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生物课题总结1
【初期(13.9-13.10)探索模式 听评课、收集教师心得、认识。】
“自主学习、当堂达标”课题第一阶段总结
学生要进行交流与合作,没有良好的氛围是无法开展的。例如,有些同学比较自卑,怕自己说错、或做不好,不敢在小组合作中积极表现自己。为此,教师要先作好表率作用,在平时的师生交流中应一视同仁,特别对弱势群体要有耐心,给予充分的尊重和关注,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这样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合作氛围。比如,有一次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我在巡视的时候,发现有一位平时不大发言、说话有点结巴的男同学问:“老师,有一次我在电视上看到一位科学家在海上观察一种鸟,发现它们的颈子下面有一个红色的东西……这是属于观察法还是实验法?”我表扬了他平时注意收集生物学信息,并告诉他“这个例子很好,具有代表性,与你们组的同学好好讨论一下,等会你代表小组来说一说。”受到老师的肯定后,在全班交流时,他第一次积极的举手主动要求发言。我很高兴的请他代表小组发言,他开始有些紧张,断断续续的,在我期待、鼓励和个别语言的提示下,他基本把意思表达清楚了。我马上在班上表扬了他们组,他大受鼓舞,对自己信心倍增,对生物学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成为课堂发言的积极分子,组内同学和班上其他同学也渐渐的接纳了他,经常看到他与同学讨论、交流。他能这么快的融入集体中,享受合作学习的快乐,我深感欣慰。
【反馈(13.11-15.6)形成局面阶段总结】
“自主学习、当堂达标”课题第三阶段总结
选择适合的内容开展合作学习效地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小组内部应当根据小组任务进行适当的分工,让每个小组成员有明确的个人任务,如担任组织者、记录员、发言人、记时员等角色。学习的内容要适合学生交流思想,任务应当具有一定的难度,具有合作学习的价值,一般学生通
要想学生有过自主学习无法完成或无法较好地完成,而合作学习小组通过相互配合、相互帮助、相互讨论、相互交流能够完成或更好地完成。如果学习的任务太简单,或者学习的任务更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就完全没有合作学习的必要。
【提高(15.6-15.11)听评课 讨论交流具体化 制度化】
“自主学习、当堂达标”课题第四阶段总结
几年来,课题组成员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共撰写相关案例、论文8篇,执教课题研讨课12节,制作课件10个教学课件,每个课题组成员都刻录了自己的一节精品课光盘。在听课的过程中,引导参与人员思考“一节课我们的聚焦点应该在哪?”,“怎样构建适合自己学生的主体探究模式?”,“教师是否关注了学生在主体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大家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共同探讨开展探究性学习中出现的问题。特别是同课异构的方式开展交流,使得大家的思路更广泛。对探究的认识不再停留在表面,而是深入到学生究竟从中得到了什么。同一节课三位教师上出来的风格就互不相同,这一活动鼓励教师敢于打破教材结构,调整教材的内容,设计出新颖独特、不拘一格的适于学生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上,总结出富有实效教学方法。
《提高生物演示实验能力》课题总结
大雁三中
生物组
第二篇:七年级生物课题阶段性总结
自主预习学案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阶段性总结
现代教育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构想的教学目标,以立足于人的本质教育,教育学生着眼于开发身心潜能,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现代人的思想,掌握现代人的本领,使学生的知识、人格、智力、能力、非智力、创造力、个性等都得到和谐全面的发展。教师在传承知识的同时,开启学生的智慧,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中的一个良好习惯就是课前的预习。
预习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是课堂学习的基础,是提高学习效率、取得好成绩的前提之一。预习能帮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课堂上学起来积极,听课时轻松;预习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学能力,不但能培养学生自己的理解能力,还能培养学生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学生一旦具备了这几种能力,在学习中就可以离开老师的搀扶独立走路了,能独立行走的人,也才有可能迅跑和攀登。正因为预习的作用如此之大,所以很多学校都把预习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如洋思的远期预习,中期预习,近期预习,又如杜郎口的大预习和小预习等等。
