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生物课题实施方案
识图能力的培养课题实施方案
孝义市第九中学七年级生物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生物图形是生物知识的载体之一,是生物教学的第二语言。识图能力是学习生物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能够熟练准确地识图用图,对生物学习乃至终身发展都是有益的。良好的生物识图能力是学好生物的有效方法和手段,但识图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并非一朝一夕之功。
如何利用现有多媒体、实物投影仪等教学仪器,直观展示手段,使学生养成自觉运用生物图形理解问题的能力。在现有条件下“引导学生学会生物识图、用图和快速提取相关生物信息”是研究的重点,力争在课堂教学中探索出一条促进大多数初中生生物识图能力提高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是生物学习的关键。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在生物教学中,通过识图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形成以点带面,一图带动全文的学习思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加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落实课程标准,帮助学生更好、更快、更多地掌握基本的和基础的知识与技能,促进他们将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实践知识与书本知识、学科知识以及知识与技能的有机结合。建立反映各自特点和有利于未来发展的知识结构与技能结构;引导学生在分析、比较和判断识图的过程中初步形成自主性的学习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研究选定的研究范围为七年级生物教材第四单元中所有出现的图形。
1、图形中的内容,多是学生没有接触的理性知识,图形教学须从形象的、感性的具体事物入手,以学生已有知识作铺垫,采用启发式,通过教师讲解图形,学生识图、分析、归纳、判断等思维活动,完成从直观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这一认识过程,获取新的知识。
2、图形教学要结合学生生活、社会和知识水平的实际,注意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有的放矢,切不可要求过高,否则会适得其反。13、新课改教材有丰富的思想教育内涵,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好材料。这一特点从图形上得以充分显示。教学中要强化图形的德育功能,帮助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认识观、环境观,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课题组经研讨后,具体分工如下:
第一、二章由刘晓静老师负责整理、提炼图形信息。
第三、四章由张丽老师负责整理、提炼图形信息。
第五、六章由孙江涛老师负责整理、提炼图形信息。
四、课题研究的步骤与方法
(一)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拟在一年内完成,共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4.30~5.15)
组内成员商讨、确定课题名称,填写课题申请,制定课题计划,落实人员分工,组织人员收集素材,整理加工,建立素材库,学习课题研究的理论。
第二阶段:全面实施阶段: ①前期分析阶段(2011.5.16~6.1):对学生进行图形学习现状的问卷调查,并进行样本分析,为今后的对策研究提供了事实依据。②教学实施阶段(2011.6.2~11.15):按照不同时期的教学现状,通过多方面具体操作形成培养学生能力的体系,并探索学生能力提高的方法和途径。
具体做课安排:
2011.6.6~6.10由刘晓静老师负责第一、二章的图形整理并上一节针对性复习课;
2011.6.13~6.17 由张丽老师负责第三、四章的图形整理并上一节针对性复习课;
2011.6.20~6.24 由孙江涛老师负责第五、六章的图形整理并上一节针对性复习课。
复习课可以设计成以下四个环节:先展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画黑板略图,让学生自己在板图上指出所学的生物学相关内容,通过直观来加深学生的印象。二说图。利用板图,教师进行细致地讲解。比如在讲血液
循环时,通过板图让学生说出体循环、肺循环的路线、氧气与血红蛋白的结合或分离的部位以及血液性质的变化等,进一步加深印象。三绘图。当图形在学生的大脑中有了初步的印象后,再让学生独立绘图,并进行相互展示比较,让学生自己选出最佳“作品”,这样更能加深学生的印象,从而达到熟练程度。四设计。通过设计相关识图题检测学生当堂掌握效果,力争90%的同学对本节课的识图内容达标。
第三阶段(2011.11.16~12.16)课题结题阶段:进行各类教学素材分类和收集整理,进行整理分析,撰写结题报告,等待专家进行课题鉴定。
(二)研究方法
1、资料文献法:收集整理相关理论,借鉴前人研究的成果以指导课题研究;组织教师学习讨论。
2、调查法:采用问卷调查、师生座谈等多种形式,全面了解学生在识图方面急需解决的问题。
3、课堂行动研究法:将探究出的有效方法应用到课堂教学中,通过实践检验研究效果,不断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使课题研究方案不断完善。
五、课题组成员
课题负责人: 孙江涛
组员: 刘晓静、张 丽
六、预期研究成果
1、经过多次的探讨,结合教师的教学经历,总结出一套提高学生识图能力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形成一种图形思维定向,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使学生掌握识图基本程序,培养学生识图技能。养成用图习惯,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
2、要利用“一图多思、多图并用”,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归纳思维的能力。使学生的认识不断深化,思维程度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有效培养。
3、训练学生绘图制表、缺图补图的技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从而达到强化学生图形意识的目的。
4、教师在研究过程中,注意自身生物图形能力的提高,教学水平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课题研究的带动,老师的论文、板图能力及制作多媒体
课件能力进一步提高。
以上成果将以阶段性反思报告,全面总结本课题研究过程中的体会、经验和成果。撰写课题结题报告,推广研究成果。
第二篇:生物课题研究报告
生物识图能力的培养小课题研究报告
一、课题背景
生物图形是生物知识的载体之一,是生物教学的第二语言。识图能力是学习生物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能够熟练准确地识图用图,对生物学习乃至终身发展都是有益的。良好的生物识图能力是学好生物的有效方法和手段,但识图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并非一朝一夕之功。
