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学体会
心得体会
从学习教育学的过程中,我学习了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学生的学生观,教师观以及教学过程中的基本原理和问题。让我觉得受益匪浅,增长许多知识的同时,还大大增强了我想做一名好教师的决心。
我还想多学习教育学,想提升自己的教育学知识能力,能够为以后做一名关心爱护学生打好基础,在学生遇到困难,能够更好更科学的帮助他们,引导他们,做他们灵魂的指路明灯。
老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很难想象一个心理有问题的老师怎么能教好学生。近年来的大量调查资料表明有相当多的老师有心理疾病。部分教师自私心理严重,合作精神差。老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老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只有心理健康的老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老师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会使其在智力、情感、意志等方面机能都得到正常的发挥,从而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我们应该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去上课,即使我们在课前受了委屈,我们也应该把这些抛在脑后。不应该把丝毫对他人或领导的不满情绪带进课堂。因为那些和学生无关,这点明辨是非的能力都没有还是合格的老师吗?那和好老师更是无缘了。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时刻调整自己的心理,维护和提高心理健康,从而保持自身良好状态的心理健康去影响学生。把不该带入课堂的在教室外就消化掉教师其实你是学生优良心理的大部分,是他们真正的榜样。我想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严于律己该是自己承担的工作就不要用别人帮忙。教师除了博学多才外,还要讲究教学方法。教师会和让学生会是两码事,不管教师的知识水平多高都不代表他的学生水平高低。教法是联系教师知识和学生头脑桥梁,让学生学会是教师必须做到的事情,对于教师来讲教和教法尤其重要。一堂课课是不是一堂好课,关键看老师上课的方式是否能被学生乐于接受,是不是符合学生的口味,是不是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乐于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严谨的治学态度,风趣幽默的话语,新颖的授课方式,化繁琐为简单、死板为生动的能力,必将使学生听起来轻松而易掌握,使他们更优秀。我希望自己能够将知识灵活的传授给学生,让他们能够喜欢自己的课,并且真正学到知识。
我觉得教育得就得尊重、理解、贴近学生;还要建立正确的学生观,了解学生的需要,做一个服众的威而有信的老师;更应该有强烈的责任心和责任感。希望我能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学到更多教育学方面以及职业素养与能力提升方面的知识。
第二篇:高等教育学学习心得体会
高等教育学学习心得体会
教师是从事专门职业活动的专业人员教师的职责是教育教学教师的使命是教书育人。教师劳动的主要特点1.强烈的示范性2.独特的创造性3.空间的广延性和时间的连续性。
学生时期容易受外界影响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教师掌握德育过程的特点与规律、原则与方法并充分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才能使学生健康成长发展成为具有健全个性、奋发有为德才兼备的新一代。
韩愈说过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我们不能忘了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授业时还有传道、解惑更为重学习教育学的意义所以作为教师我们要做到: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
教育像其他学科一样有着自身的客观规律教育工作者只有探索并遵循教育规律办事才能搞好教育。学习教育学可以使我们逐步树立正确、科学的教育观提高我们投身教育实践的自觉性与积极性掌握正确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
二、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
有人说不学教育学照样能上课。当然现实中这种现象虽然存在但是否学习教育学掌握教学规律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影响很大。一个卓越而成功的教师正是借助教育学的理论睿智敏锐地观察课堂上学生心理活动的脉搏恰当地利用科学的教育环境和科学的教育方法去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点燃他们的求知欲望从而把教学过程组织得生动活泼水乳交融富有成效。
三、掌握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规律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年轻一代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思想品德决定着今后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不仅要重视对学生文化知识的传授而且要重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既要教书又育人。
学习《教育学》能让我们更好的掌握教育科学知识认识教育规律学会一定的技术方法培养专业思想等方面都有切实的帮助对于提高我们的素质水平,以及教育学建设是非常重要的做为一位教育工作者学习并掌握这一门的知识是十分必要的。
第三篇:高等教育学学习心得体会
《高等教育学》学习体会
