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情教程》第三版平时作业册

时间:2019-05-12 06:23: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贵州省情教程》第三版平时作业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贵州省情教程》第三版平时作业册》。

第一篇:《贵州省情教程》第三版平时作业册

一、填空题 1.经过解放60多年,贵州(“人无三分银”)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但是目前贵州在全国整体发展中处于(相对落后)的地位。2.“一二五”时期贵州重点实施的两大战略是(“工业强省”)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3.省情是一个省的自然、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等方面历史、现状和(发展规律)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多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4.贵州冬雨湖南交界,北与四川和(重庆)相连,西与云南接壤,南与(广西)毗邻。5.贵州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是一个海拔较高、纬度较低、(喀斯特地貌)典型发育的山区。6.贵州的地貌类型主要一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种基本类型为主。其中92.5%的面积为(高原山地)和(丘陵)。7.贵州气候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水丰富。8.贵州气候的地域性差异常表现在水平距离不远但地形起伏较大的山区,气味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立体气候特征明显。9.贵州河流以苗岭为分水岭,分属(长江)和(珠江)两大流域,有八大水系。

10.贵州森林资源丰富,2010年,森林覆盖率达(40.5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分布以(黔东南)最多,其次是黔南,最低是六盘水和安顺。

11.贵州成煤地质条件好,煤田分布广、储量大、煤种齐全、煤质较优。根据《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资料,贵州煤炭资源基础储存量达128.1亿吨,居全国第(五)位。煤炭资源相对集中分布在(六盘水市)和(毕节地区)。

12.贵州是中国第一个发现卡林型金矿的省份,这类金矿主要分布在(黔西南)地区。

13.贵州的(黄果树瀑布)景区和(龙宫)风景名胜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14.截至2010年,贵州的行政区划共设有(4)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2)个地区和88个县级单位。省直辖县级市,由省委托相应的地级市代管。15.隋唐时期,今贵州之地属黔中道,并设黔州都督府统领各州。为了加强对该地区的统治,实行“吐流并治”,表现为乌江以北实行(经制州),乌江以南实行(羁縻州),西部则接受中央王朝封号,成为(藩国)。

16.在纺织业方面,秦汉以后一直在长江以南各少数民族中流行的(蜡染)工艺,宋代以后大部分地区都已失传,唯有贵州保持至今,一枝独秀。

二、单项选择题 1.从点上看,全省最高点是:(A)

A赫章韭菜坪

B铜仁梵净山

C威宁草海

D黎平水口河省处 2.贵州的气候,极端最低气温曾出现在(C)A赫章

B玉屏

C威宁

D铜仁 3.贵州同时具有“生态河”、“美酒河”、“历史河”美誉的河流是:(D)

A红水河

B乌江

C北盘河

D赤水河

4、在贵州的各类土壤中,面积最大的是:(A)A黄壤

B石灰土

C紫色土

D水稻土 5.贵州植物种类繁多,分布错综复杂,呈现过渡变化。在高大山脉具有垂直分布特点,一般从山脚到山顶依次表现为:(A)

A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灌丛和管草丛

B常绿阔叶林—针叶林—落叶阔叶林—落叶阔叶混交林 C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落叶阔叶混交—针叶林

D常绿阔叶林—针叶林—落叶阔叶林—灌丛和管草丛

6.贵州河网密度大,河流坡度陡,天然落差大,产水模数高,水能资源十分丰富。水能蕴藏量为1874.5万千瓦,居全国(B)位。A5 B6 C7 D8 7.春秋时期兴起的夜郎国,其范围主要在(D)。A广西

B云南

C四川

D贵州 8.贵州的降雨范围基本定型是在(D)。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9.从(C)年起,国家开始制定和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定一个五年计划,逐步建立经济建设的计划管理体制。

A1949

B1950

C1953

D1978 10.下列城市中被中国气象学家授予“中国避暑之都”、称号的城市是(C).A遵义

B水城

C贵阳

D都匀

三、多项选择题

1.贵州省主要气候灾害有下列中的(A、B、C、D)。

A干旱

B秋风

C凌冻

D冰雹 2.贵州土壤的耕作条件具有一下特点(A、B、C、D)。

A山地丘陵多、平坝地小、宜林地广、耕地少。

B耕地质量较差,中低产田土地面积大。

C喀斯特土地密集大,生态脆弱,耕地后备资源不足。

D林牧地质量不均,分布欠平衡。3.贵州野生植物种类繁多,下列属于一级保护的植物有(A、C)。

A珙桐

B桫椤

C银杉

D扇蕨 4.贵州是全国四大药材产区之一。属于珍稀名贵药用植物的下列有(A、B、C、D)。

A珠子参

B三尖杉

C何首乌

D冬虫夏草

5.下列矿产中,国洲储量排全国前三名的有(A、B、C)。

A重晶石

B铝土矿

C磷矿

D黄金

6.代表中国旧石器时代早起的三种文化类型是(A、B、D)。

A北京周口店

B山西西侯度

C盘县的大洞遗址

D贵州黔西观音洞

7.本世纪叶,贵州人民掀起了一系列的“反洋教”斗争,主要有(A、B、C)

A青岩教案

B遵义教案

C开州教案

D安庆教案

8.下列属于中国工农红军在贵州活动的历史纪念胜地地是(A、B)

A黎平会议会址

B遵义会议会址

C息烽集中营旧址

D榕江红七军军部旧址

9.属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下列有(A、B、D)A梵净山

B赤水桫椤

C百里杜鹃

D威宁草海 10.20世纪90年代,贵州实施“三大战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体是指(A、B、D)。

A科教兴黔战略

B开放带动战略

C计划生育战略

D可持续发展战略

四、问答题

1.简述贵州的地貌特点对发展的特殊影响。P3—P4

答:贵州的地貌特点对发展的特殊影响,从有利方面看:一是多种土地类型与多种气候类型组合在一起,有利于多种生物的繁衍生长,因此,贵州的生物资源比较丰富。二是能源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组合态势良好,开发前景广阔。贵州的能源以煤炭和水能为主,形成了煤水结合,水火电互济的能源优势。三是多种矿产资源与煤水结合,水火电互济的能源优势结合在一起,形成了高能耗的原材料开发体系。四是喀斯特地貌特有的山、水、洞、林珠联璧合地融为一体,相映成趣,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资源。

2.为什么说明代是贵州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P45

答:明代是贵州历史发展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其主要标志,一是在贵州建立了行省,使贵州正式成为省一级行政单位;二是在贵州大规模推行屯田,加快了贵州的开发,使贵州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3.试述“三线建设”对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P58

答:“三线建设”是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根据战争爆发的可能性与紧迫性的估计而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中国生产力布局的一次重大战略转移。“三线建设”对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有:①“三线建设”改变了惠州的产业结构;②“三线建设”极大地改善了贵州的交通通信条件;③“三线建设”改变了贵州的生产力布局;④“三线建设”极大地增强了贵州的科技实力。

4.试述“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两大战略的基本含义。P65

答: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就是以重点骨干企业为龙头,以重大技改项目为抓手,以名优品牌为引领,发展壮大支柱产业,真强电力、煤炭、烟酒、装备制造、民族医药等产业对工业增长的支撑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切实提高建材、化工、冶金、林产品等产业的竞争力;加快培养战略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产业。

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就是要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完善功能、以大带小的原则,坚持周有特色、集约型、多样化的山区城镇化道路,以大城市为依托,以中小城镇为重点,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实现黔中城市群重点突破,大力发展一批区域中心城市,积极培育快速铁路和高速公路网络节点中小城市。

第二次平时作业

一、填空题

1.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时,贵州城镇人口为1174.81万人,占总人口的(33.81)%,城镇化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说明贵州的工业化程度不高。2.贵州民族的居住特点是多民族(交错杂居)和一些民族(成片聚居)。

3.贵州民族语言基本上属于汉藏语里中的(普通话)、苗瑶、壮侗、藏缅等语族。4.贵州贯彻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在行政区划变更过程中逐步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2010年全省共有(3)个自治州、(11)个自治县和(252)个民族乡,民族区域自治地方面积占总面积的(55.5)%。5.在贵州目前自治州中唯一的一个自治县是(三都水族)自治县。

6.苗族有一种流行最广。最具特色的舞蹈形式是(芦笙)舞。

7.在1915年旧金山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奖的酒和茶分别是(茅台酒)和(都匀毛尖)。

8.解放时贵州三次产业结构的排序为一、二、三,第一产业占绝对优势。在(1992)年第二产业超过第一产业,使三次产业结构的排序变化为二、一、三。9.贵州在(1998)年实现了自1957年以来全省农村粮食基本自己的历史性跨越。

10.贵州工业的结构比例1978年是资源开发型的重工业占优势,到2010年从轻重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的比例来看,(重工业)发展较快。11.1949—2010年,贵州已探索出一条与轻工业相协调的(资源)型、(资源转换)型相结合的重化学工业道路。

