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生物小课题阶段性总结
生物组小课题《初中教材中图片应用的研究》
阶段性总结
一、图片教学使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抽象知识直观化,对学生有助理解。教师针对每一节课的知识点精心研究,从教材内容哪一点出发才能引发学生对全文的探究性学习呢?生物教材的图片直观、间接、便于自主观察、讨论。色彩丰富图片能吸引学生的眼球,进而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图片尽管直观、形象但还隐含着秘密。教师只要巧设语言情境,导入图片的学习。学生用心观察、分辩,为解开谜底,学生探究性的学习进行到教材文字没有涵盖到的信息。如,学习《尿液的形成和排出》,我用简短的语言说:“同学们我们每天都要排尿几次,你知道尿液从哪种组织来?尿液怎样形成?请同学们打开教材81页,观察肾脏内部结构示意图。”色彩分明的肾脏结构示意图,刺激学生的感官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一颗颗明亮的眼睛扑闪着、思考着,没过一分钟大多数学生一哄而出:“尿液来自血液,因为入球小动脉血出来时分两路。”你看,直观的图使抽象的知识简单化,学生自我感觉有成就感,教师有目的的给予鼓励性评价,学生自觉地投入到获取新知识的问题中,尿液怎样形成?又一次观察图片、思考。观察阅读教材文字信息,主动思考、讨论、联想知识迁移到血液成分(有形物,可溶物),毛细血管的特征等,将尿液形成生理原理基本结构的功能,生理过程理解的异常热烈、透彻。正如教育家所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学生由图引发多个疑问,自主或求助学生、老师解决问题,这不正体现了学生学习生物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吗?
教师浅显的疑问引入生物图片,学生轻松的主动的由浅入深探究学习,体现了《新课标》的课程理念,符合《新课标》的课程思路的意图教学。更可贵的是学生最后的疑问难倒了当堂我——教师。问题是:“老师,这个肾脏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入球小动脉血经过过滤、重吸收后收集的血怎么会是暗红色呢?这一定是色绘错了。”我当时愣了,心想留下疑问的课堂也是灿烂的课堂,下课铃声响了,我一下表现的坦然,老师也不明白噢,希望同学们好好思考,一定要帮老师解决之一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不是要求学生搞创造发明,而是学生能进行独立思考的创造性学习。
类似这样的课堂,充分体现利用生物学教材的结构示意图还有“肺泡和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显微注射获得转基因超级鼠示意图”、“鸟体的气囊分布示意图”、“光合作用示意图”等学习过程,教师的谈话或置疑导入各具特点图片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观察过程中会提出很多问题,诚实、主动合作、创造力的思想就在这里引发。生物利用图片教学,培养了学生时空想象和创造性思维,增强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从而提高生物学教学质量,培养了学生的生物学科学素养。
二、图片教学使微观生物学知识宏观化,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本学期教学《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时我开门见山,直接对学生是这样说的:“真菌中的一些霉菌和细菌在我们生活中常常搞破坏,甚至危害我们的身体,你见过他们吗?”学生哑口无语了,我说打开书72页、76页,观察图片。色彩丰富的模式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我接着说,认真观察图片,阅读课题,我强调“广泛分布”你们会猜想出那些问题,这些问题怎么解决呢?这时色彩丰富的菌落图促使着学生的好奇心,想知道细菌真菌的广泛分布眼睛看不到,怎么办呢?不用说,学生一个个研读教材、思考、讨论,一会儿有些学生竟然说,老师我们现在在培养基怎么做,我知道他们已经开始进入探究阶段。我根据他们探究提出的问题,预测性提出了两个问题考验了,听说后,我将高温灭菌后一套套培养基发于他们手中,因情况而定,这样菌落形态图既有启发性,又能促使学生的好奇心,由宏观的生物学知识进入微观化探究,培养科学的实事求是态度和诚实的思想品质。还有植物细胞模式图、动物细胞模式图、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等图将微观知识宏观化,图表达了那些用文字难以言状的具体细节,刺激着学生的感官,激活了学生思维火花,教师点到为止,学生思考想象联想,有些学生问题甚至把几节课的内容整合在一起。
生物科学家是自然科学中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生命现象就在身边,包括自己,但生命现象微乎其妙的变化你怎么领进学生讨论呢,乃至构成生命体的微观形态结构各自怎样完成使命维持生命活动等。这些教材中都给我们编排了图片,充分利用图片引入教学探究,才能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