而我们农村中学教室内由于缺乏多媒题、实物投影仪等教学仪器,课堂上老师缺乏较好的识图教学过程的直观展示手段,发现学生在生物学习上还感到很难学、不会识图或识图速度很慢的现象,还有大多数学生没养成自觉运用生物图形理解问题的能力。因此,在现有条件下“引导学生学会生物识图、用图和快速提取相关生物信息”是研究的重点,力争在课堂教学中探索出一条促进大多数初中生生物识图能力提高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是生物学习的关键。
二、课题研究的过程:
(一)、研究的理论依据:
1、认识规律原则:图形中的内容,多是学生没有接触的理性知识,图形教学须从形象的、感性的具体事物入手,以学生已有知识作铺垫,采用启发式,通过教师讲解图形,学生识图、分析、归纳、判断等思维活动,完成从直观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这一认识过程,获取新的知识。
2、实际性原则:图形教学要结合学生生活、社会和知识水平的实际,注意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有的放矢,切不可要求过高,否则会适得其反。
3、思想性原则:新课改教材有丰富的思想教育内涵,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好材料。这一特点从图形上得以充分显示。教学中要强化图形的德育功能,帮助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认识观、环境观,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二)、研究目标:生物教学中,通过识图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形成以点带面,一图带动全文的学习思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加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落实课程标准。
(三)、研究方法:资料文献法、调查法(问卷调查、师生座谈等)、教育实验法、课堂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等。
(四)、步骤:
1、阶段划分:第一阶段(2009.9)准备阶段:组内成员商讨、确定课题名称,填写课题申请、评审书,制定课题计划,落实人员分工,组织人员收集素材、制作素材,整理加工,建立素材库,学习课题研究的理论,等待申请的批准。第二阶段(2009.11)全面实施阶段: ①前期分析阶段:对学生进行图形学习现状的问卷调查,并进行样本分析,为今后的对策研究提供了事实依据。②教学实施阶段:按照不同年级的教学现状,通过多方面具体操作形成培养学生能力的体系,并探索学生能力提高的方法和途径。第三阶段(2010.1)课题结题阶段:进行各类教学素材分类和收集整理,进行整理分析,撰写结题报告,等待专家进行课题鉴定。
2、课题开展情况:
(一)准备工作: 这一段的准备工作是由课题组组长马成东老师进行的。组织课题组的老师学习相关的理论,加强教师在这一课题中的主观重视的意识,并填写了申请、评审书,制定课题计划,确定实验年级,研究教材,找准研究的突破口,教师明确分工。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为了了解课题研究的效果,以及确定今后的发展方向,由马成东老师做了一节课题动员会,体现了课题内容——将提高学生生物识图能力贯穿于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的识图机能。并组织教师进行了评价和研讨,确定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二)实施过程: 首先,为了更好的开展课题研究,我设定了一次问卷调查。在问卷中学生如实填写了自己在学习图形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对授课教师都提出了建议和意见。让我们对现阶段学生的识图能力有了直观而真实的认识。问卷调查为我们进一步开展课题提供了事实依据。其次,召开课题交流会。为了全面开展课题的研究,我们在每一次的课题组会上学习其他课题成功经验、交流课堂上学生识图能力提高的有效教学方法、总结提高学生识图能力的高效措施,逐渐形成一种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发展学生的终身教育。每位参与教师都尽心尽力进行研究,而不是敷衍了事。在课题中,我们建立有效的提高学生识图能力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让我们有了很大的成就感,也亲身品尝到课题研究带来的种种好处。最后,课题结题阶段,我们依然进行课题研究内容的充实,努力完成课题的研究。首先,我设计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会谈!分别找部分学生进行了沟通!会谈的目的是为了了解通过课题的展开研究,学生在识图能力上有哪些提高!还存在着哪些问题!通过了解,我们发现学生的识图方面有了些许进步!能较熟练地从图形上获取有效的信息,会谈的结果既让我们高兴,高兴的是课题研究有了成效。并在课题结束之时,课题组的每位教师都根据自己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所学、所想、所得写出心得体会,并撰写研究论文。
3、课题研究的结论和成果
(Ⅰ)课题研究的结论:经过多次的探讨,结合教师的教学经历,我们总结了一套提高学生识图能力的教学方式:
1、总论: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在每一节课都要采取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有策略、有计划地对学生的图形学习能力进行指导和强化,并同时形成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这是一个累积的过程。每天课堂上即使5分钟的图形教学也会让学生形成一种图形思维定向,也会从心里认可图形的重要性,这样非常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
2、过程:第一,要学生掌握识图基本程序,培养学生识图技能。识图要注意图形的名称、结构及其重要的特点,对生物图形要有目的、有重点地观察,善于多角度地对图形进行有效分析,对观察到的生物现象进行积极的思维,提炼出生物特征、生物规律,达到准确理解图形的内涵,从而得出正确结论的目的。使学生养成用图习惯,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识图一般采取以下几个步骤:(1)明确识图目的;(2)认真识图,弄清问题;(3)自我检查,相互交流识图结果;(4)师生讨论得出结论。第二,要利用“一图多思、多图并用”,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归纳思维的能力。因为生物相互之间有紧密的联系,这些联系可以通过图形准确地反映出来,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对生物知识进行归纳、综合,使学生学会一图多思、多图并用。这样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使学生的认识不断深化,思维程度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对同一幅图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观察和思考,培养其发散思维能力。总之,生物教学中应注意多渠道地进行图形教学,注意图的变式,一图多用,多图并用,从而提高学生的图形意识及思维能力。