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情教程文稿--第 三章 悠久的发展历史(缩减版)

时间:2019-05-12 14:49: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贵州省情教程文稿--第 三章 悠久的发展历史(缩减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贵州省情教程文稿--第 三章 悠久的发展历史(缩减版)》。

第一篇:贵州省情教程文稿--第 三章 悠久的发展历史(缩减版)

第 三章 悠久的发展历史

历史,泛指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包括自然史和社会史。通常仅指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贵州历史发展悠久。早在24万多年前,就有人类活动在贵州高原这片土地上,创造了贵州的史前文化。春秋以前,今贵州大部分地区属于“荆楚”或“南蛮”的一部分。战国后期,夜郎国逐步发展成为西南夷地区的大国。秦汉以后,郡县制在今贵州地区逐步建立。宋代,“贵州”名称始见于文献。明代,贵州建省。清代,贵州的疆域基本形成。辛亥革命以后,特别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工农红军长期在贵州活动,在贵州播下了革命火种。1949年11月15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解放了贵州省省会贵阳,贵州的历史从此掀开崭新的一页。

第一节 从古夜郎到贵州

一、以“观音洞文化”为代表的史前文化

考古学家认为,北京周口店、山西西侯度和贵州黔西观音洞,分别代表中国旧石器时代早期的三种文化类型。岩灰洞的人牙化石被命名为“桐梓人”。此外,还在贵州高原先后发现了属于早期智人阶段的“水城人”和“大洞人”,发现若干晚期智人化石,已定名的有“兴义人”、“穿洞人”等。盘县大洞遗址是一个规模巨大、文化内涵丰富的古文化遗址,被列为1993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水城人”开创的打制石器方法,被称为“锐棱砸击法”,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

二、古夜郎的兴起

秦统一中国以后,派常 “略通五尺道”,在夜郎地区发展交通,在部分地区设置郡县,派遣官吏治理,加强对夜郎国的控制。

三、郡县制在夜郎地区的建立

四、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牂牁的发展

五、贵州名称及区划的由来

第二节 从贵州建省到贵州解放

一、贵州行省的建立

明代是贵州历史上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其主要标志,一是在贵州建立了行省,使贵州正式成为省一级行政单位;二是在贵州大规模地推行屯田,加快了贵州的开发,使贵州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二、屯田与贵州的开发

屯田源于屯戍,具有移民实边、寓兵于农、军食自赡等意义。屯田分为军屯、民屯和商屯三种。军屯系卫所官兵屯田,目的是“且耕且战”,以足军粮。贵州地处偏远,山高路险,运粮艰难,故屯多于守,即“三分守城,七分屯种”。

三、改土归流对贵州发展的影响

四、乾嘉起义与咸同起义

改土归流以后,清王朝对贵州加强了统治,官府和地主阶级互相勾结,对人民敲骨吸髓,激起了各族人民的反抗,在贵州先后爆发了“乾嘉起义”和“咸同起义”。

乾嘉起义是乾隆、嘉庆年间苗族和布依族起义的总称。

咸同起义是指咸丰、同治年间贵州各族人民的大起义。这次起义发生在鸦片战争之后,从咸丰初年开始到同治末年为止,长达18年。

五、震惊全国的“三大教案”

在贵州发生了震惊全国的“青岩教案”、“开州教案”和“遵义教案”。

青岩教案不仅是贵州历史上的第一次教案,也是全国“反洋教”斗争的先声。

“三大教案”震惊了全国,也使贵州的社会产生了极大的震动,对唤醒各族人民反帝反封建的觉悟起到了重要作用。

六、辛亥革命在贵州

七、中国工农红军在贵州

贵州地处山区,又是军阀割据的地区,国民党的统治势力比较薄弱,因而比较有利于红军的活动。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先后有6支红军在贵州活动。

