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工会的意义
工会的意义
●工会工作的重点:源头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
●工会工作的出发点:党的主张的要求,法律规定的要求,职工需求的要求。●工会工作的落脚点:依靠职工、尊重职工、理解职工、塑造职工、关心职工、服务职工。
●工会工作的理念:做到亲职工、爱职工、为职工,全心全意为职工服务;当好“五人”,即当好职工的贴心人、相对矛盾化解人、诉求的代言人、困难的帮助人、权益的维护人。
●工会工作的目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服务发展第一要务,主动担当社会稳定第一责任,努力达到“三个满意”,一是充分发挥工会组织桥梁纽带作用,创建各级党委满意工会。当好党的主张的宣传队和播种机,源头维护职工队伍思想稳定,拓宽职工诉求表达渠道;二是充分发挥广大职工主力军作用,创建各级人民政府(企事业行政)满意工会。提升广大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广大职工的科学文化素质,提升广大职工的职业技能素质,提升广大职工的身心健康素质;三是充分发挥工会组织代言替行作用,创建职工群众满意工会。当好职工的“五人”。
●工会组织要做到“三个强化”:强化源头发挥作用的思想;强化源头发挥作用的行动;强化源头发挥作用的成果。
●工会组织要加强“三个保证”:加强思想保证,进一步解放思想、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加强组织保证,自加压力、提升动力、增强执行力;加强作风保证,力主创新求突破,虚功实做求成果。
●工会组织要发挥“三个作用”:发挥工会组织桥梁纽带作用,凝心聚力促发展、保稳定;发挥社会支柱作用,既要做促进发展的主力军,也要做维护稳定的主力军;发挥工会组织代言替行作用,既要维护职工的切身利益,又要维护全体职工的整体利益。
●工会组织要做到“四管”:维护进城务工人员权益要管安全防护设施设备齐全、管工资及时发放、管生活条件保障、管保险足额缴纳。●职工的“四权”: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职工要争做“四有”“三型”铁人式职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知识型、创新型、智能型。
●参与立法:修改后的《工会法》第三十三条第一款规定:“国家机关在组织起草或者修改直接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法律、法规、规章时,应当听取工会意见。” 《工会法》将工会参与立法从原来的“研究起草”扩展到“组织起草或者修改”,参与立法的内容从“涉及职工利益的重大问题”,变为“直接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重点是劳动关系和劳动权益、工会组织和工会活动、民主参与和民主监督方面的问题。参与立法的主体从原来的“同级工会”修改为工会。
●参政议政:修改后的《工会法》第三十三条规定:“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对涉及职工利益的重大问题,应当听取同级工会的意见。”“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劳动就业、工资、劳动安全卫生、社会保险等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政策、措施时,应当吸收同级工会参加研究,听取工会意见。”
●参加劳动关系三方协商:修改后的《工会法》第三十四条第二款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应当会同同级工会和企业方面代表,建立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共同研究解决劳动关系方面的重大问题。” 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是指由
政府、企业方面的代表和工会三方就劳动法律和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进行相互协商的组织体制、运作程序的制度。工会作为职工利益的代表参与其中,享有权利,履行义务。
●维护职工的民主权利:修改后的《工会法》第十九条规定:“企业、事业单位违反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和其他民主管理制度,工会有权要求纠正,保障职工依法行使民主管理的权利。法律、法规规定应当提交职工大会或者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决定的事项,企业、事业单位应当依法办理”。对于妨碍工会组织职工通过职工代表大会和其他形式依法行使民主权利的,修改后的《工会法》规定,工会有权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提出要求予以纠正。人民政府有责任责令企业、事业单位改正。对于拒不改正的,人民政府应当给予相应的处罚,对有关责任人给予相应的处分。
●维护职工的劳动权益:修改后的《工会法》第二十二条规定:“企业、事业单位违反劳动法律、法规规定,有下列侵犯职工劳动权益情形,工会应当代表职工与企业、事业单位交涉,要求企业、事业单位采取措施予以改正;企业、事业单位应当予以研究处理,并向工会作出答复;企业、事业单位拒不改正的,工会可以请求当地人民政府依法作出处理:
(一)克扣职工工资的;
(二)不提供劳动安全卫生条件的;
(三)随意延长劳动时间的;
(四)侵犯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权益的;