第三,训练学生绘图制表、缺图补图的技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绘制图表、缺图补图”要求学生能模仿、记忆、想象,做到眼、手、脑并用,有利于加深对生物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也是识图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学生的动手绘画过程,能加强对图形的认识,从而达到强化学生图形意识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培养用图习惯,详解识图方法,提升学生的图形意识,还要加强对学生的识图训练。根据课题研究的实践总结规律,一般识图训练有以下三个阶段:先展图。在教学过程中,将生物挂图展示在学生面前,或教师画黑板略图,让学生自己在挂图上或板图上指出所学的生物事物,通过直观来加深学生的印象。二说图。利用挂图或板图,教师进行细致地讲解。比如在讲血液循环时,通过挂图或板图让学生说出体循环、肺循环的路线、氧气与血红蛋白的结合或分离的部位以及血液性质的变化等,进一步加深印象。三绘图。当图形在学生的大脑中有了初步的印象后,教师在黑板上示范绘图,再让学生独立绘图,并进行相互展示比较,让学生自己选出最佳“作品”,这样更能加深学生的印象,从而达到熟练程度。总之,生物教学应重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而识图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长期的训练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Ⅱ)课题研究的成果:
1、培养了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经过一年半时间的图形重点研究与教学,绝大多数学生热爱学习生物,图形的感觉也增强了许多,在实践中,有些生物知识也能应用于实际生活。
2、学生的识图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实验前后,学生的图形的认知能力、识图能力、绘图能力以及用图能力等等,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期中、期末质量监测中的图形方面的题目的得分率明显的提高,总体的生物成绩有一定的提高。
3、锻炼生物老师,积累丰富的图形资料。参加这次课题研究的生物老师在科研过程中,注意自身生物图形能力的提高,教学水平有很大程度的提高,科研水平也有较大的提高,由于个人的努力、课题研究的带动,老师的论文、板图能力及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在学校比赛中获得荣誉。在研究过程中,积累很多有关图形教学的资料,一方面有助于教师本身的工作的提高,更有利于以后对学生潜移默化地、不断地进行图形意识的培养,为以后的教学积累了很多经验,有利于整体生物水平的提高。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通过识图、填图、绘图、析图、用图等识图用图能力的训练,学生眼看、手写、耳听、心记,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好生物。因此,教师今后要不断地挖掘图形在生物教学中的作用,有目的、有方法、有梯度地让学生尽快掌握生物识图技巧,养成运用图形的好习惯,积累经验,让图形给我们的生物教学工作带来更大的作用,使学生真正“会学”生物,学会生物。
三、课题成果:调查问卷,图片,案例,论文,研究报告 这就是我们研究课题的过程,虽然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也没有华丽精美的词藻,却是我们实实在在的工作。课题结束了,但是我们的研究没有结束!我想,这就是参与课题研究留给我们的思索!
第三篇:课题实施方案
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十三五”重点规划课题 《中小学语文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实施方案
一、课题提出背景和指导思想
《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在语言能力发展的同时,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语言习惯、文化传统、思想观念、情感认同的集中体现,凝聚着中华民族普遍认同和广泛接受的道德规范、思想品格和价值取向,具有极为丰富的思想内涵。当前,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引导青少年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想信念,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这是教育系统持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和关键环节。
2014年3月,教育部发布《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对加强青少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做出具体部署。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要求“加强面向全体教师的中华文化教育培训,全面提升师资队伍水平”。总书记就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多次作出重要指示,为新形势下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强大动力。
二、选题的意义
在中国社会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随着外来文化的渗透,越来越多的中国孩子热衷于外来文化,越来越远离中华传统文化,甚至对祖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冷漠感;许多优秀民族传统文化也正在消失,用方块汉字传承了几千年的中华民族文化正面临断层的危险。如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怀,特别是如何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更好地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每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应该且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基础教育语文课程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三、课题研究目标及内容
(一)课题研究目标
通过课题研究,探索中小学语文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结合的途径和方法;提高中小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尤其是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度,帮助学生通过一定途径的学习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养料,积淀文化素养,提高人文修养,从而全面提高语文素养,丰厚语文积累。
(二)课题研究内容
1.识字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 2.古诗文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
