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性与健康课后感想
性与健康课后感想 范田雨2014300000019
在本学期选修了性与健康课,我的思想,观念,意识都得到了很大的转变,不再谈性色变,把性视为禁忌、洪水猛兽。我想就几个方面谈谈我对性与健康的认识:
青春期是性发育的一个重要时期。步人青春期的大学生由于性器官的发育成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性生理、性心理和性道德等方面的问题。一些大学生在性生理、性心理健康或性行为上出了问题,往往与他们对性知识的无知或对其教育不当有关。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际交往的增多,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国内大学生的眼界不断扩大,大学生对恋爱、婚姻、人生价值的看法也大为改变,大多数同学能正确对待、正确处理,但也有不少同学在西方“性自由”、“性解放”思想的影响下,出现了心理与行为上的偏差。因此,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性健康教育,让大学生在青春期学习性知识,熟悉青春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了解优生优育知识,明确个人在爱情、婚姻、生育问题上应有的态度和责任,帮助我们正确对待正在萌发与发展的性生理和性心理问题,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为21世纪高素质的现代化建设的开拓者和创造者,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性与健康的教育在我看来可以分为如下几个方面:
1.性生理教育。性生理是性科学知识的基本内容。应当让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大学生知道进入青春期后自己在身体上会发生哪些变化,什么是第一性征,什么是第二性征,女孩为什么会有月经,男孩为什么会分泌精液,什么是遗精、早泄、梦遗、性幻想……这些现象为什么会产生,怎样正确认识手淫、性病的产生与危害、艾滋病的传播与预防等。这些知识对于增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有重要意义。
2.性心理教育。性心理教育是在性生理教育的基础上,对大学生进行性心理健康教育,使大学生知道进入青春期后,随着生理的生长发育,自己在心理上会产生哪些变化,情绪上可能产生哪些波动,从而消除不必要的恐惧和焦虑、自罪与自责感,积极认同自己的性别角色,防止角色的心理错位,了解健康人格的标志,主动建树健全人格,防止和矫治各种偏态或病态人格,防止性心理疾病的发生。
3.性伦理教育。性伦理教育也是性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内容,这是对大学生在两性方面进行的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教育。主要涉及到如何正确认识对待男女性别差异,要彼此相互尊重;如何正确认识处理两性之间的情感,如何培养自己高尚的人格等,这方面的教育可与恋爱观教育结合进行。大学生已进入青春中期,正值“恋爱季节”,在恋爱过程中会出现诸多性生理和性心理方面的要求,如何把握自己,掌握接触分寸,区别婚前接触与婚后接触的界限,坚持两性交往中的道德原则,不要因感情冲动而发生性行为。这些方面的教育可增强学生的责任感、道德感和自我保护意识。
以上就是学生我的一点感想,望老师批评指正。
第二篇:中医饮食与健康课后感想
中医饮食与健康课后感想