八、中共贵州地方党组织的发展

“五四”运动前后,贵州一批知识青年接受和传播马列主义,到省外和国外学习,投身于新民主主义的革命洪流,如邓恩铭(1901—1931年)、王若飞(1896—1946年)、周逸群(1896—1931年)等。

九、国民党对贵州的统治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随着国民党政府统治中心的东迁,外省厂商纷纷迁出,贵州经济也随之衰落。这一时期,由于蒋介石发动了反共反人民的内战,社会动荡不安,特别是贵州解放前夕,官僚资本携带资财外逃,许多工厂停工停产,不少民族工商企业倒闭,市场混乱,物价飞涨,贵州各族人民再次陷入水火之中。

十、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贵州

1949年10月13日,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命令:令五兵团待广州解放以后,即直出贵州,速占贵阳。遵照毛泽东的命令,五兵团在司令员杨勇(1912—1983年)、政治委员苏振华(1912—1979年)的率领下,于10月17日进至湖南邵阳地区,随后下达了《关于部队入黔作战与工作的指示》和《向贵州进军的命令》。根据五兵团的命令,十七军进入湖南芷江地区展开,十六军进入湖南黔阳、洞口、会同、洪江地区展开,直抵贵州边境。

11月1日,人民解放军的川、湘、鄂边界作战和黔东作战同时发起,在北起巴东、南至天柱约500千米的地段上展开多路进击,拉开了大迂回、大包围歼灭西南地区国民党军队、解放大西南的战幕。五兵团和三兵团十军分三路向贵州进发。11月4日,人民解放军攻占天柱,6日占领三穗,8日攻占黔东重镇——镇远,突破了国民党军队的“黔东防线”,以后又占领了施秉、黄平、炉山,13日奇袭贵定,14日占领龙里,15日解放贵阳,推翻了国民党在贵州的反动统治。随后,人民解放军除留下部分部队负责接管工作和警卫任务外,其主力继续向西追击,于28日占领了川、滇、黔要冲之地——毕节,切断了四川境内国民党军队经贵州逃往云南的最后一条通道,完成了大迂回、大包围的战略任务,并在战略迂回中解放了贵州。

第三节 贵州历史发展的新篇章

贵州解放以后,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合作,共同谱写了贵州历史发展的新篇章。

一、人民政权的建立与剿匪斗争

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以下简称《共同纲领》)的规定,贵州解放后,于1949年11月22日成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贵阳市军事管制委员会。通过军事接管,彻底推翻了国民党在贵州的反动统治,建立了人民政权。1949年11月23日,贵阳市人民政府成立;12月26日,贵州省人民政府成立。

贵州解放前夕,国民党曾在贵州建立反共游击基地,培训反革命骨干,制定了《贵州省反共保民救国纲领》。贵州解放时,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目标是完成大迂回、大包围的战略任务,来不及清剿分散在各地的国民党残余势力,因此,解放以后,各种反动势力乘人民解放军主力赴川南会战之机,相互勾结,发动**,进行各种破坏和骚扰,妄图颠覆新生的人民政权。为了彻底消灭国民党的反动残余势力,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五兵团部分主力在完成川南会战任务以后,即回师贵州,开展了大规模的剿匪斗争。经过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和各族人民一年多的艰苦努力,与匪徒进行大小战斗4200余次,毙伤及俘获中队长以上匪首14397人、匪众(包括部分被裹胁的群众)26.37万人,缴获各种炮294门、轻重机枪1247挺、步枪11.69万支。取得了剿匪斗争的全面胜利。与此同时,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把专门机关与群众运动结合起来,大张旗鼓地开展了镇压反革命运动。通过剿匪斗争和镇压反革命运动,肃清了国民党在贵州的反动残余势力,为人民政权的建立和巩固消除了隐患。

到1951年5月,全省79个县和1个市都建立了人民政府。在此基础上,按照《共同纲领》的规定,各县、市人民政府相继召开了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各族人民登上政治舞台,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在各地召开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基础上,贵州省第一届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于1951年7月在贵阳召开。会议听取并审议了省人民政府的工作报告,通过了相关的决议,选举产生了贵州省第一届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根据《共同纲领》的规定,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行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协商委员会为常设机构。