《高等教育学》这门课程从高等教育的历史、本质与功能、教育制度、高等学校教学、高等学校的专业与课程发展、高等教育的教师与学生、高等教育的质量监控与评估等七个方面,向学习者介绍了高等教育制度的建立、发展以及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通过聆听陈老师深入浅出的生动讲解,让我对高等教育的本质和目的有了全新的认识,使我懂得了高等教育对国家、对社会、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要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就必须有一支数量适当,结构合理,政治、业务精良,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而我就是这支队伍其中的一员,如何成为合格的一员是我要思考的问题。现将本次学习的一些肤浅认识简述如下:
首先,作为一名高校教师一定要对教育的本质有清醒的认识。教育的本质是教书育人,教书即传递经验,是手段;而育人,即培养学生体力、智力、道德、个性的全面素养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只有掌握了教育的这个本质属性,才能在教学实践中找到正确的出发点。
其次,陈老师所讲的“教有法而无定法”的观念对我触动很大。以前我总以为一名优秀的老师就好比一位武林高手,在教学上一定是有可以遵循的套路。然而通过听陈老师的讲课,我才明白,教学的套路只能是宏观的,而教学的细节需要根据教学的内容以及教学对象的不同而灵活变化。例如,在讲授一个知识点时,宏观的套路就是要跟学生讲清楚“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个问题,而这三个问题具体怎么讲,那就是千差万别的。
另外,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反思。教学反思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教材内容的崭新呈现方式,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及学生学习新方式。它是我们教师成长的“催化剂”,是教师发展的重要基础。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认真的反思,反思哪些内容呢?
一是要反思教学成功之处。如教学中引起师生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上一些精彩的师生对答、学生争论;教学思想方法和教学原则运用的体会;教法改革和临时应变的教学措施;感受最深的教材改进和创造性的处理。这些可供以后教学时参考,有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的功效。
二是要反思教学失误之处。侧重审视自己课堂教学的失误之处,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对策。如问题情境的创设有没有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学习活动的组织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有没有流于形式;是否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学生学习的兴趣如何等等。对这些问题进行回顾、梳理,并作出深刻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以后教学时的借鉴,同时找到针对问题的解决办法和教学新思路,写出改进的策略和“二度设计”的新方案。
三是要反思学生的思想和见解。学生的一些独特见解犹如智慧的火花,不仅能启发同伴,对教师的教学也有开拓思维的良好作用。如课堂上学生的独特见解、学生的精彩回答、学生的创新思维等都源于学生对知识的独特理解、源于学生对世界的独特感受,是十分丰富的可贵的课程资源,也是教师可利用的宝贵教学资料。
以上就是我在学习之后的几点心得体会,我想这几天的学习是
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在以后的教学工作过程中,进一步的把教育学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真正做到上好每一节课。
第四篇:高等教育学学习心得体会
高等教育学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对《高等教育学》一书的学习,让我对高等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使我懂得了高等教育对国家、对社会、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要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就必须有一支数量适当,结构合理,政治、业务精良,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而我就是这支队伍其中的一员,如何成为合格的一员是我要思考的问题。全书从高等教育的本质、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教育主体、高等学校课程和课程体系、高等学校教学、高等教育结构和管理体制、高等教育德育与大学生实践活动、高校科研、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以及高等学校的校园文化等十一个方面向学习者介绍了高等教育制度的建立、发展以及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当学习到高等学校的教育主体时我认识到高等教育作为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以人的集合为主要构成要素的社会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教师和学生是最基本的活动要素,由他们构成了高等学校活动的主体。作为高校教师要不断吸取新信息、新知识、新理念,不断充实自己,始终站在知识的前沿;要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做到博学多才,与时俱进,学生才会“亲其师而信其道”。