3.写作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 4.古代经典阅读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 5.有效整合语文课程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 6.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校本课程建设 7.语文教材建设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 8.语文教师传统文化素养提升策略研究 9.语文评价中如何考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四、课题研究原则与方法
(一)课题研究原则
1.主体性原则。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必须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
2.整体性原则。要面向全体学生,着力提高全体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传承意识,注重学生文学修养、道德品质等素质的培养。
3.个体性原则。尊重个性差异,重视学生的个体发展。要做到因材施教,分类指导,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有不同的经历和感受。
4.创新性原则。既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要吸收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成果;既要给学生传统文化的丰富营养,也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探究欲。
5.实践性原则。研究的课题来自教学实践;研究的过程紧随教学实践;研究的结果要靠教学实践检验,反过来又要给教学实践以 指导。
6.科学性原则。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教学,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实际制定教学计划,确定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做到既科学又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二)课题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综合运用各种调查方法和手段,掌握实验研究的第一手材料,为课题提供充足的数据。
2.行动研究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随时对课堂教学整合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积累、归纳有关资料,不断发现问题,即时反馈,修正计划,将理论与实践、成果与应用有机统一起来。
3.个案研究法。关注学生个体,对研究对象的变化与发展进行全程跟踪研究,通过一定的检测方式,考查研究效果。
4.文献研究法。多渠道收集、整理和运用与课题相关的理论,以及本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寻求理论与实践的创新。
5.经验总结法。对各阶段的研究经验、教训及时总结,对研究中搜集到的材料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得出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方法。
五、课题实施步骤
本课题研究计划两年,时间自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
一、组织实施阶段(2017.5~2017.9)1.课题开题并制定实施计划; 2.发布研究指导意见;
3.组织申报立项,考察和批准一批课题参研学校; 4.建立实验队伍,对立项课题组织开题。
二、深入研究阶段(2017.10~2018.12)
1.组织召开课题工作会议、研究人员培训研讨活动; 2.课题成果展示、推广,重点组织观摩指导; 3.阶段性成果推广、评选和表彰。
三、总结推广阶段(2019.1~2019.5)1.汇总课题研究资料,完成并撰写研究报告; 2.研究成果集结出版,召开课题鉴定会;
3.通过各课题的审查和结题,评选课题研究示范学校,完成总课题结题报告。
六、课题管理与指导 1.课题管理系统
总课题工作领导小组→总课题组办公室→各课题研究组→参研单位课题负责人→实验研究的教师。
成立《中小学语文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总课题组办公室,负责制订具体实施方案,负责对课题研究方案的审定,负责课题研究过程中相关信息的管理、统筹,实施各课题组的各类交流与研讨活动以及成果集成、推广工作,负责对参研单位实验研究活动与行为的指导、督查。
总课题组办公室负责对各课题组进行研究工作的领导与指导。(1)总顾问
柳 斌 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科教文卫委员会委员,原国家教委副主任、国家总督学 孙绍振 福建师范大学教授 钱梦龙 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 吴桐祯 北京市语文特级教师 贾志敏 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2)总课题组组长
王旭明 语文出版社社长、国家语委语言文字报刊社社长 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真语文专业委员会理事长(3)专家指导组
吴忠豪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 周 宏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李白坚 上海大学教授 陈友勤 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 胡明道 湖北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 余映潮 湖北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 黄厚江 江苏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 张赛琴 江苏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 程 翔 北京市中学语文特级教师 张立军 北京市小学语文特级教师 薛法根 江苏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
王土荣 广东省人民政府督学、省教科院语文教研室主任 段增勇 四川省教科院高中语文教研员
何 郁 北京市语文特级教师、朝阳区教研室高中语文教研员 冯 渊 上海市静安区高中语文教研员(4)总课题组办公室 主 任
李世江 语文出版社总编辑助理、报刊中心主任
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真语文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成 员
刘 潇 语文出版社数字中心负责人
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真语文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曹 华 语文出版社报刊中心主任助理