1954年7月,贵州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贵阳举行。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原贵州省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不再代行省人民代表大会地方权力机关的职权。1955年2月,贵州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贵阳举行,会议根据1954年9 月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选举产生了贵州省人民委员会和贵州省省长。贵州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贵州省的建立。此外,还根据贵州多民族的社会特点,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领》,在少数民族聚居区逐步推行民族区域自治。

二、土地改革运动

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剥削制度的基础。改革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广大农民的迫切愿望,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

三、“三大改造”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初步建立

贵州完成土地制度改革以后,即根据中共中央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精神,逐步开展“三大改造”,即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一)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二)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通过对个体农业、个体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贵州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四、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

五、“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六、“三线建设”对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从1964年下半年开始,中央在贵州大量投资,进行“三线建设”。“三线建设”是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要根据战争爆发的可能性与紧迫性的估计而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中国生产力布局的一次重大战略转移。贵州是全国“三线建设”的重点地区之一。到1978年,贵州“三线建设”的任务基本完成。

七、“文化大革命”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破坏

1966—1976年,贵州和全国各地一样,发生了“文化大革命”。

八、拨乱反正,实现工作重点的转移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在全国开展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一次具有深远意义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

九、逐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十、坚持从实际出发,走符合省情的发展路子

十一、实施“三大战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进入20世纪90年代,贵州进一步解放思想,制定和实施科教兴黔、开放带动、可持续发展战略(以下简称“三大战略”),加快了改革开放步伐,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制定和实施科教兴黔战略、(二)制定和实施开放带动战略

(三)制定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四)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全面深化改革

十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贯彻邓小平“两个大局”战略构想,逐步缩小地区差距,加强民族团结,保障边疆安全和社会稳定,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举措。

(一)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二)以“西电东送”为重点的能源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三)以退耕还林为重点的生态建设成效明显、(四)以解决工程性缺水为重点的水利设施建设进展顺利、(五)以“两基” 攻坚为重点的教育事业取得显著成就、(六)国民经济战略性调整取得积极进展

十三、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第二篇:贵州省情教程文稿--第一章概述(模版)

概 述

省情是一个省自然、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等方面历史、现状和发展规律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多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

贵州是伟大祖国怀抱中的一块宝地,位于大西南的东南前沿,是一个多民族平等、互助、和谐,充满发展潜力的内陆山区省份。贵州解放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58年的建设和发展,经济和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深刻变化。2006年同1949年相比,全省生产总值由6.23亿元发展到2267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由44元发展到5750元,财政总收入由0.28亿元增加到448.66亿元。但由于原来的基础较差,与全国特别是经济发达省区相比,欠发达、欠开发仍然是现阶段贵州的基本省情。主要表现是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工业化和城市化滞后,增长方式粗放,结构性矛盾突出;农民和部分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村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就业形势严峻,有些群众的生活还比较困难;社会事业发展滞后,控制人口增长和提高人口素质的任务繁重,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维护稳定的压力很大;体制和机制的问题突出,非公有制经济比重小,改革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市场化和对外开放水平不高……。然而,贵州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一是贵州具有生物、能源、矿产、自然风光、气候、文化和劳动力资源;二是贵州已经形成了相当规模的物质技术基础,具备了一定的开发实力;三是国家继续实施西部大 开发战略和推进新阶段扶贫开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世界范围内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等,使贵州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期。只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抢抓和利用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历史机遇,就能够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编写《贵州省情教程》的目的,是为了贯彻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中共贵州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意见》,将省情知识教育作为全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的必修课,使高等学校大学生在掌握各项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全面了解贵州,认识贵州的本质特征,把握贵州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律,激发他们热爱贵州、开发贵州、建设贵州的热情,为实现富民兴黔的宏伟目标作出贡献。