对所教学科,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才能抓住要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运用自如,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文化知识及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通过学习我知道了自己以后在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明白了一个教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和修养,要呈现一堂精彩的课应该怎样去准备。对于高等教育如何教学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在教学中更应该是一个引导者、促进者,一个组织者、调节者,一个反思者、创造者。大学阶段是大学生自我意识的“转折”时期,因为是自我意识和自我矛盾表现最突出的阶段,对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针对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发展意识,积极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采取相应的自我意识教育和培养,是高校教师做好学生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要引导他们全面认识自我,积极认可自我,努力完善自我。由此可见,只有清醒的认识到教师和学生在教育发展中的地位,教师通过不断的学习完善自我,再正确的引导学生,积极地关爱学生,在教育环境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成为高校教师队伍中合格的一员。
通过学习我明白了如何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当我成为一名高校教师的时候,我就在思考怎样去教学,怎样才能让我的学生能够愉快的学习,主动的学习,能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以后的工作中去。我认为,教育学的知识和原理不能单纯作为知识内容在课堂上进行简单的教和学,更重要的是作为教师教育专业的基础课程,要放到教学实践中去灵活应用。如何能够使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掌握知识,应用知识,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关注三个基本的问题,既教育经验与教育理论相统一的问题,批判反思与建构个人教育知识体系的问题以及通过学习教育知识获得乐趣与实现主体解放的问题。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做到: 第一,要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始终将自己作为教学者与学习者相统一的角色来看待。将自己的角色定位于学习者,一个与学生在课堂生活中共同成长的学习者,通过平等地讨论和对话,表达自己的教育认识,吸纳学生合理的教育见解和建议,实现师生的共同成长。同时,也将自己的课堂教学设定于讨论、对话、商讨、沟通、质疑、批判的过程之中,不要把自己的课堂搞成一言堂,希望同学能够参与课堂教学,真正成为课堂生活的主人,真正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和活力!第二,改变灌输式课堂教学模式,形成互动、合作的教学模式,开辟教与学的第二课堂。在课堂上,提倡平等对话,在课外,提倡积极交流。第三,要让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找回自信与尊严,这才是真正培育学生教育智慧和形成个人教育知识的前提。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多鼓励学生提问与思考,要欣赏学生的表达与论述,要为学生表达自己的认识与思想提供机会与条件。我希望学生能够成为一名真正的学习者,而不是一名老实的只会用耳朵学习的机器。为此,我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在课堂上形成教师的知识与话语的霸权,要倾听学生的表达,要尊重学生的见解,要谦逊地表达自己的认识与看法。第四,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反思。教学反思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教材内容的崭新呈现方式,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及学生学习新方式。它是我们教师成长的“催化剂”,是教师发展的重要基础。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认真的反思,反思哪些内容呢? 思教学成功之处。如教学中引起师生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上一些精彩的师生对答、学生争论;教学思想方法和教学原则运用的体会;教法改革和临时应变的教学措施;感受最深的教材改进和创造性的处理。这些可供以后教学时参考,有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的功效。反思教学失误之处。侧重审视自己课堂教学的失误之处,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对策。如问题情境的创设有没有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学习活动的组织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有没有流于形式;是否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学生学习的兴趣如何等等。对这些问题进行回顾、梳理,并作出深刻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以后教学时的借鉴,同时找到针对问题的解决办法和教学新思路,写出改进的策略和“二度设计”的新方案。反思学生的思想和见解。学生的一些独特见解犹如智慧的火花,不仅能启发同伴,对教师的教学也有开拓思维的良好作用。