课堂像一潭鲜活的泉眼,不论何时都涌现温暖而鲜活水,滋润着我的心。联想知识迁移阅读教材文字信息,教师观望着真是一种轻松、喜悦的欣慰,有时而学生会打破你的沉浸。
第二篇:生物课题总结1
【初期(13.9-13.10)探索模式 听评课、收集教师心得、认识。】
“自主学习、当堂达标”课题第一阶段总结
学生要进行交流与合作,没有良好的氛围是无法开展的。例如,有些同学比较自卑,怕自己说错、或做不好,不敢在小组合作中积极表现自己。为此,教师要先作好表率作用,在平时的师生交流中应一视同仁,特别对弱势群体要有耐心,给予充分的尊重和关注,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这样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合作氛围。比如,有一次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我在巡视的时候,发现有一位平时不大发言、说话有点结巴的男同学问:“老师,有一次我在电视上看到一位科学家在海上观察一种鸟,发现它们的颈子下面有一个红色的东西……这是属于观察法还是实验法?”我表扬了他平时注意收集生物学信息,并告诉他“这个例子很好,具有代表性,与你们组的同学好好讨论一下,等会你代表小组来说一说。”受到老师的肯定后,在全班交流时,他第一次积极的举手主动要求发言。我很高兴的请他代表小组发言,他开始有些紧张,断断续续的,在我期待、鼓励和个别语言的提示下,他基本把意思表达清楚了。我马上在班上表扬了他们组,他大受鼓舞,对自己信心倍增,对生物学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成为课堂发言的积极分子,组内同学和班上其他同学也渐渐的接纳了他,经常看到他与同学讨论、交流。他能这么快的融入集体中,享受合作学习的快乐,我深感欣慰。
【反馈(13.11-15.6)形成局面阶段总结】
“自主学习、当堂达标”课题第三阶段总结
选择适合的内容开展合作学习效地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小组内部应当根据小组任务进行适当的分工,让每个小组成员有明确的个人任务,如担任组织者、记录员、发言人、记时员等角色。学习的内容要适合学生交流思想,任务应当具有一定的难度,具有合作学习的价值,一般学生通
要想学生有过自主学习无法完成或无法较好地完成,而合作学习小组通过相互配合、相互帮助、相互讨论、相互交流能够完成或更好地完成。如果学习的任务太简单,或者学习的任务更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就完全没有合作学习的必要。
【提高(15.6-15.11)听评课 讨论交流具体化 制度化】
“自主学习、当堂达标”课题第四阶段总结
几年来,课题组成员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共撰写相关案例、论文8篇,执教课题研讨课12节,制作课件10个教学课件,每个课题组成员都刻录了自己的一节精品课光盘。在听课的过程中,引导参与人员思考“一节课我们的聚焦点应该在哪?”,“怎样构建适合自己学生的主体探究模式?”,“教师是否关注了学生在主体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大家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共同探讨开展探究性学习中出现的问题。特别是同课异构的方式开展交流,使得大家的思路更广泛。对探究的认识不再停留在表面,而是深入到学生究竟从中得到了什么。同一节课三位教师上出来的风格就互不相同,这一活动鼓励教师敢于打破教材结构,调整教材的内容,设计出新颖独特、不拘一格的适于学生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上,总结出富有实效教学方法。
《提高生物演示实验能力》课题总结
大雁三中
生物组
第三篇:生物小课题研究论文
摘要:根据生物小课题的制定、实施《初中生物利用图片教学的研究》,充分体现了2011年版《生物课题标准》课程基本理念,突显生物图片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尤为重要的作用。研究图片,巧设语言情景导入图片的观察,引领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和实践操作,培养出具有科学素养的人,达到中学生物学教学论中“教学并重”的目的。
关键字:自主观察 思考
探究性学习抽象 直观 微观 宏观 科学素养 我八年的生物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探索着,钻研教材、思考学生的学,怎样将教学并重,教师怎样扮演情景能打开学生心境,使他们能主动参与探究性学习将新课程理念深入有效推广与教学过程中且像科学家那样能主动探究和思考。我精心设计教材内容,尝试教学,我有收获的欣慰和快感。
现将2012年以来,制定新的研究小课题——《初中生物利用图片的教学研究》供大家分享。实施过程结合2011年版《生物学课程标准》的课程基本理念和实施建议为准绳,把握好每一堂课教材中图片的呈现时机,提升教学效果,使每一幅图成为课堂教学亮丽的风景、或是科学成果的事实、或是„„ 吸引学生的眼球,观察、思考、讨论,这样利用图片实施教学的作用。
