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家长读本》有感
读《家长读本》有感
孩子她从入学以来,在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帮助下,很快地适应了学校生活,渐渐地养成了较好的学习习惯,成了一名合格的小学生。在此,我对各位老师的辛勤教育和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表示衷心的感谢。
读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和氛围会造就孩子良好学习习惯。而一个人拥有一个好的习惯,它将使人终身受益。家庭是孩子的第二课堂,家长是老师的助手,在此就孩子的成长教育谈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一.家庭教育首先要从自我教育开始
父母喜欢看书,忘情工作,都会给孩子留下深刻印象。同时给他们起到一个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待孩子的学习,不能光说不做。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首先要做好。现在孩子接触信息的途径很多,信息量也很大,有时他们提的问题,难免把大人难住。大人不学习是不行的。所以我们经常会买书、看书。当你看书的时候,孩子自然而然也会在旁边看书。有时带孩子去运动,也会提到一些常识性的问题。这样既锻炼身体又满足孩子的求知欲,一举两得。我们要求孩子干事情要认真。孩子做完作业,我们会给她检查一遍。发现她字写得潦草,会要求她擦了重写。有时候,她很不愿意,但不能心软,得让她记住,如果第一次做不好,要负出更多的努力。所以干事情一定要认真,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二.不能过分宠爱,事事包揽,但也不能放手不管。
现在家长都知道对孩子不能过分宠爱,不能为满足孩子的要求,要什么就给什么。这样很容易让孩子在行为上难以约束自己,最终导致自控能力差,没有上进心,缺乏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毅力。随着孩子的长大,生活上的一些小事,我们也都会让她去做。有时也帮助大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我们想让她明白不但要读好书,而且要学会生活和关爱每一个人。
三.期望值不过高,但仍要严格要求。
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材,我们同样有这种心理,但我们不会强迫她学她不喜欢的事情。尽量让孩子干她喜欢的事。做到爱好广泛,做事认真,将来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四、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
孩子做作业时我们不要在她旁边看电视,玩电脑。我们可以看一些专业书籍,或看一些小说杂志。我们家凡是让孩子读的小说杂志全是我们家长读过的,这样会方便与孩子交流沟通。
五、把孩子当作一个朋友,多理解,多表扬,多鼓励,少批评,不指责。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是可怕的,哪怕父母与孩子之间也不例外。我认为:如果能找到适当的时间跟孩子好好沟通,互相了解,换位思考,多给孩子一些关爱,那么这种努力一定有收益。作为孩子,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最棒的,然而不可能每次都是第一。我不求孩子办大事,但求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件小事。可以不在乎结果,但必须重视过程。
做人是孩子的立身之本,欲使孩子成才,先教孩子做人。这是家教的最重要任务,当然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培养起来的。只要我们有耐心,有毅力,持之以恒,我相信每一位孩子都能够发出自己最耀眼的光芒。孩子的成长还离不开学校这片沃土,离不开园丁的辛勤培育。还希望老师对所有孩子都悉心呵护,使孩子的明天更美好!