12.贵州在城镇建设过程中,根据山区实际,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原则,小城市建设(突出重点),全面推进。

13.贵州的交通运输以陆路建设为重点,逐步形成了以贵阳为中心,以(高速公路)、高等级公路和(电气化干线铁路)为主骨架,以县乡公路、支线铁路相配合,以内河航道、民用航空为延伸的四通八达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成为中国西南地区的陆路交通枢纽和南下海大通道。

14.贵州电信业,已具备有完善的包括装备网、业务网和支撑管理网的电信通信网络,形成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并以国际接轨,以(光导前卫电缆)传输为主、(数字微波)和卫星传输为辅的,综合化、立体化、数字化的现代电信通信网络。

15.贵州旅游业的发展方式已由(数量)型转向(质量)型,旅游业的产业形态已由(单一)的观光型转向(多元化)的度假型、休闲型、探索型、商务型;自然生态旅游、文化遗产旅游、红色旅游、乡村旅游、节庆旅游、探险旅游等新型旅游产品颇受旅游者欢迎。

16.金融业包括(银行)业、(保险)业和(证券业)。

二、单项选择题

1.贵州人口发展的快速增长期是(D)。A战国时期 B明代 C清代 D解放后 2.贵州少数民族有的存在自己的文字。有一种从字形看有的类似于甲骨文或金文,有的则是仿汉字倒写或反写,被称为“反书”。它是(C)族的古老的文字。A彝 B仡佬 C水 D瑶

3.解放后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民族自治地方第一、二、三产业的比重排序变化是:(A)A由1949年的一、三、二变化为2007年的三、一、二。B由1949年的一、三、二变化为2007年的二、三、一。

C由1949年的一、二、二变化为2007年的二、三、一。D由1949年的一、二、三变化为2007年的三、二、一。

4.贵州国民生产总值突破4000亿元大关是在(D)年。

A2005 B2008 C2009 D2010 5.改革开放以来,贵州经济年均增长速度已经连续(D)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A8 B10 C12 D14 6.贵州农业生产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出现明显变化,2010年与1978年相比,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总产值的比例变化是:(A)。

A种植业下降,林业、畜牧业、渔业上升 B种植业上升,林业、畜牧业、渔业下降

C种植业、畜牧业下降,林业、渔业上升 D林业上升,种植业、畜牧业、渔业下降

7.贵州目前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较高、利润最大、纳税最多的行业是(D)

A电力工业 B机械工业 C国防科技工业 D食品工业

8.在西部大开发进程中,贵州电力工业实施国家“西电东送”战略,主要以(B)为主。

A黔电送湘 B黔电送粤 C黔电送桂 D黔电送沪 9.贵州作为中国特有的珍稀动物黑颈鹤及其他181种鸟类共同家园,成为世界十大观鸟胜地之一的地方是(B).A百花湖 B威宁草海 C荔波樟江 D万峰湖 10.2007年贵州第一个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地的是(A).A荔波 B镇宁 C遵义 D赤水

三、多项选择题

1.下列民族中属于贵州世居民族的有(A、C、D)

A苗族 B藏族 C水族 D畲族 2.贵州少数民族大都通用汉语,但许多少数民族也有自己的语言,目前国家还帮助(A、B、C)等民族创建了以拉丁文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A苗族 B侗族 C布依族 D水族

3.民族节日是贵州的民族文化和民俗风情的集中体现,其中属于社交性节日很多,下列包括(A、B)。A姊妹节 B查白哥节 C鼓社节 D吃新节 4.贵州一组主要分布在下列(A、B)

A毕节地区各县 B六盘水市各县 C铜仁地区各县 D安顺地区各县

5.贵州种植业中的经济作物主要以(B、D)为主。A板栗 B油菜籽 C甘蔗 D茶叶 6.贵州产业形象鲜明、经营规模较大、比较优势突出、发展后劲明显的行业,主要是(A、B、C、D)。A以西电东送等为标志的能源和资源深加工业 B以国防科技工业为主体的装备制造业和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C以烟酒为特色的食品工业 D以民族药品开发为代表的医药制造业

7.贵州的资源深加工工业主要有下列的(A、B、C、D)行业

A黑色冶金工业 B有色金属工业 C化学工业 D建材工业

8.下列属于贵州特色食品的是(A、C)。

A老干妈辣椒 B过桥米线 C牛头牌牛肉干 D手扒羊肉

9.截至2010年贵州通航机场除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外,还包括下列的(A、B、C)。

A铜仁(凤凰)机场 B安顺(黄果树)机场 C荔波机场 D兴仁机场

10。贵州对外贸易中的主要出口商品包括下列(A、B、C、D)。

A化工产品 B矿产品 C机械电子产品 D橡胶制品

四、问答题

1.简述贵州农业产业发展的基本概况。P96-P97 答:①农业产业化快速推进的背景:,业产业化是农业的区域化布局、集约化增长、标准化生产、专业化扩展、规模化推进、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和企业化管理等的总称。②农业产业化的启动,贵州农业产业化大致与全国同步启动。③农业产业化的规模,2002年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文件发布之年,全省已有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900户,重点龙头企业31户,市级龙头企业138户;2010年全省由市级以上龙头企业794户,农民专业合作社5600户,受到产业化带动的农户有527万。④主导产业包括茶叶、蔬菜、马铃薯、特色杂粮、水果、中草药以及竹和养殖产品。

2试述贵州的新型工业化道路。P99-P109 答:①工业经济总量快熟增长,贵州解放后,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省工业加快发展,规模不断壮大,实力大为增强,已基本形成额色鲜明的能源和资源深加工业体系。②工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工业技术进步加快。③工业结构加快调整。④工业特色行业持续发展,成为贵州新型工业化的坚实基础和重要力量。⑤新型工业化道路不断扩宽。

3键鼠贵州的城镇发展规划。P110-P112 答:①城市建设成就明显,贵州根据山区实际,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原则,小城市建设突出重点,全面推进;②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一方面是老城镇焕发生机与活力,工矿集镇在工业化进程中的中心作用日趋明显,建制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辐射带动作用越来越强。是加强17万个自然村、1.8万多个行政村和700多个乡的村寨整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重点小市镇、小集镇的建设;③建筑业正在崛起,贵州解放后,为了适应大规模的经济社会建设的需要,全省建筑迅速发展起来,成为国民经济中的一个先导产业,具有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建筑安装、建筑装饰和其他建筑业等4个大类行业和以少数特大型企业集团为核心、以总量适度的总承包企业为骨干、以众多专业分包和劳务分包企业为依托的建筑总包分包的行业体系,从市勘测、设计、施工和维修等的生产经营,完成了大量的房屋、公路、铁路、隧道、桥梁、港口、水库和矿山等的建筑工程。全省建筑业低碳节能减排持续推进,加强了新建建筑物的节能,逐步停止生产使用实心粘土砖、页岩砖,采用太阳能、浅层地能、生物质能与新的建筑,产业创新的潜力很大。

4.简述贵州旅游业的发展优势。P115-P116 答:贵州多次被国内专家学者誉为“公园省”,是中国西部旅游圈中的重要旅游目的地之一,常是海外游客到中国西部旅游的第一大站。全省赖以发展旅游业的旅游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丰富而独特。2010年,已探明的具有开发价值的旅游资源共1000多处,其中被世界旅游组织的专家认为一流的或又叫高品位的占一半以上。到2010年,全省有中国南方喀斯特、中国丹霞2处世界自然遗产地,黄果树等18个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梵净山等9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龙里龙架山等21个国家森林公园,平塘等8个国家地质公园,遵义会议遗址等39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遵义纪念馆等9个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龙宫风景名胜区等65个国家A级旅游景区,有贵州茅台酒厂等40多个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另有省级风景名胜区54个,省级森林公园31个,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88个,等等。依托这些景区景点,形成了高原喀斯特生态、丹霞桫椤生态和民族文化、屯堡文化、长征文化、名酒文化、阳明文化、夜郎故地遗址文化等特色旅游产品,构建起了以贵阳为中心的4挑跨省股价旅游线。旅游业的发展方式已由数量型转向质量型,旅游业的产业形态已由单一的观光型转向多元化的度假型、休闲型、探索型、商务型;自然生态旅游、文化遗产旅游、红色旅游、乡村旅游、节庆旅游、探险旅游等新型旅游产品颇受旅游者欢迎。贵州已逐步成为国际旅游、国内旅游的热点地区、中国的旅游经济大省。

第三次平时作业

一、填空题

1.学校教育是由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根据社会要求,对受教育的身心十佳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其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具有一定的(思想品德),发展(体力和智力),从而成为为社会服务的人。

2.通过教育体制改革,目前高等学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各级各类学校普遍推行(目标责任)制和(教师聘任)制,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3.2005年9月8日,(贵州)大学正式被列入“211工程”学校行列,结束了贵州无国家重点大学的历史。4.旧石器时代,贵州的石器、骨器等工艺体现了原始的(造型)艺术。5.战国时期,贵州已形成包括青铜、陶瓷在内的独特(夜郎文化现象)。