打开贵州的知识宝库,它向世界充分展示:

这里是古生物的王国,又是中国古人类的发祥地和中国古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考古工作者在贵州的遵义、凯里、关岭、兴义等地发现了大量的古生物化石群,包括三叶虫、海百合、贵州龙等,表明在五六亿年前,今贵州高原就是古生物的王国。

黔西观音洞、桐梓岩灰洞、盘县大洞等遗址的发掘表明,早在20多万年前,就有人类活动在贵州高原这块土地上,他们在这里劳动、繁衍生息,创造了相应的高原远古文化。黔西观音洞遗址是中国南方旧石器时代文化类型的代表,因而被命名为“观音洞文化”。在桐梓岩 灰洞发现的人牙化石被命名为“桐梓人”。桐梓人属于尚保留若干晚期直立人特征的早期智人。此外,还有属于早期智人的水城人、大洞人和属于晚期智人的穿洞人、兴义人等。因而,贵州是世界古生物的王国,也是中国古人类的发祥地之一和中国古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这里是自然资源的宝库,又是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风光独特的旅游地。贵州特殊的地貌、气候环境和地质构造条件,孕育了丰富的自然资源。一是有种类繁多的生物资源。贵州多种类型的土地资源与多种类型的气候资源相结合,有利于多种生物的繁衍生长。从亚热带到暖温带的农作物品种在贵州都能生长,全省栽培的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纤维植物和其他经济作物有近6000个品种。列入国家保护的珍稀植物有74种,其中一级保护植物有15种,二级保护植物有59种。全省有药用植物3924种,占全国的80%。全省饲养的主要畜禽有30多种。野生脊椎动物有920多种(亚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有87种,其中一级保护动物有15种,二级保护动物有72种。二是有煤水结合、水火电互济的能源资源。受地形的影响,贵州沟壑纵横,河流较多,河床较陡,天然落差较大,水能资源比较丰富。全省水能理论蕴藏量为1874.5万千瓦,可开发量1683万千瓦;全省煤炭保有储量507.28亿吨。丰富的煤炭资源与水能资源组合在一起,形成了煤水结合、水火电互济的能源资源优势。三是有多种矿产资源。在贵州的地质历史上,经历了活跃的地质构造运动,成矿条件优越,全省已发现的矿产有123种,已探明储量的有76种,保有储量位居全国前10位的有41种,优势矿产主要有铝、磷、锰等。这里瀑布、溶洞、天生桥、石林、峡谷、溶泉、森林等星罗棋布、珠联璧合地组合在一起,似一幅幅彩墨画卷,令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2006年,全省有13个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56个省级风景名胜区;有7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1个国家森林公园,6个国家地质公园。因而,贵州成了中外游客仰慕的“公园省”。

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温暖湿润。全省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在10℃~20℃之间。冬季最冷的1月大部分地区在3℃~ 6℃之间;夏季最热的7月大部分地区在22℃~26℃之间。全省大部分地区的空气湿度为80%左右。在2006年中国避暑旅游城市排行榜上,贵阳市名列第一,获“中国避暑之都”称号;六盘水市名列第六,号称“凉都”。

这里是多民族平等、互助、和谐的大家庭,又是民族文化和历史文化交相辉映的百花园。在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居住着汉、苗、布依、侗、土家、彝、仡佬、水、白、回、壮、蒙古、畲、瑶、毛南、仫佬、满、羌等56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37.8%。贵州的民族呈交错杂居和成片聚居状态。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语言,但绝大多数少数民族同胞、尤其是杂居区的少数民族同胞都通晓汉语普通话,并以汉语作为民族间交流的基本工具。一些少数民族有自己的文字,但一般不作为交流的工具。贵州民族的居住特点和语言文字特点,十分有利于各民族间的交流与合作。因此,各族人民长期保持着团结合作、和睦相处的优良传统。在历史上,各族人民在共同反对反动统治阶级的斗争和共同的生产劳动中,结成了深厚的民 族友谊,共同为贵州的开发作出了历史的贡献;贵州解放以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又共同进行贵州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开创了民族大团结的历史新纪元。