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真语文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过 超 语文出版社报刊中心主任助理
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真语文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张立振 真语文推广团队负责人
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真语文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5)办公室秘书处
负责人
吴 鹏 语文出版社报刊中心
成 员(真语文推广团队)
刘基庆 顾 进 张东利 张 雪 党 媛 张童生 于 阳
2.数字化管理
构建信息(数据)资源库,开辟课题网站,施行网络化管理。专人负责课题网站,及时收集、整理、存储、开发与应用课题研究过程中各种有价值的信息资源。
3.成立课题组
凡参加本课题研究的参研单位均须经申报核准后,由总课题组办公室下达立项通知,并在总课题组办公室备案后方能承担课题研究任务。课题申报可依据总课题的原则要求,予以创新发展。
经审核立项的课题,由总课题组颁发立项证书,正式授牌。4.研究工作的指导
(1)日常指导,主要依托网站和报刊等媒体平台进行远程服务;(2)定期指导,通过定期举办课题工作会议、培训活动开展指导;
(3)重点指导,根据参研单位需求,组织专家到校现场指导。5.研究工作的检查和总结
(1)建立实验工作定期汇报制度;(2)定点召开实验工作现场交流会;(3)定时召开实验工作年会;
(4)定期召开实验工作阶段性成果交流研讨会;(5)实验工作总结会和总课题结题会。6.研究信息和研究成果的发布
《语言文字报》《语文建设》杂志等媒体及真语文官网、微信公众号平台,将适时刊发本课题所属课题的阶段研究成果和有关本课题的消息及专访报道。
七、研究经费
课题研究经费自筹,不收取任何立项、审批及管理费用。总课题组办公室将在参研单位参加课题培训和结题鉴定时,按规定收取适当教师培训和专家鉴定费用。
八、预期研究成果 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
理论研究成果:研究论文、研究专著等。
实验研究成果:实验报告、调查报告、执行报告等。
行动研究成果:师生评价、同行评价、社会评价、主管的行政、科研部门评价。
重点是地区或学校在实施方案过程中的成功操作经验总结。1.软件成果
(1)出版学术论文专辑;
(2)出版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管理专著;(3)出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践经验专辑;(4)其他。2.人员成果
(1)语文教学的优秀教育行政领导;(2)语文教学优秀研究和实践人员;(3)全体教学实验的参与人都有较大提高。(4)其他。3.潜在成果
(1)成功实施的典型:一大批示范学校和先进典型学校。可以带动本地区并为兄弟地区如何在语文教育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起到示范作用。
(2)成功的实施经验:经验性描述文章和论著。(3)其他。
第四篇:课题实施方案
《幼儿园绘本阅读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主要内容和方法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绘本,也叫图画书,是一种图文配合,尤其强调用图画来讲故事的书。
绘本十七世纪诞生于欧洲,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绘本图画书的主流传向了美国,绘本图书迎来了黄金时代。五六十年代,绘本开始在韩国、日本兴起,七十年,台湾也开始了绘本阅读,随后引起绘本阅读的热潮。二十一世纪,绘本阅读已经成了全世界儿童阅读的时尚。国际公认:“绘本是最适合幼儿阅读的图书”。
在国内,绘本时代才刚刚到来。近年随着教学方式与内容的多元取向,以及国内外绘本质量的快速提高,绘本大量进入了幼儿园的教育现场。但研究者们对于绘本的研究,多着重于阅读方面,也就是通过对绘本的阅读活动来发展幼儿阅读能力、兴趣、及对文字的敏感性等,活动形式有亲子阅读、动态阅读等。
现代教育把早期阅读加以更准确的定位:早期阅读应当包括一切与书面语言学习有关的内容。包括各种标记、商标、车牌号码、操作图谱、广告图册等等都是一种阅读,应当说,生活里处处都有儿童阅读的机会和阅读的内容,即学习从阅读开始。我们将早期阅读教育内容的重心放在:教师要充分关注幼儿的教育环境创设,挖掘教育活动资源,重视幼儿的主动学习,改革教学的方法和模式上。从研究中我们发现:这些研究都是仅仅限于提高幼儿阅读能力方面,没有深刻地挖掘阅读的艺术价值。
而绘本图书的显著特点正是:用生动的语言和优美的绘本紧密搭配。在绘本里,图画不再是文字的附庸,而是图书的生命,甚至有绘本是一个字也没有的无字书。绘本的每幅画面都是绘本大师的手工作品,有别于现代电脑设计的生硬线条。绘本能带给孩子阅读的幸福感,对孩子视觉和心灵的震撼比知识效果更为直接,对文学素养、审美、感知、人格健全等方面,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绘本教学包含在早期阅读中,早期阅读是包含在语言教学中,更确切地说,绘本教学属于幼儿园语言教学中的文学作品教学类。总之,绘本教学它本质意义上和常规的看图讲述故事教学相通而不相同。关键就在于它的自身特点是图文并茂,情节发展有序的书本式的表达。所以,科学的利用绘本,正是我们更好的开展早阅教学的方法和途径。
同时,教师在早阅教学过程中往往侧重“文字”概念的理解,而忽视了图像表现的艺术特质可能带给幼儿美的熏陶。然而,“不需要文字,图画就可以讲故事”的绘本图书,正是幼儿园3—6岁孩子最为需要的。
世界绘本的题材是多种多样的,有讲友情的、讲亲情的、讲勇敢的、讲生命尊严的、讲自然和环境的等等,几乎涵盖了儿童生活、成长的方方面面。因此,绘本不仅是讲故事,学知识,而且可以全面帮助孩子建构精神,培养多元智能。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
1、幼儿发展目标:通过多种方式的阅读绘本,培养幼儿对阅读的兴趣,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中发展视、听、语言、思维、想象、审美及观察等能力。
2、教师专业发展目标:提高教师对幼儿文学作品的鉴赏力,促进教师深入细致地研究文学类作品制定教材和教法,提高教师专业研究水平。
3、家长发展目标:通过对家长的宣传与培训,与家长达成共识。促使家长关注阅读对儿童精神成长的作用,尊重孩子独特的阅读感受,不要过多地束缚孩子,走进他们的内心,多一分童心、一分好奇、一分诗意、一分平静,让孩子的心因阅读变得柔软,变得阳光灿烂。通过家长与孩子一起进行的阅读活动,把阅读的种子播在孩子心里,与孩子一起在阅读中共同发展。
4、幼儿园发展目标:通过绘本阅读的研究,形成良好的学习研究氛围,打造一支学习型、创新型团队组织,促进幼儿园办园特色的持续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1、选择幼儿绘本阅读原则的研究
在绘本阅读研究课题实施过程中,绘本的选择是基础。那么在选择时要遵循哪些原则呢?如何定位绘本图书的教学点?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使教师对绘本进行研究性阅读,了解绘本的特点、特质,深入挖掘其中的教育内涵与所包括的深层次的意义,尽可能从多角度进行分析与思考,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根据孩子的发展状况进行合适选材,为幼儿选择出适合的绘本阅读发挥活动的效能。
需解决的主要问题如:
a.什么样的绘本可以作为教材运用于教学中?
