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诵读?理解?分析?感悟
龙源期刊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诵读•理解•分析•感悟
作者:李华
来源:《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2015年第03期
【摘;要】
课改后的高中诗歌教学已经呈现出全新的气象,真正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启发他们创造性地解读诗歌,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显得越来越重要。笔者根据多年教学经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注重诗歌教学规律,针对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的教学摸索出一套以诵读为基础,以理解、分析为方法,以感悟为最终目的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
诗歌鉴赏;诵读;唐诗宋词
新编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唐诗宋词选读》,以唐诗和宋词鉴赏为主要内容,选取了十二个专题的65首诗歌。在高中诗歌教学中这是一个全新的尝试,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教材内容为基础,结合多年语文教学的经验,进行了探索式教学的尝试。学生反映良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读诗学诗的兴趣。
一、指导学生“诵读”,是诗歌教学的第一步
诗歌,以其语言优美,节奏感强而见长。教读诗歌,首先从诵读入手,引导学生进行朗读和诵读,体味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
本册《唐诗宋词选读》中前六个专题均为唐代诗歌,唐诗大多讲求押韵,刚健飞动,这类诗歌需要指导学生披情入诗,读出感情,读出作者的意图。比如,张若虚《春江花月夜》,通过反复朗读,就能体味诗中抒情主人公对宇宙和人生的思考,体味到整体回环往复和谐共生的节奏和韵律。如王勃《滕王阁》,在朗读中,就能发现作者对自然风光的赞美,也能看到作者对人世变换、物换星移的慨叹。第七到第十二专题为五代词和宋词,这些词句式不同,读起来节奏不同,要随句子意思而定节拍,一些词还十分讲求平仄,读起来更有一种抑扬顿挫的感觉。
二、在“诵读”的同时,理解基本意思
阅读的基本任务,就是对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诗歌的内容,无外乎就是叙述、描写、抒情和表达一定的观点。阅读诗歌照样要从理解内容入手。
《春夜别友人》《送魏万之京》属于送别诗,诗中叙述了送别的情节,刻画了一位依依不舍的诗人形象。《扬州慢》通过对比等手法,描绘了一幅战后扬州萧索的画面,表达了作者的龙源期刊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黍离之悲”。古代诗歌中,有借景抒情的田园派诗歌,也有谈论时事、慨叹人生的杂诗。如此种种,都是诗歌内容的具体体现。
诗歌内容的理解,同样离不开“读”的环节。文字浅显的句子,一读即懂;有些诗句,特别一些意蕴较深的句子,需要借助注释和教师的讲解才能理解。古诗词中的许多语辞,都有一个较早的出处,并由此规定了其基本的涵义,形成了特定的意象。金克木先生认为:“用典故成语乃是古代诗文的通例。春秋战国之文引典是《诗》《书》和传说,以前的积累不多,本身即成典故。汉代起用典渐多。魏晋六朝便大量运用这一积累。以后的作品,若不熟悉典故成语,很难读出滋味,甚至难懂其意。望文生义往往出错。”如辛弃疾词多用典故,《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典故有四处之多,只有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才能读出该词雄浑悲愤的情感。
三、围绕单元要点,分析本课内容
语文课的学习有其特定的目的和任务。诗歌教学,也同样要纳入高中整体教学的大框架中,切忌随心所欲。本册《唐诗宋词选读》,是整个高中部分“文学作品鉴赏”内容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本册诗歌教学必须放在这个大框架中,按照单元教学要点和教学目的学习每一篇课文。从此出发,诗歌的教学,就必须紧扣中心、控制课时,设计教法、确定阅读的角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比如第一模块教学重点是对初唐诗歌刚健飞动的风格有所体会,以及感悟诗人对宇宙和人生的思考。那么,整个专题的教学,就必须紧紧围绕这两个中心来指导学生阅读,教师引导学生在讨论中分析诗歌中每个“意象”的意义和作用,进一步总结出诗歌的意境和语言风格,在教授陈子昂《春夜别友人》一课时,可以通过与徐陵《长相思》相比较,就会引导学生发现两首诗同为送别之作,但徐诗中多为抒发离情别绪的哀伤之语,陈诗没有长吁短叹,却境界深沉,情感深挚。从中可以看出,初唐诗歌已经一扫齐梁绮靡的诗风,学生也会更好的理解“风神初振”的含义。