(五)其他严重侵犯职工劳动权益的。” 当前,企业侵犯职工合法权益的情况主要有,拖欠、克扣甚至是拒不发给职工工资;不执行国家的劳动安全卫生标准,甚至不提供任何劳动保护;迫使职工超时劳动,长期加班加点,休息日、法定节假日不准休息而且不支付加班工资;女职工的四期保护难以保证等。针对上述侵犯职工合法权益的现象,工会应与企业、事业单位交涉,要求其采取措施予
以改正。企业、事业单位拒不改正的,工会有权请求当地人民政府依法作出处理。根据劳动法的有关规定,政府及其劳动行政部门有责任对此进行监察和处罚。情节严重的还应当由司法部门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
●帮助指导职工签订劳动合同:修改后的《工会法》第二十条规定:“工会帮助、指导职工与企业以及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必须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是职工与用人单位依法在平等自愿和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的,确定双方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协议。劳动合同一经签订就具有法律效力,受法律保护,双方必须严格履行,不得随意改变或解除,否则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这就要求职工签订劳动合同时必须慎重,同时要求工会给职工以帮助和指导。
●代表职工协商签订集体合同:修改后的《工会法》第二十条第二款规定:“工会代表职工与企业以及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进行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集体合同草案应当提交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通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协调劳动关系的有效机制。工会组织必须积极代表职工与企事业单位开展集体协商、签订集体合同。
●用人单位解除职工劳动合同时工会的职责:根据《工会法》第二十一条的规定:“企业单方面解除职工劳动合同时,应当事先将理由通知工会,工会认为企业违反法律、法规和有关合同,要求重新研究处理时,企业应当研究工会的意见,并将处理结果书面通知工会。” 工会认为企业处理决定不正确,有权提出意见、建议,要求重新研究处理。但是工会不能代替职工决定是否服从处理决定。职工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工会可以给予帮助和支持,但不能代替职工申请仲裁、提起诉讼。
●主持劳动争议调解:修改后的《工会法》第二十八条第一款规定:“工会参加企业的劳动争议调解工作。”《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规定,企业应当设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调解委员会由职工代表、用人单位代表、企业工会代表组成。调解委员会办事机构设在企业工会委员会。根据上述规定,企业工会有责任和义务做好企业劳动争议的调解工作。作为办事机构,工会负责组织召开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会议,受理争议案件,主持调解委员会的工作。
●参加劳动争议仲裁:修改后的《工会法》第二十八条第二款规定:“地方劳动争议仲裁组织应当有同级工会代表参加。”《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规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要有同级工会的代表参加,作为三方代表之一,共同裁决劳动争议案件。同级工会参加劳动争议的仲裁,有助于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争议案件做出及时、公正的裁决。基层工会组织不参加仲裁委员会。但是,职工认为企业侵犯其劳动权益而申请劳动争议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基层工会和上级工会可以为其提供咨询、代理和服务。
●开展劳动安全卫生的“三同时”监督:修改后的《工会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工会依照国家规定对新建、扩建企业和技术改造工程中的劳动条件和安全卫生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进行监督。对工会提出的意见,企业或者主管部门应当认真处理,并将处理结果书面通知工会”。这一规定强化了工会对劳动安全卫生“三同时”的参与权与监督权。要求在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时,要有劳动、卫生、环保等部门和工会组织的代表参加。
●调查处理工伤事故和严重危害职工健康的问题:修改后的《工会法》第二十六条规定:“职工因工伤亡事故和其他严重危害职工健康问题的调查处理,必须有工会参加。工会应当向有关部门提出处理意见,并有权要求追究直接负责的主管
人员和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对工会提出的意见,应当及时研究,给予答复”。工会参加伤亡事故和危害职工健康问题的调查,可以监督和防止出现对伤亡事故隐瞒不报、虚报或者故意延迟报告的情况,促使有关方面关注危害职工健康问题,及时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修改后的《工会法》第五十三条还规定:“妨碍工会参加职工因工伤亡事故以及其他侵犯职工合法权益问题的调查处理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责令改正,依法处理。这从法律上保障了工会参加伤亡事故调查处理的权利。