6.明初,元宵唱灯、跳灯、说书、唱书等娱乐形式以及地戏、花灯舞、傩舞等扎根贵州,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屯堡文化)。7.明代王阳明在贵州悟出(“知行合一”)和(“致良知”)的学术思想,形成“阳明文化”现象。

8.20世纪五、六十年代,贵州各类艺术表演团体创作、演出了大量群众喜闻乐见的剧目,其中黔剧《秦娘美》、(《奢香夫人》),花灯剧《七妹与蛇郎》,舞剧(《蔓萝花》)等,在省内外引起加大反响。

9.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中国铁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核心内容)。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关键);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10.构建和谐贵州,就是要建设一个民主法治的、(公平正义)的、(诚信友爱)的、充满活力的、安定有序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贵州。

11.在思想建设上,中共十五大以后,贵州重点学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共十五大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决定。

12.中共贵州省委高度重视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认真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

13.截至2010年,贵州共有(民革)、民盟、民建、(民进)、农工党、致公党、(九三学社)、工商联7个民主党派贵州省地方组织和1个工商联贵州地方组织。

14.贵州省工商联合会是贵州省委、省政府联系(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桥梁和纽带,是省政府管理(非公有制经济)的助手。

二、单项选择题

1.贵州历史上记载的第一位教育先驱是(D)A舍人 B盛览 C严修 D尹珍

2.南宋绍兴年间,贵州出现的第一所书院是(B)A阳明书院 B沿河鸾塘书院 C贵州师范学院 D经世学堂

3.清朝光绪年间向朝廷上奏《请推广学校折》,建议开设算学、外语、天文、地理、格致(理、化)、制造、农、工商、矿业、时事外交等方面的课程,推行新教育的先驱者是(A)

A李端棻 B严修 C王阳明 D尹珍 4.清代在黔北崛起了“都灵中国西南文化之风骚”的(B),为中国留下了丰富的思想、道德、文化艺术遗产。

A清明文化 B沙滩文化 C黔北文化 D西南文化 5.1907年周素园创办的贵州第一张日报是(D).A《新黔日报》 B《西南日报》 C《筑报》 D《黔报》

6.1913年,贵阳绅士张春山等筹建西苑“黔舞台”,将(B)传入贵州。

A黔剧 B京剧 C越剧 D沪剧

7.贵州文化构成形态复杂,文化的(C)成了贵州文化的特殊现象。

A苗族、布依族、侗族三大少数民族文化特色突出 B少数民族文化突出,汉文化衰退 C多元并存、共同发展 D各族文化大融合,汉文化尤为突出

8(B)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组织形式。

A民主集中制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中国中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 D“一国两制”

9.贵州的扶贫开发工作1987年以后改进扶贫方式,实行(A)扶贫方针,贫困人口迅速下降。

A开发式 B救济式 C“输血”式 D加薪式 10.“十二五”时期是指第十二个五年计划时间,具体日期是(D)

A2000—2005年 B2005—2009年 C2006—2010年 D2011—2015年

三、多项选择题

1.清代贵州夺魁天下的状元有下列(A、C)

A、赵以炯 B、赵以奎 C、夏同龢

D、孙应鳌

2.抗日战争期间,敌占区的部分学校迁入贵州,促进了贵州教育事业的发展。当时迁入贵州的学校有(A、B、C、D)。

A、私立大夏大学 B、私立湘雅医学院

C、国立浙江大学 D、国立交通大学分校

3.贵州基础教育中的“两基”指的是:(A、B)。

A、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 B、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C、基本达到高中毕业水平D、基本小学文化程度 4.下列属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是:(A、B、C、D)。

A、镇远青龙洞 B、赫章可乐遗址 C、安顺文庙 D、红军四渡赤水战役遗址

5.国务院批准的贵州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下列有:(A、B、C)。

A、侗族大歌 B、苗族蜡染 C、茅台酒制作技艺 D、彝文习俗。

6.下列属于贵州少数民族的体育项目有(B、D)。

A、苗族的抢花炮、摔跤 B、布依族的丢花包、板凳操

C、侗族的划龙舟、爬花杆 D、水族的赛马、打手毽。

7.贵州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工作中提到的“一府两院”是指:(B、C、D)。A、各地、州、市人民政府 B、省人民政府 C、省高级人民法院 D、省检察院

8.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行使人事任免权,包括依法选举并按有关程序任免(A、B、C)。

A、贵州省省长、副省长 B、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C、各厅、局的领导干部 D、各地、县的领导干部

9.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要解决好的“三农”问题是指(A、B、D)。

A、农村 B、农田 C、农业

D、农民

10.社会保障,是指国家对社会成员在年老、疾病、(A、C、D)等情况时,给予物质帮助的制度。

A、伤残 B、死亡 C、失业 D、遭受灾害

四、问答题

1、简述政协贵州省地方组织职能作用的发挥。P174-P175 答:①1951年10月,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通知,省协商委员会代行政协全国地方委员会职权。在本届协商委员会期间,在宣传贯彻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各项政策,组织各界人士学习政治理论和时事政策,恢复和发展经济,加强政权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②广泛团结和组织政协委员几个方面人士,在建设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轨道上,为发展全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促进两个文明建设和促进实现祖国统一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③省委还分别于1997年9月和2001年11月召开贵州省政协工作会议,总结交流全省政协工作经验,研究部署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对政协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各级政协在全省在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④人民政协的职能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政协贵州省委会团结和动员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任命团体、各族各界人士,通过提案、建议案、专题调研、委员视察等形式,为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广建良言。真人开展协商议政,积极建言献策。紧紧围绕贵州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和重大决策部署,精心选择具有全局性、综合性和前瞻性的重大问题,认真开展视察调研。充分大会提案在政协履行职能中的重要作用,参政议政、建言献策成果更加突出。

2、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所遵循的原则是什么?P184 答: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所遵循的原则是:①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②坚持以党的群众路线为根本;③坚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核心;④坚持以建设完善管理体制为动力。

3、结合实际说明贵州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成效。P178-P179 答:贵州型农村建设的主要成效为:①农村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生产力得到加大发展,通过引导各试点村根据自身特点,采取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等措施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初步形成了“一村一品,一村一特”的产业格局。②农民收入不断提高,生活条件明显改善。③农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村容村貌明显改观。④民主管理水平不断提高。⑤社会事业不断发展,社会保障水平明显提高。

4、结合实际说明贵州开展了哪些环境保护工作。P180-P182 答:①环境保护是指为使自然环境和人类居住环境不受破坏和污染,能更适合人类生活和自然界生物生存而采取的措施。1990年,中共贵州省委、省人民政府作出了《关于加强林业建设、改善生态环境的决定》,经过10年的努力,贵州森林覆盖率已由过去的18.3%提高到30.83%,林业结构日趋合理,生态环境有较大改善。②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于2000年启动,规划对坡度在25度以上的耕地86.5万公顷分阶段退耕还林还草。③自然保护区建设对生物多样性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发挥了积极作用。④水资源保护受到重视。⑤继续加大工业污染防治力度,取缔和关闭了一批严重污染环境的企业,严格实行工业排污总量控制、排污许可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建设项目实行基建、技改、环境保护“三同时”的制度,尽量减少工业对环境造成的污染。⑥全省环保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环境立县”战略和构筑长江、珠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目标,优化经济发展,不断推进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与建设,严格落实环保目标责任制,不断强化环境执法监督与管理,建设取得较快发展的同时,保证了环境质量的相对稳定,部分重点区域、流域环境质量得到持续改善。

第四次作业

“贵州省情”课程实践题:

写一篇有关贵州省情课程内容的调查报告。(可以是工业、农业生产情况,也可以是矿产资源、旅游资源、社会发展等方面的情况。要求:注明调查时间、地点,有调查对象和内容,根据调查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提出建议。字数不限,必须手写。)格式:

贵州省情调查报告

调查地点: 调查时间: 调查人员: 所属课程:

第二篇:贵州省情平时作业

贵州省情(地域文化)平时作业及答案

一、填空题

1.省情是一个省的自然、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等方面历史、现状和(发展规律)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多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P1 2.(欠发达)和(欠开发)是现阶段贵州的基本省情。——P11 3.(封闭)是贵州落后的真正原因。——P8 4.贵州东与湖南交界,北与四川和(重庆)相连,西与(云南)接壤,南与(广西)毗邻。——P14 5.贵州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是一个海拔较高、纬度较低、(喀斯特地貌)典型发育的山区。——P14 6.贵州的地貌类型主要以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为主。其中92.5%的面积为(高原山地)和(丘陵)。——P15 7.贵州气候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类型,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水丰富。——P8 8.贵州气候的地域性差异常表现在水平距离不远但地形起伏较大的山区,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立体气候特征明显。——P20 9.贵州河流以苗岭为分水岭,分属(长江)和(珠江)两大流域,有八大水系。苗岭以北流域,包括牛栏江横江水系、赤水河綦江水系、(乌江)水系和沅江水系。苗岭以南流域,包括南盘江水系、(北盘江)水系、红水河水系和都柳江水系。——P20 10.贵州森林资源丰富,2008年,森林覆盖率达(39.9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分布以(黔东南)最多,其次是黔南,最低是六盘水和安顺。——P33 11.贵州成煤地质条件好,煤田分布广、储量大、煤种齐全、煤质较优。根据《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资料,贵州煤炭资源基础储量达146.76亿吨,居全国第(4)位。煤炭资源相对集中分布在(六盘水市)和(毕节地区)。——P27~ P28 12.截至2008年,贵州的行政区划共设有(4)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2)个地区和(88)个县级单位。省直辖县级市,由省委托相应的地级市代管。——P41 13.随唐时期,今贵州之地属黔中道,并设黔州都督府统领各州。为了加强对该地区的统治,实行“土流并治”,表现为乌江以北实行(经制州),乌江以南实行(羁縻州),西部则接受中央王朝封号,成为(藩国)。——P49

14.贵州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是从农村推行(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开始。——P66 15.贵州是一个多民族(交错杂居)和一些民族(成片聚居)的省份。——P73 16.贵州省2008年末总人口为(4036.75)万人,人口密度为(229.1)人/平方千米。——P74 17.贵州民族语言基本上属于汉藏语系中的(普通话)、苗瑶、壮侗、藏缅等语族。——P77 18.贵州贯彻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在行政区划变更过程中逐步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2008年全省共有(3)个自治州、(11)个自治县和(253)个民族乡,民族区域自治地方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55.5)%。——P83 19.在贵州目前自治州中唯一的一个自治县是(三都水族)自治县。——P44 20.目前铜仁地区管辖的4个自治县是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松桃苗族自治县和(玉屏侗族)自治县。毕节地区管辖的1个自治县是(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P42~43 21.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表现在(种植业)比例下降,(畜牧业)比例上升,形成了以(粮食种植)为基础,以(畜牧业)为重点,农林牧渔业走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格局。——P96 22.贵州正在开发的生态畜牧业,是以畜牧业为主体,以(沼气)生产为关键,通过(生态)链、生物链和食物链将农林牧渔业连接起来的一种循环农业。——P97 23.根据目前贵州的轻重工业总产值比例,贵州以(重工业)占绝对优势。——P103 24.解放后贵州工业加快发展,规模不断壮大,已形成了特色鲜明的(能源原材料)工业体系,以(国防科技)工业为主体的机械电子工业体系,以(烟酒)为特色的食品工业体系和以高科技为支撑的高新技术产业体系。——P102 25.贵州根据山区实际,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原则,小城市建设(突出重点),全面推进,许多小城镇告别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脚泥”的境况。——P115 26.贵州的交通运输以陆路建设为重点,逐步形成了以贵阳为中心,以(高速公路)、高等级公路和(电气化干线铁路)为主骨架,以县乡公路、支线铁路相配合,以内河航道、民用航空为延伸的四通八达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成为中国西南地区的陆路交通枢纽和南下出海大通道。——P121 27.贵州旅游业的产业形态已由单一的观光型转向多元化的度假型、休闲型、探索型、商务型,(自然生态)旅游、文化遗产旅游、(红色)旅游、乡村旅游、节庆旅游、赏花旅游、探险旅游等,成为国际、国内旅游的热点地区。——P121

28.贵州电信业,已具备有完善的包括装备网、业务网和支撑管理网的电信通信网络,形成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并以国际接轨,以(光导纤维电缆)传输为主、(数字微波)和卫星传输为辅的,综合化、立体化、数字化的现代电信通信网络。——P117 29.学校教育是由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根据社会要求,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其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具有一定的(思想品德),发展(体力和智力),从而成为为社会服务的人。——P130 30.通过教育体制改革,目前高等学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各级各类学校普遍推行(目标责任)制和(教师聘任)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P134 31.2005年9月8日,(贵州)大学正式被列入“211工程”学校行列,结束了贵州无国家重点大学的历史。——P136 32.旧石器时代,贵州的石器、骨器等工艺体现了原始的(造型)艺术。——P149 33.战国时期,贵州已形成包括青铜、陶瓷在内的独特(“夜郎文化”)。——P149 34.明初,元宵唱灯、跳灯、说书、唱书等娱乐形式以及地戏、花灯舞、傩舞等扎根贵州,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屯堡文化”)。——P149 35.明代王阳明在贵州悟出(“知行合一”)和(“致良知”)的学术思想,形成“阳明文化”现象。——P149 36.20世纪五、六十年代,贵州各类艺术表演团体创作、演出了大量群众喜闻乐见的剧目,其中黔剧《秦娘美》、(《奢香夫人》),花灯剧《七妹与蛇郎》,舞剧(《蔓箩花》)等,在省内外引起较大反响。——P152 37.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核心内容)。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关键);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P166 38.构建和谐贵州,就是要建设一个民主法治的、(公平正义)的、(诚信友爱)的、充满活力的、安定有序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贵州。——P166 39.在思想建设上,中共十五大以后,贵州重点学习了(“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决定。——P167 40.中共贵州省委高度重视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认真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P176

41.截至2008年,贵州共有(民革)、民盟、民建、(民进)、农工党、致公党、(九三)、工商联7个民主党派贵州省地方组织和1个工商联贵州地方组织。——P176~177 42.贵州省工商业联合会是贵州省委、省政府联系(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桥梁和纽带,是省政府管理(非公有制经济)的助手。——P178

二、单项选择题(请在列出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1.从点上看,全省最高点是:(A)——P15 A、赫章韭菜坪

B、铜仁梵净山

C、威宁草海

D、黎平水口河出省处 2.贵州的气候,极端最低气温曾经出现在(C)——P18 A、赫章

B、玉屏

C、威宁

D、铜仁

3.贵州同时具有“生态河”、“美酒河”、“历史河”美誉的河流是:(D)——P22 A、红水河

B、乌江

C、北盘江

D、赤水河 4.在贵州的各类土壤中,面积最大的是:(A)——P23 A、黄壤

B、石灰土

C、紫色土

D、水稻土

5.贵州植物种类繁多,分布错综复杂,呈现过渡变化。在高大山脉具有垂直分布特点,一般从山脚到山顶依次表现为:(C)——P25 A、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灌丛和灌草丛 B、常绿阔叶林—针叶林—落叶阔叶林—落叶阔叶混交林 C、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落叶阔叶混交—针叶林 D、常绿阔叶林—针叶林—落叶阔叶林—灌丛和灌草丛

6.贵州河网密度大,河流坡度陡,天然落差大,产水模数高,水能资源十分丰富。水能蕴藏量为1874.5万千瓦,居全国(B)位。——P27 A、5

B、6

C、7

D、8 7.春秋时期兴起的夜郎国,其范围主要在(D)。——P47 A、广西

B、云南

C、四川

D、贵州 8.贵州的疆域范围基本定型是在(D)。——P53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9.从(C)年起,国家开始制定和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逐步建立经济建设的计划管理体制。——P62 A、1949

B、1950

C、1953

D、1978

10.2008年,贵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扩内需,调结构,保增长”的方针,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国民经济保持了较快增长,人均生产总值突破(A)大关,取得了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阶段性成果。——P70 A、1000美元

B、3000美元

C、4000美元

D、5000美元 11.贵州人口发展的快速增长期是(D)。——P74 A、战国时期

B、明代

C、清代

D、解放后

12.贵州少数民族有的存在自己的文字。有一种从字形看有的类似于甲骨文或金文,有的则是仿汉字倒写或反写,被称为“反书”。它是(C)族的古老的文字。——P77 A、彝

B、仡佬

C、水

D、瑶

13.解放后贵州三次产业结构的比例不断变化,体现了工业化加快的过程。按三次产业结构的排序,贵州在1999年实现了(B)的历史性转变。——P92 A、由一、二、三向三、二、一

B、由二、一、三向二、三、一 C、由二、三、一向三、一、二

D、由二、一、三向一、三、二

14.2008年贵州国民生产总值突破(C)亿元大关,比1949年增长63.33倍。——P91 A、1000

B、2000

C、3000

D、4000 15.改革开发以来,贵州经济年均增长速度连续(D)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P91 A、7

B、8

C、10

D、12 16.贵州农业生产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出现明显变化,2008年与1978年相比,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总产值的比例变化是:(A)——P96 A、种植业下降,林业、畜牧业、渔业上升

B、种植业上升,林业、畜牧业、渔业下降

C、种植业、畜牧业下降,林业、渔业上升

D、林业上升,种植业、畜牧业、渔业下降

17.在1915年旧金山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奖的酒和茶分别是(B)。——P110~111 A、青溪酒和湄潭绿茶

B、茅台酒和都匀毛尖

C、湄窖酒和凤岗青茶

D、董酒和余庆苦丁茶

18.贵州目前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较高、利润最大、纳税最多的行业是(D)。——P109 A、电力工业