第二篇:读中共党史读本有感
读《中共党史读本》读后感
李俊小学 杨占军
经过八次的党课的进建后,我选择浏览了《中共党史读本》,再次走背中国共产党的已往,重温了那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
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五四举动、新仄易远主主义实际的组成、真谛尺度成绩大年夜谈判,到科教兴国计谋的组成,我党没有竭把思念文明做战摆正在主要的位置。仄易远族魂、仄易远族细神更是各个时期的指面人没有竭夸大的成绩。出有思念的巩固堡垒,任何做战动做皆付诸空流,中国共产党人从一开端便明黑那一面,没有竭夸大展开攻讦与自我攻讦,那的确是其他政党易以做到的一面。来日诰日的连结共产党员先辈性教诲也很好的担当了那一优秀传统,我觉得能够有幸正在党构造下到场那样的举动,更要明黑顾惜,做为一名一般的准备党员,我念,我也是正在缔制历史,我也是正在继往开去。其次,我深化天体会到我党的政权是从枪杆子中得去的。北昌叛逆、秋支叛逆、广州叛逆等一系列武拆反动,正在混治的年月为人仄易远开路。朱德、彭德怀、叶剑英、刘伯启等一批元帅运筹帷幄,正在无数个没有眠夜的灯下统领大军为百姓做战。工农黑军从1928年起,没有竭正在齐国范围内扩大年夜,分离了没有怕死没有恩人的爱国兵士,他们扔头颅洒热血,失降臂统统只为胜利。最易记的是黑军少征,爬雪山、过草天、横渡金沙;铁索桥再险,一样能够征服;人给家足再苦,一样能够忍耐。是的,我们捐躯了许多兵士,但是我们终极以一支队伍的名义抑止天险,走完少征。正在中国共产党的斗争路途上,只要回顾少征便扑灭了一种细神,照明了一个仄易远族,我觉得,没有管将去我们走到那边,少征将会是一尾细神之歌,没有竭唱响耳畔。
我们的历史也有创伤,那惨烈的日军30万人北京大年夜屠杀至古还是我们心头没法抹去的阳影。1937年日本的侵华止为,给中国人仄易远带去弘大年夜的灾易。他们烧杀抢劫无恶没有做,他们惨无人讲的止径毫无天理。但是中国共产党出有被吓倒,反而满腔怒火,正在齐国范围内与日本鬼子斗争到底。正在艰苦的情况下,正在被动的局里下,我们党充真散开才干,稀切连开统统能够连开的气力,历经8年末于捍卫了国家的威宽。那当中,几优秀的爱国爱党人士捐躯,几无辜的善良百姓受害,但是,中国共产党挑起了任务,强忍悲哀,当仁不让。
中国的历史是一部布谦血腥、愤恨战战役的历史,当我们的故国正在遭到本国侵犯者的血腥屠杀战抨击打击的时分,人仄易远的愤恨正在一面一面的积散直到收做的那一刻,终究一收没有成拾掇,没有用灭侵犯者没有罢戚,留神是覆灭而没有是赶走!当人仄易远活得了更生,知识、细神战物量的水仄皆正在快速的上涨,风俗了战役!齐国人仄易远配开去建坐战役、保护战役!
正在党已往的没有到百年的历史上,经济展开没有常说起。因为历史的本果,已往我们的确没法专心致志展开消耗劲。但是如古好别了,历史曾经被我们改写,正在新时期,中国正以史无前例的速率背天下证实,我们的经济一样能够里貌一新。有来由相疑,我党会带收齐国各族人仄易远,以暂远计谋为计,以远大目标为航,正在我后的100年谱写愈减灿烂的奇迹。
第三篇:读慈善读本有感
愿慈善之花开满人间
●许铭
最珍贵的角落,充满了关爱与希望:最亲密的朋友,充满了真情与感恩;最美丽的世界,充满了友爱与慈善。
当我慢慢地翻开慈善读本,看着一页一页的文字,心想:慈善,就是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付出代价去帮助别人,是各种物质体现出来的团结与力量。或许这本书写的这么多的小故事就是想告诉我们这些吧,可是,当我读完最后一个字,我发现我错了,原来慈善在乎的不是付出的代价,而是做慈善时怀着的那份情怀。慈善,不是只有在重大灾难面前才表现出来的爱,也不是以物质的多少来衡量慈善者的真情,更不是一个富有的人对贫困者的“施舍”。慈善,就在我们的身边,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看完这一个个的小故事,让我有了一个小小的心愿:愿慈善之花开满人间。
