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新课程——说课,听课与评课》心得体会
近期,我阅读了《新课程——说课,听课与评课》一书,这本书立足于推进改革深化改革这一原点.丛书中问题的提出与解决均来自于全国各地实验区的研究与实践.书中带着新课程的理念叙述着改革实践中的问题与解决,激发着教师的热情,智慧与信心.全书共分5个章节,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阐述与分析着课程改革的背景,平台,桥梁及如何正确进行说,听,评课,最后还展示了一组优秀案例,给教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空间,也给正处在改革摸索阶段中的老师指明了方向,书中对于每一个理念的产生,操作,实践,与反思都有具体的一个过程与评析.因为这些问题均来自教师的实践,所以,读来仿佛觉得许多地方都是自己曾不注意的或是意识到问题所在,但尚处在迷惑中,没有较好的解决方案.如果能通读本书,就会帮你疏理改革实践中的小阻碍,对有的章节还可以进行精读与摘录.我们在教研活动中,十分注重评课这一环节,当资深老教师评课时,我们会发现许多我们不曾意识到的环节,老教师却捕捉到了,并从理论依据出发,结合现场教学效果与学生的反应融合在一起加以点评,听得我们心服口服.如:课堂中应发挥学生主体性,适时收放,要相信学生的能力.千万不要局限学生的思维,让其走到教师预先设计好的轨道上来,这样学生的诸多潜能均被扼杀.这就是学生学得过死,思维局限的根源所在.经过老教师的评课之后.我们不仅知道如何直接改进自己的教育行为,另一方面也学会了如何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所以边学习书中的有关理念,边结合自身的实践即时反思,这样会对自己今后的教学十分有益。
第二篇:新课程说课、听课、评课
新课程说课、听课与评课
说课:走进教学研究的崭新殿堂
一、什么叫说课
说课指的是以教育科学理论和教材为依据,针对所授课的具体特点,由说课教师向其他教师或教研人员口头表述该课题。说课不是直接面向学生,而是面对教师和教研人员,是同行们之间的高层次对话。它既可以在学校的教研组内开展,又可以在校际之间的教研会上进行,还可以作为各级教育教研部门组织学科评比活动的内容之一。因此,开展说课活动是提高教师素质,优化课堂教学,落实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二、说课的类型
1、研究型:这种类型的“说课”,一般以年级组或教研组为单位,常常以集体备课的形式,先由一位教师事先准备并写好讲稿,说后大家评议修改,变个人的智慧为集体智慧。
2、专题型:专题型说课是在众多教学内容中选取专题,单项研究。这样会把问题研究得更深入一些。
3、示范型:示范型说课,一般选择有经验、素质好的优秀教师先向听课老师作示范性说课,然后让说课教师将说课的内容付之于课堂教学。
4、评比型:这种形式的说课带有竞赛性质,参加说课教师往往是通过层层推荐和选拔出来的优秀教师。
三、说课的特点
1、说理性:说课不仅要说出“怎样教”,还要说清“为什么这样教”,要让听者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要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理论知识去阐明道理。
2、科学性:课堂教学要求教师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用科学的方法解决教学的矛盾和问题。
3、高层次性:由于听课的对象是懂教材、熟业务并具有一定教研水平的领导和教师,所以,我们要学习先进的教改经验和教学方法,学习有关教育理论,充实说课理论依据,特别是对 教材的处理,教法的选择,板书的设计,语言的推敲,比以往备课更为精心,教学结构更趋合理。
4、预见性:说课要求教师不仅讲出怎样教,还要说出学生怎样学。所以,说课者要估计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会有什么困难,说出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和解决的办法。还要说出自己设计提问的关键问题,估计学生如何回答,教师应该怎样处理。一般来说,从教师说课的表现可以预见教师上课的神情。从说课的成功,可以预见其上课的成功。
四、说课与上课的区别
1、要求不同:上课主要解决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说课则不仅解决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而且还要说出“为什么这样教”的问题。
2、对象不同:上课是课堂上教师与学生间的双边教学活动;说课是课堂外教师同行间的教研活动。上课的对象是学生,说课的对象是具有一定教学研究水平的领导和同行。
3、评价标准不同:上课的评价标准虽也看重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案的实施能力,但更着重课堂教学的效果,着重学生实际接受新知、发展智能的情况;说课重在评价教师掌握教材、设计教学方案、应用教学理论以及展示教学基本功等方面。
五、说课的内容
1、说教材
⑴说教材的地位,作用以及前后联系或对其他学科的影响。
⑵说教材特点,从课程论的高度分析编写意图,教材的重点,难点及其成因,教学的关键。⑶说教学目标,分析教学目标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加以说明,力求教学目标制定的全面、准确、恰当。