●对侵犯职工合法权益的问题进行调查:修改后的《工会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工会有权对企业、事业单位侵犯职工合法权益的问题进行调查,有关单位应当予以协助。”这一规定,强化了工会对侵犯职工合法权益行为的监督权。工会有权进入企业,及时了解、发现侵犯职工合法权益的问题,企业有义务予以协助。
●发生停工、怠工事件工会应当怎么办:修改后的《工会法》第二十七条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发生停工、怠工事件,工会应当代表职工同企业、事业单位或者有关方面协商,反映职工的意见和要求并提出解决意见。对于职工的合理要求,企业、事业单位应当予以解决。工会协助企业、事业单位做好工作,尽快恢复生产、工作秩序”。在处理停工、怠工事件上,工会是职工方面的代表者,有权代表职工与用人单位协商,提出意见和建议;用人单位应满足职工的合理要求,同时工会应协助用人单位做工作,尽快恢复生产、工作秩序。
●工会法律帮助与服务:修改后的《工会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县级以上各级总工会可以为所属工会和职工提供法律服务”。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发展和完善,各项工作、各种行为都逐步地纳入了法制化的轨道。工会必须适应我国法制建设的要求,依法开展活动,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工会代表职工参
政议政,参与立法,需要具有法律意识;工会组织职工进行民主管理,行使民主权利,需要依照法定程序,按法定权限进行;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需要知道哪些是合法权益;职工因劳动争议起诉到法院时,工会要支持和帮助职工,有时还要代理职工参加诉讼,需要有专门的法律知识。县级以上总工会有条件的,应当培养、选拔和引进专门的法律人才,建立相应的机构,为工会和职工提供法律服务。
●协助用人单位办好集体福利事业:修改后的《工会法》第三十条规定:“工会协助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办好职工集体福利事业,做好工资、劳动安全卫生和社会保险工作。” 集体福利事业是解除职工后顾之忧,保证职工身体健康,调动职工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更好地发展生产的有效手段。工会关心群众生活,为他们办好事、办实事,要协助行政兴办集体福利事业,改善各项集体福利设施,以激发和保护他们的劳动热情,充分调动他们的生产积极性。
●教育和动员职工促进企业生产发展:修改后的《工会法》第七条规定:“工会动员和组织职工积极参加经济建设,努力完成生产任务和工作任务”;第三十一条规定:“工会会同企业、事业单位教育职工以国家主人翁态度对待劳动,爱护国家和企业的财产,组织职工开展群众性的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活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会应当动员和组织职工积极参加经济建设,教育职工以国家主人翁态度对待劳动。在非公有制企业,工会应提倡劳资两利、劳资共建。
●做好劳动模范的评选、表彰、培养和管理工作:修改后的《工会法》第三十二条规定:“根据政府委托,工会与有关部门共同做好劳动模范和先进生产(工作)者的评选、表彰、培养和管理工作”。这一规定表明,劳动模范的评选、表彰、培养和管理工作是在政府的授权下由工会承担的。劳动模范的评选要充分发扬民
主,表彰以政府的名义进行。劳动模范的评选、培养和管理工作是工会的光荣职责。
第二篇:工会劳动保护工作的意义是什么
工会劳动保护工作的意义是什么
满意回答
工会做好群众性劳动保护工作是当前经济建设中的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工作,是确保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一种补充力量,还是企业经济建设的根本保证。
一、广泛开展劳动保护活动,是企业持续快速发展的根本保证我国实行的劳动保护体制,要更好地维护企业利益和职工合法权益,必须继续搞好工会劳动保护工作自身建设,保持工会劳动保护专、兼职干部的相对稳定,以适应劳动保护工作的需要。
企业工会劳动保护工作,既要服务于企业经济建设,又要保证企业员工在生产中的人身安全与健康,应从法律知识、企业管理、教育培训、工艺技术、生产设备等方面,采取有力的综合措施,以劳动保护工作为核心,把握住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工作的主动权。工会组织作为四结合的一方,与劳动部门、经济主管部门、与企业行政部门在开展群众性劳动保护活动方面,既要有沟通与联系作用,又要做好以下工作。从劳动保护工作的联系来看,在广泛开展群众性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工作中,企业工会劳动保护工作与劳动部门、经济主管部门、企业行政部门是有着较密切的联系,并且具有共同的工作目标。一是要通过开展各自的工作与活动,预防伤亡事故的发生,更好地控制或减少职业病的危害,以利于保障企业员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
二是要监督和协助企业行政搞好企业劳动保护工作,发现违章指挥、强令员工冒险作业、或有习惯性违章操作等现象时,有权当面给予阻止、或者向企业行政现场指挥人员提出停产解决的建议;三是要积极协助企业行政部门制定劳动保护措施计划,监督检查劳动保护经费的提取及使用情况;四是要进一步适应企业经济持续发展与建设的需要,积极创造良好的企业安全工作的外部环境氛围,为实现这一共同目标,企业的各个部门之间都要互相交流情况、互相密切配合、互相沟通信息,使企业安全生产工作贯穿于群众性劳动保护工作的始终。
