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武术心得
武术对我身心的影响
中国武术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其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中和养气之说,同时又融合了道家的守静致柔、释家的禅定参悟等诸多理论,从而构成了一个博大精深的武学体系,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武文化”。中国武术浸润着民族的性格气质,蕴含着中华民族对搏击之道的独特悟解。它既不同于那种张扬自我、崇尚刚猛的欧美拳击,又不同于极具岛国文化特色的日本空手道,也不同于带有浓烈热带丛林气息的泰拳。中国武术讲究刚柔相济,内外兼修,既有刚健雄美的外形,更有典雅深邃的内涵。中国武术不仅仅是搏击术,更不是单纯的拳脚运动,也不是力气与技法的简单结合,它饱含着哲理,深蕴着先哲们对生命和宇宙的参悟,以一种近乎完美的运动形式诠释着古老的东方哲学思想,追求那种完美而和谐的人生境界。武术是我国特有的传统体育项目,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瑰丽珍宝。它既有健身作用,又有技击性能,还由于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对活跃文化生活有重要意义。
大学的前两年,我们是在登封度过的,那儿是少林功夫的发源地。走进少林就是走进千年古剎,禅宗祖庭,暮鼓晨钟;走进少林就是走进武术,神乎其迹,徳播神舟。当然我们也有机会学习一些武术套路。所谓“冬练三寒,夏练三暑”,我们也不是没有经历过。冬天迎着凌冽的寒风,夏天顶着灼热的太阳,身上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那两年的艰苦磨练真的让我永生难忘。教练对我们的要求也是非常严格的,除了每天早晨的早操,武术课堂上的训练和练习更是一个动作一个动作的纠正,我一直是一个不爱运动的懒人,除了跑步,其他的运动几乎都不太会,运动细胞很不发达。在我学习套路的过程中,更是证明了自己是一个头脑简单,四肢更是简单的动物,肢体不协调,动作老是记不住。而教练又要求动作要干脆利落,所以以前在武术课堂上过得是相当刺激和痛苦。
进入大二,我们开始学习太极拳,太极扇,太极拳,相对来说我还是比较喜欢太极。太极跟其他少林拳不一样,它讲究阴阳对立,五行八卦演变之法,以柔克刚,刚柔并济,运柔入刚,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只需保持缓慢的速度,呼吸均匀,全身自然放松,如行云流水般,用心感受似乎与大自然融为一体。24式太极拳其中的很多动作都结合了一些与动物有关的动作,如白鹤亮翅、揽雀尾、野马分鬃等,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模仿性。整套动作简练,连贯性强,浓缩了传统太极拳的精华,老少皆宜,具有很高的健身、防身价值。因此这次实践我想给大家展示太极拳的套路和其中的要点。中国武术还具有审判价值和健身价值。特别是太极拳,讲究凝神静气,身气合一,中正安舒,从外形看动作柔和,但柔中寓刚,绵里藏针,外柔内刚,阴阳转换,这不仅有外形美,而且有一种精神美,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如形意拳讲究内三合外三合,全身动作浑如一个整体,有一种整体的美感。武术的内外功,直接继承了中国佛家和道家的修持方法,中国现代流行的气功,许多流派都是从中国武术的内功中继承的,对于健身有很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武术的学习,我能更深一层的体会到武术的内涵意义,武之一道,非止技耳,明其本自,实生存之哲学,生活之艺术,生命之智慧也。对于武术的学习不单单是会打一些简单的套路,而是通过武术习练的手段达到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终极意义的体察与感悟,形成一种符合天道规律和人道本真的武术素养,这才是武术教化的真正归属。作为当代的青年学生,我们更应担当起弘扬中国武学这一重担,不仅仅是为了强身健体,更多的是为了将我们伟大的文化传承发扬下去。
第二篇:武术心得
武术心得
不知不觉,来到这里已经快两年了,回头看看过来的路,虽然流了很多汗水,虽然每天早上要去上操,虽然每天都要站桩,虽然每天被圈在这个校园里,但我们这一届吃着那毫无油水的饭挺过来了。
细数我的第一学年,前半学期是带着点气傲走过来的,后半学期是带着点懒惰走过来的,加上这一学期算是度过了三个学期,老子说过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三个学期足以让我焕然一新,下边我来谈谈我第三学期的体会。