四、归纳诗歌特点,感悟读诗方法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引导学生通过大量的读写听说活动,奠定一定的文化基础和形成一定的语文能力。诗歌,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形式,有其自身的特点。如何读懂待歌和学习写作诗歌,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文学鉴赏能力是学生语文能力大系统中的组成部分,诗歌教学不应该与具他内容的教学,如小说、戏剧阅读,写作教学等割裂开来,如果能够在其他教学内容中印证和迁移运用诗词阅读中所得到的知识和能力,将会更加有助于提升诗词阅读鉴赏能力。
通过这本册十二个专题的学习与鉴赏,学生基本能够综合把握各种诗歌的特点,懂得了读诗和写诗的一些方法,尝到了乐趣。在教读本册选修课程的过程中,我布置了三次诗歌写作任务:一次写现代新诗、一次做古体诗、一次填词。学生的写作兴趣非常浓,有的同学写了不止一篇。同时,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并且撰写了体现研究成果的小论文。结果大多数同学
龙源期刊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都很感兴趣,互相讨论,甚至对一些问题进行争论,写得很具体、很实在。比如,《李白、杜甫诗歌风格比较》《古体诗的节奏感》《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区别》《陶渊明弃官归家的思想根源分析》等小论文角度都很新颖,有独立见解。
在古典诗词的阅读教学中,激发和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远比知识的传授更加重要。指闻一多的学生季镇淮教授回忆,闻先生给他们讲授“楚辞”,喜欢选择在黄昏时分授课。随着最后一锦晚霞的消逝,口含烟斗,腋夹布包的闻一多笑容可掬地来到教室。落座后,闻先生便高声吟诵一段源于《世说新语》的开场白:“痛饮酒,读楚辞,方可以为名士……”在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后,授课才正式开始。这种方法看似奇特,其实是在创设情境,使学生心灵处于感受诗境的最佳触发点,正是切中诗歌教学的关键之处,与今天的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不谋而合。
【参考文献】
【1】周啸天.古典诗词鉴赏方法【M】.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 【2】吴积雷.高中诗歌教学中的几点思考【J】.语文学刊,2005(02)
第二篇:经典诵读感悟
诵读国学经典,塑造学生品格
实践经验表明,国学经典的诵读对塑造学生的良好品格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朱子治家格言》劝诫我们要温恤亲邻,兄弟叔侄需分多润寡,居家戒争讼,是指要注意搞好与邻居、亲朋之间的关系,而《朱子治家格言》的诵读对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大家都学会了一定程度上为别人考虑。在班级人际关系中,师生关系是最为复杂,最能影响班级气氛的重要因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是做好班级工作的重要纽带之一。班主任与学生沟通最好、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当然是与学生交流,我们常选择合适的时机与学生谈话、聊天,但班主任不可能每时每刻找每位学生谈话,作为语文老师的我,为了能更好地与学生交流、沟通,及时了解学生心中在想些什么,以便更好地引导他们积极向上,除了常鼓励同学们有事及时跟老师说,也可以写纸条给老师,本学期我还把班上常用的语文联系本变成了交流本,仍然用它抄每天的语文作业要求,老师和家长在上面交流孩子的情况,不过增加了学生的交流平台。当学生遇到困难时,他们可以在上面诉“苦”;当学生对某些现象感到困惑时,他们可在上面求“教”;当学生有什么要求时,他们也可在上面提出自己的建议和希望;当学生取得成绩时,他们也会在上面表达自己的喜悦心情,与老师共享快乐;如:褚严哲、焦俊同学在本子上反映管纪律的孙炯同学,要求太严厉,一次扣两分,有时三分,我在鼓励他们要学会换个角度想问题,理解小干部的工作的同时,也建议孙炯同学,发现讲小话、下座位的同学先提醒一次,给一次改正缺点的机会,再犯就扣一分,情节严重的,可以一次扣两分,扣分的同时,要说明理由,让同学心服口服,孙炯也欣然同意,后来改进了工作方法,现在同学们对孙炯没意见了。学校举行的接力比赛中,我们班获得了第一名,班上很多同学都在交流本上表达了自己的喜悦心情,我给每位同学回话:班级的成功,离不开你的努力!我们一起再努力吧,争取更多的成功!„„师生感情也正是在这样的笔谈中越来越浓,我感觉现在我与孩子们的感情更亲密了,班级工作也越做越顺了。