二、突出工会维权职能,是积极做好群众性劳动保护工作的根本所在加强劳动保护,搞好安全生产、保护职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党和国家的一项基本原则。同时,也是工会的一项重要任务。企业工会围绕经济建设的主要手段是维护,即突出工会维护职能:一是要充分发挥企业职代会的作用,重点放在源头参与和维护上;二要强化现场和舆论监督,坚决杜绝习惯性违章操作现象,努力减少伤亡事故;三是由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委员会牵头,组织有关安全技术专业人员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努力遏制重大事故的发生;四是要加强舆论监督,表扬好人好事,揭露重大问题,宣传劳动保护法规;五是要劳动保护与企业安全工作接轨,并理顺关系,保证群众监督工作的顺利进行;六是要把各分厂、公司在安全生产上存在的重大问题,通过调查报告,把情况及时反映,上报行政领导和有关部门,引起领导的高度重视,使问题得到及时解决;七是要把群众性劳动保护与安
全生产工作融为一体,为创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做出贡献。安全检查过程中,要以宣传教育为主,以法律手段为辅。在适当
三、认真区别各自的工作职责是共同做好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途径
在企业经济建设发展中,工会必须积极地服务于企业中心工作,努力深入开展群众性劳动保护活动,要认真区别以下五个不同的方面,是进一步搞好劳动保护工作。
其一,从表现在劳动保护活动的性质上看:工会是工人阶段群众组织,具有维护职工利益的职能,具有社会的约束特征,开展群众性活动和群众性劳动保护工作。其性质属于社会监督检查的特征。其二,从劳动保护活动的任务来看:由于工会基本核心任务要是代表职工利益,工会组织以此为出发点,所以工会劳动保护工作是代表广大职工人身安全健康的眼前和长远利益的,其任务主要是侧重对广职工负责任。
其三,从劳动保护活动的责任上看:工会作为全国一个最大的群众组织,有着相对独立的性能,又有着几十年形成的组织形式。因此,在开展劳动保护工作的群众监督检查活动中,在不同层次的组织,体现着不同层次的责任。但不论哪层次组织在开展劳动保护群众的安全、健康活动中,都不承担直接后果责任。其行政部门要掌握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具体体现劳动保护法规和制度措施的实施与落实。因此,行政部门将承担本企业的劳动保护直接后果责任。
其四,从劳动保护监督检查活动的手段来看:工会是群众性组织,具有宣传教育职工群众的职能之一。因此,在开展企业
必要的情况下,运用法律武器,执行监督检查的职权。行政部门同样对本企业职工的人身安全和环境保护负责,并贯彻改进落实安全生产工作等。行政部门在开展劳动保护工作过程中,往往采取行政手段,进行经济奖罚,以达到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为主的生产目的。
其五,从劳动保护监督检查活动方法上看:工会以与其他部门有着一定的区别。工会传统之一就是依靠职工群众,走群众路线,充分发挥广大职工群众的聪明才智,自下而上、广泛深入地开展群众性的劳动保护监督检查活动。行政部门是进行积极贯彻实施和认真执行。(风险管理世界网-安全员之家)
综上所述,工会可利用自身的特点与优势,广泛开展好群众性劳动保护监督检查活动,做好劳动保护工作,积极发挥群众监督作用,认真履行好职责,搞好工作中隐患查找和整改,为真正维护职工利益和企业利益,发挥其重要的作用。
第三篇:组建工会的意义
组建工会的意义
工会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工会工作是党的建设在群众工作中的具体延伸。随着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各种所有制经济社会组织在内的职工(包括农民工)人数不断增长,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成为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科学发展的重要力量,将各族职工团结在党的周围,为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组建工会是由国家性质决定的。《中国工会章程》总则指出:“中国工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是会员和职工利益的代表”。我们应依法组建和发展工会组织,中国只有一个工会就是中华全国总工会及其领导的各级工会。
2、组建工会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职工与用人单位的矛盾越来越复杂突出,造成劳资关系紧张,纠纷、矛盾、争议不断增加,需要工会组织去解决。多年工作实践表明工会组织在此项调解工作中的作用是其他组织代替不了的。
3、组建工会是贯彻《劳动法》的需要。在实施《劳动法》的过程中,工会要依法代表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积极参与和起监督作用。没有工会组织,就谈不上参与和监督,所以说组建工会组织是贯彻《劳动法》的需要。
4、组建工会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需要。加强基层党建带工建,最大限度地把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是加强党对工会工作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密切党同广大职工群众联系和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需要。
第四篇:浅议工会文化建设的内涵意义
文章标题:浅议工会文化建设的内涵意义