首先要说的就是站桩,站桩是个好东西,站了这么久虽然没什么明显的变化,但是我还是相信它是一个好东西,相比上个学期,这个学期虽然站的时间不长,但是一站心里不想那么多杂事了,上学期虽然站的时间久,但是脑袋里一直想这想那的,很是混乱,这学期的重点放在了推桩上边,而步形也改成了马步,在刚开始做的时候感觉相当的吃力,但是随着后来的锻炼,越来越轻松了,有时站着一个高度能推下来六个点,而在推的时候也有很多感觉,有时候感觉手往前一送就觉得有麻感,沿着胳膊上的一条线跑了过去,有的时候感觉到一只手上的劳宫穴那里很麻,像是许多小点在上边一跳一跳的,有一次收功的时候就松静站在练功房里,感觉到从尾椎那里有点凉,不一会就沿着脊柱往上慢慢的走,还有点麻还有点凉,到了肩胛骨那个高度的时候集合了,那种感觉就慢慢消失了,下一次站桩的时候我又想找到那种感觉,但是没有第一次那么强烈了。还有就是在不站桩的时候,意念往手上一放,不一会就感觉到劳宫穴那里有热的感觉,而且隔着空气放在另一个胳膊上的时候能感觉到有热气从劳宫穴那里发出来,在别人身上也试过,他们也能感觉到那种热气。还有我在平开合的时候感觉到不是肉在动而像是骨头在动,在合的时候感觉到好像是肘子那里有关节咯嘣咯嘣的响声,随着响声会有两股麻的感觉,一股往小臂上走,一股往大臂上走。以上是我在推桩时候的感觉,但是不知道为啥身体上没有什么改变,还是和以前一样,也许是变化在身体里边又太微小了,或者是功力不够吧。
其次就是说套路了,刚学剑的时候我都记不住套路,后来花了一个晚上把套路记住了,因为看了那个达摩剑的视频,所以自己打的时候也有点不由自主的跟着他的节奏去走,后来就成了现在这样。刚开始的时候就知道剑是靠点的,但是不知道怎么点,后来老师说要压腕,但是我压的不怎么明显,后来高静又指出了一下,然后就会了,嘿嘿。然后是大洪拳,我感觉大洪拳是少林寺的,所以打的时候要生猛,要像一条老虎,刚开始的时候也是记不住动作,后来练得多了就会了,我总结了一下,打套路的时候就要一动是一动,动作干脆有力,停的时候一动不动,动的时候一点都不要迟疑,腰一定要直,腿该什么步是什么步,换步要迅速带有力量,这样打出来给人就有一种凶猛的气质,这样才好看,而在平时练习的时候只需要伸展开身体,把动作做到位,这样有利于养生,因为练习的时候用的力气太多就会把身体内存储的力量给消耗掉,而力量用光了还要再存储,应该在需要用的时候再用而不是大量消耗在练习中。
上武术课的心境也提高了不少,从一开始的一看到武术课就感觉累到现在希望盼望着上武术课,还嫌弃武术课太少,我感觉我是越来越喜欢这里,在这里有种宁静的感觉,并且有些许的留恋,过完年就要走了,心里现在已经感觉到了不舍,其实我没感觉到这学校差,虽然设施很不好,可能是我比较喜欢武术吧,嘿嘿。
以上是我这一学期的武术心得,最后预祝老师春节快乐
第三篇:武术心得
武术心得
通过在大学这一个学期的武术课学习,我对武术有了初步的了解,感受到了武术的巨大魅力,对武术兴趣有了进一步的加强。一开始学习的兴趣不大,总以为是项枯燥无味的项目,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我逐渐改变了对它的看法。
武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博大精深,奥妙无穷。学习武术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而且可以修身养性。武术的套路动作千姿百态,刚柔相济,虚实相间,我们所领略的只是那博大精深的武术文化里的冰山一角。学习武术,锻炼了我们的意志,培养了我们的品德,丰富了我们的生活,让我们充满自信,面对一切困难和挫折都从容自若。还提高防身自卫能力和培养民族文化情操。武术在长期的延传中,注重礼仪和讲道理,“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
在上第一节课的时候老师就给我们讲了这些道理,虽然当时不能理解其中的奥妙,但是我依然喜欢上了武术。从最基础踢腿到套路、器件,慢慢的我领悟了其中的一些道理。最基本的握拳敬礼,让我学到了,对别人的尊敬。敬礼的基本规则包含有对别人的,尊敬,平等,谦让。练武者需要一颗平静的心态,要有广阔的胸襟,这是对武者最基本的要求。
形神拳是由五种步型:弓步、马步、虚步、歇补、仆步;三种手型:拳、掌、钩;两种腿法:弹腿、蹬腿组成。套路动作不大,动作流畅,即体现了长拳的风格,又体现了武术动作的真谛。做动作时要求神意领会,内外相合,形神兼备,手眼相随,劲力顺达。这也许就是武术的魅力所在。