上完老师的中医饮食与健康后,我印象最深的是您在第一节课讲的两句话。一句是:很多病都是吃出来的,另一句是;若要身体安三分饥与寒。
第一句话说的是饮食对身体健康的影响。食物不仅提供了人自身的生长发育所需营养和能量,饮食本身的量、时、质对人身体也有很大影响。食物分为四性:寒、热、问、凉。寒凉食物像绿豆汤、荷叶、菊花等具有清热泄水解毒的功效。热温食物香姜葱蒜羊肉狗肉温中祛寒。在夏天可多吃些寒凉食物来清热泻火。冬天则吃些热温滋补食物。人们冬天吃狗羊肉火锅就是这个理。食物又分为五味即辛味,甘味,酸味,苦味和咸味。辛味祛风散寒,甘味补养身体,酸味增进食欲,苦味清热泄实,咸味软坚散结。如果不注意食物的四性五味,在日常生活偏好哪一种就会导致身体失和而生病。在中医里食物是有“气”的,就像阴阳平衡是流动和谐的。人要健康就要辛辣甘酸咸五味俱全,热温寒凉应时而食。这样人与自然,人体各个器官之间才会气顺和谐,整个人处于一种平衡状态。
如果说从第一句话我看到的是中医里的“衡”“ 静”,那么在第二句若要身体安三分饥与寒就和“人不折腾就死了”意义不谋而合。我将其理解为”动”。生物体是自然界最复杂的构造,它像机械一样的运动并且保持在适度的紧张状态才能更好的运作。所谓的三分饥与寒是唤醒并保持人身体的自我调节潜能。人身体一直处于安逸散漫中,人体自身的抵抗力就会下降以至处于亚健康状态。另一句谚语唔三冻九说的也是这个道理。曾今看到一个例子 说的是一对科学家夫妇因为疼爱孩子怕外界细菌感染孩子 就给他每天喝蒸馏水,用的东西也严格消毒。结果那孩子却无法再正常的环境生长了。这适得其反的结果也告诉我们人能不能太安逸。大自然给我们可以对抗自然界各种侵害的反应力,抵抗力,我们就要使用它们。否则用进废退,最终人也会变得禁不起风雨。现代社会的空调病,人体质下降也是这个原因。
中医将万物分为金木水火土五行,人体主要器官也对应这相应的五行,而这相应的五行又有相应的食物相生相克。这些都给了 人们关于饮食与养生很好的依据和方法。
第三篇:性社会学论文:性社会学课后感想
性社会学课后感想
——120802 3112002766 司徒希贤
在学习了性社会学的这门科学之后,我对性的认识更加地清晰了。其实,性本身就是一种很本能的生理反应,我们应该以一种开放的态度去对待性。但是,也许如潘老师说所的一样,由于古代中国历史的一些遗留问题,导致了当今中国社会的大队伍还是对性的话题相对避讳的。
在我的理解来看,越是像性这样的一些相对隐私的话题的一些知识,就应该越是更加注重人们之间的讨论和知识的交流。正如前面我所说过的那样,性是人类的生理反应之一,也就是说性其实对于人们来说是一个必须品,换句话说是对人们非常重要。也正因为中国的历史遗留问题使得性知识在中国大地上的传播相对缓慢,从而导致了很多的一些关于性的悲剧发生。就拿在学生人群中的例子来说,为什么中国的大学以及一些初高中出现这么多的早孕问题,也正是因为关于性的知识在青少年中没有传播开来。如果关于性的知识能够更早地正确地从父母或师长中学习得来,那就能使青少年对性有一个正确的观念,并且也满足了他们发育时期的好奇心。也免除了,一些处于好奇心的青少年无意识地从互联网中吸取不正确的性知识,从而导致悲剧的发生。
还有一个关于性的问题,我觉得潘老师的讨论也是非常独到的,就是对于个人性的隐私和宣泄的问题。每个人的性隐私都应该得到保护,自己也要注意保护自己的性隐私,如果像新闻中提到的一些“摩擦体”,其无疑就是自己都不注重自己的性隐私并且骚扰到了其他人,还扰乱了社会的治安,这无疑就是不可能得到保护也无需去保护的。再者没个人的性情绪都应该得到正确的宣泄,正因性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并且不可或缺,所以正确地宣泄自身的性情绪是非常的重要的。正确地宣泄个人的性情绪不但对身心没有危害,并且还可以使人的身心得到正确的发展。