B、机械工业

C、国防科技工业

D、食品工业

19.在西部大开发进程中,贵州电力工业实施国家“西电东送”战略,主要以(B)为主。——P70 A、黔电送湘

B、黔电送粤

C、黔电送桂

D、黔电送沪 20.2007年贵州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地的是(A)。——P 44 A、荔波

B、镇宁

C、遵义

D、赤水

21.贵州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位教育先驱是(D)。——P130 A、舍人

B、盛览

C、严修

D、尹珍 22.南宋绍兴年间,贵州出现的第一所书院是:(B)——P131 A、阳明书院

B、沿河鸾塘书院

C、贵阳师范学院

D、经世学堂

23.清朝光绪年间向朝廷上奏《请推广学校折》,建议开设算学、外语、天文、地理、格致(理、化)、制造、农、工商、矿业、时事外交等方面的课程,推行新教育的先驱者是(A)。——P131 A、李端棻

B、严修

C、王阳明

D、尹珍

24.清代在黔北崛起了“独领中国西南文化之风骚”的(B),为中国留下了丰富的思想、道德、文化艺术遗产。——P150 A、清明文化

B、沙滩文化

C、黔北文化

D、西南文化 25.1907年周素园创办的贵州第一张日报是(D)。——P150 A、《新黔日报》

B、《西南日报》

C、《筑报》

D、《黔报》 26.1913年,贵阳绅士张春山等筹建戏园“黔舞台”,将(B)传入贵州。——P150 A、黔剧

B、京剧

C、越剧

D、沪剧 27.贵州文化构成形态复杂,文化的(C)成了贵州文化的特殊现象。——P149 A、苗族、布依族、侗族三大少数民族文化特色突出 B、少数民族文化突出,汉文化衰退 C、多元并存、共同发展

D、各族文化大融合,汉文化尤为突出

28.(B)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组织形式。——P171 A、民主集中制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

D、“一国两制”

29.贵州的扶贫开发工作1986年以后改进扶贫方式,实行(A)扶贫方针,贫困人口迅速下降。——P180 A、开发式

B、救济式

C、“输血”式

D、加薪式 30.“十一五”时期是指第十一个五年计划时间,具体日期是(C)——P181 A、2000—2005年

B、2005—2009年

C、2006—2010年

D、2008—2012年

三、多项选择题(所列答案中有一个以上为正确答案,请选出。)1.贵州省主要的气候灾害有(ABCD)——P20 A、干旱

B、秋风

C、凌冻

D、冰雹 2.贵州土壤的耕作条件具有以下特点(ABCD)。——P24~25 A、山地丘陵多、平坝地小,宜林地广、耕地少。

B、耕地质量较差,中低产田土面积大。

C、喀斯特土地面积大,生态脆弱,耕地后备资源不足。

D、林牧地质量不均,分布欠平衡。

3.贵州野生植物种类繁多,下列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植物有(ABC)。——P34 A、珙桐

B、贵州苏铁

C、银杉

D、马尾松

4.贵州是全国四大中药材产区之一。珍稀名贵药用植物主要有(ABD)。——P34 A、珠子参

B、三尖杉

C、何首乌

D、冬虫夏草 5.下列矿产中,贵州储量排全国前三名的有(ABC)。——P29~30 A、重晶石

B、铝土矿

C、磷矿

D、黄金 6.代表中国旧石器时代早期的三种文化类型是(ABD)。——P46 A、北京周口店

B、山西西候度

C、盘县的大洞遗址

D、贵州黔西观音洞

7.本世纪中叶,贵州人民掀起了一系列的“反洋教”斗争,主要有(ABC)。——P54 A、青岩教案

B、遵义教案

C、开州教案

D、安庆教案 8.下列属于中国工农红军在贵州活动的历史纪念胜地是(AB)。——P56 A、黎平会议会址

B、遵义会议会址 C、息烽集中营旧址

D、榕江红七军军部旧址

9.贵州目前“一横一纵四联线”公路主骨架中的“四联线”包括了下列哪些市(州、地)政府或行署所在地与主干线公路相连接的高等级公路(ABCD)。——P70

A、六盘水

B、黔西南

C、毕节

D、铜仁

10.20世纪90年代,贵州开始制定和实施“三大战略”,具体是指(ABD)。——P67 A、科教兴黔战略

B、开放带动战略

C、计划生育战略

D、可持续发展战略 11.下列民族中属于贵州世居民族的有(ACD)——P75 A、苗族

B、藏族

C、水族

D、畲族

12.贵州少数民族大都通用汉语,但许多少数民族也有自己的语言,目前国家还帮助(ABC)等民族创制了以拉丁文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P77 A、苗族

B、侗族

C、布依族

D、水族

13.贵州发展畜牧业已具有的优良品种有下列:(BCD)——P97 A、马头山羊

B、大耳白兔

C、可乐猪

D、竹乡鸡 14.贵州彝族主要分布在(AB)——P76 A、毕节地区各县

B、六盘水市各县

C、铜仁地区各县

D、安顺市各县 15.贵州种植业中的经济作物主要以(BD)为主。——P96 A、板栗

B、油菜籽

C、甘蔗

D、茶叶 16.下列属于贵州名牌香烟的是:(ABC)——P110 A、黄果树

B、驰

C、桫椤

D、红塔山

17.贵州工业科技自主创新决策能力、科学研究和试验发展能力、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不断增强,目前已开发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技术有:(ABCD)——P103 A、无人驾驶飞机遥测遥感技术 B、中央空调智能化节能控制技术 C、新型半凝胶聚合物锂离子电池技术 D、纳米氧化锌开发技术

18.下列属于贵州特色食品的是(AC)——P111 A、老干妈辣椒

B、过桥米线 C、牛头牌牛肉干

D、手扒羊肉

19.截至2008年贵州通航机场除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外,还包括下列(ABCD)——P122 A、铜仁(大兴)机场

B、安顺(黄果树)机场

C、荔波机场

D、兴义机场

20.贵州对外贸易中的主要出口商品包括下列(ABCD)——P128

A、化工产品

B、矿产品

C、机械电子产品

D、橡胶制品 21.清代贵州夺魁天下的状元有下列(AC)——P131 A、赵以炯

B、赵以奎

C、夏同龢

D、孙应鳌

22.抗日战争期间,敌占区的部分学校迁入贵州,促进了贵州教育事业的发展。当时迁入贵州的学校有(ABCD)。——P131 A、私立大夏大学

B、私立湘雅医学院 C、国立浙江大学

D、国立交通大学分校 23.贵州基础教育中的“两基”指的是:(AB)。——P134 A、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

B、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C、基本达到高中毕业水平

D、基本小学文化程度 24.下列属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是:(ABCD)。——P154 A、镇远青龙洞

B、赫章可乐遗址

C、安顺文庙

D、红军四渡赤水战役遗址

25.国务院批准的贵州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下列有:(ABC)。——P154~155 A、侗族大歌

B、苗族蜡染

C、茅台酒制作技艺

D、彝文习俗。26.下列属于贵州少数民族的体育项目有(BD)。——P163 A、苗族的抢花炮、摔跤

B、布依族的丢花包、板凳操 C、侗族的划龙舟、爬花杆

D、水族的赛马、打手毽。

27.贵州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工作中提到的“一府两院”是指:(BCD)。——P172 A、各地、州、市人民政府

B、省人民政府

C、省高级人民法院

D、省检察院

28.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行使人事任免权,包括依法选举并按有关程序任免(ABC)。——P174 A、贵州省省长、副省长

B、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C、各厅、局的领导干部 D、各地、县的领导干部

29.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要解决好的“三农”问题是指(ACD)。——P182 A、农村

B、农田

C、农业

D、农民

30.社会保障,是指国家对社会成员在年老、疾病、(ABCD)等情况时,给予物质帮助的制度。——P183 A、伤残

B、失业

C、遭受灾害

D、生活困难

四、问答题

1、简述贵州的气候、地貌特点对发展的特殊影响。——P2~4

2、为什么说明代是贵州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P50~51

3、简述“三线建设”对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P64~65

4、试述贵州实现西部大开发目标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P69、P70~71

5、试述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概况。——P84~88

6、简述贵州经济发展的特点。——P92~93

7、简述贵州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概况。——P94~101

8、简述贵州的工业结构特点。——P103~104

9、简述贵州的旅游特色及旅游线路。——P120~121

10、简述中国共产党贵州地方组织在廉政建设方面的表现。——P170~171

11、简述政协贵州省地方组织职能作用的发挥。——P180

12、(小论文)浅析贵州的扶贫开发工作与新农村建设情况。

(要求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结合实际全面展开分析和论述。要归纳总结出论点,用理论知识和实际事例进行论证说明。要求观点正确、论证充分、条理清晰、语言流畅。字数不少于800字。)——P180~182

13、(小论文)浅析贵州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

(要求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结合实际全面展开分析和论述。要归纳总结出论点,用理论知识和实际事例进行论证说明。要求观点正确、论证充分、条理清晰、语言流畅。字数不少于800字。)——P183~184