武术作为体育项目,其技术方面仍不失于攻防技术的特性。而它将攻防技击寓于套路运动和搏斗运动中。武术的内容丰富,其运动和练习的方式也十分多样,有竞技对抗的散手、推手、短兵等;有适应演练的给种拳术、器械和对练;还有与其相配的功法内容等。不同的拳术和器械有不同有的动作结构、技术要求、运动风格和运动强度等等。它符合不同年龄、性别、体质的需要,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和兴趣爱好尽心选择练习。
中国武术的民族特色要求动作的形体规范和精神传意的内外合一的整体观。所谓的内,指心、神、意等心志活动和气息的活动;所谓的外,指手、眼、身、步等的形体活动。武术“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特点主要通过功法和技法来体现。“外练精气神,内练筋骨皮”,是各家各派练功的准则。
学习武术,其实我认为最主要的就是礼仪、道德。武术的技能并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习武一定要修武德,一个没有武德的人习武,早晚是会被人唾弃的,反而他学的越好越对社会有害。武术可以让我们学习到尊敬他人、自律、不怕挑战、自信与保持身体健康。但千万不要在现实生活中常常用武力来解决问题,武德很重要!
第四篇:武术心得(模版)
武术心得
班级 :
学号:姓名 :
武术心得
武术是我国宝贵的文化财富,贯穿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是在历史浸染下积沉而成的“民族瑰宝”,是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也是中国武术的根和魂。武术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多样化的运动形式和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研究中国武术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武术对社会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武术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国粹精华,我们引以为傲。尤其是近些年来武术更是受到世界各地人民的青睐,所以我们能够学习武术真是一件大好事。武术,由于传统观念的认识不足,很多人一提起武术就会问,你能打几个人呢? 其实,现在的武术我们应该重新来认识,自从有了武术课之后,我从中学到了很多。武术及其社会功能。中国传统武术是在农耕文明背景下形成发展的,依托民间人群的传播,以功法、套路、散手为主要练习内容,以提高技击能力,并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身体运动。在一定时期内由于社会需要及传统武术技术的自身矛盾运动,使其社会功能的特质属性不断的发生迁移和变化。
一政治功能
在人类发展史中,武术作为一项特殊的军事项目,它所表现的社会功能首先是政治功能。在我国古代的朝代中,武术是统治者实现其政治权利、维护巩固其政权、对外扩张的重要方式之一,因此它的政治功能是为其政治需求服务的。例如,在春秋战国时期,齐桓公每年春秋两季都要举行“角试”(比武角力)来选拔人才。汉朝边境时常受到匈奴的侵扰,也十分重视武备和军事训练,采取了“兵民合一”“劳武结合”的策略,全民的尚武之风盛极一时。军事武艺较之前有了大的发展,不仅军事训练规范、系统,而且兵器种类大增。武术对维护社会安定团结有着重大作用。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警、公安都将武术格斗技击作为学习的课程,从而更好的维护了人民利益,促进了社会稳定,保卫了国家安全。武术为政治教育提供素材,古代的许多武术人物因其维护民族团结、精忠报国成为现代人们追逐的榜样,成为爱国教育的良好典范,这也是武术界进行武德教育的良好素材。武术也成为一种新的外交手段,随着武术代表团的出国访问与交流,国际间的交往增多,武术的外交功能也日益重要起来,成为现代政治外交的一种手段
二武术的经济功能。
远古时代社会生产力不发达,人们改造自然 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学习,积累经验,竭尽所能活下来,伴随着传统武术攻防格斗技术的发展,冷兵器的种类和用途势必会不断发展,为适应这一发展势必会出现相关的武器制作行业,而出现的相关武器制造业和武器贸易对经济发展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近代武术的经济功能 社会的**使更多的武术人士从事镖师和保镖职业,各种人士为了自保学习武术技能。随之而来的是大批武馆的出现,近代武术史上武林各派云集,出现了不少著名武师如黄飞鸿、张炎等。武馆的出现为社会的繁荣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这一功能得到进一步发展。现代武术的经济功能。武术的经济功能在现代社会发展迅猛,随着武术全球化的发展,传统武术在现代市场经济观念下形成了一种全新的经济功能。武术成为一种大众健身方式,有着巨大的潜在经济效能,通过武术训练,能增进身体健康,提高学习工作效率,促进经济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传统武术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武术表演、武术比赛,还