所以在我看来,我们不应该再避讳谈论性。正确对待性,使性的知识能够正确、公开地在人们之间推广开来。这不单单可以是人们有更加健康愉悦的性生活,还能使人们的下一代有对性更加正确的认识。因此公开正确地认识性是对人类都非常重要的。这也是我觉得在这个课堂中感悟到的最重要的知识。
第四篇:保健水果蔬菜与人体健康课后感想
保健水果蔬菜与人体健康课后感想
本学期,我选了孙光闻老师的课,不仅让我学到了关于水果蔬菜和保健的相关知识,更是学习到了老师对生活的热爱。
老师在每次课的开始,都会教我们几道菜的做法,比如酱牛肉、土豆饼、韭菜盒子等。您还鼓励我们自己试着做一做,回家做给父母吃。您说您的孩子在家里也做过菜给您吃,虽然不是很好吃,但是您还是把它都吃完了,因为您很感动。这也让我想到了我第一次做菜给我妈妈还有外婆吃。我记得很清楚,做的是肉末茄子。从洗菜到最后装盘,我花了差不多有一个小时,而且厨房被我弄得很乱,用我妈的话说,就像“战场”一样。想想我妈平时这么长时间,三菜一汤都做好了,而且厨房还很干净,真的觉得很惭愧。因为这道菜不是很考验技术,而且颜色本来就比较深,我做得还算不错,我妈还有我外婆吃了都说我做得好吃,之后还经常会提起。这就给了我很大的信心,所以那年暑假,我还跟我妈学会做了好几样比较简单的菜,比如西红柿炒鸡蛋、炒土豆丝、鸡蛋饼等。现在想想还真的挺有意思的。我觉得只要多花一点时间,多花一点心思,与家人一起分享自己亲手做的菜,会给生活增添很多乐趣。也许现在我做的还不是很好,但是每个人都不是天生的厨师,都要不断学习,我相信我以后会做得更好的。
孙老师的课虽然只上到12周,我也学到了很多关于健康的知识。我印象比较深的有威胁人体健康的水果和蔬菜。例如未成熟的西红柿、新鲜的黄花菜、新鲜的木耳、腐烂的生姜、没有熟的扁豆和腌制不透的酸菜。这些都是我平时没有注意的,让我受益良多。还有一些关于水果蔬菜榨汁的知识。您说榨汁的时候最好保留蔬菜水果的渣滓,因为这样会更加健康。但是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老人和小孩还是应该喝不含渣滓的水果蔬菜汁。水果蔬菜榨汁有的时候可以“混搭”,搭配得好,不仅口感好,还有许多保健的功效。如橙子胡萝卜汁,可以美白祛斑,降低胆固醇。芹菜胡萝卜苹果汁,能够预防及稳定高血压和血管硬化。西瓜黄瓜柠檬蜂蜜汁,能利尿解热、净血和调节身体机能。您还经常会放一些视频,比如教做蜂蜜柚子茶的视频。因为我自己也很喜欢喝蜂蜜柚子茶,以后有机会我一定会自己试试。您教会了我们很多生活的智慧,让我觉得每节课都很精彩。
最后,总结一下,我从这门课中学到的一些思想,那就是要多吃各种各样的水果蔬菜,但任何事情都有度,再好的东西,一次都不能多吃。健康生活是一门艺术,学习好这门艺术不仅需要知识,也需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这就是我从孙老师身上所学习到的,我相信,我会一生受益。
第五篇:性与健康专题论文
专题研究——大学生婚前性行为2010301500113 金融工程2班项婉玉
大学生的性行为是大学生对性的实践,从有兴趣、向往、渴求发展到有实际行动。大学生的性行为无疑都是婚前性行为。婚前性行为是一个较为广泛的概念。性科学研究按照性欲满足的分类标准,将人类性行为划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核心性性行为,即两性性行为;二是边缘性行为,如接吻、拥抱、爱抚等;三是类性行为。本问所指的性行为属第一种范畴,它是指男女双方在恋爱期间发生的性交行为。大学生的性行为有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突发性,往往是无心理准备的情况下突然发生,发生后往往给双方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二是自愿性而又非理智性,大学生已是青年,较少为别人胁迫,大多在双方自愿又不理智的情况下发生性行为;三是反复性,由于年龄和观念的影响,一旦冲破这一线,便会多次反复发生。几乎每一所大学都有规定明令禁止,但大学生中性交行为的发生率呈增长态势已不是耸人听闻的秘密。