b.教师如何选择适宜不同年龄段幼儿阅读的绘本?
c.找到梳理绘本中的价值点、选择教学点的方法。
d.教师怎样挖掘绘本封面、环衬、扉页、封底上所隐含的教育元素来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等等。
2、开展绘本阅读的策略、途径的研究。
教师对幼儿绘本阅读的指导。也就是要解决绘本阅读的选择、研究绘本阅读的方式、制订绘本阅读的目标以及探寻绘本阅读的途径。
我们拟采取“看、听、讲、画(做)、编、演”六大行动为主要策略,让幼儿“乐看、爱听、善讲、能画、会编、乐演”,通过集体教学、图书漂流、环境互动等途径来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发展幼儿的多元智能,营造书香班级和校园。
需解决的主要问题有:
a.如何将绘本的文学价值和教育价值有机结合?
b.为什么要选择这个绘本阅读活动?用怎样的方式进行教学才有效?
c.通过本次活动,我想传递给孩子哪些价值?
d.在绘本阅读教学中的提问策略?
e.强调文字是否会削弱幼儿对绘本阅读的兴趣?
f.同一个绘本教材安排一系列的活动有无必要,是否会影响幼儿学习的积极性?等等。
3、亲子绘本阅读活动的研究。
为孩子营造适宜的阅读氛围,取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构建家园合作共同体是本课题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需解决的问题如:
a.集中教学与课外阅读的关系?
b.亲子阅读的指导技巧包括那些?
c.亲子阅读中教师要做些什么?
d.亲子阅读中家长要做些什么?等等。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1)调查法:开展课题研究前,对幼儿在家庭中与父母进行“亲子共读”的现状调查,以了解家长的儿童观、教育观等。
(2)行动研究法:根据课题方案实施研究,在教学实践基础上验证、充实、调整方案,提出新的实施策略,付诸于实践,如此循环。如:针对一个绘本教学,多个老师做课的研讨活动。
(3)经验总结法:对在实践中搜集的材料进行归纳、提炼,进行适时性分析,得出能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确定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方法与策略等。如:按阶段性的撰写教师绘本教学的论文、教育笔记、总结等。
(4)个案研究法:跟踪不同语言表达水平和不同个性的幼儿,通过个案分析来研究运用优秀绘本作品提高幼儿多元智能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二、课题研究读书学习计划以及具体时间安排:
(一)定期阅读教育理论书籍、阅读教育报刊和杂志,及时汲取新理念;
(二)经常上网查询相关资料,选择丰富、实效的教材教法;
(三)定期开设幼儿绘本阅读教学研讨,进行案例分析;
(四)撰写读书笔记,课题阶段汇报。
具体时间安排:
(一)准备阶段(2013年2月~2013年4月)
1、设计课题研究方案,申请立项,成立课题组,明确分工。
2、精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学习有关文献资料,拟订研究的任务和目标。
3、进行实验前的调查研究,向老师、家长开展全园性问卷调查活动,完成相关调查分析工作,确立研究的难重点。主要是调查分析目前我园幼儿绘本阅读现状,挖掘有价值的研究素材,在此基础上确定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任务,围绕设计目标撰写实施方案。
4、课题组成员培训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育技能。研讨:绘本图书的特点、如何将绘本的文学价值和教育价值有机结合?亲子阅读环境的创设等。
5、召开家长会,达成共识,课题研究取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
(二)实施阶段(2013年4月~2014年7月)
1、阅读书籍《绘本教学有一套》、《幼儿园课程理论与实践 》等,订阅《早期教育》、《幼儿教育》、《学前教育》等杂志。
2、请专家培训,组织教师交流、研读优秀绘本阅读作品,挖掘内涵。学习:如何合理选择绘本教材?所选绘本教材的定位?怎样梳理绘本中的教学点?等。
3、成立“课题沙龙”,每月至少活动一次:绘本教学观摩、研讨、案例分析、课题组成员交流课题实施情况,调整计划等。
解决问题:为什么要选择这个绘本阅读活动? 绘本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如何进行有效指导?
绘本教学中的价值点和教学点的确定应遵循什么原则?
用怎样的方式进行教学才有效?
在绘本阅读教学中的提问策略?等。
4.按时开展亲子阅读,引导家长怎样更好的进行亲子阅读活动。研讨:亲子阅读中家长要做些什么?
亲子阅读中教师要做些什么?
亲子阅读的指导方法有哪些?等。
5、课题中期汇报活动,听取专家意见与建议,使课题不断完善。
解决问题:强调文字是否会削弱幼儿对绘本阅读的兴趣?