通过《弟子规》中的“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学生明白了同学之间要和睦相处,为此我们在班级管理中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教育活动,不但能使学生之间更加和睦相处,而且能提高学生干部的工作能力。我们班每周的班队活动课,采用的模式是:首先是由班长做一周工作总结,对早读认真、课间文明休息、课间操认真的同学,以及工作认真负责的小干部加分。然后是学习委员给本周表现优秀的学生发喜报。最后由主持人主持相关的主题活动。有一次,主持人蒋王力问:李老师,主题活动结束后,能不能让同学们给班委干部提意见?我一听,就知道可能有的小干部工作方法欠佳,让同学们提提意见,能促进他们更有效地工作,但为了树立班干部的威信,我对蒋王力说:“好啊,不过,你也要引导同学们找一找班委干部们的优点哟!”孩子们特别单纯,大部分同学提了班委干部们的很多优点,但路子逸对数学学习委员提意见:“张智涵,我要给你提个意见,我觉得你很少表扬同学,也很少提醒同学改正缺点。”马倩对小组长提意见:“许艺林,我觉得你管课前准备的纪律管得很好,但课间休息时,你很少出去巡视。” 余天琪对清洁小组长提意见,说他们那排课桌常常很乱也没有管„„后来,发现,在排队时,孙炯的声音不但响亮多了,而且也能听到他表扬学生、提醒学生的话了。一天下午放学后,孙炯居然专门跑来跟我说,我几次去操场那儿看,就发现褚严哲、焦俊等在那儿奔跑、打闹,看到我去了,他们才停下来。我一听,心里很高兴,当即赞扬孙炯工作很负责!同时,我想:同学们给班委干部提的意见这么快就起作用了,看来不能忽视这一环节的教育力量。于是我与班长商量,能不能把给班委干部提意见这一环节加进班队课中,同时也加进给同学提一条值得自己学习的优点。班长同意,现在我们班的班队课的最后五分钟,就是提意见这一环节。现在看来,效果很好。
而《朱子治家格言》中“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和“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更是对学生在做清洁和勤俭节约方面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经典诵读,诵读经典,让经典融入我们的生活之中。
第三篇:如何理解和感悟问题
如何理解和感悟问题
自从“课标”颁布以后,教师们在语文教学中都很重视学生的语言感悟,这是很正确的。但是大家似乎不愿提及“理解”一词。好像一谈理解就给人一种教学的陈旧感。这是有待商榷的。这里必须明确感悟和理解的关系。
人的认识是由感知──理解──应用构成的过程。理解是人的认知过程中的一个中心环节。人认识一件事物、一个定理、一个概念„„都要达到理解水平。歌德有一句名言:“凡是你未理解的,均不属于你所有。”学习任何知识,只有理解之后,才能掌握。读书不理解是毫无意义的。只有在理解语言的基础上,才能进行语言的感悟、欣赏和运用。因为理解就是将事物内在的联系和关系揭示出来,认识事物的本质。语文教学中的理解,就是通过语言来认识事物间、人物间、人与事之间的关系。要明白一段话的意思,就要把一段话中的句子读通;要读懂一句话的意思,就要先理解句中的一些关键词语。有的词联系上下文很容易明白,就不必多加解释。我们反对的是让学生抄写辞典上的词的概念,为了考试去死记硬背那些概念。但是有的词,尤其是一些成语,就要先把词的本义弄明白,再结合上下文去理解。例如《飞夺泸定桥》一课总攻击一段中的“震动山谷”“千钧一发”“奋不顾身”这三个词语,正揭示了这段内容的三层意思。在结合上下文学习之前,先要把“千钧一发”这个成语的本义(“一根头发负担千钧,一钧30斤”)弄明白,千钧等于三万斤,一根头发上能担负三万斤吗?说明事情的危急性,再结合课文理解这个成语所比喻的“形势万分危急”的意义。如果对这个词的本义不懂,又怎么理解当时的形势险峻呢?所以学生学习文章是不能缺少理解的。
再说,对语文的理解是有不同水平的,一般有:(1)对字面的理解。初步理解字词义,使重点词句的内涵具体化为一种情景,能初步理解文章写的是什么。(2)对文章内涵的理解。通过分析、综合、概括、推理,能理解字里行间的比喻之意、引申之意、含蓄之意;理清文章的脉络。通过深入读书,不但能分析、概括全篇内容的要点,还要能综合地感受思想内涵,创造性的表述课文内容。(3)对作者情感的理解。通过文章的语言所表达的情感因素,理解作者的情感,达到作者之情、教师之情、学生之情的共鸣。从而看出理解就是思维过程,理解也是和情感分不开的。
如何理解感悟一词呢?感悟一词,《辞海》上的解释:“受到感动而醒悟。”也就是说,有所感触之后有所领悟。由此可以看出,感悟是以理解为基础的。理解达到第三种水平,情感上有所感动,同时在理性上有所醒悟或领悟到一定的道理。还以《飞夺泸定桥》的第三段来讲,只有理解了夺桥时的危急情况,才能被红军在那“千钧一发”之际,“奋不顾身”的英勇形象所感动,从而才能领悟到红军长征的艰难,在情感上感受红军的伟大。所以理解和感悟应统一起来,相互促进。
语文教学中的理解很重要,但是不能停留在理解阶段,还要引导学生有所感悟。要触动学生的感情,使之动情,才能有所悟。学生的感悟具有一定的个性特点,同一件事情,每个学生的感悟不同,所以感悟可以促进学生语文学习个性化发展。