一. 婚前性行为发生的心理原因
(一)主观因素
1、情侣间情感的相互慰藉。大学生大多在18—25岁之间,此阶段称为成年初期。个体在此阶段的心理发展任务是获得亲密感以避免孤独感,体验爱情的实现,此时青年男女已具备并且自愿去分担相互信任、生儿育女等生活,为进入社会做准备。青年男女在热恋中如痴如醉的拥抱、亲吻、爱抚由此激发起性本能的强烈冲动,万一难以抑制则易发生婚前性行为。性爱是爱情的重要基础,是爱情发展的一定程度的自然流露,性的吸引在爱情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大学生恋人之间通过认真交往,确实为彼此所吸引,认定对方是自己的终身伴侣,以爱情为基础以结婚为目标,在双方自愿的前提下,秉着对双方负责和对他人负责的态度,充分考虑后果而不是一时冲动的支配下的婚前性行为我们是可以理解的。
2、“食色性也”。即性欲是人类最原始的本能之一,力比多在此阶段较为膨胀,若不能及时宣泄欲求得不到满足,甚至压抑。在情绪压抑中性压抑处于最深层次,严重的性压抑常常导致某些心理障碍、精神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一般性学专家研究认为男性性欲最旺盛的时期为18—25岁,而女性则在30岁以后,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数据表明在婚前性行为中主动者多是男性,在性宣泄中,一时冲动而发生性关系、非法同居、婚前性行为等都是一种赤裸裸的发泄。当然笔者不是提倡大学生以这种方式宣泄,比如“厕所文化”、“卧谈会”体育锻炼,其他文学、艺术创作则是更为提倡的宣泄方式。
大学生婚前性行为带有很强的盲目性、冲动性,它包括一种恋人间相互爱护、彼此尊重、采取防护措施的道德性行为。另一种为一相情愿通过强迫或无视后果而冲动发生的性行为,相比较之下后一种情况发生的性行为给双方造成的心理伤害更大,如本案例中“担心他变心”,有一种把贞节给了他,惟恐被抛弃,更多情况下会迁就、容忍对方,使恋爱路途更加艰辛。而男性一旦与女友发生性关系常开始猜疑“她是否对别人也这样”,导致终止恋爱关系或婚后生活不和谐,因此建议大学生们谨慎考虑婚前性行为可能带来的伤害,做好防护措施,降低可能危害。
3、心理不够成熟、模仿他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指出人们仅仅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而习得的某种行为并且这样的观察学习效率高、错误率低的特点。有的大学生之所以会发生婚前性行为,是因为身边存在亲朋好友在婚前与其女友或男友发生过性行为且都走向婚姻的殿堂。这样的典型事例给他们一种信息:因爱而性是伟大的,后果甚至是可以提升情侣间的感 情,这样的间接强化在他们身上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等到自己和其男友或女友恋爱发展到热恋阶段,片面的扩大了婚前性行为的好处而较少有忧患意识。
(二)客观因素
1、性意识的觉醒。近代社会受西方性知识的广泛传播,使中国沉睡压抑了几千年的性意识开始觉醒。大学生走在时代的前列,崇尚自由精神的张扬和多元价值观的存在,在婚前性行为的问题上,许多大学生选择了新的性伦理观念——“因为我爱他,所以他需要,我就答应他;因为我爱她,要对她负责一辈子,所以何必等到婚后。”而另外少数大学生在西方性解放思想的影响下,不恰当的追求性解放而放纵自己的情欲,他们看淫秽影视书刊,更加剧了这方面的刺激。