一、图片教学使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抽象知识直观化,对学生有助理解。教师针对每一节课的知识点精心研究,从教材内容哪一点出发才能引发学生对全文的探究性学习呢?生物教材的图片直观、间接、便于自主观察、讨论。色彩丰富图片能吸引学生的眼球,进而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图片尽管直观、形象但还隐含着秘密。教师只要巧设语言情境,导入图片的学习。学生用心观察、分辩,为解开谜底,学生探究性的学习进行到教材文字没有涵盖到的信息。如,学习《尿液的形成和排出》,我用简短的语言说:“同学们我们每天都要排尿几次,你知道尿液从哪种组织来?尿液怎样形成?请同学们打开教材81页,观察肾脏内部结构示意图。”色彩分明的肾脏结构示意图,刺激学生的感官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一颗颗明亮的眼睛扑闪着、思考着,没过一分钟大多数学生一哄而出:“尿液来自血液,因为入球小动脉血出来时分两路。”你看,直观的图使抽象的知识简单化,学生自我感觉有成就感,教师有目的的给予鼓励性评价,学生自觉地投入到获取新知识的问题中,尿液怎样形成?又一次观察图片、思考。观察阅读教材文字信息,主动思考、讨论、联想知识迁移到血液成分(有形物,可溶物),毛细血管的特征等,将尿液形成生理原理基本结构的功能,生理过程理解的异常热烈、透彻。正如教育家所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学生由图引发多个疑问,自主或求助学生、老师解决问题,这不正体现了学生学习生物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吗?
教师浅显的疑问引入生物图片,学生轻松的主动的由浅入深探究学习,体现了《新课标》的课程理念,符合《新课标》的课程思路的意图教学。更可贵的是学生最后的疑问难倒了当堂我——教师。问题是:“老师,这个肾脏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入球小动脉血经过过滤、重吸收后收集的血怎么会是暗红色呢?这一定是色绘错了。”我当时愣了,心想留下疑问的课堂也是灿烂的课堂,下课铃声响了,我一下表现的坦然,老师也不明白噢,希望同学们好好思考,一定要帮老师解决之一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不是要求学生搞创造发明,而是学生能进行独立思考的创造性学习。
类似这样的课堂,充分体现利用生物学教材的结构示意图还有“肺泡和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显微注射获得转基因超级鼠示意图”、“鸟体的气囊分布示意图”、“光合作用示意图”等学习过程,教师的谈话或置疑导入各具特点图片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观察过程中会提出很多问题,诚实、主动合作、创造力的思想就在这里引发。生物利用图片教学,培养了学生时空想象和创造性思维,增强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从而提高生物学教学质量,培养了学生的生物学科学素养。
二、图片教学使微观生物学知识宏观化,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本学期教学《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时我开门见山,直接对学生是这样说的:“真菌中的一些霉菌和细菌在我们生活中常常搞破坏,甚至危害我们的身体,你见过他们吗?”学生哑口无语了,我说打开书55页,观察图片。色彩丰富的模式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我接着说,认真观察图片,阅读课题,我强调“广泛分布”你们会猜想出那些问题,这些问题怎么解决呢?这时色彩丰富的菌落图促使着学生的好奇心,想知道细菌真菌的广泛分布眼睛看不到,怎么办呢?不用说,学生一个个研读教材、思考、讨论,一会儿有些学生竟然说,老师我们现在在培养基怎么做,我知道他们已经开始进入探究阶段。我根据他们探究提出的问题,预测性提出了两个问题考验了,听说后,我将高温灭菌后一套套培养基发于他们手中,因情况而定,这样菌落形态图既有启发性,又能促使学生的好奇心,由宏观的生物学知识进入微观化探究,培养科学的实事求是态度和诚实的思想品质。
还有植物细胞模式图、动物细胞模式图、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等图将微观知识宏观化,图表达了那些用文字难以言状的具体细节,刺激着学生的感官,激活了学生思维火花,教师点到为止,学生思考想象联想,有些学生问题甚至把几节课的内容整合在一起,我真感觉到偏远小区学校,将来有一些生物研究方面的科研者。
生物科学家是自然科学中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生命现象就在身边,包括自己,但生命现象微乎其妙的变化你怎么领进学生讨论呢,乃至构成生命体的微观形态结构各自怎样完成使命维持生命活动等。这些教材中都给我们编排了图片,充分利用图片引入教学探究,才能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
课堂像一潭鲜活的泉眼,不论何时都涌现温暖而鲜活水,滋润着我的心。
联想知识迁移阅读教材文字信息,教师观望着真是一种轻松、喜悦的欣慰,有时而学生会打破你的沉浸。
第四篇:小课题总结
小课题总结