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民族歌舞、民族节日、民族戏剧、民族建筑艺术、民族习俗等异彩纷呈,绚丽多姿。2006年5月国务院批准的全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贵州有30多项。在贵州悠久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包括夜郎文化、屯堡文化、阳明文化、沙滩文化、长征文化在内的历史文化。2006年,贵州有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近300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39处。民族文化与历史文化交相辉映,形成了多元独特、优势突出的文化资源。

这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走向胜利的伟大历史转折地,又是发展潜力巨大的一片热土。1930—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第八军、第三军(后恢复红二军团番号)、第六军团等在黔桂边区、黔东、黔北、黔西北等地开展革命斗争。1935年1月,中央红军在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到达遵义,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遵义会议以后,在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指引下,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红军在贵州活动期间,先后建立了湘鄂川黔革命军事委员会、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遵义县革命委员会等红色政权组织,在贵州播下了革命火种。贵州具有悠久的开发历史,早在夜郎时期,这里就已经发展成为“耕田、有邑聚”的农耕社会。但由于自然地理和社会历史的诸多原因,贵州在较长的历史时期内处于封闭半封闭状态,发展十分缓慢。到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才正式建立行省;到清雍正年间(1723—1735年)进行“改土归流”以后,才进入真正意义上的封建社会,同中原地区相比,晚了一千多年。因此,贵州虽然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得不到有效的开发利用,不能转化为现实的社会财富。所以,在历史上,贵州长期处于落后状态,所谓“人无三分银”,就是过去贵州落后面貌的真实写照。贵州解放以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已经建立起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了相当规模的物质技术基础,“人无三分银”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进入21世纪后,通过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全面推进新阶段的扶贫开发,贵州的发展已步入发展思路最清晰、工作重点最突出的时期之一,经济发展最快、效益最好的时期之一,政治安定、文化繁荣、社会和谐、民族团结局面最好的时期之一,坚持以人为本、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党的建设成效最突出、工作大局把握最好的时期之一。只要进一步增强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充分发挥后发优势,科学、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贵州丰富的资源,使资源优势真正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和经济发展优势,在改变欠开发的过程中逐步改变欠发达面貌,促进全省经济的大发展、社会的大繁荣和人民生活的大提高,实现贵州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指日可待。

第三篇:《贵州省情教程》思考题(精选)

《贵州省情教程》思考题

第一章

特殊的地理环境

1、贵州地貌的特征是什么?贵州有哪些地貌类型?

2、为什么说贵州的气候具有良好的资源优势?

3、贵州的主要河流水系有哪些?

4、贵州土壤的现状特点是什么?

5、试述贵州在生物、能源、矿产、旅游等方面的自然资源优势。

6、简述贵州行政区划的现状。

第二章

悠久的发展历史

1、为什么说贵州高原是中国古人类的发祥地和中国古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2、简述贵州名称的由来。

3、试述明代是贵州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4、改土归流对贵州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5、简述乾嘉起义与咸同起义的作用。

6、发生在贵州的“三大教案”在全国的反帝斗争中产生了什么影响?

7、试述中国工农红军在贵州活动的重要作用。

8、简述“三线建设”对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9、试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贵州开展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具体表现。

10、试述贵州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第三章

多民族团结互助的社会环境

1、解放后贵州的人口发展出现了哪些主要变化

2、试述贵州民族在分布、语言文字、文化及宗教信仰方面的主要特点。

3、简述贵州的民族区域自治现状。

4、试述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第四章

潜力巨大的经济发展基础

1、解放后贵州经济的主要变化表现在哪些方面?

2、贵州经济的三次产业结构变化说明了什么?

3、简述贵州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概况。

4、试述贵州以森林营造为核心的生态建设和以产业化为核心的林业发展。

5、贵州乡镇企业发展呈现的主要亮点是什么?