14、(小论文)浅析贵州的环境保护工作。

(要求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结合实际全面展开分析和论述。要归纳总结出论点,用理论知识和实际事例进行论证说明。要求观点正确、论证充分、条理清晰、语言流畅。字数不少于800字。)——P184~186

15、(小论文)浅析贵州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

(要求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结合实际全面展开分析和论述。要归纳总结出论点,用理论知识和实际事例进行论证说明。要求观点正确、论证充分、条理清晰、语言流畅。字数不少于800字。)——P187~188

第三篇:《贵州省情教程》第三单元练习题

第三单元练习题

一、填空题(每空1 分,共36分)

1.民族是指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2.贵州是一个多民族()和一些民族()的省份。贵州多民族的社会环境,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经过多次人口()活动而形成的。

3.贵州省2005年末总人口为()万人,人口密度为()人/平方千米。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分别有所下降。

4.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贵州共有56个民族成分。其中,汉、苗、布依、侗、()、彝、()、()、白、回、壮、蒙古、畲、瑶、毛南、仫佬、满、()18个民族为贵州的世居民族。在全省总人口中,少数民族占()%。少数民族中人数最多的是()。

5.国际上一般将()岁及以上人口称为老年人口或老龄人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或超过(),成为该国家和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主要标志之一。

6.贵州民族语言基本上属于汉藏语系中的()、()、壮侗、藏缅等语族。各民族不仅使用本民族的语言在本民族内部进行交流,而且绝大多数少数民族同胞还通晓和使用(),并作为交流的基本工具。

7.贵州贯彻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在行政区划变更过程中逐步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2005年全省共有()个自治州、()个自治县和()个民族乡,民族区域自治地方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41.2%。

8.目前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有苗、布依、侗、土家、()、仡佬、水、()8个民族。9.贵州目前已建立的自治州是()、()、()。

10.在贵州目前自治州中唯一的一个自治县是()自治县。

11.目前遵义市管辖的2个自治县是()自治县和()自治县;安顺市管辖的3个自治县是()自治县、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和()自治县。12.目前铜仁地区管辖的4个自治县是()自治县、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松桃苗族自治县和()自治县。毕节地区管辖的1个自治县是()自治县。

二、单项选择题(请在列出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10分)1.贵州人口发展的快速增长期是()。

A、战国时期 B、明代 C、清代 D、解放后 2.2005年,贵州民族自治地方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亿元。A、392.94 B、561.89 C、981.96 D、2267.43 3.贵州土家族主要分布在()

A、安顺市 B、铜仁地区 C、六盘水市 D、黔东南州

4.贵州少数民族大都通用汉语,但许多少数民族也有自己的语言,国家还帮助()创制了以拉丁文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

A、苗族、布依族、侗族 B、苗族、侗族、仡佬族 C、苗族、布依族、瑶族 D、侗族、彝族、水族

5.解放后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民族自治地方第一、二、三产业的比重排序变化是:()

A、由1949年的一、三、二变化为2005年的三、一、二。B、由1949年的一、二、三变化为2005年的二、三、一。C、由1949年的一、三、二变化为2005年的二、三、一。D、由1949年的一、二、三变化为2005年的三、二、一。

三、多项选择题(在所列出的答案中有一个以上为正确答案,请选出。每题2分,共10分)

1.贵州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的政策措施主要有:()A、举办各类少数民族干部培训; B、大力发展民族教育;

C、采取录、转、聘等倾斜政策,扩充少数民族干部队伍; D、在少数民族地区创办“三校一部”,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2.解放后,贵州开展了大量的民族古籍整理工作,搜集、整理、出版的民族古籍资料有:()

A、《苗族古歌》 B、《西南彝志》 C、《水书》 D、《长恨歌》 3.贵州制定民族区域自治条例的目的是:()

A、是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权中立法权的具体体现,是为了能够更好地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是进行一系列的法制配套工作的主要环节;

B、是建立民族自治地方的主体民族更好地实行区域自治的需要; C、是巩固社会主义平等、团结、互助新型民族关系的重要措施;

D、是促进民族自治地方政治、经济、文化快速、健康发展及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的重要措施。

4.下列民族中哪些属于贵州的世居民族?()

A、鄂伦春族 B、瑶族 C、维吾尔族 D、满族 5.贵州彝族主要分布在()

A、毕节地区各县 B、六盘水市各县 C、铜仁地区各县 D、安顺市各县

四、问答题(共44分)

1、解放后贵州的人口发展出现了哪些主要变化?(10分)

2、简述贵州解放后汉族与少数民族人口结构的变化情况。(10分)

3、贵州少数民族在宗教方面有何特点。(10分)

4、试述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概况。(14分)

第四篇:《贵州省情教程》思考题(精选)

《贵州省情教程》思考题

第一章

特殊的地理环境

1、贵州地貌的特征是什么?贵州有哪些地貌类型?

2、为什么说贵州的气候具有良好的资源优势?

3、贵州的主要河流水系有哪些?

4、贵州土壤的现状特点是什么?

5、试述贵州在生物、能源、矿产、旅游等方面的自然资源优势。

6、简述贵州行政区划的现状。

第二章

悠久的发展历史

1、为什么说贵州高原是中国古人类的发祥地和中国古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2、简述贵州名称的由来。

3、试述明代是贵州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4、改土归流对贵州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5、简述乾嘉起义与咸同起义的作用。

6、发生在贵州的“三大教案”在全国的反帝斗争中产生了什么影响?

7、试述中国工农红军在贵州活动的重要作用。

8、简述“三线建设”对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9、试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贵州开展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具体表现。

10、试述贵州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第三章

多民族团结互助的社会环境

1、解放后贵州的人口发展出现了哪些主要变化

2、试述贵州民族在分布、语言文字、文化及宗教信仰方面的主要特点。

3、简述贵州的民族区域自治现状。

4、试述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第四章

潜力巨大的经济发展基础

1、解放后贵州经济的主要变化表现在哪些方面?

2、贵州经济的三次产业结构变化说明了什么?

3、简述贵州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概况。

4、试述贵州以森林营造为核心的生态建设和以产业化为核心的林业发展。

5、贵州乡镇企业发展呈现的主要亮点是什么?

6、简述贵州工业的发展概况。

7、贵州的工业结构具有什么特点?

8、贵州工业中有哪些优势产业?试述它们的优势所在。

9、简述贵州交通运输及邮电通信业的发展现状。

10、贵州的商业贸易有何特点?

11、贵州有哪些旅游区和旅游线?并说明其旅游的特色。

12、目前贵州已形成了什么样的金融体系全面开展金融业务?

13、贵州的城乡建设有什么特点?

14、贵州房地产业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第五章

蓬勃发展的社会事业

1、简述贵州教育各个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

2、目前贵州已经形成了什么样的教育网?

3、简述贵州科学技术的发展现状。

4、简述贵州文化的发展历程。

5、试述贵州文化的现状特点。

6、解放后贵州卫生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表现在哪些方面?

7、简述贵州体育发展的现状特点。

第六章

政治建设与构建和谐贵州

1、简述中共贵州省委如何加强党的建设。

2、贵州地方人民代表大会主要开展了哪些工作?

3、贵州有哪些民主党派组织?他们在贵州的建设发展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4、根据目前贵州省情的基本情况,试述构建和谐贵州应该重点做好哪些工作?

第五篇:贵州省情作业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30 分)

1.省情是一个省的自然、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等方面历史、现状和(发展变化)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多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

2.(欠发达)和(欠开发)是现阶段贵州的基本省情。3.(封闭)贵州落后的真正原因。

4.贵州东与湖南交界,北与四川和(重庆)相连,西与(云南)接壤,南与(广西)毗邻。

5.贵州平均海拔在 1100 米左右,是一个海拔较高、纬度较低、(喀斯特地貌)典型发育的山区。

6.贵州的地貌类型主要以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为主。其中 92.5的面积为高原山地和(丘陵。

7.贵州气候属于(来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水丰富。

8.贵州气候的地域性差异常表现在水平距离不远但地形起伏较大的山区,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立体气候特征明显。9.贵州河流以苗岭为分水岭,分属(长江)和(珠江)两大流域,有八大水系。苗岭以北流域,包括牛栏江横江水系、赤水河綦江水系、(乌江)水系和沅江水系。苗岭以南流域,包括南盘江水系、(杂水河)水系、红水河水系和都柳江水系。

10.贵州森林资源丰富,2008 年,森林覆盖率达(39.9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分布以(黔东南)最多,其次是黔南,最低是六盘水和安顺。

11.贵州成煤地质条件好,煤田分布广、储量大、煤种齐全、煤质较优。根据《2008 年中国统计年鉴》资料,贵州煤炭资源基础储量达 146.76 亿吨,居全国第(四)位。煤炭资源相对集中分布在(六盘水)和(毕节地区)。