如课堂上学生的独特见解、学生的精彩回答、学生的创新思维等都源于学生对知识的独特理解、源于学生对世界的独特感受,是十分丰富的可贵的课程资源,也是教师可利用的宝贵教学资料。反思学生的问题和建议。学生在学习中肯定会遇到很多困难,也必然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是个别的,有些是普遍的,也有些是教师意想不到的,还有一些是富有创新性的。可能有的问题一时难以解答,教师就应及时记录下来这些问题,并及时反思,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对症下药。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丰富自己的教学思维和教学经验,另一方面也能促进自身教科研水平的提高。同时,还关注了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教学主体作用和体现了教学民主意识。还有对于学生的教学建议也应该做必要的记录和反思。
以上就是我在学习之后的几点心得体会,我想这十几天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在以后的教学工作过程中,进一步的把教育学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真正做到上好每一节课。
第五篇:再读心理学教育学的体会
再读《教育学》《心理学》的心得体会
培养学生兴趣重视教学过程很有必要
姚集中学
姚维平
学号103 个体一旦对某种活动产生了兴趣,就能提高这种活动的效率,对学习活动亦是如此。因此学习兴趣问题受到了众多教育家的重视。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两千多年后,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从自己丰富的教育经验出发,认为“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浓厚的兴趣会使个体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推动他兴致勃勃的去进行学习。一个对某一学科产生强烈而稳定兴趣的学生,就会把这门学科作为自己的主攻目标,学习过程中会自觉地去克服重重困难,排除种种干扰。总之,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效率的一个重要的心理因素。
人的兴趣发展一般要经过有趣——乐趣——志趣等三个阶段。有趣是兴趣发展的低级水平,它往往是由某些外在的新异现象所吸引而产生的直接兴趣。其特点是:随生随灭,为时短暂。乐趣是兴趣发展的中级水平,它是在有趣的基础上逐步定向而形成起来的。其特点是:基本定向,持续时间较长。志趣则是兴趣发展的高级水平,它与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奋斗目标相结合,是在乐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特点是:积极自觉,持续时间长,甚至终身不变。
列宁指出:“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这句话,充分地说明了情感在人对真理追求中的作用。在学习过程中,情感虽不直接起作用,但其间接影响却十分明显。有人将学习活动中的智力因素比作是汽车的发动机,而将情感比作是汽车的燃料,此话不无道理。孔子就将学习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知学,好学,乐学。认为“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这三个层次一层比一层高级。“乐学”就是一种最高层次的学习热情,只有进入到“乐学”这一层次,才能使人做到在学习上自强不息。学生有了对学习的热烈情感,就会增强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的探求新的知识,大胆的进行创造性思维,顽强的克服各种困难,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学效果的好坏与教师的教学行为显著相关。有效的教学,首先取决于对课堂上应做什么做出正确的决定;其次取决于如何实现这些决定。有效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科学学科的角度讲,是要促进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同时也要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特别是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发展,探究能力的提高。
我们应该在新课程理念的正确指导下,科学、有效地进行科学课堂教学改革,使科学课堂教学过程真正成为教师与学生之间有机的互动过程,真正成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科学活动的过程,真正成为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达到在科学课 堂教学中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体实现。
1.学习是个体适应环境的重要手段
从生物学意义上讲,学习是个体适应环境、与环境保持动态平衡的重要手段。
动物的生命形式越低级,生活方式越简单,其行为的先天成分就越大,自然成熟在发展中的作用越重要,而学习的作用相对越小。动物的生命形式越高级,生活方式越复杂,其行为的后天成分就越大,自然成熟在发展中的作用就越小,而学习的作用相对越大。人类处于物种进化的最高水平,人类的学习能力及其学习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是一切动物所不能比拟的。与生理成熟和先天遗传因素相比,学习的作用居主要地位。通过学习,一方面可以促进个体生理结构的生长、成熟,另一方面又可以促进个体的心理发展,使人类个体从一个生物实体发展成为一个能适应社会生活的社会成员。2.学习是个体的发展和人类进化的助推器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学习在其中的作用更为突出,学习的社会意义更为显著。学习不仅有助于个体的发展,而且也是人类进化的助推器。学习与人类生存同步,与社会发展同步。学习是人类个体和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掌握知识应该成为教学在智育方面的主要目标。主要原因有二:
其一,知识,不管是陈述性知识还是程序性知识,都对人生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人的各种实际能力的形成和实际成就的取得,都以知识为重要的条件之一。
其二,只要教学策略恰当,在教学中向学生传授大量的知识是完全可能的,而且,只要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很好地整合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去,那么这些知识是能够长久保持的。为什么发展智力不能成为主要的教学目标呢?最主要的原因:教学对智力发展实际能起的作用很有限,企图通过教学来使学生的智力获得大的发展.那是不现实的。另外,智力虽然对于一个人的成就和贡献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它不能决定一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因此,虽然发展智力是教学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目标,但是教学在智育方面不能以发展学生的智力为主要目标。
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把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结合起来,教学中的智力发展目标,也要通过掌握知识才能实现,企图离开掌握知识来进行纯粹的智力训练,那是一种不合理的方法。
在实际的教学环境中,由于每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各异,学生的情况又有种种不同,因此相应的就有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可以说没有那一种模式是普遍实用的,最好的,即所谓教学有法却无定法,教无定法是为至法。教学过程中具体采用那种教学模式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即使采用同一种模式,优秀的教师也会匠心独运,有所创造。另外,任何教学模式都是通过对大量教学经验加以总结提炼形成的,有经验的教师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本章有关教学模式的理论原理构建适合于自己所教的课程,学生学习特点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的种类很多
科学课程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
科学课程以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总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保持对自然现象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养成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了解或理解基本的科学知识,学会或掌握一定的基本技能,并能用它们解释常见的自然现象,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初步形成对自然界的整体认识和科学的世界观;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初步养成科学探究的习惯,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形成崇尚科学、反对迷信、以科学的知识和态度解决个人问题的意识;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并能关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影响。
过程事情进行或事物发展所经过的程序。1.为什么在教学中要重过程?
(1)在具体过程中能培养学生相关的技能。
(2)在具体过程中学生能获得相关体验,增强相关的意识。
(3)学生经历某一过程的行为为培养和发展相关的能力创造了条件。(4)掌握和运用某个方法需要通过一定的过程来实现。2.“重结果”仍然是当前教学中比较普遍的情况(1)“解题是为了得到结果”所形成的思维定势
习题教学是一种师生普遍重视、实施频率很高的教学活动。解答题目的目的是为了得到一个最终结果,解答的水平通常是以结果是否正确来评价的。因此,追求一个正确的结果,不仅成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目标,也成了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目标。教辅资料中的问题多数都是求结果的问题。
(2)教科书的信息呈现方式为“重过程”带来了困难 教科书是一种单向传递信息的方式,而教学中的很多过程是需要交互活动才能进行下去的,由于教科书难以获得读者的信息,也就很难设计出有呼有应的活动过程。因此很多教科书都是在陈述了相关过程(而不是让学生经历相关过程)之后就给出了结果。如果教师不能在教学中对教学过程进行再创造,那就只能束缚在“重结果”的圈子里。教科书的信息呈现方式难以设计出有呼应的学习过程。
过程,总是跟学生的某种行为相关的。要让学生经历某一过程,实际上,就是要让学生发生与这一过程相关的行为。因此,应该把教学设计落实到对学生的学习行为的设计上来。
探究课题的主要能力目标是哪个要素,教师要十分清楚。属于本课题能力目标的要素,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独立完成;不属于本课题的过程目标,教师可以大胆指导。让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师事先设计需要强化的要素上。一个课题究竟需要强化哪一个要素,应该根据探究课题的特征、学生循序渐进的要求进行合理和全面规划,看起来一节课似乎只突出了某一两个要素,而实际上不同的课题分别突出了不同的要素,学生所得到的是深入和全面的发展。
对备课者:
“你备完课后,是否可以具体地说出来,除了知识之外,你准备让学生获得什么?” 对听课的老师和教学管理者:
“你听完这节课后,请你具体地说一说,除了知识之外,学生在这节课中获得了什么?