2、说学法 针对本节教材特点及教学目的,学生宜采用怎样的学习方法来学习它,这种学法的特点怎样 ?如何在课堂上操作 ?在本节课中,教师要做怎样的学法指导,怎样使学生在学会过程中达到会学,怎样在教学过程中恰倒好处地融进学法指导。
3、说教法
教法是为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所采取的手段和措施。说教法,应说出“怎么教”的办法以及“为什么这样教”的根据。
4、说教学程序
通过教学过程的分析,可以看出说课者独具匠心的教学安排,它反映着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个性与风格。也只有通过对教学过程设计的阐述,才能看到其教学安排是否合理,科学,是否具有艺术性。
六、说课应注意的问题
(1)说课不是备课,不能按教案来说课。
(2)说课不是讲课,教师不能把听说课的领导和老师视为学生,如正常上课那样讲。(3)说课不是“背课”,也不是“读课”,要突出“说”字。既不能按教案一字不差地背下来,也不能按说课稿一字不差地读下来。一节成功的说课,一定是按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路,有重点,有层次,有理有据。
(4)说课的时间不宜太长,也不宜太短,通常可以安排一节课的1/3—1/4的时间。(5)注意发挥教师自身的教学个性和创新精神,防止生搬硬套教参、杂志上的内容。(6)注意运用教育理论来分析研究问题,防止就事论事,使说课还处于“初级阶段”的层次水平。
(7)注意避免过分表现“理论依据”,脱离教材、学生、教师实际,空谈理论。
听课:在观察中把握课堂教学的真谛
一、什么是听课
1、听课是直接从课堂情景中获取相关的信息资料,从感性到理性的一种学习、评价及研究的教育教学方法。
2、听课不是目的,听课是手段,是途径。通过听课达到甄别认定课堂教学优劣的目的,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研究的水平和质量。
二、听课的基本特点
1. 目的性,听课要有非常明确的目的。为什么要去听课?听什么样的课?要解决什么问题?听课者都应该有明确的目的和任务,听课者应当有选择和有侧重地听一部分课或学习哪些内容。
2.主观性,一是什么时候到什么地方去听什么人的课,基本上是听课者自己确定的。3.指导性,绝大多数听课活动在听课后要形成个人或集体的认识和意见。形成的评价要以一定的方式反馈给学校或教师,要提出一定的指导性意见和要求及改进措施等。4.理论性,听课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能,需要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做支撑。听课者即使听本专业以外的课,也要能听出一些成功的地方和不足之处,这本身就需要听课者有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基础及掌握一定的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方法。
三、听课的要求
1.要明确听课的目的、计划。无论是听何种类型的课,在听课前都应确定具体的目的和要求,听课者也必须明确这些目的和要求,否则,就可能得不到有效、真实的听课信息,就达不到听课的目的。
2.要了解教材,了解教材是为了能听出教师是否抓住了教学重点、讲清了教学难点、完成了教学任务等。3.要处理好听课者与被听课者的关系,听课者应抱着向别人学习的态度去听课。进人课堂后,听课者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做到认真听、仔细看、勤记录、多思考,不要漫不经心,不要干扰学生学习,不要干扰教师上课。
4.要不断地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如当前新课程对教师的教学要求做到如下转变:由单纯的知识传授向知识探究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师道尊严”向“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转变等。如果不了解这些新的要求,就不可能用新的教学理念去审视课堂教学,就可能出现“听不懂”的现象,甚至有可能产生错误的判断。5.要做到听、看、记、思有机的结合。应该根据听课的目的和要求,有所侧重地将听、看、记、思的内容有机、灵活地结合起来。如教师讲和学生发言时,就要以听为主,兼顾观察;教师在板书和学生在演练时,就应以看为主,兼顾其他;学生在练习时,就应以思考为主等。6.要积极参与评课.评课时要积极参与,对教师的自评和听课教师的评价应认真地记录和思考,以便在自己的教学中进行借鉴并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四、听课的类型
1.检查型听课,为了了解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总体、过程、某一方面或某个问题的情况而进行的听课活动。
2.评比型听课,主要是为了对教师做定性评价的听课活动。如评优课、考核课及评优秀学科教师、名教师、特级教师等的听课就属于这个范畴。
3.观摩型听课,观摩型听课是为了总结、推广、交流及学习教学经验和方法等而进行的听课活动。包括公开课、示范课、展示课等。
4.调研型听课,调研型听课是为了研究、探讨有关教育教学问题或了解教学改革实验进展情况而进行的听课活动。研讨课、实验课、调研工作中的听课等就属于这个范畴。