那么就生物学科如何指导学生的预习呢?生物学科不像语、数、英等学科,课时多,往往是在一个班上课后还要隔一天或两天再次上课,如果把预习任务安排到课下的话,学生要么容易忘记,要么不重视,要么因学习任务重只能蜻蜓点水式的把教材匆匆读过,没有自己的思考,也没有自己的收获和疑惑。针对这种情况,结合我们学校实际和安排,结合我们设计的学案,把预习工作安排到了周末和周末自习课堂上,这样一来学生可以有充足的时间预习或者在课堂上监督学生的预习,二来可以及时收批,根据学生的疑惑随时进行二次备课,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和过程。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学生学会学习将终身受益。我们要让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和探索能力,以适应时代的需要。因此,要想让学生会学数学,首先应从课前预习开始。有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预习是合理的‘抢跑’”。学生一旦掌握了预习方法,一开始就“抢跑”领先,有助于形成学习的良性循环,使学习变为主动,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又养成了良好的学习品质。
要让学生的预习有价值、有意义,我们初步做到了
⒈及时评价预习过程
对学生的预习过程,我们应采取多种方法及时地检查、评价、反馈,注重发扬学生预习的积极性、思考的主动性。如一开课我就说:“同学们根据自己的预习说一说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知识?”学生说,我板书。我接着问:“你们都预习了哪些内容,有哪些问题自己已经解决了?”学生纷纷回答,抽号展示。然后再让学生说说预习中还没解决的问题,每次我都将学生自己没解决的有价值的问题简单地记录在黑板上。接着,我将新知识逐一地让中、下生到黑板上讲述,让学习优秀的同学给予评价补充或是纠正。我就可以根据学生课堂发言的积极性与流畅性,“疑问”的数量与质量,讲解的层次性与逻辑性了解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及时准确地对学生的课前预习作出评价。这样的课堂,学生想得多,说得多,交流的多,体验的多,个性发挥得充分,他们体会到了预习给他带来的荣耀,再也不把预习当作是可有可无的事了。
⒉充分利用预习结果
学生是需要被肯定的,在课堂上充分利用学生预习的结果,他们才会觉得预习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才会乐意去做,并能长久地坚持下去。人人都有话说,人人都有成功的体验,有收获的快乐,预习就已经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了。
七年级生物备课组
2016/1/20
第三篇:生物课题研究报告
生物识图能力的培养小课题研究报告
一、课题背景
生物图形是生物知识的载体之一,是生物教学的第二语言。识图能力是学习生物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能够熟练准确地识图用图,对生物学习乃至终身发展都是有益的。良好的生物识图能力是学好生物的有效方法和手段,但识图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并非一朝一夕之功。
而我们农村中学教室内由于缺乏多媒题、实物投影仪等教学仪器,课堂上老师缺乏较好的识图教学过程的直观展示手段,发现学生在生物学习上还感到很难学、不会识图或识图速度很慢的现象,还有大多数学生没养成自觉运用生物图形理解问题的能力。因此,在现有条件下“引导学生学会生物识图、用图和快速提取相关生物信息”是研究的重点,力争在课堂教学中探索出一条促进大多数初中生生物识图能力提高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是生物学习的关键。
二、课题研究的过程:
(一)、研究的理论依据:
1、认识规律原则:图形中的内容,多是学生没有接触的理性知识,图形教学须从形象的、感性的具体事物入手,以学生已有知识作铺垫,采用启发式,通过教师讲解图形,学生识图、分析、归纳、判断等思维活动,完成从直观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这一认识过程,获取新的知识。
2、实际性原则:图形教学要结合学生生活、社会和知识水平的实际,注意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有的放矢,切不可要求过高,否则会适得其反。
3、思想性原则:新课改教材有丰富的思想教育内涵,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好材料。这一特点从图形上得以充分显示。教学中要强化图形的德育功能,帮助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认识观、环境观,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二)、研究目标:生物教学中,通过识图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形成以点带面,一图带动全文的学习思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加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落实课程标准。
(三)、研究方法:资料文献法、调查法(问卷调查、师生座谈等)、教育实验法、课堂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等。
(四)、步骤:
1、阶段划分:第一阶段(2009.9)准备阶段:组内成员商讨、确定课题名称,填写课题申请、评审书,制定课题计划,落实人员分工,组织人员收集素材、制作素材,整理加工,建立素材库,学习课题研究的理论,等待申请的批准。第二阶段(2009.11)全面实施阶段: ①前期分析阶段:对学生进行图形学习现状的问卷调查,并进行样本分析,为今后的对策研究提供了事实依据。②教学实施阶段:按照不同年级的教学现状,通过多方面具体操作形成培养学生能力的体系,并探索学生能力提高的方法和途径。第三阶段(2010.1)课题结题阶段:进行各类教学素材分类和收集整理,进行整理分析,撰写结题报告,等待专家进行课题鉴定。
2、课题开展情况:
(一)准备工作: 这一段的准备工作是由课题组组长马成东老师进行的。组织课题组的老师学习相关的理论,加强教师在这一课题中的主观重视的意识,并填写了申请、评审书,制定课题计划,确定实验年级,研究教材,找准研究的突破口,教师明确分工。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为了了解课题研究的效果,以及确定今后的发展方向,由马成东老师做了一节课题动员会,体现了课题内容——将提高学生生物识图能力贯穿于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的识图机能。并组织教师进行了评价和研讨,确定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二)实施过程: 首先,为了更好的开展课题研究,我设定了一次问卷调查。在问卷中学生如实填写了自己在学习图形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对授课教师都提出了建议和意见。让我们对现阶段学生的识图能力有了直观而真实的认识。问卷调查为我们进一步开展课题提供了事实依据。其次,召开课题交流会。为了全面开展课题的研究,我们在每一次的课题组会上学习其他课题成功经验、交流课堂上学生识图能力提高的有效教学方法、总结提高学生识图能力的高效措施,逐渐形成一种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发展学生的终身教育。每位参与教师都尽心尽力进行研究,而不是敷衍了事。在课题中,我们建立有效的提高学生识图能力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让我们有了很大的成就感,也亲身品尝到课题研究带来的种种好处。最后,课题结题阶段,我们依然进行课题研究内容的充实,努力完成课题的研究。首先,我设计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会谈!分别找部分学生进行了沟通!会谈的目的是为了了解通过课题的展开研究,学生在识图能力上有哪些提高!还存在着哪些问题!通过了解,我们发现学生的识图方面有了些许进步!能较熟练地从图形上获取有效的信息,会谈的结果既让我们高兴,高兴的是课题研究有了成效。并在课题结束之时,课题组的每位教师都根据自己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所学、所想、所得写出心得体会,并撰写研究论文。
3、课题研究的结论和成果
(Ⅰ)课题研究的结论:经过多次的探讨,结合教师的教学经历,我们总结了一套提高学生识图能力的教学方式:
1、总论: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在每一节课都要采取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有策略、有计划地对学生的图形学习能力进行指导和强化,并同时形成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这是一个累积的过程。每天课堂上即使5分钟的图形教学也会让学生形成一种图形思维定向,也会从心里认可图形的重要性,这样非常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
2、过程:第一,要学生掌握识图基本程序,培养学生识图技能。识图要注意图形的名称、结构及其重要的特点,对生物图形要有目的、有重点地观察,善于多角度地对图形进行有效分析,对观察到的生物现象进行积极的思维,提炼出生物特征、生物规律,达到准确理解图形的内涵,从而得出正确结论的目的。使学生养成用图习惯,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识图一般采取以下几个步骤:(1)明确识图目的;(2)认真识图,弄清问题;(3)自我检查,相互交流识图结果;(4)师生讨论得出结论。第二,要利用“一图多思、多图并用”,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归纳思维的能力。因为生物相互之间有紧密的联系,这些联系可以通过图形准确地反映出来,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对生物知识进行归纳、综合,使学生学会一图多思、多图并用。这样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使学生的认识不断深化,思维程度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对同一幅图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观察和思考,培养其发散思维能力。总之,生物教学中应注意多渠道地进行图形教学,注意图的变式,一图多用,多图并用,从而提高学生的图形意识及思维能力。第三,训练学生绘图制表、缺图补图的技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绘制图表、缺图补图”要求学生能模仿、记忆、想象,做到眼、手、脑并用,有利于加深对生物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也是识图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学生的动手绘画过程,能加强对图形的认识,从而达到强化学生图形意识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培养用图习惯,详解识图方法,提升学生的图形意识,还要加强对学生的识图训练。根据课题研究的实践总结规律,一般识图训练有以下三个阶段:先展图。在教学过程中,将生物挂图展示在学生面前,或教师画黑板略图,让学生自己在挂图上或板图上指出所学的生物事物,通过直观来加深学生的印象。二说图。利用挂图或板图,教师进行细致地讲解。比如在讲血液循环时,通过挂图或板图让学生说出体循环、肺循环的路线、氧气与血红蛋白的结合或分离的部位以及血液性质的变化等,进一步加深印象。三绘图。当图形在学生的大脑中有了初步的印象后,教师在黑板上示范绘图,再让学生独立绘图,并进行相互展示比较,让学生自己选出最佳“作品”,这样更能加深学生的印象,从而达到熟练程度。总之,生物教学应重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而识图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长期的训练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Ⅱ)课题研究的成果:
1、培养了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经过一年半时间的图形重点研究与教学,绝大多数学生热爱学习生物,图形的感觉也增强了许多,在实践中,有些生物知识也能应用于实际生活。
2、学生的识图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实验前后,学生的图形的认知能力、识图能力、绘图能力以及用图能力等等,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期中、期末质量监测中的图形方面的题目的得分率明显的提高,总体的生物成绩有一定的提高。
3、锻炼生物老师,积累丰富的图形资料。参加这次课题研究的生物老师在科研过程中,注意自身生物图形能力的提高,教学水平有很大程度的提高,科研水平也有较大的提高,由于个人的努力、课题研究的带动,老师的论文、板图能力及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在学校比赛中获得荣誉。在研究过程中,积累很多有关图形教学的资料,一方面有助于教师本身的工作的提高,更有利于以后对学生潜移默化地、不断地进行图形意识的培养,为以后的教学积累了很多经验,有利于整体生物水平的提高。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通过识图、填图、绘图、析图、用图等识图用图能力的训练,学生眼看、手写、耳听、心记,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好生物。因此,教师今后要不断地挖掘图形在生物教学中的作用,有目的、有方法、有梯度地让学生尽快掌握生物识图技巧,养成运用图形的好习惯,积累经验,让图形给我们的生物教学工作带来更大的作用,使学生真正“会学”生物,学会生物。
三、课题成果:调查问卷,图片,案例,论文,研究报告 这就是我们研究课题的过程,虽然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也没有华丽精美的词藻,却是我们实实在在的工作。课题结束了,但是我们的研究没有结束!我想,这就是参与课题研究留给我们的思索!
第四篇:生物课题实施方案
识图能力的培养课题实施方案
孝义市第九中学七年级生物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生物图形是生物知识的载体之一,是生物教学的第二语言。识图能力是学习生物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能够熟练准确地识图用图,对生物学习乃至终身发展都是有益的。良好的生物识图能力是学好生物的有效方法和手段,但识图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并非一朝一夕之功。
如何利用现有多媒体、实物投影仪等教学仪器,直观展示手段,使学生养成自觉运用生物图形理解问题的能力。在现有条件下“引导学生学会生物识图、用图和快速提取相关生物信息”是研究的重点,力争在课堂教学中探索出一条促进大多数初中生生物识图能力提高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是生物学习的关键。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在生物教学中,通过识图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形成以点带面,一图带动全文的学习思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加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落实课程标准,帮助学生更好、更快、更多地掌握基本的和基础的知识与技能,促进他们将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实践知识与书本知识、学科知识以及知识与技能的有机结合。建立反映各自特点和有利于未来发展的知识结构与技能结构;引导学生在分析、比较和判断识图的过程中初步形成自主性的学习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研究选定的研究范围为七年级生物教材第四单元中所有出现的图形。
1、图形中的内容,多是学生没有接触的理性知识,图形教学须从形象的、感性的具体事物入手,以学生已有知识作铺垫,采用启发式,通过教师讲解图形,学生识图、分析、归纳、判断等思维活动,完成从直观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这一认识过程,获取新的知识。
2、图形教学要结合学生生活、社会和知识水平的实际,注意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有的放矢,切不可要求过高,否则会适得其反。13、新课改教材有丰富的思想教育内涵,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好材料。这一特点从图形上得以充分显示。教学中要强化图形的德育功能,帮助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认识观、环境观,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课题组经研讨后,具体分工如下:
第一、二章由刘晓静老师负责整理、提炼图形信息。
第三、四章由张丽老师负责整理、提炼图形信息。
第五、六章由孙江涛老师负责整理、提炼图形信息。