6、简述贵州工业的发展概况。

7、贵州的工业结构具有什么特点?

8、贵州工业中有哪些优势产业?试述它们的优势所在。

9、简述贵州交通运输及邮电通信业的发展现状。

10、贵州的商业贸易有何特点?

11、贵州有哪些旅游区和旅游线?并说明其旅游的特色。

12、目前贵州已形成了什么样的金融体系全面开展金融业务?

13、贵州的城乡建设有什么特点?

14、贵州房地产业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第五章

蓬勃发展的社会事业

1、简述贵州教育各个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

2、目前贵州已经形成了什么样的教育网?

3、简述贵州科学技术的发展现状。

4、简述贵州文化的发展历程。

5、试述贵州文化的现状特点。

6、解放后贵州卫生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表现在哪些方面?

7、简述贵州体育发展的现状特点。

第六章

政治建设与构建和谐贵州

1、简述中共贵州省委如何加强党的建设。

2、贵州地方人民代表大会主要开展了哪些工作?

3、贵州有哪些民主党派组织?他们在贵州的建设发展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4、根据目前贵州省情的基本情况,试述构建和谐贵州应该重点做好哪些工作?

第四篇:《贵州省情教程》调查报考

贵州省实施生态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贵州是中国著名的山区省,具有典型的“老、少、边、穷” 特征,其最突出的问题:一是长期大规模的生态破坏,二是广大农民极端贫困。为此,贵州借助于国家实施西部开发战略的历史机遇,提出推行实施“生态建设与扶贫富民工程”。这不仅有利于促进其生态环境系统的良性循环与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而且还对于确保整个长江流域、珠江流域乃至中国西南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极为深远的社会现实意义。

一、贵州省生态建设的基本区情

贵州最基本的区情是:地处江河源头,山地、丘陵面积广大,生态环境脆弱。全省80% 的县、市,分布于土壤贫瘠、易于水土流失的亚热带湿润岩溶高原山区⋯。这一山区面积广大、岩溶地形广布的自然环境特点,决定了贵州水土流失、土地石漠贫瘠化现象严重,生态条件十分恶劣,绝大部分地区既缺土又缺水,是中国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省区之一L2]。具体来讲,其基本区情特征是: 1.地处江河源头地区

贵州地处长江、珠江流域上游地区。全省86个县中,有65个县属于长江流域,长江流域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的65.7% ;有21个县属于珠江流域,珠江流域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的34.3%L3]。这一特定的生态环境区位,客观决定了贵州在长江、珠江流域乃至中国生态环境建设中的特殊重要地位。2.山地丘陵面积广大

贵州是中国唯一一个没有大平原的省份。全省97%的土地面积为山地、丘陵,平原坝区面积仅占3%。其中,73.5%的山地丘陵为石质山地,面积大于万亩的平原坝区只有19片L4 J。农业生态环境普遍恶劣,加之山高坡陡,极易造成“山上开荒、山下遭殃” 的严重水土流失现象。

3.位居湿润多雨地区

贵州绝大部分地区位居中国西南部亚热带湿润多雨地区,年平均降水是达1200毫米,全年雨量80%以上集中在6月至8月[5I。由于雨量大、降水集中,且山高坡陡、土层浅薄,平均土层厚仅15厘米,一旦植被遭到破坏,极易造成水土流失,泥沙淤积河床,毁坝冲堤时有发生。如六盘水市钟山区大湾镇,地处乌江上游三岔河畔的水城火电站,就曾因上游水土流失,泥沙淤积,使河床不断升高。遇大雨便遭致坝毁堤垮,电站淹没水深达4~5米,给当地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危害。4.坡耕地占比重较大