评课:在交流对话中改进教学
一、评课的内容
1.评价教学思想,做到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并重,研究教材知识与研究学生并重,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指导学法并重。
2.评三维目标的设计与达成,教学目标是否全面、具体、明确,是否符合课标、教材、学生的实际。是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是否重视开发潜能,注意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3.评教学内容,看教师是否认真研究了学生,评授课内容是否正确,是否做到了重点突出、难点突破、疑点突明、教育点突现,在完成既定目标后,是否又引发学生新的思考,进而产生新的问题,激发起学生新的思维兴趣。
4.评价教材处理,是否正确理解教材,抓住教材特点,思路清晰。是否有开发课程资源意识,资源开发是否合理有效。是否敢于对教材资源从地域、时空等方面作必要的加工调整、活化,使教材呈现有生活性、简约性、整合性、探究性。
5.评价课堂结构,课堂引入是否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课堂讲解是否适时适度、实效,练习讲评是否体现了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课堂时间分配是否恰当。
6.评教学方法,教师是否依据学生情况和学科特点,教法是否有益于学生的思维,教师的教学机智,重点观察其对偶发事件的处理艺术,以及教学特色和教学手段的使用。7.评价学生的学习方式,看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是否在真实情景中体验、感悟,是否能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
8.评教师教学基本功,看板书,看教态,看语言,看操作,学科专业技能,应变能力 9.评价教学效果,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情境是否真实而优良,学生与教师的信息反馈是否畅通、及时、有效。学生的学习状态是否紧张又活泼,既严谨又轻松、自然、愉悦。
二、评课的原则
(1)实话实说原则。只有本着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精神,评课才有实在的意义。(2)突出重点原则。评课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要能抓住重点部分谈,理论联系实际,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哪些地方很有特色,让人一听颇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3)激励性原则。评课的最终目的是要激励执教者(特别是年轻的教师)尽快成长,成为课堂教学直至课程改革的中坚力量。
(4)差异性原则。对于一些骨干教师要把要求拔高一些,抓住个性特点,挖掘教学特长,激发个人教学风格的形成。
(5)艺术性原则。评课也要讲究艺术,要掌握心理学理论,掌握“谈话的策略,不以成败论英雄,而且要注意评议的尺度,从帮助、教育、促进的角度去考虑,把课评足,少议论人。
四、评课中的误区 1.评课观念上存在的误区
(1)课堂上提问的人次越多越好,课堂提问十分必要,但在评课过程中往往存在一种误解,认为提问的人次越多越好,因而在上课时想方设法、刻意追求提问的人次,全然不顾提问的恰当时机、适当内容,而提问成为流于形式的滿堂问。
(2)学生回答问题准确率越高越好,有的评课者认为,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准确率越高越能表明本节课的成功和效果越好。导致某些教师在设计问题时避难就易、答案避繁就简、提问对象避差就优,有甚者竟将提问的问题纯粹是选择填充式或简单式判断式,根本不需要学生思考,教师一提问,全班学生馬上一齐回答,配合得非常默契,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听课者也深受感染,认为这就是好课。其实不然,我们所提出的问题应是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与新知识新情境的一种矛盾,是提供的信息和与目标之间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情境,并且学生并无马上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途径,但是通过思考和教师的引导,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途径,并从中有较大的收获和成就感。不能仅凭学生回答问题的准确度来评价这节课的好坏。
(3)教师讲得越少越好,新的教育理念反对教师独霸课堂,强调课堂教学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体地位,但并不是说教师讲得越少越好。我们所讲的“精讲”,不是时间意义上的“量”的含义,而是深层次“质”的含义。2.评课心理上存在的误区
(1)趋中心理误区,所谓趋中心理就是评课者对执教者既不愿给优者太髙的评价,也不愿意给劣者太低的评价,有意缩小距离,向中心狀态集中,求得心理平衡。