同一个绘本教材安排一系列的活动有无必要,是否会影响幼儿学习的积极性?等。
6、课题组成员做好活动方案、个案资料等课题资料的积累、整理工作。总结:集中教学与课外阅读的关系?等
(三)汇总阶段(2014年7月~12月)
1、收集整理各类资料,做好成果展览工作。
2、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3、完成课题结题工作,为课题成果鉴定做好准备。
三、有可能的创新之处:
研讨出数量丰富的多元智能活动方案,同时提供一个创意思维的方向与方法,让教师在运用绘本进行教学时激荡出更多创意的火花,了解“原来绘本阅读可以这样指导”!
绘本教学能启发父母亲在家与孩子共同阅读,既能增加阅读的乐趣,也能促进亲子关系的发展,将绘本的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获取绘本的最大效益。鼓励家长撰写有关家庭亲子绘本阅读的心得有感。
四、预期研究成果:
1.阶段成果
(1)幼儿绘本阅读现状的调查报告
(2)课题研究的有关论文
(3)中期阶段教学活动展示
2.最终成果
(1)总结阶段教学活动展示及优秀绘本阅读活动集锦
(2)总结幼儿绘本阅读现状的调查报告及幼儿个案集
(3)总结亲子绘本阅读现状的调查报告及家长读书日记汇编
(4)幼儿园开展绘本阅读教育的实践与研究的研究报告
(5)幼儿园开展绘本阅读教育的实践与研究的园本课程、专辑
五、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
幼儿园在工作中坚持不懈,扎扎实实的进行研究工作,幼儿园定期进行教研活动,已积累了科学教研方面的相关经验。幼儿园现有7个教学班,共计15名教师,一直从事相关课题的研究工作,教师年龄结构合理,在知识结构、理论水平、实践经验方面呈多元化,可谓各有所长,优势互补,并且家长对课题开展比较认同,这为本课题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条件,相信本课题一定会圆满结题。
广饶街道中心幼儿园 2013年2月28日
第五篇:课题实施方案
连云港市教科所“十二五”课题
《激励性评价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东海县温泉中学高丽娟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作文教学因其因素繁杂,周期漫长,收益缓慢等原因而处于冰点状态。农村孩子的父母多数在外务工,只有年迈的爷爷奶奶与之相伴,生活简单枯燥,情感缺乏交流,加之正处在青春叛逆期,写作只为了应付差事,草草了之。教师在作文评改时,一厢情愿的埋头苦干,耗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却收效甚微。主要原因是作文评改多采用单一的“教师评改”的形式,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被排斥在评价过程之外,未能从学生的内部发展需要激发学生对于作文评改的共鸣。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作文的批改与评价必须从“指令性、接受式”向以人为本、民主、互动、发展的教学观转变,向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变。因而,对于作文的评价,最重要的不是单纯地肯定和表扬,而是发自内心的欣赏,让学生享受到尊重、理解的快乐。由此,我们提出了本课题,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和品尝写作的乐趣,探索一条切实有效的作文评价之路,让学生的作文神采各异、精彩纷呈,展现出每个学生不同的个性。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多年来,我国语文教育界对作文评价改革与发展研究一直没有停止过,但运用激励性评价促进学生提高写作能力在近几年才成为作文评价研究的热点。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实施,作文评价的改革也引起了许多学校、教师的重视。海市特级教师徐根荣于80年代进行了“培养学生作文自评自改能力”的实验研究,提出小学生完全可以掌握评改步骤和方法,形成较好的自评和自改能力。杭州市特级教师杨一青培养学生对自己的作文活动结果进行自我监察、自我反馈、自改作文,认为这种做法对发展学生的作文能力有一定作用。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三十多年来一直采用学生自我评改作文的方法,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教学效率高。2008年11月教育专家在上海市实验东校举行“快乐作文”研讨会,活动中分析认为,扩大学生作文的读者范围和给予学生激励性评价非常重要。目前许多学校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比如上海市实验东校的“循环日记”,每次一名同学写一篇小日记,后面轮到写日记的同学可以在前面同学的文章后加上点评和感想,学生的家长也可以就别人家孩子的作品写上几句。美国人汉利等人提出同学互相评改的有效前提是,班级气氛是鼓励进取和互相帮助的,全班同学按照一定的程序去评定作文。
三、研究的价值
1.实践意义
①激发初中学生作文兴趣和热情,帮助教师真正认识到激励性评价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与学生作文能力的关系,转变作文教学观念,提高学生作文水平。②为初中作文教学提供有效的教学策略及方法指导,激发学生主动积累素材、品味语言、感悟表达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③丰富教师对新课程教学理论认识,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实现校本课程开发及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
2.理论价值
本课题研究将改变初中生作文教学现状,完善初中作文教学的作文评价体系;形成科学合理的初中作文教学评价机制;改变作文教学模式,建构一套行之
有效的作文教学模式,以便能够在我校作文教学中推广应用,使我们的作文教学真正做到有效,高效。
四、研究目标
1.改变作文评阅现状,从学校实际和学生学情出发,探索作文激励性评价
体系,初步,建立一个可操作的、科学、规范、有效的作文激励性评价体系。
2.激发学生作文兴趣,引导学生发现、欣赏自己和他人作文中的亮点,增强写作信心,激发写作动力与兴趣,体验写作的快乐,不断提高作文水平。
3.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主动积累素材、品味语言、感悟表达。