此外,朗读和默读也要结合使用。过去对朗读不够重视,目前重视朗读是对的,但是不能忽视默读。一般是低年级多用朗读,中高年级多用默读。尤其是默读能力的培养更为重要。通过默读训练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速读能力;学生能够很快地将阅读内容要点概括出来,才能获得大量信息,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第四篇:理解感悟法
理解感悟法
理解感悟法是一种常用的朗读方法。它要求学生对文字内容深刻理解,对语言文字内在含义有效感悟,对文字所描写的人物、事件有真切的体会。有感情地朗读作为外在的表达,一定是源于内在的感悟。语言感悟到位,朗读的情感才能到位。教师应通过各种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加深对语言文字及其所描写内容的感悟,从而,读出自己的理解。
案例:
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梅花魂》一文的中心段:“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他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地愈精神,愈秀气。他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对于梅花的描写,刘老师先让学生理解“秉性”和四个“愈”的意思,并进行了朗读指导。对于中华民族里有气节的人物的描写,她是这样处理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国出了哪些有气节的人物?”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刘老师出示了这些人物写的诗句,如苏轼、赵一曼、文天祥、江姐等。诗句的引入,不仅让学生积累了语言,还帮助学生理解了文字表达的意思。在这样的基础上,刘老师引导学生读了这段文字。随后,李老师又问:“当今社会中有哪些有气节的人物?”学生想到了医生、消防员等时代的英雄,教师相机出示图片。在这样的感受之上,老师又引导学生读了这段文字,并告诉学生,上面写的是梅花精神,下面写具有梅花精神的人,这种写法叫借物喻人。随后,李老师把这段文字变成诗歌的形式,通过范读,变换形式读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反复朗读。
第五篇:诵读经典感悟人生
微型小说,给我一片广阔的天空 江苏省仪征市实验小学五(2)班侯天新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书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每个人都有自己特别喜欢的一本书,我也不例外。我读过很多书,但我最喜欢的还是今年春节爸爸送给我的那本《微型小说》。
《微型小说》这本书里讲了几百个励志人心的故事,每读一篇,我都会被其中的精彩情节深深的吸引,被主人公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所感染,在学习和生活中给了我很大的动力。稍有闲暇,我都会再次翻开它,千遍万遍也读不厌倦。
短篇小说《把笑容从泪水中捞出来》,讲述的是一个高中学生首次高考因一分之差,无缘军校,孤身一人去外地工厂里打工,受到了工友的无私关怀和帮助,坚定了复读的信心。当他踏上返乡的路途时,书上有这样一段描写:上了车,刚找好位子,列车启动了,我打开被我握了很久的信封,里面是半张旧报纸,上面用墨水歪歪斜斜的写着,“兄弟,天下受苦的人太多,要想不受苦,就好好的读书吧!”抬头看窗外,工友们正向我挥手,十几张熟悉而亲切的脸孔从窗前一一滑过,“那一天,知道你要走……”的歌声传来,那一刻,我的泪水夺眶而出,毅然选定了——复读。主人公通过打工的经历,体验了工友们艰苦的生活,感受了他们对自己的关爱,树立了学习的信心。是啊,在遭遇挫折时,不要忘记身边有无数支持和关爱我们的人,比如老师、同学、家长等等。只有擦干泪水,微笑着坦然面对,才能赢得属于自己的笑容!
当危险来临时,大家知道最需要的是什么吗?没错,是希望!希望能带给人们强大的力量。《希望的力量》讲述的是上世纪60年代,一架飞机因遭遇到事故而迫降在了沙漠深处,机上的设施都坏了,乘客们都以为不可能走出去了,于是他们便开始抢夺飞机上不多的干粮和水,这时,一名男子站了出来,自称是飞机设计师,知道如何修理飞机,只要大家听他指挥,齐心协力,就一定能修好飞机。十几天过去了,飞机还没有被修好,但奇迹出现了,一队商人的驼队经过这里,搭救了他们。事后,大家发现那名男子其实不是飞机设计师,有人便问他为什么撒谎。他说,“我的确不是飞机设计师,但如果我当时不说谎,大家就会自相残杀,能活到现在吗?”看完这个故事,我深有感触,没错,身陷沙漠固然可怕,但比沙漠更可怕的是心中没有生还的希望。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微型小说》能陶冶我们的情操,让我们在尘嚣中寻求到宁静;在平淡中寻求到激情;在感动中寻求到真理。人生不是一支短短的蜡烛,而是一支永远燃烧的火炬。诵读经典,感悟人生,让生命之火燃烧得更加灿烂!
指导老师:丁雪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