对于大学生,个体的性意识不受压抑也是从大学生活开始,作为80年代年轻人的父母,那一代人还是相当保守的,从孩子上初中就刻意强调不能早恋,视早恋如“洪水猛兽”,家长对孩子的性教育几乎闭口不谈,似乎企图不告知便不发生。但这样往往更加增强了孩子对性的好奇,他们从正式途径学到的性知识相当贫乏,造成对性欲、冲动、遗梦、痛经等生理现象无法解释,觉得神秘又好奇,但又胆怯害怕,想了解但又羞于向别人启齿,对于性行为甚至想体验一下。他们青春期(12—
17、18岁)一直压抑着自己对性的好奇,直到步入大学,远离父母,不再受老师、学校规章制度的束缚,生活日渐散漫加之成人意识已形成,可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不成熟的心理易冲动,于是便模仿、尝试影视情景,极有可能导致婚前性行为。
2、道德观、贞操观的改变。婚前性行为中的道德问题是性道德的一部分,性别问题专家、社会学家李银河指出人类社会的性道德一般经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通过法律来肯定一些性行为,惩罚另一些性行为;第二阶段是通过社会舆论规范人类的性行为;第三阶段是性的新道德规范阶段,性是个性化的多元化的、允许人们做出个人选择,在这一阶段的性道德之下,除了伤害他人的性行为,没有哪种性行为被社会歧视或不允许。因此大学婚前性行为以双方自愿快乐为由冠冕堂皇地“将婚前性行为进行到底”,李银河研究表明,目前对于婚前性行为有三种规范:第一种是传统的性道德,以生殖为性的主要目的,完全禁止婚前性行为;第二种是浪漫主义的性规范,它主张爱是性的主要目的,反对随意的性行为,“有爱才有性”,以爱为基础的婚前性行为是可以接受的;第三种是自由主义的性规范,它认为性是人的权利,人有权按自己的意志处置自己的身体,因此,只要双方当事人愿意,无论收费还是不收费,就可以发生性行为。
贞操观念改变是婚前性行为发生的重要原因,古时盛行“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男子婚前性行为意为不忠,受人鄙视唾弃,女子失贞更是鄙视,甚或用族规中“沉河”等方式惩罚,以达到以儆效尤的效果,警示其他女子保持贞节。更不人性的是有的男女订婚后突然男方过逝,女子仍需为其守贞节以换取民众的和睦以待和宽容,而此女子等于一辈子为死人守孝。大学生对贞操淡然视之,婚前保持童贞已经是少数人的坚持,而不是大多数人的实践了。据调查,我过婚前性行为的比例在初婚人群中已达到六七成,说明传统的道德观正在渐渐被年轻一代抛弃了。
人们虽然已经以科学的态度对待性,但总体而言,很少有人敢断言婚前性行为对自己毫无伤害,而且婚前性行为很有可能带来未婚先孕,心理上的负担还是不容忽视的。
3、社会环境较为宽松。我国娱乐圈和演艺界频频暴光某明星未婚同居,而社会舆论越来越重视人的私人领域,很多人也常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对待婚前性行为,加之社会舆论监督功能降低,从我们在前文列举的有90%的大学生认可婚前性行为可见,他们认为成年人有权决定个人的性行为,性是完全的私人权利。上世纪80年代,我国废止了对婚前性行为的刑事评价,高校、机关也修订了相应的规章制度,这些都是无声地标志着越来越多的人对大学生婚前性行为的理解,这无疑极大地缓解了大学生婚前性行为的心理压力。二.大学生婚前性行为的后果
在某大学对大学生婚前性行为后果的调查中有30%的认为在一定程度上伤害了对方,自己有内疚感;19%的人回答分散了学习时间、缩小了交友范围,限制了自己参与学校活动及培养培养社会兴趣;17%的大学生回答因为发生婚前性行为,更加依赖对方,自己的独立感、自我尊严受到影响;15%的大学生后来关系恶化,分手时也有偏执的想法、行为甚至对以后的婚姻、感情不再信任;11%的大学生回答怀孕、流产、身体受到影响;只有8%的人认为可以加固双方的恋爱关系。
作为知识分子的大学生,大多是有了感情不能自制而发生性关系的,出于非道德原因的情况占多数,大部分研究和说法认为对女性的伤害或负面影响较大,具体包括:
1、可能危害对方身体甚至感染疾病。大学生之间因爱而性的性行为具有反复性,一旦冲破这道防线,便很少或不顾虑,还会多次发生,容易沉湎其中,不能自拔,有的不注意个人卫生,容易导致生殖系统的伤害,而女性的生殖系统更为脆弱,容易引发各种妇科疾病,更有甚者如本案例中怀孕身心俱承受巨大很大压力,该案主学习成绩优异,流产后又怕耽误课程,术后立即上课,食堂饭菜的营养也不齐全,严重影响了身体健康,在医院中又遭受医生、护士及其他病人的异样目光。调查发现有27.3%的人性交后怕怀孕,21.3%的很懊悔,21%的惧怕败坏名声。在接受人流手术时,怕手术痛苦者有48.4%,不敢告诉家长者17.3%,不在乎者135,手术后怕产生后遗症的62.3%,怕失恋后不易再找对象的20.7%,无所谓者17%。对于男性,发生婚前性行为时,往往特别紧张,怕被人发现或不能让对方满意心理压力增强,反而使性生活质量下降,婚姻中性生活不美满和谐。金西通过资料证明在世界各地的人们当中,男性比女性更多地需要不同的伴侣的性伴侣。
2、对日后婚姻生活带来阴影,大学生之间性行为即使双方真诚,以结婚为目的,但由于种种原因不能走到婚姻人也大有人在,在我们国家的文化氛围中,几千年传统思想对童贞也是极为看重的,虽然大学生因爱而性,因此发展恋爱关系,双方可能当时认为不在乎,且大学生这个群体对婚前性行为容忍度较高,但是在对自己法律上的配偶的童贞——特别是男女双方的贞操看得更加重要!如果对方曾经发生过性行为,甚至即使与自己发生过也会对两人的感情造成不利的影响,埋下婚姻的隐患!对自己的另一半是完整的,是人类内心深处与生俱来的渴望。还有一点不容忽视,婚前性行为严重影响婚后夫妻生活质量,据国家权威专家抽样调查,有婚前性行为的夫妇幸福度远远低于没有婚前性行为的夫妇。
3、降低自我评价,尤其为女性。正如案主在性行为后担心自己被抛弃,自己认为自己不再纯洁,万一不能和男友步入婚姻担心自己不配再被人爱的大学生也很多。尤其大学生较多婚前性行为是以爱为基础婚姻作为目标,但一旦恋爱关系一旦破裂,带来的心里创伤要远远大于没有婚前性行为的女性。且大学生婚前性行为具有排他性,发生性行为后大学生往往会把自己封锁在两个人的空间里,缩小了与他人交往的空间和机会,女性尤为如此,人们常说“爱情是女人的事业”这种观点也不无道理,婚前性行为遭遇失恋后女性更多怀疑或不再相信爱情,对婚姻丧失信心。有调查表明,性交后女方想报复男方的占10.7%,既悔恨有摆脱不掉的占21.3%,第一种情况则很可能演变为日后生活中的安全隐患,第二种更易产生矛盾心理,给自己、配偶、家庭同样带来心理负担。
4、对社会的影响,大学生群体是社会中文化水平相对较高的群体,而婚前性行为比率的增加对性道德亦是极大的挑战,亦是西方性解放思想对传统的中国文化的挑战。
对当代大学生对美和爱的追求,我们要充分加以肯定,大学生婚前性行为是个敏感的话题和问题,目前,对此类问题的处理就是行政处分,勒令退学,显得简单和消极被动,大学生阶段是大学生人生观、道德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对大学生婚前性行为,一方面必须加以教育和引导,满足他们对科学性知识的需求,形成健康的婚恋观、性心理,培养良好的人格,促使他们健康成长。
三.大学生性行为的伦理规约
为了使作为个体存在物的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得到满足。为了使自己的行为活动服从自己理想,使自己获得人之为人的幸福和价值。人类性行为需要一定的规范。婚姻关系就是直接产生于两性关系的禁例。一夫一妻制的“最后胜利乃是文明时代开始的标志之一”此外,人的性行为本身不同于动物本能的交配活动,人的性行为是有意识的活动,不仅表现为能够认识、预见和调整自己的行动,表现为富有幻想和殷切的渴望。而且能使人的性行为符合社会规范的要求,最大限度的满足自己的生理和心理的需要。性教育的基本伦理观,把人类的身心两面结合在一起,强调心灵与身体之间的正确顺序。主张以真爱为中心的性行为。当性行为提升到心灵的层面,并服务于心灵的目的时,便神圣化、理想化、价值化、尊严化、伦理化、道德化了。因此,在强调大学生自我发展、自我需求满足的同时,有必要倡导基本的性伦理规约来规范和引导当代大学生的性行为,促进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