(2)从众心理误区,这种心理现象的产生可能有两种因素,一是在评课中,多数人对这堂课已形成了相对统一意见,而某个人虽有不同看法,但“随了大流”。二是在评课中由于某些专家或领导的专断,迫使某评课者“服从了别人的意见”。
(3)求全心理误区,求全责备是评课中又一心理误区,有些评课者在评课前往往带有某种理想化的课堂模式来评课。不知不觉地提出了期待要求。显而易见,这种“高标准”“严要求”,自然而然会降低对课堂的评价。
六、评课应注意的问题
1.评课要有准备,切忌信口开河。2.评课要有重点,切忌吹毛求疵。3.评课要全面衡量,切忌以偏盖全。
4.评课要因人而异,切忌程式化。一要注意教师的年龄差异,二要注意教师的性格差异,三是注意教师的素质差异。
5.评课要实事求是,切忌片面性和庸俗化。
第三篇:《新课程——说课听课与评课》读书笔记
近期我阅读了《新课程——说课听课与评课》一书这本书立足于推进改革深化改革这一原点.丛书中问题的提出与解决均来自于全国各地实验区的研究与实践.书中带着新课程的理念叙述着改革实践中的问题与解决激发着教师的热情聪明与信心.全书共分5个章节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阐述与分析着课程改革的背景平台桥梁及如何正确进行说听评课最后还展示了一组优秀案例给教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空间也给正处在改革摸索阶段中的老师指明了方向书中对于每一个理念的产生操作实践与反思都有具体的一个过程与评析.因为这些问题均来自教师的实践
目前一些名校在作经验交流时都谈到了教研活动的重要性与有效性是推进教学质量的要害.对此本书中就这个问题阐述了实践中的问题摘录如下:1 传统教研制度的弊端.传统教研关注的重点是教材教法和学生的学业成绩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关注很不够教研活动大多是组织教师学习教学理念研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等.这种教研方式效率不高而且教师个体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学校与研究机构之间缺乏沟通与联系长此下去就会导致教师视野狭窄心态封闭妨碍教师个体成长有必要对教研组织的结构重新构建使之产生能够适应不同层次学校的教研组织结构.构建新奇的教研组织结构
在读了这一章节之后对于采取有效的教研方式颇有同感.专家评课就是借助专家的教育聪明反思教师教育的行为及其今后的教育理念提出问题的要害所在并提供适合于当时场景的可供选择的行动方式.当教师在倾听过程中意识到该场景所蕴涵的理论在实际场景中的联系与应用方式时就会有“豁然开朗”“茅塞顿开”之感专家的评课过程不仅向教师展示了具体的“教育聪明”同时给教师提供了一种反思的示范.就如我数学组在教研活动中就十分注重评课这一环节当资深老教师评课时我们会发现许多我们不曾意识到的环节老教师却捕捉到了并从理论依据出发结合现场教学效果与学生的反应融合在一起加以点评听得我们心服口服.如:课堂中应发挥学生主体性适时收放要相信学生的能力.千万不要局限学生的思维让其走到教师预先设计好的轨道上来这样学生的诸多潜能均被扼杀.这就是学生学得过死思维局限的根源所在.经过老教师的评课之后.我们不仅知道如何直接改进自己的教育行为另一方面也学会了如何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所以边进行学习此书中的有关理念边结合自身的实践即时反思共鸣会对自己今后的教学十分有益.
第四篇:听课、说课与评课心得体会
学习“新课程——说课,听课与评课”心得体会
普觉镇完小:李瑞
近期,我阅读了《新课程——说课,听课与评课》一书,这本书主要讲述推进改革、深化改革这一点,书中问题的提出与解决来自于全国各地实验区的研究与实践。书中带着新课程的理念叙述着改革实践中的问题与解决,激发着教师的热情、智慧与信心。
全书共分5个章节,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阐述与分析着课程改革的背景,平台,桥梁及如何正确进行说、听、评课,书中对于每一个理念的产生、操作,实践与反思都有具体的一个过程与评析,因为这些问题均来自教师的实践。最后还展示了一组优秀案例,给教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空间,也给我指明了方向,仿佛觉得许多地方都是自己曾不注意的或是意识到问题所在,没有较好的解决方案。
目前一些名校在作经验交流时,都谈到了教研活动的重要性与有效性是推进教学质量的关键。本书中就这个问题阐述了实践中的问题,摘录如下:
1、传统教研制度的弊端。传统教研关注的重点是教材,教法和学生的学业成绩,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关注很不够,教研活动大多是组织教师学习教学理念,研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等。这种教研方式效率不高,而且教师个体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学校与研究机构之间缺乏沟通与联系,长此下去就会导致教师视野狭窄,心态封闭,妨碍教师个体成长,有必要对教研组织的结构重新构建,使之产生能够适应不同层次学校的教研组织结构。2、构建新颖的教研组织结构 :A 构建开放型的学校教研组,赋予学校教研组的内涵。B 建立大学,教研机构与中小学的合作研究制度,为教师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采取有效的教研方式:A 采用反思型教研模式.促进教师自我革新。模式是“听课——评课——再上课——再评课”,这与荷兰学者柯斯根提出的教师在反思中发展的机智不谋而合。B 建立说课、听课、评课的相关制度,促进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提高。