全总十四届十三次主席团(扩大)会议上,**指出:“各级工会要推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力推动发展先进的企业文化、工会文化、职工文化,唱响新时代工人之歌”。在全社会大力提倡建立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工会文化的提出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加强工会文化建设,应成为新时期工会工作的重要课题。工会文化的构成文化研究是中外学者研究愈久弥新的话题。哲学家、社会学家、历史学家等有不同的研究视角。一般认为,文化具有三个层次,即表层的物质文化、中层的制度文化、深层的意识(精神)文化。工会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种,与其他各类文化一样,也应当主要由这三个基本层次组成。就工会文化而言,这三个方面互为因果,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互相依存,物质文化是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基础,制度文化规范制约着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而精神文化则是前两者的思想保证,也是工会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1.表层的物质文化,是工会文化的第一个层次。它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之上,是工会开展各种活动、履行工会职能的物质基础,具体包括办公场所、工会的文化基地、干部院校以及工会医院、消费合作社等各种经济实体,还包括各级工会的职工之家、困难职工帮扶中心等直接体现工会职能的机构。文化是历史的积淀。工会的物质文化,几十年来被人们直观感知着,植根于人们的意识中,张扬着工会的个性,体现着中国工会80多年的人文底蕴。
2.中层的制度文化,是工会文化的第二个层次。制度文化是工会文化的框架,是工会精神文化得以落实的基础。它从行为上说明工会文化应“怎么样去实现”。具体是指工会组织为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制定的各种制度、规章、条例以及具有大众认同度的传统习惯等。工会现行的制度文化应当包括工会组织制度、工会民主管理制度、工会宣传教育工作制度、工会劳动保护制度、工会保障制度、工会法律制度、工会财务制度、工会经费审查制度等基层工会制度建设。中华全国总工会新颁布的《企业工会工作条例》就是工会制度文化的新成员,它为企业工会开展工作提供了政策依据和制度保障。
3.深层的精神文化,是工会文化的第三个层次。是工会文化的核心层,主要是指在长期工作实践中形成的独具工会特点的价值观、工作作风、行为方式等。确定工会文化的定位必须考虑中国工会的社会主义特色,依据工会的性质、地位、职责来确定,体现鲜明的政治性、阶级性、群众性。体现传统的选择和历史的继承。
从历史发展来看,中国工会从诞生起,就与中国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工会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是中国工会80多年的光荣历史形成的,必须依此来确定工会文化定位,具体应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体现工会组织作为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以及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的本质属性,胡锦涛总书记在参加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工、青、妇等委员联组讨论时的重要讲话中提出工会组织要发挥四个方面的作用即:组织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维护群众,这四个方面全面系统地概括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工会组织的职能作用,为我们确定工会文化的内涵提供了导向和依据;二是要体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工会工作的时代主题;三是要涵盖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维权观的基本内容,突出以职工为本,主动、依法、科学维权思想。综上所述,现阶段中国工会的价值观应当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维权观,充分发挥组织、教育、服务、维护群众的作用,心系群众,反映诉求、维护权益、推动发展,促进和谐。推进工会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把发展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的思想文化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适应形势任务需要,建设发展工会文化应当成为新时期工会组织的一项重要工作。
1.加强工会物质文化建设。物质文化是直观展示工会组织形象、推进工会工作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目前,工会物质文化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良莠不一,建设标准化的工会物质文化应是今后努力方向。工会物质文化标准化建设至少应反映出几方面的文化特征:一是全国各级工会组织的工会大厦、会员宾馆、劳动大厦、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文化宫俱乐部等工会办公场所、服务机构在建设施工上要体现工会特色。已竣工落成的工会办公地点、活动场所、会议场地都应悬中国工会会徽。二是要保护工人文化宫、俱乐部、体育场馆、疗休养院(所)、职工学校等工会资产,属于国家或地方文化遗产的项目务必保持原貌,禁止拆迁。同时建设一批功能齐全、设施先进的为职工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基地。三是在工会服务场所要体现人文关怀。四是强化风纪建设。制定全国性的工会干部服装管理规定,着装上岗、挂牌服务。