1、尊重与相爱原则
在人类社会中,区别于动物的性活动,就在于人类有超乎于动物界的思想与情感,因而在性活动中具有对异性的、尤其对特定的“某一个”异性的爱情,就成为人类性伦理的重要原则。在现代社会,人对异性的要求不是简单地以自然方式、而是以复杂的社会方式进行的。人以恋爱的方式使性欲人格化了,当性的快乐被爱这种精神因素所维系的时候,它就更高涨并且有动物所不具备的持久性。另外。尊重原则不仅体现在对恋爱对方上,还体现在对自己和对社会的尊重。首先要自尊。在恋爱过程中,不能为了获得一时爱情去卑躬屈膝、牺牲人格,更不能以自杀、以性等方式去搏取所谓的爱情。其次要尊重对方。尊重对方的意愿和选择。特别是在追求对方的时候,不可采用一些极端的方式,甚至不顾对方是否愿意,死缠赖打。最后要尊重他人。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人,其行为不能仅顾自己的感受。而要考虑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同时也包括对性行为可能产生后代的尊重。
2、责任和义务原则
性既是一种权利,更是一种责任和义务,性与道德、性与道德、法律、婚姻密不可分。人作为有理性的动物,他不仅具有选择行为的意志自由,而且也有控制和约束自己行为的意志自律,自律性就是人的自身的意志约束,表现为人为自己立法以及理性对感性欲望的合理节制。同时,生活于现实世界的确定的人、现实的人,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道德责任和义务。人的道德责任意识,既来源于行为主体对客观存在的道德规律和道德责任的理解和认同,又来源于外部环境的规约与定序以及社会舆论的监督与评价。因此,生活于现实世界的人总会受到外部世界的规定和制约,任何人都不能随心所欲、为所欲为、每一位性行为的当事人,都有义务为自己的性行为及其后果负责。那种两性关系上任意、轻率、放纵、无节制的行为,只能导致物欲横流、无可挽回的灾难。
3、自觉和自愿原则
在实际性行为中,所谓自觉是指男女双方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性,所谓自愿,则更多的是指女方自愿。因为无论是从生物属性或社会属性上看,在性行为过程中,一般说男人处于主动和进攻的地位。性行为是男女两性未达到一定目的而进行的活动,涉及一方影响另一方的关系,从而就会有双方主动或仅仅一方主动,双方愿意或仅仅一方愿意的区别。因此,性行为的道德规范要求性行为应该建立在男女双方自觉自愿原则的基础上。在性行为中,男方不紧要满足自己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也应该顾及女方的意愿与需要。四.建议及自我保护
1、提高自我教育。众多研究及事实表明,男生受到西方性解放的影响较大,他们对传统的性道德观念较为淡漠,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较为开放轻率随便和冲动。而女生仍受传统道德观念和社会舆论的影响较大,较注重贞操和感情,保持着较传统、谨慎、保守的态度。因此我们应在男生中,侧重进行社会责任感及婚姻责任感的教育,女生应加强自尊、自强、自爱的教育,使两性关系在“利他”的前提下发展,前述调查中的90%大学生认可婚前性行为,但是在大学生中却仅有16%的人使用安全套,70%左右有性行为的学生认为自己或性伴侣通过性行为感染性病、艾滋病基本不可能,可见大学生在婚前性行为很大部分人忽视了它可能带来的伤害,因此加强学习性健康知识,知道如何为自己、为性伴侣负责。大学生要锻炼自己的道德意志,确立正确的性行为目的和道德动机,在性行为中自觉地运用理性去指导自己的行动,增强婚前性行为的约束能力,不被自己一时冲动或者一时的性欲所支配,做到尊重自己的恋人,维护爱情的纯洁性,对自己、对他人负责。“你想嫁给他,就要引导他;你要珍惜她,就不要伤害她。”