有武术器材、服装的生产销售,武术影视文化城、武术校馆的成立等从不同侧面展示了武术服务于经济建设的强大生命力。
三武术的文化功能
武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它根植于华夏文明数千年的沃土中蕴涵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辨证法,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现象。习武者所遵循的武德又体现着中华民族儒家的仁学思想,即仁、义、礼、智、信、勇等。传统武术有着美的享受如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好友赞他“起舞拂长剑,四座皆扬眉”。近代传统武术的文化功能。2O世纪20年代,随着中国电影文化事业的进程,出现了以传播传统武术文化为主题的武侠电影。根据著名武侠小说家平江不肖生向恺然所著的《江湖奇侠传》改编摄制的《火烧红莲寺》1928年5月正式公映,“一出之后远近轰动”。武侠电影的出现,使武术文化得以更广泛、迅速、生动地传播,武术文化与现代传媒手段的有机结合,传统武术在这一时期发展总体比较活跃,武术的文化功能得到空前的发展。现代武术的文化功能。和谐是武术文化构成的根基。武术文化追求和谐,注重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出极强的“人际和谐”的价值取向。武术文化是刚柔相济的,既表现出宽厚待人的思想,又追求积极进取的精神,既可以让习练者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又能教化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学会宽容人,体谅人,尊敬人,不损害他人和社会利益。武术文化的这种内在教化和要求,对现代人建立正确和谐的人际关系起到促进作用。在社会发展中,尚武而崇德的精神不仅能很好地陶冶情操,还会大大有益于社会精神文明建设
武术是全方位的全身心的运动,它不紧锻炼我们的体育技能,更能磨练我们的意志,所谓一日不练十年功,学习武术就要下定决心,每天坚持锻炼,虽然有时候会觉得枯燥乏味,但是中间一旦间断练习,就会大退。武术也是一门积极性很强的运动,它从精气神到手眼身法步,无一不要求规格的规范完整,更要在规格如此高之下体现武术的艺术美,动是圆定是方,这样还是不够,还要加上动作的完整性、节奏性。它从开始到结束都要求我们要有一个良好的气质面貌。练武是很累的,是要吃的下苦的。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学习武术,其实我认为最主要的也是这一点,武术的技能并不是主要的,主、要的乃是习武一定要修武德,一个没有武德的人早晚是会被人唾弃的,反而他学的越好越与社会有害,武德不仅仅是武德,更是教会我们怎么去做人,古语有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许有些不是我们力所能及的,但是修身是第一位的。我们做人的事理其实要用心体会,很多都能在习武之中领悟的到,用尽毕生也未必能参悟的透,所以从武术衍生出来的东很多。我们要在学习武术的同时,也要不断的修身,用心去体会武术精神。丰富其文化内涵,研究中国武术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武术对社会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应该不断的继承、发扬武术及武术精神使其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第五篇:武术心得
浅谈武术文化对社会公德的影响
【摘要】现代的武术文化不仅有传统文化积淀下来的丰富内涵,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又不断地被注入新的活力,使武术文化更加贴近我们的生活。正是由于武术的这种蕴含丰富传统文化的特质,使武术成为推动人们思想进步和道德的进步的一大助力。这里从三个方面来说一下武术对人们思想进步及道德的影响。