四、课题研究的步骤与方法
(一)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拟在一年内完成,共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4.30~5.15)
组内成员商讨、确定课题名称,填写课题申请,制定课题计划,落实人员分工,组织人员收集素材,整理加工,建立素材库,学习课题研究的理论。
第二阶段:全面实施阶段: ①前期分析阶段(2011.5.16~6.1):对学生进行图形学习现状的问卷调查,并进行样本分析,为今后的对策研究提供了事实依据。②教学实施阶段(2011.6.2~11.15):按照不同时期的教学现状,通过多方面具体操作形成培养学生能力的体系,并探索学生能力提高的方法和途径。
具体做课安排:
2011.6.6~6.10由刘晓静老师负责第一、二章的图形整理并上一节针对性复习课;
2011.6.13~6.17 由张丽老师负责第三、四章的图形整理并上一节针对性复习课;
2011.6.20~6.24 由孙江涛老师负责第五、六章的图形整理并上一节针对性复习课。
复习课可以设计成以下四个环节:先展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画黑板略图,让学生自己在板图上指出所学的生物学相关内容,通过直观来加深学生的印象。二说图。利用板图,教师进行细致地讲解。比如在讲血液
循环时,通过板图让学生说出体循环、肺循环的路线、氧气与血红蛋白的结合或分离的部位以及血液性质的变化等,进一步加深印象。三绘图。当图形在学生的大脑中有了初步的印象后,再让学生独立绘图,并进行相互展示比较,让学生自己选出最佳“作品”,这样更能加深学生的印象,从而达到熟练程度。四设计。通过设计相关识图题检测学生当堂掌握效果,力争90%的同学对本节课的识图内容达标。
第三阶段(2011.11.16~12.16)课题结题阶段:进行各类教学素材分类和收集整理,进行整理分析,撰写结题报告,等待专家进行课题鉴定。
(二)研究方法
1、资料文献法:收集整理相关理论,借鉴前人研究的成果以指导课题研究;组织教师学习讨论。
2、调查法:采用问卷调查、师生座谈等多种形式,全面了解学生在识图方面急需解决的问题。
3、课堂行动研究法:将探究出的有效方法应用到课堂教学中,通过实践检验研究效果,不断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使课题研究方案不断完善。
五、课题组成员
课题负责人: 孙江涛
组员: 刘晓静、张 丽
六、预期研究成果
1、经过多次的探讨,结合教师的教学经历,总结出一套提高学生识图能力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形成一种图形思维定向,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使学生掌握识图基本程序,培养学生识图技能。养成用图习惯,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
2、要利用“一图多思、多图并用”,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归纳思维的能力。使学生的认识不断深化,思维程度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有效培养。
3、训练学生绘图制表、缺图补图的技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从而达到强化学生图形意识的目的。
4、教师在研究过程中,注意自身生物图形能力的提高,教学水平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课题研究的带动,老师的论文、板图能力及制作多媒体
课件能力进一步提高。
以上成果将以阶段性反思报告,全面总结本课题研究过程中的体会、经验和成果。撰写课题结题报告,推广研究成果。
第五篇:高一生物组课题研究总结
高一生物组课题研究总结
高一备课组经过近一个学期以来的多次实践与探讨,对“如何实施多媒体技术与生物传统教学的有效结合”有了深刻的认识和体会。在活动过程中,每位组员都积极地搜集资料、讲述自己的切身体会,并提出自己的观点进行探讨,在认真而愉快的研讨过程中收获不菲。现对本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生物教学重视直观和生动。传统媒体(标本、模型和挂图等)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对于微观结构和动态的生理过程等内容若在教学中配以模型,以CAI 软件演示其内部结构和动态变化,就有利于学生掌握,形成深刻的印象。
运用多媒体教学可将书本知识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抽象为直观,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能起到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
但是,我们不能为形式上的多样化而失去教学的方向。在分析生物问题时一定结合黑板来强调、分析问题。同时,我们要鼓励学生自主地操作、尝试、交流、讨论、质疑、解惑,把问的权利交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做的过程放给学生,尽可能多地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
总之,多媒体具有形象、直观、生动等诸多优点,确实有利于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益。但是改革不是全盘否定传统的一切,而是在继承传统基础上的创新,黑板还是生物教学主要的教学工具,况且它和先进的教学手段并不矛盾,从这点出发,我们没有多少理由不重视板书。只有把常规教学手段与多媒体技术有效结合起来,我们的生物教学质量才能更上一层楼。
2009年1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