读了这本书之后,我对于采取有效的教研教学方式颇有同感。就如在教研活动中,就十分注重评课这一环节,当资深老教师评课时,我们会发现许多我们不曾意识到的环节,老教师却捕捉到了,并从理论依据出发,结合现场教学效果与学生的反应融合在一起加以点评,听得我们心服口服。例如:在课堂中应发挥学生主体性,收放自如。不局限学生的思维,这样学生的诸多潜能不会被扼杀。经过老教师的评课之后.我们不仅知道如何直接改进自己的方式方法,另一方面也学会了如何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所以边进行学习此书中的有关理念,边结合自身的实践即时反思,会对自己今后的教学十分有益。
第五篇:读《说课-听课与评课》有感
读《说课,听课与评课》有感
三店街宋寨小学 程丽芬
这几个月,我认真阅读了由周勇和赵宪宇主编的《说课,听课与评课》一书,受益颇多。书中带着新课程的理念,叙述着改革实践中的问题与解决,激发着教师的热情、智慧与信心。全书共分5个章节,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阐述与分析着课程改革的背景,平台,桥梁及如何正确进行说、听、评课,最后还展示了一组优秀案例,给教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空间,也给正处在改革摸索阶段中的老师指明了方向。书中对于每一个理念的产生,操作,实践,与反思都有具体的一个过程与评析。因为这些问题都来自教师的实践,所以,读起来仿佛觉得许多地方都是自己曾不注意的或是意识到问题的所在,但尚处在迷惑中,没有较好的解决方案,所以此书给了我一些思路,让我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目前,一些名校、名师在做经验交流时,都谈到了说课、听课与评课活动的重要性。对此,本书中对说课、听课与评课的重要性做了具体而深刻的阐述,摘录如下:
1、说课-拓宽教学研究的新视野。实施新课程,贯彻新理念,迫切需要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方式的转变,需要学校教研活动方式的改革和教学研究制度的创新。积极改革以说课、听课、评课、工作布置及业务学习相结合的传统教研方式,大力开展说课、听课、评课为核心内容的校本教研活动,建立有利于教师个人和教研组整体提高的校本教学研究机制,不仅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全面提高课程实施水平的有效方式,也是深化课程改革,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精神的基本要求。、听课-探解课堂现场的真谛。听课是教学研究的有效手段,听课虽然是我们日常教育教学研究的一部分,但在以往的活动中,对听课的指导、研究和要求不是十分关注。在当前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在大力倡导开展校本教学研究的今天,通过听课研究改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实际上会不会听课、能不能听好课、怎样去听课是值得很好的研究的,因为它不仅关系到听课的质量和能否抓好常规教学,更关系到课程改革的持续有效的深入开展。
3、评课-打开教评相长的通道。评课是一项十分有研究价值的课改研究课题,它也是一种具有艺术化的说服能力。评课是学校一项重要的工作。科学化的评课对于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素养、进一步加强和深化新一轮课改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在读了这一章节之后,我对于说、听、评课的重要性颇有同感,也开始思考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迫切性。传统的学习方式以被动性、接受性为主要特征,学生的主体性丧失,从而使学习异化为一种外在于学生的控制力量,并导致人的主体性、主动性不能得到发挥。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学生的学习方式应该是多元的,不同的学习内容有着不同的学习方式,不同的学习场合也会有不同的学习形式,传统的学习方式需要改变,但在改变的过程中还要注重对于优秀的传统方式的继承与借鉴。学习方式是学生的学习行为,但也和教师的教学行为有着最为直接和密切的联系,因此,在转变学习方式的同时也要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还有此书第四章第四节中关于“素质”的阐述:美是充满活力课堂的基石,分别从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安排,教学语言,课堂板书,教态,学科专业技能,应变能力,教学媒体,教学设计等十个方面给你提供有力的帮助。
在本书的最后,还展示了一系列优秀教师的案例,在名师的影响下,我相信我们会吸收的更快,成长的更快,所以,希望教师们有机会都来学习这本书,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