我记得08年的汶川大地震,有一面鲜艳的旗帜挂在一片废墟的汶川,那面旗帜道出了多少怀揣着关爱与善良之心的人们所汇聚的心声,是大大小小慈善者行动浓缩成的一句话:“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于是,全国各地乃至世界的慈善者们为灾区捐献了自己的一份力,小到我们这些中学生所写的一封慰问信,捐的一袋衣物,大到一些企业所捐献的巨额资金和多少志愿者亲临灾区义务帮助灾区的人民重建家园,无论是一封封慰问信,还是一笔笔巨额资金,都让一个个失去父母的孩子们重获温暖,重获活下去的信心与信念。让失去家园的人们团结一心,感受到来自全世界的温暖,这就是慈善的力量!它让我们看到一朵朵慈善之花绽放在世界各地,也盛开在被温暖的人们心中。
慈善的力量是伟大的,无限的,慈善却是无形的 让我们用无形的力量去创造震撼人心的感动与奇迹
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慈善在哪?怎么做才算是慈善?难道真的要像别人一样,捐献巨额资金才算慈善吗?不!我们每个人都是慈善家,“慈善”就在我们身边。
在繁华而又喧闹的城市背后,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贫困,荒寂的山区。山区里每天都在发生的感人故事、励志故事在城市里却少之又少。还记得我们曾经听说了山区的孩子们缺少书籍和物资,然后纷纷捐献自己不用的图书,自己穿不了的衣服,甚至是我们心爱的一些小玩意。希望能帮助灾区的孩子们多学一些东西,多看一些书,让他们能够做得更好,学得更好,满足他们渴望学习的心愿。而作为慈善家的我们,当看到他们拿着书欣喜的样子,认真学习的神态,尤其是他们凭借我们捐献的课本考上理想的大学,从心底里我们为他们骄傲,也为自己的慈善举动感到激动与喜悦。这使我们觉得自己的人生很有意义。
让我们以爱育圆心,以善良为半径,用行动划出一道平凡而又动人的弧线。愿随处都是最珍贵的角落,愿每个人都是最亲密的朋友,愿慈善之花开满人间!
(本文作者系广东省珠海市第九中学学生)
第四篇:读《云南读本》有感
读《云南读本》有感
彭光明
离开大学校园以后,读书的时间被太多挤占了,深入阅读的时间也很有限。但《云南读本》却让我爱不释手,读过好几遍。它像一壶老茶,品茗数次,愈久弥香。“《云南读本》是一本庄严之书,是一本受过中等以上教育的云南人都该读的书,地方精英更应关注它,因为他可以帮助人们思考本土文化的价值、地位和命运等重大问题,读了它,我们也许会真对我们的故乡,对我们脚下的土地,别有一番体认,加深一层热爱。那些关心文化价值和精神生活的非本土人士也能从中得到愉悦和滋养”.这段话时刻回响在我的耳边,仿佛我的老师,时任云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陈友康教授在课堂上讲的一样。陈友康老师是《云南读本》的主要编著人。每当打开这本书,就如同回到大学校园,回到知识的殿堂。
《云南读本》从自然的恩赐、历史的记忆、思想的高度、精神的魅力、文艺的精髓几个篇章全面展示了云南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精神高度。读过《云南读本》,仿佛登临名山大川,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慨。又如走上举世闻名的滇缅公路,像经历苦难辉煌岁月的时光穿梭。云南的风土人情、自然遗产历历在目。在《云南读本》里,云南人自强不息、平和包容的精神滋养着云岭大地。
一、《云南读本》有最美的风景
云南的山美、水美、人美!在《云南读本》的故事中,能领略自然的恩赐。美丽的彩云之南,从滇池到洱海,从高黎贡山到无量哀牢,从澜沧江畔到金沙水泊。每一处自然风光,都是大自然的恩赐。谁不说咱家乡美,但我们的家乡最美,站在云南的土地上,读着家乡的故事,别有一番滋味。