2、扩大性教育的范围和强度
1995年首都师范大学率先开设了“性健康教育辅修专业”,把生理学、性心理学、性伦理学和性法学等课程升到大学课堂。但其他高等院校的性教育仍是屈指可数,偶尔开展关于性教育的讲座受到学生们的欢迎也因多种原因没有多次、大范围的开展,在笔者所在的大学中关于性教育的各项活动少之又少,就连每一年的防艾滋病日所开展的教育也是寥寥无几。学校是大学生受教育的主要途径,对大学生生理心理发展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学校应大胆开设相应的性知识课程,传播性科学,打破性的神秘面纱,使得大学生对性获得科学的认识。同时,学校不仅要进行性知识、性健康的教育,更要注重性道德的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高雅、纯洁、克制、利他(她)的情爱、性爱及婚姻、家庭观念,认识到情爱、性爱、婚姻的不可分割性。要强化道德制度的规约,为增强大学生对婚前性行为的自我约束能力提供制度的伦理关怀。
3、社会承担职责
各种传媒应负起责任,尤其网络在涉及到两性关系、婚恋关系信息时应当筛选符合社会规范的信息做好导向作用,多开展健康的性文化、道德交流,让大学生在一个相对减少的心理压力及在学习西方文化时尊重传统性文化,不肆意扩大性解放,指引大学生尊重性关系,建立高雅的性关系。
五.大学生性行为的基本评价
关于大学生性行为的基本评价,主要围绕本质、模式两个层次进行论述。
1、从本质来说,大学生属于高知识人群,他们具有较强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博学兼容的特征以及追新求异的倾向,这决定了他们有可能接触并接受更多的新思潮、新观念,其中包括大量不合理的性思潮、性观念,因而他们的性思维比较活跃。以上列举的几种大学生性问题,虽然只发生在部分大学生身上,但是问题的严重性后果以及对他人利益、社会风尚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2、从性的存在模式看,一些青年在性方面的认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他们已将“恋爱——结婚——性行为”的婚恋关系模式,变成了“恋爱——性行为——结婚”的模式。恋爱、性行为、结婚三者常常出现分离、即恋爱、性行为之后的结果并不必然是结婚,恋爱目的出现了多元化,恋爱变成了满足多层面需要的手段,如满足物质需要、精神需要、感情需要、性欲需要等。因此,只凭热情和感情而缺乏理智和理性的恋爱,走向无奈和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虽然当今社会对婚前性行为宽容了很多,但是大样本的调查表明,至少在目前的中国青年中,并未出现对贞操无所谓的趋向。绝大多数大学生仍渴望包括性爱在内的美好爱情,但是性爱是要讲究条件和规范的,大部分青年大学生对婚前性行为仍保持谨慎的态度,在实际行为中他们也是这样做的。我觉得,成熟的恋情可以以性作为升华,而我相信,大多数大学生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不会轻易地发生婚前性行为。婚前性行为作为恋爱到结婚的过渡阶段,我认为无可厚非,但前提是,成熟的爱情才能有成熟的结果,这个尺度的如何把握,相信大学生们有这样的判断能力,“如人饮水,冷暖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