五、主要内容与重点
1.研究作文激励性评价体系
2.研究激励性评价体系对于学生作文的兴趣、能力发展的作用。
3.研究激励性评价体系对于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学习能力提升的作用。
六、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一个核心:激励学生写作热情,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两种转变:
1.教师作文评价方式的转变。教师赞赏、爱护每一个学生,激励学生发现、欣赏自己与他人习作中的闪光点,激发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写作自信心。
2.学生写作状态的转变。由苦于写,应付写,千人一面,老气横秋的状态变为乐于写,真心写,精彩纷呈,个性飞扬。
课题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侧重于实践,把解决实际问题放在第一位,是一个螺旋式加深的发展过程,每个螺旋发展圈又都包括计划、实施、观察、反思四个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基本环节。
2.文献研究法:搜集本课题的资料,把握国内外研究动态,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找到新的生长点。
3.调查研究法:调查研究课题实施中的新成果,总结新经验、新方法;调查了解学生对激情点评法的情感、态度、写作兴趣、写作能力、作文水平等情况的变化,以适时调整完善课题方案。
4.行动研究法:将行动和研究结合起来,针对实验过程中的实际情况进行反思、分析,更正研究方法策略,进行再实践。
七、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12年4月——2012年7月
①相关人员查阅相关资料,书籍,上网学习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课题研究的最新成果,借鉴利用,掌握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②通过听课、问卷,对研究教师和班级情况做摸底调查。分析我校当前作文批改与评价教学中的优势和弊端,找准课题研究的切入点。
③制定课题研究方案组织进行开题论证工作。
④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当前作文批改与评价的现状,初步制定出各年级的研究计划和实施措施。
⑤在教学中,定期组织教师讨论、交流,不断完善操作方法和教学思路,为具体开展研究做准备。
2.实施阶段:2012年8月——2013年12月
按实验方案分层次实施,选择相应实验班级和教师,从日常教学中去研究和实验。在平时的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表达,积极评价。
①邀请专家指导,对我们的教师进行课题培训。
②问卷调查:针对我校初一初二级学生和初三级部分学生展开,由课题组专门到班进行问卷,对问卷调查表进行了统计,汇总、分析统计数据,为进一步了解与本课题研究有关的教学内容提供依据。
③定期举行集体备课、现场课示等,交流和阶段成果汇报观摩活动;
3.总结阶段: 2014年1月——2014年3月
各项目小组整理、统计所有实验数据,在研究报告基础上撰写课题研究实验报告,做好结题准备。
①收集总结论文、案例等研究资料,②整理汇编课题研究成果,申请结题。
八、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
1.师资条件
本课题组有成员六人,其中高级教师一人,中级教师五人。其中苗蔚林既是校长,也是学科领导者,其创建的蔚林在线博客在我市教育界颇具影响力;孙丽春老师是2011年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市一等奖、省三等奖获得者;刘洪军、王传法、刘慧琴和匡立红老师分别主持了县级课题研究工作。他们是一批教育科学研究的中坚教师,具有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经验,教学经验丰富、善于思考、善于总结教学法同时有热衷与教学改革、教学实践的一线教师,中青年骨干教师。他们多富于理论探索精神和多年的循环教学的实践经验,从而具有较强的师资力量和较高的科研水平。我校顺利完成不少课题的结题工作,取得了一定的经验,这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指导。
2.前期准备工作
①学习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课题研究的最新成果,借鉴利用,掌握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②通过听课、问卷,对研究教师和班级情况做摸底调查。分析我校当前作文批改与评价教学中的优势和弊端,找准课题研究的切入点。
③制定课题研究方案组织进行开题论证工作。
④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当前作文批改与评价的现状,初步制定出各年级的研究计划和实施措施。
⑤在教学中,定期组织教师讨论、交流,不断完善操作方法和教学思路,为具体开展研究做准备。
3.完成研究任务的保障条件
客观条件:
我校教师教研教改意识强,并积累了丰富的教科研工作经验。我校有禹泉文学社,可为学生评改、创作提供很好的实验园地。我校有多媒体微机教室,并实现校内外联网,且师生经信息技术教育培训均具有上网操作的能力,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的便利和网上资料,学习借鉴,提高学生的评改的积极性和效率。学校大力支持并鼓励教学改革的探索实践,并在硬件设施、人员协调、资金需求等方面提供有利的政策环境,以保障研究的顺利实施。
本课题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可以将各种评改方式探索的任务落实到具体班级和具体语文老师,由他们根据不同的体裁和不同阶段的训练要求完成任务。
研究经费的筹措:
本课题研究经费预算是1500元,其中资料费约500元,出外听课经费300元,打印费200元,其他经费用500元。这些经费由学校和参与者合力筹措,并由学校领导对经费的管理使用做宏观的调控,使有限经费合理利用。
九、预期成果形式
1.撰写研究论文获研究成果报告。
2.课题论文、教学随笔案例汇编
3.学生优秀习作汇编
4.课堂教学展示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