贵州是一个山区农业省。全省现有耕地7355.25万亩,81% 的耕地是坡度大于6。的坡耕地。其中,坡度大于15。以上的坡耕地面积为3650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的49.6% ;坡度大于25。以上的坡耕地面积达1460万亩,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19.5% ;坡度大于35。以上的坡耕地面积为422万亩,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比重则高达5.7%。[ 由此可见,陡坡耕地面积广大,是造成贵州水土流失严重最为主要的原因。因此,将贵州作为全国生态建设投资的重点省区,推行退耕还林还草、封山绿化的生态建设战略,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贵州省生态建设的经验模式

贵州民间早有“地无三里平,天元三日晴,人无三分银”之说,这是千百年来贵州人民对自己所__生活这片土地的深刻认识,更是对未来经济振兴发展的真切企盼。贵州人民有着改善自己生存环境的历史传统,经过长期的生态建设,已总结出了多种生态建设的经验模式。概括起来,主要有: 1.流域治理

贵州通过多年的生态治理建设,总结形成了以小流域为单元的“山水林田路” 综合治理经验,即整治山地、修筑水塘、植树造林、改造农田、平整道路的流域治理模式。

第五篇:贵州省情-贵州发展

贵州发展的新机遇在哪里?

如何吸引外资?

贵州包括整个西部地区提出的关于大投资、大开发的发展战略,切合实际吗?

任何国家经济发展、地区经济发展,都要靠三个拉动:一个是投资拉动,一个是消费拉动,再一个是出口拉动。贵州的人均GDP处于全国的末位,所以要在很短的时期内依靠强有力的内部需求的拉动,是比较困难的。而贵州的出口又处于劣势地位,对贵州来说,大投资战略是一个最重要的选择。

开发西部,就需要大的投资。但这个投资的钱从哪里来?由于国家土地政策的拉紧,地方政府从买卖土地中得到的资金会越来越少,这是一个大的趋势。整个西部外资投资环境改善了,外资会逐渐进来。我们营造怎样的环境,使那些意向性的资金变成实实在在的投资?这是一个大课题,值得研究。

在软环境上下工夫

研究贵州的投资,关键是研究钱投到哪去,投什么东西,投什么项目。贵州的经济发展状况,实际上包含房地产、药业、食品业和矿业。

I think:营造一个好的投资环境,是西部解决引进大量资金实行大开发的重要前提。东部产业转移到西部,这是必然的,因为所有投资者都要考虑投资成本,降低成本是所有投资家、企业家思考得很重要的问题。贵州有资源,有劳动力,有很好的通道(长三角经济带和珠三角经济带的大通道,贵州省政府已确立把贵州建设成为物流大基地),但许多企业却进不来,因为我们的产业政策有问题,产业结构不太合理,拿不出好的项目。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们现在吸引投资的基础性障碍已经在逐渐萎缩消失,关键是我们要营造投资环境,在软环境上可能下更大的功夫。

做足姿态才有投资

“软环境”就是:办事效益高,融资和投资渠道比较通畅,审批环节周期不要太长。

贵州现在资本形成在GDP占的比重比较高,投资弹性系数很低,投资的转换率也比较低。但对于西部地区来说,仍需要有大量的钱来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和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之中,否则很难实现快速增长的目标。我们怎么去吸引投资?对于贵州来说,要做好硬件和软件设施的准备。有钱的人未必会轻率的把钱投入到这里来,如果我们做足了姿态,也拿出很多的政策,引资是不成问题的。

贵州的投资环境软肋

观念落后

制约贵州经济发展的因素,主要是观念的落后,因此民营经济发展不够快。在市场准入这个问题上,贵州明显落后,在电力、资源方面,民营企业进入是非常难的。

比如:一些银行的行长,他们总觉得,如果贷款给国有企业,项目最后搞砸了,最多认为这个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不够。但如果贷款给民营企业,项目出了问题,就认为银行跟民营企业有什么勾当,最后把这件事上升为很大的政治问题。虽然我们讲了很多年,对于民营企业一定要一视同仁,国家也有正式的文件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但是真正落到实处,很不容易。这其实是一个观念的问题。