本人在2006年中主要研究了“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的探索”这一小课题,取得了一些成绩,也有一些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随着新课程的全面推进,初中数学新课程中引入了研究性学习课程,它以“问题”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呼唤区别于传统接受性学习的全新教学模式,因此探索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已成为广大初中数学教师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
所谓研究性学习,主要是指在学科学习中学生自己探索问题,教师不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它是人们在总结“接受式学习”的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初中数学学习更多地需要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应明确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涵义,掌握实施类型、组织形式和步骤、评价等。以求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顺利实施。
初中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大体可先分为以下五个阶段来进行:
(1)进入问题情境阶段。
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在教学活动中创设具体生动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入其境,动其情,诱发他们的探究动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挖掘自身潜能,积极、自主地投身于研究性学习课题。
(2)知识、研究准备阶段。
教师需根据研究性学习课题,在教学中巧妙地做好背景知识的铺垫,并作一些与课题有关的、必要的研究方法介绍,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水平、生活经验、研究方法等从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全面认真分析课题。指导小组通过讨论,确立具体的研究方案,包括确定课题的研究方法、收集信息的途径和方法、研究步骤等。
(3)实践体验阶段。
学生应根据个人或小组设计的研究方案,按照确定的研究方法,选择合适的方式开展如网上下载、查阅报刊杂志等收集信息资料的活动,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对有用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加工,并在此基础上认真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等数学活动,得出相应的结论。要求学生分析所得结论是否全面,有没有疏漏,有没有重复,推理是否合理等。同时要求学生认真反思,从“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归纳解题思路与方法。加强小组间的联系,使他们互通信息,共同商讨,交流初步研究成果、统一步调等活动,及时修正思路,调整方法,逐步完善个人的研究成果。
(4)表达和交流阶段。
在个人或小组汇总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达研究成果,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和发现他人的优点,学会理解和宽容,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敢于质疑并提出自己的见解,供大家共同探讨,以求达到共识。同时应鼓励学生总结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得失,使学生的问题分析、解题方法、意志品质等诸方面得以升华,真正体现研究性学习的价值。
(5)成果评价阶段。
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不仅需要关心学习的结果,更应关注学习的过程,它包括意志品质、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个性与情感等许多方面。同时评价应关注学生个体间发展的差异性和个体内发展的不均衡性,以及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标准分层化等。我们的目光应专注于学生获得了哪些发展,并且特别注意学生有哪些创造性的见解。为了使评价能够真实可靠,起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要充分尊重学生自己对自己的评价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
第五篇:小课题总结