12.截至 2008 年,贵州的行政区划共设有(94)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2)个地区和(88)个县级单位。省直辖县级市,由省委托相应的地级市代管。

13.随唐时期,今贵州之地属黔中道,并设黔州都督府统领各州。为了加强对该地区的统治,实行“土流并治”,表现为乌江以北实行(经制州),乌江以南实行(羁縻州),西部则接受中央王朝封号,成为(勫国)。

14.贵州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是从农村推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开始。

二、单项选择题(请在列出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每题 1 分,共 10 分)

1.从点上看,全省最高点是:(A)A、赫章韭菜坪 B、铜仁梵净山 C、威宁草海 D、黎平水口河出省处

2.贵州的气候,极端最低气温曾经出现在(C)A、赫章 B、玉屏 C、威宁 D、铜仁

3.贵州同时具有“生态河”“美酒河”“历史河”美誉的河流是:(D)A、红水河 B、乌江 C、北盘江 D、赤水河

4.在贵州的各类土壤中,面积最大的是:(A)A、黄壤 B、石灰土 C、紫色土 D、水稻土

5.贵州植物种类繁多,分布错综复杂,呈现过渡变化。在高大山脉具有垂直分布特点,一般从山脚到山顶依次表现为:(A)A、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灌丛和灌草丛 B、常绿阔叶林—针叶林—落叶阔叶林—落叶阔叶混交林 C、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落叶阔叶混交—针叶林 D、常绿阔叶林—针叶林—落叶阔叶林—灌丛和灌草丛

6.贵州河网密度大,河流坡度陡,天然落差大,产水模数高,水能资源十分丰富。水能蕴藏量为 1874.5 万千瓦,居全国(B)位。A、5 B、6 C、7 D、8 7.春秋时期兴起的夜郎国,其范围主要在(D)。A、广西 B、云南 C、四川 D、贵州 8.贵州的疆域范围基本定型是在(D)。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9.从(C)年起,国家开始制定和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逐步建立经济建设的计划管理体制。A、1949 B、1950 C、1953 D、1978 10.2008 年,贵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扩内需,调结构,保增长”的方针,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国民经济保持了较快增长,人均生产总值突破(A)大关,取得了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阶段性成果。A、1000 美元 B、3000 美元 C、4000 美元 D、5000 美元

三、多项选择题(所列答案中有一个以上为正确答案,请选出。每题 1 分,共 10 分)

1.贵州省主要的气候灾害有(ABCD)A、干旱 B、秋风 C、凌冻 D、冰雹

2.贵州土壤的耕作条件具有以下特点(ABCD)。A、山地丘陵多、平坝地小,宜林地广、耕地少。B、耕地质量较差,中低产田土面积大。C、喀斯特土地面积大,生态脆弱,耕地后备资源不足。D、林牧地质量不均,分布欠平衡。3.贵州野生植物种类繁多,下列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植物有(ABC A、珙桐 B、贵州苏铁 C、银杉 D、马尾松

4.贵州是全国四大中药材产区之一。珍稀名贵药用植物主要有(AB)。A、珠子参 B、三尖杉 C、何首乌 D、冬虫夏草 5.下列矿产中,贵州储量排全国前三名的有(ABC)。A、重晶石 B、铝土矿 C、磷矿 D、黄金

6.代表中国旧石器时代早期的三种文化类型是(ABD)。A、北京周口店 B、山西西候度 C、盘县的大洞遗址 D、贵州黔西观音洞 7.本世纪中叶,贵州人民掀起了一系列的“反洋教”斗争,主要有(ABC)。A、青岩教案 B、遵义教案 C、开州教案 D、安庆教案 8.下列属于中国工农红军在贵州活动的历史纪念胜地是(ABD)。A、黎平会议会址 B、遵义会议会址 C、息烽集中营旧址 D、榕江红七军军部旧址

9.贵州目前“一横一纵四联线”公路主骨架中的“四联线”包括了下列哪些市(州、地)政府或行署所在地与主干线公路相连接的高等级公路(ACD)。A、六盘水 B、黔西南 C、毕节 D、铜仁

10.20 世纪 90 年代,贵州开始制定和实施“三大战略”,具体是指(ABD)。A、科教兴黔战略 B、开放带动战略 C、计划生育战略 D、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30 分)

1.贵州是一个多民族(交错杂居)和一些民族(成片聚居)的省份。2.贵州省 2008 年末总人口为(4036.75)万人,人口密度为(2291)人/平方千米。3.贵州民族语言基本上属于汉藏语系中的(普通话)、苗瑶、壮侗、藏缅等语族。

4.贵州贯彻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在行政区划变更过程中逐步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2008 年全省共有(3)个自治州、(11)个自治县和(253)个民族乡,民族区域自治地方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55.5)%。

5.在贵州目前自治州中唯一的一个自治县是(三都水族)自治县。6.目前铜仁地区管辖的 4 个自治县是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松桃苗族自治县和(玉屏侗放放族)自治县。毕节地区管辖的 1 个自治县是(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7.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表现在(种植业)比例下降,(畜牧业)比例上升,形成了以(粮食种植业)为基础,以(畜牧业)为重点,农林牧渔业走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格局。

8.贵州正在开发的生态畜牧业,是以畜牧业为主体,以(沼气)生产为关键,通过(生态)链、生物链和食物链将农林牧渔业连接起来的一种循环农业。

9.根据目前贵州的轻重工业总产值比例,贵州以(资源开发型的重公业)占绝对优势。

10.解放后贵州工业加快发展,规模不断壮大,已形成了特色鲜明的(能源原材料)工业体系,以(国防科技)工业为主体的机械电子工业体系,以(烟酒)为特色的食品工业体系和以高科技为支撑的高新技术产业体系。

11.贵州根据山区实际,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原则,小城市建设(突出重点),全面推进,许多小城镇告别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脚泥”的境况。

12.贵州的交通运输以陆路建设为重点,逐步形成了以贵阳为中心,以(高速公路)、高等级公路和(电气化干线铁路)为主骨架,以县乡公路、支线铁路相配合,以内河航道、民用航空为延伸的四通八达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成为中国西南地区的陆路交通枢纽和南下出海大通道。

13.贵州旅游业的产业形态已由单一的观光型转向多元化的度假型、休闲型、探索型、商务型,(自然生态)旅游、文化遗产旅游、(红色)旅游、乡村旅游、节庆旅游、赏花旅游、探险旅游等,成为国际、国内旅游的热点地区。

14.贵州电信业,已具备有完善的包括装备网、业务网和支撑管理网的电信通信网络,形成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并以国际接轨,以(光导纤维电缆)传输为主、(数字微波)和卫星传输为辅的,综合化、立体化、数字化的现代电信通信网络。

二、单项选择题(请在列出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每题 1 分,共 10 分)

1.贵州人口发展的快速增长期是(D)。A、战国时期 B、明代 C、清代 D、解放后

2.贵州少数民族有的存在自己的文字。有一种从字形看有的类似于甲骨文或金文,有的则是仿汉字倒写或反写,被称为“反书”。它是(A)族的古老的文字。A、彝 B、仡佬 C、水 D、瑶

3.解放后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民族自治地方第一、二、三产业的比重排序变化是:(A)A、由 1949 年的一、三、二变化为 2007 年的三、一、二。B、由 1949 年的一、三、二变化为 2007 年的二、三、一。C、由 1949 年的一、二、二变化为 2007 年的二、三、一。D、由 1949 年的一、二、三变化为 2007 年的三、二、一。4.2008 年贵州国民生产总值突破(C)亿元大关,比 1949 年增长 63.33 倍。A、1000 B、2000 C、3000 D、4000 5.改革开发以来,贵州经济年均增长速度连续(C)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A、7 B、8 C、10 D、12 6.贵州农业生产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出现明显变化,2008 年与 1978 年相比,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总产值的比例变化是:(A)A、种植业下降,林业、畜牧业、渔业上升 B、种植业上升,林业、畜牧业、渔业下降 3 C、种植业、畜牧业下降,林业、渔业上升 D、林业上升,种植业、畜牧业、渔业下降

7.在 1915 年旧金山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奖的酒和茶分别是(B)。A、青溪酒和湄潭绿茶 B、茅台酒和都匀毛尖 C、湄窖酒和凤岗青茶 D、董酒和余庆苦丁茶

8.贵州目前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较高、利润最大、纳税最多的行业是(D)。A、电力工业 B、机械工业 C、国防科技工业 D、食品工业

9.在西部大开发进程中,贵州电力工业实施国家“西电东送”战略,主要以(B)为主。A、黔电送湘 B、黔电送粤 C、黔电送桂 D、黔电送沪

10.2007 年贵州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地的是(A)。A、荔波 B、镇宁 C、遵义 D、赤水

三、多项选择题(所列出答案中有一个以上为正确答案,请选出。每题 1 分,共 10 分)1.下列民族中属于贵州世居民族的有(ACD)A、苗族 B、藏族 C、水族 D、畲族