【关键词】武术文化保家卫国修生养性乐善好施
一、现代社会人们的道德理念的变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变得越来越物质化,而忽视的精神思想及社会公德。利益成为了更多人的追求,社会公德被隐藏在内心一个黑暗的角落。虽然生活水品提高了,但公德意识却在下降,而会公德作为人类长期社会生活实践中发展积累起来的为社会公共生活所必需的最简单的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是维持社会公共生活正常,有序,健康进行的最基本的条件;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际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尊则,也是作为公民应有的品德操守。它是除法律外最能够约束人们的法宝,是构建和谐社会必不可少的工具。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密切相关。它体现着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然而在经济迅速发展物质构建和谐高度化的今天,社会公德却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随着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不合理,不道德事件的出现,让我们明白,社会公德急需注入新的血液,急需我们每个人去拯救它,去维护它。
武术并不仅仅是一种技能,更重要的是他的文化。武术文化经过上千年的文化积累,形成了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它既蕴含着道家“贵柔法水”的主张;也诠释着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的人格追求;同时它还彰显着佛家的“顿悟”闪现着兵家“虚实相生”的诡道思想。武术文化与儒,道,佛,法家的密切关联,延伸着它独有的道义即“尊师重道”“匡扶正义”“扶危济贫,除暴安良”“精忠报国”“强国御辱”并且逐步形成以孔孟“仁”学为核心,“仁爱”为德本的三大体系,即保家卫国,修生养性,乐善好施。
二、保家卫国的武术理念对社会公德影响。
中国武术文化的推广甚广,历朝历代都大力推行以修生为本,鼓励老百姓积极入世,建功立业。“少林戒约”后十条之首要求习武者“必须以恢复中国为志”武术文化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显示出它的民族气节,各朝各代都有为国抛头颅,洒热血,以一颗赤诚之心捍卫自己的国家。明代有武僧为抗击倭寇而抛开佛门戒律,大开杀戒,血染沙场;岳飞背负“精忠报国”四刺字,去抗击金兵,虽冤死,但铸就了“忠君爱国”的千古美名,永为世人敬仰。这种种“杀生成仁,舍生取义”的行为即为武术文化精神所首推的保家爱国的集中体现。在“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社会主题的今天,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安逸。作为现在社会的公民,不需要我们披甲挂帅,欲血战场去保家卫国,使人们越来越不能体会到那种为自己的国家抛头颅洒热血的激动心情,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忘记保护我们祖国与家园的责任与义务。相反,这种时候更要激起我们的爱国热情,使我们的民族更有凝聚力。当前由于资源,能源,领土等问题与周边国家常出现一些争端,如与菲律宾企图对我国南沙群岛的占有;
日本在钓鱼岛主权问题上无理取闹。对于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学会理智爱国并且学会从国家的内部去维护它的秩序。理智爱国则体现在不盲目排外,自觉维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上的声誉。这些我们普通民众除坚持这些领土的主权归国所有外,还可以通过游行示威等合法形式表明我们的立场。但是坚决反对打砸外国商铺,抵制外国产品以及对外国人进行各种人身攻击的不理智甚至违法行为。这些行为不仅不是爱国的体现而且破坏了国内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同时也使我国的国际名声受损,体现不出一个大国应有的气度。