楚图南先生写的“这锦绣的高原,是我们无上的乐土。乐土上的生命,都一样雄健、美丽、和平。”读到这样优美的语言,我被深深震撼着,高原的美,数不尽。我的家就在高原的某个角落,那里有起伏不断,绵延不绝的群山。山是远方的家,山养育了祖祖辈辈的村民。走在崎岖的山路上,精神总是振奋的。总想翻过那座山,虽然知道,山的那边还是山,但是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探索的脚步。正是家乡的美给予我力量。沈从文先生所写的《云南看云》,把云南的云比喻为用西藏高山的冰雪,和南海常年的热浪,两种原料经过一种神奇的力量完成的,色调出奇的单纯,惟其单纯反而见其伟大。云南的蓝天,同样美不胜收,那种纯净的蓝,纯洁的蓝,是我最喜欢的自然风景之一。在冬天的日子里,看蓝天是非常惬意的。我每每拍摄到纯洁的蓝天,自己一个人会欣赏很久。
读过《云南读本》对家乡的自然风景会多一些认识,认识我们自己的家乡,重温历史,去观照、挖掘其意蕴,建构精神家园,去唤醒沉睡的乡邦文化,寻找到自己的文化之根,也使自己得到一次心灵的洗礼与升华,在《云南读本》里,我一次又一次看到了最美的风景。
二、《云南读本》让人愉悦,给人滋养。
读本里介绍了云南的名人及与云南有关的名人故事,每一个故事都是一段历史。航海家郑和、人民音乐家聂耳、抗日英雄周保中将军,还有徐霞客、龙云、唐继尧、蔡锷等历史名人,护国运动、西南联大在滇办学等历史事件,让云南的历史显得厚重而辉煌。不光有袁嘉谷、熊庆来等精英人物进入《云南读本》,还有不少范文,如《驿路梨花》《海鸥老人》等都被收入了《云南读本》,甚至那纯朴厚道、自强不息的云南人精神,也进入了《云南读本》。这些文章,每每读来,朗朗上口,了解了他们,才能谈得上了解云南本土文化。李根源强调了云南人的精神有追求自由,反抗列强;坚毅刚强,不屈不挠;精诚团结,奋发向上。这些精神同时是云南发展的动力源泉。
2015年国庆节,我踏上了滇西之行,先后参观了滇西抗战纪念馆和和顺图书馆。去这两个地方,就是因为有《云南读本》的影响,《血肉筑成的滇缅路》那种牺牲和奉献精神,是史无前例的。滇西各族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在崇山峻岭间开凿出一条天路,西方人惊奇地称它为“用手指刻出来的公路”.各族人民为了国家,为了不被列强欺负,作出了巨大牺牲。在和顺图书馆,同样感受到文化的魅力,这里是中国最大的乡村图书馆。这里也是《大众哲学》作者艾思奇的故乡。在读本与现实中,往往能给予我精神上的愉悦。
读《云南读本》,需要用心灵去感受、去感知、去感悟。正如培根所说:“读书和学习,在个人方面,是生命力的不断的解放扩张和充实。在社会方面是接受经验,是理解人群和推动社会的进步。”我想《云南读本》带给我的不仅仅是这些,还有我魂牵梦绕的大学时光。
第五篇:读《托洛茨基读本》有感
读《托洛茨基读本》有感
陈俊鹏
(作者为共产主义联合会会员陈俊鹏同志。)
托洛茨基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一位争议颇大的历史人物,斯大林对托洛茨基的种种行为言论进行了歪曲与攻击,对托洛茨基的一些著作进行封杀,导致了很长一段时间内,托洛茨基在世人眼里的看法是片面、负面的,在中国有“汉奸托派”,在苏联有“右派”、“反动派”、“托洛茨基主义”等等负面概括,但归根结底,这些描述也只是在当时官方对其著作的封杀和对其真实或虚假的错误的极力放大导致的不全面认识,“托洛茨基”成为了政治工具与政治帽子。本文不谈论关于托洛茨基在革命中的贡献与过错,笔者仅根据蕴含托洛茨基思想的原文来写一些感想与见解,定会有不足之处,希望大家通过阅读原著,获得自己的感想与见解。
世界革命思想——从世界的眼光看待俄国革命,在托洛茨基看来,俄国是革命的开始而非革命的终结,一旦俄国革命成功,它的重点应是帮助其他国家完成革命(尤其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革命),俄国的革命是世界革命的催化剂与跳板,苏俄所扮演的角色应是不断输出革命且巩固社会主义阵地的“先行者”,而非本国革命成功后便稳定下来自己建设充当社会主义“老大哥”(事实证明托洛茨基高估了当时的革命形势,除了俄国,其他资本主义大国并没有成功革命。)世界革命思想与斯大林的一国社会主义思想产生了严重的冲突和对立,托洛茨基对一国社会主义的主要批评有:
1、一国在资本主义大环境下建设社会主义,要么渐渐地融入资本主义,要么被世界资本主义国家围追堵截,难以发展建设,不可能建成。
2、局限在一国建设社会主义体现不了社会主义经济优越性,无法从世界分工出发,使国际间的货物交换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3、抛弃国际主义立场必定导致民族利己,滑向帝国主义。
关于这个思想,笔者认为托洛茨基的大方向是正确的,对一国社会主义的批评是到位的,批评的内容或多或少的在后来苏联的发展与灭亡中得到印证,但是我们也应看到,他的这个思想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实践起来的难度和风险显然更高,经过内战与初期社会主义建设,国内渴望稳定的声音占据主流,国际革命形势也非风调雨顺,这时竭力输出革命显然会有很大阻力。
不断革命思想——托洛茨基的这个思想很有运动性,比较而言,斯大林主义显得更静止性。内容主要有:
1、革命没有一步到位就能成功,必须通过对新形势下的新现象(如官僚主义、极权主义和资本主义复辟余烬)进行不断革命。
2、从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不断性,需要尽快让无产阶级掌权,缩短小资产阶级的掌权时间。
3、落后国家更容易比先进国家早日实现无产阶级专政,但将比他们晚进入社会主义。
4、世界革命的不断性,从一个国家革命成功到另一个国家革命,要连续的进行,并非停留在一国革命(和世界革命思想接轨)。
笔者个人是比较赞成不断革命思想(即使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的尤其是革命成功后对落后成分进行不断革命这个观点,认为在当下也很有借鉴意义。革命成功后建设社会主义,需要做的是不断的消灭腐朽落后的社会成分及思想,并对已经形成风气的落后社会行为进行革命,而不是放任腐朽落后社会成分与思想不管不问,这对于维护社会主义纯洁性与长久性,防止复辟倒退很有意义。
党内民主思想——这个思想不能说是托洛茨基独有的思想,之所以特别提出,又要牵扯到托洛茨基与斯大林思想的矛盾了。托洛茨基认为党内应该允许不同意见的激烈争论,不管这个意见是否是大多数人的意见,但也应当给予发声的权利,但是不管之前争论的怎么激烈,全体党员最终要都要服从投票结果,然后坚决执行。但是斯大林对这个想法则是,这样激烈的争论会破坏党内团结,破坏党的“铁的纪律”与党的战斗力,甚至会出现党的分裂,不利于党内稳定,取而代之的则是“列宁主义”的至高无上,而“列宁主义”的权威代表则是斯大林本人,异议者自然便成了反对“列宁主义”的“社会主义敌人”,斯大林这个方案的缺点极大打击了党的创造性,官僚主义乘机滋生,个人崇拜之风盛行,管理模式日趋僵化等等。虽然斯大林思想对日后苏联造成的问题有许多,但是读者也应看到斯大林思想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积极的一面,和对托洛茨基党内民主的一些值得思考的批评(斯大林认为正是因为党内激烈的争论造成派别集团产生,而托洛茨基则认为是因为党内没有充分的民主,党员没有发声的权利不得不通过其他派别集团来表达自己意见造成派别集团产生)。斯大林为首的联共(布)的坚强领导,在快速工业化和卫国战争中起到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笔者认为,即使斯大林的思想在短期和危急关头有相当作用,但托洛茨基提倡的党内民主即使不在当时,在日后的社会主义建设中一定是需要弘扬和发展的。共产党本身是先锋队组织,党员大多数也是拥有革命理想与钢铁纪律性的共产主义者,共产党的成分应是所有党员的共性总和,而非一把手以权威主义一人代表共产党的成分,党内民主是相信广大党员能通过自己的思考做出理性判断的表现,是让所有共产主义者能发表自己看法而不用担心被敲黑棍的制度保障,是能激发党的创造性与活跃性的积极策略,在确保党员质量的前提下,党内民主无疑是进步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