2.贵州少数民族大都通用汉语,但许多少数民族也有自己的语言,目前国家还帮助(ABC)等民族创制了以拉丁文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A、苗族 B、侗族 C、布依族 D、水族

3.贵州发展畜牧业已具有的优良品种有下列:(BCD)A、马头山羊 B、大耳白兔 C、可乐猪 D、竹乡鸡

4.贵州彝族主要分布在(AB)A、毕节地区各县 B、六盘水市各县 C、铜仁地区各县 D、安顺市各县

5.贵州种植业中的经济作物主要以(BD)为主。A、板栗 B、油菜籽 C、甘蔗 D、茶叶

6.下列属于贵州名牌香烟的是:(ABC)A、黄果树 B、驰 C、桫椤 D、红塔山

7.贵州工业科技自主创新决策能力、科学研究和试验发展能力、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不断增强,目前已开发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技术有:(ABCD)A、无人驾驶飞机遥测遥感技术 B、中央空调智能化节能控制技术 C、新型半凝胶聚合物锂离子电池技术 D、纳米氧化锌开发技术

8.下列属于贵州特色食品的是(AC)A、老干妈辣椒 B、过桥米线 C、牛头牌牛肉干 D、手扒羊肉

9.截至 2008 年贵州通航机场除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外,还包括下列(ABCD)A、铜仁(大兴)机场 B、安顺(黄果树)机场 C、荔波机场 D、兴义机场

10.贵州对外贸易中的主要出口商品包括下列(ABCD)A、化工产品 B、矿产品 C、机械电子产品 D、橡胶制品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30 分)

1.学校教育是由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根据社会要求,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有目的、有 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其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具有一定的(思想品德),发展(体力 和智力),从而成为为社会服务的人。

2.通过教育体制改革,目前高等学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各级各类学校 普遍推行(目标责任)制和(教师聘任)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3.2005 年 9 月 8 日,(贵州)大学正式被列入“211 工程”学校行列,结束了贵州无国家 重点大学的历史。

4.旧石器时代,贵州的石器、骨器等工艺体现了原始的(造型)艺术。5.战国时期,贵州已形成包括青铜、陶瓷在内的独特(夜郎文化)。6.明初,元宵唱灯、跳灯、说书、唱书等娱乐形式以及地戏、花灯舞、傩舞等扎根贵州,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屯堡文化)。7.明代王阳明在贵州悟出(“知行合一 ”)和(“致良知 ”)的学术思想,形成“阳明文 化”现象。

8.20 世纪五、六十年代,贵州各类艺术表演团体创作、演出了大量群众喜闻乐见的剧目,其中黔剧《秦娘美》(、《奢香夫人》,花灯剧《七妹与蛇郎》),舞剧(《蔓萝花》)等,在省内 外引起较大反响。

9.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核心内容)。坚持和改善党 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 ;(本 质要求);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关键);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 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10.构建和谐贵州,就是要建设一个民主法治的、(公平正义)的、(诚信友爱)的、充满 活力的、安定有序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贵州。

11.在思想建设上,中共十五大以后,贵州重点学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共十一 五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决定。

12.中共贵州省委高度重视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认真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13.截至 2010 年,贵州共有(民革)、民盟、民建、(民进)、农工党、致公党、(九三学 社)、工商联 7 个民主党派贵州省地方组织和 1 个工商联贵州地方组织。

14.贵州省工商业联合会是贵州省委、省政府联系(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桥梁和纽带,是省政府管理(非公有制经济)的助手。

二、单项选择题(请在列出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每题 1 分,共 10 分)

1.贵州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位教育先驱是(D)。A、舍人 B、盛览 C、严修D、尹珍

2.南宋绍兴年间,贵州出现的第一所书院是:(B)A、阳明书院B、沿河鸾塘书院 C、贵阳师范学院D、经世学堂

3.清朝光绪年间向朝廷上奏《请推广学校折》,建议开设算学、外语、天文、地理、格致(理、化)制造、农、工商、矿业、时事外交等方面的课程,推行新教育的先驱者是(A),为中国留下了丰富的思想。A、李端棻 B、严修 C、王阳明 D、尹珍

4.清代在黔北崛起了“独领中国西南文化之风骚”的(B)、道德、文化艺术遗产。A、清明文化 B、沙滩文化 C、黔北文化 D、西南文化 5.1907 年周素园创办的贵州第一张日报是(D)A、《新黔日报》 B、《西南日报》 C、《筑报》 D、《黔报》

6.1913 年,贵阳绅士张春山等筹建戏园“黔舞台”,将(B)传入贵州。A、黔剧 B、京剧 C、越剧 D、沪剧

7.贵州文化构成形态复杂,文化的(C)成了贵州文化的特殊现象。A、苗族、布依族、侗族三大少数民族文化特色突出 B、少数民族文化突出,汉文化衰退 C、多元并存、共同发展 D、各族文化大融合,汉文化尤为突出

8.(B)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组织形式。A、民主集中制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 D、“一国两制”

9.贵州的扶贫开发工作 1986 年以后改进扶贫方式,实行(A)扶贫方针,贫困人口迅速下降。A、开发式 B、救济式 C、“输血”式 D、加薪式

10.“十二五”时期是指第十二个五年计划时间,具体日期是(D)A、2000—2005 年 C、2006—2010 年 B、2005—2009 年 D、2011—2015 年

三、多项选择题(在所列出的答案中有一个以上为正确答案,请选出。每题 1 分,共 10 分)1.清代贵州夺魁天下的状元有下列(A C)A、赵以炯 B、赵以奎D、孙应鳌 C、夏同龢 2.抗日战争期间,敌占区的部分学校迁入贵州,促进了贵州教育事业的发展。当时迁入贵州的学校有(A B C D)A、私立大夏大学 B私立湘雅医学院C、国立浙江大学 D国立交通大学分校

3.贵州基础教育中的“两基”指的是:(A B)。A、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B、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C、基本达到高中毕业水平D、基本小学文化程度

4.下列属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是:(A B C D)。A、镇远青龙洞 B、赫章可乐遗址C、安顺文庙 D、红军四渡赤水战役遗址 5.国务院批准的贵州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下列有:(A B C)。A、侗族大歌 B、苗族蜡染 C、茅台酒制作技艺D、彝文习俗

6.下列属于贵州少数民族的体育项目有(B D)。A、苗族的抢花炮、摔跤 B、布依族的丢花包、板凳操 C、侗族的划龙舟、爬花杆D、水族的赛马、打手毽。

7.贵州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工作中提到的“一府两院”是指:(B C D)A、各地、州、市人民政府 B、省人民政府 C、省高级人民法院D、省检察院

8.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行使人事任免权,包括依法选举并按有关程序任免(AB C)。A、贵州省省长、副省长 B、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C、各厅、局的领导干部 D、各地、县的领导干部

9.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要解决好的“三农”问题是指(A C D)。A、农村 B、农田 C、农业 D、农民等情况时,给予物质

10.社会保障,是指国家对社会成员在(A C D)年老、疾病帮助的制度。A、伤残 B、死亡 C、失业 D、遭受灾害.

下载《贵州省情教程》第三版平时作业册word格式文档
下载《贵州省情教程》第三版平时作业册.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贵州省情地域文化第四版平时作业答案

    贵州省情(地域文化)第四版平时作业答案 《贵州省情教程》第四版平时作业册平时作业书面成绩 参加教学活动成绩平时考核综合成绩第一次 作 业 第二次 作 业第三次 作 业第......

    贵州省情作业 形成性考核册[推荐]

    贵州省情形成性考核册 第一次作业 一,填空题 1、贵州东与(湖南)交界,北与(四川)和(重庆)相连,西与(云南)接壤,南与(广西)毗邻。 2、省情是一个省自然、(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历史......

    《贵州省情教程》调查报考

    贵州省实施生态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贵州是中国著名的山区省,具有典型的“老、少、边、穷” 特征,其最突出的问题:一是长期大规模的生态破坏,二是广大农民极端贫困。为此,贵州借助于......

    贵州省情作业答案

    贵州省情作业答案 (大体是对的,简答题自己对一下) 第一次、 1、发展规律动态2、 欠发达欠开发3、封闭4、重庆云南广西5、咯斯特地貌6、高原山地丘陵7、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8、......

    贵州省情作业及答案

    贵州省情作业及答案 作业一 一、填空题: 1、省情是一个省自然、 ( 地理 )、 ( 政治 )、 ( 经济)、 (文化)等方面历史、 现状和发展规律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多要素相互联系、 相互作用、......

    贵州省情作业TW

    第一次平时作业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省情是一个省的自然、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等方面历史、现状和( 发展规律 )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多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

    《贵州省情教程》期末复习指南

    《贵州省情教程》期末复习指南 2010年1月 “贵州省情”课程是贵州省为了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所有大专院校开设的一门必修课。在本学期贵州电大的新教学计划中称“地域......

    贵州省情教程文稿--第一章概述(模版)

    概 述 省情是一个省自然、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等方面历史、现状和发展规律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多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 贵州是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