由于武术文化所提倡的爱国的实质与现代爱国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因而必然会对现代人的思想和行为起着引导,规范的作用。对社会公德中所倡导的遵纪守法,以及在生活中如何做到真正的爱国都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三、修身养性的武术理念对社会公德的影响。
经济发展的加速是人与人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大,生活的也随随之加快,越来越多的人
开始对社会感到无所适从以及心理上的不适应。再加上夜生活,夜工作频繁,导致人体内阴阳颠倒错乱,引起诸多健康问题。由于压力的加大,使人的心理越来越脆弱,仅受不起打击,遇到挫折不是越挫越勇,而是一蹶不振,自暴自弃,郁郁寡欢;情绪越来越不稳定,有时遇到一点小事就暴躁不安。而本应该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去向老年人一样,没有精神,似乎每天都还在睡梦中。现在的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心理疾病,许多人经受不住社会的压力,选择永远的离开这个世界来解决。抑郁,焦虑似乎成了现在青年的现状,这种生理和心理的不健康,是许多不合理行为原因出现的主要原因。如复旦高校里的投毒事件,长春的盗车杀婴事件,这些大都因为人们的自我调节能力差,低落情绪找不到发泄口,进而做出不理智甚至违法行为。而这些解决的办法根源就在武术文化里的修身养性。武术文化中的“修身养性”主要侧重于人道与天道,社会,环境的统一协调。强调天人合一,即人要符合自然规律,不可违背自然规律。
在这里,修身养性主要涉及佛家,儒家和道家这三大家的思想与理论
佛教上的修生养性是以“坐禅”为主要形式。通过调息,调心,调身等方法,对身体和
心灵进行外静内动的的锻炼来达到目的。调息,调身,调心其实就是一种排解烦劳的的心里调节方式。因而佛教更注重对心灵的修炼,所谓佛学修行,就是调整自己的内心。摒除杂念,保持心情舒畅,使身体回归人性原本的自然状态,从而促进身心健康。儒家强调的是心性的道德主体作用。是以人为行。气与心一体的三相有机体、认为当修炼进入高层次时大脑思维也进入了一中极静状态。然后神气合一,心中寂然。此时人与天和,真性毕露,以致中和的最高境界。如此便可以提升人的价值培养人们大无畏的精神。道家则奉行顺乎自然,恬淡寡欲,静养柔气。少私寡欲,恬淡为上。少贪念,去贪心,就会知足常乐。而静气致柔,以静为正。人就会像刚出生的婴儿般生机盎然,朝气蓬勃。
儒道法三家尽管道义不经相同,但却有异曲同工之妙,即都有静心的功能,这些道义能
够使我们对周围的人和事做出客观的评价和认识,有利于积极创造我们统一的人格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从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促进社会公德良性发展。
四、乐善好施的武术理念与社会公德的影响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人们的居住也日趋集中。越来越多的人从农村搬到了城市,房子的装修越来越豪华,生活得环境越来越舒适,但乡村那种质朴得亲密得人际关系却在淡化。人们之间的心灵距离却变得更加遥远。人们更愿意宅在家里,与电脑电视为伴。人际关系的淡漠,让人们变得冷漠孤独。如当下雅安地震,这是令人悲痛而震惊的事情,大多数人本着对逝者的哀悼,对生者的抚慰,纷纷捐款,献上一份自己的心意。然而却依然有一些人大唱反调,调侃捐款。诚然有些制度不完善,但这并不能成为阻挡我们施予爱心的借口。一方有
难,八方支援的品质我们是可以从武术文化中的乐善好施窥见一斑的。
武术能陶冶人的情操,中国人历来具有侠义精神,也崇尚侠义。济世救人,扶弱济贫是
多少侠义之人所推崇的境界。如小说《七侠五义》中的展昭,武艺超群,因常常救助穷苦人
而素有“南侠”之称。再如清代郭祥泰,习医为生,广施爱心,彰显出一代名师风范。这些小故事都教导我们要崇尚善良和正义。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关爱,互相救助。当爱充满我们的周围,这个社会将是美好的,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憧憬,去为她努力。
结语:社会公德中所奉行的文明道义与武术文化中的保家卫国,修生养性,乐善好施是
一脉相承的,因而对社会公德而言,武术文化既是一种力量的源泉,同时也是指引,规范社会公德创造性的向前发展不竭的动力。我相信有一天武术文化中这些优秀的品格最终会广为传播,良好有序的社会公德将会建立并惠及我们每一个人。
【参考文献】《中国古代武术》《大学生体育》
《中国传统文化》 《社会公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