这一学年来,我们五年级语文组在如何指导好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方面进行了小课题研究。《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中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朗读注于目,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是一种复杂的心智过程,它有助于学生掌握每个汉字的音、形、义;有助于加深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有助于把握文章的层次结构;有助于儿童语言的形成和发展。再加上篇篇课文都文质兼美,内容丰富,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欣赏力、想象力,丰富学生的感情,陶冶学生的人格,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做法。
一、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课题的界定,符合高段学生情感目标。朱教仁教授也曾说过:“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作品以生命;讲解使人知道,朗读使人感受。”所以,能够热爱读书并能懂得怎样读书,对一个孩子来说真是莫大的财富。由于学生到了高段,一部分学生不太敢于在全班大胆展示自己的朗读水平,这就需要教师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朗读激情。五年级的学生属于儿童的特点,如果教师引导到位,是不难打开他们的朗读情感之门的。所以,在课堂上我引导孩子运用多种读书方法调动学生读书热情,培养他们乐于说,敢于说,说到位,读到位,就从语文课堂上有感情朗读课文开始。
二、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朗读兴趣。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前提,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为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我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让学生认识到朗读的重要性。
2.以自己精彩的朗读打动学生的心,唤起他们朗读的欲望。3.向学生讲述一些名人读书的故事。
4.采取激励机制,抓住学生在朗读时表现出来的成功之处进行表扬,使其得到成功的喜悦。因为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能够使学生产生好好学习的强烈愿望。
5.经常进行朗读比赛。
三、立足理解,多种方法品读感悟
首先,教师先融入文本,吃透教材,与作者产生共鸣,才能在情感基调上去熏陶感染学生。如教学五年级下册第七组:人物描写一组中的《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是典型的抓住人物动作描写来体现人物性格特点的片段。我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找到人物相关的动作的句子,简单批注。接着在朗读环节上,让学生抓住重点语句说出自己的体会,这时教师进行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读文并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如读到:小嘎子蹦来蹦去,转三四圈及推拽拉顶、钩和小胖墩儿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等大量的动作描写,把一个机灵,想使用巧招的小嘎子和也不善罢休的小胖墩儿的形象淋淋尽致地凸显出来。先找一名同学来读,读出人物的性格特点;然后学生评读、比读,谁还愿意和他比一比,读出小嘎子的机灵劲和胖墩二的稳重劲;接着想象情境读,如果此时你是小嘎子或是小胖墩儿,你会想什么?进行人物补白,这样就更能激活学生对人物性格的了解,进一步深入地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达到与文本共鸣;接着,分角色朗读,男生性格比较像小嘎子,所有的男生来读小嘎子,女生来读小胖墩儿,这样,就形成了你也想读,他也想读的状态。最后,在对人物性格有了解后,请两名学生上讲台展示,一个瘦的学生诠释小嘎子,一个胖的学生扮演小胖墩儿,在感官上让人物活起来。这样学生最终诠释了一个活灵活现的人物性格特点,好像课文中人物走到我们身边来了,走进了我们的舞台,进而让学生真正达到了把课文朗读得入情入境,同时也真正激发起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目的。
当然,每篇课文都有它的写作特点,如写景的、写事的、写人的。但只要教师把握好每篇课文情感基调,我相信指导好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并不是一件太难的事情,我也相信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会总结出更多更好的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把朗朗读书坚持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