,作业从进人系统到最后完成,可能要经历三级调度:高级调度、中级调度和低级调度。
(1)高级调度:又称作业调度。其主要功能是根据一定的算法,从输人的一批作业中选出若干个作业,分配必要的资源,如内存、外设等,为它建立相应的用户作业进程和为其服务的系统进程(如输人、输出进程),最后把它们的程序和数据调人内存,等待进程调度程序对其执行调度,并在作业完成后作善后处理工作。
(2)中级调度:为了使内存中同时存放的进程数目不至于太多,有时就需要把某些进程从内存中移到外存上,以减少多道程序的数目,为此设立了中级调度。特别在采用虚拟存储技术的系统或分时系统中,往往增加中级调度这一级。所以中级调度的功能是在内存使用情况紧张时,将一些暂时不能运行的讲程从内存对换到外存上等待。当以后内存有足够的空闲空间时,再将合适的进程重新换人内存,等待进程调度。引人中级调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内存的利用率和系统吞吐量。它实际上就是存储器管理中的对换功能。
(3)低级调度:又称进程调度。其主要功能是根据一定的算法将CPU分派给就绪队列中的一个进程。执行低级调度功能的程序称做进程调度程序,由它实现CPU在进程间的切换。进程调度的运行频率很高,在分时系统中往往几十毫秒就要运行一次。进程调度是操作系统中最基本的一种调度。在一般类型的操作系统中都必须有进程调度,而且它的策略的优劣直接影响整个系统的计能。
林闯教授在这些传统的调度策略上经过多年的研究,实验,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具体的优化调度策略,针对某些实际问题,具有很好的针对意义。同时林闯教授还提到负载(load balance)的一些相关技术。
负载均衡(Load Balancing)负载均衡建立在现有网络结构之上,它提供了一种廉价有效透明的方法扩展网络设备和服务器的带宽、增加吞吐量、加强网络数据处理能力、提高网络的灵活性和可用性。负载均衡有两方面的含义:首先,大量的并发访问或数据流量分担到多台节点设备上分别处理,减少用户等待响应的时间;其次,单个重负载的运算分担到多台节点设备上做并行处理,每个节点设备处理结束后,将结果汇总,返回给用户,系统处理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
经过这次讲座,我不仅在某些具体的实际技术理论上学到了很多,对队列以及大任务量的调度策略机制有了更加清晰明确的认识,同时,我也初步领略了专家的一种思想以及思维方式,以后要经常听一些专家的讲座,让自己在具体理论以及思维方式上有一个不断的提升,进而能够理解这些大家的独特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