2.加强工会制度文化建设。制度文化是指工会组织为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开展,营造规范有序的工作环境而制定的各种内部、外部管理制度。它是工会文化健康、持续发展的制度保证。中国工会建会80多年,工会制度文化有一定基础,但是,我国现行的工会体制,仍带有一些计划经济的色彩。这需要我们根据实际,进行大胆的“制度创新”。
3.发展
先进的工会精神文化。精神文化是工会文化的核心。工会精神文化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维权观,充分发挥组织、教育、服务、维护群众的作用,心系群众,反映诉求、维护权益、推动发展,促进和谐。
建设先进的工会文化应从以下几方面下功夫:一是强化工会意识。工会意识是工会文化的基础,要让每个劳动者增强工会意识,明确权利义务,认同并渴望加入工会,产生归属感。二是强化服务意识。工会干部要努力为会员服务,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推动共享共建、共建共享。加强工会干部队伍自身建设。三是强化宣传,扩大工会影响力,为工会工作造势,树工会品牌、立工会形象,扬工会声誉。实施工会新闻发言人制度,以更加权威、专业的视角表明工会在服务大局、促进发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等方面的的态度和建议。
《浅议工会文化建设的内涵意义》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浅议工会文化建设的内涵意义。
第五篇:民营企业建立工会的作用与意义
民营企业建立工会的作用与意义
近年来,民营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创造的经济价值总量也不断增加,至2010年十一五结束,民营经济所占的GDP 重有望上升至75%,于此,它促进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吸纳大量社会劳动力,解决就业问题。但现阶段,民营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和劳动者之间仍存在不和谐关系,其相当程度上制约了民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并影响社会稳定。工会作为传统工人组织和现代社会劳资关系的缓冲器,也将在我国民营企业中扮演重要角色,我们将就民营企业中建立工会的作用与意义进行探讨。
(一)建立工会有助于民营企业内部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企业工会组织具有教育、参与、监督和维护的综合职能,一方面能够帮助企业提高职工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实际操作技能,监督和规范职工的工作行为,有助于减少企业的人力资本管理支出,这在近年我国长三角地区,部分民营企业建立和完善工会后,形成对工人的良好组织培训和其它服务,使其在“民工荒” 中保持对全国基层劳工的吸引力中可见 斑:另一方面,能够监督企业涉及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行为,帮助职工与企业签订集体合同,减少因法律知识不对称而导致 的劳资法律纠纷,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工会扮演的双重角色,有助于民营企业内 部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减少劳资纠纷。
(二)建立工会有利于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维护职能是工会的首要和核心职能,民营企业内部创建工会有利于最大化的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通过与企业签定集体劳动合同,有利于保障劳动者的基本权益;通过组织职工参与工会会议,能够及时解决职工工作中遇到的不合理、不合法问题,减少职工的权益损失;而一旦发生劳资法律纠纷,工会能够借助自身的实力和影响力,调查事实的真相,为司法机关提供可信的证据,为司法审判结果的公平和公正奠定基础。
(三)建立工会有利于企业利益和社会利益的最大化。和谐的劳动关系,能够广泛的调动职工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生产的效率和质量,扩大企业的经济产出,增加企业的利润,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发达国家的民营企业中,拥有广泛的工会组织,这些工会组织成为现代社会劳资矛盾的缓冲器,成为经济社会稳定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综上所述,在民营企业内部创建工会组织的良性作用和积极意义,毋庸质疑。民营企业建立工会也有利于与政府及企业的正常协调,维护企业与社会稳定,达到劳工、企业和社会三者之间的和谐共赢,推动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
中国金属资源利用有限公司 行政人资管理中心 企划部 2016年8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