中介服务发展滞后

在现代社会发展中,政府、企业和中介这3架马车,是拉动社会发展的缺一不可的主要力量。从现代社会角度来说,中介社会发展完善与否,是衡量一个社会是否进步的重要标志,特别是在欠发达欠开发的省份,如果中介服务跟上去的话,它会发挥相当大的作用。但是贵州在这方面做得不太够。那么多年来,贵州的招商引资主要还是靠一条腿走路,就是由政府牵头,政府操办,政府实施。几百万的招商引资,主要还是从政府的这个角度来考虑的,民间的力量没有发挥作用。

政府招商有很多弊端,一些领导出于某种原因,总是喜欢拍板,喜欢拍胸脯,拍完胸脯之后,他过两年就走了,而那个项目要搞三四年,留了一大堆的法律问题,到最后谁也不来处理,成了烂摊子。

诚信和政策

民营经济是贵州跨越式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增长点,现在贵州都是靠国企、靠银行、靠政府的投资,社会资本进不了垄断行业,所以贵州的产业发展很慢。要解决政府的投资环境问题,首先把政府的职能转变。

政府讲不讲信用,政府官员说话算不算数,企业的诚信怎么样,大家是不是都在坑蒙拐骗,搞恶性竞争,这些东西实际上构成了一个地区的投资环境的基础性因素。如果诚信的问题不解决,其它问题都很难解决。所以一定要有诚信作为基础,投资环境才会从各方面不断得到改善。

不怕政策不优惠,就最怕政策老变动。如果你的政策变来变去,那他就没法作出重要的投资决定了。

下载贵州省情教程文稿--第 三章 悠久的发展历史(缩减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贵州省情教程文稿--第 三章 悠久的发展历史(缩减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贵州省情教程文稿--第 二 章 特殊的地理环境

    第 一 章 特殊的地理环境 地理泛指地球表面各种自然现象、人文现象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区域分异。由于人文地理的有关内容将在本书有关章节叙述,因此,本章着重叙述贵州的自......

    《贵州省情教程》期末复习指南

    《贵州省情教程》期末复习指南 2010年1月 “贵州省情”课程是贵州省为了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所有大专院校开设的一门必修课。在本学期贵州电大的新教学计划中称“地域......

    《贵州省情教程》第三单元练习题

    第三单元练习题 一、填空题(每空1 分,共36分) 1.民族是指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 )、( )、( )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2.贵州是一个多民族( )和一些民......

    《贵州省情教程》第四单元练习题5篇

    第四单元练习题 一、填空题(每空1 分,共42分) 1.贵州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高,产业结构按三次产业的排序在1999年实现了由( )向( )的历史性转变。 2、贵州的农产品分布,黔东北主要有甘薯......

    《贵州省情教程》第三版平时作业册

    一、填空题 1. 经过解放60多年,贵州(“人无三分银”)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但是目前贵州在全国整体发展中处于(相对落后)的地位。 2. “一二五”时期贵州重点实施的两大战略是(“工业强......

    形势政治课 - 江西省情教育---悠久历史(共5则范文)

    江西省,简称赣。位于长江中下游交接处的南岸,史称“吴头楚尾、粤户闽庭”,素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誉。地形三面环山,北部临江,气候宜人。全省11个设区市,99个县(市、区)。......

    2011年7月《贵州省情教程》期末复习指南[定稿]

    一、填空题 1.贵州的地貌类型主要以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为主。其中92.5%的面积为( 高原山地 )和( 丘陵 )。 2.贵州气候属于( 亚热带温润季风 )类型,冬无严寒,夏无酷......

    形势与政策 江西省情教育—悠久历史500-600字3

    江西省情教育—悠久历史 江西省,简称赣。因公元733年唐玄宗设江南西道而得省名,意思是位于江南的西部地区。又因为江西最大河流为赣江而简称赣。江西省共辖81县。至1926年北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